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请用实际例子,简单论述金的测定原理音响系统的播放质量不同,对听者会产生什么不一样的影响?(1500字以内)

高保真音响 音响系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保真音响 音响系统
上传于||文档简介
&&高保真音响系统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查看: 3722|回复: 12
音响的二十大疑惑(转自天涯论坛)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KIVA音乐 于
17:06 编辑
音响的二十大疑惑(转自天涯论坛)
本人不仅喜欢音响、而且还真正喜欢音乐、电影,无论是古典、流行、人声、交响、民族还是爵士等等,喜欢的都听,或者说能听得懂的都听,听不懂的也偶尔听听,某段时间喜欢听这种风格的,某段时间可能喜欢听那种风格……是不是很没品位?人生苦短,又要找饭吃,大千世界、诱惑太多,很难只守着某一项,这是不是不算发烧?可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前前后后也换了很多套器材;每年还会去白天鹅看音响展,买不起昂贵的器材,又没这种拥有几十万器材的朋友,只有这种机会可以理直气壮的坐下来免费听,过过瘾罢了,在音响店总不好意思让人家把几十万的器材放给你试听几个小时拍屁股走人,心虚。
    本人还爱看电影,不打麻将不去洗脚城,也就好这一口啦,真真正正的看了N部电影,老的新的,尤其是经典片子,反复看几遍是常事;也爱折腾音响器材,摆位、调重低音、换线材……对音响效果好的片段反反复复的去比较;光纤、同轴、HDMI、HTPC、PS3、高清播放器一样样去测试。。。。。。。懂点乐理、识得些谱子、上学时参加唱歌大赛、胡乱搞过乐队、也曾下歌舞厅炒更演出过。爱看电影、喜欢音响、并且还干了音响这一行,够幸运的吧,天下哪有这种好事啊,有热爱的工作,又能满足爱好。。。。。。。不过,这份工作和爱好最近让我越来越迷惑,有些东西越来越弄不懂了。这些想法憋了好久,如今说出来,大家一起理论一番,是否有同感。
    疑惑一:音响是到底是为谁服务的
    疑惑二:音响奢侈品吗
    疑惑三:声音没有标准,多少钱的才算合格
    疑惑四:品牌、价格、效果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疑惑五:音响怪圈
    疑惑六:是谁在误导我们
    疑惑七:老外会不会忽悠我们
    疑惑八:效果好坏谁最有发言权
    疑惑九:音乐、电影发烧友与器材发烧友
    疑惑十: 家庭影院的环绕声场
    疑惑十一:关于次世代――厉害的日本人
    疑惑十二:家庭影院用落地箱还是书架箱
    疑惑十三: HIFI和家庭影院
    疑惑十四:发烧碟里的味精
    疑惑十五: DTS-CD的录音效果
    疑惑十六:国产音响怎么了
    疑惑十七:中国有多少人懂音响
    疑惑十八:中国可以做出好音响吗
    疑惑十九:音响过时了吗?中国老百姓是否真的不需要音响了
    疑惑二十:效果又好价格又实惠的音响
一. 音响是为谁服务的
  纵观国内音响市场,在您的城市里不知还能见到几家音响专门店?我走了很多地方,有的省会城市和二级城市仅看到一两家而已(国美苏宁的音响大多是按家电的路数设计的,不算在内),在广州尚有海印,深圳的万商,仅此而已,不过里面的价格可能会让很多人腿脚发软,服务态度嘛,可能很多人都感受过的。。。。。。。。也难怪,一个从未打过高尔夫的人是不会贸然独自一人跑到球场去打球,应该都是先加入会员或朋友介绍的吧;昂贵的音响店是否也是专家推荐或什么圈子交流后才有备而去的,要不就是业务员早就瞄准了客户主动出击后再邀请过来的吧;散客成交的可能性太小,几十万的器材能随便动吗,当然懒得搭理了,看着都不像有钱人。
  再看看杂志及网络媒体,动辄就是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的介绍文章,大多为豪宅别墅的样板,也有实在的,很轻松的口吻:“5万元的工薪家庭影院”;天哪,五万元可买个QQ车了,这个工薪不知是怎么算的,怎么也得是个厉害的公务员才行;更有甚者“1万元的高清影院最佳配置”,看了半天愣没见着音响的推荐,原来只说投影,电脑或液晶的。
   中国人,真的是很富裕了吗?还是说音响本身就不是给普通人玩的?
二.音响和奢侈品
   音响产品,从几百块到几十万上百万都有,跟包包、跟服装一样,还有点象手表;电子表最准,只要几十块,劳力士要多少钱,据说还不准,我们都知道那是奢侈品,买的是身份、是地位。可是音响行业很奇怪,给人的感觉就是越贵就越好,几万块似乎都拿不出手,要不怎么会有“入门级”这样的概念?入门,那意味着差得远啦,意味着被人瞧不起,路还长着呢;不知道豪车名表有没有入门级这样的概念,手表可以不带,名车买不起,买个国产的也可代步,算小康了吧;偏偏音响却是让人又爱又恨,便宜的怕效果不好,别人一条线都几千上万啊,贵的又买不起;看看博士音响的彩页,人家明明的说了是奢侈品的,是和法拉利相提并论的,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啊,但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总认为价格越贵的一定是最好的,因此永远都在犹豫,不知道到底买什么样的好。罢,罢,买对多媒体,也算有个响,只可惜本应该普及的东西被当作奢侈品了,把绝大多数爱好者拒之门外了,难怪音响行业年年走下坡路,想买还真找不到地方买了。
   什么是奢侈品,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牌首先来自于它所服务的奢侈品(这句话有点不懂,是否是说奢侈品所服务的对象本生也是奢侈品,即独有的、稀缺的、珍奇的,比如说富豪,有钱人,这些的确是珍稀的)。
  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不过,通常人们认为奢侈品是那些非常昂贵的物品,即大部分人消费不起的物品。
  奢侈品的消费特点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一定是在原有的功能特点上附加了更多的含义或者不必要的成本在上面,比如产品不能和别人一样,比如出生、血统、品牌附加值等等。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好的音响其实也是不需要那么贵的,就象电子表和皮包,如果您只是要他的功能和质量的话,其实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得到的。
  可是有多少人知道昂贵的音响其实是批了一件音质和效果的外衣的奢侈品呢?就为了那一丁点的不同音色和出生背景就需要付出高昂的价钱,原来这玩意本就不是给普通人玩的,网上论坛里吵翻了天,要不是富人在炫耀,要不就是商家在炒作,大多数只怕都是庸人自扰了吧。
  好音响真的要那么贵吗?
向社区举报违规内容
3#回复作者:非著名音响玩家&&回复日期: 0:39:00  三.声音无标准,我们怎样选择音响
  如果你想购买音响产品,银子又不是很多的情况下,耳朵似乎也不够级别,然后拼命的看文章,问专家,越看越糊涂,你一定会很迷惑:是不是价格越高,效果就越好?如果是几千元的产品,那不是跟地摊货一样?
  市场的确如此,便宜的“做”得太差,效果好的“卖”得太贵,奢侈品嘛,特点就是贵;如果满街都是带劳力士的,前面带劳力士的成功人士不是很没面子?据说LV的包因为市场上用的人太多了,而且还有假货,因此原来用LV的人早不用了,说是没钱人才用的。
  音响行业有句话叫做“用耳朵来收货”,这有一定的道理,可是这里面却忽略了一个价格的问题、对比的问题、耳朵的收货能力(听力)的问题;要按耳朵收货,懂行的相信永远都是不满意的,而不懂行的又怕付了冤枉钱,因此改成“按钱包里的银子用耳朵去比较”是不是更为合理些。
   这里提几点意见仅供参考,看看是否有用:
  第一步:按你的预算来选择到你觉得满意的产品。
  大多数人在置家上首先考虑的是房子车子吧,那就按能拿得出来的富余钱做预算,只要有心,一定可以办得到的,看完这份贴子,你就会越来越明,如果放弃,那就真是太可惜了,高清时代已经来临,很多资源都是现成的,只需要稍微转换一下观念,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就可以让生活品质提高一大步,也能够享受到“奢侈品”用家的待遇,不可能人家用几万块的包,咱老百姓就得上街背背篓?尤其是金融危机之时,呆在家看电影或听音乐反而是最省钱的方式,这里是有学问的。
  第二:确定是用来听歌多还是看电影多。
  听歌的用立体声,看电影则一定要多声道,否则你看的电影是缺斤少两的,很多细节和精彩之处一定要用多声道才能表现的。
  如果是家庭影院,最起码要买带杜比、DTS解码的功放,因为电影音效的魅力全靠这两家公司的环绕声技术,购买时一定问清楚是否是在功放上带解码,一般是具备光纤同轴或HDMI输入端子的才可以,因为很多套装产品或商家会偷换概念,DVD机上的解码也会误导说成是带解码的,具备HDMI输入接口的功放也不全是可以解码的;现在很多人都开始用硬盘播放器或电脑来播放,光纤同轴甚至USB连接电脑输入解码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不要迷信价格。
  现代人压力很大,也不愿花太多钱在音响上面,其实在几千元的范围里也是有选择的,效果绝不会象网上说的多少钱以下是不能听的云云。
  四.品牌、价格、效果
  没有比音响更复杂的行业了,发表意见的人多,买东西的少,谁也不服谁,网上吵翻了天,说这个好的,说那个好的。。。。。。中国真有那么多的人家里面都是摆的几十万音响?这里面有个人喜好甚至面子观念在里面,谁都想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也不排除有厂家商家互相攻击或唱双簧的。其实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谁都知道耐克和阿迪达斯就在东莞做的,没人去做比较吧?是不是价格越高,效果就越好?如果钱少,那是不是就没得玩了?那基本合格、可以听的音响,底线到底应该在哪个价位上呢?
五.音响怪圈
  如果你开的是奔驰,朋友开的QQ,你一定不会说什么,否则得罪人;如果你用的是几十万的音响,看见你朋友的音响很差,你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他怎么怎么不好,怎么不咨询一下我呢,在这个价格上可以更好的呀;因为你显得很专业,懂音响,朋友也只会责怪你怎么不早说啊,绝对不伤情面。反之亦然,要是你开宝马的朋友老炫耀他的宝马,说你的QQ不好,你不跟他翻脸才怪,一辈子不理他,有钱谁不想开宝马啊,可他要说你的音响不好,你也不会责怪他的,反而会向他讨教一番。
六.谁在误导我们
  翻开杂志或网络,全是进口高档产品的测评文章和豪宅工程案例,那么,真有那么多有钱的人,没有几万块是否就连门都进不了?年轻一族就永远听MP3?音响难道只能按奢侈品来卖,是不是可以做得实惠一些,成本就一定要那么贵吗,价钱便宜效果就一定很差?看到很多的音响发烧店萎缩在商城的角落,布置成古董店的样子,八成音响真的过时了,高清时代才刚刚来临,绝大部分国人应该都还没弄懂5.1吧,高清不仅仅是画面,有好的音效才算真正的高清。如果是过时了,为何代表着中国先富裕起来的精英和富豪们,都喜欢在豪宅里安装昂贵的音响器材,并且呈越来越多的趋势?我想绝不会是钱多了没处花吧。
七.老外会不会在忽悠我们
  十几年前,很多洋品牌的确是漂洋过海来的,想想外国工人什么工资,还要坐船,交关税,卖得贵点说得过去;可是现在很多都是在国内研发和生产,包装箱上写得清清楚楚,可是比起十几年前的价格来,就算再扣除物价指数来看还是很高的,这里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就不得而知了。
  有个朋友专为国外大品牌做喇叭,向他索要喇叭样品,说跟某某牌子音质一样即可,然后他就问我要什么颜色的,我说效果好就行,无所谓,结果他说出一句话让我愣了半天:他说,有些国外品牌也喜欢采用不同色彩的纸盆,可能是考虑到外观因素吧,其实很多是以牺牲了音质为代价的。。。。。。。真是这样?!可是在测评的文章和宣传上可都是说一大堆看不懂的技术参数,都是为了提高音质的啊;后来我琢磨了很多进口品牌,他们的产品每家款式都不同,各有风格,原来是为了形成自己的外观特色,而并非像测评文章里说的完全是为了出好声音才这么设计的,看来老外的商业意识比国内强得多,产品就是要做不同才拉得开价位啊,要是都象电视机一个样,价格就相差不多了,还怎么卖?
  赚钱才是硬道理!国内却还停留在抄袭外观上,这不正好就中了人家的招。
八.效果好坏谁最有发言权
  大多数的人谈起音响来,如数家珍,看到网上文章也是专业得让人汗颜,是自己拥有的还是去别人那听的?咋就有那么好的机会去试听那么多的器材,还拆开来看,这得多大的面子,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把多套音响摆在一起对比过的。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问一些人,某某牌子的音响好吗,他说不错不错,我又问,你真的听过比过吗?和什么比的,他说没有,我说没听过怎么说好,他回答是这样的:几万块啊,能不好吗;还有些问急了,他说是在广州展听的,我说环境音源都不一样啊,再说也没有放在一起啊,怎么比,他就说网上杂志上不都是这么说的吗。哈哈、不信你用这个问法也去试试?
  倒底谁最有发言权,我想经销商也没有,同行是冤家,就算拿来比比,其结果也永远是个迷,说出来别人也不信,除非经销商巨头,什么牌子都在他那,耳朵厉害的能知道,但恐怕也不会告诉消费者吧,就算他告诉了,可能也没人信;在网上看到有个中国第一的音响牛人,是阳江十八子吧,上亿的器材在他那收藏着呢,想怎么比就怎么比,他应该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不卖货,所以跟他交朋友没准会告诉你真相。
  还有就是盲听,很多人的确能听得出不同品牌的特点来,好坏自然也分得出来;但如果把不同价位的多套产品放在一起盲听,从几千到到几十万的,不要在他熟悉的环境里,也不要告诉是什么品牌,也混一两套国产的进去,能不能听出品牌,谁好谁坏,每套大约值多少钱?如果只有很少人才能分辨出来,那么是否就能证明测评文章的不可信或者也就没必要信了,恐怕没人敢这么听的吧。
九.器材发烧友和音乐电影发烧友
  这个问题如果不理清楚,则很多人永远都会在音响的门外徘徊,永远都不敢进这个门,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国人的悲哀了,说得夸张点,这将会影响到整个国人的音乐素养。崔健说卡拉OK害得中国人不会唱歌了,我非常赞同此观点,有很多年轻人到KTV里去练歌参加比赛,KTV里味精味道太浓的音响效果只会让你越练越差,难怪新的实力派歌手越来越少(此问题暂且按下不表,以后再谈)。
  第一种:器材发烧友,主要是对各种音响器材入迷,有点象玩紫砂壶或者古董,不断的以折腾器材为乐,换线材、做电源、各种搭配、升级、甚至动手改线路;一种是豪客,见到好的就买;银子少点的就DIY,各种形式都有,主要是为了听出不同的感觉,声场、定位、细节等等,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同都能带来无穷的乐趣,每个片段试了N遍,对真正的音乐内涵或电影的艺术魅力、情节反而不是太重视;有玩胆机的,有玩晶体管的,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互相不太买账,当然争吵本身也是玩音响的乐趣;这是不是有点象玩茶道,有喝普洱的,也有喝铁观音的,但不知道喝铁观音的会不会瞧不起喝普洱茶的哟,倒是听说很多对喝茉莉花茶的不以为然,那也叫茶?
  第二种:音乐和电影发烧友,这种人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听音乐或看电影能获得好的效果而喜欢音响,这应该是占大多数人,一般买上一套就能用好久,不会频繁去折腾或更换器材,由于音响的魅力太大,这部分人也有很多变成了器材发烧友,会随着经济条件变好或其他原因不断去升级器材。
  这后一种爱好者,往往对音响本身不是太懂,尤其是一些还没有音响器材的人(没有器材也能算音乐电影发烧吧),因此就求助于器材发烧友的意见,还有就是杂志、网络测评,恰恰就会被这些专业的东西弄得云里雾里,更加不知所措了,很多人倒不是怕花钱,而是没有主见了,不知道那个好,怕上当。
  如果对音响感兴趣,是否就应该先明确自己应该属于哪一种,到底是喜欢什么,如果是后者,“按钱包里的预算以耳朵去比较”是绝不会错的,最好找个懂行的咨询咨询,告诉他就这些钱,别尽整些贵的买不起,看看怎么弄最好,听着过瘾就行;如果是对音响器材感兴趣,要做个器材派,那么恭喜你,准备多点时间和银子吧,够您折腾的了。
十.家庭影院的环绕声
  家庭影院最大的魅力就是环绕声了,一般为5.1或7.1系统,现在还有玩9.1的了,就算买得起就不知有没地方安装。可是试听过很多套系统,然后对比电影院的效果,总觉得很多家庭影院音响的环绕声有些问题,即使是十几万或几十万的系统;后面的声场过大,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听在声音然后顺便看看电影,声音抢了画面的戏,如果是器材派用来试音,一个片段反复的播放测试还可以,真正耐心看几个小时的电影似乎就不那么合理了;如果是用透声幕把音箱藏起来还稍好些,配液晶电视或非透声投影幕则总觉得声音是在音箱里发出,并且声音和画面脱节,声场太靠近观众而不是在屏幕里,不像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感觉。
  电影院环绕声的目的是为了让整个声场变得更为宽广并且要有纵深感,即声场要在屏幕以后,环绕声只是主声道的延展,真正要的效果是现场感而并非是全包围感,顶多算是半包围,只有某些剧情需要时才会有从头顶穿过或者是后方发出的声音,并且从前方屏幕到环绕箱的声音能量是逐渐减小的,关键在于前后声场要能融为一体,按箱子的数量或后环绕的功率来做为标准是没有意义的;重心反而应该是在前方,声音要足够的清晰,低音的力度一定要强劲,在屏幕的背后还要能形成一个纵深的声场,这样的声音才能够和画面吻合,烘托出电影的气氛来,注意力才会集中在屏幕上,这种感觉才是真正的在看电影,更容易入戏,慢慢就感觉不到音箱的存在了;从平静如水的叙述到山崩地裂的高潮起伏,一切声音都是根据情节的发展自然而然的发出,这才是家庭影院音响的至高境界,这并非是用多少钱的系统来衡量的!能达到这种感觉的音响在几千元的价位上都可以完全能够实现,也是存在的,只要去高档电影院去看过电影的人就一定能明白这个道理,玩音响的不知有几个会去电影院感受过。
  另外,环绕声是非常重要的,只是不像有的文章那样说得那么玄乎;有环绕声才能有包围感,用立体声看电影是只有宽度没有深度的。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本帖最后由 KIVA音乐 于
20:28 编辑
十一:关于次世代――厉害的日本人
  这几年有个名词在音响业里让有些人猝不及防,这就是“次世代”功放或“次世代音频”;很多老发烧们都不知道,欧美国家的工程师也不知道,反而是现在玩高清的年轻人知道,甚至很多人并不太懂音响的,自己也没有音响,DTS、杜比不知道,反而知道次世代,因为他们都被一个概念引导:高清播放机或蓝光机一定要接到次世代功放上才可以出好效果的。
  这里先不去争辩次世代和所谓旧世代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其背后的商业现象值得国内的企业去思索,这就要谈到到日本人了。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终于知道“次世代”的概念是日本人提出来的,原来次世代是日本话,意思就是下一个时代,代表着新的、未来的意思吧;次世代功放就是指能够解码高清音频格式(DTS-HD或DOBLY-TureHD)等格式的功放,这两种音频格式按照这两家标准公司的说法是以后的发展方向,现在的蓝光DVD有的开始采用此格式,但是可以向下兼容的,只是给电影厂家或音响制造商一种多的选择,并未去大肆宣扬;日本人用的这两项技术其实是美国的,自己本身并不具备核心的技术(以前雅马哈有项DSP环绕技术,虽然没有人用了,却还都做在机子里白费成本,表示其具有核心技术),可是摇身变一个“次世代”的概念就轻易而举的变成了自己的了;更可怕的是这个概念成了约定俗成,你听听看:老板,你这有没有美国的次世代功放啊?老板说:没有,那是日本人的,欧美的只有DTS-HD,或DOBLY-TUERHD等格式的功放。回答说:你懂不懂啊,还卖音响。。。。。。。。这就是舆论和概念的可怕之处,也难怪,市场上的解码功放主要是日本品牌,尤其是中低端的,国内剩下的音响厂家本身就没几个,就不说了;没得选,只有买日本货了。。。。。。。。。佩服啊佩服。可是另一方面我就疑惑了,如果你去看看日本品牌的官方网站甚至他的彩页上并未强调次世代的概念,除了有些虚标功率以外,也都是规规矩矩的写着可以解什么格式而已,几乎看不到到次世代的字样,只有在论坛或者商家那里才会如雷贯耳,那么问题处在那里呢。。。。。。。这就更佩服了。
  再说说效果,这可能会挨板砖的,不过我说的是实事,信不信由你。从理论上来讲高清格式的无损音频效果应该是最好的,但有人把高清音频比作CD,老杜比和DTS比作MP3,我就不敢苟同了;高清视频和普通视频一比即刻可见高下,可是声音的东西是个系统搭配问题,还牵涉到后面的模拟放大部分,音箱的表现等等,因此不是说次世代就能解决问题的,HDMI就比光纤同轴好。试问如果用几万元的CD配几百元的功放能不能出好效果?你可以说没有这么配的,可事实上入门级的次世代功放只要2000来块,还是等功率的,2000块除以5个声道,算下来是不是每个声道只有几百块。很多人只是在同一套系统上切换比试过次世代和非次世代的区别,并没有在同样的价位和不同的系统上比过;一边用光纤老解码,一边用次世代,我们一大群人就真正的去比试过的,用一台4000元的5.1次世代功放配落地箱,低音炮,总价约1万2,与之比试的是一套国产的5.1卫星箱系统,内置150W功放,光纤输入来进行解码,结果怎样,说出来没人信,强得多。。。。。。。。。国产的强得多,不是一两个人的感觉,而是一大群人都是这样的感觉。不相信?会有机会推荐认识和PK的。
  还有个疑问,玩音响的似乎是玩HIFI的人对声音最为挑剔,如果高清格式确实很牛的话,那是否就可以不用买昂贵的线材了,一条HDMI线和一台次世代家庭影院功放就搞定了,用蓝光DVD来放蓝光音乐,一个文件盘最少也是20多个G,CD光盘才700多兆,相差多少倍?CD机也不用买了啊,不知玩HIFI的会怎么想。还有前几年就买了价值不菲的老解码功放的,全球那么多家电影院,真的就要更换了吗,如果几万元的换下来,几千块卖,一定有人抢。
  电影情节因为声音信息量大,各种声音都在里面,因此在电影音效里的有损或无损音频差别其实是不大的,我们认为只是单纯用次世代的概念来较真是没有意义的,还要看后面模拟的放大部分和系统搭配等问题。还是那句老话:“按钱包里的银子凭耳朵去比较”。
  次世代,这个大理论是成立的,科技的确也需要进步,不过被拿来作为商业手法加以利用,用一个正确的理论去打倒另一个正确的理论,对于逻辑思维
  普遍欠缺的国人来说,应该好好想一想的。
  日本人的次世代――俺服了YOU。
音响疑惑12
  家庭影院用落地箱还是书架箱
  购买产品没有比音响更难的了,不要说不懂的人,即使有几年经验的人可能都是件颇为头疼的事了。比如家庭影院、有的国外品牌落地箱系统连环绕中置和功放加起来还不到5千块,也有拳头大点的音响套装卖到5万块;音响一般不会很多的品牌放在一处卖,对比很难,因此到底怎样来选择呢,最简单的办法恐怕就是先定价位了,同样是如雷贯耳的大品牌,在同一价位上5寸的书架箱可能比双8寸落地箱卖的还要贵,到底那个好。老烧友们自然是有自己的喜好和说法,可是对于新手来讲真的会一头雾水的,也难怪好的音响在很多地方都绝迹了,不管落地还是书架,想买也买不着了。
  其实,本人倒有个简单的办法,仅供参考。那就是首先确定屏幕到座位之间的距离,如果是在3米至5米范围内,恐怕书架箱会好些,因为在短距离观看电影时,落地箱的尺寸太大,会干扰眼睛的视线,总会觉得声音是在音箱里发出而不是在屏幕里,会抢了电影画面的戏,因此就不容易“入戏”了。5米以上的距离则落地箱和书架箱均可,如果是个超级的电影迷,最好不要见到音箱才好,书架箱、入墙、透声幕隐藏,那才是真正的电影院感觉。
音响疑惑13
  HIFI和家庭影院
  HIFI好还是家庭影院好?
  这个问题其实是在VCD时代结下的梁子,因此很多新来者往往会被这问题困惑。
  以前玩HIFI的似乎有点瞧不起玩家庭影院的,主要的原因是认为家庭影院的声音效果太差;也难怪,当时主要是采用虚拟环绕技术,从保真度来讲的确差了很多,到了DVD数字环绕声时代,音频技术是上来了,可那段时期的录音技术似乎不怎么样,尤其是盗版盛行的中国,十张碟八张都是假的,没有数字环绕声编码,确实也难出好的声音,尤其是国产影片包括港产片,很难找到一部真正杜比DTS编码的碟。
  近年来,这个问题似乎就很小了,那是因为高清时代的来临。前所未有的清晰画面,大尺寸平板电视甚至高清投影机渐渐进入了家庭,谁也低档不了这种诱惑;而音频技术的发展,录音水准的提高,即便是国产片、港片都是采用数字环绕声的音频编码,随便找部片子出来,效果都是可圈可点的,再也不是当年VCD的两声道了,因此传统的HIFI玩家也很多加入了高清影院阵营,要是有个地下室或者独立房间,恐怕没人不想弄一套高清影院来玩玩的。
  HIFI的特点是立体声,家庭影院的特点是环绕声和低音炮,不能单纯的认为HIFI听音乐就比家庭影院音响好,其实用一些好的家庭影院来听音乐也有能达到高保真水准的,但是用HIFI立体声来看电影,效果一定会大折扣,没有包围感。因此,对于预算不多的电影或音乐爱好者来说,选择一套好一点的家庭影院音响则可以两样都可兼顾到,除非你特别偏好HIFI,在高清时代,真正的器材玩家恐怕是两种器材都有一大堆的,喜欢哪个就上哪个,不用因为看到网上的议论而犹豫不决。
  买跑车的人一定不止一辆车,只有老百姓才是一辆车坐人又拉货的。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发烧碟里的味精
  尽管音响行业近年来走下坡路,可敬的是仍然有很大一帮爱好者在坚持,尤其是一些唱片公司,兢兢业业的为广大爱好者提供最新的片源。毕竟,音乐能带给人精神上极大的享受和安慰,值得很多人为之付出。
  不过,对于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发烧碟越来越看不懂了,尤其是人声,初一听,似乎非常的讨好耳朵,或甜美、或低沉,声音清晰通透;可后来越听越不对劲,高音似乎太多,低音也嫌夸张;开始觉得乐器的配器也非常有新意,古筝、二胡或者小提琴加上鼓等几件简简单单的乐器,但听了很多张碟以后发现风格都是一样,大多为翻唱的歌曲,没有原唱的韵味就不说了,听多次后会觉得腻味。有一次无意中在电脑城发现很多商家用此类碟片来试多媒体音箱,听起来也不错,清清爽爽。这一听,多少明白了几分其中的道理:原来这些碟片本来就是拿来讨好器材的啊,尤其是较差的器材,高音上不去,低音控制不住的器材,在碟片里多加些味精,把高音提一提,低音压一压,乐器用相对单调的古筝和二胡之类的,并且数量不能多,这样音源配上普通的音响正好就可以综合了各自的不足,听起来当然清清爽爽的了,难怪越好的器材听这种碟越不好听,怪不得网上看到那些大师级的音响高手要听国外的交响乐了。
  让声音听起来好听没错,但是这就不是真正的高保真了,这样的东西多了,会误导很多人的,毕竟不是所有的歌都适合用古筝来伴奏的,尤其是鸟叫和流水声,在大自然里是最好的,不过再很多碟片里随便都能听到的话,似乎就有点过了。高保真,不仅仅是器材的问题,片源是不是也应该高保真,味精别加多了。
  有的歌手适合做棚虫,不露面就好听,见了真面目后就不想听了;有的歌手适合于现场演出,有气氛。。。。。。。。。
  声音再好听,关键还在歌要好听,歌手的感觉对才行;有的歌只属于某个人的,比如邓丽君、比如王菲,怎么翻唱也唱不出那个味道来。
音响疑惑(十五)
  DTS-CD的录音效果
   DTS-CD,简单来说,就是采用美国DTS公司编码技术录制的音乐CD,和家庭影院一样具有5.1声道的环绕效果,不同的是电影有图像,而DTS-CD没有图像,可以用DVD或电脑来进行播放,功放需要具备DTS解码的功放才能实现5.1音效。
  其实DTS-CD早在十年前就已出现了,只是片源太少,由于只能用家庭影院系统来播放,需要功放具有解码功能才可以实现5.1的环绕音效,当年的HIFI发烧友多少有些瞧不起家庭影院的,因此普及程度不高。随着网络及高清影院的渐渐流行,市场上的DTS-CD的片源也逐渐多了起来,在网上能找到了应该不下几百张,音乐爱好者很容易体会DTS音乐的独特魅力了。
  不过在听了一些国内录制的DTS-CD,发现其一些问题,拿出来探讨一下。
  DTS-CD的魅力在于环绕声,尤其是音响器材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能得到很好的声场效果,比如在HIFI系统里所追求的定位、声场方面,用DTS-CD播放是很容易实现的,录音效果好的DTS-CD对于表现大场面方面有过人之处,声场会变宽和厚实,比如交响乐,即使很普通的器材也能购感受到那种气氛的。
  国内录制的一些DTS-CD本人认为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在录音时对声场的理解上。比如有些人声碟,一会在中置唱歌,一会在左右,有时跑到后面的环绕声去了,甚至无中生有的加上一些鸟叫和流水声等,这种效果对于刚刚接触DTS音乐的人来说,似乎挺好玩的,怎么后面也有人唱歌?不过仔细想想现场演奏就会发现这是不对的,演奏演唱者一定是在前方的舞台上,面向观众的,即使你是乐队的指挥,乐队也是在你前面的,没有人围着你演奏,因此追求这种全包围感是不对的。当然,把这种录音风格的DTS音乐拿来做背景音乐恐怕是很好的,每个喇叭发的声音不一样,随便你坐在那个角落,听到的声音都是立体声,比普通的公共广播强;不过放音乐行,最好别把人声整进去,否则半夜播放时,冷不丁从那个角落冒出个女人的声音出来,不把人吓坏才怪。
  听过国内一张宋祖英的DTS-CD,是用交响乐队伴奏的,效果非常不错,是用交响乐伴奏的,大场面的现场感表现得非常好,尤其是在高潮部份进鼓声的时候,那种震憾和气势非常的强烈,虽然在第一首歌为表现大海时加了海燕的声音,但那种感觉是在海滩上潮涌时天空上飞翔的感觉,很高的录音水平;国外录制的一些DTS-CD,效果也相当不错,和国内的比起来,他们其实还是按照HIFI高保真的路数来录的,即声场主要还是在前方,后面的环绕声只是对前方声场的补充,甚至不能明显的听得出后面的环绕音箱是在发声的,但是你要把环绕音箱拿掉,声场立马就变得不好听了。
  这些DTS碟的最大贡献在于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环绕声,如果不是这么夸张的录音方式,很多人就会觉得一对多媒体就很幸福了,对于普及音响知识和提高人们精神文化来说,功不可没。
  一家之言、权当喷饭,若有不当、多多包涵。
音响的二十大疑惑(十六
   国产音响怎么了
  纵观目前的音响市场,从店面到媒体,几乎很难看到国产品牌音响的影子了,尤其是好的音响品牌,充斥我们眼球的尽是国外的品牌,当然这些国外品牌大多数其实也是国产了,但在大家的眼里,只要是血统和渊源有根有据,不管在哪里生产,仍然算作是外国的月亮了。
  那么,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在高清时代来临,原本应该市场繁荣的音响行业为何却日渐衰落了呢。
  中国人认识音响应该是在80年代从录音机开始,然后到CD组合机,真正的繁荣是90年代中期VCD盛行和卡拉OK的兴起,音响几乎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品。在这个时间段里,分为几个阵营,中高端的HIFI阵营和家庭影院阵营,HIFI阵营里相对较为稳定,只是在小范围里推广,一般都是和进口品牌摆在一起销售,因此从整体形象看起来也能够上档次,口碑较好。
  先说家庭影院音响,当然家庭影院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应该说是大众化的音响市场,这个市场比较混乱,从几百块一套到几千上万一套的产品,城市乡村音响店满地开花,假洋鬼子满天飞,动辄英国、丹麦,消费者根本无所适从,当时有个笑话叫做“木匠做音箱,铁匠做功放”,只要能响的就可以大把赚钱了,因此也就谈不上研发和技术沉淀了,比拼的是嘴巴上的功夫和市场推广能力了,由于需求量的巨大,只要敢于设厂生产就没有不赚钱的,甚至经销商到广东厂家蹲点等货、请工人吃饭加班的情况比比皆是;可以说,改革开放后最先富起来的便是做音响的人,当年厂房面积达到几十亩的厂家也为数不少,据说在广东一带有一大帮闲人便是当年赚下了钱,现在啥也不用干了。
  再回到HIFI阵营,实话说,这些大多数都是由最初的无线电爱好者发起的,对音响事业热爱,追求音质效果,对国外产品都有深入的研究,不屑与上述家庭影院阵营为伍,甚至在杂志和宣传阵地上都会有所不同;HIFI的宣传阵地主要是《音响技术》《高保真音响》等,主要是测评类和技术类的文章,面对的消费者,对国内音响知识的普及起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而大众音响阵营的宣传杂志主要是《慧聪商情》《上帝快讯》等,面对的是全国的经销商,因此也就造就了遍地开花的繁荣景象。正是由于混乱的音响市场也从侧面造成了HIFI的清高,在市场推广上也只能是小范围的,大多和进口品牌摆在一起销售,以区别于普通的国产品牌,但这又造成了另外一种情况:大多数HIFI爱好者并不卖国产的帐,只是在银子紧张的情况下,才会作为“入门”级考虑;因此,可怜的这帮热爱音响的发烧厂家,上面有国外品牌压着,下面是消费者的抵触,除了90年代火过一把外,其经营状况可想而知了,有的厂家只剩下几个人,也就聊当把玩了,大批的优秀工程师改行离去;也有的成为国外品牌的代工厂,同样一个厂里出去的产品,可是到了市场,价格和销售状况却大相庭径了,谁叫国外的月亮就是圆呢?
   CAV、爱浪现象:
  有人说这两个厂家是算做家具的,也有人说他们的出现导致了行业的衰落,还有人因此说音响是个暴利行业,忽悠人的,这里不讨论他们的音质效果,仅仅说说这种商业现象以及所带来的行业转变。本人认为,这两个品牌的崛起除了连锁经营这种模式以外,其核心在于他们的价格透明和网点众多,曝光率高,品牌意识强,正好成为了当时混乱音响市场的亮点,因此迅速的崛起是必然的。前面说过,普及型的音响遍布城乡,良莠不齐,而专营HIFI的店面品类众多,价格不透明,进口的和国产的产品放在一起,书架箱落地箱一大堆,价格混乱,消费者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一对小小的书架箱可以卖几万,而一对落地箱的有可能几千块钱就能买到,消费者怕上当;而CAV、爱浪都是全国的形象店,价格也是明码标价,当然能够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了。再说外观像家具的问题,实话说,这两家公司的外观做工的确是下了功夫的,只是意识太超前了,反而遭到别人的嫉恨,现在再去看看进口几十万的品牌,那一家不是把外观做得漂漂亮亮的,同样是钢琴烤漆。这两家公司最致命的策略就是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时候没有沉住气,潜心下来真正的研究音响的真正内涵,其实凭他们的实力,请几十号国外专家也是没问题的吧,事情往往就是因为做过头了,反而损伤了自己的信誉,正好被对手抓住了弱点,直到另一个采用同种模式的品牌“香武士”3.15曝光后,整个国产品牌的形象便一夜之间在消费者心中垮塌了,真是可悲啊。本人亲自听过一对“香武士”的巨型音箱,有近两米高,4个超高音,两个5寸中音外加两个12寸低音组成的一只音箱,前面讲到凡事做过了便成坏事,这对香武士的箱子,中音部分的两个5寸喇叭和球顶高音的确是正宗德国喇叭,偏偏画蛇添足的配上4个没用的超高音和两只12寸低音喇叭,估计是为了让外形更大气和更值钱吧,如果哪位手上还有这对箱子的,可以把中音箱单独拿出来做书架箱用,还不错的,后面有单独的全频接线柱,不需要重新调分频器的。
  反观进口品牌,十几年来一直就是不温不火的做着,一直强调他们的美国声、英国声、丹麦声,虽然大部分产品已在国内贴牌,可是人家踏踏实实的做法反而成了最大的赢家,包括日系品牌,多年媳妇熬成婆;如果您现在去搭配家庭影院,没有日系品牌的功放还真配不了,从一千多的到几万块的产品,都只能配日本的了,难道中国的功放几千块的也搞不出来?!
  音响是一项技术和艺术结合的奢侈活,需要时间去折腾,是要耐得住寂寞的。由于声音是没有硬性指标的东西,因此在营销手法上更需要高超的技巧和沉淀,而不是单纯的从外观或者单纯的从音质效果上来进行销售的。对比欧美、日本、和中国的经营手法上,就可立见高下,欧美产品的高端产品大多是按奢侈品套路来进行销售的,那就要讲求珍稀、尊贵、身份、地位、服务等方面的因素,虽然在宣传上主要强调的是音质和效果,但背后的涵义其实还是个给面子的问题,比如博士音响、B&W的鹦鹉螺、劲浪的乌托邦等等;而日系品牌则是把他当作家电产品来卖的,普及的路线,价钱便宜,因此首先在价格上要给中国人设个坎,通过功能的多样化,繁多的输出输入接口等,还要把产品质量做到最好,再加上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来抢占中低端市场,走数量的模式;而中国的音响产品,大多数是当作一个赚钱的商品或者工具来做的,即便是把音响当成事业的厂家,希望能够做出好效果来,可就是被欧美和日本的商业花招弄得云里雾里,反而找不着北了。
  其实、只要是真心实意的做好音质,真正把顾客当作朋友来对待,把音响当作音响而非商品来做,只要是真正的好东西,国产音响,应该是可以被认可的;音响并不是多么高科技的东西,能把原子弹搞出来,也诞生了伟大的音乐家,同样也能造出好音响来。
音响的二十大疑惑(17)
  中国到底有多少人懂音响
  经常翻看音响杂志或者上网泡论坛的人可能会有这样一个印象,那就是:高手和专家太多了,各种品牌如数家珍,什么箱配什么功放和线材之类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服谁,热闹非凡,一片繁荣的景象。如果是初入行的人一定会自惭形秽,因此总是怯怯的请教一番;可是高手太多,答案也不一样,因此总是半信半疑的;偏偏音响这东西是即有诱惑力又是那么的折腾人,就算大胆买回来了还得上网去求证一番,生怕哪里回出现问题。
  可是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所遇到的情况恰恰相反,常常遇到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有一次在展会期间,隔壁的工作人员过来咨询,说他们用来做宣传用的音响没办法接电脑,结果一看,原来只是买了一对音箱,没有功放,八成他们是把“音箱”和“音响”混为一谈了;很多人连喇叭线和音频线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也不少,很多地方说不知道去哪里买线。也难怪,目前的80后精英们,本身就是在音响行业走向衰落和电脑兴起的时候成长起来的,懂电脑的人很多,对于音响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多媒体音箱上,这从称呼上就已经造成误区了,一般的多媒体音箱都是内置功放了的,按说应该叫音响,可是大家都是叫“音箱”,所以很多人分不清楚了。
  这些话听起来可能让人觉得不以为然,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调查,信手编几个问题看看有多少人能全部答得出来:
  1、 HIFI和家庭影院有什么不同?
  2、 播放音乐最好用什么设备,电脑音频格式里音质最好的是哪几种?
  3、 什么是杜比、DTS?THX到底是干什么的?
  4、 家庭影院的播放设备有哪些,电脑可不可以用来做家庭影院的播放设备,怎样连接到音响上?DVD怎样连接功放才能出环绕音效?
  5、 什么是光纤线和同轴线?电脑上有数字音频输出吗?可不可以用光纤来连接?
  6、 什么是声场、定位、相位?电子管和晶体管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石机和胆机?
  7、 电脑下载的电影有多少种格式,那些格式具备多声道编码?最小容量是多少G或多少兆?迅雷高清算高清吗?
  8、 什么是次世代,次世代真的是必须的吗?
  9、 说说您了解的国产音响有哪几个品牌?国外的有哪几个品牌?
  10、 您真正现场聆听或者亲自测试对比过的国产或国外品牌的音响器材有哪些,脑海里对某一品牌的印象是来源于媒体或者道听途说、还是亲自测试过的?
  是不是很简单,如果认为简单的人应该是年龄在不惑左右吧,因为年轻一点的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看看周围的街面上,哪里还找得到哪些如雷贯耳的音响品牌的影子啊?!
  估计最后一个问题谁都不太好回答,音响的疑惑在这个问题上最大。
   欢迎各位回帖讨论,也正好为下一篇文章“音响过时了吗,中国还需不需要音响”做准备。感谢
音响的二十大疑惑(18)
   中国可以做出好音响吗
   这的确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占据高端市场的产品几乎都是国外品牌,即使是普通的日用品也都是外资或者合资的品牌,据说连“中华”牙膏都不是咱的“中华”了,更不用说具有技术含量的音响产品了。
   曾经看到过一篇介绍欧洲音响品牌的文章,说是很多厂家其实规模都很小,工人在工厂里一干就是几十年,并以此为乐,每天在地下室折腾个不停,不需要赶时间,也不求数量;有人问他们为什么不把规模扩大,多赚点钱,他们哈哈大笑,赚钱干什么,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啊,再问钱不够怎么办?他们说,那就涨价呗。
   我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好,不会为生计发愁,价值观应该也不会像中国人那样追求发家致富,衣锦还乡或者是封妻荫子了,因此炒房炒大蒜的事情应该很少的,那么工作就是为了兴趣和打发时间了,这样的环境里做不出好东西才怪呢,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是丹麦的音箱和瑞士的手表了。
   如此说来,在一个追求财富和地位、生活压力大于精神追求的国家里是没有办法做出好音响来的吗?
   非也、非也。
   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前,人心尚未浮躁、有时间,追求颇多之时来研发这玩意,应该是可以的,可惜国门未开,很多新技术新工艺尚未进来,因此是不可能造出好产品的。那么在十几年前音响行业兴盛之时呢?那也不行,毕竟这些都是舶来品,没有现成的人才和技术,最早的音响工程师很多都是无线电爱好者或者物理教师之类转过来的,有音乐素养的工程师则就更少了;中国最早的高级喇叭生产都是台湾人教的,台湾人是日本人教的,日本人是美国人不愿干活才叫他们干的,一个欺负一个,有意思吧。因此那个时候要做出好东西来还学艺未精,更可惜的是那时不需要技艺精湛就可大把赚钱,正符合中国人投机的性格,谁还会潜心去钻研呢,工程师愿意,老板也不愿意啊。
   今天,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早已加入了WTO,世界经济一体化了,中国制造积累的不仅仅是财富和技术,而且还改变了欧美国家产业结构;既然有人帮他们干活,又便宜又好,自然是懒得动手了,晒晒太阳不更好?这自然给中国很大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了。因此前面那个故事估计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其实有些欧洲的音响品牌早已卖给中国人了,正是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才有了这样的结果,只可惜没有把这些品牌在中国人手里发扬光大,要的只是那块金字招牌。
  如此说来,中国是一定可以造出好音响来的?
  从技术上讲,音响器材并非是多么高科技的东西,原材料全球都可以找得到,并且实现好效果的方法有很多,大多数的技术都是公开的;如果说中国因基础工业较差很难造出高级的轿车来,但是一定可以造出好效果的音响。但是从实际操作上来讲,至少需要有几个因素:
  一、 高素质的人才团队。这个团队里要有技术功底扎实、学艺很精的工程师,对行业和音响有相当了解和理解的资源整合师,还要有即懂音乐又懂音响的人才。为何需要资源整合的人才?因为老外不是傻子,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人家留了一手,不会完全把一件东西只交给一个工厂或单独一个人来做,关键的秘诀在他手上。因此很多国内的厂家抄来抄去,没找到窍门;lj说,“怕就怕认真二字”,如果要较起真起来,要搞清楚也不是没办法的,这就要看这个整合师的水平和人脉了。
  二、 明确什么是好效果。是以价钱来衡量还是以品牌来衡量,追求的是效果还是外观工艺或者是二者兼顾;因为音响是个很难定标准的东西,标杆不好找,加上人家大名鼎鼎的气势,吓也吓死了,不好PK的。
  三、 要耐得住寂寞。没有听说哪个音乐大师是富翁的,流行歌手还成;音响这东西叫它是艺术怕是抬举了,可少了它,很多艺术却表现不出来,算他半个艺术吧,;凡事和艺术沾点边的不都是个折腾事吗?唱歌要练嗓,画画要写生,耐不住寂寞是不行的;至少炒房炒绿豆人怕是不成,只听说过“艺术人生”没听过“炒豆子一生”的。
  如果以上几个条件都具备了,中国要造出好音响来,应该是不难的,好到什么程度不好说。因为音响这行业挺玄的,品牌、价钱、个人喜好、血统等等,本身就是个不好对比的东西,还是拿汽车来比较更容易说明问题。排开哪些不知道的奢侈品,只说在中国路上跑得最多的车来说,上百万的不讲,十几万、三四十万的总没问题吧,奥迪A6那一档可以吗?中国的汽车在10万元处被人家设了个坎,超过十万块国产车就难卖了,音响的差距是没有那么大的,可惜的是连大众那一挡的都不多见了。不要迷信杂志文章里哪些奢侈品牌,看看身边的人用得最多的是什么价位和什么品牌您就明白了,有些东西永远都是在传说中的,难觅踪影。只怕是即使把音响做到A6的水平,贴上中国的品牌,也没人认可,当QQ来卖也没人要,这个年头,假洋鬼子其实还是蛮吃香的。
音响的二十大疑惑(19)
  音响过时了吗,中国老百姓还需不需要音响
  曾几何时,音响是中国家庭的大件商品,居家必备之物,即使是改革开放前的“三转一响”中的那一“响”,便是音响最初的雏形了,省吃俭用也得弄个收音机、录音机,只是当初不知是把它当作物质消费呢还是精神追求。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音响这东西似乎已经被人遗忘了,如果你告诉别人是做音响的,并且是高档音响,一定会让人感觉惊讶,像是遇到了外星人,“谁还在玩那玩意啊”。
  中国人一直是喜欢追风赶潮流的,可是这种只赶潮流不明就里的做法往往只会向前看,把很多原本美好的东西都忘记了。就拿高清来说吧,大家都知道是个新玩意,电视屏幕一定要大的,价钱一定要贵的,可是到了安装高清机顶盒的时候,每个月要多付出几十块钱开通高清频道就舍不得了,反而责怪厂家说效果为何没别人家的好;那就更不用说还需要再配一套家庭影院音响了。
  近十年来,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现代的音响技术手段也在提高,虽然作为播放设备的音响产品没有太大的变革,其工作原理还是和以前一样,可是从片源的角度来讲,储存容量的增大使得音频格式增多,片源也更丰富,这正是发挥音响真正魅力的最佳时机;另外就是录音水平了,即使是国产影片,近年来的录音水平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大多都是具备了数字环绕声音频信号的,音质效果绝不比国外片差。而网络海量的资源更是让人一辈子也看不完,并且声音质量比盗版的碟片高很多,在网上听歌或看电影已是很多人在家休闲娱乐的习惯,如果说音响过时了的话怕是不成立的。过时的只是人们的认识,还没有充分体会到真正完整的高清带给我们的是怎样的魅力。
  有人说音乐可以舒缓压力,此话没错。现代人压力太大,追名逐利,越来越多的人们都会逐渐的变得恋家了,不再是一天到晚在外应酬或者瞎混,毕竟家才是最好的避风港。一个有音乐有电影的家庭,那才是最有情调和温暖的;靠在柔软的沙发上,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翻翻报纸,逗逗小孩,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抽空看部大片,什么压力、什么烦恼,通通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远远比呆在冰冷的电脑旁听着劣质的电脑音箱更有品味吧,能说音响过时了吗。
  再来说教育,中国向来是很注重教育的,几岁的小孩子便送去学这学那,学琴学音乐的绝不在少数;不知是哪个天杀的搞出一个起跑线的概念,可怜的小孩子们就此失去了天真的童年。殊不知国外音乐素养高的原因是整个社会环境熏陶出来的,如果连家里都没有这样的气氛,怎能培养出高雅的艺术家来。充斥市场的廉价电脑音箱是很难表现出真正的音乐内涵来的,更不用说用来听示范演奏了,演奏家的力度和韵味能出得来吗,演唱家的气息能感受得到吗,只怕是很多小孩子连话筒都没拿过;很多家长愿花几万元去买钢琴,可舍不得买套音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误区了。中学生只知道去KTV练歌,岂不知KTV的音响是用来喝酒玩耍的,修饰得太多,只会让你的歌喉越唱越差,最后连气息该停在哪都找不到了。
  在我们的音响推广过程中,让我们感动的反而是哪些最基层的、没房没车、还在为吃饭发愁的人们所发出的感概,虽然没有那么恰当的词汇来表达对音响、对这个最新最时髦的高清家庭影院来进行描述,听得最多的是一个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话,那就是:“享受!”
  对、这就是享受,管他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我们是该好好停下来享受一下了;不要为花花世界所迷惑,不要为那虚幻的未来去去费尽心机;把握今天,让我们重新来审视音响,找回我们的曾经迷惘的精神家园;一曲老歌,一部电影,明天,太阳还在向我们微笑。
音响的二十大疑惑(20)
怎样买到效果又好,价格又实惠的音响
  音响的价格可能是所有产品里最乱的了,从几十元到几百万都有,而功能和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出声音;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音响价格如此之混乱呢,说来简单,主要是两条: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效果”,二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一个词,那就是“奢侈品”;这个“奢侈品”的概念和服装手表的概念是不一样的。这个奇怪的音响奢侈品,就是被前面的“效果”把他的真实面目蒙蔽了,而所有的卖点、概念以及宣传都是围绕着“效果”做文章的,甚至神乎其神,玄妙无比,至于其他的因素,都被人忽略了;因此让很多的人可望而不可及,但却愿意去为它津津乐道,痴迷和嗟叹。服装、包包会把不好的、便宜的归结为地摊货,音响界也有“垃圾音响”之说,可是这个“垃圾货”它不是按价格来分的,而是按“效果”来分的;因此,有很多几千块、几万块的音响也被叫做“垃圾”了,这可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那么,有没有效果又好,价格又实惠的音响呢,标准是什么?
  答案是肯定的。
  正如前面所说,“效果”这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即使是“金耳朵”、超级发烧友、也会因为个人喜好等因素而意见不同。那么,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到底怎样来衡量呢?这里仅针对“效果”来做一个简单的描述,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其基本原理还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要明确“价位”的问题,这个概念不明确,一辈子也买不到你所想要的音响。因为买房买车买衣服之前,大家都会有个大致的价格区间,按荷包里的银子去合计;而买音响,要么是合计好了价位到市场上却不知如何选择,要么就是道听途说得太多,根本就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心里没底。但无伦如何,价位的问题还是要大致有数的,三百五百,三千五千,三万五万,先按钱包来定个中间价位再说,少了就加一点,多了就省一笔,岂不美哉;否则听说一条线都要几千上万块,就会吓得一辈子也不敢买音响了,那就错过了这么美好的东西,岂不可惜。慢慢听我道来,您就会越来越明白。
  第二,确定您要的是效果还是外观,要实在还是要面子,是为了烧钱还是为了看电影听音乐,还是为了赶这个“发烧”的潮流。如果是对“器材发烧”感兴趣的话,想要搞明白这个市上到底哪套音响是最顶级的,那么就跟几百年前的普洱茶一样,是不是最好,天知道。
  第三,切入正题,说效果是怎样的有章可循。这些大理论上的东西、音响产品最基本的物理属性,无伦商家怎么忽悠都是不可以突破的。照此参照去选择音响不敢保证能买到效果好的音响,但能保证至少不会上当受骗,钱花得放心。
  先说音箱部份:无伦是听歌还是看电影,低音喇叭尺寸不得小于4寸,高音一般是球顶的,丝膜或铝的均可,虽说纸盆的高音也有很好的,可是好的产品在市场几乎绝迹了,也不被大多数人认可;音箱要讲究声音的平坦,即使是小箱子配低音炮,那也得衔接得上,否则声音就会乱,声像的位置就会偏,低音炮在左边,声音就偏左边,低音炮在右边就偏右边,因此,低音喇叭不能小于4寸。另外就是箱子部份,箱子的最低要求就是板材要足够的厚,4寸喇叭不小于12MM的板材,5寸不小于15MM,这样箱子才够结实,不会产生共振,声音才会干净;还有就是箱体的容积,尤其是喇叭背后到箱体背板的之间的距离,否则喇叭产生的气流得不到发挥,所以超薄音箱的效果总是不尽人意。挑选的时候只要敲敲箱体、试试重量便可大致明了。由此此可知,音柱类的音箱看上去很美观,又好搭配平板电视,但由于喇叭多采用3寸或者更小,而后腔的容积又不够大,就算加了低音炮,那也是低音和中音衔接不上的,不管这是多么大的国际品牌,声音效果一定不会太好。即使是被人津津乐道的拳头音箱,号称多少高科技含量、获得过为人类作出贡献的红点奖项的公司;一套产品卖到几万块,也是跑不掉这个最基本的物理属性的,要说他们能在小小的拳头箱子里做出最好的效果,那绝对是第一流的,技术含量最高,的确是无人能比,但这绝对不是真正的好效果,地球人都知道。
  再说功放部份,容易纠结的主要是功率和解码的问题。这里不做“发烧”的争论,仅仅从最基本的要求来谈。如果是多媒体类的书架音箱,每个声道至少得25瓦的功率,这样的功率推动4寸或5寸的低音喇叭,低音效果基本上是可以出来的;但是要追求过瘾,细节丰富,低音结实有力的话,每个声道至少也得100W的功率了。虽然很多机器标称功率很大,作不得数的,具体还得要去听听才行。
  解码部份,这是家庭影院里必不可少的。虽然可以通过DVD或者电脑声卡来进行解码,不需要功放解码,只用6个通道放大也可以;但是在播放设备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选择解码功放是有必要的,可以方便的接入电脑,PS3,高清播放机甚至机顶盒上,适用性高得多。因此说,如果你在购买家庭影院音响的时候,不管它是音柱还是落地箱,只要功放不带解码,超过两千块,扭身就走,信我,没错的。当然最高级的玩法里也有不用解码功放的,但还是要用到解码器,几万几十万,玩法多了去,不用理他。
  毕竟,音乐要好听,电影要好看,这才是真的。
  音质效果,的确不是一两篇文章能说清楚的,慢慢讨论,还是那句话,根据钱包里的银子去比较。有兴趣者可参见天涯上的贴子:《检验音响效果的唯一标准是价格,检验价格的标准可以是星工场》。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本帖最后由 KIVA音乐 于
17:39 编辑
我看完这篇文章的感受是:二十多年的发烧历程也近十万的器材,就是感觉这篇文章刺痛多年发烧友的心,我曾经到音响会展比较过,自用的普通碟片无论是高档、中档、低档音响都是大同小异音质,并没有音质升级的感觉,特别是在小音量试听(排除大动态的干扰),十多万器材也不行,同时存在朦胧、困箱、闷音(据说超高解系统能解决这方面问题),也许是模拟音响本质的升级方向吧,如果是这样,未来的音响应该是技术超越性的音质,而并非奢侈品。你我都再期待音响的改革。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只写了19条,第20条呢?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KIVA音乐 发表于
我看完这篇文章的感受是:二十多年的发烧历程也近十万的器材,就是感觉这篇文章刺痛多年发烧友的心,我曾经 ...
如果片源很差(演奏、录音很差),那么越高级的音响播放,越不堪入耳。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wewe1188 发表于
如果片源很差(演奏、录音很差),那么越高级的音响播放,越不堪入耳。
这是关系到录音技术质量,不是我们发烧友讨论发烧的范畴。其实也不可能有这样毫无价值的信号源,谁都不会采用吧。MP3虽然比CD容量密度差,但我听过一首MP3比原装CD还高清,这里含有我们值得学习的技术。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哦哟&&大部头啊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 积分
好长.看完了,学习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KIVA音乐 发表于
这是关系到录音技术质量,不是我们发烧友讨论发烧的范畴。其实也不可能有这样毫无价值的信号源,谁都不会 ...
这和技术无关
单纯就是本来的录音水平高而已
同版本mp3不可能比wav好
坚持幻听事业100年不动摇
&&hilo lyra绝症ICU病房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KIVA音乐 发表于
十一:关于次世代――厉害的日本人
  这几年有个名词在音响业里让有些人猝不及防,这就是“次世代 ...
篇幅很长,内容很多,感受不少,问题广泛,值得深思。
拟也回个贴子谈谈。
胡肇基[/col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内容很长,但是看后很有价值,多谢楼主分享~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字太小,看的眼睛痛~~~
积极参与奖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述金的测定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