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海妖是不是中东

突尼斯:被西方国家忽略的中东北非的和平希望
10月9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菲弗宣布,把2015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 日反对党议员穆罕默德·布拉米遇刺,突尼斯随后陷入了严重政治危机。由突尼斯劳工总联合会牵头,突尼斯工业、贸易和手工艺联合会,突尼斯人权联盟和突尼斯全国律师会等参加发起成立的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推动了解决危机的政治进程。  新华社记者张淑惠摄
10月9日,“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让世界的目光再聚于突尼斯政治舞台。日,前总统本 阿里下台后,突尼斯经历了多次政治危机、社会动荡和恐怖袭击,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但突尼斯不似其他西亚北非国家,在解决国内政治和社会矛盾上,突尼斯走出了不一样的路,以对话、互让和共识创立了一个独特的包容性政治模式。
在政治过渡期间,突尼斯不仅选择了通过和平渠道解决内政问题,还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无法在刚脱离旧体制时直接复制西方民主制度,对于政治两极化激烈、社会矛盾突出的突尼斯,任何政派即便在选举获得51%甚至更多的选票时也无法单独执政,因此在2011年和2014年的大选结果出炉后,两届胜利者均主动选择联合执政,邀请其他党派一起组成具有最广泛代表性的联盟政府,尽可能加强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凝聚力,这在中东北非地区和所谓“阿拉伯之春”国家实属罕见。
突尼斯还在“本国事本国人管”上为中东北非国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2013年,突尼斯发生了两次政治暗杀,导致国家进入全面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随着局势的日益恶化,突尼斯内外有人开始担心埃及、利比亚甚至叙利亚模式或在突尼斯重演,国家可能面临崩溃,从而陷入内战。在此时刻,引发突尼斯政坛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两党领导——复兴党主席加努希和突尼斯呼声党主席埃塞卜西以高度负责、理性和克制的态度在巴黎会晤,就缓和突尼斯局势达成了共识。
与此同时,四个突尼斯公民组织——“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提出了走出政治危机的线路图,呼吁各党派进行政治对话,从而让22个突尼斯政党汇聚一堂,对宪法、选举和引起分歧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经过漫长对话,突尼斯原本处于两极化局势的世俗势力与政教势力终于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政治对话最终成功以各方都接受的政治方案而告终。
2013年底至2014年初持续的“突尼斯全国政治对话”为后来的跨意识形态联合政府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014年底突尼斯大选结果出炉后,获胜的世俗突尼斯呼声党和获得第二支持率的温和伊斯兰政治党派复兴党一起建立联合政府,从此结束了持续四年的突尼斯政治两极化和社会张力。突尼斯人就这样以和平的方式把自己的国家从危险边缘拯救回来,虽然当前突尼斯经济不景气、大学毕业生失业率仍然很高,但突尼斯人看到其他中东北非国家的战火蔓延时,感到自己很幸运,毕竟和平和政治社会稳定是一切的基础,这一点中国朋友十分清楚。
突尼斯摒弃了中东北非政治的零和博弈和你死我活的思维,完全可说在该地区创造了一个政治奇迹,这对中东北非和平具有重大意义。
虽然如此,但西方大国近年来在处理中东北非和平问题时,一直忽略突尼斯模式。首先,西方国家不断对中东北非国家进行民主说教,但事实上在突尼斯民主化进程过程中,我们没发现西方国家对突尼斯给予特殊的照顾,反而对突尼斯经济社会问题袖手旁观,并且更愿意让突尼斯去世行和IMF有条件的贷款,而不是通过投资、合作和援助的方式来帮助突尼斯经济复兴。在政治上,西方对突尼斯最关心的仍与本 阿里时代一样——反恐和非法移民问题。说实话,突尼斯是否是民主国家,这不是西方所在乎的问题,西方国家始终在乎的仍是利益,所以西方对地区的不少极权制度提供了大量的支持。
其次,在颂扬突尼斯包容性政治和和平政治转型时,西方国家在处理其他中东北非国家时完全考虑不到突尼斯模式,一切还是以零和博弈为主。说实话,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等国有多少人因战争而死亡或沦为难民,这不是西方国家所在乎的问题,西方仍在那里火上加油,不断向战场提供武器、训练和各种支持。
突尼斯是一个小国家,它无法改变中东北非的局势,但它充分证明中东北非国家可以用和平方式解决政治问题,同时明显暴露了西方国家对中东北非和平和民主问题的政治虚伪。
(作者:瓦利德 突尼斯人、中阿关系研究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原标题:突尼斯:被西方国家忽略的中东北非的和平希望)
本文来源:中国日报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的位置:>>>正文
突尼斯总理称叙局势对中东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环球网报道 记者 乌元春】据俄新社5月27日消息,总理阿里&拉哈耶德对自2011年3月持续至今的冲突的规模以及死亡人数感到震惊。他认为,叙利亚的状况对整个中东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突尼斯总理阿里&拉哈耶德27日接受&之声&广播电台采访时表示:&我对叙利亚死亡人数和被破坏规模感到震惊。我们看到,这种局势对未来的叙利亚以及整个中东地区都很危险。&
  阿里说,突尼斯&支持任何旨在制止这场战争的倡议&。他指出,这涉及俄罗斯和建议的就叙利亚问题举行的国际会议。他强调:&应该找到中间解决方案,以便制止流血。最终叙利亚应该进行民主变革,人民提出的要求应该被满足。&
免责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任编辑:陈宇杰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2014中东变革:西方“民主药方”不对中东之“症”-中新网
2014中东变革:西方“民主药方”不对中东之“症”
&&&&日,埃及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裁决前总统穆巴拉克涉嫌谋杀示威者一案不成立,穆巴拉克将无罪释放。图为穆巴拉克在判决结束后,准备乘飞机返回医院。&&&&&&&日,突尼斯首都突尼斯,数百名示威者在美国驻突大使馆外示威,谴责一部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穆德的美国电影。突尼斯警方随后使用催泪弹,驱散示威人群。&&
  北京12月23日电 (记者 马佳佳 刘旭)2011年1月,突尼斯一位失业大学生的自焚引发了席卷大半个阿拉伯世界的政局风暴。2014年12月,突尼斯开启普选进程,即将迎来首位民选总统。在经历了近4年的“民主变革”实践后,埃及、突尼斯、叙利亚等中东国家的政治转型之路为何走的并不顺利,日益泛起的动荡因素为何令“新中东”呈现出恢复“旧秩序”的趋势?西方“民主”药方失效后,中东国家谋求转型路在何方?
  政治强权经济脆弱是剧变内因
  自2010年底以来,大规模民众抗议浪潮的冲击,再加上外部势力的干预和影响,阿拉伯国家开始了一场以改善民生、增强民主为主要诉求的政治运动。突尼斯和埃及通过民众抗议浪潮推翻政权,利比亚由民众抗议引发外部军事干预从而导致政权更迭,也门在外部干预下实现权力和平过渡,叙利亚陷入现政权与反对派之间的内战。
  尽管各国路径各异,但究其根本,中东大变革有其深刻的内部原因:政治上,强权政治当道导致政治合法性危机,民众追求民主权利的诉求强烈;经济上,经济结构脆弱导致经济发展困境,引发高通胀、高失业率、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外交上,对外政策或过于依赖西方,丧失自主权,或长期对抗,孤立于西方世界等政策也是最终引发阿拉伯世界剧变的重要原因。
  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凸显剧变困境
  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在政权更替后,相继开启多党选举、三权分立、大众参政等民主转型进程。然而,三年多的实践表明,相关国家情况并未走入当初预想的“民主”,反而陷入政治动荡与经济恶化的恶性循环。
  2011年中东剧变后,原有的强权政权垮台,民主化转型启动,相关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权力真空”。各党派间的纷争进而引发安全形势恶化,恐怖势力蔓延。在突尼斯,国内罢工、游行、抗议层出不穷。在埃及,国内围绕是否审判穆巴拉克产生分歧,反对审判穆巴拉克的民众与支持者对峙并多次发生暴力冲突,直至军队介入。
  政局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对于埃及、突尼斯等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旅游、石油等资源的国家来说,稳定的政治秩序更加重要。但是混乱的政局使这些国家的经济陷入持续恶化状态:统计数据显示,埃及已陷入建国60年来最糟糕的时期。叙利亚持续内战使该国经济大幅下滑,经济恢复到2010年水平可能需要30年时间。
  盲目崇拜“西式民主”导致剧变受阻
  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民主变革”运动为何频现失败现象?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药不对症”是关键。
  实际上,2011年中东剧变是社会“疑难杂症”长期积累的结果,其根源是若干结构性问题,因此阿拉伯国家要想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则必须对现行阶级结构和政治、经济路线进行全面改革。但中东的民主革新运动,通常在夺取政权后就走入尾声,而未能辅以后续的大政方针和政策路线改革,将“民主化”的形式作为变革的根本目的,却忽略了其后续目的,可谓只治标不治本,为未来埋下更深隐患。
  而在政治动荡、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一些国家也出现了恢复集权等趋势。2013年7月埃及军方推翻了执政刚满一年的穆尔西民选政府,2014年5月埃及重新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刚刚脱下军装的前国防部长塞西高票当选。利比亚也出现了军人干政势头,日深夜,利比亚军队军事警察部队司令穆赫塔尔?费尔纳纳宣布解散国民议会,并由制宪委员会代行议会职权,并声称这是为了承担肃清恐怖分子及其支持者的“国家责任”。
  中东困境再次表明,衡量政治制度的优劣,关键是看其能否实现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而不是削足适履实现统一模板下的“民主化”。而走向民主的路径,也并不一定只能通过暴力完成,从本国实际出发,深层剖析社会和经济问题,祛除制度沉疴,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民主道路才是关键要义。(完)
>相关新闻:
>国际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外媒:“阿拉伯之春”两周年悲观情绪弥漫中东
  【法新社突尼斯西迪布宰德12月14日电】突尼斯原已饱受极端伊斯兰势力抬头的困扰,在“阿拉伯之春”爆发两年后,国家如今面临政治和经济瘫痪,悲观情绪弥漫全国。  20
  【法新社突尼斯西迪布宰德12月14日电】突尼斯原已饱受极端伊斯兰势力抬头的困扰,在“阿拉伯之春”爆发两年后,国家如今面临政治和经济瘫痪,悲观情绪弥漫全国。来 自 西 陆 军 事   日,穆罕默德·布瓦齐齐在西迪布宰德自焚。这一绝望之举引发了突尼斯的起义,“阿拉伯之春”就此爆发。如今,在这座城镇,人们正在策划庆祝活动。  但是,筹备委员会的部分成员昨天辞职,指责执政的伊斯兰主义的复兴党“压制”纪念活动。此事揭示了该国的政治分歧。  预计当天将举行反政府集会。集会的组织者是反对派人士。由于领导人未能推动经济复苏并提高生活水平,他们感到非常恼火。  此地的居民几乎一致认为,自从独裁者本·阿里2011年1月份下台以来,情况没有任何改观。作为起义导火索的失业率至今仍然居高不下。  伊兹丁·纳斯里是个像布瓦齐齐一样的小贩。他抱怨说:“你说什么革命啊?一切都是老样子。”  纳斯里的妻子是大学毕业生,2002年至今都没有找到工作。本届政府在突尼斯举行的第一次自由选举中获胜,自从2011年10月份掌权以来,一直试图重振经济,如今被指对犯罪活动不闻不问。据说,为非作歹的主要是萨拉菲派成员。  作为强硬派伊斯兰分子,萨拉菲派成员今年多次涉入暴力活动,其中包括破坏苏非派神庙和艺术展。  就在昨晚,萨拉菲派成员涉嫌在斯贝特拉破坏一家酒店。警方和目击者说,他们把大堂洗劫一空,打碎了酒吧里的酒,还试图焚烧整座酒店。  突尼斯制宪会议在起草新宪法和选举法方面缺乏进展,整个进程因为临时议会内部的伊斯兰主义者与世俗派之间的分歧而屡屡受到阻碍。  议会和总统选举推迟到了明年6月份,可能还会进一步推迟,从而使人感到前景越发难料。  12日,惠誉评级公司把突尼斯的信用评级下调至BB+。该公司说,突尼斯“经济和政治过渡的时间和难度超出了预想”。  在埃及,穆尔西总统上个月颁布的宪法声明使他近乎大权独揽,可以推动通过新宪法,而该宪法已经导致他的伊斯兰主义支持者与世俗反对者在长达数周时间里举行针锋相对的抗议活动。  由于压力日渐加大,穆尔西收回了该声明,但本周末将围绕新宪法举行全民公决。反对派呼吁自己的支持者拒绝接受新宪法,宣称该宪法损害了基本人权,可能导致伊斯兰主义者对未来的立法发挥极大影响。  开罗上周爆发冲突,导致8人死亡,600多人受伤。从那之后,人们一直担心会发生暴力活动。  本周早些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迟向埃及提供48亿美元的贷款,而埃及政府需要这笔钱来填补财年的预算缺口。原因是,埃及政府鉴于政治局势,要求推迟发放贷款。  在利比亚,当局设法在7月份组织了大选,石油产量也恢复了正常,但“安全”成为政府自去年推翻独裁者卡扎菲以来面临的最重大挑战。  8个月的武装冲突给过渡政府留下了令人望而生畏的难题。政府正努力组建国家机构,同时控制作为反卡扎菲战争中坚力量的民兵势力。  利比亚经济正在迅速恢复。但是,该国到处都是武器,极端组织仍然是个严重威胁。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9月11日遭到袭击就说明了这一点。当时,美国大使克里斯·史蒂文斯和其他3个美国人遇害。
标签:突尼斯萨拉菲埃及宪法卡扎菲
本栏目最新文章
圣诞节(Christmas或Cristo Messa ),译名为“基督弥撒...
热门关键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突尼斯海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