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缺水能否引发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您好欢迎来到蝌蚪五线谱【】
为什么地震能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力?
日14时11分,发生在尼泊尔境内博卡拉县(北纬28.2度,东经84.7度)的里氏8.1级地震的震源深度仅为20公里,距离加德满都82公里,震级和震源深度都很可观,破坏力很大。
  在过去的10年内,几乎每年都有一次大地震发生,震级比较大的地震要数发生在日本的9.0级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造成数万人死亡和失踪。2010年,在智利也发生了一次8.8级的大地震,死亡人数仅有数百人;海地发生的7.3级地震却造成近27万人死亡,受灾人数更是不计其数。那么,为什么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具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有些地震的震级达到了里氏8级以上,但造成的影响却很小;有些地震的震级不大,但伤亡人数很令人揪心,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地震的类型以及地震的破坏力。
日本&3&11&地震引发了海啸,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仅20公里,破坏力极大
  地震发生的原因取决于其类型。目前,全球多数地震为构造型地震,即地壳运动所引发的构造变化,比如地壳错动、破裂等。构造型地震的形成原因主要来自地球自身系统的运动,地壳内部高温液态物质的能量向地壳方向释放,一旦地应力超过某个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构造型地震就发生了。地震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地面传递,对地面的人类活动产生影响。除了构造型地震外,还有火山喷发形成的地震、诱发因素形成的地震等,后者所造成的破坏力要小一些。
  在对地面活动威胁最大的构造型地震中,震源深度和震级是地震破坏力的主要指标。我们常能看见地震灾害报道中提到的震中和震源深度,震中就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震源深度是指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如果按照震源深度来划分,在地面至地下100公里之内为浅源地震、100~300公里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深度就是深源地震。全球发生的大多数地震都可列入浅源地震的范畴,如果震源深度在10~20公里之类,震级达到里氏3级以上,那么,震中附近的人们就会有地面摇晃的感觉,一旦震级达到里氏4.5级以上,那么地震的影响就开始体现出来了。
地震发生后形成的纵波、横波和面波,从破坏力上看,面波的威胁最大,其次是横波和纵波
  地震发生后,能量通过波的形式传递,主要体现在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上。P波的传递速度快,达到每秒6公里左右,可通过固体、液体和空气介质传递,而横波的传递速度慢一些,大约在每秒3.5公里,主要通过固体介质传递,两者属于体波的范畴。与体波相对应的是面波,面波沿着地表传播,因此从破坏力上看,面波的威胁最大,其次是横波和纵波。震级在7.8级的地震,其能量释放大约相当于3000颗广岛原子弹。日14时11分,发生在尼泊尔境内博卡拉县(北纬28.2度,东经84.7度)的里氏8.1级地震的震源深度仅为20公里,距离加德满都82公里,震级和震源深度都很可观,破坏力很大。
关键词 :地震 尼泊尔 震中 震源深度 震级
电子皮肤让假肢也有触觉!
凤凰湼盘──死亡的回忆,是生命的过程
为甜蜜而生的花间精灵
鹤鸵阿劲的颁奖典礼
本文经作者授权在蝌蚪五线谱发表。
郝景芳在读研究生的时候,研究的是微小类星体,当然后来她弃理从文去了。
此论文主要总结了墨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的一些自然科学现象及引发的思考,涉...
这事情,不能说得太细!
《回到未来》30年:这些真的实现了!
苹果皮削不削?
舌尖上的添加剂
独特的思维,动人的故事,强大的阵容,丰厚的奖金。赶快拿起笔与众多科幻作家同台竞技!
蝌蚪社区TOP5
蝌蚪用户最关注: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超采是最近频繁地震的元凶_邯郸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03,822贴子:
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超采是最近频繁地震的元凶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华北构造区地下水位强震短期的异常演化及其前兆标志研究【摘要】:正“中国震例”(1966年至1996年)总结表明,此期间在华北地区所发生的12次5级以上地震(不包括余震)前都发现有地下水位的短、临异常,并且,车用太等人(1999)在“一九九八张北地震”总结中,根据大同6.1级、包头6.4级、张北6.2级等三次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的分析,指出:“……到短期阶段的异常展布则表现出集中性,即在【作者单位】:天津市地震局 【分类号】:P315.72【正文快照】: “中国震例”(1966年至1996年)总结表明,此期间在华扎地区所发生的12次5级以上地震(不包括余震)前都发现有地下水位的短、临异常,并且,车用太等人(1999)在“一九九八张北地震”总结中,根据大同6.1级、包头6.4级、张北6.2级等三次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的分析 1,华北地区人口密集,人口密度过大,用水需求量巨大,华北地区人口4.6亿,占全国人口的34%;2,华北地区降水不多,年,华北地区年降水量703毫米;3,工农业都需要大量用水,过度抽取地下水;4,用水不科学,节水技术不高,节水意识不强,我国华北地区用水效率只有日本的16%,以色列的5%。以上因素造成华北地区地下水位越来越低。 其实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位的下降,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并发现了,最明显的例子,房屋出现地基下沉,尤其是76年地震后,其情况更为突出,为此不得不给很多楼房加固地基。 “半个世纪华北就被掏空了”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一个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在华北形成数十年来,华北农业实现了对“南粮北调”的扭转,高速发展的农业依赖的正是一口一口的机井对地下水的掠夺性开采。在华北平原,200万口机井遍布田间地头,正在透支华北的未来。官方通报显示,华北地下水超采达120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个白洋淀的水量。“事实上,真实的情况可能更严重。”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专家介绍说,华北透支的地下水估计已近2000亿立方米。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一个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已在华北形成。作为中国的重心,华北的命门在于水。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正在建设中的“南水北调”,这是华北冀望中的新水源。然而,“南水北调”能否解决华北水危机的全部?地面下沉是否会引发地震?问:河北的生态环境恶化有哪些显现?魏:生态环境变干了,整个气候干化,土壤沙化。土壤本身湿漉漉的,风吹不掉,现在土壤都变干了,被风吹后只留下沙粒,最终成为沙尘暴的沙源。问:地下水过度开采,引发的地面下沉是否会引发地震?魏:(这种)地面沉降和地震没关系。目前,天津最深的地方下沉3米多,河北沧州下沉2.2米。地面下沉以后,会造成地表裂缝,建筑物局部倾斜裂缝,路基下的管路、线路部分开裂,城市防洪排涝能力降低,沿海风暴潮灾增多。问:我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村庄的村民对记者说,他们并不缺水,反正地下有。魏:他们不知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资源情况,他们不知道周围的大坑全都干了。年轻人一出生就在这样的生态环境里,习惯了,只要能有水喝,有水浇地,就满意了,他适应这种环境,以为大自然就这样,他不知道水多的时候。他说我有水能喝啊,但他不知道他喝的水是不是符合标准;他也能浇点地,他不知道过去有多少水浇地。问:但他们抱怨说,水被污染了。魏:对啊,他就怕水有污染,要是水多的话就可以稀释啊。现在没有稀释的,污染一立方水容易,你把这一立方污染的水稀释了,起码得十到二十倍的水,现在没有。所以,水越来越脏,对人们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我说(南水北调)是“生命线”,最归根结底是在这里。据官方通报显示,华北地下水超采达120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个白洋淀的水量。“事实上,真实的情况可能更严重。”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专家介绍说,华北透支的地下水估计已近2000亿立方米。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地震造成地下水变化的物理机制及其应用前景--《国际地震动态》2009年04期
地震造成地下水变化的物理机制及其应用前景
【摘要】:正长期的观测实践表明,地震造成的地下水变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其形态包括类似地震波的振荡和与地震波形态迥异的阶跃。关于振荡的变化,最早由Blandchard and Byerly(1935)提出了基于孔隙弹性理论的解释,即地下水的振荡实际上就是地震面波(Rayleigh波)造成的含水层体积应变而激发的变化,并因此提出井-含水层可以当作一种长周期的地震仪(Roeloffs,1996)的观点。这种解释一直被众多的科学家的观测及研究所支持(Bredehoft,1965;蔡祖煌,1983;Liu,1989;张昭栋等,1988;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P315【正文快照】:
长期的观测实践表明,地震造成的地下水变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其形态包括类似地震波的振荡和与地震波形态迥异的阶跃。关于振荡的变化,最早由Blandchard and Byerly(1935)提出了基于孔隙弹性理论的解释,即地下水的振荡实际上就是地震面波(Rayleigh波)造成的含水层体积应变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贯群;张玉芳;王言思;宋涛;李义雯;;[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2期
王丽亚;刘久荣;周涛;叶超;李文鹏;周仰效;;[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年01期
邓晓颖;;[J];水资源保护;2010年01期
乔小娟;李国敏;周金龙;都洁;杜成元;孙中惠;巫润建;;[J];水资源保护;2010年01期
杨丽丽;谢新民;;[J];地下水;2010年01期
徐晓枫;万永革;王惠琳;;[J];地震;2010年01期
王耀斌;;[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尹立河;陶正平;李瑛;窦妍;崔旭东;李清;;[J];盐湖研究;2010年01期
张文慧;;[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0年02期
;[J];现代职业安全;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守礼;刘洋洋;孙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崔景立;张海宇;常松伟;;[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崔景立;史国华;张海宇;;[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王现国;;[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范叶萍;单德华;王淑辉;韩绍兴;杨红艳;汤华;;[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杜连胜;李全伦;;[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余易豪;舒玉峰;丁国辉;李铭铭;;[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张斌;;[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0: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环及其地质环境效应[C];2009年
荆灵玲;朱琳;;[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陶伟明;;[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长杰;[N];中煤地质报;2010年
贾言;[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侯小健 通讯员
邢代洪;[N];海南日报;2010年
金燕;[N];中国水利报;2010年
本报通讯员 张建国;[N];中国水利报;2010年
李江辉 梁子波;[N];中国石化报;2010年
张琳琳 段立才;[N];承德日报;2010年
本报记者潘双清;[N];石家庄日报;2010年
黄敏;[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吴伟 本报记者
汪挺;[N];中国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平;[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张林行;[D];吉林大学;2007年
陈金鹰;[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Adil Balla Magboul E[D];河海大学;2004年
周云耀;[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淑聪;[D];吉林大学;2009年
张曦;[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王松;[D];吉林大学;2007年
武欣;[D];吉林大学;2006年
李晓旭;[D];吉林大学;2006年
张昀超;[D];天津大学;2006年
史恒亮;[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曾彦超;[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罗兰兵;[D];吉林大学;2005年
王继;[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地球上由缺水造成的灾难有那些?_百度知道无法找到资源说明: HTTP 404。您正在查找的资源(或者它的一个依赖项)可能已被移除,或其名称已更改,或暂时不可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