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克斯顿国家级出版社有哪些是哪个国家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
卷筒纸报版胶印机的
印刷是指将或原稿迅速大量复制的一种。一般使用将印在上,它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能够在承印物上印刷的机械。活字印刷术被称为之一,可以说与印刷术这两项伟大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今天的通常采用的技术来印刷,有时也采用(主要用于或的印刷,但比較少有)。
868年唐代的
印刷术最早可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人民使用製造印刷品,主要用作裝飾品和巫術。
雕版印刷最早是出現在中國,是和兩種方法逐步發展而合成的,是經過很長時間,積累了許多人的經驗而成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現存最早文獻和最早的雕版印刷實物是在600年,即唐朝初期。
7世紀,初期出現雕版印刷。《·技艺》:“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爲之。”
年間(),發明了膠泥。
1241年至1250年杨古为的谋士用活字版印刷《小学》、《》和吕祖谦的《经史论集》等书散布四方。
科學家()發明木活字版(亦有人支持宋代就有木要活字本,而且提出了幾種版本加以證明。其中常被人們提到的是被稱為宋本活字本的《毛詩》。由於該書的《唐風·山有樞》篇內的一版中“自”字橫排著,完全可以證明是活字版。
中國的早期記載,於元代科學家()在《造活字印書法》(1298)中談到:「近世又鑄錫作字,以鐵條貫之,作行,嵌於盔內,界行印書,但上項字樣,難以使墨,率多印壞,所以不能久行。」
已有雙色紅、黑套印之書籍。
時期,出現了雙色、四色套印的印刷品,能印出多層次的彩色印刷品。
()發明鉛活字版。
19世紀初期,改良鉛活字製作技術並傳播至世界各地。
1804年,英國人(Charles Stanhope)針對活字版弊,發明。
1829年,法國人謝羅發明。
1855年,法國人M.Cillot發明。進一步發展的。
1871年,美國人B.B.Blackwell改良,創用薄鉛版,墊以木底印刷。
1882年,德人縻生白克(Meisendach)發明,將照相制版術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本,1377年
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
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是发明的。十九世纪末曾有日本学者島田主张中国在6世纪的就有雕版印刷,根据是《》有“书本”一词;又根据《河汾燕閑錄》中“隋開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廢像遺經悉令雕版”一语,认为最晚在隋朝已有雕版印刷。
最早的印刷品紀錄
著《中國印刷史》中提出雕版印書始於,其主要依據是明史學家邵經邦的《弘簡錄》,令梓行的遺著《》約在貞觀十年(636年)印刷。書中還引唐《雲仙散錄》:印施普賢菩薩像(約645~664年)施送四方為旁證。
年間(713~714年)雕本《開元雜報》是世界最早的報紙。
唐代文献根据有
(唐)《》:“造泥制底及托模泥像,或印绢纸随处供养。”
(唐)《云仙散录》:“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
雕版印刷佛像在唐朝的盛行,和有莫大关系,在中国、朝鲜、,佛教技师对早期印刷术的改进及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印刷的范围扩大到其他经典。
(宋)《猗觉寮杂记》:“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后唐方镂《九经》”。
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实物有:
1906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690年-699年《》,现藏日本。
1966年在发现的《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刻印于7世纪末中国时代。韩国学者认为此经刻于。日本学者对《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是否刻于新罗抱怀疑态度,美国学子钱存训、中国学者张秀民认为此经是唐朝刻本,流入新罗。近期研究表明《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在唐武周长安元年(701年)在洛阳佛瘦寺翻译完毕,次年刊于长安,703年分批传入新罗。
《百万塔陀罗尼经》,约770年印刷于日本。
发现的《》,868年印刷,雕工精细,远胜早先的陀羅尼經。
中国传统的中至今还保留有工艺,例如著名的。
由于制作的印版只能用于特定的印刷品,的工作量很大、效率低下,使得早期印刷品非常珍贵。为解决制版的问题,后来发明了,由于组版中的可以重复使用,使印刷的整体效率大大提高。早期的活字使用胶泥制作,近代则改进为使用铅字。
印刷是由中国北宋1040年的发明。由当时著名科学家的《》记载保存,完整无遗地包括制字、贮字、排版、拆板和刷印等一整套活字印刷术工序,与后世铅字排版的原理完全相同。毕昇发明的经过精心设计,反复试验才获得成功。早期活字印刷品的陆续发现和泥活字实证研究成果,证实了毕昇活字印刷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有力地否定了国外学者对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质疑。
印刷也是在北宋发明的。在12世纪和13世纪,活字印刷术在亚洲广为传播,有许多阿拉伯文和中文的图书馆,含有几万书印刷的书。发明于宋代的根据是:
元代科学家王祯()在《造活字印书法》(1298)中谈到:“近世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但上项字样,难以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这是中国关于金属活字的早期记载。元初人所说的近世当然是宋代,说明用锡活字印书是在宋代。由非金属活字到金属活字,是印刷材料和造字工艺上的重大改革。
清藏书家()在《藏书纪要》(18lO)中载:“宋刻有铜字刻本、活字本”。明明确确说明宋代有铜活字本。
754年唐代高僧东渡日本,主持印刷三部佛经,将印刷术传入日本。
日本《百万塔陀罗尼经》刻本与韩国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同属中国唐武周洛阳刻本,可能是日本僧人两次来华时带回日本的。
1592年日本侵略失败,带回数以万计的铜活字,1593年刊行《古文孝经》。1607年在刊行铜活字《本六臣注文选》61卷。1615年排印铜活字本《大藏要览》125部,1616年又印铜活字本群书治要60部。活字多来自朝鲜补以在日本的汉人铸造的1.3万字。
1637年日本大僧受将军德川家兴之名主持刻印木活字《一切经》卷。
1593年菲律宾又中文印本出现,菲律宾最早的印工是一位中国教徒,他在菲律宾创建第一家印刷厂;菲律宾第一部中文基督教义就是他刊印的。原书已失,现存1606年中文木板刻的《》。
十世纪埃及雕版印刷古兰经残片 10x10 厘米
中國的元代,中國和歐洲的交往有了很大的發展。一是蒙古的遠征,將中國的文化帶到西方,一是西方的傳教土也多次來到中國,回國時也帶去了中國的印刷技術。13世紀,意大利人在中國旅居多年,在他的《遊記》中,敘述了中國印刷紙幣的情況。他的這些介紹,使歐洲人知道了中國的印刷情況。據說,在這一時期,也有人把中國的印刷品及雕版帶到歐洲。中国的印刷术最可能通过穿过的人传入,经过世界传播到欧洲。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活字母雕版,是在敦煌发现的14世纪古维吾尔文木活字。
1880年考古学家在埃及发现五十余幅自900年至1350年的雕版印刷品残片,其中包括祈祷文和片断,这些印刷品都是用黑墨印在纸上,拓印如同中国印刷,并非压印。学界一般认为埃及的雕版印刷来自中国而不是土生土长的。
1294年当时统治的蒙古人在印发仿元钞票,上印有汉文“钞”字。
1310年波斯历史学家在《世界史》一书中详细记载中国雕版印刷术。
尽管印刷术很早就传入阿拉伯世界,但受到宗教的阻挠,尤其在1727年,伊斯兰最高领袖宣布,印刷古兰经有违伊斯兰教义,明令禁止,以致印刷术在阿拉伯世界未能发展 。1707年,有個名叫的,曾向土耳其申請在君士坦丁建立印刷所,當時蘇丹亞海默特三世雖予批准,但規定古兰经只可抄写,不准印刷,1729年該所出版了一部埃及史,引起了強烈的反對。一直1825年,阿拉伯各地再沒有進行過印刷的嘗試。不过15世纪也仍有在印刷的阿拉伯文古兰经,不过16世纪也仍然存在用阿拉伯文印刷。1797年俄国还在俄国用雕版印刷古兰经。
吐鲁番发现的1400年纸牌
歐洲同中國一樣,最先出現的是雕版印刷,爾後出現的是活字印刷。歐洲人發現中國的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效率更高於是很快就把雕版印刷淘汰掉了。關於中國印刷術傳入歐洲的路線,在很多著作中所談的有三條。一條是歐洲的傳教士和旅行家直接把中國的印刷術帶到歐洲;另一條是經由中亞、西亞、北非,最後傳到歐洲;第三條則是由俄國人傳到歐洲其他國家。
发明于中国的在十字军东征前传入西亚14世纪初传入欧洲,1377年和德国出现纸牌,1379年和出现纸牌,1381年法国出现纸牌。
德国人認為的在1440年发明了印刷技术,从葡萄酒压榨机改进的机器设计,古腾堡开发了使用凸起的活字,从一开始就使用油性墨。不過,研究學者經過大量的研究與考證得出結論,西方的活字印刷術來源就是中國,漢學家曾以“歐洲中心論欺騙行為的代表作:所謂古腾堡可能是印刷術的發明人”為題論證。
的发明,将印刷技术从手工阶段带入到机械阶段。
印刷机的开发使知识的传播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469年在威尼斯成立第一家印刷社(即出版社),1500年该城就有印刷厂417家。1476年,在英格兰成立第一家印刷社°在1539年,西班牙人Juan Pablos在墨西哥的墨西哥城。Stephen Day于1628年在美国麻塞诸塞海湾地区建立了北美第一家印刷社,并协助成立了剑桥出版社。
在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印刷进入了电子控制和自动化的时期,电子排版、电子分色、电子雕版广泛应用,在印刷质量和效率上都得到了巨大提高。的应用继续将印刷带入了时代,使传统工艺难于完成的小品种、多变化印刷得以顺利实现。
可通过、或其它。在最近几年,计算机打印和工业化印刷工艺已经融合在一起,导致的发展。
的绘制过程也常称为印刷,也是印刷的一种。 還有很多其它生活有的印刷活動
是一种制造技术,物体是由三维文件和生成。物体制造是通过一层层材料的叠加而打印出来. 在2012年, 一些公司例如或提出网上的三维打印解决方案.
,第一位印刷工
, first ian printer
POD(print on demand)
张秀民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 1958 人民出版社 77页
著《唐代刊书考》收入《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ISBN X
阿马蒂亚·森. 《惯于争鸣的印度人》.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7年11月: 62.   (简体中文).
潘吉星 《论韩国发现的印本》 《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 科学通报 )
潘吉星 《中国金属活字印刷史》 第七章 《活字印刷术在日本和越南的传播》 183页
潘吉星 《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史》 第七章 《活字印刷在日本和越南的传播》 188页
张秀民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 1958年 人民出版社 168页
Thomas Francis Carter 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 in China and its Spread Westward, The ronald Press, NY 2nd ed 1955, p176-178
钱存训 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 页 /TS
韩琪 《中国科学技术的西传及其影响》 136页
Thomas Francis Carter 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 in China and its Spread Westward, The ronald Press, NY 2nd ed 1955, p172-173
张秀民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 1958年 人民出版社 173页
Thoms Francis Carter, 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 in China and Its Spread Westward p178
Thoms Francis Carter, 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 in China and Its Spread Westward p150-151
钱存训 《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 287页
韩琪 《中国科学技术的西传及其影响》 136页
《》,[法]安田朴著,耿昇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7月。
錢存訓:《中國古代書籍紙墨及印刷術》(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
潘吉星:《中國、韓國與歐洲早期印刷術的比較》(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潘吉星:《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源流、外傳及世界影響》(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2)。
T.F. Carter著,吳澤炎譯:《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和它的西傳》(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
上的相关摘錄:
:隐藏分类:自费出版的昨天、今天和未来
自费出版的昨天、今天和未来
作者:史建华
  美国现代自费出版权威人士唐"伯因特(Dan
Poynter)认为:「把你自己的书交给其它任何人出版都是无利可图的。」他建立了一个数百万美元资本的、经营图书邮购的企业,从而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左证;但通常的情况是,对大多数的「自费出版者」而言──即集写作、出版、销售于一身的人──他们的「企业」也不过就是出版和销售一至两种图书而已。
  「自费出版」并不等同于「出版社为自行支付一切相关费用的作者出版其作品」的出版方式。自费出版可以说是无法说服出版商与之签订出版合同的作者所选择的一种变通方式式,即自己出版,自己销售。这种变通方式是有历史可循的,早在出版成长为一个行业前,自费出版人就从作者群和书商群中分离出来寻求独立发展。
  所谓的自费出版,起源于社会抗议和言论自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是一位自费出版者。在中世纪,这被叫做「无执照印刷」──当时只有教堂、各州政府和地区性学习中心才有权决定作品的出版与否(这很像今天的出版公司)。在那个时代,无执照印刷是要冒极大风险的,权力机构对这种行为的惩罚极其严厉,甚至可能是死刑。正因为如此,很多欧洲的印刷商逃到了审查相对宽松的英国。英国著名诗人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1644)的副标题就是「无执照印刷自由的一次演讲」(A
Speech for Liberty of Unlicensed
Printing)。可以说,今天的自费出版人秉承了早期自费出版人那种拒绝沉默的精神。
  但是,仅仅自费出版还不足以涵盖这种精神。在自费出版出现之前,英国出版业就已经接受了委托出版、个人出版或捐助出版等主流出版形式之外的出版方式。比如英国诗人乔叟(着有《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出版资助人是约翰(John
Gaunt,英格兰军事家,爱德华三世的第四子,在其父晚年及理查德二世统治初期主持过英格兰朝政);而莎士比亚得到安南普敦伯爵(the
Earl of Southampton)的资助;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英国的民谣家和历史小说家)匿名出版了自己的作品;小说家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是在遭到所有出版商的拒绝后,才交给一个印刷商出版的。而自费出版,正如我们今天看到的,很不幸地缺乏这样不寻常的历史。
  在出版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之前,对于作者而言,印刷商是至关重要的。但首先,印刷商必须是正派的。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印刷商与反对派之间发生激烈争执──反对派认为印刷是不受欢迎的邪恶之事,异端邪说藉此得以传播。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印刷商因其对知识、思想、文化和信息的传播,有时甚至是对他们自己的作品的传播而备受称道。威廉'卡克斯顿(Willian
Caxton,英国第一位印刷家)印刷的80本书中有很多就是他自己的译作。1709年,安娜王后颁布《版权法》,不少印刷商为了躲避版权法案的约束而迁往美国。与英国的出版氛围相比,美国出版业受约束及限制的范围和程度较小,这无疑有利于出版业的迅速发展。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
  从理论上来说,最早的图书印刷/销售者是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在古埃及承担抄写工作的那些誊写员,是他们将演说家的演讲内容抄写复制并卖给需要的听众。后来,欧洲的流动印刷商在印刷之余还承担着编辑任务,有时还兼负责图书销售工作。直到18和19世纪,书商才逐渐向出版商转变──始建于1724年的朗曼出版社至今仍经营着这一双重业务。
  众所周知,图书销售商受雇于作者或作者的赞助人的情况一直延续到19世纪,而出版商的出现使得作者和图书的印刷/销售之间第一次出现了真正的分裂。但大多数主要的诗人和经典作家仍然以某种方式资助自己作品的出版。弥尔顿是一个独立的小册出版者──所以,他的《失乐园》只有5块钱的收入也就不难理解了;布莱克在神秘主义还很难为社会接受的情况下出版了自己的作品;康拉德自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贝姬特丽克丝'波特(Beatrix
Potter,英国作家及插图家)和詹'马'巴利(J. M.
Barrie,英国作家,作品内容怪异,富于幻想)也做过一些自费出版;莱昂纳德'沃尔佛(Leonard
Woolf,英国作家,其作品包括以实证的意识流风格创作的小说)创办了贺加斯出版社(Hogarth)以便出版自己的短篇故事;托尔斯泰为《战争与和平》的出版支付了12700美元的费用;《泰山》是埃德加'里斯'巴洛夫斯(Edger
Burroughs,美国诗人及剧作家)以自费出版的方式出版的。同样的,由于找不到出版商愿意出版《追忆逝水年华》(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在提前支付了1500页的印刷出版费用后,这本书才得以面世。当代畅销诗人罗德'麦克昆(Rod
Mckuen)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以自费出版的方式在美国出版的。
  某些作者拒绝对书刊审查制度作出让步,他们继承了自费出版的传统。前苏联的地下出版业有着持续而光荣的历史。那些精力充沛地进行复制或手工复制,并采取悄然无声的、直接传播的方式的,就是自费出版者。在俄罗斯,整本书就是这样编辑起来的,这些书的作者经常还要冒着失去自由甚至生命的危险。19世纪中期,具有反叛思想的作家阶层在圣彼得堡茁壮──在那里,经审查不合格的图书被广泛传阅着。在E'J'伍思(E.
Worth)自费出版的《惠特克'钱伯斯:秘密忏悔》(Whittaker
Chambers──The Secret
Confes-sion)中,她描述了一个俄国地主的建议:「如果作者的手稿不能获得审查者的认可,那他就应该把作品在国外出版,再偷偷带进这个国家。」圈子里的另一个成员的见解是:「用平版印刷术秘密复制他们的手稿是一个勇敢的提案,也是一件像安装炸弹一样危险的事」,它甚至可能「引发一连串不幸事件,最后可能像陀斯妥夫耶夫斯基那样被放逐到西伯利亚去,或者几乎像布鲁诺那样在广场上被烧死。」
  讲故事的人一代代地将故事口耳相传也是自费出版的一种形式。在南非,当人们为暴君卖命时,他们会一直有节奏地唱歌。非洲的故事,比如伊索寓言等,都是由讲故事的人传播开来的。19世纪,教会印刷所出现,大量的书写作品被限制在宗教的主题下,直到世纪之交的时候,在抗议带有歧视性的【土地法令】的运动中,产生了一批愤怒的小册子作者。
  在19世纪30年代,后来备受称赞的南非小说家和翻译家索尔'T'普拉特耶(Sol
Plaatje)自费出版的作品《关于某个细微的社会问题的演讲》(Disquisition
on a Delicate Social
Problem)卖出了18000册,为他筹集到了去美国的费用。托马斯'A'考德奥(Thomas
Codjoe)是科学和法律博士,他还拥有伦敦大学的荣誉学位。20世纪早期,他在迦纳自己写作、自己打字、自己印刷和销售一些政治方面的小册子。短篇故事逐渐成为那些不断涌现的地下非法作家表达抗议和逃避现实的工具,但在南非,口头表达仍然是更好用的媒介。「法律不能阻止托德'马什吉扎(Todd
Matshkiza)的《国王之歌》的传唱,也不能规定年轻男女在婚礼上应该唱什么歌。」埃泽吉尔'穆法莱尔(Ezekiel
Mphahlele)在《非洲形象》(The African
Image)中这样写到。
  英国惠特克图书追踪该公司的《在版图书》书目共有6万条自费出版纪录,(包括再版书在内)。许多图书不足36页,有些不知名的自费出版者的作品只印刷了不足10册,大出版企业的印刷量则高达三位数。1992年,英国突然出现了对图书在版编目的申请高峰,相关机构在头几个月就收到了500多份申请,《书商》杂志也对此作出了评论。这个数字反映出,随着出版社拒绝作者机率的增加,自费出版呈现上升趋势。
  在美国,自费出版也正处于成长中,成功的自费出版物作者随后通常会被出版商所重视,并得到关心和提携。而英国出版商却视这类作品为「二手货」而尽力回避。一般书店的书架上充斥着的是畅销图书,几乎很难看到这种一次性的作品,这是因为对小量图书的处理总是耗时和耗钱的,所以顾客很难在连锁书店中找到自费出版物。独立书店的销售商则会为自己的顾客考虑得更多些。他们知道自费出版物的订单都无需任何附加费用,所以会毫不迟疑地接受这样的订单。
  英国连锁书店优势在于资金的回馈和销售数量,由于自费出版的图书很难进入连锁书店,自费出版人就无法享受到这些优势条件,因而在许多方面就很难与主流出版物相竞争。一位图书馆管理员在给《书商》杂志的信中曾写到:「我不相信没有好作品,尤其是小说,只是这些好作品得不到出版而已。」他以一本由
Booksprint
自费出版的自传为例解释说:「这当然会是一本受到各种年龄的主流读者欢迎和欣赏的传记。这些作品里面丝毫没有现今不少知名人士常用的捏造或色情内容。」
  在英国,每7500人就有一家书店。美国的市场虽然是英国市场的五倍大,但每20000人才拥有一家书店。不过,其购买方式很多,包括强大的邮购和直销。起初,直销人员主要是小商贩。那时,商店里的书并不吸引人,书店也只好常以低折扣来吸引顾客。后来,图书俱乐部不可思议的增长使得图书邮购销售逐步得到发展。
  现在,通过在涵盖面广泛并经过分类统计的邮购名单中进行选择,美国的自费出版者可以准确定位其潜在购买者。事实上,美国自费出版者的确越来越多。另一个有着悠久且强大的图书直销历史的国家是法国。其图书销售的30%是授权代理销售,其中很大一部份是登门销售。
  风靡于17、18和19世纪的捐助出版,现在还占有一席之地。以1992年9月伦敦小出版社书展为例,在这次展会上,自费出版的冠军出版社为他们的第二本书募集捐助──他们的第一本书《利物普:全纪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出版前,有2500人捐了钱。随后,这本书以每本14.95镑的价格卖出了25000册。
  英国的小出版社集团(the Small Press
Group)的成员中,自费出版者占很大的比例。其成员数量在3年的时间里即达到了独立出版商行业协会花了23年时间才达到的水平。英国作者协会下属的科技作者团体(STAG)将「你是否参与过自费出版?」作为其成员申请表格中的五个问题之一。一些STAG的成员还将设立作者/出版者一体的企业作为鼓励和促进自费出版发展的一种积极办法。
  桌面排版技术为作者提供了电子文本制作的设备,这项技术使得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运转的出版工作室大量涌现。电子图像扫描和封面设计照样也能办得到。这种出版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为顾客提供专业排字、印刷、装订、版型设计和编排。出版工作室服务热情,一般会在顾客的预算内尽量将书籍做得更加专业,从而进一步改善销售状况。
  Booksprint 出版社和Scriptmate
出版社的不少作者变得越来越熟练。他们的拚写准确无误,他们熟练地完成了从作者到出版者到销售者身份的转变。有的人在进行后院车库拍卖(garage
sale)的同时,也在兜售自己的传记。在伦敦切尔西花展上,一名切尔西区的退休人员,穿著猩红色的皇家医院制服,表明大家都是75岁的老人,从而拉进彼此距离,将自己的短篇故事集一售而空。还有一名相近年龄的妇女透过邮购方式,卖出了1000本自传,这本书现在已经七刷了。另一位70多岁的女性自费出版了两本书,并把其中一部份捐给了慈善事业。她现在正在出版一本80多岁的奥地利老难民的自传。
  一些使用桌面排版系统的作者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常见的是他们没注意到常规图书正文前的内容以及参考文献等是如何编排的,或者电子文本中,装订口和切口的空间没有留够,还有书中的图片或插图的版权不明,内容版面也没有好好编辑等。当然,在多用途的电子印刷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在印刷的任何阶段迅速地纠正这些纰漏,而且不会花费更多的费用。
  随着按需打印的发展,更快捷和更廉价的产品更加普及,但是很多自费出版的图书并没有达到应有的印刷要求。如果要将已自费出版书籍再次出版,出版公司的编辑部门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工,使其达到出版的要求。这也正是这种自费出版的作品为什么总是被主流出版公司拒绝的原因。虽然非小说类图书仍然是自费出版者所最看好的,但小说类图书现在通过自费出版也逐渐兴盛了起来。但有时,即便自费出版作者的第一本作品非常成功,大出版公司仍然会拒绝该作者的第二本、第三本甚至更多的作品。
  自费出版的小说多半卖给图书馆,并常会有不少评论。《丢失的照片》(Lost
Pictures)是一本自费出版、单色封面的平装本小说,《观察家》杂志便刊载了对它的评论。紧随这篇评论而来的,是由一些知名度颇高的出版社推出的四种精装本,其售价涨了三倍。随小说一起的一些附属权利,如改编电影电视权、录音权、翻译权及大量翻印权等,都能带来可观的收入。
  Booksprint出版社1992年的书目包括来自哥伦比亚、迦纳、索马里的自费出版者、翻译自古希伯莱文原稿的译作、一名纽西兰人的一部受补助的作品、一名西班牙人的传记等。最特别的一位自费出版人要算V'J'休伊特(V.
)。休伊特1990年自费出版的《诺查丹马斯预言》(Nostradamus
Understood
)被一位出版商在一家图书管里发现,随后,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Bloomsbury
)、西蒙'舒斯特出版社都于1991年出版了这本书。到今天为止,《诺查丹马斯预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的精装本,已经卖出了100多万册。
  来自迦纳的约翰'阿曼克拉(John
)的作品通常由海纳曼出版社(Heinemann)出版。他在伦敦开设了自己的出版公司以出版自己那些被出版社拒绝的作品。他坚信自费出版在其祖国有着很大的市场。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近期,他编着的《商业计算机初级读本》(Computers
in Business-A Literacy
Primer)被西非考试委员会列入各级学校推荐书目,他从中自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而这一现象在西方国家可谓非常普遍。
  如上所述,从誊写员到捐助出版,出版的涵义在改变,而且一直在改变。就像现在,由几个核心组织将作品印刷、出版并广为传播的状况,未来必然会被终端用户从各种产品管道获得知识和娱乐的形式所代替。科技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直接的联系越来越松散,书籍势必让位给影音与屏幕。由于其费用较印刷品为低,无论大出版社还是小出版社都趋向于透过光盘将信息传输给更多的受众。
  但是,作者还是得与读者、出版商、书商和图书馆员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网络、计算机(质量无法担保,著作权也难于控制)等与读者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另外,效率不错的直销代理商即可帮助作者寻找读者,而不需要通过店销经销商。
  出版商主动将那些庸俗伤感的作品制作成光盘,将取代打印出来的纸本载体。这些光盘还要经过出版商在计算机用程序作市场分析和测试。大英图书馆和国会图书馆都已接受这种电子书,视为合法留存。这无疑为那些在各式各样的目录中寻找新作者的磁盘片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展望未来,出版将变得分散。最终用户将成为出版者。他们可以挑选、修改、使用和散发自己喜欢的作品,一个价值约300英镑的新力PDA,有200兆的容量,插在精装本大小、可以随意打印出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电子阅读装置上就可以进行阅读。
  逐渐地,随着电子信息转换的进步,文字内容将不一定局限于印刷载体。技术的发展将让使用者可以通过一种未来的电视而参与到图书的「页面」中去。以技术性的图标为例,无论在实验室或家里,都可以平面观看,也可以转换成3D图像研究。而通过读者将互动的情节和人物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再安排,流行小说的生命力也可以得到增强,更像互动的视频游戏。读者可以选择任何语言和任意显示尺寸大小来阅读,也将成为司空见惯的事。
  一些出版商对此深感同感,贝塔斯曼的首席执行官马克'伍斯纳认为:「一个小企业的领导者可以较为灵活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从而可以有很大范围的创造力。」而《时代镜报》的杰若米'罗宾(Jeromi
Robin),也坚持,向大量用户出售大量复制品中获取利润会变得越来越难。在《21世纪生活中的一天》中,作者亚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曾预言:「由谷腾堡(Johannes
Gutenberg)发起于15世纪中期的这场革命将会达到其最终的成果。」这会是一种新的运动,「它将会使自费出版的图书得到全面繁荣」。而「自费出版者」这个有争议的名词将会要么获得承认,要么成为画蛇添足的称呼。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级出版社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