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达沃斯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报的时候没留心密码,现在无法打印了,有谁能帮帮我吗?要不然我就没法面试了

本人想报名参加达沃斯天津论坛的志愿者,但是我错过了机会,不知道是否还可以在申请?请帮忙回复一下。谢_百度知道
本人想报名参加达沃斯天津论坛的志愿者,但是我错过了机会,不知道是否还可以在申请?请帮忙回复一下。谢
人原在外企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流利地讲英语,现已退休。谢谢。愿为天津达沃斯论坛的顺利召开尽一份力量,有多年的管理经验
提问者采纳
但今年的应该是不可以再报了,以后天津还会举办的。祝健康很高兴看到您这么热心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不差你一个
明年再来报吧,您退休了还这么有干劲儿,我们后辈真是惭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欢迎您, !|
|||||||||||||||||||||||||
&&&&>> &正文
支付宝,是该狠狠地讲独立的移动故事了
虎嗅网 绿竹巷
字体:&&&&中金在线微博微信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支付宝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比PC时代宏大得多的目标:取代钱包,战胜现金,成为个人金融的入口。
  稍微了解与接近支付宝的人都知道,在技术储备、产品设计、商务拓展、乃至争取政策支持上,支付宝为此都已经开足了马力,可是,有这些就够了么?
  我觉得,还不够。要支撑起支付宝在移动年代的新故事,支付宝现在最缺的一块板,在我来看,不是产品,是品牌。
  支付宝没有品牌?
  支付宝难道没有品牌么?当然不是。可是支付宝过往的品牌形象和它现在想要扮演的角色之间,是有差距的。
  在PC时代,支付宝给大家最直观的印象是支付工具,第一个联想词,想必是淘宝。因为支付宝的起家是为淘宝提供支付工具和担保交易,身份是淘宝的附属品,淘宝飞速发展,支付宝也随之壮大。
  后来,支付宝的业务延展到其他购物平台上,比如当当、易迅等,并且弄了水电煤缴费,银行转账等等一些列服务,IT圈、金融圈这才逐渐开始对支付宝的发展边界有了更大的想象,而这也是为什么当年的VIE事件会闹得如此沸沸扬扬,因为大家觉得,雅虎失掉了阿里未来最有前途的一块资产。
  但在许许多多普通用户的认知中,支付宝仍然只是个支付工具,是要买东西的时候才会想起来的一个东东。换句话说,在PC时代,支付宝自身的存在感是比较弱的,它躲在淘宝后面,躲在许许多多的电商和游戏厂商的身后。你经常见到它,使用它,可是,基本是被动的。
  支付宝在手机上想干嘛?
  许多互联网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都很挠头,包括支付宝的好伙伴淘宝。因为从PC到手机,大量企业的盈利模式无法顺利平移,百度和阿里都是以广告为主的,手机屏幕太小,能塞下的广告位远不如PC,腾讯除了广告,主力在游戏,可是手游的盈利能力,和端游还差得很远。
  和他们相比,支付宝是幸运的,因为支付行业的盈利模式是向商户收取交易费率,这个在PC上怎么玩的,在手机上一样玩就是,是可以顺利平移的。
  更重要的是,在移动端,一些在PC端的功能的威力被放大了。电脑到底不够便携,也不可能24小时开机,但,手机是!试想一下,PC端的支付宝里,即使集成了电子机票,优惠卡券,存一下可以,但怎么用呢?但在手机端,你可以直接拿着电子机票去登机,拿着优惠券去换一杯咖啡回来……
  付钱、理财、管理卡券积分,所有这些电子钱包所需的功能,支付宝都在加紧部署。我曾经在年初写过一篇《支付宝,移动端的攻守道》,列举了支付宝在信用支付、以及线下的二维码、声波、超级收款等方面的谋划和布局,如今大半年过去,支付宝在移动端的脉络已经更为清晰。
  如今,信用支付尚未推出,我个人的判断是卡在了监管环节,但东方不亮西方亮,余额宝成功推出了。二维码、声波支付,被集成为“当面付”,出现在支付宝App里出现在比较显著的位置。在最新版的App里,支付宝开放公众平台,接入三大运营商、十多家银行的轻App,以及一箩筐的企业,比如电影票网站、航空公司、麦咖啡、银乐迪等等,虽然用起来还未必都很顺手,但布局已经初成。尤其是余额宝,对于支付宝的移动业务,意义很大。其实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战略意义:余额宝给了大家一个登陆支付宝的理由!
  根据余额宝的数据,现在手机开户是PC的2.5倍,日转入笔数是PC的1.5倍,这也验证了前面所说的,打造个人金融入口,手机是天然的,最适合的载体。
  支付宝——产品在移动上有独立性,但品牌没有
  如上所述,在手机里,支付宝从后台走向前端,它要成为一个用户可以日活跃的App,所以,主要角色已经不再是淘宝的附属品,它独立了!
  但目前的问题是,从支付工具到电子钱包,个人金融入口,这个角色的变化,普通用户到底有多少知道了?
  支付宝在互联网圈内常是红火题材,但在大众层面,其实非常低调。你有见过支付宝的广告么?见过支付宝办的活动么?反正我是没见过。为此,我还特地求证了一下,结果是,我的观感基本准确,他们确实很少做市场推广,在余额宝身上,楞是一分钱市场费用都没花。
  余额宝最新的用户数是1300万,作为一只诞生3个月的货币基金,这个数字还是很惊人的,但是,放到理财大军里,支付宝用户里,或者再缩小一点,支付宝的活跃用户里,这个数字其实还是比较小的。
  身在IT圈,有时候会有个“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错觉。我最近密集地问了一圈身边的朋友,离开这个圈子,你会发现有好多人压根不知道余额宝,有些人,知道了也没用。而大多的原因是没有往支付宝里存余额的习惯,疑惑于是不是安全,或者根本就不知道余额宝现在的年化收益稳定在4.8%左右,已经比五年期定存还高。
  红透了半边天的余额宝的境况尚且如此,当面付、公众平台的普及程度就更加可想而知了。简单说,大众层面,支付宝=电子钱包这个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很多人对于支付宝这个品牌的认知,还停留在支付工具上。
  看看淘宝和天猫在地铁里满眼满眼的广告,和自家兄弟比,支付宝在品牌与推广上,是落后了的。淘宝要给大家一种万能,什么都能买到的感觉;天猫要给大家一种正品,时尚的感觉;支付宝却并没把移动年代的个人钱包概念传递给普通用户。
  微信和手Q,天猫和淘宝,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功能是高度重合的,为什么腾讯和阿里要取新名字,而且取得看不出一点以前的影子,因为它们不但在产品再造,也在品牌再造,在颠覆消费者的认知。很多人觉得QQ山寨,微信洋气,觉得淘宝鱼龙混杂,天猫是正品行货,这都说明微信和天猫在品牌塑造上的成功。
  当然,微信和天猫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品牌打造只是其中之一,但我想说,这个因素不容忽视,这么说吧,有很多卖家都吐槽,同一个商品,同样出现在搜索首页,天猫比淘宝贵,可是很多人竟然选了贵的,为什么,因为消费者觉得天猫的东西要好一点,就是觉!得!
  传统PR手段的缺陷
  塑造品牌的手段有很多,比如靠产品,口碑;比如靠PR,媒体宣传;口碑这是内生性的,就不说了,来看PR,这是我现在看到的支付宝仅有的营销动作。
  阿里公关强大,这个圈内公认,所以IT圈、金融圈没有人会觉得支付宝是一家低调的企业,因为满世界都是他们的报道,何况到底支付宝的江湖地位摆在那里。但是,传统PR对于一个品牌的塑造,是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有天生的缺陷。
  一来,媒体比较喜欢负面,尤其是传统媒体,对于唱红的稿子,编辑领导基本会鉴定为软文,哪怕你的稿子里其实都是客观事实。二来,媒体是眼球经济,有些干货确实不容易传播。举例说,XX的支付宝账户被盗比较容易被报道,而支付宝账户很安全,全额赔付,很难独立发稿;再比如,支付宝股权结构变化,媒体的报道热情能把支付宝公关同学的手机打爆,但支付宝新版手机客户端的新功能,很难在媒体上被细细介绍。新闻就是这样的属性,这是包括支付宝在内,所有企业都面临的问题。
  对于to C的互联网产品,一个有趣而又无奈的现实是,媒体所热衷报道的(也是很多读者观众喜欢看的)和用户真正关心的,有很大差距。
  还是以支付宝为例,用户对余额宝的问题真的很简单,安全么,收益高么,存取方便么?至于支付宝有没有收购天弘,支付宝的股权怎样,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不是要打架,用户根本无!所!谓!
  用户关心切身利益,但新闻有时候并不追逐这个,这是个客观存在和难以改变的现实。所以,要更新用户认知,重塑品牌,现有的传播手段,PR肯定要有,但也肯定不够。新闻报道,虽然相对廉价(开个发布会,招待一下记者的花费),但传播内容和力度受限,而硬广软广、营销活动等,比较贵,但传播力猛。
  如何做?
  好吧,肯定有人会说,你说起来轻巧,实践起来,哪有那么容易啊。
  是的,我这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作为一枚营销小白,以下纯属不靠谱YY。
  互联网公司区别于传统企业,有一点很牛,那就是数据,用户在哪里,有怎样的行为习惯,互联网公司应该更清楚地知道。
  我相信,支付宝肯定很清楚,哪些用户是比较活跃的,哪些人在PC上经常用支付宝,但在手机上还不太活跃,是不是浙江的用户已经普及得不错,而江西的还有增长潜力?营销这件事情本身挺坑爹的,很可能会浪费掉很多银子,但数据,也许可以帮着少浪费一点?
  再者,个人经验,支付宝的产品还是挺过硬的,所以发动用户来口碑营销说不定也有效。支付宝的主力用户肯定是年轻人,比如大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接受力,所以,去大学办点活动?把各种牛掰的技术展示一遍,或者土豪一点,给大家发点余额宝充值券啥的。如果能说服这个群体使用,再鼓励他们去教育自己的父母辈,那……可能还不错。在淘宝这件事上,我反正是充分见识了父母辈的消费力,那淘起宝来,出手分分钟比我们阔绰N倍,所以,如果他们拿出点活期,或者买理财产品的钱来充余额宝,那这个单位,恐怕不是百或者千啦。
  宝贵的时间窗口
  眼下,我觉得是支付宝非常宝贵的一个时间窗口。
  不可避免地要说到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目前肯定还没有逼到支付宝跟前儿,但是,微信支付,确实是支付宝的一个在战略上不容忽视的对手。
  因为从逻辑上看,微信作为一款社交工具,和手机有天然的契合点,这是产品属性本身决定的。所以微信的用户数太庞大,而且粘性极高,那种活跃度不是市面上任何产品可以比的,包括阿里系的所有App。而O2O这个市场乾坤未定,在移动电商领域,无论是阿里和腾讯都还没有建立起什么绝对优势,大家都在拓荒和尝试。当然,你可以说,微信也不能包打一切,从社交到支付和商务,有一个转化率问题。但是,微信确实是有机会切走一块蛋糕的。
  之所以我认为现在是宝贵的时间窗口,因为微信支付目前在大众层面,认知度也很低,别看圈内讨论来讨论去,我敢说,一多半用户别说用过微信支付,就是连微信支付在微信的什么地方都不晓得。
  而从产品体验上看,微信目前的主要精力肯定在手游上,那个来钱快啊,也是腾讯最擅长的,所以,其实微信支付在功能、应用场景等很多方面,和支付宝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最好的市场推广节奏当然是和产品同步,因为如果宣传太猛,产品体验跟不上,那么是反效果,但如果产品已经就位,宣传没跟上,同样有问题,而且,相比于前者,这貌似比较冤一点。
  越来越独立的支付宝,面对着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前景,但同时在品牌塑造上,也面临着几乎要从零起步的艰辛。抢时间窗口,抢在微信之前,让用户把电子钱包这个词和支付宝划上等号!要不然,等小白用户以为扫二维码支付啥的是微信独有,再去扭转这种用户认知,就麻烦了。
  PS:写得我手酸……有人问,你干嘛搞得自己像是支付宝的人一样,为他们捉急忙慌的,人都没急。好吧,支付宝帮我省了去银行排队的痛苦,帮我赚了点公交车钱,我就是喜欢它,怎么样。觉得此文是软文的,请绕道!
中金在线推出"微行情"服务啦!关注中金在线微信,您可以随时随地发送股票名称、简拼或代码,1秒便可查到最新行情;发送"黄金"、"白银"、"利率"查询贵金属报价和基准利率。快试试吧!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中金在线"(cnfol-com)关注中金在线微信。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频道文章精选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微信扫描二维码,体验微行情服务,速查股票、利率、贵金属行情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置顶:点↑“KAB创业俱乐部”点“置顶公众号”键,你就能第一时间发现我们!
最近,有几个出版社问我有没有意图出书,可否合作的问题。由于我是最近才开始写作,自认为水平还处于小白级别,实在不好意思出来献丑。另一方面,我对出书涉及的版权一窍不通,就在群里请教了几位有经验的前辈。
一位前辈简洁回复了我要注意的事项,言简意赅,字字重点。
但我还是没有完全明白,赶紧私信去问这位前辈。我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我的问题,等待对方回复。
问完问题之后,屁颠屁颠给对方发了一个红包,还再三请求对方一定要收下。
前一段时间还在微信群里为了几分钱抢的不亦乐乎的我,现在能主动给人发红包,还怕别人不收,确实已经不是我以前的做事风格。
不是我不直率了,也不是我变得谄媚,急着去巴结别人了。
而是我开始懂得:没有人有义务为你的无知买单,也没有人有义务去无条件帮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的时间都很珍贵。
有句话叫做:小孩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虽然有点不全面,但是也有几分道理。
别人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你,无论是出于义气还是同情,你都有必要表示感谢。而现在的我,没有能力可以回报对方,能做的仅仅是发个小小的红包,以示诚意。
刚毕业的时候,我到了一家上市公司做财务,每天大量的数据让我焦头烂额,还要面临部门主管随时的指责和同事的刁难,心情糟糕透了。
我有一个朋友,都谈不上朋友,高中一年同学,后来再也没了联系。
那一段时间可能在做创业计划,经常深夜里打电话过来问我财务相关的问题:股东创业投资的比例怎么算呀,股东投的钱,要怎么分配,大小股东意见不一样该怎么办?
我强忍着身体上的困倦与精神上的疲惫,给他回答这些百度都可以搜到的问题。
有一天,我在上班,他QQ弹过来一个窗口,你帮我做一下这道财务题,还不好?
我瞄了一眼,是大学学的课程,可是工作上不涉及,学的知识基本都要还给老师了。
就答复他:我在上班,而且这些知识点我都忘得差不多了,真没办法帮你。
他很真诚地请求:我真的很着急,你就帮帮我吧。
我实在不好意思再拒绝,就说:我回去试试吧。大学的知识,回去网上搜一搜,问问朋友还是可以解决的,我想。
然后,我的对话窗口就接到了他一张又一张图片,除了前面两道比较容易的小题,后面还有七八道大题,而那些问题,是我现在可能都没法搞懂的。
我当时就恼了:你知不知道我在工作呀,我很忙的好吗?一道问题我还可以百度问别人回答你,你给我发一份类似于期末考试的题,还让我赶紧给你答案,你谁呀。
我一气之下,再也没理他。
我并不是那种见死不救,不乐于助人的人。
大学的时候,每次考试前,我都会将这门课的考试重点画出来,整理到我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借给班里不上课的同学复印。
只要他们把这张纸背熟,考试通过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大学生贷款扣去学杂费剩余的钱打到指定支付宝里,可是那个支付宝不能转账也不能使用,我熬夜研究出来技巧,把攻略发群里给大家借鉴参考。
朋友面试忘记带东西了,我可以坐一个小时公交去给他送,因为我知道,没有了那个东西,他面试可能就泡汤了。
天知道,我真的是一个善良诚恳的好姑娘。
可是,有的人,他真的不值得你帮。
百度上能搜到的东西,你为什么要去浪费别人的时间,让别人手把手教你。
不挑时间半夜三更给别人打电话问问题,你着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别人也着急休息呀。
其实,我也知道,我们为什么宁愿选择直接找朋友帮忙,而不愿自己主动搜集材料。
1. 找朋友更省心。我打一个电话过去,我的负担就减轻了,我把我的问题直接抛给了朋友。
2. 找朋友可以花费最少的精力。朋友是学这个专业的,他一会会就搞定,自己上网搜的话,搜出的内容多还复杂,你也不一定理解,得花费更多的时间,权衡之下,还是找朋友。
3. 找朋友是免费的。网上很多PPT,很多课程,很多文件都是要收费的,找朋友,虽然耽搁了朋友的时间,但是我们是朋友呀,他怎么好意思问我要钱呢?
4. 潜意识里,朋友会一直在那里无私地帮助我,不会走。
权衡之下,找朋友帮助是一个最省钱,也最省事的好办法,于是,你选择了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朋友。
你总想着,因为我们是朋友,你就要帮我。可是你知不知道有一句话叫: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你打着朋友的名义,本着免费高效的目的,一次又一次去找你的朋友,可是,你不知道,你也在一次又一次地消耗着你们的友情,透支着你们原本就没有多少的感情。
你以为对方会一直无底线地接受你的请求,你以为,对方会念着当时的一点点情谊,不会跟你介意。
可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扰,一点点在逼对方后退,在靠近他的底线。
终于,对方拉黑你了。
你都不丝毫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和立场,对方又何必在意这段友情呢?
单方面的索取,不叫友情,叫自私。
只顾一时方便的你,可能完全意识到,就算你的朋友帮助了你,也只是解了一时之困,下次遇到这种问题,你仍然不能搞定,仍然还是要去求别人。
你选择了把自己生活的主动权交给了别人。
与其这样,还不如花个时间,泡个图书馆,上网好好查一下,掌握这个知识点,下一次不仅不会被困住,还学到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你要明白:没有人是有义务要帮助你的,别人因为义气帮你,请你务必也因为义气把别人放在心上。
成年人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要赖以生存的事业和需要维护的关系,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将时间利用到最大化。
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很忙,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很珍贵。肆意浪费别人的时间和不考虑别人的立场,是要撑到一休休风险的。
请人帮助之前,先考虑你们的交情有多深,你能透支到什么程度,你最坏能接受什么结果,想好了再做决定。
在帮助的过程中,请尽可能珍惜别人的时间,也记得别人的情。别人只是随手一帮,不需要你还,可那不意味着,这件事你就可以忘记掉。
会感恩的人,每个人都喜欢跟他打交道。
下次再请人帮忙时记得以下几点:
1. 先思考下自己努力能做到哪个程度,尽力了再去找别人。
2. 找别人时注意时间场合,大半夜打电话可能会影响你的最初的目的。
3. 尽量言简意赅的表述完问题,高效率完成事情。别拉拉扯扯聊半天,别人可能还有其他事情要忙。
4. 事情完了之后,要对对方表示感谢。不要只是口头的谢谢,太没诚意。比如,仔细表达一下别人具体哪里帮助了你,对你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十分感谢。再不会就去发红包吧,钱是足以表达诚意的。
有人会说“能不能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其实,真诚也需要正确的表达方式,我们带着真诚,再把套路做足,没有人是不喜欢的。
毕竟,你不想别人帮了你一次,下一次再也不想理你了,对吧。
作者:树獭先生,一个想用笔表达想法的神经质少年。简书推荐作者,微博读书推荐作者。
来源:树獭先生(微信公众号ID:shutaxiansheng)
授权KAB创业俱乐部发布
&&&&&KAB活动公告
百万创业奖金等你拿!2016年大学生微创业项目开始征集
天使投+免费场地+免费住宿助你零成本创业(报名截止6月30日)
KAB讲师培训信息(2016年7月哈尔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转载]高翻考研经验集合
我们是今年考上了北外高翻的学生,我们是星光的忠实粉丝
我们曾经从星光得到了许多,现在,我们以我们的微薄之力回报她,支持她。
曾经我们对高翻也是高山仰止,想着有朝一日,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有句话讲,山不会向我走来,我就朝它走去。于是在07年的某一天,我们从各个不同的方向,怀揣着同一个梦想,朝高翻走来。
我们成功了。路上喜乐悲愁,虽已成过往,仍历历在目。
高翻复试群里面的学弟学妹和没有我们幸运的落榜生,催促我们写一些东西,给他们参考,让他们的准备有个方向。为了回报星光,为了纪念考研历程,也为了给支持我们的朋友尽绵薄助力,我们这几个高翻自费生,在08年的某一天,将自己的经验、体会、心情连缀成文。
希望更多的达人讲经验写出,我们先替可能的读者群向你们表示感谢了。
谨以此献给星光,祝愿各位朋友在追梦征程中一切顺利。
独立行走的猫:
我是从去年11月份中开始复习考研的.
两个月的时间突击了法语和政治
政治复习经验:
因为时间比较紧,所以我决定抓要点,放弃当代。本来是目标是过线就好,结果考了八十多分。当代基本上只有最后一道选做大题,所以放弃是完全可行的,宁可断其一指,不可伤其九指。看了一遍要点精编,一遍背诵精华,同时做了一套海文的题,那本书是每科各100题,有详细的讲解,而且包含要点,个人觉得价值很高,另外考前几天看了启航的20天20题,复印了同学的最后30天核心考点,这本书极其经典,重点次重点详细的标出,有适当的讲解,还有特殊方法帮助你记忆.在考试的前一天,我过了一遍20题和这本小书.
个人觉得政治的复习关键应该是抓要点,融会贯通.
马哲和政经的学习关键是要理解,当时朋友传了我启航的网络课堂,包仁老师的讲解很有条理、层次分明、推理顺畅,,因此经常是听了一个小时后,能把他讲的东西复述出来。听完马哲和政经后,这两科的题目就很少错过。
毛概的复习是最郁闷的。因为会有很多死记硬背的东西,诸多的会议,报告等等,非常琐碎。那些琐碎的东西很多参考书上都有总结,因此找本参考书集中复习下应该可以了,考到的话幸运,考不到就算了,这两三分太难拿了。
邓论那块大家可以练练视译和笔译。
政治书的编写是有一定道理的,看的时候找句子句子间的道理,研究它的逻辑,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样你看的时候会觉得有意思点,效果也会好点。通常看大题时,我会给它的答案列个提纲,写出分析的原因,都分析哪些层面,这样可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是缜密的思考习惯。
我的政治复习最大的问题,就是有盲点。比如时政,我把政治要点看完两遍后已经没有时间了,因此时政没怎么复习,考试的选择题丢的分数几乎全在时政上。另外政经大题的那个知识点我没有复习到。这种情况下就只能调动自己的知识写了。但是个人觉得大体发挥的成分比较多,因此如果思维习惯比较好的话,也会有不错的表现。
法语的复习
当时,我的法语顶多是简法18课的水平,我下载个齐进的教程,讲的比较细致,但比较慢。我报了北外培训学校的考研班,在开班的前两三天把下册的语法集中的看了遍,总结出来,第二天上课很是云里雾里,但是看看我的总结,还能有点头绪。
这个辅导班非常好。(无意做广告)老师很认真负责,重要难点在习题的讲解中一遍遍的重复,因此上完后语法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但是我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词汇量。英语和法语相似度很大,两者比较着学可以事半功倍。我学习的一个习惯就是基本不泛读,一篇文章中的每句话每个单词我都要搞明白,写上例句和常用用法。所以但凡我看过的文章,篇篇都是精读过的。
开始学起来是很慢的,学习一篇课文得五六个小时,但是后来就能减少到两个小时了。任何科目的学习都是一个把书从厚看薄,再看厚的过程。先详细的看,写笔记,看笔记,把要点掌握好了,再回头看课本有什么遗漏的。法语考试是很基础的,所以学的扎实点绝对是没有错的。
课后的翻译题一定要重视。语法、单词一定要总结出来。时态写在一张纸上,没事就看两眼。
建议买本带例句和用法的四级法语词汇挺不错,推荐!
历年真题必看,四级真题也应该做几套的
只要扎实的掌握了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词汇量基础,考个七八十分应该不成问题。
英语的复习
英语在最后一个星期赶紧看了几眼,关键就是回顾以前看过的杂志。没有时间练笔译,大概就是在心里想一下怎么翻,但是最后花时间做了套真题,好对试卷有个概念。觉得学习呢,关键是不能盲目,不能光花力气,不出成绩,选好资料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很重要。虽然英语阅读只是在最后一个星期进行的,但是我每天晚上都有听听力的习惯(我是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型)。通常在酝酿睡觉的感情时,我会在朦胧中听听听力,目的在于保持对英语的敏锐,最后两门专业课都考了一百二十多,虽然不是很高分,但根据我的复习时间来说,我比较满意。
河马大叔rayfox1985:
考高翻一句话就是拼基础,英语口语听力的基础,对政治经济知识的基础,阅读能力的基础,翻译(笔译)的基础。
口语听力的提高:第一点是语音。我一直认为语音不是最关键的,但却是最基础的。有些人语言语调不好,但是很能说,譬如安南,潘基文,譬如央视的水均益,杨瑞等人。他们口音不好听,但是别人能听懂,而且他们能说,好多主题都能大段大段的讲。如果语音语调地道,又有强大的背景知识支撑,那么你就无敌了,主要是如果你发音地道,别人会喜欢听你说,你自己也喜欢讲,越讲越好,越好越讲良性循环。语音语调的进步,关键是两个字儿&模仿&!我个人认为希拉里的演讲就是很好的素材,她说话很慢,一字一顿铿锵有力,语音语调又是标准的美国英语,所以很适合模仿。我曾经能惟妙惟肖的模仿她首次当选纽约州议员时候的答谢演说。先听几遍,找到讲稿,然后自己读录下来,找找差距,想着人家那个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舌头在嘴里面移动,摆口型找到最佳发音位置,直到模仿的&一摸一样&(音质除外)。有个小窍门,发音的时候在不影响正确舌位的情况下,舌头尽量往里缩。可以模拟呕吐。那样发出来的声音就好听了,这个得慢慢来,要不然容易吐,呵呵。
听力,就是多听了。刚开始可以练习听写,听不懂的词儿就顺着读音写出来,查字典找到那个词儿。这么做对增加自己的&活跃词汇&很有帮助。听懂一段录音以后,可以接着练习跟读,或复述。连跟读对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语言的流利程度都相当有效,坚持一两个月效果特别好。
推荐几个听力网站
BBC的商业报道 谈话节目 经济类的 很好!
这里面是好多美国著名演说,有音频视频我最喜欢的是奥巴马的&无畏的希望&
变化的世界 国际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
多看看里面的总统辩论 很有帮助
这个就不用我介绍了吧!!!
政治经济的基础知识:就是平时多关注ongoing
多看报。具体到搞口译,还要注意的是表达方式的问题,象今年考的唯物辩证法,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等用英语怎么说?
国内问题我推荐《南方周末》从去年五月到现在我几乎每期都看,受益匪浅。里面不光告诉你中国发生了什么事儿,面临着什么问题,关键是它上面会从个个不同的角度剖析问题的起因发展和解决办法。
国际问题,我一般是看英文的主要是经济学人纽约时报
等等那个FT中文网很不错,上面有中英对照的文章,正好可以积累写双语表达方式。
阅读能力:提高阅读量吧!在这里我想提请大家注意得是,听说读写译都是相关得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得。决不能认为我练了听力口语就得牺牲一点;也不要认为我阅读差,其他得几项不会受影响。所以我在这里给大家一个量化得东西,供大家参考。每周从经济学人(或其他外刊上)下载五六篇文章,打印出来。先看一遍,边看边划出不认识得单词,觉得很好得句式等等;然后查单词,弄一个单词本,把那些词,句,都誊抄到本子上,没事儿多看看;再从头看一遍,精读,把里面不懂得经济原理背景知识弄明白(经济学人也只能算是面向大众得刊物,里面不会有特别难得专业知识,所以不用担心看不明白学不会);第三遍,朗读几遍,大声得读,最好录下来,听一听找找差距缺点;第四遍,视译,也录上音,听听;最后,笔译,如果没时间的话就挑一两篇翻译一下,看着时间在保证质量得基础上注意速度,
要看一些书,从理论上武装自己。
但是我建议,看理论之前,自己先作一些翻译练习,为难一下自己。然后再去看理论你才能体会到理论得妙处。叶子南得那本肯定是要看看得。李长栓得那本最好看看(我没看)中式英语之鉴书很好,但是就考研来说关系不大,可以等以后慢慢看。张培基得散文翻译无论如何也要看看吧。在推荐一本冯庆华得实用翻译教程
差不多了。
笔译:1)英译汉, 见&阅读能力&
2)汉译英,看书,做练习,看看张老先生是如何处理一些优美句子得。最好熟读几篇经典之作
口译:其实具体到准备考研,这一项主要是要增加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得储备,不必头疼得练笔记听译什么的。视译,主要是英译汉在&阅读能力&里已经有提到。
就说这么多吧,
总结一下其实就两个字儿:坚持!
我大四上半年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法语跟政治上了,专业课基本上就是争取不掉队,所以专业
课考的不太好。
我先用得 《简明法语教程》孙辉的。
那套书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你迅速的建立起法语语法的框架。我记得当时都没怎么背单词。
我大三结束的时候,就看完了第二册的第十二课。然后就一直是在做题!其实我的方法属于
实用型的,清楚明白可操作性很强(也很笨)。我先后买了TEF,法语四级,还有法语二外
的试题,刚开始做难度很大,有时候连选择题题干都看不明白,就不停的查字典。我主要做
得是选择题。能理解的理解不能理解的找老师解释,还是听不明白的,背过!慢慢的有
了量的积累,好多以前理解不了的东西都迎刃而解了。
后来我们法语老师在大四第一学期用了《法语》第二册。里面的内容很丰富,不过好多东西
自己看不出来,需要老师讲解。我们法语老师超级好,经常给我们这些考研的学生开小灶。
在考研的最后几个星期,本来已经放假了,还给我们几个人office
hour 给们串讲语法。借
此机会向她表示真诚的感谢。范老师谢谢您!
准备时间:2007年9月份---2008年1月份
基础英语:看的书:《散文佳作108篇》,张汉熙的《高级阅读》,还有其他学校的高英教材,Economist,真题,还有其他学校的真题,有一本书是对外经贸出版社出版的《英语专业考研真题解析》,稍微看了一下其他学校,比如上外的。主要是自己多实践吧。
英汉互译:真题,分析了一下,多看Foreign
Affairs,还有上网搜一下,有时候能够有一些Foreign
Affairs里面文章的翻译,可以对照一下;北外要求的那四本书,不过《中式英语之鉴》没怎么看;还有很多官方网站的文件翻译,比如有中国政府网的英文版,里面有很多讲话的英文稿,比如十七大,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等等;记者招待会的翻译。普特网上的很多小段子也可以作为听力,记笔记,翻译用。
法语:我没有看《简明法语教程》,只看了《新大学法语》,因为我们学校用这个,多做法语四级题,题型差不多,真题多熟悉一下,可以问自己法语老师,问一下答案,很多都是从题库里抽出来的吧,基本没什么变化。
政治:我没有报班,因为来不及了9月份不想浪费时间,只要多看大纲解析,看几遍就好了,是文科的学生只要选择题保证正确率,大题盖一下,字写好看一点,分数应该有70多,应该够了。
应&河马大叔&的盛情邀请,来给群里的学弟学妹介绍经验,献丑了!
翻译是一项十分要求语言综合能力的活动,这也是英语专业五大基本功:&听、说、读、写、译&中&译&排在最后一位的原因所在。因此,基础很重要。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大一入学时重新学习48个音标的情形,一个一个被老师纠正,当时虽然觉得烦,但没有这些基本训练的积累,哪来良好的语音语调,更不用说流利的口语了。
基础英语&&精读篇
两个多礼拜的语音训练结束后我们的基英课才正式进入课文学习阶段。当时除了学习外研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教程》以外,每周还要背诵三篇《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上的文章,每次课前抽查。在全班24名同学面前背不出来会很没面子。检查完背诵接着是全班同学轮流做的&Duty
Report&,需要课下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整理成口头报告。《新概念2》的背诵持续了一年,虽然后来基本上忘光了,但大大的增强了我的语感,并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素材。而一直到大二结束每节基英课都是以Duty
Report开始的,每次做Report都是锻炼在众人面前发言的好机会。
《大学英语教程》三、四册被张洪兵封为&经典&,体系非常严谨,文章体裁多样,学起来一点也不枯燥。课后的练习也十分有价值,比如一道英译汉的题目,做完后老张还会让我们再译回去;填空题做完后,还要求我们把完整的句子记下来,他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丰富你的语言&。现在想想,如果当初严格按照他的要求做的话,我的语言质量还会再提高一个档次的。除了课本上的课文,老张还定期发给我们一些小说节选,要求把里面的生词挨个摘出来,附上字典里的英文解释,动词还要附上三个例句。他说单词,尤其是动词,光知道意思还远远不够,把用到这个词的句子记下来才能真正掌握它的用法,把它变成自己的词。当时他发的文章难度大大超过了专四阅读,生词一个接一个,往往是一篇文章还没查完,另一篇文章就已经发下来了。老张有一个倔脾气,就是不让学生使电子词典,曾经有人在课上用文曲星直接被他扔到窗外了&&所以大二一年我几乎是整天抱着一个大牛津穿梭于自习室之间这样度过的。后来算一下他发的文章我能查一半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在查单词的时候我养成了一套自己的习惯,就是摘完英文意思之后,先看例句的汉语翻译,然后心中默默的把它翻成英语,再与英语例句对比,找出不足。一年下来,单词没记住多少,但这样的小练习作了上千次,使我渐渐了解到了双语差异,而这对做好翻译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英语杂志&&泛读篇
高三看了一年《21世纪报高中版》,使我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是后来选择英语专业的原因之一。上大学后,我接着看了一段时间的《21世纪报》,但后来老张说那都是中国人写的,不地道,所以就不再看了。
大一开学有语音课,而我对美式发音情有独钟,经同学介绍,我开始购买《英语角》杂志。当时是国内唯一一本美语口语杂志,内容以对话为主,每期还附磁带或CD可以模仿发音。从这本杂志里我学到了很多地道的美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
之后老张又介绍了《英语世界》《英语学习》。《英语世界》是商务印书馆的,权威性不用多说。每篇文章都是英汉对照,题材很广,当然我最喜欢的是&文苑&和&翻译与赏析&栏目。《英语学习》是外研社的,内容更加轻松,而且将文章难度分为四级,非常利于选择阅读。大二的时候我只读&简易&和&中级&难度的文章,大三开始读&较难&级别的。这两本杂志几乎每期都买,一直到准备考研之前。
伊索寓言&&精听篇
听力是口译的基本功之一。最初练习听力的时候,老师让我们选择十分简单的伊索寓言,要求做精听,就是把每个单词都记下来。这样很锻炼辨别小词的能力(介词、冠词、等不容易听出来的词)。大二的时候老张每周都给我们做听写,形式和专四一样,内容稍难。读四遍,第一、四遍正常语速,二、三遍合在一起读,每句话读两遍,中间有间隔。有了这样的训练,我们系每年专四听写部分的成绩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有很多同学都是满分。
磁带广播&&泛听篇
我们听力课用的课本是《Step by Step
2000》,华东师范出的。课上老师领我们做一部分上面的练习,课下我们自己录磁带完成一部分,两年一共这样做完了四本,几乎接触到了各种话题和口音,收获颇丰。除了这本书,我们还自己买了外研社出版的《Listen
This》(因为是老张推荐的),然后去语音室录磁带,课下抽时间做。我完整的做过《初级听力》,《中级听力》只做过前面几课,没坚持下来,现在挺后悔的。两本教材结合起来,我的听力水平在两年内也有了质的飞跃。
其次就是广播了。我们大一大二在昌平校区,没有电脑,宿舍也不能上网,平时的娱乐活动就是听广播。CRI,Hit
FM是我们的最爱。每天早上收听《空中英语教室》,这是一个对话类节目,长期收听对听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但后来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我转向了《空中英语教室》的高级版《彭蒙惠英语》。听的时候记下没听懂的词的发音,然后根据读音规则再查字典。这种方法虽然不能百发百中,但一旦查到记忆却是十分深刻的。
除了广播我还去网上下载VOA、BBC、CNN的新闻(五分钟的那种)。大一的时候听VOA
English,大二以后听标准语速的。刚开始的时候十分不适应,新闻词汇很多,语速很快,但日久天长就会慢慢习惯,并且学会了抓住新闻要素(What,
When, Where, Who and
Why)的技巧。听新闻的时候老师还要求我们做笔记,听完以后根据笔记口头复述一遍。这样既检验了听的效果,也练习了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勤说勤练&&口语篇
口语的练习不用说,就是要敢于张口,勤于练习。不要害羞,宿舍里没事儿就可以找个人用英语对话。如果实在找不到Partner,就自言自语。去自习室的时候,打水的时候,去食堂的路上等等,都是自言自语的好机会。随便找一个话题,就开始自己嘀咕。当然不是瞎说,说的时候要回想那些Native
Speakers是怎么说的,一旦卡壳就立刻记下来,回头查字典或者问老师,弄懂你当时想要表达的意思的正确说法。
平时也要留心,遇到一些地道的表达法,尤其是与汉语思维差异比较大的说法,一定要记下来,积累的多了,就能慢慢的避免Chinglish的出现。另外要注意语气连接词(you
well等)的使用,熟练运用这些词可以使你的口语听起来更加连贯。
勤于练笔&&写作篇
写作其实和口语是相通的,都是语言的输出途径,都要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才能有高质量的语言输出。到这里大家也能感受到英语专业各项基本功(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其实是相互联系的。我曾经有用英文记日记的习惯,写日记的时候可以用到最近刚学过的表达法。遇到不会说的,查字典,印象会更加深刻。大二的英语写作课是外教上的,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了解了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知道了英文写作中的一些忌讳,收获很大。不过最重要的是要勤于动笔,多写才会找到感觉。
精益求精&&笔译篇
翻译其实并不难,会英语的都能做。难的是做好翻译,写出精美的译文。怎样做到呢?这就要看前面几项基本功扎不扎实了。笔译英译汉难在理解上,理解不到位,出来的译文就很蹩脚;理解充分了,即使汉语文采不是特别好,也能译出好文章来,因为翻译的忠实度才是重中之重,有时候华丽的词藻并不见得一定就有好的效果。汉译英理解不成问题,主要看英文表达。英文写作功底好的一般都能译出漂亮的文章;反之,出来的译文就会有许多Chinglish,读起来很别扭。翻译时要把握的一个总体原则就是要注意双语差异。一个意思在汉语里是这样说的,但在英语里可能就是另一种说法,反之亦然。做翻译时一定不能拘泥于原文,而要在忠于作者意思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重组,用译入语惯用的方式表达出来,切忌Word-by-word
Translation。然后就是练习,各种文体都要试一下,当然想练真功夫还是翻译散文吧。除了老师的翻译作业外,我还买了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拿到文章先自己翻,然后对照译文,找出不足,再修改自己的译文,做到精益求精。这样练多了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课外兼职的翻译我也做过,这些翻译都比较专业,但语言本身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查清楚里面的专业词汇和术语,译起来十分顺手。第一次涉及某个领域可能很生疏,生词很多,查起来很麻烦,但做完一遍,以后要做就轻松多了。通过做这些翻译,我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学科,拓展了知识,这也是我们老师常常教诲我们的&As
a translator or interpreter, you must 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卧薪尝胆&&口译篇
同样是翻译,口译与笔译的不同就是要在短时间内用简明的语言来口头解释(Interpret)译出语。它不要求对译文反复推敲,使其尽善尽美,也不允许译员这样做;它所要求的是快速的反应,精准的理解和表达。我们口译课大三下学期开,课本是外研社的《现在汉译英口译教程》,内容是交替传译。我对自己的口译并不满意,因此也不便为大家介绍什么经验。但有两点深刻的体会:1)
基本功很重要;2)
知识面要广。做好口译也许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有些东西是可以训练的,比如数字的翻译。大家都知道英汉双语数字表达的差异,要快速翻译并不容易,那么课下就要练。我们老师的方法是找一个Partner,让他随便说一个数,位数稍大一些,然后你快速地翻,英汉汉英都来,然后两人交换角色。尽量练到看到或听到一个数就能立刻翻过来。老师说做口译就像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一样,能做到的人肯定有一边已经成了机械反应,不需要大脑的控制,然后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另一边。做口译时数字的翻译也要成为机械反应,不经过大脑,随口而出,这样才能把精力放在对句子其他部分的翻译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卧薪尝胆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直到练就出真功夫来。
课外活动&&实践篇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也参加了不少与专业相关的课外活动。我主持过两届&奥运在我心中&英语演讲比赛在我们学校的选拔赛,第二次主持的时候自己也是一名选手;06年10月还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北京赛区选拔赛,虽然没能获得什么名次,但经历了这些&大场面&后,自信会增长不少,以后再也不怕在人前说英语了。
大三我还在校广播站做了一年英语播音,是一个谈话类节目,有一个Partner,每周还要请一位嘉宾,三个人用英语共同探讨一个话题,节目时间为45分钟,现场直播。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可以学会怎样来控制一个Conversation,怎样迅速纠正语言和逻辑上的错误等等,当然口语的提高就更不用说了。
影视剧集&&娱乐篇
上了大学看电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我很喜欢看好莱坞大片,这也是我喜欢美语的原因之一。看一部喜欢的电影,记住一些经典台词,回头反复回味,对电影的喜爱一定会使这些记忆十分深刻的。另一个就是看美剧。《Friends》不用说了,大学生必看,里面有无数地道的美语,别说十季,能把一季里的台词全背下来,你的口语就已经无敌了。还有大三风靡一时的《Prison
Break》,语言又是另一种风格,会接触到很多法律术语;女生喜欢的《Desperate
Housewives》,里面的Narrator声音十分好听;看《Grey's
Anatomy》能知道许多医学术语,等等。因此,在别人为了纯娱乐而看影视剧的时候,我们只要稍稍留心,就可以寓教于乐,一举两得。
功到自然成&&考研篇
真正开始备考是去年九月,然而事实证明,四年来的努力都可以看做是为考研的准备。只要功夫下到了,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安心根据往年试题复习,多接触一下考试会涉及到的文体,考试问题就不大。北外基英的阅读题材广泛,而翻译以散文为主,这些我四年内都接触过很多,因此我的基英复习主要是熟悉题型,练习解题思路为主;高翻英汉互译试卷主要是政经类文章,以前可能接触不多,但只要基础扎实,用三四个月的时间去熟悉这类文体和相关的表达(汉语和英语都要),问题也不大。
视译的难度是介于同传和交传之间的,没有准备时间,要求在看到文字的同时立刻口头翻过来,因此做视译要遵循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顺译原则(和同传一样)。然而高翻复试的视译是有准备时间的,这段时间足够你先小声翻一遍,所以难度降低了不少。因此练习时只要严格把握好时间,尽量在正式翻的时候能自己先翻一遍,第二遍翻就能流畅很多。
复述是考察对要点信息的把握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如果说听一遍就复述的话难度很大,那么听两遍再复述就没那么困难了。高翻复试的复述正是听两遍。第一遍只管Primary
Information,把有细节的地方空出来,等第二遍听的时候再补上,能不多少补多少,但必须做到:1)
听懂;2) 把握逻辑关系;3)
要点要准确、完整。所以你可能觉得自己复述很快就完了,别人还在那儿使劲儿地说,这并不代表你就不如人家好。复述要的是精华。
面试实际上就是一个Conversation,主要考查你的口头表达能力,兼顾考察逻辑思维和临场应变能力。老师的问题主要围绕你看的文章,答案也几乎能从文章里找到。别担心,相信自己的短时记忆,我当时虽然记了笔记,最后只看了一眼,还看走眼了&&也有可能问与文章相关,但开放性很大的问题:&What
do you think ....&&What would you do
....&等,这时候就看你的反应和口才了。总之面试要放轻松,感觉是在跟老师聊天,如果老师对你有兴趣,会多问你几个问题,到时候如果能对答如流,那就&&嘿嘿!
Rome was not built overnight.
语言是要积累的,而且是要长期积累的,积累的量有了,功到自然成。
以上便是我个人的一点经验,仅供参考,希望能有所帮助。
小希Anbelala
终于有机会安静地坐在这里,用我习惯的紫色书写一段难忘的经历。这种经历,一生只有一次就好。
不敢想象,如果失败了,坐在这里的心情又会是怎样。也许不会坐在这里,当所有的恐惧,紧张达到极限,失败的手指轻轻一碰,整个人会如玻璃那么脆弱,从外表一直碎到心里。疼痛的感觉不会瞬间爆发,而是像喝过红酒,慢慢地痛苦开始膨胀,发作,不经意间冒出来,一丝一丝割拉新鲜的伤口。
终于,可以叹息,过去了,一切都结束了&&
再也不用做恶梦了:不用疯了似的在梦里求老师帮帮我,不用哭着看所有黑色的虫子爬到身上打不掉,不用担心录取了却因为考号和名字不符而重考,不用哭了&&一切都结束了,也许可以安安静静地睡一次了。一个梦的奴隶要解脱,摆掉梦里如白日光亮刺眼的黑夜,摆掉眼睛被灼烧的酸痛,摆掉想要大喊却张不开嘴的焦急,摆掉要逃却根本迈不动步子的惊恐,摆掉被人追杀的荒谬,摆掉似聋哑似残疾的无奈,摆掉哭着醒来的忧伤,摆掉梦魇的折磨。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夜里睡觉总会突然喊起来,一声声凄惨,有时会笑,会哭,却始终醒不了。大学四年,舍友都宽容地忍耐着我,习惯了。偶尔也会&痛斥&一顿&死人,昨天晚上你又喊了,也不敢叫你,吓死我了。你天天脑子里都想什么呢?有多压抑啊?再喊,直接用书砸你!&是啊,为什么我会这样?压抑吗?委屈吗?心里有多少秘密?藏着什么?黑夜中,我是完全无意识的,等到醒来时,又是白花花的现实。该忘的忘了,不该忘的忘了,夜再次袭来时,重拾梦境。这一次,我可以安静。
不,我不该难过,因为在这场特殊的表演中有很多善良的人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暖意,他们温润的关爱鼓励着我一直走到现在,走上曾经几乎要放弃的路。
感谢你们,我的家人,老师,同学,朋友&&
要书写这些难忘的日子,指尖不由滑到感激的字头,心中的情绪涌动而出,饱饱地摊开在时间的灰暗面容,远远望去,那不是璀璨是什么?让我先从感激开始,感谢这场表演中给过我勇气和力量的每个人,我代他们演,而他们赋予我动情的台词和成熟的演技。在我心中这座舞台上,他们是同时登台的美丽舞者。
谢谢您,左老师。
左老师是我的西语老师,是在大学期间我遇到的最亲切最丰富,让我最喜欢的老师。大家看我时知道考英语的研二外必不可少,但很多人也许都不理解为什么先要感谢的是二外老师。当西语已经从一个科目变成一种感情,回忆起来刻骨铭心的就会最先冒出来。我不知道为什么我选西语,没有特别的理由,没有特殊的情节。觉得日语很讨厌,德语太晦涩,法语学的人太多,用排除法剩下了西语。我是个未雨绸缪的人,觉得自己的脑袋不是很灵光,习惯做笨鸟先飞的工作。学西语就是出于这种心态开始的。我知道到考研时董燕生的两本书讲不完,第二册抓紧讲只能学到11,12课。学校每个学期都有很多语言类的选修课供非语言类的同学选择,而语言专业的同学如果之前在选修课里学了一门语言,在选二外时就不可以重复选择。所以我看到有西语的选修课,没有报,决定去蹭。大二下学期一开学,我开始学习西语。这类语言类的选修课在学校很火,很多国贸,教技的学生都选,看得出,大家都在为未来准备多一条生路。3月份开学上第一次课时,整个教室人山人海,我只能拿个凳子在后门坐下听了。左老师匆匆走进来,来了个下马威。&我知道大家都想学,这是好事,但是学校有规定,不许蹭课,蹭课的学生不能把正式学生挤得没地方坐了,如果下节课还是这么多人,我就要按名单赶人了,对不起大家,但是我得保证正式学生的听课质量。&我心里嘀咕着别被她赶出去,先上两节再说。第二节课人依然很多,但是我幸存了。从第三节课开始,人数骤减,到后来上课的人越来越少,左老师无奈地说&看了没,咱学校学生就这样,三分钟热度,有这么好的机会都不把握。&春天过后,天气越来越热,而且是晚上上课,尽管教室里空调开着,人还是不断减少。后来,蹭课的全部幸存,人数超过了正式的学生。西语入门时,我觉得很难,那么多奇怪的发音,那么多不同的语法,最恶心的是动词变位,头一下子就大了。不过想到考研,一咬牙就留下了。每周两节,18周的课,一节我都没逃过,只是在最后当堂考试时我因为没有资格没去。其实,白天自己的课有时还不去上,但可能觉得蹭来的机会比较难得,就格外珍惜。大三所有英语学院的学生开始正式上二外课,我想这样学起来可能比较容易。第一次课,我坐第一桌,左老师一进门看见我就问&你是英语学院的学生?&,我笑了笑,说了句&老师好&。左老师说学语言开始都会觉得困难,但是得坚持下来,总会有好结果的。在学西语的过程中,有时很苦恼,它和英语有些相似,但又很不同,翻译句子时,我第一反应总是英语,希望能自己总结出一些规律,又觉得抓不住。迷迷糊糊地上了半个学期,突然有一天,我觉得自己顿悟了。一切变得那么明朗,一听就懂。左老师是学校里很有资历的老教授,她的经历丰富得让我晕头转向,不过我下定决心好好跟她学。一个学期过去,左老师开始熟悉我,喜欢问我问题。她是糊涂得很可爱的人,总记不学生的名字,每次叫我都喊&那谁&。后来好不容易记住了,却叫我&刘新&。左老师知道我考研,很用心地帮我,给我开了绿灯&只要学校里有我的课,你都可以来听。&到了大四上学期,每次做好的真题卷子,她都会很仔细地改,还一点点帮我分析错误。左老师很忙,学校家里的事都很多,有时我做好卷子都不好意思给她。那次下课,她说&最近没做卷子吗?拿来我给你改&,感动得想哭。在一年半正式学习二外的过程中,左老师总鼓励我,每次懈怠她都会跟我说&以前我也有个二外的学生,考北外西语考了87呢&。暑假上课时,课堂上她突然冒出一句&刘希好好考,以后我去北外找你,你得好好招待我啊!&那一刻,我觉得我和左老师的距离拉得很近,除了努力我没别的报答她。她喜欢叫我&小不点儿&,初试成绩出来时,总分让我很高兴,但我最满意的还是西语,打电话给左老师,她说&小不点儿你可真厉害,破了我这边的记录啦!&
想想学西语的经历,没什么经验可谈,我从来没看过任何参考书,没做过任何多余的题,阅读课本翻了几页,只是把两册书学得很透,然后认真做了几套真题。在我看来,打好基础很重要,尤其是变位和动词的用法要很用心地记。西语的动词用法很活,左老师说这是西语学习的一个难点。每个词的多种用法要熟记于心,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多下一点功夫背背单词,看看书,把练习很认真地做,课文里每个句子都弄明白,多读,把西语的感觉印在脑子里,还要认真上课。大四我达到了逃课的高峰期,但是我从不逃二外。复习的时候,我只在有西语课的两天看西语。婷婷说&小希,也看不见你看西语,怎么还学那么好?&基础打好了,其实西语不难学。我的考研经验就是不断用心,不断努力,不放弃的过程。考二外听力之前,心里一直打鼓。我还没有请教她,左老师就专门打电话给北外西语系的一个朋友,那人说二外听力没什么关系,让您的学生好好准备专业复试吧。带着一丝侥幸,我就去参加听力考试了,而之前没有做过任何练习。考西语听力的阶梯教室只稀稀疏疏地坐了20人,听说法语教室都满了。感觉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有一些还是可以听懂的。
遇到左老师是我的福气,能跟着她学西语更是我的福气。冬天来临,每次上完西语课,外面又冷又黑,学校响彻着下课的喧闹,与左老师同行,那只搂我的温暖大手打碎了所有冰冻,让我那么自信地向往春天。一个学生,在老师眼里,只是一时的角色,而一个老师,在学生眼里,也许有一世的影响。她的学生走了一拨儿又一拨儿,而她依然默默热情地在那个属于她的角落里奉献,心质朴如白色花瓣。这是我要一辈子感激的老师,我最亲爱的左老师。
谢谢你们,温老师,桑老师。
温老师和桑老师是我们学校高翻毕业的年轻夫妇,幸福的一对。其实,我从不奢望能上高翻,从一开始我就向往简单恬淡的生活。希望能当大学老师,所以考研;想考南开的笔译,人家二外不收西语的学生;不想继续留在本校,不想去南方,所以选北外;笔译复习的书都买好了,笔译老师说很难考;在同传班上课,考高翻试试吧。这就是我确定学校的简单过程,考研是我一直的目标,但高翻不是。第一次听&同声传译&这词是在大一,在大港那个空荡的校园,在那些原始的日子,很多人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做口译,当翻译。没有我。我是个低调的人,有时很自卑,只会像蜗牛一样按照自己既定的路线慢慢爬动,光鲜的花儿嫩绿的草对我缺乏诱惑力,因为我清楚自己要的幸福是什么样的。了解自己是件好事,没有贪念,不去奢望能力范围之外的快乐,烦恼会少很多。我学习努力,因为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我的背景让我承受不起放松的自由。我无大志,因为我习惯性自卑,我的性格留给我这个天生的缺陷。如果说这一点成功已经很令人艳羡,那么我想只是我比别人多了一些毅力,多了一些用于补偿自卑的刻苦,多了一些让自己心安的努力。
坚持下来,就会有好结果。
这是桑老师说过的话。同传班是她带我走进的。大二下学期桑老师教我们口语,她和我想象中的口译译员很不一样,她安静善良,朴素踏实。她说北外并不是你们想象中那么难,考研都要竭尽全力,难道说你考北外尽100%的力气,考天外就只用70%吗?既然都要付出,为什么不试一试考北外?&同传考试需要付出很多的辛苦,所以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但一旦考上了,你的人生真的就不一样了。&这是桑老师在回复我邮件时写道的,前半句我做到了,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体会后半句。同传班是英语学院翻译系的特别项目,大二结束时学生可以报名参加,但要通过严格的考试。班里只收22人左右,老师就是温和桑。一年半的时间,每周多上三节口译课和另外的练习课。我参加的是第二届,几乎是挤进去的。班里的人都是系里的尖子,身在其中不免会有压力。曾经害怕被点到做模拟会议;担心轮到我翻的一句超长没有句点;站在大家面前紧张得听不清partener讲的什么;翻的带子被公放时不戴耳机,不忍听下去;揣测自己在班里排在什么位置;尽力翻得合格希望少在同学面前丢人;课下狂练狂补;因为老师清楚叫出我的名字而欣喜。温老师开玩笑地说丢人丢习惯了就没事了。后来真的就习惯了。班里有很多苗子,起初我不是老师看好的对象。大三快结束时,温老师问我有什么打算。那时已经开始复习考研了,却没有勇气跟老师说,怕遭到打击。我想就先默默地准备吧。直到放暑假前,老师又问,我才犹豫地告诉他。我怕大家说我狂,怕失败,怕各种鄙夷的眼神。大四时,同传班每次上课的人数都是个位,大家都有了自己打算。准备考高翻的有八个,开始大家都没直接说出来,含含蓄蓄的,好像都在暗中较劲。我清楚对手又岂止七个,出了同传班,翻译系有;出了翻译系,英院有;出了英院,学校有;出了学校,全国有。既然都是对手,也就不怕说出口,反正迟早大家都会晾出底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习方式,我依旧坚持上同传班的课。一是自己想不出别的复习方法,二是每次上课听温老师讲些高翻的事情都能增加自信,觉得高翻也不是想象中遥远。后半学期,上课的人只有三个。大四我成了逃课狂,只要觉得班里的正常课程对考研没有帮助的我都不去上,包括笔译课。高翻的初试笔译侧重时政,我就按照温老师说的方法,每天练一篇翻译,用的书是他推荐的钟述孔的《英汉翻译手册》。那是一本内容很老的书,图书馆里有,我几次借借还还的。我用的另一本书就是高翻指定的书目,庄绎传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我是从暑假开始按照温老师说的这样练习笔译的,开始热情高涨,每一篇都练得很仔细,翻完了和答案对照,找出差距。做了一段时间,觉得没什么长进,强度就变小了。而后上课,温老师问起来&最近练得怎么样了&,就又借来书接着练。其实并没有严格做到每天一篇,因为还要复习别的科目,这其中夹杂在对自己的怀疑,总在想&这样练有进步吗&。系里的翻译老师都很好,只是觉得时间不多,上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不去上课了。为了应付高翻的专业翻译考试,我还把背政府工作报告完整得背了两遍,记下来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考研前,系里很流行看张培基的一本散文翻译,考虑到基英考试有一篇文学翻译,我也开始看。书很不好借到,在考试前一个月我才拿到那本书。其他的指定书目,像是中式英语之鉴,还有叶子南的那本,我都没有仔细看,翻了翻觉得没什么大作用就收起来了。老师说高翻考试很注重水平,不是你看多少书就能考上的。到考试之前,我就翻译些高翻的真题,有时会让老师改改。离初试还有一周的时候,心里特别烦躁,觉得自己就像个翻译机器,有数量没质量,自己翻的东西从不完整地读第二遍。那时,我停笔了,换成读外刊,培养一些感觉,也临时积累一些好的表达方式。我读外刊比较马虎,不是每个生词都查,因为有些词查了也不会熟练运用,通常只查认识却不会用的词和造成理解障碍的词。记得郑老师说过从大一到大四我们学的词并不少,可是真正会用的有多少?我力争把外刊里出现的面熟但是不会用的词掌握,自己练习翻译时用一用。还有我喜欢的表达方式,好句子我都会记在一个本子上,没事时翻出来看看。可是永远是记的比看的多。虽然初试不考听力,可是我喜欢每天到学校视听室看BBC,我认为多听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好方式,听到的东西永远比看到的印象深刻。NHK,DW,ABC,CCTV-9的英语节目我都喜欢看,也不只是听新闻,丰富的电视节目会暂时缓解我的压力,让我了解得更多。时政内容政治也会考到,这样不会因为复习而信息闭塞,这些都是不冲突的。这些就是我复习基英和专业翻译的方法,经验谈不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关键是实施起来要持之以恒,认准了就早动手,少一些犹豫多点决心和毅力,贵在坚持。
谢谢你们,另三头。
我们四头是成天膩在一起的死党,两个考研两个工作。凑到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打不完的劲儿,闹不玩的情绪。考研每天压力都很大,可是只要一回到宿舍,心中就有数不出的喜悦,把在图书馆的烦闷扔得一干二净,从进门一直说到闭眼。我喜欢那种自然舒心的气氛,大家并没有因为我和老赵考研而变得谨慎低调,就像平常一样,我们打,我们闹,我们吃,我们疯。即使在临考前那几个寒冷的月份,我们依旧保持着火热的情绪。得奖学金了,出去暴撮一顿;三个人一起过生日,在宿舍聚会;一起在宿舍迎接新年,喝点小酒开个茶话会;偶尔到去逛一回街,扫荡似的感受一下学校外的人间气味;看色情电影,嘻嘻哈哈;堆在一块儿听郭德纲相声,把屋顶笑塌;四个人为抢一根糖葫芦打得乱七八糟;看谁不顺眼就把她关阳台上反省,进屋憋墙角再狂抓一顿;给老大在婚恋网上找对象,挨个筛选&&这样无厘头的事情我们做过好多,开心幸福就是和她们三个在一起的最大感受。阿掰和大壮不考研,她们积极地鼓励我和老赵,却从不郑重地说加油,我喜欢这样,喜欢她们带来的轻松快乐感觉,喜欢自自然然地学习考研。大壮喜欢画画,我的篇子和西语书上被她画的都是机器猫,加菲猫,胖兔子粥粥。加牛~,写的到处都是,还让我考上了请她吃&蚝牛牛扭&。大壮和阿掰没有回家,在学校陪我和老赵考研。考前那晚,我梦到好多大鱼在公路上游,大壮说从科学角度讲这是个吉兆。阿掰是个细心的人。我和老赵初试在一个中学考的,教室里的暖气几乎没有作用,第一天回学校以后都冻僵了,却看到温暖的灯光里晚饭已经买好了。第二天阿掰还把她的爱斯基摩靴借给我穿。初试我和赵赵考得都不错,她们剪了红双喜贴在宿舍门上。每次进门,心里都格外温暖。我们彼此都许了很多愿望,有很多是要等我和赵赵考研成功才能实现的。在我们四头中间,快乐是永远抹不掉的表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远远大过消极不安。
赵赵是我的研友,这段痛苦的日子是她陪我走过的。暑假我们留在学校,没有饭吃,是她每天在我上完政治班后骑车从市场给我带吃的回来。白天我们一起看书,晚上一起聊天,唱歌,看&炊事班的故事&。早上她还会准时叫我起床。那是一个色彩浓重的夏天,挥之不去的记忆死死占据在脑子里,流过眼泪,忍受痛苦,却依然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翘首期盼。也许,该结束了。从地球的那端开始,就应该结束了。吹过,飘过,只看到。徒劳。重复了多少次梦境,温习了多少次结局,精疲力竭。那些有月亮的秋日,走在校园,望都望不穿的遥远负担不起无奈的沉重。涌上的心绪沉在电梯的黑暗里,下沉,失重。脚下踏的活生生的现实。再也不敢走去看书,再也不敢抬头望月,再也不敢坐在那张熟悉的桌旁。就这样,幸存。夏天太浓,秋天爱哭,冬天冰冻,留一个春日也许可以用。
这些感激的言语覆盖了考研的种种经历,有心人找自己有用的听就好。我也迟疑,我也懈怠。在无数干枯的日子里,默默背起书包,拎起水壶,塞上耳机,钻进图书馆。B座的法语,西语自习室就是梦想褪掉虚幻的外壳,接受一切考验,终成现实的地方。在些许怀疑的目光中,我泡在图书馆,泡在法语,泡在遥远的梦里。中午趴在桌上睡觉,醒来是想死的恶心,无处排解的异状。额头上的红印,眼睛酸痛的苦楚,摇摆的脚步,次次是锋利的刀片,温柔地划过紧缩的心脏,流血的地方只有我知道。眼睛看到的是笑容,自信,坚忍,伤口瘀出的不是血,是血般的泪。还记得上政治班那八天的痛苦经历。背着龟壳一样的书包,站在正午的日头下,在难吃的盒饭里挑拣一两片虫子没看上的菜叶;坐在台阶上,抱着火热的方便面,疯狂地恶心;3000人的礼堂宽阔得容不下人能呼吸的新鲜空气;排15分钟的长队用2分钟方便,还要容许政治泰斗加塞;用火的炙热狂奔回学校,赶在被汗水浇灌前洗个澡;倒在床上整整睡了12小时&&独处时,享用音乐。Avril的狂野,James
Blunt的沧桑,Shania的暧昧, The
Beatles的恬淡,Shakira的性感,陶喆的欢畅,梁静茹的悲伤。串串激荡着我的心,澎湃出新的激情和力量,那是在火热中平静的能力,在纷乱中分辨的敏感,在诱惑中漠然的镇定。我偶尔翻翻旅游杂志,给未来多定几个值得期待的目标,生活才不会那么枯燥。我想去芬兰的北极村,双手伸过北极圈的纬线。
要说的,也许就这些。谁谁说过,写在哪里并不重要,关键是写在忘记之前。这样的刻骨铭心,又要花多少时间去忘记。如果忘不了,请让我好好祭奠。
只此一次,只一枝白菊,只身一人。
于此,止笔。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季达沃斯志愿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