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口苦是什么原因因上海地区哪里可以治疗?

(共1个回答)
常州市金奥车辆厂座落于美丽的江南水乡,太湖之滨的常州市洛阳镇,北靠312国道,东靠232省道,沪宁高速,交通便捷。是一家专业开发、生产和销售电动三轮车的企业。厂
380元,是前年的事了。关键是你要飞的时间段买到最低就好,别人的不太有参考价值哦
有的,日10:35~13:45,川航3U8305,哈尔滨太平机场至上海浦东机场T2,经济舱4.0折,720元,另加机建/燃油费50元,共770元
上海环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上海闵行高新技术开发区,是集专业研发、生产、销售LED照明灯、LED电子大屏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我公司技术开发力量雄厚,拥有一
自由自在 扛起中国进口食品专营大旗来 赞助商链接 提供进口食品批发,自由自在进口食品专营机构携世界各地上万种健... &#160
在上海能买到从昆山回麻城的动车票
大药店是有的卖的。去成人保健区看看
如:舒华健身器材跑步机上海旗舰店,地址:中山南二路1800号(上海奥林匹克俱乐部旁;舒华跑步机健身器材上海总部,地址::中山南二路1800号15号商铺,等等。
分析:该情况可以考虑是药物
建议:您好,针对你提出的问题,精神药品都需要凭处方在药店购买。建议不要用其做违法的事情。
我和朋友我们俩一个是生完孩子留下的妊娠斑,一个是从小遗传的雀斑,就是当时是她介绍我使用雪菲的,还真别说,现在我的斑点已经好的差不多啦,真的很感谢雪菲。
大家还关注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当前位置: >
> 咨询详情
朱江帆医生
朱江帆医生发表于
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请填写您疾病的症状、治疗效果,和您想得到的帮助。
主任医师 教授
已成功预约数:例
已获得投票数:个
同专业最新在线专家
肛肠类,肝胆外科,甲状腺,乳腺疾病的诊治。
痔疮,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胆囊炎,阑尾炎,胆囊结石,胃癌,结肠癌,肝癌,肠梗 ...
对于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处理,重症胰腺炎的抢救,乙肝后肝硬化、肝癌的综合治疗、肝 ...
普外科、肛肠科及儿科常见病诊治及治疗,预后指导。肝胆、胃肠疾病,甲状腺、乳腺疾 ...
朱江帆专家最新文章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脾功能亢进
肝外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腹膜后血肿
假性肠梗阻
结核性腹膜炎
胃肠道狭窄
肠系膜囊肿
肠系膜淋巴结炎
粘连性肠梗阻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纤维化
十二指肠损伤
胆管炎狭窄
治疗效果:
态&&&&度:
感谢您对朱江帆专家的投票,若您是朱江帆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朱江帆专家的患者,请
选择回复短语
您可以在这里设置您的常用回复短语.以便在回复区快速回复患者
500个字以内&&&已输入 0 个字
选择文章分类:
东方医院南
东方医院南
上海东方医院:上海浦东新区即墨路150号&&&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超时未回复,解除锁定证治经验一、早期肝硬化证治经验
刘氏根据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早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以邪正斗争为纲,拟分成两大类。一类以正虚为主,一类以邪实为主。其中正虚为主型,主要是阴虚或气阴两虚兼有湿热血瘀者,其临床表现为舌红少苔,脉弦细或弦劲,夜寐不佳,性情急躁,时有头晕、腰酸、衄血、口干等症。主方为沙参、麦冬、生地、鳖甲、丹参、平地木、生牡蛎、碧玉散。兼气虚者,舌胖有齿痕,乏力,便溏,腹胀有下坠感,下肢浮肿,可加党参、黄芪。邪实为主者,多见湿热偏盛,或血瘀偏重。前者症见口干、口苦、口臭,大便溏而不爽,小便短赤频数,黄疸,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方用茵陈、碧玉散、银花、菊花、红花、制大黄、贯众、羚羊角粉;后者症见唇黯,舌边紫斑,舌下青筋增粗,胁痛,肝脾肿大,紫癜、衄血,甚者水臌腹胀。方用丹参、生蒲黄、参三七、制没药、赤芍、泽兰、泽泻、制大黄、水牛角片。有腹水者,酌加腹水草、陈葫芦等利水药。
刘氏认为在早期肝硬化的治疗中以祛邪为急,其所祛之邪,主要是瘀血、湿热和热毒,而重点在于活血化瘀,瘀化则血活而气通,气通血活则代谢正常而邪气自解,正虚自复。扶正不仅在于养阴,更重要的是修复肝脏本体的损坏,方中常用黄芪,《本经》谓其“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别录》谓其“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日华诸家本草》谓其长肉生肌。因此本品治疗本病极为适合。另外,羚羊角、水牛角、鳖甲、玳瑁等,具有清热、养阴、解毒的作用,又为血肉之品,有利于肝脏的修复。故亦多分别选用。
二、久泻用药经验
刘氏治疗久泻,着重于祛邪,正如张子和所说“陈zuo去而肠胃洁”。他十分赞同徐灵胎在《临证指南·泄泻门》中的评语:“若滥加人参、五味,对正虽虚而尚有留邪者,则此证永无愈期”。因此主张在通法的基础上采用清利肠间湿热法,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所见肠间有充血、水肿、溃疡等诸种情况,兼用活血化瘀法,多选用丹参、红花之类。对于腹胀痛,里急后重较甚者,则按“风能胜湿”法,选用防风、羌活、独活等药;或按“陷者举之”法,选用柴胡、葛根、桔梗之属。
刘氏认为在久病泄泻部分病人中,还需审慎辨别。脏寒的部位是脾抑在肾,还是脾肾同病,脏邪是湿热、血瘀、食积等何者偏重。其处方可仿《金匮要略》黄土汤意,以附子、灶心土、炮姜合黄芩、黄连、蒲公英、红藤等以温脏寒、清腑热,温清并用。刘氏还曾用蜣螂虫、蔗虫、地鳖虫等虫类搜剔药磨粉吞服,治愈一慢性结肠炎大便溏而不爽达20年的病家。
三、热霍乱证治
夏日或夏秋之交,有的地区流行上吐下泻之证,主情急重,甚者出现四肢厥冷、下肢抽筋、脱水等危象,中医称之为霍乱,其中包括了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真性霍乱。刘氏认为霍乱最要紧是辨清寒热,一般以热霍乱多见。有的病家即使出现肢冷转筋,仍不可便作寒证论治。必须谨慎辨证,肢冷,尤其是见到口渴、脉数、溺短、躁扰不宁等症时,可能是由于热深厥深而然。若误服热药则病立危殆。刘氏认为此乃热霍乱,可以选用姚训恭《霍乱新论》中所载的连萸解毒汤(制半夏4.5g
生枳实4.5g,黄芩4.5g,白芍4.5g
水煎。黄连1.8g
吴茱萸0.3g
另煎和入上药汁服。证重者倍用黄连、吴茱萸)和王孟英《霍乱论》所载蚕矢汤(晚蚕砂15g
生米仁、大豆卷各12g
姜汁炒川黄连9g
酒炒黄芩3g
焦山栀4.5g
淡吴茱萸0.9g)。霍乱后余邪未清者,则用王氏驾轻汤:鲜竹叶12g
焦山栀4.5g。早在1924年夏秋之际,江苏淮安乡间流行此症,刘氏依照以上方药治疗,挽回了很多因误服热药而至危重的病人。
刘氏治学对《内经》钻研颇深,尤其推崇《灵枢》,而对《难经》,则认为其弊多于利,有些方面甚至将中医的理论引入歧途。刘氏博学强记,被誉为“活字典”。在学术上勤于思考和探索,绝不人云亦云。他治学严谨,曾多次引用顾亭林的话“凡著书立说,必为前人所未言而为后人所必需者”以告诫后学。刘氏从事临床医疗及医学教育长达65年,兼通医理与哲理。勤于思考,悟出了中医学的三大规律。即:⑴生理活动规律——阴平阳秘(消而不偏衰,长而不偏亢;相生相制,自动调节)。⑵病理变化规律——邪正斗争(内出之病多不足,外入之病多有余等)。⑶中医临床学规律——辨证论治(识别阴阳,审证求因;祛邪以安正,扶正以祛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刘氏强调通法祛邪在久病治疗中的作用,善于化解古方,突破陈规,扩大古方应用范围,用以治疗多种疑难病、常见病。如用《千金》紫圆治疗眩晕,用《金匮》当归芍药散治疗妇女经漏等,均获得满意效果。还非常重视“血气”的生理和病理,擅长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多种慢性病、难治病,如慢性肝病、久泻、咳喘、心血管疾病等,积累不少宝贵的经验。
案一、心痹
1971年9月曾因患心绞痛来诊3次,症状消失。嗣后于1975年4月,心绞痛复发,伴有心动过缓(脉搏45/分)及早搏、胸闷、太息、憋气等症。诊脉沉涩,有歇止,左手较细,唇色及舌下青紫,舌边有青斑。为处方如下:
失笑散15g(包)
参三七粉3g(和服)
琥珀粉1.2g(蜜和服) 石菖蒲1.5g
制乳香、没药(各)3g
1975年10月。上方连服70剂,诸恙均见减轻。惟月经量鑫,有瘀块,经前腹痛,经行则不能起床活动。于上方中加鱼鳔胶珠9g。连服30余剂,月经正常,眠食均佳,照常工作。
三诊 1976年3月。停药已半年。因劳累过度,又发心悸怔忡,胸闷憋气,唇及爪甲青紫,历半小时好转。眠食较差,不耐烦劳。诊脉缓而弱,苔白滑微腻。与宁神养心活血法。
石菖蒲1.5g
失笑散15g(包)
鱼螵胶珠9g
四诊 1976年4月。来信说,服上药20剂后,一切正常,照常上班。拟方续予调理。
隔天服1剂。后经随访,身体一直很好。
案二、血厥
初诊 1976年8月。患右束枝传导阻滞和室性早搏达五年之久,于今年6月间偶因情怀不适,顿时昏不知人,小便失禁,手足抽搐,送医院急救,历一小时苏醒。醒后感觉头昏胸闷,饮食、二便均如常。但经常发作。脉弦劲带数,舌红苔少,舌下有青紫色。拟方宁心安神,活血化瘀。
参三七粉3g
琥珀粉1.2g(蜜和服)
生龙骨、牡蛎(各)15g
石菖蒲1.5g
另冠心苏合丸1瓶,每晚服1粒。
二诊 9月4日。连服14剂后,昏厥已停止发作,胸闷亦松,惟语音怯弱,脉缓小。拟宗原法稍佐益气之品。
煅龙骨、牡蛎(各)15g
琥珀粉1.2g(蜜和服)
失笑散15g 7剂
上方服后颇觉安适,眠食如常,续进7剂,隔天服1剂,恢复工作。
案三、心悸
潘×× 男 40岁
初诊 日。患者病早搏一分钟六、七次,心律不齐,胸闷憋气,有时呼吸困难,动则气急,胸膺间作疼痛,纳少形瘦,病休已近五月。诊脉缓涩,有歇止,苔白滑而腻,舌下青紫,于活血化瘀中稍佐通阳。
旋覆花9g(包)桂枝6g
参三七粉1.5g(和服)
失笑散9g(包) 炙甘草3g
每服7剂后复诊一次,均以上方稍事增减,至1976年4月底,体重逐渐增加,诸症消失,恢复工作。
再诊 日。因工作劳累,复感胸闷,动则气急,余无所苦,舌薄滑,脉细涩。拟方如下:
石菖蒲1.5g
失笑散15g(包)
上方服14剂后,一切正常,恢复工作。
案四、怔忡
素有阵发性心动过速,下肢常见紫斑。经量较多,经前腹痛,行则眩晕,眠食不佳。苔薄舌尖红,脉弦兼数,心脾两虚,不能摄血。仿归脾法。
煅龙骨、牡蛎(各)15g
生蒲黄9g(包)
鱼螵胶珠9g
上方服21剂后,经期正,腹不痛,紫斑消失,眠食无佳。
案五、久泻
1972年3月。七八年前患菌痢,嗣后大便溏薄,间有粘液,肠鸣时作,便时常有腹痛后重,经检查为慢性结肠炎,久服补脾肾及涩肠之剂无效。询知眠食尚可,诊脉缓沉,舌苔白滑微腻。因从“清气在下,则生餮泄”论治,用“陷者举之”之法。
羌活、独活(各)9g
前胡、柴胡(各)9g
水炙甘草3g
陈米9g(包)
服上方5剂后,大有好转,改用清湿热法。
香连丸1.5g(吞)
上方稍事加减,连报20余剂,痊愈,迄未复发。
案六、久泻
1974年9月。患慢性结肠炎五年,大便稀溏,日行三四,脉鸣腹痛,舌薄苔少,口苦而干,脉沉滑,从湿热留于肠间,传导失职论治。
香连丸3g(吞) 秦皮9g
上方出入,服至20多剂,痊愈,迄未复发。
案七、久泻
1967年5月。患者12年前病菌痢,嗣即大便溏薄,经常带有粘液及血液,日行四五次,腹痛休止无定。叠经镜检,确诊为慢性结肠炎。治疗多年,未见显效。偶或停止,至多不过周日即发。进食油腻,便泄加剧。诊脉沉弦而缓,舌苔薄白而滑,询知食纳尚可。拟宗叶天士“腑阳有热,脏阴有寒”论治,苦寒与辛温齐头并进。
香连丸(吞)3g 炒银花15g
二诊 1976年6月。药后大便成形,粘液及血液已不见,次数亦减。粪检红白细胞均减少。
上方加焦谷芽、焦麦芽(各)9g
连进14剂后,大便正常,试食油腻,亦无反复。与调理之剂,巩固疗效。处方如下:
制苍、白术(各)9g
炙鸡内金9g
服20余剂后,痊愈,至今未发。
案八、久泻
1975年10月。患慢性肠炎五六年,大便溏薄,间或夹有粘液,次数或多或少。近四天来,大便泄泻,无腹痛,小便清长。诊脉沉细,苔满布黑腻而滑,口不渴。显系脾肾两阳偏虚,寒湿之邪偏重。暂拟叶天士所谓“脏阴不寒”论治,用桂附理中汤加味。
炮黑干姜3g
炒菟丝子12g
服温补脾肾之剂,泄泻已止,黑腻之苔亦化。脉象沉缓。大便仍不正常,或不成形,间或有粘液,日行二三次。脏阴之寒已得解,腑阳之热仍痼结,拟兼顾图之。慎起居,节饮食,尤当加意于药饵之先。
制苍术、白术(各)9g
上方连服30余剂,大便正常。
案九、脱发
初诊 日。患者近来头发渐渐枯黄,且有大把脱发,尤以一周来为甚,胸闷喜太息,二便尚调,舌苔薄,脉细。拟补养心血治之。
生地、熟地(各)9g
二诊 12月24日。近年脱发仍多,尤以额际上为甚。追询病史,诉常易伤风感冒,余无不适,舌脉同前。额际上为手阳明大肠经循行之路,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肺主皮毛,试从清肺热活血络治之。
制首乌9g 苍耳子9g
三诊 12月31日。脱发已减,舌脉如前。仍宗上方加生地9g
日。脱发见少,舌边红,脉平。
上方去苍耳子,加生石膏30g(先煎)7剂
五诊 1月14日。前投之药尚属合机,脱发已愈,仍宗前法,以资巩固。
生甘草4.5g
生石膏30g(先煎)
一、紫圆治痰癖
[组成]赤石脂、代赭石(各)30g
杏仁(去皮尖)50粒,巴豆(去油)30粒。共捣为散,巴豆、杏仁另研为膏,再捣相得,若质硬,再入蜜少许同捣为丸。30日儿每服麻子大1丸,乳汁少许化下;百日儿每服小豆大1丸。成人服梧桐子大3至5粒。
[功效] 降热、除蒸、下痰癖
[临床应用] 主治痰癖、血吸虫病所致肝硬化腹水。唐·孙思邈采用本方治小儿变蒸发热不解,腹中有痰癖,先寒后热。方中含有巴豆,人皆畏其毒,故后世医家罕用。刘氏善于通变,将其用于疑难疾病,取得奇效。如1935年5月,刘氏诊治唐生智将军眩晕、吐涎顽疾,根据舌、脉及症状,诊断为清阳不足,浊阴上泛,阴邪乘于阳位,先投以苓、姜、术、桂、乃至茸、附等温阳行水之剂,但收效甚微。嗣后获知病家患有休息痢每月必发一次,因联系《金匮》“病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当下之”之语,再断其肠间除宿垢蓄积外,还有寒湿痼冷胶柱,乃按《千金方》“下腹中痰癖”的“紫圆”原方配制。先服梧酮子大3粒,得微下,隔日用10粒,分2次服,下水液杂脓血数次,越2日头晕即大减,灰腻滑润之苔亦渐化,继进调补脾肾两阳之剂,体渐康复,休息痢亦不复发作。刘氏认为“紫圆”方中巴豆含有毒性,能攻下,排除病家体内之水毒、食毒,治大腹水肿,又能杀虫,疗蛊而驱虫毒,故又可应用血吸虫病所致肝硬化腹水。
二、当归芍药散治漏经
茯苓、白术(各)120g
川芎90g。上六味,杵为散,每服1.5g~3g
每日3次,开水送服。
[功效] 养血活血,健脾行水。
[临床应用] 主治妇女漏经,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轻中期病人也有防治作用。本方据《金匮要略》原用于“妊娠腹中
痛"及“妇女腹中诸疾痛”等。刘氏自30年代起则用于妇女漏经(漏下),效果良好,有效率达90%以上。但必须注意几点:⑴必须排除妇科器质性疾病;⑵药物必须照《金匮》原方配制,生药作散剂吞服,煎服无效。具体服法:每次1.5g~3g
一天2~3次,连续服2~7天。刘氏认为漏经的病机是血瘀与血虚并存,血分与水分同病,当归芍药散养血活血,健脾利水,正合契机,故而有效。刘氏曾指导研究生进一步观察本方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临床有效率达90%,显效效达70%,而以经期延长、经水淋漓(即漏经)、中医辨证无明显寒热偏胜者为佳。经本方治疗后,“功血”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甲皱微循环障碍均有明显改善。以上提示本方对病家血瘀与血虚并存的病理状态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三、紫金锭治流火
[组成]山慈菇60g
红芽大戟30g。共研细粉,研数百转后,渐加糯米浓粥,口服每次0.6~1.5g.外用蜡磨调敷患处.
[功效]化痰开窍,辟秽解毒,消肿止痛.
[临床应用] 主治流火。紫金锭为古代流行甚广的成药,又名玉枢丹。可以外涂,可以内服。临床上主要用于暑湿郁阻、烦闷欲吐及痈疽发背、喉风肿痛等证,被徐灵胎誉为“秘药中第一方”。刘氏用以治疗反复发作的“流火”(丹毒)病家,甚为有效。其方法为在流火停发期间,每天服玻璃管装的紫金粉1/10,连服3管,可以预防复发。
四、控涎丹治痰饮袭络
[组成] 甘遂(去心)、大戟(去皮)、白芥子各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10丸(1.5g~3g),姜汤送下。
[功效] 祛痰逐饮。
[临床应用] 主治痰饮袭络。本方原用以主治:“痰饮伏在胸膈上下,忽然颈胸背,腰胯隐痛不要忍,筋骨牵引作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或头痛不可忍,或神志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痰鸣,多流涎唾”。刘氏认为本方3味皆为痰水要药,合用能使躯体各处蓄积之痰水驱逐于体外。曾治一男性患者,约50岁,嗜杯中物,一夜突发右股外侧剧痛,彻夜不眠,日轻夜重。刘氏见其面色鲜明,脉弦沉。断其为痰饮袭于经脉之间,嘱服控涎丹1.5g
施得水泻3次,疼痛顿失。
五、神术丸改制方治痰饮咳喘
[组成]生茅术(洗净晒干)480g
切成小方块,分作3份,一份以黑芝麻120g拌炒,一份以补骨脂120g拌炒,一份以陈皮120g拌炒。共研细末,水泛丸如小豆大,每服3g
[功效] 健脾化饮,兼补肝肾。
[临床应用] 主治痰饮咳喘。宋·许叔微《类证普济本事方》载有神术丸方,曾治愈其本人由于“膈中停饮”而引起的胁痛症。神术丸原制法:生茅术712g
去皮研末,另用生芝麻18.7g,水2盏,研滤取汁。大枣15枚,煮烂去皮核,与麻汁匀研成稀膏,和术粉入面中,杵匀为丸如梧子大,晾干,每早空腹用淡盐汤吞下50丸,递增至200丸。刘氏40年代改制其法如上,用以治老年人发作于冬季的痰饮咳喘,即所谓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多例。均于秋季起制方服用,颇有效果。病程较长的,连反2年,多有效。
六、桂枝加苓术附汤
[组成] 川桂枝9g
熟附块(先煎)4.5g
大枣4枚。水煎服。
[攻效] 温阳化湿,和营解表。
[临床应用] 主治上海地区称之为“湿温伤寒”属于阴证类型的患者。本方为张仲景《伤寒论》中第一方桂枝汤加味组成。桂枝汤原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能调和营卫,又可用于多种内伤杂病,如病后、产后、素体虚弱而致营卫不和者。刘氏更以该方加茯苓、白术、附子、米仁、杏仁,兼具温阳化湿的功效。1981年刘氏应上海中山医院之邀,会诊治愈一例高热起伏月余不退的青年人,根据患者有畏寒、脉浮数、自汗出、舌质淡、苔白腻等症,辨证为阳虚、气虚之体,风寒湿之邪留而未去,属于湿温伤寒中之阴证类型,前医给桂枝汤治疗无效,刘氏辨证后给服上方,再加白人参6g另煎代茶,连服3剂,体温逐日降至正常。
七、风引汤治小儿暑痫并发脏结
[组成]大黄、干姜、龙骨(各)12g
桂枝、甘草、牡蛎(各)9g
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18g。上十二味杵粗末。每取三指撮,水煎服。
[功效]泄热下火,息风镇惊,温中和营。
[临床应用] 主治夏月小儿感受暑热之邪,引起壮热、烦躁、神昏、抽搐,中医称为暑痫或暑风,用清营汤加减治疗,烦躁、抽搐可止。壮热神昏不解者,切不可用大剂苦寒撤热之品,亦不可因其神昏频投芳香开窍之剂。刘氏根据切身体会,认为此时可予《金匮》风引汤,不须妄事增损,二、三日即痊愈。本方不仅泄热息风,并能温中和营,故无遏邪内陷之虞。若因高热神昏不解,而恣用寒凉,以至暑邪内陷,则病转阴症,刘氏对此深有经验教训,他早年曾治一患儿,暑痫,初用清营汤加减,烦燥,抽搐得止,继用苦寒撤热、芳香开窍,结果高热、神昏如故,旬日后病儿于昏蒙中用右手频掐阴器,去其手,复如前,促眉呈痛苦状、问其故,则不能答,三、四日后竟死于内闭外脱。刘氏尔后痛定反思,确认此系因误药而致“脏结”险证,以致不治。如用风引汤一类寒温并行药物或可解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常口苦是什么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