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是什么系统系统真有这么好用?弄得大家都跟神一样膜拜……

为什么说mac系统“不好用”
装了Lion几天了,和大家一样,刚开始也有不适应的地方,不过我半个小时就适应了,于是开始在体验中思考,究竟apple为什么要把系统改成这样子?雪豹还不够好吗?后来才发现,apple果然比较毒。
未来的样子
安装了lion的同学应该第一眼就发现了窗口左上角的三个点点变小了,本来就够小了,现在更小,难道苹果不希望我们关窗口么?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10.7的偏好设置里面,可以让用户关闭在dock上显示的提示应用程序已经打开的小发光点,如果你关闭了,就不太好判断哪个应用程序是打开的了。这绝对不是吃多了。
看图,finder光点不见了,上面的设置就是&为开启的应用程序显示指示灯&
apple在实现他的概念,虽然现在看起来还有点过早。苹果是想让你模糊&关闭&和&退出&之间的定义。关闭是什么?就是把应用的窗口关了,退出就是把应用从内存里释放。在早期这是很重要的,应用程序先需要从硬盘缓存里加载到内存里才能够被系统调用,因为硬盘实在太慢。这样一来关闭和退出重开完全是两个概念。
但是随着SSD的速度和未来类SSD大容量储存介质的发展,&硬盘&和内存的速度差越来越小甚至几乎一样的时候,关闭和退出又有什么区别呢?既然没有区别,那用户何必要知道那些应用程序是&开着&的呢?
于是苹果再一次前无古人的在自己的系统里面,用隐晦的方式告诉世人:在未来我们的系统开机即用,程序即时调用,用户再也用不着为退出程序和释放内存这种对生产力毫无帮助的事情担心。
除了dock上那个小光点的消失以外,想想MBA的instant on吧。想想苹果在薄薄的设备里塞进SSD,镶在主板上的Flash闪存的目的吧,仅仅是为了薄么?再想想苹果大力推动的thunderbolt接口吧,10Gbps的传输速率,同时串联六台设备,这是为了好看么?
再想想lion里面的例子:resume,auto save,既然关闭和退出没有区别,系统自然不能再象以前一样,当用户关闭一个文档的时候,弹出恼人的框框提示你是不是要保存了!他会自动保存在&硬盘&上,用户回到电脑前的时候再迅速即时调用,就像lion里面resume(重启之后保留重启之前的所有工作),auto save(不许用户存档,因为存档就是&关闭&和&退出&的差别)。
配合未来的ssd,instant on, 加上苹果新发明的mission control,我们自然不用再做过多&关闭&的动作了。
乔布斯再一次像诸葛亮一般的,悄无声息的,对未来电脑的重要发展方向作出了判断,而不仅仅是预测。 macbook air,关机和开机没有区别,OS 10.7 Lion, 开启和退出没有区别,激动么?想起07年那个经典的: touch screen ipod, revolutionary mobile phone, web browser, touch screen ipod, revolutionary mobile phone, web browser, touch screen ipod, revolutionary mobile phone, web browser(连续三遍)了么!谁说苹果不行了!前面十年,苹果让所有音乐播放器制造商死在了童年,未来十年,苹果要让未来所有的桌面系统竞争者胎死腹中!
少数派报告
再说说改动最大的触控操作,从很久以来,触摸板根本不能算鼠标的平行产品,只是在笔电没有鼠标的备选方案而已,相信到现在为止几乎没有人还会在任何一台PC笔电上有鼠标的情况下用触摸板,好比你在酒店用一次性杯子,在家里绝对不会用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鼠标是精确操作,你的手指移动指针,触摸板一直以来也一样。而触摸板的手感和效率明显没有鼠标好。于是apple做了第一个改变性的尝试。
那就是双指滑动,可以不用费力的将指针移动到滚动条上,就能在任何窗口里面上下或左右滚动了。
相信几年前大家第一次接触这种操作方式的时候都被blow away了吧,为什么会这么震撼呢?
因为,苹果看似简单的双指滚动,将触摸板的定义和方式彻底的改变了,请听我慢慢说来。
刚才说了,鼠标是精确操作,触摸板也是,但是苹果将它变成了模糊操作,也就是说,当你想进行某一动作的时候,不必再精确的找到某个地方,而是不管你的手在触摸板哪个位置,不管指针在屏幕哪个位置,只要作出一个标准的动作,电脑就一定会对其响应。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当你进行space切换的时候,expos&的时候,不必在屏幕的某一个位置找到响应的程序图标了。需要思考的操作变成了只需要条件反射的操作。久而久之,你就会对四指网上推窗口就弹开这样的操作觉得习以为常。
Lion几乎颠覆了雪豹的设计,重新定义了触摸板,看似破坏用户习惯。实际上是非常毒的更进一步绑架用户习惯的阴谋。随着系统的高度复杂,苹果在花豹,雪豹中尝试了很多的手势操作,但是都没有一个规律,如果苹果暗中倡导的这种&思考-条件反射&的模式,当条件反射太复杂了之后,又会变成让用户的另一种思考,适得其反。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用jitouch等辅助的多点软件觉得很失败,有些人又津津乐道的原因,因为聪明的人知道怎么设置才会有规律,容易记忆。尽管他们并没有意识到。
雪豹的手势很成功,雪豹并没有乱。但是苹果深刻的意识到,如果在下一个版本的系统里面不给用户更加完善的体验,而坚持雪豹的操作方法,单单为更多的操作要求添加更多的手势的话,早晚会乱。
于是苹果找到了统一规律的好方法:分层
来看这张截图,你就会一目了然。
你会清晰的发现,虽然苹果给的设定很少,但是分层很清楚,桌面级别的操作(例如mission control,在桌面和全屏程序之间切换)都要用到三个手指,桌面以下软件级别的操作(翻页)只需用到两个手指(我知道这个地方可以改)。
再看看MM的设置,一样一样的。
桌面级别的需要用到两个手指,软件级别的一个。
而程序内容级别的操作,例如点击,移动,右键,就采用一指或者两指的点击操作。
一个公司的研发实力,不是从它能不能造出钛合金的powerbook刊出来的,也不是从产品90%的市占率刊出来的,是从这些细节刊出来的!苹果在笔电上推广,部署并完善了好几年的多点触摸板,推出了受众人非议的magic mouse,开发了看似鸡肋的台式机magic trackpad,就是为了这一天!触摸操作的清晰化大统一!
我们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苹果的目的呢?如果你安装了lion,你会发现在mission control下,仍然可以用三指横扫进行桌面级别的切换:
在safari下,可以两指横扫进行应用程序级别(网页)的前进,后退等等。
并且,如果你将两指的操作(例如换页)在偏好设置中设定为三指,那么三指的切换桌面操作就会上升为四指。
为什么finder里面不能用两指前进后退呢?是因为两指操作已经分配给了finder里面类似新的cover flow横向滑动,当然如果你的文件夹超出了边框也可以用两指划回来。
如果你在偏好设置里面将程序级别的操作提升为三指,finder的两指上下页切换就回来了。
至于为什么,应该是苹果经过研究后发现其实finder内部文件夹操作之间并没有safari这么的频繁,而且将整个层级减少一个手指总是好事。
lion的手势操作还比较少,这也许是苹果的第一步雏形,甚至仅仅是plan A,但是我们看到了更多。
资源管理(launchpad和全屏应用)
Finder, 图片浏览(iphoto), 音乐(iTunes),各种各样的第三方程序,说白了,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使用者下载,保存,访问并且修改用户的各种资源(PDF, Doc, Pages, Music, 照片,爱情片等等)。
那么finder做了什么呢?这张可爱的笑脸做了全部。
苹果意识到,这样太累了,finder累,我们用户也累,于是apple贴心的开发了launchpad。
就拿苹果自带的软件来说事吧,iphoto说白了就是个图片的资源管理器,itunes是多媒体管理器(兼下载功能),iwork套件是你办公资源的管理器(兼编辑功能,也可以这么说)address book是你联系人管理器。第三方软件例如things,是你工作安排等不可见信息的管理器,甚至有些网站,例如FB,是你社交资源的管理器。我们用电脑上网,办公,娱乐,看片,说白了就是对资源的索取,管理,利用,修改和分享。
问题出在管理这里。finder管理了一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除了云端的内容,任何本地的东西你都可以在finder中找到并访问。但是,有谁天天在finder里面管理自己的音乐?有谁放着好用的iphoto不同,把图片在finder里排列得井井有条?有谁这样做就乱套了,用户不喜欢。
你会问,我没有不喜欢啊?雪豹的finder就让我用得好好的。
在苹果推出多点触控之前,你有想过触摸板就是一陀屎没有?在苹果给你instant on之前,你有要求过电脑可以&超长待机30天&没有?甚至在Ive为你的笔电贴心的设计8个小灯之前,你有要求过原来知道自己笔电的剩余电量还不用开电脑没有?
这就是jobs和gates的区别,微软特别喜欢听取用户的意见,然后用于改进他们的产品,问题是用户已经不满了很长一段时间啊。苹果会给你更好的产品,有些甚至你自己都没想过居然能这样方便(iOS玩家自动避让)。
于是,launchpad诞生了,他的目的是为了解放一部分finder的工作,finder已经管理了文档,照片,电影等等,凭什么还要用finder来管理我们的第三方程序?这和所谓的&交互式体验&完完全全是两码事,这完全是类windows的复杂和乱套。用户需要finder这么一个地方来发现所有的资源,但是不需要他来管理我们一触即开的程序。 launchpad让finder不在肩负启动程序的重任,他集成在桌面上,一个猫抓手就能打开,井井有条,速度极快,不用的时候清点触摸板,一切都消失了。
苹果以前也做过将&管理应用程序&从finder中脱离开来的尝试,就是把application图标拖到dock上。问题是这仍然是文件夹,指示换了个皮肤而已。launchpad从ios上学到了很多,他的意义实在是大。
一句话,launchpad的意义就是,明确的告诉用户,你要的应用软件在这里,只需一步便能访问,不用进复杂的资源管理器。
这是一个颠覆的概念,用户不仅第一次明确的知道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在哪个位置,还第一次能够不拖泥带水的访问它们,而这绝不是小题大作。
下一个从ios中学到的精髓便是全屏应用了。和finder一样,大多数应用都是某种资源的管理器,苹果意识到:你不需要打开一个mail然后把邮件往iphoto里面拖吧?你也没有什么工作是需要一边打开imovie一边打开pages,然后在这两个程序之间交换数据吧?
对了,苹果发现,不仅仅用户需要清晰的资源管理思路,而且不同类型的资源实际上是很少交互的!
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当你使用一个程序的时候,不仅不能全屏的最大化利用屏幕像素,而且后面还有一个无关的应用来干扰你的视线呢?
又来了,finder, launchpad, full screen apps, finder, launchpad, full screen apps, 想起2007年那经典的。。。。。。
当你开启mail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根本不需要用另一只眼盯住后面的程序,当你编辑imovie的时候,你也会发现后面的pages完全无用,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交互!
于是你开启了全屏,世界清静了,你的效率提高了,编辑电影到一半的时候,想起要发email,三指往右一滑动,来到mail的全屏,看完你和老板的所有mail对话都像聊天式的集中在一个窗口里面,发完邮件,往左边一划,继续。
苹果又下了一盘大棋,而且下到现在我们才看出端倪来:不用关闭的应用程序,分类清晰的资源管理,让你不用记忆更不用思考的多点触控,不会干扰你的全屏应用,甚至连电源都不用关闭的全功能电脑。。。。。。苹果似乎想对所有的竞争对手说,十年了。。。这十年只是一个开始。苹果似乎已经知道了未来10年,甚至20年电脑的基本模式,而不仅仅是个概念而已。不相信么?想想1984!乔布斯在全场的欢呼声中,从皮包中拿出macintosh,说未来20年,电脑就是这个样子!有键盘,还有鼠标!有图形化的操作界面!没有指令和通配符!20年后的今天,哪台电脑不是这个样子?
再看看lion给我们了什么?还是花哨的3D dock么?还是科幻的time machine么?不!是instant on!是不用保存!是全屏高效!是launchpad瞬开应用!是mission control!是一键下载的应用商店!还不够么?
1984年,第一台macintosh屏幕上,随着音乐出现的彩色漂亮字体的HELLO图案,让全场尖叫,那是乔布斯给全世界的礼物,他让个人电脑第一次对你说hello,他让个人电脑称为每一个人每天离不开的东西,而不是程序员每天需要背诵的指令集。现在,乔布斯和mac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不希望它结束。
转自威锋论坛&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发布: 10:09:00 |作者: 王振鹏 |来源: 华强电子网&&三星Note7爆炸的事情终于以三星全面召回并停止销售落幕了。回想整个事件的过程,仅从网上网友的评论看,似乎多数人对三星品牌的好感度是不高的,甚至是厌恶的。而同样作为第一品牌梯队的苹果则拥有众多的拥趸,在产品出现瑕疵时能得到大量自来水的辩解,是什么原因呢?编者认为这种差异化的态度是大众对苹果产品及品牌的崇拜感而产生的排他性产物,简单点说就是崇拜而排他。&&在编者的印象中,能让人产生崇拜感的品牌并不多。仅在消费电子品类搜索,能将信仰和品牌联系起来的似乎只有索尼、苹果、诺基亚。今天这些品牌的产品不在此次讨论的范围,只是编者想借索尼、苹果、诺基亚这三个词让大家做一个联想。当你看到索尼时,也许会想到网上时传的索尼大法好又或者是艺术品、颜值高;当你看到苹果时,也许会想到好用,流畅逼格高;当你看到诺基亚时,最有可能被联想到的词或许是挡子弹。&&这些联想体现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基本印象,大众早已将品牌标签化,这些印象的形成少不了媒体长期的宣传报道(比如你正在看的这篇),但更多的是产品本身的精致让品牌的标签在一个个消费者中流转流传。回到崇拜感的话题上,为什么说三星比苹果少了丝崇拜感呢?这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标签化印象,崇拜感源于品牌产品的印象。&&品牌印象的形成是多方面影响的综合结果。&&产品布局——有的用与用得好&&三星和苹果同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两个手机厂商,但是在产品布局上截然不同。低端百元机到高端千元万元机的全覆盖让三星的出货量始终保持在全球第一,但低端设备较为糟糕的体验实实在在的伤害了这部分消费者对三星品牌的感情,这种产品的布局造成了品牌产品使用感受的差异。而作为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始终都是走的高端精品路线,流畅统一的体验也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称赞。&&今年以来,市场增长乏力,三星以及其他厂商都在有意识的精简产品线,这将有利于形成统一品牌印象。同时由于使用安卓系统的缘故,存在长时间使用后垃圾冗余、反应卡慢不及IOS系统,造成一种同样贵却不及苹果的印象。好在随着Android系统的更新,IOS与Android的体验差异越来越接近。&&创新模式——完善与创造&&看过很多关于三星的报道,这里摘录一段关于三星的手机制造历史。三星涉足手机市场要比苹果久远的多,早在1988年,三星便推出了首款移动电话SH-100,此后的二十几年里,三星一直致力于手机业务的创新与发展。第一款MP3手机( 2000年~SGH-M188)、第一款双屏翻盖手机(2000年~ A288 )、第一款高像素摄影头手机(2005年~ SCH-S250 ) 、甚至是第一款太阳能手机(2009年~ S7550 )等等均来自于三星。&&三星在产品创新上从未停止,但是其功能叠加式渐进创新并没有给大众留下太多的印象。当然这是站在今天的角度来说,所有革命性的创新都非一蹴而就,没有渐进式创新的探索,就难以明了创新的方向。但是可预见性的总是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乔布斯创造的iPhone说重新定义手机一点不为过,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改变了人们使用手机的方式加速了移动联网的发展。&&三星在手机上的创新似乎总是围绕消费者进行,给你一个你所期待的产品;而苹果总是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至少乔布斯时代是这样的),创造需求并满足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苹果的创造是三星创新的基础。iPhone的诞生给了三星创新的基石,加尺寸加像素加电池...&&犹如很多报道说得一样,创造者和模仿者后者总是被人鄙视。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在苹果和三星的各类比较中很多已经脱离了产品,只是单纯对模仿者的偏见于创造者的追捧。&&营销方式——产品与生活&&不同的营销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企业的不同阶段,在编者看来,三星目前的营销方式还真的只是广而告之。其方式各种电视网络广告,各种活动的冠名赞助。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除了对人们的感观刺激以外,再无其它关乎品牌内涵的深刻印象。巨额的营销投入推动了产品销量,却没有赢得用户口碑。用户没有从三星的品牌感受到什么超越产品的价值概念,所以产品本身的问题被突出放大,而苹果正好相反,苹果一直向人们传达品牌价值、苹果文化。例如苹果是如何的对产品精益求精,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这使人们忽略了其存在的问题,这是两种不同层次的竞争机制。&&没有谁比谁营销做得更好,从三星的产品布局上来看,三星与苹果的目标消费群是不同的,二者的营销需求是不同的。只是站在消费的角度上来看,苹果的营销更侧重于对品牌理念与内涵的输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潜移默化的转变成对品牌的向往。&&一个人对品牌的印象建立于多方面,除了上述几点还有来自领导人的影响。乔布斯对于产品品质的偏执通过产品传达到消费者,他的个人魅力是苹果品牌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中国大陆,锤子科技CEO罗永浩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消费者对锤子科技的标签化印象基本上是基于对罗永浩的印象,此时的品牌与人是捆绑在一起的。&&说了这么多,其实影响品牌印象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产品本身,产品本身做得再优秀黑科技再多但却存在安全隐患,相信消费者很难对品牌有好感。Note 7的爆炸无疑对品牌有着巨大的伤害是品牌建设史上无法抹去的污点,而从始至终优异的品质来不断的强化标签印象才能让信仰持续。(责编:宏达)关注电子行业精彩资讯,关注华强资讯官方微信,精华内容抢鲜读,还有机会获赠全年杂志关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华强微电子”→关注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找到1条结果上一篇:下一篇:发表评论(已有0位网友评论)验证码:&&&&&瑞萨的MCU在汽车电子领域可谓声名赫赫,其实近年来在工业、智&&&&&11月27日,大疆创新推出了首款智能农业喷洒防治无人机——大&&&&&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近饱和,进一步所面临的将是寒冬,受此影苹果最新的系统更新背后,有个像谍战一样的故事_网易新闻
苹果最新的系统更新背后,有个像谍战一样的故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阿联酋知名民权活动家艾哈迈德·曼苏尔的 iPhone 6 收到一条短信,称有“阿联酋监狱虐囚的新秘密”,文末附有超链接。如果他点下链接,这部 iPhone 便会被远程控制,发件人将能看到里面的所有短信、邮件、通话记录,并且可以追踪到屏幕上的每一次点击。甚至,他们可以监听手机周遭的声音,而曼苏尔的 iPhone 屏幕上什么都看不出来。控制这部手机的,是以希腊神话中的“天马”(Pegasus)命名的黑客工具。尽管整件事听上去和《谍影重重 5》里中情局发起的远程攻击类似,但这不是好莱坞编剧构想的电影情节,而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本周五,苹果发出 iOS 9.3.5 系统更新,唯一目的便是为了防御“天马”的攻击。类似电影情节的攻击根据苹果公司的公告,iOS 9.3.5 修复了三个由公民实验室(Citizen Lab)和 Lookout 提交的安全威胁。前者是多伦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下属的技术实验室,后者是一家位于旧金山的移动安全公司,曾曝光过多个手机漏洞。在苹果发布升级补丁后,Lookout 官方博客刊文介绍了“天马”对 iPhone 的攻击能力。非常可怕。可怕之处在于,“天马”利用这组漏洞的攻击不仅效果惊人而且悄无声息。用户只要点击了特定链接,“天马”可以完全不留痕迹地装进用户的 iPhone。链接来源没什么要求,可以是短信、邮件也可以是社交应用,只要打开它就会安装“天马”。“天马”可以将 iPhone 中所有未经加密的资料上传到指定服务器、并且还可以记录屏幕点击,这样一来就算加密的信息也能拿到了——只要加密就需要输入密码,拿到密码就有一切。更夸张的是,“天马”可以静默启用 iPhone 的摄像头、麦克风监视主人活动。除了什么都能干以外,“天马”在反追踪方面也颇下功夫,在 4G 联网时它会放慢数据传输速度以避免过快消耗电力或流量。当手机连接 Wi-Fi 的时候则会加快数据偷取,让用户更难以察觉。苹果 8 月中旬从 Lookout 和“公民实验室”收到了关于这一组漏洞的报告,在本周五推出安全补丁。攻击败露是因为一个人权活动家的警觉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阿联酋人权活动家艾哈迈德·曼苏尔(Ahmed Mansoor)的 iPhone 6 在 8 月 10 日的时候,收到了攻击短信。曼苏尔是“阿联酋五杰”(UAE Five)之一,曾因呼吁民主化改革在 2011 年入狱。作为一个工程师背景的异见人士,曼苏尔收到陌生人发来的短信后没有点链接,而是转给了“公民实验室”。随后“公民实验室”和合作伙伴 Lookout 一路挖掘到了“天马”的起源。和电影里经常出现的黑客工具不同,“天马”不是什么天才少年黑客的作品,而是来自以色列科技公司 NSO Group Technologies。这套系统此前曾被曝光,但当时它所攻击的对象只是黑莓以及部分 Android 手机,不包括 iPhone。NSO 开发出“天马”后,以平均 25000 美元攻击一个目标的价格向政府机构兜售。根据巴拿马地方报纸 La Prensa 去年调查政府非法监控丑闻时获得的信息,NSO 以 800 万美元的价格打包出售了针对 300 台设备的攻击。但 NSO 公司声明称,曼苏尔手机被监控的情况公司并不知情。NSO 辩解说,他们的产品销售透明且合法,主要的目的适用于政府打击恐怖主义犯罪,间谍软件他们只卖给认可的政府组织。但 NSO 也说,至于软件卖出了具体要干什么,NSO 只是要求和建议,但并不负责。2013 年,NSO 联合创始人 Omri Lavie 在接受《美国国防新闻周刊》的采访时称,他们能完全不被察觉地进入被监视对象的生活,不留痕迹。如今看来,所言非虚。最安全的系统也不可能保证绝对安全这次被攻破的 iOS 实际上几乎是普通消费者能买到的最安全的智能手机。苹果除了互联网产品上常见的两步验证,还在旗下产品上启用了 two-factor 双重设备验证,引入硬件加密。当你在其它地方登陆 Apple 账户的时候,双重设备验证会往你指定的硬件产品上发送验证码才能继续登陆。相比通过传统的两步验证,双重设备验证更加安全。库克年初在用户隐私问题上公开反抗美国政府之后,进一步推进了全线产品的加密。但此次被暴露出的 iOS 漏洞比美国政府“公开”希望获得的后门还要严重得多。这是数字安全的现实,即便是业内最有钱的公司全力以赴,也不可能保证绝对安全。总是有人发现漏洞、公司再去补上。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主要科技公司在不留后门的事上为何如此步调一致——连想堵都堵不上,更别提刻意给人留一扇门了。此次 iOS 的高危漏洞,如果曼苏尔欠一点警觉,或者攻击者准备得再周密一些,可能还会继续存在一段时间。而用户更多的 Android 平台的漏洞就更多了,8 月份就有两个非常大的:Android 使用的 Linux 3.6 内核的一个漏洞可以让黑客通过网页访问嗅探用户的账号和密码,80% 的 Android 设备中招;另一个漏洞是高通芯片带来的,9 亿使用高通芯片的 Android 设备面临被黑客静默植入高权限木马的危险,而且修复补丁何时实装也遥遥无期。不是名人你也不安全关于数字安全一个常见的论调是,“我又不反动,有什么好怕的”。的确,“天马”太贵了,不是重点目标,大概不会有人花十几万来获取你手机上的信息。(如果你还担心,可以用这个应用查一下)但没人知道下一个系统漏洞会被什么人发现,下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会被什么人攻破。不是每个黑客都像 NSO 公司有能力把武器高价卖给政府。要是下一个高危漏洞被一个急着换钱的黑客找到,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大批量攻击的工具。被人看短信、丢一个社交网络的密码或者邮箱密码,听上去可能不是特别大的事。但通过这些信息,攻击者有可能获得你的身份证号码、人际关系、出行计划,并将它们卖给诈骗者。极少有人会相信中奖打 10 万过去的随机诈骗短信。但当骗子知道足够多的信息,而你又恰好在压力很大的时候,被骗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比如“网购订单支付出现问题”、“你乘坐的航班被取消,请联络 xxx”的诈骗短信都屡屡成功。
这么做你的信息会安全一点不要为省几块钱越狱。收到提示后,及时升级操作系统。厂商的安全人员再努力也架不住你不升级系统。不回复任何类似验证码的信息,有用户被人利用验证码的回复攻破了手机号码,偷走了所有存款。不要使用相同的密码。近期 Dropbox 重置了一大批用户的密码,这些用户是 2012 年以后就没改过密码的人群,Dropbox 认为他们的账号有被撞库侵入的风险。至少保住最关键的账号。很少有人能记得几十个复杂密码,你可以给特别不重要的服务都用相同的简单密码。但确保最关键的账号,比如支付宝、微信、Gmail、苹果账号用上不同的密码。用 1Password 之类不上传到服务器的工具管理多密码,或者使用一种黑客永远也没法攻破的工具——拿笔写在本子上。使用两步验证或者授权验证登陆。尽管通过短信的两步验证也有被攻破的风险,但有它远比没有安全。使用苹果设备的要开启&two-factor 双重验证。&付款尽可能使用跳转到支付宝和微信的应用支付、少填银行卡号。今年一月,凯悦酒店集团的系统被黑客攻破,数百万客户的信用卡卡号和 CVV 码泄露——足以制卡盗刷,不需要支付密码。海淘或为海外互联网服务付费的时候,尽量用 Paypal、Stripe、亚马逊之类的渠道支付,减少信用卡信息泄露的可能。对于不常用的海外互联网服务,可以考虑买充值卡消费——同样是为了减少信用卡信息泄露。注册互联网服务的时候尽量用邮箱,而不是更方便的手机号登录。当手机号和其它个人信息一同泄露,有可能帮助诈骗者编出更好的故事。大多数公司的短信验证都调用第三方服务,即便你相信自己注册的服务品牌,也没理由相信提供短信验证的公司。如果实在不想用邮箱注册,微信也能提高安全性,它的登陆系统只授权名字和头像,对方能获得的信息比较少。总之,填个人信息的时候不要那么实诚。在非绝对必要的情况外,少填真实个人信息,信息越多越容易被社会工程学利用。
本文来源:好奇心日报
责任编辑:江圳强_NX633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是什么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