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的天气老婆有点冷冷,但不意味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脚步放缓,对吗?

当今气候变化趋势是什么?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寒?
前不久看见的一报道:而后又发现了这些报道:
全球变暖是整体的长期的趋势。全球变暖是整体的长期的趋势。上图是距今11000年到现在为止记录的气候变化,你可以看到对比远古和近代,最近100年来气候是在急剧变暖的,这和人类活动不无关系。详细点,根据nasa测量的数据,近100年来全球陆海平均气温上升了0.8摄氏度,并且根据预测,很遗憾,这个指标会继续更快的上升。根据全球治理指数的推断,最好的情况下到21世纪20年代,年全球平均气温也会再上升0.5-1摄氏度,北美,中国北方大部,北非等地区平均气温会上升1到1.5摄氏度左右,再过80年左右,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会比现在高出3到3.5摄氏度左右。至于比较糟糕的情况,到21世纪90年代,全球陆地平均气温会上升5摄氏度左右。至于你说的变寒,主要是受当时大气运动,地理条件等的影响,并不能反映出长期气候变化的趋势。而气候变暖对环境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除了你说的变寒,现在诸如极热,干旱,洪水,暴雨等频繁出现的极端气候都和当今气候变暖不无联系。
整体趋势是全球变暖~ 极寒的形成其实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涛动异常。才使得本应该老实呆在北极中心低压带的寒流南下导致寒灾。正常情况下,北极中心高纬度始终保持低气压,中纬度保持高气压,这样一来,高气压包裹着低气压,使得北极寒流以旋窝形式在极地内运动。但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北极海冰减少,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之间的气压差过小,使得北极中心低气压寒流旋窝不能有效维持,然后寒流南下。而英国的海冰扩张其实是寒流南下这个过程之后,美国之所以会这么惨,简单来说就是寒流因为气压差导致的大气运动,加上北美地势都是南北走向,从北极到赤道之间没有横断山脉阻拦,然后就顺其自然的长驱而入。
支持楼上两位的答案。关于那篇所谓的报道我在另一个问题里有详解
中国最著名气候学家竺可桢,不是很早就得出结论了么记得中学课文里面,有一篇文章是赞扬竺可桢的。其中的一个事件就是他批判“全球变暖”的观点为杞人忧天。但是今年的冬天这么暖和,好像不是冬天了,世界各地也是如此,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共识。估计中学语文里面早已没有那篇课文了吧。竺可桢的观点就是,漫长的历史上,温度高个几度,低个几度很正常,人类根本无法去影响地球的演化。现在的地球演化根本就不是个事情。选自《人民日报》日 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 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有些人认为在人类历史时期,世界气候 并无变动。这种唯心主义的论断,已被我国历史记录所否定。 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 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 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 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 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 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 悲观的论点, 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 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 因为这些论点, 不符合大约一百万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 也不符合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体史, 地球史, 生物史, 其他各种自然科学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历史事实。”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在丰富的过去的气象学和物候学的记载,可惜非常分散。这篇论 文就手边的材料进行初步分析,希望把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写出一个轮廓 。 在东亚季风区域内,雨量的变动常趋极端,而温度的变化在冬春即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我国冬季温度主要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所控制,升降比较统一。因此,本文以冬季温度 作为气候变动的指标。 近五千年的时间,根据材料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考古时期(约公元前300 0——1100年) 西安附近的半坡村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用C的14次方同位素测定为约5600—— 6080年前)和河南安阳殷墟(约公元前1400——1100年)的发掘表明,当 时猎获的野兽中有竹鼠、麞和水牛等热带和亚热带的动物,而现在西安和安阳一带已经 不存在这些动物了。此外,在殷代留下来的甲骨文上可以看出当时安阳人种稻比现在大 约要早一个月。在山东历城县发掘龙山文化遗迹中找到一块炭化竹节,有些陶器外表也 似竹节。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竹类的分布在黄河流域,可直到东部沿海。根据这 些事实,我们可以假设,五千年以来,竹类分布的北限大约向南后退1°—3°纬度。 对照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各地温度,可以说五千年前的仰韶到三千年前的殷墟时代是中 国的温和气候时代,比现在年平均温度高2℃左右,正月份的平均温度高3°—5℃。 物候时期(公元前1100——公元1400年) 人们要知道一年中寒来暑往,常常用肉眼来看降霜下雪,河开河冻,树木抽芽发叶、开 花结果,候鸟春来秋往,等等,这就是物候。物候学也可以说是没有观测仪器时代的气 象学和气候学。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便开创了这种观测,积累了三千年的 丰富材料。 中国的许多方块字,用会意象形来表示。在周朝(公元前1066年开始,定都于西安 附近的镐京)初年的文件中,如衣帽、器皿、书籍、家具和乐器等名称都以“竹”为头 ,表示这些东西最初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可见周初黄河流域竹类广泛生长,而现在则不 行了。商周时代,黄河流域的劳动人民都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对于他们,季节的运行是 很重要的事。人民采用各种方法来定春分,作为农业操作的开始时期。当时位于山东近 海的郯国人民,每年观测家燕的最初来到以定春分,但是现在家燕3月22日才到长江 下游。郯城和长江下游的上海两地的年平均温度相差1.5℃,正月平均温度相差4. 6℃。这个结果与考古时期用竹子分布区域变化的方法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周初温暖的气候不久就恶化了,汉江在公元前903年和897年就两次结冰。但是, 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81年)又和暖了。《左传》中往往提到,山东鲁国过 冬,冰房得不到冰。周朝中期,黄河流域下游到处可以生长梅树。《诗经》中就有五次 提过梅。《秦风》中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终南山位于西安之南,现在无 论是野生的还是栽培的,都无梅树了。而且在商周时期,梅子被普遍用来调和饮食,因 当时不知有醋。这说明梅树的普遍性。战国秦汉时期,气候继续暖和。清初的张标研究 了秦朝《吕氏春秋》中的物候资料,认为秦时春初物候要比清初早三个星期。汉朝司马 迁在《史记》中描写了当时经济作物的分布,如桔在江陵(四川),桑在齐鲁(山东) ,竹在渭川(陕西),漆在陈夏(今河南南部)。这些亚热带植物的北界比现时都推向 北方。公元前110年,黄河在瓠子决口,斩伐了河南淇园的竹子编筐盛石子来堵口, 可见那时河南淇园竹子的繁茂。 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有几次冬天严寒,国都洛阳晚 春还降霜雪,但冷的时间不长。当时,河南南部的桔和柑还十分普遍。直到三国时代, 曹操(公元155—220)在铜雀台(今河南临漳西南)种桔,已经不能结实了,气 候已比司马迁时寒冷。曹操儿子曹丕在公元225年,到淮河广陵(今淮阴)视察十多 万士兵演习。由于严寒,淮河忽然结冰,演习不得不停止。这是我们所知道的第一次有 记载的淮河结冰。那时,气候已比现在寒冷。这种寒冷继续下来,直到第三世纪后半叶 ,特别是公元280—289年这十年间达到顶点。当时每年阴历4月份降霜,估计那 时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低1°—2℃。南北朝时(公元420—579年),南京覆舟 山筑有冰房,是用以保存食物新鲜的。那时南京的冬天应比现在要冷2℃,才能提供储 藏需用的冰块。约在公元533—544年出版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六朝以前中国 农业最全面的知识。根据这本书,当时黄河以北阳历4月中旬杏花盛开,5月初旬桑树 生叶,与现在相比约迟了两周到四周。此外,书中还讲到当时黄河流域石榴树过冬要“ 以蒲藁裹而缠之”,也表明六世纪上半叶比现在冷。 隋唐时代(公元581—907年)中,在第七世纪中期,气候变得和暖了。公元65 0年、669年和678年的冬季,国都长安无冰无雪。八世纪初和九世纪的初和中期 ,西安的皇宫里和南郊的曲池都种有梅花,而且还种有柑桔。公元751年皇宫中柑桔 结实,公元841—847年也有过结实的记录。柑桔只能抵抗—8℃的低温,而现在 的西安几乎每年的绝对最低温度都在—8℃以下。到公元十一世纪初期,华北已不知有 梅树了。宋朝诗人苏轼(公元1036—1101年)有“关中幸无梅”的诗句。王安 石(公元1021—1086年)嘲笑北方人误认梅为杏,他的咏红梅诗有“北人初不 识,浑作杏花看”的句子。从这种物候的常识,就可知道唐宋两朝温寒的不同。十二世 纪初期,中国气候加剧转寒。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还可以通车。太湖和 洞庭山出了名的柑桔全部冻死。杭州落雪频繁,而且延到暮春。根据南宋的历史记载, 从公元1131—1260年,每十年降雪平均最迟日期是4月9日,比十二世纪以前 十年的最晚春雪约推迟一个月。公元1153—1155年,苏州附近的南运河冬天结 冰。公元1170年阳历10月,北京西山遍地皆雪。现在,这种现象是罕见的了。福 州是中国东海岸生长荔枝的北限,一千多年来,曾有两次荔枝全部死亡,一次在公元1 110年,另一次在1178年,均在十二世纪。 日本的封建主历年在西京花园设宴庆祝日本的樱花盛开,从公元九世纪至十九世纪,均 有日期的记载,从而保留了一份物候记录。这个樱花开放时期,以第九世纪为最早,第 十二世纪为最迟。 十二世纪刚结束,杭州的冬天又开始回暖。公元1200年、1213年、1216年 和1220年,杭州没有冰和雪。这个时候,北京的杏花也是在清明开放,与今日相同 。这种温暖气候好象继续到十三世纪的后半叶。因为自隋唐在河内(今河南博爱)、西 安和凤翔(陕西)设立的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在宋元两代断断续续,直到明朝(公元1 368—1644年)末年才完全停止。从此,竹子在黄河以北不再作为经济林木而培 植了。 十三世纪初和中期的比较温暖的期间是短暂的,不久冬季又严寒了。据收集到的记载, 公元1309年,无锡一带运河结冰。公元1329年和1353年,太湖结冰数尺, 桔树再次冻死。1351年阳历11月黄河在山东境内就有冰块顺流而下,而近年河南 和山东到12月时黄河才出现冰块。当时家燕在北京是4月末来,8月初去,同现在物 候记录相比,来去各晚早一周。可见,十四世纪比十三世纪和现时为冷。日本樱花物候 也有同样的反映。 公元1221年丘处机从北京出发去中亚见成吉思汗,曾路过新疆赛里木湖。他称之为 “天池”。他说,湖的四周有山环抱,山上盖雪,影映湖中。但是,现在那些山峰上已 无雪了。那些山峰高约三千五百米,说明那时雪线在三千五百米以下。现代天山这部分 的雪线位于三千七百至四千二百米,则十三世纪的雪线大约比现在低二百至五百米。在 欧洲的俄罗斯平原,寒冷期约在1350年开始;在德意志、奥地利地区,1429— 1465年是气候显然恶化的开始;在英格兰,1430年、1550年和1590年 的歉收,也与天气寒冷有关。由此可见,寒冷的潮流开始于东亚,而逐渐向西移。方志 时期(公元1400——1900年) 近人曾经根据六百六十五种方志统计了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汉江和淮河的结冰年代 (十三世纪至二十世纪),以及近海平面的热带地区降雪落霜年数(十六世纪开始)。 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温暖冬季是1550—1600年和1720—1830年 间。寒冷冬季是在1470—1520年、1620—1720年和1840—189 0年间。以世纪来分,则以十七世纪最冷,十九世纪次之。 这个结果与日本诹访湖(北纬36°,东经138°)的结冰日数相比较,是近乎一致 的。只是日本严冬开始和结束的年代,比中国提早四分之一世纪。 上面谈到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冬季是相对寒冷的,最冷的是十七世纪,特别是公元16 50—1700年间。例如,江西的桔园和柑园在公元1654年和1676年两次寒 潮中,完全毁灭了。在这五十年期间,太湖、汉江和淮河均结冰四次,洞庭湖也结冰二 次。我国热带地区,冰雪也极频繁。湖北沙市在1608—1617年记载有过桃、杏 、丁香、海棠等开花日期,与今日武昌相比,要迟七天到十天。1653—1655年 间北京物候记载与现在相比,也要差迟一、二星期。并且根据当时旅行记录,1653 年11月18日天津运河已冰冻,不能通航,只得乘车到北京;1656年返程时,北 京运河是3月5日解冻的。因此可以估计当时封冻期为一百零七天,而目前冰冻期只有 五十六天。从物候的迟早可以估算北京在十七世纪中叶冬季要比现在冷2℃左右。仪器 观测时期 清代(公元1644—1910年)北京、南京、杭州和苏州有过雨日的记载,根据秋 季初次降雪到春节末次降雪的平均日期,得出结论是,1801—1850年间比其前 的1751—1800年间和其后的1851—1900年间为温暖。这与上节资料是 相符合的。 根据上海气温的趋势,十九世纪最后二十五年气候寒冷,1897年左右冬季温度达到 平均值,随后在平均值以上约十四年。约在1910—1928年,温度又逐渐下降到 平均值以下。然后升高,1945—1950年超出平均值0.6℃。此后,温度逐渐 降低,1960年回到平均值。在这期间,天津的冬季温度趋势,也与上海类似,但顶 峰和底点比上海早几年到来,幅度也较大;而香港的曲线波动顶峰和底点则比上海迟滞 ,幅度也较小。上海八十多年的气候变幅,在0.5—1℃上下摆动。这种摆动直接影 响植物和动物的生产,间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及影响农业操作和农业生产。 中国近八十年以来的温度变迁,已使天山雪线和冰川进退受到了影响。根据中国科学院 冰川队的调查,证明在1910—1960的五十年间,由于气温升高了,天山雪线上 升四十至五十米,西部冰川舌后退五百至一千米。东部天山冰川舌后退二百至四百米。 同时,森林上限也升高一点。因为发现有新鲜的冰川堆积物,无论是在风化程度还是在 土壤、植被发展方面,都明显地区别于古老的冰川堆积,所以可以认为现在覆盖在天山 高峰的冰川是历史时代(即1100—1900年寒冷期)的产物,而不是第四纪冰川 期的残余。 本文可导致下列初步性结论:(一)在我国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即从原始氏族时 代的仰韶文化到奴隶社会的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 一月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5℃。(二)在那以后,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其最低温 度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摆动的范围为1° —2℃。(三)在每一个四百至八百年的期间里,可以分出五十至一百年为周期的小循 环,温度升降范围是0.5°—1℃。(四)上述循环中,任何最冷的时期,似乎都是 从东亚太平洋海岸开始,寒冷波动向西传播到欧洲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同时也有从北 向南传播的趋势。 我们把公元三世纪以来欧洲温度升降与中国的作一对比,发现两地温度波澜起伏是有联 系的。在同一波澜起伏中,欧洲的波动往往落在中国之后。由于一地的雪线升降与温度 有一定关系,将我们的结果与挪威的雪线高低相比,大体也是一致的,但有先后参差之 别。只是公元前400年(战国时代),挪威出现过一个中国所没有的寒冷时期。 最近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研究所在格陵兰岛上的冰川块中,以○的18次方的放射性 同位素方法,研究结冰时的气温。一千七百年来格陵兰气温的升降与本文结果是一致的 。此外,三千年前中国有一个寒冷时期,在格陵兰有○的18次方方法也得出了同样的 反映。 本文主要是用物候方法来揣测古气候的变迁。物候是最古老的一种气候标志,用○的18 次方和○的16次方的比例来测定古代冰和水的古气温是近代的方法,而两种途径得 出的结果竟能大体符合,这也证明了用古史书所载物候材料来做古气候研究是一个有效 的方法。我们若能掌握过去气候变动的规律,则对于将来气候的长期预报必能有所补益 。我们若能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古代物 候、考古资料,从古代气候研究中作出周期性的长期预报,是可以得出结果的。? 初步性结论是—— 1、在我国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即从原始氏族时代的仰韶文化到奴隶社会的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一月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5℃。 2、在那以后,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其最低温度在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摆动的范围为1—2℃。 3、在每一个四百至八百年的期间里,可以分出五十至一百年为周期的小循环,温度升降范围是0.5—1℃。 4、上述循环中,任何最冷的时期,似乎都是从东亚太平洋海岸开始,寒冷波动向西传播到欧洲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同时也有从北向南传播的趋势。 结尾还参照对比了挪威的雪线高低的变化,丹麦格陵兰岛冰川研究的成果,得到大体一致的结论,证明了用古史书所载物候材料来做古气候研究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下面的气温变迁图,可以在一些大学的地理教材中看到。这里,我无缘看到《竺可祯文集》和当年的《考古学报》,因此无法断定是竺可桢论文中的原图,还是后人根据论文的结论绘制而成的。 从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运用的一些史籍中的资料事例,有些不免显得零星,由此得出的关于某些历史年代气温冷暖的一些结论也似乎证据不够充分。后来有学者专门发文对竺可桢论文中的事例逐个考证,指出了该文在史料的引用和理解方面存在的某些错误,但对作者确立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毫无异议。 的确,今天研究古气候的学者,有冰芯记录、沉积岩芯、花粉研究、树木年轮……等多种精密的科学手段和研究方法,与这其中的任何一种相比,竺可桢当年用物候学的方法来揣测古气候的变迁,无疑是显得有些“笨拙”。 但是,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就在于他能突破那个时代的限制性因素,在工具和研究手段都显得捉襟见肘的条件下,运用开创性的方法做出许多贡献和成果,令我们后人碎步疾行亦难企及!
整体变暖。区域有差异,季节有差异。
这个问题其实不借助任何大气知识就能辨别,只需要批判性思维。从公众关心的尺度上来说。无论是全球气候变暖还是变冷,都是【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表示这是行星尺度,全球取平均,所以地区上有差异是正常的。气候表示这是长期的,只看几年是不够的,所以比如哥本哈根会议那时北半球整体很冷也不能推翻这个理论。另外在全球变暖提出之前学界是持全球变冷的观点,这并不是谬论,只是对各影响因子的效果有多大看法不同罢了。不考虑温室效应,地质学尺度看全球的确会变冷。近6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是观测数据整理的结论,这没得辩。
活了30年,感觉年平均气候的确变暖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国外专家都说全球因碳排放过量,气候逐渐在变暖,但2010年和211年冬天东北和西北冬天温度接近年极冷天气,新疆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多度.1月,全疆各地气温异常偏低。其中南疆和东疆平均气温偏低3.3℃,东疆哈密、吐鲁番地区以及南疆阿克苏部分地区和巴州林果区极端最低气温达-27.2~-21.8℃,且低温持续时间较长,使吐鲁番、哈密地区的红枣和葡萄以及巴州、阿克苏地区的香梨、核桃、苹果等果树遭受严重的越冬冻害。而石河子低温超过零下40度,为四十年最低.....春节前后南疆西部出现了两次明显降雪天气过程,喀什地区、克州出现暴雪,都是历史记录最多的。  春节前后,黑龙江漠河也达到零下40多度,比往年低几度。。。。。。。。。奇冷无比!冻人人们不得不穿上厚棉衣、毛皮帽子!  请问全世界的砖家们,是不是这二年你们下令各国禁止了碳排放呢,各国不烧煤、石油?么今年这样冻人呀?求解!  哥,根本不信专家的话,什么碳排放让气候变暖了,全是骗人的话。地球的冷暖,决定作用还在于自然界、宇宙运行的规律,人为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想想地球上有过冰川运动,请问哪时有人类烧煤、用油吗?有碳排放吗??????????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寒冷席卷了大江南北,可以用“冷”字概括龙年第一天。预计未来两天,寒冷仍是大部分地区的主题,部分地区气温将会缓慢回升,但依旧无法改变气温偏低的现状。此外,南方地区的雨雪天气已经明显减弱,但还不会干脆利索的离开,弱雨雪的状态还是会保持几天。  中央气象台预计,23日夜间至26日,江南南部、华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维持阴雨雪天气;贵州中西部、湖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冻雨。  其中,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山东半岛东北部、江南南部、贵州中北部等地有小雪或雨夹雪,其中,贵州中西部、湖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冻雨;西南地区东部、云南东部、华南、台湾等地有小雨或阵雨。  今天下午,华北、黄淮等地出现了小幅升温,但夜间的最低温度还是很难“上浮”,寒冷依旧。预计未来两天,全国大部地区气温继续保持偏低的状态,江南南部最低气温仍在0℃左右。  此外,气象台网站今天下午也发布南方三个省道路结冰黄色预警:贵州省贵阳市北部、毕节市、安顺市北部、六盘水市北部、黔南州北部地势较高地区路段、桥梁、涵洞口将出现道路结冰;福建省今天夜里到24日,宁德西部、南平中北部和三明西北部有小雪或雨夹雪,局部中到大雪。以上地区将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广东省因北方冷空气侵袭,12小时内广东省西北部市县的山区公路段可能出现道路结冰,对交通有影响。
  地球自有自我修复的功能
只是别伤太重
  嚓!专家也要吃饭啊!  
  嚓!专家也要吃饭啊!
  收费找理由…  
  人家只是半仙嘛。
  因为欧洲想征炭税,就令“砖家”念气候经,中国“砖家”只是跟国际接轨。
  本来就是发达国家 找理由遏制发展中国家的……
  碳排放也分民主与专制的
  @血洗美国白宫
21:49:53  收费找理由…  -----------------------------  遏制下金砖,
  专家的办公室里是开着空调恒温25度的,楼猪你不是连这个都不知道吧?
  @ybao_xj 2012平均气温偏低3.3℃,东疆哈密、吐鲁番地区以及南疆阿克苏部分地区和巴州林果区极端最低气温达-27.2~-21.8℃,且低温持续时间较长,使吐鲁番、哈密地区的红枣和葡萄以及巴州、阿克苏地区的香梨、核桃、苹.....  -----------------------------郎闲平讲,是地球先变暖导致海水气泡中,二氧化碳出来了。可乐温度升高也会释放更多二氧化碳。变暖是因而非果。变暖理论是不知名的一个三流大学提出的,哈佛等一流学校知道是阴谋但又不敢得罪11,所以选择了沉默。美国等一些国家可以用碳关税来遏制后发国家,同时推销自己的新能源产业。
  那是你根本没理解专家们说的全球变暖的真正意义,你自己一知半解还怪专家。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的平均气温,有记录数据支持,而全球变暖的现象是地球的局部地区气温变化成极端趋势,冷的地方可能冬天会更冷,热的地方夏天会更热,而这种极端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影响是最大的,也会造成更多的灾害性天气变化,比如严寒、干旱、洪水等。  谁告诉你全球变暖就是冬天一定不下雪了?
  现在是过去15年热的地方变冷,冷的地方更冷................下雨下雪也多了.怎么搞的????????
  不知是热还是冷越来越变态就是
  @也来讲两句
22:48:42  那是你根本没理解专家们说的全球变暖的真正意义,你自己一知半解还怪专家。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的平均气温,有记录数据支持,而全球变暖的现象是地球的局部地区气温变化成极端趋势,冷的地方可能冬天会更冷,热的地方夏天会更热,而这种极端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影响是最大的,也会造成更多的灾害性天气变化,比如严寒、干旱、洪水等。  谁告诉你全球变暖就是冬天一定不下雪了?  -----------------------------  正解。。  气候暖化的意义我的理解是大气平均温度升高,空气含水量大大增加,发生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升高!容易出现大灾,包括旱涝高温酷寒等等。。。。
  本来就是发达国家 找理由遏制发展中国家的
  回复第13楼(作者:@也来讲两句 于
22:48:42.0)  那是你根本没理解专家们说的全球变暖的真正意义,你自己一知半解还怪专家。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  ==========  郎咸平虽然也是半桶水,不过你可以去看看他关于气候变暖的那期,看看你所谓的数据  
  貌似气候变暖让南方降雨减少,让北方降雨增多,南水北调白搞鸟  
  气候变暖本来就是谎言。  发个以前的东西吧,也是转载——  5000年来的气候变化:关注冷气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yxx119 ] 于 06:21:52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标签: 全球变暖 全球变冷 社会发展 历史变迁 灾害记录   2008年初中国南方遭遇的这场暴雪,进一步让人们体会了拉尼娜现象。据我国气象学家统计,年共出现厄尔尼诺现象27年,拉尼娜现象17年。从统计资料上明显可以看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均大大增强了。这是否和全球变暖有关?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胡永云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若干年来一直存在,可以看成是气候自然变化造成的,很难说它们近年来的增强与全球变暖有直接关系,更难认为年初这次暴雪与全球变暖有直接关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中心的马柱国研究员表示,拉尼娜现象频次和强度的增加与全球变暖有直接关系的证据不足,“上世纪50年代以前仪器观测数据极度缺乏,不足以得出确切的结论,我们需要时间跨度更大、更可靠的数据来研究气候现象”[1]。  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于1972在《考古学报》上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他利用出土文物和长时期的历史记载,对我国近5000年来的气候变迁进行讨论,并绘制出“近5000年来中国气温变迁图”。根据竺可桢的研究,近5000年的气候可以分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从大约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为第一个温暖期,竺可桢推测这一时期“比现在年平均温度高2℃左右,正月份的温度高3 5℃。”(此处的“现在”,指1950年前后的数据,下同。2000年的平均气温比1950年约高0.5℃。)当时竹类植物分布在黄河流域。在这一温暖期,我国各地的新石器文化蓬勃发展起来。   从大约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850前的西周前期是第一个短暂的寒冷期。从大约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的秦汉时期是第二个温暖期,这一时期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比现在要高2℃,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化十分繁荣。从大约公元初到公元600年的南北朝时期,进入第二个寒冷期,在这一寒冷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汉族政权不得不偏安于江南。 从大约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的隋唐时期是第三个温暖期,此时长安(现在的西安)的冬天无冰无雪,而且还种有柑桔。汉民族在这个温暖期又一次达到了强盛的高峰。从大约公元1000年到公元1200年的两宋时期,进入第三个寒冷期,这一时期年平均温度比现在约低2℃。经过公元1200年到公元1300年短暂的第四个温暖期后,从公元1400年到现在,中国的气候又进入了一个较长的寒冷期。在最后一个寒冷期,从事农业的汉民族的发展走下坡路,而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   有人指出,竺可桢先生的文章已经发表30多年了,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也部分印证了几个主要冷暖期的假设,同时也新识别出战国冷期和中唐冷期,竺可桢勾画的中国历史时期温度变化的基本轮廓从总体上看是正确的。虽然现在气候在变暖,却也不是有史以来最暖的时候[2]。 全球古气候变化也有类似的结论。  海外华裔学者许靖华在1998年指出,古气候研究表明,在近4000年以来有4个全球气候变冷时期,即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400年及公元1600年左右的几个世纪;这种准周期性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全球温度变化影响了地区降水形式;在气候变冷期,欧洲北部变得更潮湿,而中低纬度地区变得更干旱。这两种变化形式都不利于农业生产。全球气候转寒将给中国、中东地区和美国的部分地区带来多年的旱灾,这些地区的降水量在目前就不足以满足灌溉用水量的需求。历史上来自德国北部平原的大规模移民表明一个小冰期的到来将对欧洲的农业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对人类的真正威胁是突如其来、未曾预料到的全球转寒。在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统治时期,由于寒冷和干旱灾年使当时的中国人口由一亿减少到七千万。一场旱灾将在中国和其它温带地区引起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当寒冷和潮湿的年份北部农作物歉收时,欧洲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如果陆地气候的变化周期是100或1200年,现在离厄运降临的日子或许还有几个世纪。如今已很少有人还记得关于即将到来的小冰河时期危险的警告。如果全球冰期到来,我们将在下世纪结束之前面临第一场全球性干旱。我们仍有时间来预防不测事件。如果全球转寒是老天对我们的报应,研究的努力就不应只放在温室效应对全球气温影响的计算机建模工作上。我们应为饥饿气候的到来作准备。当下一小冰河时期到来时,我们就不知道有什么办法来养活超过60亿的世界人口。历史记载表明,总体来说,全球变暖对人类是一个福音。反之,全球变冷会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3]。  对社会发展的最大威胁是什么,全球变冷,还是全球变暖[4]?2008年初的冰雪冻灾已经作出了客观的回答,20世纪50-70年低温期的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我们也感同身受。对全球变暖的恐惧和对全球变冷的忽视后果严重,应该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寒冷肆虐是全球变暖的表现”缺乏理论根据[5],未来30年内低温冻害有可能频发值得深入探讨[6]。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邵雪梅研究人员分析了清代中后期(年)江苏降水的变化情况,发现1830年前后极端大旱大涝事件均呈上升趋势。而由美国科学家奎因(Quinn)统计得出的时间尺度长达1368年的厄尔尼诺年表显示,1830年后是厄尔尼诺的多发期。“结果和世界上最完整的年表相吻合,并且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郑景云说,“事实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增强也是正常的,在历史上都发生过。”根据天气波动的频度,“预测未来20年的气候状况至少要知道200年的气候状况;预测气候突变或极端天气状况,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尺度。所以对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否异常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最终发言权”。既然拉尼娜现象是正常的,那么暴雪自然也不为过。“据清代资料记载,太湖共冰封过七次。20世纪50年代以来,太湖也有两次冰封记载,分别是年及年的冬季。有报道说,今年东洞庭湖出现过冰封,而上次洞庭冰封发生在1955年初。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颐和园昆明湖冰封尚需要温度处于0℃以下连续15天左右,洞庭湖冰封也需长时间的寒冷天气。此外,年(乾隆年间),南方也曾连年遭遇暴雪。”郑景云列举了大量例子来证明此次暴雪无论在人眼中如何肆虐,在老天爷眼里都没有玩过头。就连被世人承认的全球变暖,在古气候学家眼里也并非什么出格的事。“气候从古至今都是波动的。通过分析过去若干年,比如说1000年内的气候波动,如果发现全球变暖在过去1000年内同样发生过,而人类历经此过程又继续存活,那我们就不必为此感到恐慌。”邵雪梅说[1]。
  章大卫和他的研究小组主要着眼于气候变化在过去1000年里对中国东部地区战争频率的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养活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作者调查了公元1000年到1911年间发生的899次战争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均记录在《古代中国战争记事表》中。他们把对这些数据与同时期北半球气候的一系列温度数据进行了相互对照。他们发现中国东部地区的战争频率,尤其是部分南方地区的战争频率与温度变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几乎所有战争的最高潮和王朝变更都发生在严寒时期。温度的波动对农业和园艺业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技术水平有限的社会里,比如前工业化时期的中国,温度的降低会极大地影响农作物和畜牧业的产量。据章大卫和他的研究小组称,在这样的生态压力下,战争将成为重新分配资源的最终手段。作者们总结称:“正是长期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农业产量变化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战争与和平的循环转换”。他们建议研究人员在思考人类历史上战争的成因时应把气候变化这一因素考虑进去[7]。  如果说农牧业原始经济制约于自然灾害,现代大工业生产似乎与气候变化无关,社会发展的自然周期曾一度受到质疑。最近的全球变暖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现代社会的威胁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越演越烈,资源、能源、环境和海平面上升,限制了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的短缺和争夺不可避免,冷战的阴云又布满世界的上空,军备竞赛持续升温。香港大学学者章大卫及其同事称,未来的战争冲突可能将归咎于气候变化以及因气候变化而发生的生态资源短缺。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说,现代的战争原因是石油,未来战争的原因是淡水。许靖华的历史研究、美国国防部的秘密报告、罗勇的“气候安全论”,表明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最新理解。如果科学无法理解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持强凌弱的战争就可能提前结束第5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时期[8]。  让我们重温中国的历史吧,它会给我们有益的启迪和教训,教我们如何关注气候变化,特别是冷气候对社会的影响[3]:  中国的历史记载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221年)是小气候的最适期。稻谷这种华南主要作物,当时在山东、河南、河北这些现在以寒冷和干旱出名的省份种植。据孔子学说历史记载,由于当时北方大多数冬天温暖无雪,稻谷能在北方生长,在秦和西汉年间(公元前221~229年),气候继续暖和湿润。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丝绸之路上的定居地就是在这些暖和湿润的年代建立起来的。  在东汉时期,良好气候持续了几十年,然后恶劣气候返回。公元184年的饥荒引发了影响很大的黄巾起义。并最终造成了大汉帝国的最后崩溃。中国第一次向较冷气候的转变发生在基督出世前后。王莽是一个有能力的统治者,但当寒冷与干旱引起大面积的饥荒时,他强有力的政府也不能阻止农民起义。在东汉王朝期间,很少有和平和繁荣。气候继续明显恶化,纷乱最终导致了汉王朝崩溃。  在公元3世纪末期,极端寒冷和干燥的气候降临华中,晋王朝统治期间发生了最严重的干旱:在281-290年十年间,一直持续干旱,在309年即晋怀帝永嘉三年达到灾难的顶峰。历史学家记述那时的“江、汉、河、洛”都干枯了,以致人们可以徒步涉过。  随后而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代(221~589年)。在3世纪末,中国北部和中部大面积干旱,饥荒引起了大量饥民的死亡,甚至有人吃人的现象。西晋王朝被饥荒和暴动削弱,后来被来自北方的入侵者所推翻。5个外民族在中原建立了北朝的16个王国。   17世纪初明朝末年华中地区又冷又干,最后两位皇帝天启和崇祯统治期间出现了最恶劣气候,在40多年里(),历史学家记载了两次“八年大旱”,在河南,聚集在整整三年里为下过一滴雨,讥饿的农民发动了起义,推翻了明朝统治。  汉族中国人大批迁移到南方,由东晋南朝统治。例如,很多“许”人离开他们在河南的家园迁移到南方福建、广东,又从那里移居到台湾和东南亚其它地方。今天我们在台湾发现的有些村庄1/4的人自称是高阳“许”人的后代。在这些纷乱的岁月,发生了民族大迁移。有些中国的历史学家也指责匈奴人和其他野蛮人是造成大迁移的罪魁祸首。但是,通过阅读中国北部和中部干旱历史的记载,似乎华中地区和中国农民移居到温暖湿润的南方,是因为在他们的家乡颗粒无收。的确,入侵可能会促进征服者及其家属在被征服土地上的定居,但入侵很少造成被征服民族的大逃亡。高层的政府变更未能迫使大逃亡,但饥荒可能。当没有足够的健康人力留下来支持坚固的防守,成功的入侵可能是大迁移的结果;但入侵不是造成大迁移的原因。
  @也来讲两句
22:48:42  那是你根本没理解专家们说的全球变暖的真正意义,你自己一知半解还怪专家。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的平均气温,有记录数据支持,而全球变暖的现象是地球的局部地区气温变化成极端趋势,冷的地方可能冬天会更冷,热的地方夏天会更热,而这种极端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影响是最大的,也会造成更多的灾害性天气变化,比如严寒、干旱、洪水等。  谁告诉你全球变暖就是冬天一定不下雪了?  -----------------------------  其实并没有数据支持,全球变暖这东西在科学界争议也非常大。之所以现在这么热,主要还是因为政治需要。  实际上,人类监控全球温度变化才多少年啊,地质科考关注温度问题才多少年啊,想在“变暖”、“变冷”、“不变”、“虽然变暖/冷,但却是正常变化”等等选项里找到正确答案,多少要再研究个几十年才好下结论。
  气候变暖不是指冬天变热,而是指大气变的不稳定,比如某些地区可能变的比过去更冷,或者更热。  不过证据好像差点,冰川消融也好像归功于煤炭石油燃烧后细小的黑颗粒而不一定是温室气体捣乱。
  @风雷风趣
23:31:51  @也来讲两句
22:48:42  那是你根本没理解专家们说的全球变暖的真正意义,你自己一知半解还怪专家。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的平均气温,有记录数据支持,而全球变暖的现象是地球的局部地区气温变化成极端趋势,冷的地方可能冬天会更冷,热的地方夏天会更热,而这种极端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影响是最大的,也会造成更多的灾害性天气变化,比如严寒、干旱、洪水等。  谁告诉你全球变...........  -----------------------------  这一百多年来,还真有数据支持,而近几十年的变化更有南北极冰帽的卫星测量和卫星照片的铁证;远古时代即便没有数据记录,也有其他物证,比如树木的年轮间隙、动物化石、物种分布等等,争议的焦点并不是全球变暖本身,而是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有些人认为,人类的活动并不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是地球公转等自然界的变化。
  所谓的温室效应,是骗人的。。。
  两极的冰山仍在融化。  相对的,在融化时也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热量,作为部分补偿,冷空气不断地往低纬度地区吹去,使人类感觉到了寒冷。但是一旦夏天来临,明显会感觉到比以往的年头酷热很多,而且时间延长。
  @风雷风趣
23:31:51  @也来讲两句
22:48:42  那是你根本没理解专家们说的全球变暖的真正意义,你自己一知半解还怪专家。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的平均气温,有记录数据支持,而全球变暖的现象是地球的局部地区气温变化成极端趋势,冷的地方可能冬天会更冷,热的地方夏天会更热,而这种极端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影响是最大的,也会造成更多的灾害性天气变化,比如严寒、干旱、洪水等。  谁告诉你全球变...........  -----------------------------  @也来讲两句
23:52:23  这一百多年来,还真有数据支持,而近几十年的变化更有南北极冰帽的卫星测量和卫星照片的铁证;远古时代即便没有数据记录,也有其他物证,比如树木的年轮间隙、动物化石、物种分布等等,争议的焦点并不是全球变暖本身,而是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有些人认为,人类的活动并不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是地球公转等自然界的变化。  -----------------------------  南北极冰帽哪有几十年的卫星观测数据,就算现有卫星观测精度也并不高,全球资源型卫星主要还是在观测各国自家的资源情况。  其他物证可靠程度太差了,特别是海洋气候变化,现在还根本没有完善的考古方案。
  @saxmood
23:27:04  气候变暖本来就是谎言。  发个以前的东西吧,也是转载——  5000年来的气候变化:关注冷气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yxx119 ] 于 06:21:52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标签: 全球变暖 全球变冷 社会发展 历史变迁 灾害记录......  -----------------------------  这个资料非常好,为中国控制人口增长提供了依据........今天上海持续三天低温,温度创新低................但今天豫园哪边人好多呀,比国庆时多多了.中国就怕出现恶劣天气,13-14亿人去哪就食?
  不管什么原因变暖,我认为都是好事。  变暖才会有更多降水,而变冷才会带来更多干旱。
  没有人类的时候地球也是几百万年周期性的变冷变暖的,谁阻挡得了?这些专家不出主意让人类尽快适应气候变化却让人类去螳臂当车式的阻止气候变化,这不扯吗?
  作者:也来讲两句   22:48:42.0  那是你根本没理解专家们说的全球变暖的真正意义,你自己一知半解还怪专家。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的平均气温,有记录数据支持,而全球变暖的现象是地球的局部地区气温变化成极端趋势,冷的地方可能冬天会更冷,热的地方夏天会更热,而这种极端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影响是最大的,也会造成更多的灾害性天气变化,比如严寒、干旱、洪水等。  谁告诉你全球变暖就是冬天一定不下雪了?  ————————————  各地分别忽悠不成,组团儿忽悠来了啊?  
  热的越热,冷的越冷!走极端!  
  赶上次寒潮而已。。哪年没天冷的时候。。  
  不是变暖, 还会更冷的!!---------------专家的答复  (*^__^*) 嘻嘻……
  记得在哪看到说,全球变暖是借口,想要科研经费。是一个黑客窃取了英国的资料。
真的假的,好像几年了吧  
  北京,上海,广州3地的气象部门拿出最近20年的数据,不就清清楚楚了吗?  个人感觉是:全球变暖是谎言。  为什么不拿出数据,不想撕破脸吗?
  不撕破脸也是好的,因为中国也在风风火火的发展新能源。太阳能,风能貌似发展得还很是不错  撕破脸,自己也没钱赚。
  回复第18楼,@一张说人话的嘴  回复第13楼(作者:@也来讲两句 于
22:48:42.0)  那是你根本没理解专家们说的全球变暖的真正意义,你自己一知半解还怪专家。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  ==========  郎咸平虽然也是半桶水,不过你可以去看看他关于气候变暖的那期,看看你所谓的数据  [消息来自掌中天涯]  --------------------------  郎咸平不过是个搞经济的,气象方面的他只能说是个门外汉!瞎搅和什么…  
  。。。。。。。  放开时间尺度看地球温度变化的话,地球自12000年来一直是降温的。  那时,挪威的雪线大约是海拔1700米左右(现在是1500米),西伯利亚的成群结队出没于原野。。。。。。去年,俄罗斯北极一个城市最近录得零下60度记录,市长说,西方专家说逐渐地球升温完全是放屁。  5500年前的中国,黄帝训练大象部队与蚩尤打仗,3500年,周文王也训练亚热带动物与纣王打仗,现在这些动物已经远离了北方,退到云南去了,地球温度升了还是降了?  现在一些专家热衷于谈论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问题。不错,青藏冰川是退缩了,可是那是地质学问题,并非气象学问题。18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覆盖全球,福建有120米厚的冰盖盖着呢。  第四纪以来地球大循环升温是事实,可是12000年来地球局部降温也是事实。人类不能生活于地质时代,而只不过是生活在有人类历史的几万年罢了,所以我们感受的地球总是是在降温的。
  1.温室效应本身是对的,但是碳排放和温室气体的说法是瞎扯。  2.长期看(以百万年为单位),大规模的气候变化主要是地球自转轴的变化引起的。  3.目前短期的气候变化主要是地球磁场剧烈变化引起的(每五十万年要颠倒一次,大概耗时一两千年)。
  看看电影《后天》!  
  砖家嘛你懂的,在二叠纪的一段时期里地球90%的地方都荒漠化不是也没变火星吗,LZ你就别担心了,只不过有一条:那时没人类……
  俄罗斯加拿大等北极圈国家很希望变暖
印度 美国就不乐意了 中国无所谓
  全球变暖其实就是西方版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作怪。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可以影响很小的局部,但是不可能改变整个自然界的平衡。
  @不能过河的棋子
00:16:41  两极的冰山仍在融化。  相对的,在融化时也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热量,作为部分补偿,冷空气不断地往低纬度地区吹去,使人类感觉到了寒冷。但是一旦夏天来临,明显会感觉到比以往的年头酷热很多,而且时间延长。  -----------------------------  新疆东北都是零下几十度了,你家的北极圈还能冰川溶解么?  两极的冰川消融,根本与大气温度无关,即使在夏季,两极能有零度以上么?  冰川的消融是海洋洋流的作用,而洋流的温度提升,主要是地壳运动和海底火山喷发造成的。地壳运动进入了活跃期才是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的主因。  那些专家都是骗子!有心人可以去搜集一下近些年的地壳运动的数据就知道了!
  @木慕南
23:08:33  @也来讲两句
22:48:42  那是你根本没理解专家们说的全球变暖的真正意义,你自己一知半解还怪专家。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的平均气温,有记录数据支持,而全球变暖的现象是地球的局部地区气温变化成极端趋势,冷的地方可能冬天会更冷,热的地方夏天会更热,而这种极端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影响是最大的,也会造成更多的灾害性天气变化,比如严寒、干旱、洪水等。  谁告诉你全球变...........  -----------------------------  统计数据是这些年全球平均气温在下降!还扯什么平均水汽增加,水汽增加会造成降水,但是这些年全球很多地区都是干旱的。降水并不充沛,才会造成全球的粮食减产。
  不见得年年都暖。。。。但是冬天时间短了。这个倒明显。
  乌鲁木齐表示情绪稳定  
  @风雷风趣
00:23:06  @风雷风趣
23:31:51  @也来讲两句
22:48:42  那是你根本没理解专家们说的全球变暖的真正意义,你自己一知半解还怪专家。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的平均气温,有记录数据支持,而全球变暖的现象是地球的局部地区气温变化成极端趋势,冷的地方可能冬天会更冷,热的地方夏天会更热,而这种极端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影响是最大的,也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  那只能说明你不懂;可是不要玷污了中外专家们的学识和工作。
  @纵马逐日暮
11:33:44  @不能过河的棋子
00:16:41  两极的冰山仍在融化。  相对的,在融化时也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热量,作为部分补偿,冷空气不断地往低纬度地区吹去,使人类感觉到了寒冷。但是一旦夏天来临,明显会感觉到比以往的年头酷热很多,而且时间延长。  -----------------------------  新疆东北都是零下几十度了,你家的北极圈还能冰川溶解么?......  -----------------------------  年的冷呀,真叫刻骨名心呀,东北和新疆太冻人..........真DMD,叫人咱活吧,零下40度啊!!!!!
  海平面仍在缓慢上升,请问上面的,这水是哪里来的?
  地球正呈现陀螺转,就是摆动幅度越来越大,导致斜面越来越陡峭,这样,北温带会比原来更冷一些,绕太阳公转的角度出问题了  根本原因,太阳系万有引力系统出现失衡,天知道会发生什么灾难,或许又一次冰川世纪。。。  反正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恒星像爆花生米一样毁灭,每个星球有开始也有终结,人类也有那一天的,你懂的... (笑~~~)
  不过我们在淮河平原这两年都没怎么下雪了,都是雨,另外河里沟里好几年都水了,应该是气候变化的结果。
  发错了,好几年都没有水了。都干涸多年了、原来都是一沟的水啊,都有鱼的,现在全没了。
  去年我们这里最低零下28度,长达数天,感觉是最冷的一年,前几年也很冷,我还纳闷,不是全球变暖吗,内蒙西部。
  @天清人泰
21:25:04  不过我们在淮河平原这两年都没怎么下雪了,都是雨,另外河里沟里好几年都水了,应该是气候变化的结果。   -----------------------------  2004年底我从你们淮河过,好大雪呀
  我是大别山区的
我七八岁之前大冬天还能在村庄的池塘上面滑冰玩耍
现在别说结冰
就连以前一直南飞的野鸭子也在我们这里安居乐业了!
  尼玛,今年是真冷  
  @天清人泰
21:26:11  发错了,好几年都没有水了。都干涸多年了、原来都是一沟的水啊,都有鱼的,现在全没了。   -----------------------------  这是地下水位下降的结果!现在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太大了,即使是控制开采地下水,地表水也严重流失了!  全球变暖跟干旱是无关的,严重的干旱恰恰是气候变冷的问题。  现在的北方的冷空气团异常强大,轻易越过了秦岭淮河一线,造成南方冻雨和雨雪的增多,夏季洪涝干旱交替。由于暖湿气流难以北上,造成了北方降水的减少,加上用水量的增大,地表水道干涸是自然的了
  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跟温室效应无关,主要是地壳进入了活跃期有关!有人说什么是地磁的原因,这个我不敢附和。但是地壳进入了活跃期是客观的事实,陆地的地震火山频发,而广袤的大洋底部,就更加频繁了,威力也远远超过了人们的认知。这些巨大的能量泻出才是水温上升的主因,造成了洋流温升,冲刷两极的冰川,造成冰川消融!
  @不能过河的棋子
21:01:53  海平面仍在缓慢上升,请问上面的,这水是哪里来的?   -----------------------------  你的思维太定式了吧,一个水桶,投入一块大石头,水位肯定上升,同样把水桶底部弄出一些凹凸来,也会改变水位的,而你只看到了表面,就信誓旦旦的宣称发现了真理!
  谁还记得08年华中的寒流?
  兔子现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得很好,有机会用成本优势垄断,所以干脆配合美帝演这出戏,你让我玩全球分工我就敢把产业慢慢往上吃,你让我玩新能源我就也跟你玩,补贴大大地有,利用别人的规则吃掉他是兔子擅长的。另外楼上那个 @也来讲两句 国观里有名的的反华分子,这SB的话当放屁就行,跟他讲理都是多余的
  你的思维太定式了吧,一个水桶,投入一块大石头,水位肯定上升,同样把水桶底部弄出一些凹凸来,也会改变水位的,而你只看到了表面,就信誓旦旦的宣称发现了真理!  ---------------------------------------  照你的意思,地壳在某处或一个大面积的地方突起来了,才把水位抬升了吧。  请问你知道具体是在哪个位置吗?南北两极?什么原因造成抬起的?这种剧烈的变化,应该会带来众多的地震火山活动,怎么没见剧增呢?  请自己圆一圆说法,详细一些,不要回避。
  现在大气中的CO2浓度比起50年前明显上升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CO2是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时,会导致大气吸收太阳能的热量增加,并阻碍其向太空散热。这没错吧。  恐龙时代的大气中CO2的含量比现在还要高,那时地球的平均气温也要比现在的地球高很多。  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来看,还要好几万年才会进入下一次大的冰川时期。上一次大冰川时代也是好几万年前。  一两百年只是很短暂的瞬间。但地球平均气温的变化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自然自身变化的速度。  就30多岁的我的感觉,一直生活在这南方城市,小时候冬天几乎年年都冷到3~4度,最近这几年,就是08年冻灾时冷到了2度左右,接下来的几年少有到4度的。今年就不是太冷,最低到6度。同样是冷,但是有一些小差距的。30年差2度,可以了,再过30年,又差2度,那时候你才会明显感觉到暖冬的来临。  看来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是螺旋式,比较缓慢的(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但总的趋势不会变化。除非地球人不再燃烧石化燃料。  到了夏天的时候,明显感觉到炎热的季节比以前延长了许多。
  如果海平面上升的问题能自己解决,那么瑙鲁、基里巴斯、马尔代夫等这些国家就不用狗急跳墙了。
  一骑红尘妃子笑 。。。。。。  格老子的,当年杨贵妃吃的荔枝是四川出产的,现在四川那里还有这亚热带果树种??
  几年前俄罗斯的报道说西伯利亚的大量冻土地带在悄然解冻,向大气中释放了大量的甲烷气体,这可比CO2厉害很多呢!  请教一下,这趋势到底是变热还是变冷?  前年夏天,莫斯科热到大找空调来安装,多稀罕啊?才过去没多久就忘记了?
  北冰洋上出现了一些北极熊,长时间游泳找不到冰山歇脚,活活淹死在海水里的事情,这是怎么回事?
  夏天时,俄罗斯北部的北冰洋航道可以开通了,从北欧开船可以直穿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情,怎么回事?
  @不能过河的棋子
13:43:46  你的思维太定式了吧,一个水桶,投入一块大石头,水位肯定上升,同样把水桶底部弄出一些凹凸来,也会改变水位的,而你只看到了表面,就信誓旦旦的宣称发现了真理!  ---------------------------------------  照你的意思,地壳在某处或一个大面积的地方突起来了,才把水位抬升了吧。  请问你知道具体是在哪个位置吗?南北两极?什么原因造成抬起的?这种剧烈的变化,应该.....  -----------------------------  难道这几年的地壳运动不剧烈么?大地震让人类歇口气了没有?有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在海底的。  同时现在所谓的夏天很热,主要是一些居住在城市里的人群的片面感觉,人口密度大是主因!郊区并不热。
  你说2011年南北两方低于0°的天数有多少天。我在湖南气温低的只有几天
  2010年北方的夏天不热,如果今年中原一带还象去年一样干旱少下雨,就麻烦了.去年陕西\河南\山东省到了9月下雨才多
  @不能过河的棋子
13:55:44  现在大气中的CO2浓度比起50年前明显上升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CO2是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时,会导致大气吸收太阳能的热量增加,并阻碍其向太空散热。这没错吧。  恐龙时代的大气中CO2的含量比现在还要高,那时地球的平均气温也要比现在的地球高很多。  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来看,还要好几万年才会进入下一次大的冰川时期。上一次大冰川时代也是好几万年前。  一两百年只是很短暂的瞬间。但地球平均气温的变化的速...........  -----------------------------  那么,请问你知不知道,在众多温室气体里,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其实并不高?现在一说起全球变暖,就满世界的吼限排,科学上本来就站不住脚。无非就是为了政治、经济目的罢了。
  我倒是觉得这两年冬天确实不冷  南方雪都难见
  祈求今年中国风调雨顺,西北除新疆下雪多点,甘肃\青海冬天干旱,农民苦难
  今年南方还好,主要是北方冷!冷空气来袭击多,所以北方冷
  嚓!专家也要吃饭啊!
  作者无知的很,无语。平均气温,我是江苏的,我可以明显的感觉的出现在的冬天比我们小的时候热的多,小时候敢在河面上玩,你现在试试,结冰的天都没几天了。
  冬天冷空气来自西伯利亚,中国北方受的影响大,但由于城市高楼等作用,南方要比以前相对暖和,正常............但中国北方本来就没哪样幸运了...暴露在冷空气之下..
  极端天气就是夏天热死冬天冻死
  拉尼娜  
  全球变暖这个事情  上串下跳最厉害的是美国几个犹太人“气候学家” 外加戈尔这条犹太走狗   按照我的理解 犹太人应该是在相关产业布局投入资金了 现在是不断炒作获利的时候 当然事情本身而言多少是有的 但根本没必要兴师动众的搞指标之类的
  南北极的冰雪加速融化,随着洋流形成冷空气的流动,自然有些地方就会变冷。但总的趋势是变暖啊。烧这么多的油和煤,怎么不产生热量并生成CO2,这些热量还不是进入大气中。再加上温室效应。  夏天城里的马路上明显比树荫下热的多,非一辆车的发动机就是一火炉,再加上空调。。。。。
    楼主断章取义了。  就像我们江南地区,春节前平均最高温度超过12度,远远高于常年平均气温;但春节期间又偏低,大大低于常年平均气温。  怎么能用某个时间片段的温度,来否定整个大趋势呢?!  事实上,因为全球变暖。冬季南北温差变大,冷空气南下的动力加强,某些地区某些时期比以往冷是正常的。
    就像 后天里的情景。  冬季,海洋的南北温差减小;陆地的南北温差加大。  结果是冬季超级强大的冷空气南下……  所以北方冬季变冷,应该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正常反应。 要是夏天平均温度低了,才能说明全球变暖不存在。
  全球变暖,大气活动将更加活跃,可能会导致冷的地方不冷,热的地方不热
  天气预报
  今年过年没下雪/(ㄒoㄒ)/~~/(ㄒoㄒ)/~~/(ㄒoㄒ)/~~/(ㄒoㄒ)/~~/(ㄒoㄒ)/~~
  最新天气消息:欧亚许多国家气温创三十年来新低!30日土耳其和乌克兰最低气温达到--10度,创三十年来同期最低温度!数十人冻死,成百上千人冻伤!.................求砖家给点暖气吧
  全球专家水平基本都差不多。  你最好听那10%的不同意见。
  我国很多城市的气温上升和城市化关系很多,和全球变暖的影响关系并不大。。  气象站自改革开放后很多城市本来规范的气象站被高楼大厦包围住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城市热岛气象站,最有名的时上海徐家汇气象站。 当然还有北京南郊气象站。  拿上海来说,冬季最冷的1月 年 平均气温3.5度。  年 平均气温3.7度(改革开放了)  年 平均气温4.3度  年
均气温4.8度  最暖的年 的1月,徐家汇平均气温达到5.8度,比50-80年代平均气温上去2度多。。。其实这2度里面有1.5度是由于城市化后,测出的市中心气温。。城市化那么严重,气温肯定上去很多的。  如果所有的城市,气象站全部迁到空旷的区域,标准的气象站要求方圆几公里内没有任何高楼,而且通风良好,下垫面是大面积的草地。 周边没有热源,比如马路等。。这样我国所有城市站一旦都符合要求的话,我国年平均气温可以下去1-2度。。。这样我国的变暖就显得很微弱了。。
  欧洲东部、中部和北部国家近来白天气温降至零下10到20℃左右,到晚上可低至零下20至30℃。乌克兰、波兰、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国已有数十人因为严寒而丧生。  波兰和塞尔维亚1月31日处于红色警报状态,这是世界气象组织从安全到非常危险的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天气警报级别中最高的,意味着当地的天气状况由于零下严寒而非常危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处于橙色警告级别,天气状况危险。法国、德国和瑞士处于黄色警报,意味着他们需要准备好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天气
  @cwhanson
22:40:49  我国很多城市的气温上升和城市化关系很多,和全球变暖的影响关系并不大。。  气象站自改革开放后很多城市本来规范的气象站被高楼大厦包围住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城市热岛气象站,最有名的时上海徐家汇气象站。 当然还有北京南郊气象站。  拿上海来说,冬季最冷的1月 年 平均气温3.5度。  年 平均气温3.7度(改革开放了)  年 平均气温4............  -----------------------------  城市化密集的地区冬天要好过点......远离的城市的温度要低......中国新疆北部冬天连续二年接近--40度,创下40年的最低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婆有点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