用kmno4与h2o2法测定H2O2含量时,为什么不需另加指示剂?为什么不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度?

实验内容-分析化学实验九
欢迎来到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重点: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方法
难点:实验条件的控制(温度、酸度、滴定速度)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KMnO4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3、学习用KMnO4标准溶液测定H2O2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市售的试剂常含有少量和其他杂质,蒸馏水中含有少量有机物质,它们能使还原为,而又能促进的自身分解:&&&
见光时分解得更快。因此,溶液的浓度容易改变,必须正确地配制和保存,如果长期使用,应定期进行标定。
标定溶液的基准物质有、铁丝、?和等,其中以最常用。易纯制,不易吸湿,性质稳定。在酸性条件下,用标定的反应为:
滴定时利用MnO4-本身的紫红色指示终点,称为自身指示剂。
过氧化氢具有还原性,在酸性介质和室温条件下能被高锰酸钾定量氧化,其反应方程式为:
室温时,滴定开始反应缓慢,随着Mn2+的生成而加速。H2O2加热时易分解,因此,滴定时通常加入Mn2+作催化剂。
三、仪器和试剂
0.010mol?L-1KMnO4标准溶液;H2SO4溶液3mol?L-1;MnSO4溶液1mol?L-1;H2O2试样(市售质量分数约为30%的H2O2水溶液);
Na2C2O4(s)分析纯。
四、实验内容
1、0.010mol?L-1KMnO4溶液的配制
称取0.8gKMnO4溶于500mL水中,盖上表面皿,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状态1小时,冷却后于室温下放置1周后,用微孔玻璃漏斗过滤,滤液贮于清洁带塞的棕色瓶中。
2、KMnO4标准溶液的标定
准确称取0.7~0.8g基准物质Na2C2O4置于100mL烧杯中,溶解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25.00mL
Na2C2O4溶液,加入4mL3mol?L-1H2SO4,加热至75℃~85℃,趁热用KMnO4溶液进行滴定。开始时滴定速度要慢,等前一滴KMnO4的红色完全褪去再滴入下一滴,随着滴定的进行,由于溶液中产物Mn2+的自身催化作用,滴定速度可适当加快,直至滴定的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3次,计算KMnO4溶液的浓度和相对平均偏差。&
3、H2O2试样的分析
用移液管移取H2O2试样溶液1.00mL,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后备用。用移液管移取稀释过的H2O225.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3mol?L-1H2SO410mL,加一滴0.5mol∙L-1的MnSO4溶液,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到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即为终点。平行测定3次,计算试样中H2O2的质量浓度(g?L-1)和相对平均偏差。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六、注意事项:
1、KMnO4与Na2C2O4反应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2、KMnO4颜色较深,读数时应以液面的上沿最高线为准。
3、滴定速度先慢后快。
4、KMnO4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溶液呈微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七、实验讨论
1、配制KMnO4标准溶液时,为什么要将KMnO4溶液煮沸一定时间并放置数天?配好的KMnO4溶液为什么要过滤后才能保存?过滤时是否可以用滤纸?&
答:市售试剂含有少量和其他杂质,蒸馏水中也含有少量有机物质,它的能使还原为,而又促进的自身分解,因此煮沸并放置数天,以使与已有的杂质反应完毕。如不过滤,在保存的过程中会促进的分解。不能用滤纸过滤,因为与滤纸中的还原性的物质反应。
2、配制好的KMnO4溶液为什么要盛放在棕色瓶中保存?如果没有棕色瓶怎么办?
答:见光会部分分解,因此需避光保存。若无棕色瓶,放于暗处并于用前标定。
3、在滴定时,KMnO4溶液为什么要放在酸式滴定管中?
答:若放于碱式滴定管中,则碱式滴定管中的乳胶管会被氧化而老化,同时又影响滴定准确度。
4、用Na2C2O4标定时,为什么必须在H2SO4介质中进行?酸度过高或过低有何影响?可以用HN03或HCl调节酸度吗?为什么要加热到75~85℃?溶液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何影响?
&& &答:为使滴定反应能够按反应式进行,溶液必须保持足够的酸度,所以用H2SO4作为介质;酸度过低,反应产物可能混有沉淀,酸度过大又会促使H2C2O4分解;不能用HNO3或HCl调节酸度,因为HNO3具有氧化性,HCl具有还原性,都有可能与氧化还原反应。为使反应完全,需加热到75-85℃。温度过高,会使部分H2C2O4发生分解,温度过低,反应不完全。
5、标定溶液时,为什么第一滴KMnO4加入后溶液的红色褪去很慢,而以后红色褪去越来越快?
答:开始时反应速度较慢,加入第一滴加入后溶液的红色褪去较慢,随着Mn2+生成和增多,在Mn2+的催化作用下,反应越来越快,因而红色褪去也越来越快。
6/盛放溶液的烧杯或锥形瓶等容器放置较久后,其壁上常有棕色沉淀物,是什么?此棕色沉淀物通常方法不容易洗净,应怎样洗涤才能除去此沉淀?
答:棕色沉淀物是。可用Na2C2O4溶液及H2SO4洗去该沉淀。
7、用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时,为何不能通过加热来加速反应?
答:加热会促使H2O2分解,所以加入Mn2+来加快反应速度。
Copyright&2005 盐城师院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以上的浏览器和800*600以上分辨率 地址:江苏盐城市开放大道50号 邮编:224002
电话:(Made by: Yang Linrong of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在细胞内,为什么不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
点艹荡狗915
细胞内反应一般为酶促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加热会使酶失去活性,而不能加快反应,甚至能使反应不能进行.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有一个最佳温度,超过了也就 没用了
扫描下载二维码用KMNO4测定H2O2时,为何不能通过加热来加速反应?(2)用KMNO4测定H2O2时,能否用硝酸或盐酸来控制酸度.
奶瓶君1264
H2O2不稳定,加热时会分解,显然对滴定有影响不能用硝酸或盐酸来控制酸度,因为 KMNO4可氧化Cl-,硝酸能氧化H2O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H2O2不稳定,加热时会分解KMNO4可氧化Cl-,硝酸氧化H2O2
扫描下载二维码分析化学实验理论题答案95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
分析化学实验理论题答案95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
一、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蒸馏水冲下。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移取溶液至锥形瓶前,锥形瓶是否需要用原液润洗?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而使得溶液浓度变小,使移液管内残留液体的浓度与试剂一致,减少误差;不需要,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不需要,会使待测液体积比计算的值偏大,使滴定液体积偏大,从而使测出浓度偏大,造成误差.配制铬酸洗液是否要在分析天平上称K2Cr2O7?为什么?因为铬酸洗液的配置是重铬酸钾饱和溶液加浓硫酸,重铬酸钾是工作基准物,所以直接称量就可以配置准确浓度的溶液。如何判断器皿是否洗涤干净?均匀润湿,不挂水珠。滴定管滴定开始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与处理工作?为什么?用来滴定的锥形瓶是否需要干燥,是否需要用被滴定溶液润洗几次以除去其水分?为什么?使用前需用待盛装溶液洗涤,是为了不影响以后溶液浓度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赶尽管尖气泡,调整零刻度,除去管尖外悬挂的半滴溶液。不需要,因为其他仪器不需要考虑浓度对结果的影响且实验时需加水。 移液管放完溶液后残留在移液管口内部的少量溶液,是否应当吹出去?为什么?不能,校准移液管体积时不包括管口溶液,不算在移液管的刻度之内。为什么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量器不能用去污粉洗涤?残留的去污粉将会影响实验结果。一般用重铬酸钾洗液泡,再分别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冲干净。 滴定至终点时,如何滴加半滴溶液?当滴定到一定程度时,滴定管嘴部悬有溶液,小心旋动滴定管活塞或挤压胶管,让滴定管下端液体处于悬而未滴的状况, 然后轻轻靠一下锥形瓶口内壁,立即用蒸馏水将这半滴冲下去,并振荡锥形瓶。各种记录应直接记录在实验报告指定格式上,若随意记在手上或零碎纸上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 导致实验数据找不到或混乱。配制NaOH溶液时,应选用何种天平称取试剂?为什么?托盘天平。粗称不需要用精密仪器。有同学认为,滴定管不需要调零,只要分别读取滴定前后溶液的体积读数算出体积差即可得到消耗的滴定剂的体积。该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滴定管上的刻度线并非均匀的,滴定管上下部分体积不等,不调零读数会导致整个实验读数误差增大,不利于实验的进行。NaOH滴定HCl可否用甲基橙试剂,HCl滴定NaOH可否用酚酞试剂?不可以。因为人眼所能观察到的滴定前后颜色变化的敏锐情况不同,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必须选用变色明显的。NaOH→HCl用酚酞,指示剂从无色→有色,浅→深易观察;HCl→NaOH用甲基橙,指示剂从有色→无色,深→浅易观察。在滴定管装入液体之后,为什么要排出滴定管尖嘴内的空气?滴定管测量液体体积的原理是“差值原理”,测量方法是“差值法”,若不预先排出滴定管尖嘴内的空气,在放出液体的过程中这些空气必然会减少或者全部排出,其空间被溶液填充,这样必然会导致测量液体体积的误差。二、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固定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各有何优点?直接称量法、固定称量法、递减称量法。 固定称量法:优点:适于称量不易吸湿、在空气中稳定,且呈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样品,此称量法更直接。缺点:不适用于块状物质的称量,且不易控制指定质量试样的量。递减称量法优点:适用于易吸水、易氧化、易与CO反应及易挥发的样品。缺点:步骤较多,较繁琐。 各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固定称量法与差减称量法称量?固:适合称取特定质量,吸湿性不大,在空气中稳定且呈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样品.差:适合称取多份在一定质量范围的试样且试样易吸水,易氧化、易与CO反应,易挥发。是否分析天平灵敏度越高称量准确度就越高?为什么?不是,灵敏度只是表明这个天平支点的灵活,准确度还要看砝码与指针的配合准确程度,递减称量过程中,能否用药匙从称量瓶中取出样品?为什么?不能,样品会粘附在药匙上,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在递减法称出样品的过程中,若称量瓶内的试样吸湿,对称量会造成什么误差?若转移到接受容器的试样再吸湿,对称量是否有影响?为什么?会使测定结果偏低,因为在称量过程中,是由两次称量之差求得的,若在称量瓶内试样吸湿了,就会使差值减小。没有影响。因为称量时称的是称量瓶和瓶里的样品,倒入烧杯再吸湿就对称量过程没有影响了。 NH4NO3,NH4Cl,NH4HCO3的含氮量能否用甲醛法测定?为什么?不能。NH4HCO3中含氮量的测定不能用甲醛法,因用NaOH溶液滴定时,HCO3-中的H+同时被滴定;NH4NO3和NH4Cl可用甲醛法测N%,NH4NO3 中NO3-中的N虽然没反应,无法测得出NO3-中的含氮量。但从NH4+和 NO3-1:1的关系可以计算得到。NH4HCO3不能用甲醛法测定,因产生的H2CO3很弱,不能用一般的方法滴定,且H2CO3可分解为CO2和H2O。尿素CO(NH2)2中的含氮量的测定方法为:先用H2SO4加热消化,全部变为(NH4)2 SO4后,按甲醛法同样测定,写出含氮量的计算式。标定NaOH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常用的有哪些?本实验中选择的基准物质是什么?与其他的基准物质相比,它有何优点?草酸,邻苯二甲酸氢钾,苯甲酸,草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摩尔质量大,易净化,且不吸收水分。 NH4+为NH3的共轭酸,为什么不能直接用NaOH溶液滴定?NH4+,Ka=5.6×10-10,酸性太弱,故不能用NaOH溶液滴定。 为什么中和甲醛中的游离酸使用酚酞为指示剂,而中和(NH4)2 SO4试样中的游离酸却使用甲基红为指示剂?甲醛中的游离酸是甲酸等,Ka=1.8×10-4,中和产物甲醛钠呈弱碱性,故采用酚酞(pH为8.0-9.6)(NH4)2 SO4中的游离酸是H2SO4,中和产物呈中性,另有呈弱酸性的(NH4)2SO4,故用甲基红(pH为4.4-6.2)作指示剂,若用酚酞,则NH4+会被部分中和。什么是基准物质?酸碱滴定中常用的基准物质有哪些?是分析化学中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滴定分析中操作溶液浓度的物质,稳定不易发生变化。Na2CO3, NaCl, K2Cr2O7,草酸,苯甲酸,草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Na2B4O7·10H2O,As2O3, Na2C2O4等。为了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小于正负0.1%,天平称量试验质量应不低于0.2g.NaOH溶液滴定酸液,终点呈微红色,溶液半分钟之后褪色的原因是什么?NaOH会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导致溶液碱性变弱,从而褪色。本实验中的N与NaOH的化学计量关系?为什么?1:1。因为:4NH4+ +6HCHO=(CH2)N4H+ +3H+ +6H2O铵盐中铵态氮的测定不能直接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的原因??三、工业纯碱总碱度的测定无水Na2CO3如保存不当,吸收了1%的水分,用此基准物质标定HCl溶液浓度时,对其结果产生何种影响? 用来标定HCl的碳酸钠溶液应是用无水Na2CO3配置,吸水后,配置标准液时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这样相同量的HCl溶液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就会增大,导致结果偏大。(吸收水分,导致Na2CO3的质量比实际的Na2CO3质量要高进而导致其物质的量n偏大,最终导致HCl的浓度偏大。)甲基橙、甲基红及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各为多少?混合指示剂的优点是什么? 甲基橙 3.1-4.4 甲基红 4.0-5.8 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 5.0-5.2 优点:混合指示剂利用颜色之间的互补原理,使终点变色敏锐,变色范围变窄,提高滴定的准确性。标定HCl的两种基准物质Na2CO3和Na2B4O7·10H2O各有哪些优缺点?Na2CO3价廉易得,且为二元酸,但易吸水和CO2,对终点变色有干扰;Na2B4O7·10H2O难于与空气中的气体反应,不会吸水,终点较好,但价格高,易失水。加热后的Na2CO3能否在空气中放置冷却一段时间再使用?为什么?不对,因为冷却会导致Na2CO3吸水和CO2,增大实验误差,不利于实验的进行,应当立即使用或隔绝空气 保存再使用。要配置0.1mol/L的HCl溶液500mL,需取浓盐酸的量约为多少?V=0.1*500/12=4.2 mL根据分步直接滴定的判据讨论H3PO4和Na3PO4的滴定情况.?四、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为什么不用NaOH、NaAc或NH3·H2O调节溶液的pH到5-6,而用六甲基四胺?六甲基四胺会生成络合物,使调节后的溶液稳定,它是缓冲溶液,能较准确地调节溶液的PH到5左右。而如果使用NaOH等调节,会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改变溶剂组成。在连续滴定Bi3+、Pb2+的实验中,用Zn2+标定EDTA溶液时,铬黑T和二甲酚橙作指示剂哪个更合适?为什么?二甲酚橙。因为它是紫色结晶,易溶于水,它在PH&6.3时呈红色,PH=6.3时呈中间颜色,而二甲酚橙与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则是紫红色,故只能在PH&6.3的酸性溶液中作用,用二甲酚橙的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EDTA直接滴定Bi3+、Pb2+、Zn2+、Hg2+等可得到很好的效果。为什么络合滴定中一般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而非乙二胺四乙酸?因为非乙二胺四乙酸溶解度低,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溶解度较高。用EDTA直接滴定铋,铅离子混合溶液,对吗?为什么?不对。因为EDTA是非基准物质,不能直接作为基准物质配制标准溶液,故应先用标准溶液标定EDTA再滴定铋,铅离子混合溶液。络合滴定中,一般使用络黑T或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相应的缓冲溶液PH值各为多少?络黑T:PH=9-10 二甲酚橙:PH=5-6Pb2+、Bi3+稳定常数的对数的差值要大于5.五、水样中总硬度的测定络合滴定中为什么要加入缓冲溶液?控制溶液的PH,减小EDTA的酸效应。(在络合滴定过程中,溶液酸度会升高,降低了反应的完全程度,而且不可能影响指示剂的变色和自身颜色,导致误差增大,而是用缓冲溶液是为了减小溶液PH的变化幅度。) 什么样的水样需要加入Mg2+-EDTA盐溶液,Mg2+-EDTA盐的作用是什么?加入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当水样中镁的含量相对于钙较低时;作用是提高指示剂铬黑T的灵敏度,便于观察滴定终点;由于Mg-EDTA是Mg与EDTA等摩尔反应物,进多少最后出多少,不影响结果。若先取好水样三份再分别加掩饰剂、缓冲溶液和指示剂,然后再一份一份地滴定,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不好。会影响测定时间,易使铬黑T被氧化,使终点不清晰,故加入指示剂后应尽快完成滴定.NH4+存在时,Mg2+与CO32-生成沉淀.时间长了,氨的挥发使缓冲溶液PH值降低影响测定。什么叫水的总硬度?怎么计算水的总硬度?水中钙、镁的总量。通过消耗EDTA滴定剂的量换算成CaCO3的量。为什么滴定Ca2+, Mg2+总量时要控制PH大约等于10?因为只有在PH≈10的情况下,才能准确滴定Ca2+, Mg2+总量。测量水的总硬度时水中有哪些物质干扰测定?如何消除干扰?Fe3+、 Al3+、Cu2+, Pb2+、 Zn2+等离子干扰测定。用三乙醇胺和硫化钠掩蔽,消除干扰。为什么要加入缓冲溶液?随着滴定剂的加入,酸性会增强,酸效应会增加,平衡常数会减少,指示剂需要在合适的酸度下显示合适的颜色。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KMnO4溶液的配制过程中能否用定量滤纸过滤?为什么?不行,因为KMnO4有强氧化性,会与滤纸中还原性物质反应,应用微孔玻璃漏斗过滤。配制KmnO4溶液时应注意什么?配制好的KmnO4溶液为什么要盛在棕色试剂瓶中,暗处保存?KMnO4 的取用量要比指定浓度的高锰酸钾计算量要大一点;现用现标定;KMnO4 标准溶液应放在酸式滴定管中,由于 KMnO4 溶液颜色很深,液面凹下弧线不易看出,因此,应该从液面最高边上读数。 因Mn2+和MnO2的存在能使KMnO4分解,见光分解更快(分解为锰酸钾、MnO2、O2)。用KmnO4法测定H2O2时,是否可用HNO3、HCl或HAc控制酸度?为什么?不能.HNO3有氧化性,HCl有还原性,都会不同程度的干扰试验;HAc易挥发,且酸度不够,不能达到反映要求. 配制KmnO4溶液时,过滤后的滤器上沾附的物质是什么?选用什么物质清洗适合?MnO2.用浓HCl除去(MnO2+4HCl==MnCl2+Cl2+2H2O)KMnO4能否作为基准物质直接配制标准溶液?为什么?不能.(1)KMnO4中有MnO2等杂质(2)KMnO4为非基准物质,氧化性强,易变质。标定KMnO4溶液须注意三个什么条件?温度:75-85℃ 酸度:0.5-1.0mol/LH2SO4 滴定速度:先慢后快再慢 (滴定开始时不宜太快,应逐滴加入,当第 一滴颜色褪去后可加入第二滴,进入正常速度.滴定速度过快,部分将来不及反应而在热的酸性溶液中分解) 用KMnO4法测定H2O2时不可用HNO3、HCl或HAc控制酸度,为什么?HAc酸度不够;HNO3有强氧化性,干扰试验;HCl中Cl-会被KMnO4氧化。用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后,溶液呈现的微红色半分钟之后可能褪色的原因是什么?KMnO 4吸收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导致红色褪去.七、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药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I2标准溶液应装在什么滴定管中?为什么?酸式滴定管。I2同KMnO4类似,有氧化性测定维生素C样品含量时,加入什么醋酸的目的是什么?防止Vc被氧化,减少副反应,Vc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溶解样品时,为什么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维生素C很容易被氧化,所以要尽量除去水中的溶解氧。在NaS2O3的标定中,淀粉应在什么时间加入适宜?为什么?滴定到溶液呈淡黄色时再加入淀粉溶液,然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蓝色恰好消失,即为终点。因为:提前加淀粉指示剂的话,部分碘已经提前参与反应,淀粉变色将会提前,影响到滴定终点颜色的变化,对滴定终点的判断会产生误差。间接碘量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使少量未反应碘和淀粉结合显色有利于终点的观察和滴定精度的提高。为什么不用直接法配制碘标准溶液?因为I2具有升华性;I2溶解度小,且易产生称量误差。用于测定VC的样品中加入醋酸的作用是什么?因为V C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尤其是在碱性介质中,而在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测定时加入HAc使溶液呈弱碱性,减少Vc的副反应。配制I2溶液时加入KI的目的是什么?固体单质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加入KI可使碘形成络离子I3-,大大增加其在水溶液的溶解度。I2微溶于水,易溶于KI;减少碘的挥发(I3-难挥发)标定I2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哪些?可用As2O3基准物质标定法;用Na2S2O3标准溶液标定法。八、CuSO4·5H2O的制备及铜含量的测定用K2Cr2O7做基准物质标定Na2S2O3溶液时,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KI和HCl溶液?(1)重铬酸钾需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加HCl),加KI可以使标定时沉淀完全,增大I2的溶解性;(2)因为溶液中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生反应;(3)因为之前加了过量的HCl,而滴定时的反应需在弱酸性条件 下进行。标定I2溶液时,既可用Na2S2O3溶液滴定I2溶液,也可以用I2溶液滴定Na2S2O3溶液,切都采用淀粉指示 剂。但在两种情况下加入淀粉指示剂的时间是否相同?为什么?不同。 用I2滴定Na2S2O3时可先加入淀粉。反之不可以,因为在用Na2S2O3标定I2时若先加淀粉则I2 与淀粉反应生成物颜色较深,影响实验观察。本实验为什么要加入NH4SCN?为什么不能过早加入?因为CuI沉淀会吸附I3—,影响实验结果,加入NH4SCN使CuI转化为CuSCN.释放出吸附的碘,加入过早 SCN—会还原溶液中大量的I2使测定结果偏低。若试样中含有铁,则加入何种试剂以消除铁对测定铜的干扰并控制溶液的PH值?加NH4F·HF碘量法测定铜时,为什么临近终点时要加入NH4SCN(或KSCN)?使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释放出被CuI吸附的I2,否则SCN-会还原溶液中大量存在的I2,使测定结果偏低.加入后要剧烈摇动,有利于沉淀的转化和释放出吸附的I3-.已知?°Cu2+/Cu+=0.159V,?°I3-/I-=0.545V,本实验中Cu2+为何能使Iˉ离子氧化为I2?ψ(Cu(2+)/Cu(+))=ψ°(Cu(2+)/Cu(+))+0.059V*lg([Cu(2+)]/[Cu(+)]) 2Cu2++4I-===2CuI↓+I2 Ksp(CuI)===1.27*10^-12由于生成CuI,还原型[Cu(+)]降低,使Cu(2+)/Cu(+)的电极电势升高,于是可将I-氧化成I2,促进反应正向进行。碘量法测定铜适宜的pH范围是多少?3.0~4.0之间。酸度过低,Cu2+会因水解,而使反应不完全,引起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率慢,终点拖长;酸度过高,I-会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I2(Cu2+催化此反应),使结果偏高。(由于碘量法的反应为:I2 + 2e = 2I(-) 测铜离子的反应为2Cu2++ 5I- = 2CuI + I3- 其中I-是强酸HI的酸根,不受酸度影响,而I2的存在会受酸度影响,它在碱中会歧化;另外,Cu(2+)会在碱中生成Cu(OH)2。 因此只要防止生成的碘歧化分解和生成Cu(OH)就可以了。所以只要pH&7,肯定不会出现碘单质歧化问题,同时也不会出现铜沉淀为Cu(OH)2的问题,也就是碘量法适宜的pH值了。)分析化学实验理论题答案95_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标定Na2S2O3溶液的基准物质有哪些?本实验过程中每次颜色的变化对应什么样的反应过程?K2Cr2O7,KIO3,KBrO3等(1)黄褐色→淡黄色:加过量KI溶液,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2Cu(2+)+4I(-)===2CuI↓+I2 I2+2S2O32-===2I(-)+S4O62-淡黄色→乌蓝色:加入淀粉指示剂乌蓝色→亮绿色:继续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Cr6+还原成Cr3+(2)黄褐色→淡黄色:I2几乎反应完毕 I2+2S2O32- ? 2I- +S4O62-浅黄色→浅蓝色:淀粉与I2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I3-被CuI吸附。 2Cu2+ +4I- ? 2CuI↓+ I2浅蓝色→蓝色消失(滴定终点):加入了NH4SCN溶液,使沉淀转化和释放出吸附的I3-。 CuI+SCN- ? CuSCN+I- 若试样中含有微量的Fe3+,会不会对测定产生影响?如果干扰测定,应怎样消除干扰?有影响。Fe3+会氧化一部分I-,生成I2,影响判断的准确性。为了消除干扰,可以先加入铁粉进行还原,生成Fe2+络合物.九、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什么是化学耗氧量?怎么表示?化学耗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一毫升水中还原性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所消耗的强氧化剂 的量。通常以消耗这些强氧化剂的量来表示。KMnO4溶液怎样配制?通常采用标定法配制,标定常用草酸、草酸钠等,称取略高于理论计算所需量的KMnO4固体,溶于水中,缓缓煮沸15min,冷却后置于暗处保存数天,用4号玻璃砂芯漏斗过滤于干燥棕色瓶中。过滤KMnO4溶液所用玻璃 砂芯漏斗预先应以同样KMnO4溶液煮沸5min。因KMnO4溶液本身具有颜色,稍过量即显粉红色,一般不必加指示剂。怎样控制KMnO4与草酸的定量反应的实验条件?(用NaC2O4基准物质标定KMnO4溶液时,应注意哪些条件?)温度、酸度、滴定速度。水样加入KMnO4煮沸后,若红色消失说明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说明水样中有机物含量多;应补加适量KMnO4溶液至样品溶液呈现稳定红色.盛装KMnO4溶液的器皿放置较久后,壁上常有的棕色沉淀物是什么?应如何除去?MnO2,加浓HCl如何采集和保存水样?采集:具有代表性;取样时不要污染;尽量不改变水样成分,为了抑制微生物繁殖,可适当加入H2SO4.保存:应尽快分析。必要时在0~5℃保存、48h内测定;采集污染水时可适当稀释,以防止微生物繁殖过快。十、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为什么铁矿样要在沸水中溶解,温度过低会给实验带来哪些影响?需要的显色反应是在80度左右发生,温度过低会导致不显色或反应迟缓.先后用SnCl2和TiCl3作还原剂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慎加入了过多SnCl2或TiCl3应怎样处理? 使大部分Fe3+还原为Fe2+;加入少量KmnO4滴定Fe2+前加入硫-磷混合酸的目的是什么?硫酸:维持体系的酸性环境,因为氧化剂重铬酸钾只在酸性环境下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磷酸:与产物Fe3+形成无色的配离子,消除Fe3+的颜色对滴定终点判定的干扰.K2Cr2O7法测定铁矿石中的铁时,滴前为什么要加入H3PO4? 加入H3PO4后为何要立即滴定?是为了使Fe3+生成稳定的[Fe(HPO4)2]-,降低Fe3+/Fe2+电对的电势,从而使滴定突跃范围增大,从而减少终点误差,而且[Fe(HPO4)2]-无色,消除了Fe3+的黄色对观察终点的影响;在H3PO4溶液中铁电对的电极电位降低,Fe2+更易被氧化,故不应放置而应立即滴定.用SnCl2还原Fe3+时,为何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加入的SnCl2量不足或过量会给测试结果带来什么影响? 用SnCl2还原Fe3+时,溶液的温度不能太低,否则反应速度慢,黄色褪去不易观察,易使SnCl2过量。 SnCl2不足:Fe3+无法完全被还原为Fe2+,消耗K2Cr2O7的体积偏小,测量值偏小 SnCl2过量:过量的Sn2+会被K2Cr2O7氧化,使得消耗K2Cr2O7的体积偏大,测量值偏大溶解铁矿样时为什么不能沸腾?如果沸腾对结果有何影响? 防止FeCl2的挥发,使结果偏低。如何控制好SnCl2不过量? 加10%SnCl2时,出现橙红变红(Fe3+为黄色,甲基橙的红色,二者混合为橙红,变红即无Fe3+的黄色),几乎全部是甲基橙的红色,再加5%SnCl2,滴至浅粉色.还原Fe3+时,为什么要使用两种还原剂,只使用其中的一种有何不妥?定量还原Fe3+,不能单独用SnCl2。因SnCl2不能还原W(Ⅵ)至W(Ⅴ),无法指示预还原终点,因此无法准确控制其用量,而过量的SnCl2又没有适当的无汞法消除,但也不能单独用TiCl3还原Fe3+因在溶液中如果引入较多的钛盐,当用水稀释时,大量Ti4+水解生成沉淀,影响测定。故只能采用SnCl2-TiCl3联合预还原法。 溶样时为何只能加少量几滴水使样品分散即可,水加了会有什么影响??十一、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莫尔法测定氯的含量时,溶液的pH为什么必须控制在6.5~10.5?在酸性条件下,K2CrO4会以HCrO4-存在或转化为K2CrO4,(铬酸根将转化为重铬酸根,溶液中铬酸根的浓度将减小,指示终点的铬酸银沉淀过迟出现,甚至难以出现)碱性环境下,Ag+会与OH-反应生成AgOH,最终氧化银沉淀(Ag2O)析出.以K2CrO4作指示剂时,指示剂用量(浓度过大过小)对测定的影响?过大,终点会过早出现且K2CrO4自身颜色过深影响终点观察;过小,终点过迟出现AgNO3标准溶液一般采用标定法配制,为什么?配制AgNO3标准溶液对水有什么要求?市售AgNO3中含有水分、金属银、有机物、氧化银、游离酸等,故常用基准物质NaCl以莫尔法标定 AgNO3;配制AgNO3溶液的蒸馏水中应不含Cl-。什么叫沉淀滴定法?所用的沉淀反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方法。 条件:(1)反应的完全程度高,达到平衡的速率快,不易形成过饱和 溶液,即反应能定量进行。(2)在沉淀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共沉淀现象。(3)有确定终点的简便方法。十二、二水合氯化钡中钡含量的测定BaSO4是晶形沉淀,条件:稀、热、慢、搅沉淀BaSO4时为什么要在稀溶液中进行?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杂质浓度小,共沉淀现象相应减少,且溶液的相对饱和度不至于太大,产生的晶核也不至于太多,有利于生成颗粒 较大、纯度高的沉淀; 使溶液均匀扩散,降低过饱和度,避免局部过浓,减少杂质的吸附现象.为什么沉淀BaSO4时要在热溶液中进行,而在自然冷却后进行过滤?趁热过滤或强制冷却好不好?热溶液可以使沉淀的溶解度略有增加,这样可以降低溶液的过饱和度,有利于生成粗大的结晶颗粒,同时可 以减少沉淀对杂质的吸附,在自然冷却后进行过滤是为了防止沉淀在热溶液中的损失,冷却时沉淀BaSO4溶 解度比较低,可以使过滤比较充分。 不好,因为沉淀可能会穿滤。洗涤沉淀时,为什么洗涤液要少量多次?为保证沉淀BaSO4的溶解损失不超过0.1%,洗涤沉淀用水量最多不能超过多少毫升?减少沉淀BaSO4的溶解损失,同时可以洗去沉淀表面所吸附的杂质和残留的母液,保证沉淀BaSO4的纯净度;15-20mL本实验中为什么称取0.4-0.5g BaCl2·2H2O试样,过多或过少有什么影响?过多,沉淀就过多,杂质和残留母液难洗涤;过少,BaSO4沉淀过少,洗涤造成的损失就大,增大实验误差。 为什么要选择在稀热的HCl溶液中沉淀BaSO4?HCl加入太多有何影响?选择H2CO3或H3PO4调节酸度合不合适?硫酸钡是一种晶形沉淀,要注意控制沉淀条件生成较大晶体的硫酸钡,因此必须在热稀盐酸中不断搅拌下沉淀 同时要缓慢滴加沉淀剂和搅拌,减少硫酸钡沉淀中包藏的硫酸杂质。 盐酸太多会使溶液pH值减少,硫酸钡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度降低,会使沉淀不够完全。BaSO4沉淀适合在什么条件下形成?在强氧化剂存在的溶液中溶解,如约0.05mol/L的盐酸或HNO3,较高的酸度可防止钡的水解.氧化剂会将SO2氧化成SO42-,然后和Ba2+形成BaSO4沉淀.另外,适当提高酸度可增加BaSO4的溶解度,降低其相对饱和度,有利于获得较好的晶形沉淀.什么叫倾斜法过滤?洗涤沉淀时,洗涤为什么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将沉淀斜静置,然后将上层清液沿玻棒小心倾入漏斗中,使清液先通过滤纸,而尽可能使沉淀留在杯中;少量是为防止洗涤后溶液太多(除去吸附在沉淀颗粒表面的杂质而避免过多的沉淀溶解到洗涤液中),多次是为了清洗得更干净。通常有哪些离子会对测定带来影响?应该如何消除?应不含有酸不能溶解的物质,易于被吸附的二离子(如Fe3+、NO3-)和Pb2+、Sn2+离子,若含有须先处理样品。十三、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铁量Fe可与邻二氮菲生成稳定的橘红色络合物所需要的PH范围是多少?2-9定量测定试样溶液中含量的方法依据的是分光光度法中的哪个定律?朗伯-比耳定律 A=εbcFe2+可与邻二氮菲生成稳定的橘红色络合物溶液对哪种光具有最强的吸收?橘红色的互补光或510nm波长的光。实验中加入试剂的顺序能否任意改变?为什么?不能。因为试剂的加入先后顺序影响显色反应的完全程度,一旦顺序改变,可能会使邻二氮菲与其他离子等生成其他的络合物,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实验中选择掩蔽剂的依据是什么?在实验条件下,掩蔽剂本身不干扰待测组分的测定,且掩蔽剂能与干扰离 子生成稳定的络合物、沉淀或干扰离子的价态等,可消除干扰离子对待测组分测定的影响。本实验量取各种试剂时应分别选用何种量器较为合适?为什么?本实验所用的溶液量都比较少,用移液管或吸量管比较合适。标准铁试样的量取要特别准确,而其他的试剂,如Phen、NaAc等,都为过量,相对要求不是很严格。 2+
延伸阅读: &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kmno4与h2o2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