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远程教育律师进社区区工作开展情况比如初步开展工作

远程开放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心城市电大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
中国网 时间:   作者: 冯琳 张爱文  文章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责任编辑: 戴维  
  [编者按] 充分发挥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是我国远程教育机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使命与职责。广播电视大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遍布城乡的远程教育办学系统。实践证明,它发挥了其他教育机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同时,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结构急剧调整的新形势下,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广播电视大学正在结合当地发展状况和学校的特点,不断调整、改革,确立自身的功能定位,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以更好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在经济较为发达、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如何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为建设学习型城市服务,是中心城市电大正在探索的重要实践课题。
  中国电大教育的发端就是中心城市电大。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我国部分中心城市创办广播电视大学的实践,揭开了在中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的序幕。我国最早的城市电大是1958年7月创办的天津市广播函授大学,这也是50年代世界上仅有的几所远程高等学校之一;最早以“电视大学”命名、以电视作为教学传媒开展高等教育的则是北京电大,成立于1960年1月。此后,从1960年到1961年,沈阳、哈尔滨、上海、广州等城市也相继成立了广播电视大学。可以说,25年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创立,有着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实践基础。如今,广播电视大学已经成为遍及中国大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最大的远程教育系统。在44所省级电大当中,中心城市电大有16所,其中包括4所直辖市广播电视大学。在一些区域中心城市,还有一些地级市的广播电视大学。
  从1978年开始,城市电大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特别是1999年教育部决定启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直接促进了电大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这个进程当中,中心城市电大做出了很大努力,在不少方面形成了中心城市电大自身的一些鲜明特点,同时在不少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前列,为全国电大的试点工作提供了许多经验。
  为了推进相关的实践进程和理论研究,本刊和深圳广播电视大学于日联合主办了第八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以“中心城市电大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深圳模式解读”为主题进行了探讨。全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厉以贤教授、上海建桥学院院长黄清云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助理李林曙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徐福荫教授、香港公开大学遥距及成人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伟远博士、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教授、深圳市教育局梁北汉副局长、深圳市科技信息局副局长贾兴东博士等专家应邀与会。研讨会由深圳电大党委副书记邓孟忠和本刊主编严冰主持。
  上篇 深圳电大的实践轨迹
  曾仲培(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电大教育持续发展
  结合深圳实际,明确功能定位 针对深圳区域不大,现代化进程较快,市场化程度较高,信息产业较发达,外来劳务工人口众多,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高等教育相对薄弱,外来办学机构较多等特点以及学校实际情况,首先,我们考虑把市校、分校、教学点组成的全市电大系统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全市“一盘棋”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辐射模式,充分发挥电大的系统办学优势,巩固办学实力。其次,我们从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全局出发来考虑自己的发展问题。外地高校特别是名牌高校来深圳依法办学,是帮助深圳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建设人才的重要措施。面临电大生源受到影响的情况,我们提出了勇于“开荒地”、善于“耕瘦田”的思路。对于普通高校、网络学院、民办学校等办学机构还没有或来不及、或没有办法、或不愿意去办学的空白地带、偏远地区、弱势人群等方面,发挥电大的优势去开拓办学,实行“广种薄收”。别人能办的我们不去争,别人不能办的我们去办,而且尽最大努力去办好,以特别之为谋电大之位。这样,就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位置,最终达到我们能办的别人反而不能办的境界,逐步形成了深圳电大所特有的在深圳地区别人不能模仿的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认为,深圳电大的功能是:“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一个服务于全社会的公共学习平台,为深圳逐步形成学习型城市服务。”深圳电大的发展定位是:“面向从业人员,面向基层和偏远地区,以业余学习为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为深圳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实行延伸办学,扩展办学空间 我们坚持“四个面向”,努力推动远程开放教育在特区内外向弱势群体延伸,向百万外来劳务工和残疾人延伸,向相对边远的地区延伸,向大企业延伸,有效地拓展了发展空间。
  外来工教育。积极探索向企业延伸办学的路子,开展对边远地区有数万外来劳务工的大企业的调研,选择一些条件成熟的工厂,办起了直接为外来劳务工服务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受到了外来工及其工作单位的欢迎,同时也稳定了企业的员工队伍。目前,我们正积极筹备与社会办学机构合作,利用他们的平台扩大外来工教育。
  社区教育。深圳实行城市化改革后,全市有社区616个,各个社区、特别是边远的社区迫切需要发展社区教育。我们根据社区的需要,逐步开展一些课程开放教育和非学历学习课程,同时,组织各区分校,利用原有乡镇的成人文化学校,开设学习点,进行二级延伸。
  残疾人教育。2001年,我们与深圳市残联举办了残疾人远程教育大专班,2004年,我们承办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到目前为止,为10多个省、市的40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适度控制规模,调整专业结构 为确保教育质量,我校严格按照办学条件控制招生规模。每次下达招生计划前,都检查核实各系、分校和教学点的办学条件,特别是师资与招生专业和招生数量是否相匹配的情况,有效地防止了盲目扩大规模,初步实现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随着深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变化,一些原有专业的需求逐渐萎缩,我们果断地予以停开,将教学力量转移到其他专业。1999年以来停开了中文秘书等7个专业。深圳的房地产建设与物业管理比较发达, IT产业日益兴旺,我们便从中央电大试点专业中选择新开了物业管理、电子商务、土木工程等。1999年深圳地铁刚刚开始筹建,我们就在电视中专开设了地铁服务专业。这几年深圳的物流业发展很快,我们就与中央电大合作开发物流管理专业,去年承办残疾人教育学院后,又开拓了数字媒体、社区管理等专业。
  探索辐射模式,提升综合办学能力 我们依据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与特点,结合深圳市和深圳电大系统的实际,积极探索“深圳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辐射模式”,构建基于网络的综合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体系、一体化的现代远程教育办学体系、网络化规范化管理体系、电子监考系统等。辐射模式凸现出中心城市现代远程教育基于网络的特色,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和较规范的管理办法,初步实现了学生从报读电大到毕业整个过程的大部分环节可以依托网络进行。它立足于发挥系统整体优势,立足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立足于对学生学习的支持服务,立足于保证教学质量前提下的扩大规模向下延伸,为我校提升综合办学能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改革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 2003年,我校在培训部实行成本核算、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地精简了人员,调动了教工的积极性,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同步发展。2004年,我校继续在电视中专推行体制改革,在全市成人中等学校招生出现全面萎缩的情况下,招生人数比上年翻了一番,创造了历年之“最”。我们将逐步在其他部门继续推行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的改革。
  根据学生人数快速增长、但学校的编制没有增加的情况,我们采用合同制方式,建立了一支外聘专职教师队伍。对在编教师、外聘专职教师和外聘兼职教师三支队伍都实行聘任或聘用制,并采取措施,促使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工作要求相适应。通过几年的实践,外聘队伍的人数已相当于在编人数,成为学校教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我们将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
  胡新生(深圳电大技术中心主任):以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办学平台
  构建实用高效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 通过宽带计算机网络,教学点、分校和校本部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和管理信息,采用双向视频等技术实现多媒体直播课堂、远程考试监控等功能。目前,我们通过 VPN连接了所有7个分校、1个教学点和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深圳电大远程教育网以校本部的服务器群为中心,通过千兆校园网和百兆VPN连接,向校本部、各区分校的试点教学点提供教学和教务管理服务,为定期接收中央电大的有关资料提供了可能,为试点教学点之间建立了可靠的高速连接,开展基于网络远程面授、远程巡考、数据共享和传输等业务。该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具有投资较少、见效较快、质量较高、维护较易的优点。
  为了满足家中没有电脑或不能上网的学生在线学习的需要,除了在校本部和分校建立在线学习室,每天免费为学生提供上网学习的条件外,我们还提出将网吧变成学习的场所的想法,利用社会资源让电大教育深入社区,使学生可以就近开展在线学习。例如,深圳电大学习中心在康佳生产基地建立的电脑学习室就是提供给生产基地的学员利用电脑学习的环境;深圳残联与我校在莲花北住宅区建设的学习网吧,为残疾人和附近其他人群提供了方便的网上学习环境。
  支撑教学全过程,扩展优质面授辅导时空 我们不是简单地将网络运用于课堂教学和提供学习资源,而是注重利用网络技术构建较完整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学生从报名就读电大之日起直至学成毕业为止,都能充分利用通过网络提供的全方位、全时段、全功能的个性化优质服务。
  我们以远程虚拟课堂为手段,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满足学生在更加广阔的时空条件下进行学习的需要。利用双向视频远程教学系统、网上课堂直播教学系统、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和网上课堂点播教学系统,我们开展了80门课程的远程面授教学,使优质面授辅导得以在时空上大为扩展,既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也方便了学生学习。
  我们还利用电信的E话通开展网上在线讨论。深圳电大承办的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目前使用E话通向全国各学习点面授辅导教师和残疾人学员进行教学和学习辅导讨论。以这种方式建立的虚拟课堂教学环境较好地利用了社会资源,投入少、见效快。
  于友文(深圳电大教务处副处长):探索教学教务管理模式改革
  以课程为依托,构建新型管理模式 以课程为依托的管理模式是指以课程为单位安排组织教学和管理,它淡化了班级和年级建制,冲破了行政组班教学固有模式的局限,是实现完全学分制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真正意义上的以课程为单位组织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选课的基础上,从2002年起,我们对个别专业实行学生自主选课、进行课程注册的试点。根据深圳特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拥有电脑上网学习条件和要求提前修读的学生越来越多的现状,我们从 2004年春季起,开始在入学新生中实行全员自主选课,按课程为单位组织教学。至2005年秋季,各层次、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全部可以提供学生选择,实现在校本部范围内全体学生的自主选课,自主选课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这项改革初步体现了开放教育“课程超市、学分银行”的理念,同时给以课程为单位进行教学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成为教学教务管理模式改革的最佳切入点。
  以“随招”试点为契机增强开放性 深圳特区是一个流动的城市、一个年青人的城市、一个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倒挂的城市,外来打工者不断涌入,求学的愿望特别强烈,每学期开学后还有不少人要求入学。根据这一社会需求,我们开展“随时接受学生注册入学和进行课程注册学习”专项试点工作,增强了电大教育的适应性、开放性和多样性。在入学管理方面,开学后1至13周每周周日继续接受开放教育本、专科学生注册入学。对“随时接受学生注册入学和进行课程注册学习”专项试点,采用“随时注册、随时入学、网上测试、集中审核”的学生入学管理模式;对随时注册入学的学生采取自选专业、自选课程,插班上课的学习形式。在教学过程管理方面,对开放教育各层次、各专业第一学期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适应随时注册入学新生的学习需求。第一学期开出课程的原则是:课程难度较低,学分较少,较适合学生自学;学习资源较丰富,学习支持服务较好;尽量安排公共课,适当安排自设课。排课时要求课程要先后开出、重复开出。我们还制定了分段教学实施计划“套餐”,不同入学时间区间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时间选择本时段“套餐”或其它“套餐”进行学习。
  强化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在办学模式下,我们用“十统一”来规范校本部和试点教学点办学全过程的管理:由校本部统一招生、注册、收费;统一管理学籍;统一制订和实施实施性教学计划;统一聘用试点专业教师;统一开发、配置和利用教学资源;统一组织主干课程的远程集中辅导;统一提供支持服务;统一管理学习小组;统一组织考试、阅卷;统一成绩(含形成性考核)管理。
  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是对教师进行培训和鼓励教师进修,另一方面,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参与的、常规化的教师评价机制,多主体、全方位、常规化地评价教师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严格考试管理。在加强监考队伍的同时,建立了各考点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联通全市电大各考场的电子监控系统,实行“远程巡考”和派员巡考相结合;同时试行考场编排与监考员安排分开、开考前才通知监考员,以及规范监考人员行为,加大对考生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营造了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杨麻(深圳电大南山分校校长):走延伸办学、校企合作之路
  采取三项措施,做好三项服务 为了使学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深圳电大南山分校认真分析切合区域发展和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于2000年至2004年,先后与蛇口至卓飞高公司、深圳康佳公司、深圳航空公司合作办学,开设了工商管理、电子技术、行政管理和电子商务4个专业,共招生348人,培养了一批为企业所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办学效果良好,社会效益显著。
  南山分校所采取的三项措施是:第一,坚持“十个统一”,校企共同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为了让培养的人才切合企业的需要,我们邀请了企业内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订,依据中央电大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要求,结合企业办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共同修订专业教学实施计划和实践教学实施细则,并报请市电大批准后执行。企业对自己员工的状况十分清楚,了解学习者知识结构上的薄弱环节,能够为人才的培养提出许多宝贵而中肯的建议;学校有了企业的参与,既保证了教学上能够有所侧重、有的放矢,也保证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能得到及时的修正。电大企业班的学生在这种办学模式下能够更好地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二,企业参与管理共同解决电大学员的思想问题和工学矛盾。我们聘请合作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兼职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学校、学生与企业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兼职班主任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协调的职能,较好地解决了学员的思想问题和工学矛盾。第三,依托企业建立起教学实践基地。为了落实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全面考察和论证后决定依托联合办学的几个企业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这一计划得到了办学企业的积极响应。
  南山分校所做的三项服务是:第一,提供优秀的师资队伍资源。为了保证企业班的办学质量,我们聘请了具有硕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教师做企业班的课程辅导教师;为鼓励优秀教师到企业班任课,还制订了相应的激励政策。第二,提供从 “硬件”到“软件”的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学员可以通过访问校园网教学平台,利用网上直播课、IP课件等学习资源结合文字教材进行自主化的学习,从而弥补面授辅导教学的不足;也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登录教学平台BBS论坛、班级主页等方式接受老师的指导或与同学进行学习讨论。第三,提供高效的教学管理服务。我们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具有现代远程教育特色的新型管理模式。例如,深圳航空公司的学员,主要从事空乘和空保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常常要飞行到外地,不能上课。为此,学校实行滚动式授课,同一门课一周内重复安排两次,让深航班学员能够自主选择上课的时间。
  校企合作办学取得良好的效益 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双方互为对方提供服务,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毕业生适应企业的需要。蛇口至卓飞高线路板(深圳)公司是与我校合作办学单位中最典型和成功的企业。到目前为止,企业通过自行组织考核选送了4届学员,累计160多名,其中3届工商管理大专班、1届电子技术大专班,现已毕业112名。企业的人力资源及培训部门曾对毕业学员本人和部门负责人进行调查,调查显示:毕业学员对公司的归属感、忠诚度明显增强,分析能力、工作态度明显改善,工作热情明显提高。毕业后的学员在各自部门的表现都较为出色,80%的毕业学员被提职成为骨干。毕业生符合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了力量。
  拓宽了办学渠道,降低了办学成本。近几年,南山区人口急剧膨胀。人口的增加为电大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校企联合办学的探索打开了思路。近年来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企业的生源逐年增加,如深圳航空公司的一个行管大专班就招来了91人,占南山分校大专行管专业当季招生人数的25%。企业班生源成为了南山分校学生的重要来源,为电大的招生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我们还要求合作办学的企业提供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大老师按时到企业去授课,个别课程以远程传输的方式进行授课,学员也可以直接接收市电大的直播课堂。教学班向企业延伸,在不占用学校教学设施的情况下办学,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
  倪佳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电大延伸办学助力企业发展
  康佳集团是大型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曾连续四年位居中国电子百强第4位,是国家300家重点企业和广东省、深圳市重点扶持发展的外向型高科技企业集团。由于各方面原因,我们公司的员工队伍,包括部分管理骨干,学历水平不高,新知识、新技术掌握不多,这种情况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电大在企业中办学习点,把大学办到企业中,企业、员工是最大的受益者。所开办的“物流管理”、“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两个专业,知识新、范围广、操作性强,其专业性、实用性对我们企业是非常适合的,对提升公司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学历层次很有帮助。从两期学员的报名情况、半年的学习情况及第一学期的考试情况来看,我们的主要收获是:第一,提高了员工的学历水平、综合素质及实践操作能力,为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第二,提升了企业文化,营造了学习氛围;第三,稳定了员工队伍,特别是稳定了管理人员队伍,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
  我们也希望电大在今后的办学活动中帮助企业解决更多的问题。成本与时间是企业与员工的最大压力,以往固定的开学时间是9月、3月,考试时间是7月、1月,这期间正好是企业的生产旺季,建议电大采取更加灵活的入学、考试方式。企业非常希望企业员工的学习能更多地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使学员学习后能立即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希望电大更多地开发适用于企业发展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用型知识的传授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邓艳(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副院长):为残疾人的终身学习服务
  创新办学模式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是创新办学的产物,中央电大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深圳电大解决具体办学问题,并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全国各地教学点的建设中,我们采取了以当地电大为主、联合当地残联组织共同办学的模式,充分发挥电大在办学方面的优势和残联在为残疾人求学提供政策支持方面的优势。截至目前,残疾人教育学院已成立了1个学习中心(深圳电大学习中心),在浙江、宁波、成都、武汉、江门、四川、贵州、陕西、黑龙江、北京、南京、大连、哈尔滨、青岛、郑州、汕头、广州、南海、南昌等地建立了19个教学点。学习中心/教学点的建设大多都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残联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残疾人学习、生活及就业等提供尽可能的方便条件和优惠政策。在学院的专业设置上,中央电大给予了创办新专业的权限。我们开办了“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这一全新的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这一专业抓住了当前社会需求的热点,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欢迎和喜爱,而且也非常适合残疾人特别是肢残人和聋哑人的学习和就业。截至今年春季,残疾人教育学院共招收学员442人。
  开发适合多群体需要的教学资源 这里讲的资源包括文字教材、IP课件和学习网站三方面,我们明确要求所开发建设的教学资源必须满足肢残学生特别是聋哑学生的学习需要。
  文字教材的开发遵循以案例教学设计理念为主的编写原则,适应职业教育需要,把教学落实到实际操作应用上,使学生能真正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设计突出文字交互,版式新颖,重点突出,由问题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内容,一事一议,即学即练。同时,在文字教材中对IP课件和网络资源等辅助学习材料作出指引,方便学生综合应用多种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学院开发的IP课件与文字教材相配套,突出操作性,以问题为线索,囊括了实际操作的电脑屏幕、相关图片、网页、动画、实例等多种媒体,真实生动。我们充分考虑残疾人特别是聋哑人的学习特点,专门设计了针对聋哑学员的手语翻译,在IP课件中将教师讲解画面、手语翻译画面和与讲解同步的电脑操作画面整合在一起,课程讲解覆盖的受众范围更广泛。
  建立阳光学习网 阳光学习网是学院自主开发的网络学习平台。除具备一般学习网站所具有的报名注册、资源发布、教学互动等功能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按知识点组织教学;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与效果;提供大量生活技能方面的网上小课程,提高学生生活素质。
  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模式 学院经过一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基于网络的 “导学助学的面授辅导+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在线讨论”的远程教学模式。
  导学助学的面授辅导即由主讲教师对学生进行重点、难点的面授辅导。所有辅导课根据需要全部进行直播或录播,并在第二天挂到阳光学习网上,转化成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即学生根据教师导学助学辅导课,在家中或学习点利用各种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可通过BBS形式向网上主持教师群体寻求问题帮助。为了培养和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我们建立了网上章节答疑体系,通过网上完成的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进度,提供学习进度测算与提示,强化自主学习的形成性考核力度。在线讨论的主要做法是:聘请有关高校教师作为网上责任教师,主持交流讨论;开学初在网上公布整个学期的在线讨论安排;全国所有学习中心/教学点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讨论;主要通过E话通网络视频会议形式进行。
  刘平阳(深圳电大毕业生):从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中收获成功
  刚进入电大时,基础极差,感到非常痛苦。听了“开放教育指南”这门课之后,我想起了开学典礼上校长的讲话:“广播电视大学不同于普通大学,它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运用广播、电视、文字材料、音像教材和计算机课件及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院校。”于是,我开始尝试登录深圳电大校园网,原来,我们电大的教学资源是那样的丰富,除了传统的文字教材外,大部分课程都有教学录音带和教学VCD,很多课程还配有IP课件。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每天在家里反复听、反复看从学校音像室借来的或复制的录音带和VCD,这些录音带和VCD都是我国著名的教授讲的课,大部分就是教材的作者,教学水平相当高。反复地听、反复地看,不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学习效率大为提高。深圳电大还为我们这些开放生设置了在线学习室、阅览室、图书馆,只要是工作之余,我都会泡在其中,汲取知识的营养。校园网、同学录,我基本上每天都要打开浏览,看最新的教学信息,看任课老师的回复,看同学们的学习互动,看班主任的网上留言。晚上下班后,只要有时间,我都尽可能赶到教室听老师面授辅导。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我一年就完成了开放教育专科行政管理专业全部课程的一半以上,第二年我又报读了开放教育专科英语专业,英语从一窍不通,到一级一级地考过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级、二级和三级。今年我正在向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四级进攻。2005年春季我从行政管理专科已经毕业后,马上又投入开放教育本科金融学专业的学习。
  在电大这几年时间里,我一直积极参与建设协作型学习班级,并发挥骨干作用。现在学校有1000多个班级网站,学生们很注重利用学生班级网站进行交流,班级网站已经成为协作学习的重要工具。为了更好地运用班级网站,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我在05春开放教育金融本科班创建了“深圳广播电视大学05春金融学本科学习型班级网站”,利用对深圳电大网络教学资源情况的了解,力争把班级网站办成协作学习、信息链接、资源共享、师生互动的“一站式”捆绑型网站。
  通过电大的学习,我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都得到了提高,而且学会了学习。在深圳电大的3年中,我不但报读了3个专业,还利用在电大掌握的各种学习方法,特别是网上获取学习资源的方法,获得了营销师等全国统考的9个证书。今年3月份招商银行招聘员工,参加应聘竞争的人非常多,几百人竞争一个职位,我把在电大的学习经历作了介绍,当场就被录用。当年没有工作的我,凭着3年来电大开放教育给我的实力,成为招商银行的一员。
  下篇 中心城市电大发展的思考与启示
  梁北汉:以准确定位探求发展空间
  深圳电大在发展中结合深圳城市的定位和电大的定位,把电大教育的主要对象确定为务工人员、弱势群体、大型企业,采取灵活、多样、实用型的办学模式,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就业质量,使深圳电大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势态。
  深圳教育有自身的特殊情况,同城市的发展一样,有很繁华一面,也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深圳外来人口也就是劳务工子女受教育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妥善解决。高等教育机构的定位主要还是放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而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等,都是深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力量。此外,深圳自学考试在册学生达到了 50万人。培训方面也发展得很红火。深圳户籍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情况是比较好的,连续3年高中阶段毕业生90%可以进入大学,非学历培训与继续教育方面的情况也不错。现在的难题是百万劳务工的教育问题,是大型企业劳务工接受教育的问题。
  中心城市电大发展定位很重要。所谓定位,主要是教育对象要拿准,如果深圳电大把它的定位放在全日制方面,那它就没有生命力了。电大教育面向劳务工、面向企业,的确是抓对了对象,这对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很有好处。员工希望自身成长发展,企业为他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不断提高,同时也就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电大放弃全日制教育可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它的发展空间有限;而明确定位、根据发展定位采取灵活的办学模式,同时通过一定的措施来保证质量,电大教育就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
  乐正:贴近社会需求,强化资源整合
  社会需求与电大教育的发展前景 深圳的城市发展可以说是在高速膨胀,人口的基数在迅速增长。在深圳人口结构中,流动人口非常多。很多人不能在这个城市享受到很完整的国民教育,不易获得他们所希望的高等教育。深圳的的人口结构也有年轻化的特点,全市的平均年龄是29岁多一点,这个年龄段恰好是求知欲比较强的。而来到深圳的人,不管走出的是什么样的校门,在深圳都要开始创业的历程,而创业也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开始。同时,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和文化产业都在蓬勃发展,也是网络普及化程度比较高的城市。深圳还是一个靠市场创业的城市,市场的压力使人们都需要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强化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深圳的城市特点,使得教育的社会需求非常大,教育的发展空间也就非常大。同时,作为一个中心城市,深圳的普通高校又比较少。作为一个年轻的经济特区城市,深圳的高等教育是它的后发展的方面,这方面是市场需求的空缺,而这个空缺电大恰好能够作为补充。
  深圳电大的前景是非常好的,因为深圳特点决定了这样一种学习方式是这个城市不可缺少的,而且社会需求量会越来越大。电大与普通高校相比,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它的灵活性。普通高校的优势在于学历教育,而电大应该更多地在灵活性方面发挥优势,电大应该在模式上进行更多的探索,特别是在非学历教育方面要从灵活性方面开发得更多一些。
  探索资源共享的整合与“嫁接” 电大下一步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网络资源共享,文章应该做得更足。在网络资源共享方面,电大要培养自己的优势,尤其是网上的资源一定要非常强劲。这种 “强劲”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的能量要非常强,这可能是将来超越其它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点;二是内容资源要非常丰富,课程资源之外,还应当有课程之外的内容资源。
  应当更多地整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在发展的方向上,电大应该同公共的网络资源进行资源共享方面的“嫁接”。比如,移动通讯、公共网站、有线电视系统,电大都可以积极展开合作,建立比较好的合作的渠道和资源共享的渠道。比如,数字电视的一个突出优势在于网络上的资源可以通过有线电视进入千家万户,在这方面可以探索共赢的模式。再比如,网吧也是一种资源,在其信息交流、娱乐和学习三项功能中,目前信息交流和娱乐功能发挥得比较多,而学习功能究竟有多少、怎样发掘?社区中能否建立学习型网吧?这都值得探索。还有一些资源可以“嫁接”,如现在一些区的党校就是和电大结合在一起的,一些县一级的党校、行政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和电大是合在一起的,再如图书馆资源,深圳各级图书馆的网络是很好的,可以整合提供远程学习方面的内容资源。
  开放教育的发展,应该使教育的进入门槛更低,使教育进入社会的底层。很多人接受教育实际上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性障碍,而这些障碍正是电大应该想方设法去消除的。
  贾兴东: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办学平台
  国内一些中心城市,包括深圳,信息化基础比较好,在通信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普及的一些方面,甚至不比发达国家弱,如深圳已经提出到2010年城市信息化指标要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深圳基础设施建设良好,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国际上的不少产业链都聚集在这里。深圳也有一些劣势。比如,人口教育程度比发达国家明显偏低;贫富差距明显,这种差距存在于常住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之间,在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也有所表现;信用体系、法律法规的建设也制约着进一步的发展,等等。深圳远程教育的发展,必须考虑到这样一些实际情况。
  远程教育一定要研究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电大具有很强的优势,要把优势集中起来,发挥好。电大的远程教育,其核心竞争力是它的平台。整个网络平台,包括管理系统,都比较完备,后台的资源比较丰富,规模也比较大,一些小的培训机构无法与之竞争。而传统的正规学校,也很难以全部的精力来发展这样的平台。电大还有非常好的品牌,这与其他培训机构比起来,也是一个优势。体现优势,关键是核心竞争力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一定要做到更加开放,同时也要寻求合作,做大做强,把其他机构吸引过来、整合运用到我们的品牌和平台上来。可以搞课程合作、项目合作,甚至可以采取现代产业的并购方式。
  深圳电大在深圳的城市发展中,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教育事业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它所服务的对象有相当规模的比例。我们倡导创新,而创新不只是指少数尖端人才进行技术创新,更是指整个体制的创新链,我们需要多种层次的创新人才,电大培养的毕业生能够也正在这个链条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徐福荫:功能与定位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如何进一步体现电大系统的辐射功能。电大系统与普通高校网络学院所不同的,是有一个完善的系统作为办学体系,而且,这个系统本身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应当把这种系统的辐射功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二是如何更好地体现面向深圳特区城市的特色。电大有“四个面向”,而具体到深圳,我想深圳电大的一个特色应该是面向高新科技的自主产业,比如IT、金融产业等等。
  三如何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很迅速,广播电视大学需要摸索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并且与其他一些技术手段如广播电视、音像技术等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电大自身的特色,为电大的功能、定位服务。
  四是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我们重视教育技术,但必须以人为本,注重教育理念。技术只不过是手段,必须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活动。在电大探索自身的功能、定位时,不能忽视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
  厉以贤:把握教育趋势,开拓发展空间
  拓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天地 我国的电大系统多年来一直在做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电大不保守,探索的领域是比较开阔的,在实践和探索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新问题。与其它有些领域相比,电大的很多努力更接近国际上教育的潮流和趋势。像深圳电大的一些举措,建立残疾人教育学院,面向弱势群体,使他们能接受到高等教育等等,就是很了不起的。应该循着这样的思路去拓展。
  电大教育很重要的特点是开放性和灵活性,这些特点应当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教育应该走这样一条路子。比如,应该更加突出 “以学员为本”。高等教育怎样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员自身将来工作、就业等方方面面的需求,这些是大问题。普通高等学校都是学科型的,向“以学员为本”转变有难度,而电大教育必须要走这样的路。再比如,一些中心城市的高校比较密集,电大会遇到比较大的生源问题。但关键还是在于怎么办学。深圳电大的做法是正确的,不必和普通高校去“争”,因为本身还有广阔的领域、广阔的市场、广阔的生源,关键是自己的做法。还有,电大更应该建立“回归教育”的制度。要探索学分累计和转移,并使学习的年限可以延伸并且有弹性,还要考虑学校以外的学习成就和经验怎么得到认可、怎样转化为学分。这些都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应该解决的问题,电大不妨多做一些探索。应当从一定的高度上来认识电大的改革,认识电大的生命力所在。这样,我们教育的天地就将非常广阔,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高度重视非正规教育 终身教育体系应该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我国对正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对非正规教育的重视还很不够,至于非正式教育就更少涉及,而这些都是建设学习型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型社会要有两个方面的基础,一个是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体系的基础,一个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学习型组织在各个领域中都可以创建。这项工作的关键,一是全民学习权利的保障,二是学习机会的民主与平等,三是社会的各种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我们在非正规教育方面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市场是非常大的,是大有可为的,应当重视起来。电大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进一步考虑自己的定位,考虑自己的发展与改革。
  向社区延伸教育服务 我国正在推动社区建设,有关部门主要关注的是社区服务,而其中并没有把教育放到应有的地位上。实际上,社区建设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当包括社区教育这个重要的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社区教育还没有充分开展起来。社区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面向的是全体成员的一生。而社区成员有不同的需求,怎样能够根据学习型社会的要求随时、随地受到教育、进行学习,是社区教育要解决的问题。社区教育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怎样能够面向社区,把教育服务延伸到到社区当中,也是电大工作应当更多涉及的,需要进一步探索电大教育延伸同社区工作的结合。
  黄清云:多层面开展工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个层面上开展工作 在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当中,电大应该成为主要的生力军。在终身教育体系当中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电大将来应在这两个层面上进一步开展工作。在学历教育方面,电大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现在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要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方面的工作。继续教育不仅是大学后的教育,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如何适应这种需要,突出继续教育的适应性和时代性,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针对社会的需求开展教育活动,电大系统已经在做尝试探索,今后除了在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工作上继续努力外,也可以考虑在继续教育方面做更多层次的工作。中心城市电大在电大系统内应该走在前面。
  比如,国内外都有高校以信息技术手段向企业传送相关的课程,深圳电大在学历教育方面也在向企业延伸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从企业发展情况看,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是不断发展的,非学历教育方面也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间。比如,目前教师对进修的需求非常迫切,而他们离开岗位全脱产学习的机会很少。从中央电大现在开设的小学教育和教育管理两个专业来看,确实适应了教师的需要,今后可以多做一些探索,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再比如,深圳是年轻的城市,老年问题可能不突出。但从更大的范围看,老年人占全国人口的18%,很多中心城市现在都开始老龄化了。老年人教育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是不能遗忘的很重要的方面,中心城市电大理应有所作为。
  建设拥有专职骨干的教师队伍 开展终身教育,队伍是关键因素之一。深圳电大的事业之所以开发得比较好,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队伍有非常大的凝聚力。有一种说法,认为电大主要应依靠兼职师资。这样恐怕不行。我们同英国开放大学的差距,主要就是在师资方面。英国开放大学有一支非常强的专职师资队伍。当然,并不是说电大要全部靠专职教师队伍,这条路也是走不通的。电大的师资队伍应该专兼结合,而专职教师是骨干。兼职教师可以是主体,在数量上超过专职教师,但专职教师一定要是骨干。没有自己的队伍,就很难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做好。与普通高校合作的路一定要走下去,可以借助社会上的师资力量,同时,电大发展到自己今天,拥有200多万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支非常强的、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专职教师队伍,就很难在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中担起重任。
  张伟远:明确教育对象,发挥远程教育的独特优势
  城市电大的发展定位于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应当发挥远程教育的独特优势。远程教育很重要的三个优势是:开放性、灵活性和资源共享。电大的系统特性和辐射模式,有利于资源的共享,而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人才是电大的一个特色、
  应当明确远程教育的对象究竟是谁。我认为远程教育的对象是难以接受面授教育的人们。这样的人有很多。比如在职人员因为要工作,不能去接受面授;比如残疾人中的盲聋哑学生,接受面授有很大的困难;再比如老年人,很多也不能经常去接受面授,他们可能更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因此,远程教育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点,为那些难以接受面授为主的教学的人们提供学历和非学历的教育机会,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国外的一些调查认为,网络远程教育中最成功的是网上培训,而网上读学位并没有那么有效。
  在远程教育中应当利用好多种媒体的优质教材。目前,印刷教材还是占主导的地位。但远程教育的印刷教材与普通高校的教材不同,要具备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理念,要适合远程教育学习者的特点。此外,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也是远程教育中的一个关键,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和学的传递,提供全面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
  李林曙:打造教育发展的优质高速路
  发挥传统优势,打造优质通路 深圳电大的发展模式确实值得解读。它的辐射式的延伸办学模式,在几年前还不像这么完备,在一些方面还比较模糊。目前,根据新的办学定位指导思想,深圳电大的办学实践,将城市的功能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功能很好地结合起来。我对深圳电大发展模式的解读是:思想领路、技术引路、资源铺路、服务养路、品牌通路,形成的是一条教育发展的优质“高速公路”。
  “开荒地、垦瘦田”,做起来要有很大的胆量,而深圳电大在这几年中做出了好的成效,发挥了电大的传统优势。这是具有启发意义的。电大的“传统”优势,一是运用现代手段,不论“现代”在各个时期是什么样的形态,二是整合优化配置社会资源,三是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四是系统办学。中心城市的电大,尤其能够结合城市特点与自身的传统优势,发挥更大的作用。现代技术手段的发源、发展往往在中心城市,优质社会资源的整合配置也往往从中心城市开始,中心城市电大应该对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成为资源的基地,同时也应当成为一个辐射源。
  抓紧研究亟须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第一,法规建设与发展环境的问题。在中心城市电大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中心城市电大被赋予更多功能、更多期望的情况下,它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解决出身问题,也应当获得公平竞争的环境。从法规建设的角度看,这方面还有许多问题远远没有解决。
  第二,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发挥自身的功能,要求中心城市电大具有综合适应性。中心城市电大的能力标准如何确定?其中包括队伍建设问题,都需要有明确的、可以借鉴的标准。
  第三,中心城市电大作为一个子系统在运行中所需要的完备性,同其它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如何界定和保证。一个子系统需要具有完备性,一个完备的系统,需要有向外辐射和发展的空间,这里就有中心城市电大同所在地方的省、自治区电大的关系问题,关系处理不好,功能发挥的完备性就会受到阻碍。
  第四,多模式的融合途径问题。不论是一体两翼还是一体多翼,电大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各个部分有一个并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并行过程中通过什么途径和采取怎样的手段,达到其间的资源共享、模式融合?
  第五,在国家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一些方面的调整,包括行政区划的变动,都会对电大尤其是中心城市电大的发展造成影响,这也是必须研究的一个问题。
  严冰:固生存之本,培发展之元
  树立大局观,深化前瞻性思考 当前,从中国教育发展的全局和整个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进程看,广播电视大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广播电视大学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在电大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必须及时进行研究。对于中心城市电大而言,也同样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作为电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说中心城市电大的特点在以往还没有显现得很清晰的话,在今后一个阶段则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电大教育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是“固生存之本,培发展之元”。那么,怎样根据中心城市电大的特点来确定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对每所学校而言都是战略性课题。
  首先,应当从发展全局的层面,高度重视中心城市电大的建设与发展,要有比以前更强的大局观和前瞻性,特别关注中心城市电大在整个电大的系统办学中、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格局中的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心城市电大是构成整个电大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的地位和作用在“量的扩张”中可能不是特别突出,但在“质的提升”的进程中恐怕会更加充分地显示出来。当然,中心城市电大的发展也面临不少特别的困难,包括在如何保持和强化特色方面,有许多困难、许多问题要研究、要应对。
  第二,中心城市电大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要有自身的特点。中心城市电大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各自的不同之处,应当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的特点。学习需求的多元化与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办学功能与服务功能,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同于普通高校、甚至不同于省、自治区电大的思路,基于有限的教育资源处理好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关系,城市电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扁平化特征与管理模式、技术模式、运行机制的关系,参与构建行业与企业学习体系问题,在城市中如何 “三农”服务,等等,在这些问题上的探索尝试,都可能形成中心城市电大的自身特色。
  第三,要加强中心城市电大发展的课题研究,推进中心城市电大间的合作与交流。这种合作应当体现新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
  电大系统正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总结性评估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中心城市电大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特定阶段”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开放教育试点再重要,也只是电大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特定阶段,最重要的还是应通过试点及总结性评估,为下一步的持续发展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二是 “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的关系,在注重“量的扩张”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中心城市电大应该继续走在全国电大前列;三是“短期行为”和“长期效应”的关系,在评估中指导思想一定要明确,要着眼于发展的需要,注重长期效应,包括把难以避免的一些短期行为转化为长期效应。重要标志是试点的要求能否真正成为常规的工作。“常规”意味着自觉的行为和不可逆的进程。
  在发展模式的探索中体现五个要素 中心城市电大在探索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至少应该体现出五个要素,或者说达到五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中心城市电大的发展模式应该突出地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
  第二,推动中心城市电大的发展,应该体现远程教育的优势。这包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媒体手段,关注信息技术新发展、新趋势为电大教育所带来的广阔的可能性。
  第三,应该更多地体现开放教育的科学内涵。要切实认识到,开放教育最本质的内容,就是为那些有相应学习能力的人提供学习机会。
  第四,应该体现系统办学的优势。在这方面,中心城市电大的系统办学模式应该体现两个特点:一是发挥系统办学的整体功能优势,包括依托和辐射的优势;二是有效整合和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加强同社会各个方面如行业和企业的合作。
  第五,应该体现中心城市特点。中心城市电大有其共性,但各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教育格局、特别是各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从中心城市电大自身来说,也存在办学基础等等方面的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心城市电大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的探索实践中,这五个方面不应是简单相加,而应是有机结合。
  通过探讨中心电大城市的发展问题,我们也能发现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引发更多的思考。
  城市电大发展与教育需求。社会的教育需求是动态发展的,而且,教育市场是需要培育的。从总体上讲,教育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当然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充满变数的带有不确定性的趋势。电大教育能否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要看教育服务的适应性,包括开放性、多样性等等。
  中心城市电大与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中心城市电大必须为建设学习型城市服务,同时,在一座学习型城市中,电大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理应居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如果它被视为二流的教育形式,那么这个学习型城市恐怕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
  中心城市电大发展的环境问题。在发展进程中要考虑教育的内、外部环境,而在有些方面,环境确实还不够成熟。但是,我们不能等,就算真的能等来环境成熟的那一天,也会发现机遇已经丧失,没有了发展的空间。所以说,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现有的环境。 (根据会议录音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电话: 86-10-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版权所有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电子邮件:电话: 86-1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远程教育进社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