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医的方法如何治疗桡骨腱鞘炎治疗方法

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针灸刀松解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296例
作者:王立新,任志远,赵宏
【关键词】& 针灸刀;桡骨茎突炎
  【摘要】&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桡骨茎突伸肌腱包裹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较多,如局部封闭、理疗、针刺等,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得不到彻底治愈,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笔者用针灸刀松解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 【关键词】& 针灸刀;桡骨茎突炎
&&&&& 近几年来,我们应用自行发明研制的任氏针灸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296例,疗效显著,医治1~2次即可完全治愈,无痛苦、无复发,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6例中,男107例,女189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1~3个月146例,3~6个月89例,>半年61例。全部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腕后桡侧和拇指背部持续性钝痛,随拇指外展、背伸活动而加剧。有的病例伴有向手及肩臂部放射。体格检查:在桡骨茎突表面或较远侧有局限性压痛,有时可扪及痛性结节。握拇尺偏试验阳性(Finkelstein症阳性)。此组病例中,都曾有过局部封闭1~5次治疗且无效。
&&&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手握拳,掌心向内,检查患处压痛及硬结处,让患者缓缓尺偏患肢,确定腱鞘狭窄处,用龙胆紫在此作以标记,常规皮肤消毒,2%利多卡因2ml加地塞米松5mg局部麻醉。选用任氏针灸刀(弯钩型),顺肌腱走向进针刀,深达骨面后稍退针,纵行切开松解、针刀上下移动2~3次即可,术后无菌敷料覆盖。3周后复查,如1次未完全治愈者可在原位继续再治疗1次。
&&& 1.3& 疗效判定和结果& 痊愈261例(88.1%):患肢疼痛消失,手腕活动自如,无尺偏压痛。好转28例(9.5%):疼痛、压痛消失,手腕活动基本正常,尚有轻微尺偏疼痛或用力时稍有隐痛。无效7例(2.4%):治疗后患肢仍有疼痛,压痛。尺偏阳性无改善。总有效率97.6%。全部病例随访半年无复发。
&&& 2& 讨论
&&&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大多是由于急慢性损伤、劳损所致。296例患者中大多都有手腕部受损史或长时间电脑操作、文字书写以及手工劳动、长时间抱孩子等致使手腕部肌腱、腱鞘受到损伤、水肿、粘连、增生,致使“骨―纤维隧道”狭窄[1],阻碍肌腱的滑动,手腕活动时引起疼痛,使其活动受到限制。应用针灸刀疗法治疗此病,其主要作用在于能彻底的解除周围组织及腱鞘的粘连、卡压,能彻底的松解狭窄的“骨―纤维隧道”,使肌腱的滑动自如。“通则不痛”,“梗阻”解除了,患者疼痛消失,活动自如。应用针灸刀疗法治疗此病大多1~2次即可完全治愈。有7例未愈者主要原因是病史较长所致。本疗法有以下优点:(1)方法简单,无痛苦,患者易接受。(2)疗效好,无副作用,多数一次即可治愈,不复发。免于患者往返于医院单位的途中之劳。(3)损伤小,安全性高,无任何不良反应,可适用基层卫生单位应用及开展。
&&& 【参考文献】
&&& 1& 赵俊,李树人.疼痛诊断治疗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7.
&&&& 作者单位: 300142 天津,解放军第254医院
  (编辑:李& 木)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相同科室疾病关注排行:
如何治疗手部狭窄性腱鞘炎?-手部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
分类:骨科肌腱炎和腱鞘炎治疗相关
狭窄性腱鞘炎又名创伤性腱鞘炎或弹响指。主因从事不惯常的劳动和手腕过多活动而引起的腱鞘和肌腱的水肿,继而增厚,妨碍肌腱的滑动。亦可是先天性或因胶原性疾病而致。治疗说明1.中西医结合的针刀疗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方法观察398例屈指肌腱腱鞘炎患者。在患者掌指掌侧掌骨头处,针刀经皮,垂直进入到皮下切开腱鞘,当弹拨完全消失后,拔出针刀。伤口用棉团或湿布块覆盖。患者继续屈伸活动。398例患者,1-3年复诊检查,未发现再感染现象。此方法弥补了手术治疗创口大的弊端。经皮一次注射,不需要缝合,在门诊即可进行。病人痛苦小,病人易于接受,由于不需要切开暴露,所以感染也为零,治疗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2.手术治疗:即行腱鞘切开术,手术效果较好,不易复发,但有时并发肌腱粘连。适用于注射治疗无效,以及有弹响或闭锁现象的腱鞘炎。3.注射治疗:即将醋酸氢化可的松(HCA)注射于腱鞘内,每周1次,每次0.5ml(12.5mg),为减少注射时疼痛,可与1%普鲁卡因0.5ml混合后注射。一般注射4~6次即可治愈。适用于各期腱鞘炎,以早期效果最好。注射方法要点:①碘酒酒精消毒进针部位;②针入鞘内无特殊感觉,约进针0.5cm或遇到肌腱时退回少许即可;③注入药物时局部立即有胀感,完全注于腱鞘内时,患指指端胀感明显,张力增大。向桡骨茎突处腱鞘内注射时,亦有类似征象,而且能看到药物在鞘内向远近两侧扩散。这些征象表示药物注于鞘内。若局部肿胀或无此征象,表示注于鞘外,应立即补打1针。
本文来自网络,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不代表本网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资料下载
该文章相关信息反复发作的腱鞘炎的治疗方法
反复发作的腱鞘炎的治疗方法
基本信息:女&&54  病史:无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我于十七年前得了腱鞘炎,每隔三四年就得打封闭针,每犯一次就得打三针,好了几年还犯,这样反复发作很痛苦,请问有什末好方法吗。目的;求助治疗方法。年龄五十四岁
问题补充: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专业妇科疾病治疗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广州天河社区医院&&&全科
建议:对于腱鞘炎的治疗方法这个问题你需要引起重视,关于你请问的腱鞘炎的治疗方法这个问题我来为你解答如下:腱鞘炎的日常护理要点1、改掉不良习惯,如捻响手指等。2、避免长时间持抱小孩、物品、拧洗衣物等。3、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工作结束后,要轻揉手指手腕。4、患本病后要注意避免冷水刺激,以免加重症状,并积极配合治疗。5、对于长期伏案办公人员来说,应采用正确的工作姿势,尽量让双手平衡,手腕能触及实物,不要悬空。6、手腕关节做360度的旋转,或将手掌用力握拳再放松,来回多做几次;或将手指反压或手掌反压几下,都可以有效缓解手部的酸痛。
副主任医师
&&&外科_骨科
擅长:骨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脊椎病、股骨头坏死、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等、闭合性骨折,骨病,以及软组织损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外科_骨科
建议:建议平时可以注意这些方面:不要过度弯曲或后伸,提拿物品不要过重,手指、手腕用力不要过大,还得注意合理饮食,久坐时要正确坐姿等。患处可用热疗、按摩及充分休息3周左右,特别要减少引起疾病的手工劳动。局部封闭治疗,可使早期腱鞘炎得到缓解,每周封闭一次。
有关的更多问题,
疾病百科  腱鞘就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是保护肌腱的滑液鞘。它分两层包绕着肌腱,两层之间一空腔即滑液腔,内有腱鞘滑液。内层与肌腱紧密相...  腱鞘就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是保护肌腱的滑液鞘。它分两层包绕着肌腱,两层之间一空腔即滑液腔,内有腱鞘滑液。内层与肌腱紧密相贴,外层衬于腱纤维鞘里面,共同与骨面结合,具有固定、保护和润滑肌腱,使其免受摩擦或压迫的作用。肌腱长期在此过度摩擦,即可发生肌腱和腱鞘的损伤性炎症,引致肿胀,这情况便称为腱鞘炎若不治疗,便有可能发展成永久性活动不便。就诊科室:骨科 中医科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中青年人群检查方法:发病部位:手部常用药品: 疾病自测:
腱鞘就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是保护肌腱的滑液鞘。它分两层包绕着肌腱,两层之间有一空腔即滑液腔,内有腱鞘滑液。内层与肌腱紧密相贴,外层衬于腱纤维鞘里面,共同与骨面愈合,具有固定、保护和润滑肌腱,使其免受摩擦或压迫的作用。 腱鞘位于手和足部的关节附近、肌肉长腱的周围。由于这些部位活动频繁,损伤机会多,倘若不注意,长期的摩擦、慢性劳损或寒冷等刺激,可使肌腱与腱鞘发生无菌性炎性反应,局部出现渗出、水肿。久之腱鞘机化,鞘壁肥厚,管腔狭窄,肌腱在腱鞘内活动受限而引起临床症状(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即为腱鞘炎。 腱鞘炎常发生的部位是桡骨茎突处、屈指肌腱处、桡侧伸腕肌腱处(腕关节背侧及腕骨上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等。 腱鞘炎如何分型? 腱鞘炎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实质上它是腱鞘与肌腱共同的炎症。腱鞘炎共有以下5种类型,其中后两种比较少见。 (1)狭窄性腱鞘炎:多发生在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鞘,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发生在拇指或手指的指屈肌腱称为“扳机指”。虽然腱鞘滑膜分泌滑液润滑腱鞘,但某些特殊的动作反复地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如木工、举重工、餐厅服务员、手工操作者等。由于上述腱鞘起着滑车的作用,摩擦最大,最易受损,表现为腱鞘的增厚,影响肌腱的正常活动。狭窄性腱鞘炎也可能是某些静止型或亚临床型胶原疾病的结果。 (2)急性纤维性腱鞘炎:也称为摩擦音滑膜炎。病变的部位是在滑膜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可见水肿、充血、白细胞与浆细胞浸润。本病的特点为有一种柔软的摩擦音,这是由于结缔组织的原纤维在水肿的肌腱周围摩擦引起的。最常见的部位是腕上部,特点是桡侧腕伸长短肌腱与拇长展肌、拇短伸肌的肌腹处最易产生,也称捻发音腱鞘炎。 (3)急性浆液性腱鞘炎:也叫风湿性腱鞘炎,是全身性风湿的一部分,为急性风湿热的一种反应。患者有高热,关节痛、肿、积液,其中最主要的病变为风湿性心肌炎。退热后则腱鞘的浆液渗出吸收,腱鞘炎自愈。 (4)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常发生在外伤以后,特别是穿刺伤,多发生在腕和手指的屈肌腱。感染的早期是腱鞘的滑膜炎,接着肌腱失去光泽,变成灰色或绿色,同时被脓液浸润坏死。最常见的是葡萄球菌,其次是链球菌。 (5)结核性腱鞘炎:为结核杆菌感染所致。首先侵犯腱鞘的滑膜,由掌部沿尺侧和桡侧滑囊经腕管向上蔓延至前臂。腱鞘因结核肉芽组织浸润而肥厚,鞘内含有黄色渗出液及黄色米粒体。逐渐地肌腱也被肉芽组织浸润形成结节肥大,失去原有的光滑能动机能。当肉芽组织侵及其他腱鞘与神经时可引起屈指及感觉障碍。 什么是桡骨茎突腱鞘炎? 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同居一腱鞘内,在桡骨茎突的桡侧越过,此腱鞘可由于慢性损伤的刺激而增厚狭窄,特别是那些用腕关节活动过多的工作者容易发生本病。本病好发于30~50岁年龄,女∶ 男约为10∶1,这可能与女性桡腕活动更多有关。此外,类风湿病变可能与发病有关。 桡骨茎突腱鞘炎最常见的表现是桡骨茎突处的疼痛和压痛。疼痛可沿拇指向远处放射,向近端放射到前臂,拇指活动时则加重,腕背伸、掌屈,拇指外展以及使腱鞘内张力增加的动作均可产生疼痛。在桡骨茎突处可以观察到肿胀,有时可触及增厚的纤维管道。握拳尺偏试验(Fin kelstain征)常呈阳性:拇指握于掌心,握拳,腕关节向尺侧侧屈,此时桡骨茎突处出现剧痛。 如何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 对桡骨茎突腱鞘炎的保守治疗为采用夹板固定休息,局部封闭和手法治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疼痛者可手术把腱鞘切开或者作部分切除。术后48h去除加压包扎,鼓励早期活动。但部分病人术后症状不能完全解除,其原因可以有:①桡神经浅感觉支损伤,形成神经瘤;②腱鞘切除过多,肌腱向掌侧滑脱(半脱位);③没有查清和处理迷走肌腱及其腱鞘;④纵向切开皮肤,疤痕增生。 腱鞘囊肿如何防治 ? 腱鞘囊肿是指发生在关节囊或腱鞘附近的一种内含胶状物质的良性肿块,分为单房性和多房性。囊壁的外层为纤维组织构成,内层为白色光滑的滑膜所覆盖,囊内充满着淡黄色澄清的胶冻状粘液。囊的基底部与腱鞘紧密粘连。本病多发于腕背部、足背部及膝关节等处。青壮年尤其是女性多见。囊肿大多是逐渐发生的,与长期的劳损有关,生长缓慢。表现为局部肿块隆起,状如小豆至乒乓球大小不等,触之肿块坚硬呈半球形。表面光滑饱满与皮肤无粘连,压之有酸胀或痛感。 本病的治疗可采用刺破或击、压、挤破囊壁的办法,将囊液挤入皮下,待其自行吸收。亦可用粗针头抽出胶状囊液,注入考的松类药物,可暂时缓解症状,较易复发。必要时可行手术将囊肿切除,若切除不够彻底,术后也有复发的可能。
反复发作主要是生活中没有做好有效调节,注意生活中做好自己的调节,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多按摩患处,适当的休息,别长时间工作或者活动,腱鞘速宁贴坚持去用,贴一段时间是能起到帮助的。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手法治疗配合中药汤剂对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疗效观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手法治疗配合中药汤剂对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疗效观察
||暂无简介
中国规模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荐稿网络|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腱鞘炎治疗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