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银花感冒颗粒通道西开发占地5500每亩,感觉少,可是不知道该怎么告,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
兴安盟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 16:50:00
发布者:xanmnyj&zcy
文章来源:
多种经济工作站
浏览次数:
  为掌握各地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及推动我盟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兴安盟经济作物工作站组成调研组,以设施栽培为对象,在2012年六月对全盟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兴安盟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
  我盟位于东北经济圈内,境内有通霍铁路、白阿铁路穿越,G111国道、省际大通道自西南至东北贯穿全盟,与 G302国道、 S201省道、 S203省道交叉成为盟级公路网的骨架;兴安盟年均日照时数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4-68%,4-9月光合有效辐射量比同期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多10-40%;有坡耕地800万亩、以丘陵区黄土母质荒坡地、漫滩地、沙化盐碱地为主要类型的非耕地面积113万亩;盟内几乎无大型的工矿企业,自然资源破坏较轻,素有“绿色净土”之美誉;兴安盟总人口数16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3万人,除北部阿尔山地区外,其它几个县市人口密度大,广大农村剩余的非壮年劳动力多。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充足的光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绿色无污染环境以及充足的劳力资源,为我盟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实施绿色产品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 我盟居民每年消费蔬菜量大约为300万吨,需从外地调入120吨,占全盟人口总消费量的40%左右,造成食用蔬菜质量难以保证和价格偏高。发展设施农业销售空间巨大且势在必行。
  二、兴安盟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经过三个阶段发展并已取得了长足进步。第一阶段(80年代中期开始)为自然发展阶段&& 形成以地膜覆盖、塑料小拱棚和一面坡土K墙等基础简易设施为主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设施建设以保温保墒为目的,设施栽培以蒜苗、叶菜类蔬菜为主。到90年代中期设施农业面积为0.3万亩,每亩温室效益在1.0万元左右。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2008年)为示范引导阶段& 形成以塑料大中棚和砖混结构节能型日光温室为主的保护地蔬菜栽培体系,设施农业以其超时令、反季节为特点得到较快发展。到2008年底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5945亩、9867栋,其中温室3887亩、5899栋,大棚2058亩、3968栋,每亩温室效益在2.0万元左右。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为普及提高阶段&&& 在政策拉动、科技进步及鄂尔多斯援建下,兴安盟设施农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期。自2010年起以高标准砖混结构日光温室、机械构建厚墙体经济适用结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蔬菜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建设,每年以5万亩的速度发展,到 2011年底全盟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91万亩(包含老棚),其中日光温室1.49万亩、17980栋,大棚7.42万亩、82578栋,每亩温室效益在3.0万元左右。相对集中的规模小区达到169处。
  三、兴安盟发展设施农业的主要措施&
  盟本级设施农业项目、鄂尔多斯援建兴安盟设施农业项目,极大地带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各县(旗、市)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富民强县工程,强力推进,提高了设施农业基础能力; 形成多元化建棚、经营机制多形式(承包经营、有偿流转、企业投资、集体移民、反租倒包、户间置换)发展设施农业新格局;科技生产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强化了经济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注意培训技术人员、加强栽培技术集成应用、加强对生产者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推广应用十项设施农业新技术、设施品种不断优化);区域特色日渐显现,形成了设施芹菜、设施草莓、设施瓜类、设施葡萄、设施食用菌、无公害设施果菜、智能温室育苗棚等优势生产区域;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建立了果蔬、食用菌经济合作组织24个,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民收入明显提高,设施农业建设面积(2011年)达到8.91万亩(含老棚),约有6.5个农户,用不足全盟1%的耕地,实现设施农业产量近30万吨,实现产值11亿元左右,
  四、兴安盟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出现诸如新建园区施工速度慢、建造标准不高(增温保温性能不好)、温室总量少,新建温室当年投产率不高、设施农业装备配套不足、机械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等情况;经营方式分散、与市场对接层次低、设施农业经纪人队伍与龙头企业薄弱、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信息传递不畅、高端产品、特色产品数量少、品牌意识淡薄,内部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外埠市场有待开拓;缺乏必要的研究体系和研发人才,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设施农业生产中的突发事件、技术难题及提供品种、技术支撑;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还未被得到充分重视,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跟不上;设施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本相对匮乏;目前设施农业发展重心只在建设,忽视种植和销售;各地设施农业管理归口不一,政府管理层面重视程度不够,具体措施不硬、任务落实不实,难以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和推进当地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缺乏专业批发市场和营销组织,产销衔接不好。
  五、兴安盟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启动技术创新研究。建立在政府框架支持下的以农业科研、推广、植保、土肥、农产品检验等专家组成的设施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体系,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品种支撑和技术保障。2、加强科技服务,实现科技增产效应最大化 &&建立健全盟、旗、乡三级经济作物技术工作站健全发展并存的新型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努力打造出一个具有全盟标杆和引领作用的盟级现代设施农业科技园区,在推进全盟设施农业建设中发挥集约化育苗、绿色生产、“三新”示范、科技带动、教育农民和宣传观光等作用。3、抓好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生产者生产技能。建立专家教授、外聘技术人员、当地种植能手和技术人员人才队伍档案;大力推广应用良种、测土配方施肥等10项新技术,帮助农民掌握技术要领,同时以新建园区为重点,结合现场演示操作,提高生产者技术应用技能。注意培养本土设施农业种植技术人才,通过外出学习、外聘技术员带动等形式,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人才。4、建设具有我盟特色的设施农业。以规模开发“43型”节能砖混结构高标准温室和经济型机建厚墙体日光温室为主,兼顾发展与水稻育秧兼用的大中型塑料大棚,将设施生产基地集中新建、改建和扩建结合起来。5、大力优化品种结构,加快日光温室专用名、特、优、新品种引进和示范推广工作;抓好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努力提高设施蔬菜生产的良种化水平。6、优化种植结构,分区域进行结构调整,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城郊县镇要提高番茄、黄瓜、茄子、西兰花、苦苣、荷兰豆等精细菜类的种植比例,大力发展营养保健型、有机型等优势蔬菜,偏远地区重点发展食用菌、提子、桃等产业。7、优化茬口种植,大力推广适宜兴安盟地区应用的十个茬口种植模式(模式由乌市农民技术员提供、兴安盟经济作物工作站整理整理),提高连茬种植比例。8、大力应用设施专用品种、设施农业标准化无害化集成技术和提质增效技术。9、通过建立“企业加基地加农户”新型产业化组织体系,集中力量建设以赛银花为代表的标准化设施农业园区,依靠科技推进突泉芹菜和绿色果菜、阿尔山矿泉蔬菜、扎旗甜瓜、乌市草莓、农场局提子葡萄、前旗食用菌的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10、进一步抓好产品销售服务工作全力打造兴安盟“绿色瓜菜”之乡,做大做强现有的突泉“金三角瓜菜”、突泉“草莓”、“菇丰食用菌”、“音德尔蔬菜”、“音德尔香瓜”、“矿泉蔬菜”、“双源”食品、乌兰浩特“佳香甜”果菜、“斯力很”等品牌,及时注册商标,力创得到市场认可的独具特色的农产品;11、高度重视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搭建好企业和农户、基地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12、积极应用互联网等现代便捷手段,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网上市场;完善和建设大中型果蔬专业批发市场,为产品销售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
推荐给朋友
?  []?  []
内蒙古农牧业厅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农牧业厅”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农牧业厅编辑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农牧业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树银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