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在初中的哪一单元???

您当前的位置: &&
&& 资料列表
【编号:4940988】
资料分类:
年份:2016
上传:寻寻觅觅3
更新: 18:16:00
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李达梅
【教学设想】
一、教材概述
作为一篇传统课文,小说《祝福》一直很受重视。《祝福》写于日,原刊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后收入作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其深邃的思想,启迪、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民族文化反省的角度阅读作品,我们深深感到封建的思想、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摧残是无以复加的,它极大地阻碍,甚至是牢牢地捆绑着中华民族追求解放的手脚。封建的伦理,封建的道德,是套在我们民族身上的镣铐和锁链。它造成了我们民族的衰败和落后,造成了我们人生的压抑和不幸。而女性所受的压抑和不幸又远甚于男性。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通过《祝福》中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的刻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小说《祝福》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对小说文本的鉴赏解读上,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能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大小:<font color="# K
扣点数:1 点
扣储值:<font color="# 元
下载次数:0 次
【编号:4923340】
资料分类:
年份:2016
上传:葡萄鱼蕃茄
更新: 9:39:00
祝福《彷徨》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8月出版。收录了1924年至1925年所写的小说11篇。 《祝福》是第一篇。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社会现状,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当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依旧。妇女始终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就有“表彰节烈”的条款。“五四”运动前后,“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念流毒甚广。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1924年前后,鲁迅写了《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抨击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剖析病态社会,以引起疗治的注意。写作背景正
醉醺xuān正
醉醺xuānzào
...[来自e网通客户端]
大小:<font color="#2 K
扣点数:1 点
扣储值:<font color="# 元
下载次数:3 次
【编号:4868279】
资料分类:
年份:2015
上传:寻寻觅觅3
更新: 19:03:00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3课时)
《祝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中学 王北平
教学目的: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设想:
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难点]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大小:<font color="# K
扣点数:1 点
扣储值:<font color="# 元
下载次数:5 次
【编号:4855776】
资料分类:
年份:2015
上传:yoyohahayo
更新: 8:53:00
压缩包中的资料:[中学联盟]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2.doc[中学联盟]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2课《祝福》课件.ppt[中学联盟]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1.doc
一、教学目标:1.体会环境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对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2.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二、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体会《祝福》精彩的环境描写。(1)指导学生找出本文环境描写的部分。并讨论其作用。(2)点拨与提示: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来源:]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靠像祥林嫂这样的女人“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这样,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来自e网通客户端]
大小:<font color="#74 K
扣点数:0 点
扣储值:<font color="# 元
下载次数:26 次
【编号:4772868】
资料分类:
年份:2015
上传:小豆豆1
更新: 20:25:00
《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阅读,熟悉情节;
2.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初步了解小说主题,重点体会社会环境里的人物对主人公的有形与无形的摧残。
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环境描写,理解小说文本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4.学生分析、总结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掌握三种以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材分析】
1.《祝福》位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篇,本单元的重点是小说的学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祥林嫂的悲惨短暂的一生,深刻揭露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悲剧命运。
2.本文教学中的总体思路为:通过梳理文本,抓主要情节,尤其是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调动学生的有关知识储备与情感体验,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追根溯源,领会悲剧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3.《祝福》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经典篇目,它是鲁迅先生写于1924年2月的一篇思想内涵深沉博大、艺术形式已臻完美的传世名作。无论是情节,人物还是环境,在这篇文章中都有非常形象生动的描写。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学会分析小说三要素,品味语言,提高小说的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1.很多同学在学习小说时兴趣很大,但是兴趣点集中在故事情节。因此,在小说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
2.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源于自小至今的多次接触与作品隐晦难懂,故许多学生对其作品有恨无爱。
3.中学时,学生学习了《孔乙己》,至今还有大概印象,可采用经验联想法,引导学生回顾《孔乙己》的小说主题。
【课标依据】
1.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来自e网通客户端]
大小:<font color="# K
扣点数:1 点
扣储值:<font color="# 元
下载次数:3 次
【编号:4763313】
资料分类:
年份:2015
上传:chunnuan356
更新: 17:03:00
1祝福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的故事
鲁迅2学习目标:1、知识积累(生字词)2、识记作者及其作品4、理清文章结构3、了解文章创作背景6、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作用5、分析人物形象3第一课时4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5小说集:
1.《呐喊》,收集年的小说,如《狂人日记》《药》《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社戏》《孔乙己》等,共14篇。
2.《彷徨》,收集年的小说, 《祝福》是第一篇,另外还有《伤逝》《离婚》等,共11篇。
3.《故事新编》,收入年间所作的八篇作品,如《非攻》《铸剑》《理水》等等。鲁迅先生的作品幻灯片 46鲁迅先生的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包括《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等回忆性散文。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而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7关于《彷徨》及《祝福》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8月初版。...[来自e网通客户端]
大小:<font color="#69 K
扣点数:1 点
扣储值:<font color="# 元
下载次数:10 次
【编号:4761755】
资料分类:
年份:2015
上传:小豆豆1
更新: 20:15:00

()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名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 文 目 的一是“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
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
二是“为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美梦
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我必须在作品中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而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有所扼制。三是为了他的敌人。我的敌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干嘛要让他们那么愉快呢?我要像黑色的魔鬼那样,站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感到他们的不圆满。
代 表 作 品小说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 等;《朝花夕拾》等;《野草》等;《坟》、《华盖集》、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集》等。
《祝福》创作于1924年,后收入作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止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景xuānzào
tuántà bí qik?nj? juéz?páo luòy?okēcùxīnl ? tuò pán shānpiēxùny?nxūn正 音寒暄
牲...[来自e网通客户端]
大小:<font color="#4 K
扣点数:1 点
扣储值:<font color="# 元
下载次数:4 次
【编号:4761090】
资料分类:
年份:2015
上传:040818
更新: 15:13:00
《祝福》学情分析
山东省郯城第二中学
“鲁迅作品难学难教”这是现时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据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学生不愿学习鲁迅作品;一部分语文老师也说,鲁迅作品最难教,没法教。然而,我却从来没有怀疑过鲁迅作品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适用性。现在很多中学生不读鲁迅,我觉得这可能是受了一种“暗示”的作用。这“暗示”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说:“你们是不能读鲁迅的,因为你们无法读懂。”再有一种则在说:“你们是不能读鲁迅的,因为你们不该去读。”在这两大“读鲁迅主流”的影响作用下,加之遇到一些诸如年龄、阅历、知识积累等问题,就会让人觉得鲁迅作品不好,而不愿学。如果在一片否定或者怀疑的声音中去学(教)鲁迅的作品,那无异于“带着枷锁跳舞”,这也将直接降低鲁迅作品的思想价值和存在意义。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感叹,其实孩子不爱学鲁迅的文章,还是现在教育的出发点出现了问题,很多老师一上鲁迅的课,就开始介绍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要孩子们攻克学习堡垒,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一提鲁迅,大家就联想到一个横眉冷对的老头。这种误读,大部分是教学中带来的。新的课程标准早已经开始实施运行,在语文教育观转型的时期,我们中学语文教学,该如何走出困惑,找出对策呢?怎么能完整地认识鲁迅的作品呢?
同鲁迅生活的时代相比,我们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华民族在人的解放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特定的国情,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封建传
压缩包中的资料:
学情分析(李振飞).doc
效果分析(李振飞).doc
教学设计(李振飞).doc
教学课件(李振飞).ppt
教材分析(李振飞).doc
观课记录(李振飞).doc
评测练习(李振飞).doc
课后反思(李振飞).doc
课标分析(李振飞).doc
[来自e网通客户端]
大小:<font color="#46 K
扣点数:2 点
扣储值:<font color="# 元
下载次数:8 次
【编号:4757893】
资料分类:
年份:2015
上传:fenglucha313
更新: 15:05:00
《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鲁迅作品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小说集1、《呐喊》,如《故乡》、《社戏》、《孔乙己》、《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2、《彷徨》,《祝福》是第一篇3、《故事新编》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不多见的现象。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
――《呐喊》自序《彷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祝
福鲁迅学习目标人物:肖像、语言情节:顺序、冲突环境:社会、自然
主题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把全文分为六部分。情节
内容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祥林嫂初到鲁镇祥林嫂被迫改嫁祥林嫂再到鲁镇祥林嫂凄然死去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倒叙 顺序
哪一句是在结构上取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来自e网通客户端]
大小:<font color="#1 K
扣点数:0 点
扣储值:<font color="# 元
下载次数:41 次
【编号:4742621】
资料分类:
年份:2015
上传:gpy1
更新: 21:03:00
小说的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小说情节的作用:揭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段语言、肖像、行为、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小说的环境1、自然环境:交代人物活动时间、地点、景
起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2、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典型性格,是从大量同类人物中概括出来的艺术形象,反映一定阶级、社会群体的共性,又具有独特的个性。塑造典型性格,是小说创作的最主要手段和特征。典型环境用来塑造典型性格,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不仅指人物活动、故事发生的场所,而且要表现时代风貌、社会制度、阶级状况、人际关系等。故事情节服务于典型性格,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托。故事情节的安排和典型性格的塑造是紧密结合的。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就是从开始到完成塑造典型性格的过程。小说叙述故事情节,有顺叙、倒叙、插叙等。典型性格 典型环境 故事情节祝
迅1.把握小说的形象
塑造,进而理解
人物的悲剧性格;
2.感受故事的情节
推进,以及了解
小说的环境描写。 教学目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 《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鲁迅主要作品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寒暄xuān:问寒问暖。
烟?皑i:烟雾。
瓦楞lén:屋瓦表面条状突起。
聊赖:寄托、依靠。
间jiàn或:偶尔。
悚sǒn然:惊惧的样子。
末路:路的终点,喻衰亡境地。
安逸:(内心)平静舒坦。字词积累更事:经历世事。
忌讳:因习俗或个人原因而形成的禁忌。
怪讶yà:奇怪惊讶。
沸fèi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寻死觅活:寻死的意思,偏义短语。
阿ē弥陀佛...[来自e网通客户端]
大小:<font color="#75 K
扣点数:1 点
扣储值:<font color="# 元
下载次数:7 次
电话:010-57
中学学科网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1+1 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八年级历史(上) 人教版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哪一年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辽宁省中考真题
题型:辨析题
思想是变革的先声,是行动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那时候的热血青年可以说没有不被《新青年》影响的。毛泽东曾回忆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新青年》还有针对性地以通信形式回答各地青年提出的种种问题。1915 年至1919 年12 月,仅陈独秀所写的回信就有四十余封。&&& 材料二:
&&& 材料三: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来说,中国作为协约国也贡献了不少的力量。可中国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一出现就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盘中餐……最后还要签订《凡尔赛和约》,这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消息传回国内,民众顿时就愤怒了。最先走上街头表示抗议的,就是激愤的学生。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材料四:文化泰斗、民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蔡元培先生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作为北大的办学方针。20 年代赴美考察期间,他曾先后作过题为《东西文化联合之趋势》、《东西文化结合》等演讲。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艺术大师,都精通东西画法,如林风眠的画风既近于壁画与年画,又带有油画、粉画和瓷器画等韵味,给人耳目一新之感。(1)根据材料一回答,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刊物是什么?并写出新文化运动发生于哪一世纪初期? &&&&(2)根据材料二,分析表格中的人物后来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3)材料三中的?&&(4)根据材料四,概括此时文化领域内呈现的新特点是什么?&&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18.思想是变革的先声,是行动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那时候的热血青年可以说没有不被《新青年》影响的。毛泽东曾回忆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新青年》还有针对性地以通信形式回答各地青年提出的种种问题。1915年至1919年12月,仅陈独秀所写的回信就有四十余封。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
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1902年赴日本考察& 1907年赴德国访问
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1910年赴美国留学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1902年留学日本
&&& 材料三: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来说,中国作为协约国也贡献了不少的力量。可中国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一出现就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盘中餐……最后还要签订《凡尔赛和约》,这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消息传回国内,民众顿时就愤怒了。最先走上街头表示抗议的,就是激愤的学生。
&&& &#8212;&#8212;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 材料四:文化泰斗、民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蔡元培先生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作为北大的办学方针。20年代赴美考察期间,他曾先后作过题为《东西文化联合之趋势》、《东西文化结合》等演讲。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艺术大师,都精通东西画法,如林风眠的画风既近于壁画与年画,又带有油画、粉画和瓷器画等韵味,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根据材料一回答,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刊物是什么?并写出新文化运动发生于哪一世纪初期?& (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表格中的人物后来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1分)
(3)材料三中的“抗议”是指哪一运动?& (1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此时文化领域内呈现的新特点是什么?& (1分)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单选题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哪一年A.1915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材料分析题
分析说明题
填表识图题
&排&&序&&方&&式&&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A卷)(解析版) 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doc
不懈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之一。下列探索中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和“科学”&&&&&&&&
②“自强”与“求富”&&&& ③“民族”“民权”“民生”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10712');">&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A卷)(解析版) 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doc
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它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10710');">&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2
入库时间:
来源: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2(B卷)(解析版)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doc
以下报刊中,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的是(&&&& )
A. 《申报》&&&&
&&&&&&B.《民报》&
&&&&&&&&&C. 《新青年》 &&&&&&&&D.《万国公报》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10532');">&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8
入库时间:
来源: 河南省太康县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doc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
&&&&&&&&&B.军事技术
C.政治制度 &&&&&&&&&&&
&&&&&&&&&D.教育制度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10241');">&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3
入库时间:
来源: 福建省泉州五中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试卷及答案.doc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欲自强,学习外国利器”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
——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的目标。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为什么“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材料三 “…… 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3)“ 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的探索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综上所述,请你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10087');">&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2
入库时间:
来源: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解析版)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doc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丁(1)甲图的作者是谁?他在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指出乙图和丙图反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分别体现了哪两个派别的救国方案?(3)以丁图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什么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对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概括指出以上图片所反映思想的共同点。从甲图到丁图可以看出救国救民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10001');">&
题型:分析说明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8
入库时间:
来源: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解析版)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doc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核心内容是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09989');">&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来源: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解析版)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doc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下列哪一思想
A.国共合作&&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09988');">&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3
入库时间:
来源: 重庆市马关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doc
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炮舰打开了中国大门,打破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列举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重大历史事件(至少列举2例)。
(2)《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说明这一点?
(3)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B.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
(4)为实现革命理想,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什么革命组织?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从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间中国是一个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09725');">&
题型:分析说明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4
入库时间:
来源: 重庆市马关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doc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它的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
&材料二&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粱启超
材料三&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件事。&&&&&&&&&&&&&&&&&&&&&&&&&&&&&&
——人民网&&&&&&&&&&&&&&&&&&&&&&&&&&&&&&&&&&&&&&&&&&&&&&&&&&&&&&&&&&&&&&&&&&&&&&&&&&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的“平远号”战舰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中创建的?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标志性的地位?
(2)为实现材料二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政治意义?
(4) 材料四所反映的陈独秀先生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是哪一运动的核心思想?这一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09724');">&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来源: 云南省景洪市第三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doc
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军事器 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首发性事件各是什么?(
(2)材料中说“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试举例说明。
(3)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09646');">&
题型:分析说明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云南省景洪市第三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doc
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和代表人物。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09639');">&
题型:简答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4
入库时间:
来源: 江苏省兴化市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doc
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大意是:中国的政治制度远比外国好,只有军事技术不如外国先进。中国要自强,就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
——李鸿章
中国同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认为中国在哪一方面不如外国?在这场“学习外国”的运动中,李鸿章等人提出了什么主张?
(2)孙中山后来把材料二中的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09565');">&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8
入库时间:
来源: 江苏省兴化市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doc
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林则徐----洋务运动&&
&&&&&&&&&&&&B.孙中山----戊戌变法
C.李鸿章----辛亥革命&&& &&&&&&&&&&&D.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09552');">&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18
入库时间:
来源: 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doc
近代化探索是中国人为摆脱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命运而发起的一系列学习西方的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1)材料一中的思想被后来洋务派接受,发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解释一下文中“师夷长技”的含义?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2)材料二中,孙中山提出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请说出孙中山为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一项革命活动。
材料三&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们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3)材料三中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它的革命意义是什么?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胡适《新青年》
(4)材料四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09329');">&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35
入库时间:
来源: 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doc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其“新”表现在(&&& )
A.宣传“尊孔读经” &&&&&&&&&&&&&&& &&&&&&&&&&B.宣传维新变法
C.宣传推翻清王朝 &&&&&&&&&&&&&&&&& &&&&&&&&&&D.宣传民主、科学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09316');">&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28
入库时间:
来源: 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doc
&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09315');">&
题型:选择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初中历史 八年级第6-7单元试卷及答案.doc
《狂人日记》是胡适的代表作。
错误:&&&&&&&&&&&&&&&&&&&&
&&&&订正:&&&&&&&&&&&&&&&&&&&&&&&&&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09270');">&
题型:判断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17
入库时间:
来源: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新人教版.doc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8212;&#8212;《青年团团歌》
材料2、“现在日本在巴黎和会要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就要亡国了!所以今天我们到各国使馆要求各国主持公道,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在此一举。”
材料3、2013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优秀青年担负起时代的责
任,发扬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华网北京5月4日电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
(2)依材料2,分析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其中那句话最能体现这场运动的性质?
(3)这场运动的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4)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优秀青年担负起时代的责任,发扬五四精神。请问什么是五四精神?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09116');">&
题型:分析说明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使用次数:9
入库时间:
来源: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及答案新人教版.doc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列强不断侵略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历史;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来侵略、反抗本国反动政府的黑
暗统治的历史;一部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华民族不断学习西方文明、探索中国光明前途的历史。
材料2、近50年来,中国人渐渐认识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选自梁启超1923年著作《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写出1840年---1900年列强侵略中国而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史实两例,这些战争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写出1840年---1900年间列强在中国犯下的恶行两例。
(3)依据所学,写出近50年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 “器物”、“制度”和“文化”的不足所进行探索两例?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109115');">&
题型:分析说明题&&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备课中心教案课件试卷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