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谈心趣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论证方法,要求运用摆事实 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证明论点 400字左右

例说议论文常见论证结构-乐学网|快乐作文|中国第一家学生快乐高效学习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 
 |  |  |  |  |  |  |  |  | 
- 文章内容
例说议论文常见论证结构
上传:admin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 23:20:44
点击次数:4056
  &&&&&&&&&&&&&&&&&&&&&&&&&&& 例说议论文常见论证结构  &&&&&&&&&&&&&&&&&&&&&&&&&&&&&&&&&&&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学&& 钟学良  &&&&&&&&&&&&&&&&&&&&&&&&&&&&&&&&&&第一部分&& 议论表达方式基础知识  一、议论的含义和种类  议论就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以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立场和看法的一种表达方式。  人们对客观世界丰富的现象和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形成一定的思想观点,把这些意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成为议论。  议论分为两类:  一类是运用确凿的事实和充分的事理从正面把自己的论点树立起来,并证明其正确性,这叫“立论”。  一类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论据来批驳他人的观点,从而证明他人观点的错误,这叫“驳论”。  当然,这种划分也是相对的,证明正确观点,也就是反驳与之对立的观点,所以,立论中往往包含着驳论的因素;驳斥对方的观点,必然要阐明自己的观点,所以驳论中也常常包含着立论的因素。立论和驳论常常结合起来使用,只不过在具体议论中各有侧重而已。  二、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  定义: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见解、看法或主张。  多数议论文只有一个论点,全文围绕它进行分析论述,这个论点叫“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从属于中心论点的小论点,这些小论点称为“分论点”,它们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要求:正确、鲜明、新颖、深刻。  作用:论点不仅对文章起着统帅的作用,还决定着文章的价值。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论点是选择和组织材料的依据,也是论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论据  定义: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是议论文的基础。  要求:真实、典型、新鲜、充分。  分类: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历史事实、亲身经验、统计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各种科学原理、科学定义、法则定律,以及被公认为正确的名言、格言和谚语等。  作用: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论点因为有了论据的支持,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具有让人信服的力量。所以,论据在议论文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论证  定义:就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的主要任务是找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显示出其内在联系,达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论证的基本方法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就是用确凿、充分、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其关键是要找出事实中所包含的一般道理,使其与论点发生联系。“讲道理”就是要具体运用推理方法,使论据与论点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  要求:合理、周密、清晰、灵活。  作用:论证是议论的手段,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桥梁。  三、小结  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在比较完整的议论中是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的。成功的议论总是以正确鲜明的论点为前提,以确凿、充分的论据为基础,以严密有力的论证为手段,三者缺一不可。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论证是重点,也是难点。很多人的文章写得没有说服力,并不是因为他的论点不正确、不深刻,也不是因为他的论据不充分、不典型,主要是因为没有将论点和论据结合起来,论点和论据各自孤立。具体表现有两种:一是一味地罗列事实,不作分析;二是分析时找不到合适的逻辑方法,混乱乏力。  第二部分&& 议论文写作的几个要点  1、拟写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相比记叙文的标题来说更显重要。  议论文标题应有的作用包括:或是揭示中心论题或论点,或是别出新意,吸引读者。考场作文标题要有现实感、要有新意,拟题方式有直接点题法、概念并列法、引用化用法、形象修辞法、诗情画意法、设置悬念法、巧用算式符号法、中外结合法、怪异另类法等。  2、筛选素材  确定论点和分论点以及行文思路结构之后,就要根据写作需要广泛搜集相关素材,一是平时学习中了解的素材,二是有意识地积累的素材,三是现实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四是身边生活中现象细节。  素材包括你熟知的古今中外名人事例、中学课文(语文、历史、政治)中学习过的人物事例、课内外的古代诗文语句、平时积累的一些特殊事例、近几年国内外新闻事件、近几年著名网络事件、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等等,后几类优越于前几类。  搜集材料尽量的多,然后将其一个一个地与原材料进行比较,有较大相似之处的留下,没有共同点的统统排除。  根据论点尤其是分论点的侧重点,把留下的材料一一分配到各个段落,注明写作时的详略安排。  3、论证方法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举例论证。事实胜于雄辩,举例论证是议论文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包括个例与现象的运用,详例与简例的运用;更包括各种事例的相互搭配,如古与今、中与外、详与略、个案与现象、名人与普通人、正面与反面、自然与人类等。  比喻论证。运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与各种现象来比喻人生、社会、生活等;比喻论证一定要注意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并与中心论点一致。  引用论证。自己千辛万苦不如名家片言只语,适当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民谚俗语,不仅论证有力,语言也增色许多。  对比论证。有比较才有鉴别,好的对比能让人一目了然,能然中心更加突出。注意的是对比一定要有对比的点,此点得符合论点要求。  第三部分& 议论文论证结构例谈  【导语】高考作文阅卷很重视对学生作文思路的评判。  从历次考试(包括高考)来看,两个有意思的现象值得注意:一是绝大多数考生写的是议论文,二是绝大多数的议论文不像议论文。  主要表现:  1、议论文结构不合体。如开头不提出论点,中间只堆砌几个论据,而不分析,更没有分论点;甚至在列举论据时,还出现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2、思路不合逻辑。如开头提出的议论文论点是“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按逻辑思路,接下来的论证应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三思而行”来展开,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够带来的好结果;但是有的学生却重点在写“三思而行是什么”或者“怎样三思而行”,让人感到别扭。&   3、议论文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勾连,有述无论,有据无析,有时甚至看不出论据和论点有什么关系,或者说这个论据怎么就证明了论点。这些现象,都让人觉得无从读起,难以有好的印象,分数自然高不起来。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写好一篇议论文,除了要有正确、鲜明的观点,有典型的论据和恰当的论证方法以外,还必须合理安排它的论证结构。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其论证的思路、文章的结构在考场作文阅卷时显得尤为重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首先一个印象分可能就到手了。而且大多数同学考试时写的就是议论文(不管考生自己有没有意识到或承认不承认这一点)。因此,在这里着重讲一讲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所谓“论证结构”指的是议论文中,几个分论点或几个论据、几个段落层次的安排次序。合理地安排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地阐明中心思想,正确地论证论点,用逻辑的力量“征服”读者。  合理安排结构顺序,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这个总体设计的前提,是认真分析和研究文章中所要阐述的观点和材料,弄清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这个材料与那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然后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进而合理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如果拿到作文题目之后,对观点和材料不作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只停留在表面的、一般的认识上,把一个一个的材料罗列在那里,忽略了它们的内在联系,这样就不可能安排好它的论证结构,文章结构松散,也势必缺乏说服力。  需要明白的是,议论文要讲究论证格式,不是讲“八股”,不是“束缚人的思想,写作的自由”,论证的格式是人的逻辑思维的自然结果,是符合人的思维习惯和事理的逻辑发展顺序的理想形式,它表现着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写作时不讲格式,就说明分析问题时逻辑思维混乱。  为此,把议论文常见的几种论证格式编排出来印发给大家,并且以一些例子作说明,希望同学们认真地研读,深入地思考,并且自觉地针对不同的话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思考一下,对某一个话题,你能拟写出那些思路提纲(动手把提纲写出来)。作这样的训练是非常有用的,可以让你临场作文思路开阔畅通。另外,还要多积累一些素材,以便在写作时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以前印发的不少剪报都可以搜集起来,多读多记,那些都是很好的作文材料。&&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绪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这是按照人类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顺序展开的。具体来说,常见的论证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归纳式、证明式等。其中前四种是用得最多的基本形式。下面以具体作文题目为例,分别加以说明。  一、并列式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文中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并列式大体有两种情况:  (1)为了论述方便,说理清楚透彻,把文章的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列的。  (2)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  并列关系的顺序安排可以灵活,但应考虑到并列关系的几个方面的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一般应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几个并列的方面并没有程度的差别时,安排顺序只要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就行,不一定要有严格的次序。  从形式上说,为了使读者一目了然(在高考作文中,特别是为了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可以在前面标以“第一”、“第二”……或者“首先”、“然后”等。  例1&& 说“思”  1、要养成多想的习惯(总论点)----------------提出观点  2、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  3、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二)& ----分条论证  4、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三)  5、总结:照应开头,人在一生中都要多“思”----总结观点  例2&& 谈“比” (具体参看范文一)  开头(提出问题):提出比是人的本性(主张要和别人比)。  主体(分析问题):用诸多段落论证比的作用和意义。  1、比,乐在其中,2、比,得益其中,3、比,辨优劣,识美丑,4、比,能促人奋进;5,比,能增强信心;6、比,会使人头脑清醒;7、比,然后知不足;8、比,推动企业更新,科技发展。  结尾(解决问题):  要摒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得论调,不害怕和别人比。  要想前进,必须勇于跟别人比,善于跟别人比。  例3&& 蜜蜂• 鹰眼• 镜子  1、提出问题:中学生写作的问题  2、本论  分论点①:写作要积累  分论点②:写作要善于观察  分论点③:写作还必须勤照镜子,善照镜子,这个镜子主要是老师的批改。  3、中心论点:我相信如果大家能像蜜蜂那样勤于积累,如鹰眼一样观察敏锐,再加上老师的悉心指导,自己的勤学苦练,中国的托尔斯泰,现代的白居易,一定会在我们同学中间出现.  二、对照式(对比式)  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对比有正与反的对比,现在和过去的对比,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对比,同一事物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比,等等。  运用对照式的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冲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应对一个方面用墨多些,作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则起烘托、陪衬作用,不要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喧宾夺主。    例1&& 说“思”  1、生活中的两种人:勤于动脑的人;懒于动脑的人。(态度对比)  2、不同态度的不同结果&&&&&&&&&&&&&&&&&&&&&&&& (结果对比)  3、不同态度的不同思想根源&&&&&&&&&&&&&&&& (思想根源对比)  4、应学习第一种态度,做勤于思考的人&&&&&&&&&&&&&& (结论)  例2& 有的人  1、&引论:由名言入题,引出关于人生存的意义的思考  2、&本论  分论点①:有的人麻木不仁。(反面说理)  分论点②:有的人热心助人。(正面说理)  分论点③: 有的人挣大钱是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正面说理)  分论点④:有的人为了挣大钱而丧尽天良。(反面说理)  3、小结论点:我们要追求的是“生活”而不是“生存”,让我们为真正“生活”在社会当中而努力。  提出论点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任何一个论点,既可以从正面论述,又可以从反面论述;把两方面结合起来,说理才更透彻,严密。有些论点可侧重从正面论述,结合进行反面论述;有些论点可侧重反面论述,结合进行正面论述。  例3&& 说“思”  1、要提倡多动脑筋----------------------(提出论点)  2、多动脑筋的重要(正面论述)  正反对比(分析论点)  3、不动脑筋的危害(反面论述)  4、总结--------------------------------(总结论点)  例4& 业精于勤,荒于嬉(具体参看范文三)  1、提出问题:阐释“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句话的内涵,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2、分析问题:  ●先从正面举例,阐明了“勤”可以促进学业进展,可以助人成功的道理。  ●又从反面论证“嬉”使有志者变消沉、聪明者变愚蠢的道理。  3、继续分析:具体联系实际,针砭当今中学生中存在得一些不良现象,对其提出自己看法。  4、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学习上要勤奋,不要懈怠这个中心  三、层进式  按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读者熟悉的到读者不熟悉的,由具体到抽象或由抽象到具体,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论点。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深入”的路子很多:可由现象说到本质;可由可能性说到必然性;可从经验说到问题,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从“是什么”说到“为什么”,再说到“怎么样”……这种结构形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使文章富于说服力,又容易被人接受。&&&&&&&&&&&&&&&   例1&& 说“思”  1、“思”就是提倡动脑筋(是什么)------------------提出问题  2、“勤思”的重要(为什么)------------------------分析问题  3、还要“善思”(怎么样)--------------------------解决问题  例2& “宽容”小议 (具体参看范文八)  1、用不少人为新出现的流行音乐元素而争论、担忧、不容的现象引出本文的中心论题“宽容”。  2、自然地过渡到论述人们对“奇装异服”、“古怪打扮”的非议。  3、深入到思想学术领域从沉寂、禁锢状态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局面的逐渐发展。(主体部分)(中间采用正反对比、列举事例等多种论证方法证明宽容对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4、用马克思的一段话作结,强调作者观点:宽容才能使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聪明才智。   例3&& 严于解剖自己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3、总结全文,提出号召。  例4&& 我们要成为学习的主人  1、提出论点:我们要做学习的主人  2、本论:说理论证  (一)中学生为什么要做学习的主人.  (1)许多中学生被应试教育束缚着,成为知识的奴隶.  (2)老师满堂灌,学生跟着转的学习方法实在应该改一改.  (二)中学生怎样成为学习的主人.  (1)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  (2)其次要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地去学习。  (3)学习上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能见异思迁。  (4)最后,有张有弛,注意劳逸结合.  3、结尾:提出号召,呼应开头  例5&& 门  1、总说:“门”启迪我们要入好、把好人生的扇扇大门。  2、知识、生活、社会的大门,门门入好。(小、浅)  ①入好知识门,才能获得知识。  ②入好生活门,才会懂得生活。  ③人好社会门,才可能成为社会的好成员。  3、家庭、国家、思想的大门,门门把牢。(大、深)&&&& 本论  ① 把好家门防风雨盗贼。  ② 把好国门防敌人侵犯。  ③ 把好思想门防腐蚀变质。  4、小结:努力入好、把好扇扇人生大门,让生命的航船扬帆远航。  四、总分式  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就是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一般来说,大体有三种情况:1、先总说后分说;2、先分说后总说;3、先总说,再分说,最后再总说。  例1&&& 说“思”  1、学会动脑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出问题)  2、搞好学习、工作、科研等都需要多动脑筋(分几个部分详细论证) (分析问题)  3、要养成多动脑筋的习惯(解决问题)  例2&& 读书与创造(具体参看范文九)  1、由当今我们在读书引题。  2、提出读书和创造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重要的辨证关系。  3、由上文自然地提出中心论点:“如何使读书更好地为实践服务?”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三个境界”论述作为总起,指出古今成大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4、  5、&& 逐一对三种境界进行分述(读书和创造的关系)。  6、  7、总结,展望民族国家的未来。  五、归纳式  先摆出一系列能说明总论点的事实,然后归纳得出总论点。归纳式往往用于段落里对某个观点的论证,而用作全文结构形式的较少,一般与其他形式结合使用。  说“思”  1、牛顿从观察苹果落地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实例一)  2、瓦特从观察烧开水到发明蒸汽机&&&&&&&&&&& (实例二)  3、马克思从观察商品交换到发表剩余价值学说& (实例三)  4、凡事必须多动脑&&&&&&&&&&&&&&&&&&&&&&&&&&& (归纳)  六、证明式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用一系列事实证明之。层次安排与归纳式正好想反。(实例略)  议论文的每一个命题,几乎都可以按这几种结构形式构思。多进行“一个题目,多种构思”的训练,有益于开拓思路。当然,以上只是议论文的几种基本结构形式,写议论文不只有以上几种结构方式,不可能用这几种方式去硬套。就是这几种方式,往往也不只单纯使用其中的某一种,而是几种方式综合运用。无论采取哪一种结构方式,都要取决于内容的需要。在具体运用时要求灵活变通,驾驭自如。&   第四部分& 列提纲,在高考作文中具有重大意义  一、列提纲的重要性  高考作文存在一对尖锐的矛盾:意义无比重大,时间非常紧迫!  高考作文,意义无比重大。高考作文是天下第一题,一道题就是60分。仅此一道题,往往能把考生拉开20分的距离(有的拉开的距离更大)。20分,在高考录取中,占有多重的分量!  高考作文,时间非常紧迫。高考作文是急就章,只能在一小时左右完篇(有的同学前面花的时间过长,作文时间甚至不到一小时),不可能从容不迫,起稿,修改,誊正。  每年高考作文,这一对尖锐矛盾“导演”了无数人间悲喜剧。有一些考生,在作文快要完篇时,突然发现,一些极好的写作点子,极好的写作材料没有用,文章的段落顺序需要变更,更有甚者,文章大部分偏题,甚至全文跑题……但,木已成舟,回天乏术!  解决这一尖锐矛盾的有效办法就是布列提纲!  请看下面的高考作文:  玫瑰与人同态度  艳丽的玫瑰那么高贵,怒放的牡丹那么火爆,同样惹人眼的玫瑰和牡丹为什么一个显的那样刚强,另一个却显得那样柔弱,经不住风吹雨打 玫瑰会自豪的告诉你,我身上有着小刺,令我显满无穷力量,支撑我挑战困难。  当玫瑰盛开之时,人类总是情不自禁伸手去摘,然而得到的是锥心的疼痛。我想从玫瑰第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就开始痛恨那一个个小刺,将小刺一个个细心拔去却不知刺儿对花的重要性。失去刺儿的玫瑰便失去了光彩,失去了生命力。刺与花贴得那么近。在玫瑰眼里刺儿就是自己的心,是缺一不可的情人,是生命中的支柱。花那么的了解刺儿,它完全是身体里的一个部分,是花儿的守护者,维持着花儿的艳丽。而在人的眼中,刺儿是敌人,一个破坏者,只会伤人。  正是玫瑰对刺儿的了解,让玫瑰为拥有小刺而感到自豪,正是因为人类与刺儿没有关系,让人类对刺儿只有厌恶的伤。人们在正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会以感情上的亲疏远近为基础。  感情上的亲密联系,会让人充满了信任。裴矩佞于隋,炀帝信任裴矩,所有事找裴矩商量,让他出主意,为何 裴矩悦媚取容炀帝并经常与炀帝相处,相处交谈,联络增长人的感情,导致炀帝信任裴矩,也不会分辨裴矩的所作所为是为自己还是为隋朝,感情上的亲密让人缺乏警慎,正如人常居安而不思危。  感情上的疏远,也会让人做事失去理志。公交车上真心让座,却被误认为图谋不轨;小路上,见人提大包小包满头大汗,实在不忍伸手帮忙,却见那人一脸的惊慌失措;小贩钱盒打翻,想帮忙捡,小贩却说:"不用,不用我自己捡!"立即明白他是怕我趁机捞一点。本来都是一点的小事,却因感情的疏远,造成一个又一个误会。如果是一个感情亲密的人,这种误会决对不会存在吧!  面对社会的冷漠,人与人多一份信任,多一份了解吧,多一份关爱,让人心灵多一丝甘泉的滋润,充满玫瑰与刺的社会才是最美的。(2003全国卷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简评】上文仅仅得了36分。此文入题太慢,内容单薄。开头三段与中心关系不大,应略写。直到第四段才接触话题。第四,五段本应详写,却虚晃一枪,草草收兵。  怎样在高考中写出能够体现自己正常写作水平的作文呢 布列提纲就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法宝。上文的作者如果有列提纲的习惯,如果具有与高中生相适应的拟提纲的能力,很可能不会写出如此糟糕的作文。  再看一篇考场作文(作者为2004年高考湖北一考生)  明镜照已,昏镜照人  人有镜,国有镜。  镜有明昏。  用明镜 用昏镜 ?  我说:"明镜照已,昏镜照人。"  明镜照已。诚然,明镜不好。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疵,明镜都会明明白白告诉你。于是,许多人怕明镜,感到不自在。其实,不自在是没必要的,感激才是,感谢明镜指出了自己的不足,给了自己一个修饰的机会。试想,一女子,化妆时,为了不看清自己脸上岁月痕迹,用昏镜,结果最可能便是化成了大花脸,贻笑大方。为人处世亦如此。平时,总不敢用明镜照自己,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不敢正视谈何改正 于是,日积月累,缺点成了习惯。而自己,也会成为一个令人讨厌的人。古人云:"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常照明镜,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不足,及时改正,自然是很有必要的。  昏镜照人。对别人,不必太苛求,多点宽容吧!友人直率,话语难免有几句不中听,别介意,多点宽容吧!友人性急,交往中难免有些小误会,别介意,解释清楚就行了,多些宽容吧!友人不拘小节,寝室中难免有些脏乱,别介意,多些宽容吧!友人迟到,自己在约定地点等了好一会儿,别介意,多些宽容吧!诚然,你可能要求自己做好这些,而且自己做得很好,但对别人,要求不妨放低点,多些宽容,人与人之间就多些和谐。  人如此,国家亦如此,当我们总叹日本百分之六十几的森林覆盖率时,不妨用明镜照照自己,大片林木为何砍伐 大片荒山为何还未披上绿衣 平时,用纸张时节约了吗 平时,一次性的筷子我们用得少吗 明镜照已,自然明白改进方向。当我们为美国许多霸道行为愤慨时,不妨亦用明镜照照自己,我们经济还不够发达,我们还需努力。不时地找自己的问题,不要回避,不要掩饰,大胆面对,努力改正,东方巨龙的腾飞自是必然的。  个人而言,明镜照已,昏镜照人,自是很有必要的,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嘛!  国家而言,明镜照已,昏镜照人,亦很必要,多找找自己的问题,多多改进,自会迅速发展。  人有镜,国有镜。&&&&&&&&&&&&&&&&&&&&&&&&&&&&&&&&&&& (话题:买镜)  【简评】此文结构严谨,说服力强。看来,此文作者平常十分重视思维的条理化训练。而布列提纲,就是思维条理化训练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此文作者在构思文章时一定草拟过提纲。  上文可以还原成如下提纲:  1、提出中心论点――明镜照已,昏镜照人  2、证明分论点一 ――对人应明镜照已,昏镜照人  ①明镜照已  论据: A. 化妆  B. 为人处世  C. 日参省乎已  ②昏镜照人  论据:友人直率,性急,不拘小节,迟到  3、证明分论点二――对国家也应明镜照已,昏镜照人  论据:林木,荒山,纸张,经济不发达  4、回扣标题和开头  从以上正反例子可以看出,布列提纲,对于高考作文多么重要。  总结,列提纲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  ①可以使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②可以使中心突出,不至于偏题;   ③可以使内容丰富,结构严谨;   ④可以稳定“军心”,尤其是考场作文,有了提纲,不至于手忙脚乱,六神无主。  所以,考场作文,请先列提纲!这是我对大家的要求!  二、列提纲的方法  从根本上说,写作正文前做好“锻炼文章思路”的工作,体现在结构上,就要“整体构思,列纲定局”。列个简单的写作提纲,哪怕寥寥几笔,也可做到心中有数。提纲是构思的外化,实际上相当于用序码和文字符号所组成的一种图表。提纲的作用在于使构思视觉化以指导起草。写作前做好“布局谋篇”的工作,成文自然就不会出现结构方面大的问题了。  列提纲,既有写作习惯问题,更有写作能力问题。平时要加强训练,形成列提纲的习惯,提高列提纲的能力。  列提纲的根本原则是从高考作文的实战出发。下面,举例说明议论文作文布列提纲应注意之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拟出标题,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含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提要。  在学校里,读小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有人说,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激活思维,了解社会风尚,陶冶思想情操,对学生有极大益处;但也有人说,读小说容易入迷,以致影响学习,甚至妨碍健康。为此,班级召开主题班会,请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请你就此发表意见。  【 例1 】  标题:不可因噎废食  ――学生阅读小说之我见  提纲:  第一部分:引“反对派”的意见,略加评点。有人说,在校学生读小说容易入迷,以致影响学习,甚至妨碍健康,这是事实。但据此反对学生阅读小说,则有因噎废食之嫌。提出中心论点,我同意"赞成派"所列举的阅读小说的若干好处,我主张,在不影响功课学习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适时适量地阅读内容健康,艺术性强的小说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部分:证明论点。  A、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  (a)读《三国演义》,通过诸葛亮,曹操了解种种谋略;  (b)读《红楼梦》,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  (c)读《西游记》,了解在明朝民主意识的萌芽,玉皇大帝轮流做,明年你到我家门;  (d)读莫泊桑的小说,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  (e)读科幻小说,了解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B、读小说可以激活思维:  (a)由猪八戒的自私,纪律性差联想到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b)读《三国演义》联想到继承文化遗产的精华。毛泽东上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很可能受诸葛亮先取荆州,西川为本的思想的启发。  C、读小说可以陶冶情操:  (a)《牛氓》让人笑对挫折,正视逆境培养钢铁般的意志;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让人懂得珍视人生。  第三部分:学生阅读小说,要有选择,要适时适量。  写作议论文列提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中心论点,分论点的句子要完整写出;力求准确,严密。如中心论点的谓语“阅读”前加状语“在不影响功课学习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适时适量地”予以限制,就是为了表意的严密。  ②论据的表达应尽量简略,只要自己明白就行了。上面提纲中斜体字部分在“实战”时一律不写,目的在于节省应考的时间。  ③列提纲时不妨多选论据,成文时要精选。例如,证明分论点。“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其实成篇时可只选论据(a),(d),(e)就行了,它们分别代表了精神世界,社会生活,自然奥秘,也分别代表古今中外;而论据(b)与论据(a)同属我国古代小说名著,因而应删掉。  ④选论据要注意针对性。读《西游记》,要据孙悟空喊出“玉皇大帝轮流做,明年你到我家门”,可以推知在明代民主意识已经萌芽,这一论据用以证明分论点a不太合适,用以证明分论点“读小说可以激活思维”还恰当一些。  【例2】  标题:不要走极端――也谈学生阅读小说  提纲:  第一部分:引对立的两种意见,指出这两派意见都有走极端之嫌  第二部分:证明自己的观点:  A、将学生阅读小说的益处视为“极大”未免失当  (a)有些学生辨别力差,色情,暴力小说,可能使良家子弟消沉堕落,甚至进牢房,上刑场。  (b)有些学生自制力不强,入迷,走火人魔,荒废学业。  B、完全禁止也不可取  (a)过犹不及,泼污水不能连同盆中的小孩一齐泼掉。  (b)阅读小说也有一些益处。  第三部分:在校学生可适当地阅读小说,但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也要有必要的限制。  要重视提纲的修改。建房子要先绘蓝图,不如意的地方在蓝图上修改起来容易,房子建成后再做大的改动就难了。写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成文前要注意提纲的修改。例2的提纲就应修改,在证明分论点A“将学生阅读小说的益处视为极大未免失当”引了两条理由,理由(a),(b)的次序应对调,因为“荒废学业”,比“堕落,进牢房”的程度轻,应按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  【典例精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平时不断听到国人这样的言谈:某作家差一点获诺贝尔文学奖,某数学家差一点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某国足球队员在“世界杯”赛上差一点踢进两个球,某科研项目差一点在国际上领先……  “差一点”是什么意思 每一天都念叨“差一点”,每件事都扯上“差一点”,是怎样一种“情结"”你是如何看待这“差一点”的   请以“差一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就此作文题,学生列了如下提纲:  提纲一:  中心:不以"差一点"为借口,要认识自己的不足,敢于说“没有”  结构:总分总   文体:议论文  【解析】此提纲对作文没有指导意义,不能算作提纲。  提纲二:  “差一点”就是一种失败的变相说法。因为“差一点”,所以导致了最后的失败。只是这失败不是从头到尾的彻底失败,而是一锅粥里掉进了一粒砂子的不完美。但是,这“差一点”在之前是可以避免的,是可以不差这么一点的。   【解析】此提纲眉目不清。  考场优秀议论文范文  范文一  比  ■陈易  “人比人,气死人”,劝你别跟别人作比较。可能吗?人就是爱跟别人作比较,这是本性,是难移的。  比,乐在其中。六七个妇女聚在一起,甲说乙发型美,乙说丙服装款式入时,个个眉飞色舞,真个是“美不美,人中比”啊。  比,得益其中。文艺沙龙里,已成名的诗人,尚未成名的诗人,朗读诗作,交流切磋,人人全神贯注,这是比一比,相启迪。  比,辨优劣,识美丑。一个大型的商品交易会,展览厅里摆满各厂家的产品,顾客品评比较一番,纷纷涌到他们心目中的优质商品、价廉物美的商品跟前,解囊选购。大家都说:“货色好不好,一比见分晓。”  比,能促使人奋进。有一个学生,在中学念书时,成绩平平,但后来却以惊人的高分、出众的能力为某著名的高等学府录取为研究生。他在披露自己成功的奥秘时,风趣地说:“我是靠跟别人‘比灯光’成功的。”比,造就优胜者;&&&&&&   比,就像一面筛子,选出强者,剔出弱者。  比,能增强信心。读了十来年书,做了十几年人,将今天跟昨天相比,哦,我的知识增长不少了;哦,我处事待人成熟多了。我没有虚度岁月,在今后的年月里,我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比,会使人头脑清醒。将过去一百年与未来一百年相比,你就会觉得人类改造世界任务的艰巨;将我们已取得的成就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就定然能觉察跻身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是任重而道远,要打起精神,兼程前进啊!  敢于主动跟别人作比的总是强者,我们学生应该在思想、学习、创造力上多跟他人作比较。强中更有强中手,比,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奋起直追。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口号,人人振奋,咸欲在大好时光中有所作为,“竞争”成了一个光亮亮、响当当的名词,人人懂得通过竞争来更新技术,发展实力,通过竞争打破铁饭碗,通过竞争让产品打进国际市场。“竞争”就是比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最强烈、最集中的比。  有一种论调,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认为这种思想应该摒弃。这是自给自足、落后生产者的思想,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万马齐奔、龙腾虎跃的二十一世纪,“自得其乐”的天地是窄而又窄的,而害怕跟别人作比的驼鸟、乌龟作风,闭关自守政策,在这个地球上定然将难有立锥之地。  你要前进就要勇于跟别人比,善于跟别人比,因为你生活在人的社会里,因为你是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总是要跟“比”结不解缘的。  【评析】这篇文章是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写成的,文章中,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文章除开头提出比是人的本性,结尾号召人们勇于比、善于比之外,中间主体部分用诸多段落论证比的作用和意义。比中有乐、有得、有辨、有进;比能使人增强信心,头脑清醒;比然后知不足,比推动企业更新、科技发展。各段均紧扣“比”字,“比”在各段中反复出现,起了承接和总结作用,使文章段落之间联系紧密,全文浑然一体。  范文二  “白”字杂议  ■李巍  今天,在上学去的车上听到一位老兄说: “今天要是下雪,一早上我扫的地就算白扫了。”“白扫?”我心里有些不解。  到了教室一翻字典,嗬,真没想到“白”字居然有六种讲法!车上的那位老兄说的,大概是以下两种讲法中的一种:“没有成就,没有效果的”或“不付代价的”。  究竟是用了“白”字的哪种讲法呢?扫了地,地就干净了,这就是“效果”,怎么也不能指望从盘古开天地直到如今,打扫一次地球就永远干净啊!就象人一日三餐,哪一餐也不能说是“白吃”呀!看来这条解释不对。而扫地就要花力气,花时间,这当然也不是“不付代价”的。这么浅白的一句话,这么常见的一个“白”字,真教我不得其解了。  想着,想着,我一下子联想到了许多更费解的事:做了件好事不被别人知道,就是“白做了”;工作完成得好些,没得到表扬,就是“白干了”;给别人一些好处,没得到相应的回报,就是“白给了”;考试考得不错,父母没有奖励,就是“白考了”…… 凡此种种,又是“白”字的六种讲法都难解释得通的。  还有一套俏皮话,叫“白拿谁不拿,谁拿不白拿,不拿白不拿”。不过“白拿”的对象一定是“公物”,至于“私物”嘛,倒是“不白给”的,有权者“白拿了”人家的私物,就要用手中的权,加倍地给人家以报偿。君不闻一次对外贸易中,“白拿”外商几万美元,国家就要损失几十万,这中间是绝无“白拿”之说的。这里“白”字的讲法,简直叫人参不透,悟不彻了。  “白”字倒有另一种讲法――表白,可是以上的“白”有几人能表得“白”呢?  “白”字的本意是指霜雪的颜色。霜雪是洁净的。也许霜雪能暂时给不洁的东西披上洁净的伪装,但不能永远掩饰它的肮脏。在“白”字上别有用心、大作文章的人,是不是要小心些,即使你表白,也还会有“真相大白”之时,那时,你可要追悔莫及了。这也是“白”字的一种讲法吧。  而那些人云亦云、不知所云的人,我想最好还是“明白”了当今流行的“白”字的讲法,再审时度势而用吧!这不又是“白”字的一种讲法么?  而我则取其“清白”这种讲法了――“要留清白在人间”。  【评析】这篇《“白”字杂议》 也是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写成的,全文从“白”字发议,针砭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构思角度新颖巧妙,语言幽默而深富内涵。  范文三  业精于勤,荒于嬉  ■涂克敏  “业精于勤,荒于嬉”,这话的意思是: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荒废则在于贪玩。这里,“勤”和“嬉”‘是条件,“精”和“荒”是结果。  “勤”,就象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可以促进学业的发展,可以促使美好愿望的实现。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人,无不“勤”。美国作家海明威成名了,但他还给自己规定了每天的写作字数。这种写作上的“勤”, 使他写出了《老人与海》等不朽著作,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勤”, 造就了镭元素发现者居里夫人那样的伟大科学家,造就了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那样的伟大画家。  “嬉”,就象一种腐蚀剂,它使有志者变得消沉,使聪明者变得愚蠢,使大有希望者变得无所作为。为“嬉”所腐蚀是可悲的。中国古代有个农民的儿子叫方仲永,他五岁时就能“指物作诗”,被人们誉为“神童”。人们纷纷请他们父子俩作客,又是招待,又是送钱。而“其父利其然”(他父亲认为这样很有好处),于是把这位“神童”带到各处吃喝玩乐,这样,过了六七年,“神童”再也写不出诗――变成庸才了。“嬉”的教训,难道不足以记取吗?  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学生,大都懂得韩老夫子“业精于勤,荒于嬉”这话的道理,更懂得为了建设美好的小康社会,必须勤奋学习,才能掌握过硬的本领;只有掌握了过硬本领,才能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大家以“勤”为径,以“苦”作舟,攀登科学文化的珠穆朗玛峰,遨游浩瀚的知识海洋。但也有一些同学,唱着“少年不美,老来后悔”的调调儿,一时飞机头,一时剃光头;忽儿迷恋于摆酷,忽儿热心于颓废;今天喜欢“紧、露、透”,明天追求“长、阔、厚”… … 也有一些同学,念着“不吃烟和酒,枉在人间走”的词儿,抽烟、喝酒、泡网吧;打着“追求美的享受”的旗号,网恋、早恋、看黄色录相…… 总之,他们蹉跎岁月,虚度年华,荒废学业。这是不可取的,值得我们警惕。  有人说得好,勤奋带来硕果累累,贪玩使人两手空空。年轻的朋友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你是要“勤”,还是要“嬉”?值得我们深思。  【评析】本文运用对照式写法,先从正面举例,阐明了“勤”可以促进学业进展,可以助人成功的道理,然后又从反面论证了“嬉”使有志者变消沉、聪明者变愚蠢的道理。联系实际,针砭时弊,使文章针对性、说服力很强,突出了学习上要勤奋,不要懈怠这个中心。  范文四  把握好生命之舟的舵轮  ■李名扬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达•芬奇说:“应该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苍茫间似有一个古老的声音在叩问:“你是要走自己的路,还是要踏别人的步?”  我回答:听取别人的意见固然重要,但相信自己才能驾驭好自己生命的小舟,驶向成功的彼岸。(通过设问,亮出论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究唯物辨证,如果我们将成功看成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自我的掌控与努力无疑是起决定作用的内因,别人的意见则是影响结果的外因。众所周知,只有内因才能决定外因能否起作用或怎样起作用的。(理论论据)  不是吗?空中网的CEO周云帆,是我国的“彩信大王”,是我国在美国的上市公司中最年轻的董事长。他曾说:“我是一个自信的人,无论别人怎么说,我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实现理想。”他经历的“少年得志――迅速失败――闪电复苏”的戏剧化历程,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时候,许多人曾劝他抽身罢手,但他选择了在流言蜚语的巨大压力中坚持自己,继续奋斗。(事实论据)//如果那时他听从了朋友的劝告,放弃二次创业,或许现在的他会是一个月薪数万的高级职员,却不会再有今天改变通信世界的奇迹。//(分析点题)天底下最可怜的人,莫过于不相信自己的人。认清形势,相信自己,即使在逆流中也不会沉沦,在狂风中也能展翅!(本段正面例证:相信自己、不为别人所动才能成功)  然而,我并不否认听取意见的重要。唐太宗“广开耳目,求访贤哲”正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辩证分析)//但不能忽视的是,唐太宗本人的贤明与才能。他坚信自己的执政理念,坚持推行“存百姓”的政治思想,顺应了人民的心愿;再加以虚怀若谷,纳谏如流,才成就了唐初的盛世。(事实论据)//反观刘备之子刘禅,懦弱无能,毫无自己的政治主见,即使幸得诸葛亮辅佐,也还是断送了祖宗基业,落得了“扶不起的阿斗”的嘲讽。(事实论据,反面例证)//(分析点题)所以我可以坚定的说:即使听取再多的意见,若没有自己的思想、坚定的自己做基础,也只定在摇摆不定中错失良机。(此段递进论证:不否认听取意见的重要,但首要的还是自己的主见。――因周严而有力,片面则不攻自破)  实际生活中,相信自己并不易做到;相反,“三人成虎”的现象却很常见。(联系现实)  一人一世界,你若不相信自己,世界也便会遗忘了你。要坚信,别人的意见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相信自己!(重申论点)  【评析】层进式结构  范文五  时间的厚度  ■雷继佳  我们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但能增加时间的厚度。&&&&&&&&&& ――题记&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虎啸深山,驼走大漠,这些雄浑开阔的场景让人陶醉;帝王将相,功过是非,钟鸣鼎食,琼楼玉宇,这些光芒四射的字眼让人目眩。但山河依旧,昔人已去,他们都已被时间涤荡得无影无踪。面对这,我们不要感喟人生易逝,岁月难留,我们要能把握时间,增加时间的厚度,让自己的人生厚重有分量。&   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不要哀叹生命的短暂,要打造精彩的人生。民族英雄岳飞被害风波亭,年仅39岁,正当壮年,上天留给他的时间实在太少。但他在金人入侵、朝廷偏安的多事之秋,刺上“精忠报国”,写下“还我河山”,高声吟唱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决心要直捣黄龙府,打得金人惊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如一朵开得正艳的花被狂风吹落,短短的生命却是浓缩的精华,较之碌碌无为空活百年的人,其时间岂只厚百倍!&   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敢于憧憬未来,不断挑战自我。年少的班超由于家境贫寒,只能替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计。面对岁月的流逝,他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我该拥有的,人生纵使没有大志也不该整天只抄抄写写。于是他将笔重重一掷,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便演绎出了出使西域的传奇人生。而他所做的,就是瞄准着理想目标,时时刻刻把握着时间,付出行动。试想,倘使没有那千钧一力的一掷,历史便少了一段传奇,而班超纵使长命百岁,也只会一辈子哀叹人生无味的。&   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能够勇敢面对坎坷,向认定的目的地前进。“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蒲松龄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理解。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他屡试不中,生活贫苦,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面对一次次打击,蒲松龄从没放弃书写《聊斋志异》。好友劝他不要写小说,全心全意考功名,但他相信自己的选择,要证实自己的价值。于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问世了。于是,一个失意文人终于懂得了怎样去把握人生,呈现生命的价值。  上天赐给我们的时间是多少?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只要珍惜时间,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勇于挑战,不畏挫折,以此来增加属于自己的时间的厚度。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是过眼云烟,我们将会抒写出人生的传奇!  【评析】本文标题新颖,有内涵,行文中多处点题,紧扣中心。作者在第一段就点明中心论点,然后使用“条件分析法”从“怎么办”的角度提炼出并列的三个分论点“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不要哀叹生命的短暂,要打造精彩的人生”、“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敢于憧憬未来,不断挑战自我”、“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能够勇敢面对坎坷,向认定的目的地前进”,结尾再次点明主旨,结构严谨,是一篇典型的横向并列结构的议论文。  范文六  坟& 茔  ■陈婵姹  大凡天才总是在生时被世人埋入黑暗的土地之中,直到逝去后世人才惊呼感叹,把他们一一从坟茔之中掘出。这也怪不得齐克果要发出“远在生时,悲哀这根倒刺已插入我的生命之中,这刺一经拔出,我也就一命呜呼”的感叹了!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是一个充盈着风车的耀目、木鞋的浪漫、运河的多情、草原的广阔与牧牛的悠闲的地方。在这样童话般的另一座南方水城出现了一位天才――梵高,梵高在这么美好的地方诞生,应该是一个完美的开始吧!可是,这仅仅只是我们的臆想!天才的梵高一生都是在贫穷与困苦中度过,连他那惊人的画笔与卓越的思想也被阿姆斯特丹――一个信奉天主教与新教的地方的人民所排斥。他们,把梵高送进精神病院;他们,驱逐梵高;他们,不屑于他的作品以及生命。终于,梵高在一片满目金色的世界里举起左轮手枪,敲碎了生命的壳子。在它一次次涂抹那触目惊心的黄色中,留下了瑰宝――《向日葵》。在此之后,世界发现了他,所有人都在啧啧称赞一位天才,阿姆斯特丹也为有了这么一位举世瞩目的天才所自豪。他们可曾想过:是谁,当初给梵高带来那么那么多的苦涩与伤害!这消逝后的甜美,恐怕梵高是无法品尝了。  人变成了甲虫,多么荒诞的故事,现在已经是众人皆知的文学巨篇《变形记》中的经典一幕!没错,我还要提卡夫卡。卡夫卡不可否认地是文学史上匠心独具的天才。只可惜,这位天才似乎与梵高一样,不能幸免于坟茔之中。他的身体与他父亲的是在同一个坟墓,这一切只因为他当时是一个犹太人!种族歧视造成死后悲剧,天才在当时却是一个庸才!可悲哉!当时的社会,当时的人民不能容纳他,连他的亲人也无法理解他。他在孤独与痛苦中写作,写《城堡》,写他波折的一生。终究这酸涩的果子他饱尝透了,却也不曾想到他会站在现在的那么一个崇高的位置,俯瞰芸芸众生。  如果没有世人的无知与愚昧,又怎么会让许多的天才在悒郁的一生中酸涩无比,而甜美却留与后生。他们是伟大的,又是悲哀的,伟大的是自身,而悲哀的是社会与群众。杜拉斯如是说:“写作是一种暗无天日的自杀。”泰戈尔又说“因为痛苦,所以深刻”。难道,我们还要继续让历史的舞台上上演着天才们带着苦涩埋藏在坟茔之中,不让他们享受甜美吗?人都说酸涩与甜美是并存的,那何不睁开双眼,发现奇迹!  都说生命应该朴素地开放,在片片黄色的向日葵田里,梵高开放了;在小小的黑屋之中,卡夫卡开放了;而我们,是不是也该在繁花似锦的旅程里,欣赏一下周围的花,别叫它们等瘦了一春又一春啊!  【评析】这篇文学色彩较浓的议论文,是一篇得分为58分的考场作文。该文采用的是归纳式结构。文章开篇就摆出世上常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天才总是在生时被世人埋入黑暗的土地之中,直到逝去后世人才惊呼感叹”;然后在接下来的两段里分别举出了梵高和卡夫卡的例子,以说明这种现象,中间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针对上述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叹;文章结尾,作者用富有文学色彩的形象的语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繁花似锦的旅程里,欣赏一下周围的花,别叫它们等瘦了一春又一春啊”,也即,对这些天才,在他们存世的时候,就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宽容,而不是等到他们走入坟茔之后再来惊叹他们的价值。文章感情充沛自然,抒情色彩浓烈,语言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意味,全文充分体现了作者广博的见识和良好的文学素养。  范文七  弄斧班门与骄兵必败  ■雷志锋  公元225 年,肩负蜀国军政重任的丞相诸葛亮,亲率大军出征南中的反叛集团。当时任参军的马谡曾及时向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攻心策略”,即“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主张,诸葛亮立即采取了他的计谋,南征作战时,对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七擒七纵”,使孟获心悦诚服,“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诸葛亮南征的胜利,不能说与马谡的“班门弄斧”毫无相关。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这是我一生的主张。能者为师,有机会就学。”是呀,下棋不找高手对弈,只是捧着一大叠棋谱反复推敲,是不能成为真正高手的。有“中国棋王”之誉的胡荣华在孩提时代专找上海第一流棋手开战;14 岁就高踞全国象棋大赛之首,独霸棋坛20 载。还有华罗庚19 岁时就向苏家驹教授的《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 提出了挑战,完成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从此他迈进了清华园,在著名教授的悉心培养下,终于成为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  可见,事业的卓越成就有时与“班门弄斧”是密切相关的。“弄斧必到班门”,每个“弄斧者”都要有这个胆量和愿望。这样能使自己进步得更快一点,对社会的贡献更大一些。同时,“弄斧”到“班门”还能够发现人才。我国目前的改革就正需要这种做“弄斧者”而成长起来的人才。  不过,如果因敢于弄斧班门便骄傲自大,成功是不会持久的。马谡虽一向受诸葛亮器重,但他后来刚愎自用,自高自大,死搬兵法,轻视强敌司马懿,致使街亭失守,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了他。这说明胜败无定着,骄傲轻敌就会导致每战必殆。倘若马谡不骄不躁,悉心听取诸葛亮的教导,我相信他一定会成为象赵云那样智勇双全的虎将。  老舍曾说过:“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马谡正是这样。倘若胡荣华、华罗庚进入“班门”以后,也象马谡一样自高自大,骄傲自满,那么胡荣华能成为“中国棋王”,独霸棋坛二十载吗?华罗庚能成为著名的大数学家,写成名著《堆垒素数论》吗?即使能,也要等他们克服了骄傲自满以后。  骄傲是学习和工作上的大敌,它使得我们学习松劲,工作散漫;骄傲也是改革中的大敌,“满招损,谦受益”。我们的建设,我们的事业不需要骄傲自满的“弄斧者”,需要的是谦逊而又敢于“弄斧班门”的新一代。  【评析】对照式的写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另一种是用乙事物(或意思)来烘托甲事物(或意思)。本文属于后者。文章以骄傲自满导致失败的事例和道理,同勇于向权威挑战的进取精神、开拓精神作对照,突出了弄斧必到班门的思想,体现了本文作者开拓性思维的特点和风格。  范文八  “宽容”小议  ■何红  十几年前,不少人曾为流行音乐充斥于舞台、屏幕而争论、担忧,大有让流行音乐与交响乐不共戴天,决一高下之势,似乎非要让交响乐这个“正”压倒流行音乐这个“邪”不可,时到如今,各种新鲜的音乐元素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再也没人提起这个话题,说类似的话了――谁喜欢听什么就听什么,让人们自己鉴赏去罢。本来嘛,各人修养不同,审美观不同,兴趣爱好自然也不同,何况谁说过交响乐就一定比流行音乐更美呢?不过各有千秋罢了。何必让人们一律放弃欣赏轻松活泼的流行音乐却去硬充有“修养”之名而受“洋罪”呢?哎,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居然连有益无害的区区流行音乐都不能宽容。  其实,说到不宽容,又何止对流行音乐?小到服装,前些年不是还批过奇装异服吗?所谓“奇异”,不过是不同于传统,有异于司空见惯的而已,批了半天,现在“奇装异服”倒是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了!大到思想、学术方面:宋明时期,我们中华民族被“理学”催眠进入沉睡时期,唯有“天理”是绝对神圣、不可动摇的,其余全是“异端”。学者们只是对四书五经大作注释,而不敢提出自己的一点新观点,学术界沉寂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被禁锢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自然科学界发起的学术思想批判,有名的就达24 次,基因论、优生论、控制论……,全部成了资产阶级的异端邪说,社会科学的命运更是不济。可见,搞学术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需要有百家争鸣的气氛。学术不自由,就必将扼杀新文化的创造,阻碍人类文明进化的过程。因此,宽松的气氛,对“异端”的宽容,不仅对日常生活,象音乐、服装之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对思想学术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甚至决定性的意义。  何谓“宽容”?我以为就是对不同意见、对事物不同的存在方式大胆接纳,宽宏大量。其对待思想学术方面的态度应是:在学术领域中,在不触犯宪法和刑法的前提下,允许自由探索,自由讨论,自由辩论,自由批评和反批评,允许创立和发展不同的学术派别,这也就是学术自由。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来的,但由于各人的实践方式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因而认识也就不同,这样,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可能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谁为最优呢?当然只能由实践来检验。只有使五彩缤纷的众多理论不受压制地纷纷出现,让多种理论相互竞争,才能挑选出这一特定时代的最优者。如果粗暴地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由官方指定其中之一为正确,压制其它派别,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样,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就可能视谬误为真理,误国误民,阻碍人类文化的进步。事实证明,只有采取宽容的态度,才有益于文明的发展。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各家纷纷崛起,这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大开发的创造盛世。先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直至今天,这些学说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马克思留下一段发人深省的文字:“你们赞成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尽无穷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和紫罗兰散发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请记住吧,只有宽容,才能使人们,也包括你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聪明和才智。  【评析】本文属于层进式结构。作者围绕“宽容”这一中心展开层层深入的论证,从人们对流行音乐的不容,谈到对“奇装异服”的非议,再深入到思想学术领域从沉寂、禁锢状态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局面的逐渐发展,文章的脉络层次十分清晰,使作者观点很容易被读者接受。  范文九  读书与创造  ■脱立新  人们称今天的中国处于一个令人振奋的“大时代”。再过十年,我们就将成为这个大时代洪流中乘风破浪的勇士。我们渴望去开拓,去创造祖国灿烂辉煌的明天。正因为渴望将来的创造,我们今天才在这里――学校发奋读书,刻苦学习。  读书――创造,可以说是当今一切成大事业者的必由之路。读书是一切创造的基础,今天的读书是为明天的创造服务。很难想象,一个愚昧、无知的人会在当今科技腾飞、知识爆炸的时代成为杰出的创造者。因为创造本身是在正确知识体系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否则就不是创造实践,而是盲目的实践。另一方面创造又是读书的最终目的。不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转化成为建设社会的物质力量,那么他即使满腹经纶又有什么意义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只有把认识再变成实践,才能最终实现认识的目的,认识才更有意义。因此,从根本上讲读书与创造正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如何使读书更好地为实践服务呢?近代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是对读书与创造的一种很好的阐释。  首先第一境界,在为创造打基础的读书过程中,要高瞻远瞩,注意思考,发现问题,我们要的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狭小的庭院里望着西风碧树徘徊。这就是说在读书中善于发现问题,要通过读书学习开阔自己的眼界,使自己犹如站在高楼之上遥望远方,并且要在读书中发现自己将要创造的目标,为将来的创造打好基础。反之,如果一味地“读书死,读死书,死读书”,不善思考,又无目标,又不变通,学不到真正的本领,就只能变成书的奴隶。这种人不会成为创造的勇士,因为他们掌握的只是僵死的教条,不是真正的才能与智慧。  再谈第二境界,是在“望尽天涯路”,确定了正确的创造目标后就要勇敢地去干,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天涯路尽管很长,但已“望尽”,肯定会有尽头,并非缥缈,因此哪怕“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甚至耗尽自己毕生的心血,也要为实现创造的目标而奋斗。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决心下得很大,目标定得很高,就是不肯去身体力行,刻苦实践。或是遇到困难就一蹶不振,畏缩不前,放弃了奋斗目标。这样的人,或者本来就没有什么切实正确的目标,或者缺乏锲而不舍、千锤百炼的毅力,不论怎样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创造者。  在“望尽天涯路”上消得人憔悴后,也就是经过了刻苦学习、探求,成功姗姗而来,正象第三境界那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千百度的挫折与奋斗,终究有一天你会看到:胜利的果实就在眼前。   那么,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全体青年与整个的民族经过艰苦努力,刻苦学习,也一定会创造出一个繁荣昌盛的新的未来的。  【评析】本文在论述“如何使读书更好地为实践服务”的问题时,采用了总分式结构。作者先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论述作为总起,指出古今成大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然后逐一进行分述,使文章的三个层次显得格外清晰,成为支撑中心论点的三个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理性,并增加了议论文的文学性,可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范文十  北京的符号  ■蒋昕捷  北京的历史很长很长,能代表北京的事物很多很多。什么是最能代表北京,最能代表它的过去和现在的呢?我想应该是“北京人”头盖骨了,它就是北京的符号。  “北京人”头盖骨代表了北京古老的文明。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仍是荒蛮之地的时候,在北京的周口店,已经出现了“北京人”。这证明了什么?这证明我们的祖先是多么勤劳,多么勇敢,多么富有创造力,他们为了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取胜,发明了各种工具,因而成为了人。50万年前出现了“北京人”,是这个符号第一个喻义:它象征着中国古老的文明;象征着北京人勤劳、勇敢和富有创造力传统;象征着北京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精神。  “北京人”头盖骨铭记着北京曾经的屈辱。1941年,日本人把当时挖掘出的“北京人”头盖骨和全部山顶洞的人类资料装在两个大箱子里准备运往美国。可是在战乱中,那两箱“北京的符号”不知去向,至今也没有找到。这证明了什么?这证明北京落后过,挨打过,被盗过,证明我们曾经连自己祖宗的尸骨和遗物都看不好,被别人拿了去。“北京人”头盖骨被盗继而失踪,是这个符号的第二个喻义:它象征着北京曾任人宰割的屈辱;象征着北京人曾经的腐败、懦弱;象征着北京人曾经的倾颓,衰败。  “北京人”头盖骨也记录着北京崛起。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已逐渐成为国际化大都市。1966年,科学家们再次在周口店挖掘出了几块珍贵的北京人头骨,并于2003年首次在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展出。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失踪的那一天起,社会各界人士都在积极寻找“北京人”头盖骨的下落,当地政府也准备参与其中。又证明了什么?这证明我们北京人是勇士,不是懦夫,摔倒了,爬起来,增强自己的实力,提高自己的地位,尽力挽回以前的损失,激起民族自豪感,促进今天的发展。寻找失去的“北京人”头盖骨,是这个符号的第三个含义:它象征着今天的北京人从摔倒的泥潭里勇敢地爬出来,重整旗鼓,顽强的崛起;象征今天的北京人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弥补曾经犯下的过错,昂首挺胸,激流勇进。  让我们把北京的符号――“北京人”头盖骨――牢记在心,发扬祖先勤奋勇敢、不畏艰险、不断创新的精神,铭记过去的伤痛,接过今天的人们手中的接力棒,为北京的符号的明天续写更辉煌的一页。  【评析】这是一篇高考优秀作文,总分总式结构。  范文十一  勤能补拙  ■丁军琏  同学们之间聊天的时候,经常谈到学习成绩,有些同学常以脑子笨为借口为自己的坏成绩推托,我看这仅仅是一种蹩脚的借口。  笨固然使你对问题理解不透,不深,对事物的反应迟缓,然而这种先天的不足,后天就真的没有办法补救吗?不!爱迪生曾经说过:“成功来自1分的天才加上99分的汗水。”只要勤奋好学,笃志审问,没有不能办到的。别人花一小时能弄懂的题,我们就用二三倍的时间去做,直到做出为止,这样不就学有进步了吗?  著名科学家童第周上学时,因为脑子慢,曾经留过级,学校要开除他了,他才开始勤奋学习。为了搞懂一个问题,他常常借着月光学习到深夜。有一次,他的导师要求学生们做一个难度很高的实验,童第周在课下不知练了多少次,才在真正的实验中赢得了同学和导师的交口称赞。正是凭着这股勤奋学习的劲头,他做出了著名的“童氏实验”,为祖国争了光。这难道不很说明问题吗?&&& 爱因斯坦幼时学习成绩也很差,他的老师对他的评语是“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你更糟的孩子了。”可是爱因斯坦并不因此气馁,他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不落下一门功课,并且注意发展自己在物理方面的兴趣,终于成为著名于世的物理学家,提出了至今仍很少有人明白的“相对论”。可见,脑子笨不是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勤奋学习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难怪战国的苏秦、汉朝的孙敬“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故事能流传至今呢!  既然“勤能补拙”,那么聪明还需不需要勤奋呢?回答也是肯定的。靠耍一些小聪明虽然能暂时得到成绩,但它是不能长久的,更不能取得巨大成就。最为典型的是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由于天赋,仲永七八岁就能吟诗作赋,被人称为“神童”,于是,他被父亲领着结交权贵,忙碌于官场之中的应酬,而不求上进,失去了深造的大好时光,最后成了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这不正说明了光凭小聪明是不能成大气候的吗?相反,如果天赋加上勤奋,其前途就未可限量了。唐朝诗人李白小时候就聪明过人,听了铁杵能磨针的故事后,改掉了贪玩的毛病,发奋学习,写下无数浪漫主义的不朽诗篇,博得了“诗仙”的美称,成了一代文豪。可见要想取得一些惊人的成绩,光靠聪明、天赋也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勤奋。  所以在这里,我奉劝以“笨”为借口的人一句:快快以勤补拙,奋起直追吧!  【评析】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往往采用多种方式综合的方法。如本文,既有几个事例的并列方式,又有勤与惰的对照方式,从全文看,也可认为是总分式结构:开头先说先天不足而后天勤奋亦可获得成功,然后再论天资很好,勤与惰的截然相反的结果,经过两方面的分述之后,最后总结:“我奉劝以‘笨’为借口的人一句,快快以勤补拙,奋起直追吧!" 这是总分结构式中先分述后总述的一类。采用综合的论证方式,可使文章更严密,说服力更强。  范文十二  我喜爱的一句箴言  ■武连生  我喜爱的箴言是一位伟大的女性说过的话,她说:“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是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能力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这种目的必须达到!”这位伟大的女性就是镭的母亲――居里夫人。  我喜爱这句箴言,是因为这是居里夫人的肺腑之言。作为一个曾受到爱因斯坦高度赞扬的伟大科学家,她不是一个凡人;但她又是一位普通的女性。她不像某些“仁人哲士”仿佛不食人间烟火似地高谈阔论些大道理;她是一位可以信赖的母亲。她理解我们,并不把我们看成无知的青年。她亲切地对我们说:“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非但如此,她的一生不懈地追求,也通过这句话坦白直率地表达出来了。众所周知,她的生活的确不容易。镭发现前不久,她的丈夫因车祸不幸身亡,这对居里夫人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她并没有倒下,因为她坚信,她的能力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如何这种目的必须达到!自信力是她强大的精神支柱。正是靠着它,她完成了一生中最后的也是最辉煌的乐章。  我喜欢这句箴言,还因为在我迷茫的时刻,她不断给我以信心和力量。一个人的一生,就像在黑夜中行路,没有坚强的信念是很容易误入歧途的,特别是年轻、思想不成熟的时候。每当我对自己选定的道路,特别是学习上的道路有所怀疑时,我的脑海里便出现居里夫人亲切的面容,她微笑着告诉我:“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我便想起居里夫人坎坷而伟大的一生。我想居里夫人读中学时,她会预料到她将来能成为镭的母亲吗?不,谁也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但是她之所以能取得那样辉煌的成就,是因为她比别人多了一股强烈的自信力。这自信力,使她吃苦而不怨苦,受累但不觉累,结果――她成功了。而我呢?我的生活也有坎坷,但是,焉知我辈非鲲鹏?我所缺少的,正是鲲鹏展翅、扶摇直上的那种自信力!心灵的窗户,一捅便亮。我相信,我的能力也是要做某种事情的,而且无论如何这种目的必须达到!  居里夫人的这段话,曾给我以力量,所以我异常珍爱它。我不知道将来是否能成就一番事业――人的一生,总是要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是无论我走到哪里的秀丽山水,无论我仰望哪里的灿烂星空,无论我聆听何处的神圣天籁,无论我吸吮何处的甘洁崖泉,只要我心中充满了对自己的信任,我将永不忘怀激荡我心胸的那句箴言:“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  【评析】层进式结构。作者先提出所喜爱的一句箴言,以“我喜爱这句箴言”为标志,然后用“是因为”、“还因为”领起两个段落,前者从居里夫人失败、挫折乃至成功的过程揭示了自信力的重大作用,后者从我的迷茫、怀疑乃至自信力激起我“鲲鹏展翅、扶摇直上”的思想变化,说明了自信力的威力。最后用我将永不忘怀激荡我心胸的那句箴言“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作结,体现了文章层层递进的脉络结构。  范文十三  放& 弃  ■舒坦  左手,五指蜷曲,只因欲望。  嚣嚣市廛,扰扰尘世,欲望的种子在鸿鞒醣倌强瘫阋崖裣隆P岸竦闹焦啵袄返姆嗳琅椒剩仆粒谓冢蟪こ雠畈奶俾僮菽愕氖秩ゾ鹑。ヂ佣帷9γ唬烤故窃跹湓玫拇ゾ酰咳纬颖淙赵赂蘼鄄耪芫臃贩蜃咦洌柯靡煜绺首龈「迹真鞠ノㄎㄅ蹬担趸蛲ǖ新艄懦敉蚰辍@碇牵磕笏椋×夹模慷烦园桑  人呵,何故执迷若此!放弃吧!舒展掌心,才可容纳无限空间。斫断欲望纠缠不清的藤蔓,让澄澈之心羽化,凌空,越过冠盖如云花团锦簇车马嘶鸣的嚣闹,越过蹄钉掌、铁穿鼻的羁勒!如庄生,神游万仞心骛八极;如李青莲,醉眼睥睨,觞而浩歌,踞而仰啸;如齐白石,须发飘然泼墨山水。此中真味,非不慕名利之人岂可品啜?  右手,五指蜷曲,是为对抗。  像一根刺,梗在汹涌潮水中,执拗地用自己僵硬的拳头劈波斩浪。以为人定胜天,然而命运的浪尖只短暂地裂开,却未曾改变流向:天坼地裂,无辜的生灵堕入无边暗夜;枪林弹雨,战火的舌尖舔舐着孤弱的魂灵;疾病肆虐,支离病骨颓然一地……越是深入,越刺入污浊的泥淖,却又无能为力。失望、怨怼、愤懑,世界在紧握的拳头中摇摇欲坠。  人啊,何苦偏执若此!放弃吧!舒展掌心,一切才可呈出它完整的形态。不是随波逐流,不是懦弱逃避,而是放弃与世界强硬的对抗,去包容它,接纳它。也许,它不如童话圆满美妙,不会顺应你臆测的构图,它永远都是那样。但如同不缺黑暗,这世界从来不缺光明,当你真正沉入生活本质的河底,泥沙污秽消弭无踪,寻常百姓家的温暖向你扑面迎来。  放弃吧,不过度索取亦不一味抵抗。放弃心灵缧绁名利重荷,逍遥于渊明的田垄子瞻的赤壁摩诘的空山舜钦的沧浪亭,岂不快哉?放弃对世界的敌意和冲撞中的磕磕绊绊,享受烟火人间的安谧,子孙绕膝亲朋随侍共叙天伦,岂非乐事?  十指蜷曲,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样的姿势,这样的执迷,让我们毁灭了多少?放弃吧,在将美好的捏碎之前!  【评析】考场命题作文,题为“放弃”。这篇文章是非常出色的,无论是内容方面还是表达方面。本文表现出作者较好的文学修养和较高的社会责任感。文章从双手握拳的形象入手,指出人类社会中两种负面行为――膨胀的欲望、无尽的对抗。一为紧攥拳头不愿放弃利益,一为紧攥拳头准备斗争,十分贴切,富有深意。作者对人类这两种不利于和平与发展的行为,也提出了自己的批评与劝诫,让人如醍醐灌顶。另外,作者深厚的语言积累功底及娴熟的驾驭技巧的确令人叹服。得分:58分。  范文十四  走在前行的路上  ■肖文俊  世界上有一种人叫行者。行者走在前行的路上,坚毅执著,风雨无阻。日夜更迭,春秋代序,而行者无疆。  有一种前行为了超越。远离闹市的喧嚣,在危机四伏的荒溪野岭、冰川雪峰间孤独前行,遇山跋山,遇水涉水。无论是冰封千里的南北极,还是烈焰万丈的大沙漠;无论是烟波浩渺的太平洋深处深不可测的幽暗的大海沟,还是连亘万里的喜玛拉雅之巅高不可测的珠穆朗玛;甚至是那遥远的外太空,皎洁的月亮与缥缈的星星,只要有未开拓的荒野,行者的脚步不止,只要有未征服的土地,行者的脚步不息。他们决不急功近利,却把生命投向了精神追求,走在危机四伏的前行的路上,无视生命鸿沟,挑战人类极限。他们知道在远方有更广阔的山川河岳已经守望了他们亿万年,他们的归宿永远是远方。行者走在前行的路上,将背影留给了世人。  有一种前行为了信仰。一袭青衫,两只草鞋,几卷经书,他们便上路了,朝着理想中的圣地进发,时隔两百年,法显与玄奘并肩走在那条绝径上。他们九死一生,穿过了浩渺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穿越了荒无人烟的大戈壁,翻越了帕米尔高原,再南行抵达印度。这些壮举即使是今天装备精良身强力足的运动员也难以做到,而他们做到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法显在出行时已67岁高龄,归来时已近80岁了,这实在是对人类年龄障碍的一次彻底超越。是什么支撑起他们羸弱的身躯,使他们近乎不可思议地走完这段前行的路,创下如此壮举?是信仰――带着信仰出发的人总是最坚强的。  但世界上还有一种行者,单单只是凭着活着的姿态,便可教人感动。当代作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史铁生。双腿的瘫痪并未阻止他的远行,反而让他在精神的跋涉中走得更远,更深。他躺在病床上,精神却跋涉在另一片天地,苦苦追索着生命这个谜底,这个进程至今没有终结也将不会有终结,但他的灵魂却由此升华入了一片澄明。他始终在拷问着生命,却又在礼赞着生命,从对个体精神的救赎走向令人类精神的灿烂星空,从自身宿命的人生困境中走出走向对宇宙、自然、生命的彻悟,最终他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相信,他还能用他强健的精神走得更远。  行者走在前行的路上,匆匆而过,只留下一个坚毅的眼神与逐渐褪去的背影。而我也加快了脚步,走在自己前行的路上,去追随他们的足迹。  【评析】考场半命题作文,题为“走在&&&& 的路上”。本文可以看作一篇典范的议论文,但散文化的语言风格使文章呈现出过人的文学气质。作者的语言功底自不待言。该文体现出一种大气的风格――走在路上的不再是个人,小我,而是所有在前行的道路上跋涉、拼搏的人,是大我,是在现实的土地上和在精神的王国里前进的人。这是本文构思深刻的地方。作者眼底有江山,胸中纳风云,不简单。文章的思路也非常清晰,由征服自然的行者到为了信仰的行者,再写到精神领域的行者,三个主体段落层层递进,条理分明,结构井然,可视为递进式论证结构。得分:58分。  范文十五  放& 弃  ■黄琛  人们常说:“永不言弃。”因为,在人们眼中,放弃意味着退缩,放弃代表着软弱。但我要说,放弃也可以体现出一种勇,一种智,一种洒脱。  明月不与皓日在白昼争辉,但在夜空中它做主角。月亮的放弃,就是一种洒脱。正如苏轼所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我们当然不能放弃;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的,我们何不洒脱一些呢?为何一定要像寓言中那只钻入了牛角尖的老鼠,不死不休呢?三十六计中的最后一条很有意思,叫“走为上”。如果双方实力悬殊,己方毫无胜算,聪明的军事家就会选择保存实力,“留给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同样,我们如果失败了,为什么要躲在失败的阴影里呢?忘了它们吧,然后重振旗鼓,卷土重来,成功会在前方招手的。  黄河在黄土高原上不断改道,于是有了九曲连环的壮美。在几何上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生活中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直达目的地的快车又有几辆呢?这时候,舍弃直取而选择曲求就体现出智。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看上去大大增加了路程,但它解决了汽车上山的难题。春秋战国时期的谋士在说服侯王的时候,如果对方难以接受,他们往往放弃直接说理,而是委婉地以故事开头,这样更易于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触龙就是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且摆脱了被赵太后唾面的侮辱。同样,我们会在学习上碰到许多难题,而其中的许多又很难以正面突破。与其直取碰得一鼻子灰,倒不如放弃这种方式,从别的角度思考。其实有时只要我们换个方向,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凤凰涅,获得新生。舍弃自己老去的身躯,让它在烈火中化为灰烬,这正需要一种勇气。真理刚刚诞生的时候,往往被愚昧无知的人轻视。这时候,摒弃陋习,坚持真理,被世人蔑视、嘲弄,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历史和文明的车轮就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和摒弃中滚滚向前。放弃是痛苦的,但摒弃恶习,坚守正道是弥足珍贵的。“浪子回头金不换。”在学习 上,我们一次次地放弃错误的认知,我们也一步步地走向真理,并不断成长。  由此可见,放弃不一定代表软弱和退缩。当然,我们不能什么都放弃,那样就失去了希望。只有学会了如何放弃,善于放弃并敢于放弃,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评析】考场命题作文,题为“放弃”。这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俱全,结构严整。该考场作文的特色有两点。其一,对放弃的理解角度比较独特,摆脱了对“放弃”的通常意义上的理解,而挖掘出放弃的新的含义。其二,文章思路清晰,层次鲜明,全文一步一步展开论述,让阅卷人一目了然――这是考场作文取悦阅卷人的亮点之一。不足之处也存在:主体本论部分的三段,顺序应该调整为与论点的顺序一致,另外,论据的选择应该更贴合论点。  范文十六  成功并不很艰难  ■程维玲  在巴蜀之地有个很出名的女孩儿――刘亦婷,正当同龄人在象牙塔中苦苦挣扎时,她却潇洒地走出国门,走进哈佛,成为常人眼中的天之骄女。此外,在国内学习时,她参加过《苍天在上》等电视剧、电影的演出,受到观众好评。有人不禁会问:她今日的成功是用多少努力和汗水换来的?刘亦婷轻松地回答:我只是和别人一样读书,唯一的原因是在机会来临时我已经准备好了,而且牢牢地抓住了它。  从刘亦婷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对成功的淡然。的确,只要准备充分并且把握住机遇,成功并不很艰难。但为什么有人却离成功非常遥远呢?原因往往就是平时慵懒,当机会来临时根本没有能力去把握。  我有一个室友,当我们谈论志愿和考大学时,她就感慨:这些东西就像天方夜谭,好的大学、热门的专业我想都不敢想。这时室友们就一起开导她、鼓励她。可是认真分析一下,她为什么会这样呢?高一高二时,她一直沉湎于各类书籍。喜欢读书不是件坏事,可她为了看书却放弃了学业,到了高三,脱口就有故事的她却连三本物理书都没有完整地翻过,以致面临高考的选拔,与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的她却有了上述一番无奈的话。  我相信在我们身边,在社会中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更有甚者,是沉湎于网络游戏、赌博、早恋等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学习工作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当机会光顾时,自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被别人抓住。自己除了抱怨还能如何呢?  如果准备充分,无论机遇何时到来,你都有能力去和别人竞争。联想电脑公司的总裁在给大学生做演讲时回忆:当年他大学毕业,准备工作一两年后就出国深造,可后来有了联想中的一个职位,一干就是十年,为联想成为国内市场的大哥大做出了贡献,如果不是那个职位,那也就没有现在的他了。他讲话的结束语是这样的:现在的社会到处都是机遇,只要你有能力去把握。  难怪西谚云:“命运不会垂青懒惰的人。”无论是走出国门的刘亦婷还是在国内发展的联想总裁,他们都做了自己应该做好的,才没有在机会面前手足无措。  中国已经加入WTO,世界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发展,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吧,也许你就是第二个比尔•盖茨,成功后的你或许也会说:我并没有做什么呀!因为成功本不很艰难。  【评析】对照式结构。这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全文从正反两方面展开分析,例证鲜活,说服力较强;倒数第二段以“无论是走出国门的刘亦婷还是在国内发展的联想总裁,他们都做了自己应该做好的,才没有在机会面前手足无措”归结上文,使全篇结构严谨,前后贯通。掌握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从对比中阐明主张,让事物在比较鉴别中得到论证。  范文十七  2 + 2 = ?  ■栾志英  据说,解放前,英国哲学家罗素有一次到中国来讲学,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2 + 2 =?”虽然连小学生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大家想:罗素是大哲学家,他提这个问题,必然有深刻的道理,不会那么简单,于是面面相觑,竟然无人作答。最后还是罗素自己说:“2 + 2 就等于4 嘛。”  听了这个小故事之后,我认为罗素想要告诫人们的是不要迷信权威,要相信真理。  不迷信权威,要相信真理,勇敢地追求真理。只有这样,人们的认识才能不断地提高,事物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伽利略如果盲目崇拜和迷信亚里士多德,那么他怎么可能揭示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呢?如果爱因斯坦局限在牛顿力学的范围内,他又怎么可能创立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呢?自然科学不就是在这种对前人、对权威的否定过程当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吗?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也是这样:马克思如果全盘接受黑格尔的那套哲学思想,那么他也就不可能创立马克思主义;列宁如果不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不能在一国实现”的论断加以否定,那么就不会爆发十月革命;如果毛泽东同志对苏联的城市包围农村的夺取政权的方式盲目崇拜,那么中国工农红军早就葬送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手中了。无数事例告诉我们,如果迷信权威,而对真理置之不理,那么一切就不会发展。  我们知道,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权威只不过是在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点或某一段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从认识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权威的认识仍然是不完善的,是片面的,是有待发展的。如果我们的认识只局限在权威的范围内,那么我们的认识就会停滞不前。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不就是说,没有对旧事物的否定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吗?当然,我们看问题不能走极端,不能对权威全盘否定,否则,我们的认识也不会在继承中发展。马克思对黑格尔否定的同时吸收了黑格尔的科学辩证法。如果马克思对以前旧哲学家的一切思想加以否定,那么马克思根本不能创立马克思主义。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不就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了吗?  罗素提问这件事虽然发生在解放前,但是时至今天,这类事情仍时有发生,所造成的后果甚至是极为严重的。十年浩劫固然与领导者有关,但人们把领袖神化,对领袖盲目崇拜,对造成的这一历史悲剧就不起重大作用了吗?而今天,某些单位的领导不就是用个人权威,来压制改革、扼杀人才吗?  造成这类错误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在人们的头脑中作怪,人们总是用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待权威,认为权威的观点总是绝对正确的。可是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权威的观点也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而是有待发展的。  我们是20世纪的青年,是马上就要步入新的世纪的一代,我们是具有开拓精神的一代,我们的思想是活跃的。我希望我们这一代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一切问题,冲开一切束缚,勇敢地去追寻真理。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发展,才能繁荣昌盛,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健康稳定。  【评析】本文的论证结构安排得很巧妙,从全文看,可以说是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论点“不要迷信权威,要相信真理”,中间用几个段落层次论证这一观点,结尾号召“冲开一切束缚,勇敢地去追寻真理。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发展,才能繁荣昌盛,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健康稳定”,与开头呼应。中间部分的论证过程又是层层深入的,先提出不迷信权威,勇敢地去追求真理,事物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然后指出权威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如果我们的认识只局限在权威已有的认识范围内,我们的认识就会停滞不前;接着用对照的方法举出十年浩劫的例子,指出人们把领袖神化,盲目崇拜,对造成这一历史悲剧起了重大作用;最后指出思想根源,提出号召。在第三、四自然段中,作者举例论证,这些例证之间的关系又是并列的。  写好一篇议论文,首先应当准确、集中地提出论题。本文就从罗素讲学的小故事中,抓住了怎样看待权威这个核心进行议论,做到了论题鲜明,立意深远。  本文还突出体现议论文的特点:思路清晰,能运用多种思维展开的方式扩展思路,比如我们前边提到的总分展开、递进展开、相对展开等,还有我们今后要学到的纵横展开、因果展开等方法,使文章内容充实,前后联系紧密。  作者在论证过程中,紧扣观点,举例恰当、典型,做到了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讲道理时,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论题加以论证,避免绝对化和片面性,这也使文章更加深刻、服人。  总之,要写好一篇议论文,除了要有正确鲜明的观点、典型的论据和恰当的论证方法以外,还必须抓住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结构顺序。
当前1/1&&&&&&&&
页&&共&0&条记录
&&&&&&&&&&&&&& &&&& 1.活动设计、实验探究、各种巧记、助记方法 && &2.大纲考点真题例析、公式概念巧记巧用例析 &&& 3.教学导语/板书设计/说课稿、教学简案 &&& 4.各科具有快乐教学要素的模式、经验交流和论文
||||||| |||
||||||||||&| &|
  |      |   
  |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 联系QQ: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1 &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议论文论证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