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外语教学课堂承载着什么教学任务

帐号WG_199707的BLOG
&小组专题分类
My article sort
NEW article
&&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反思
14:06:45 &
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反思
一、我国化学课程的改革特点
&课程&一词目前尚无严格的,公认的定义。按照一般的理解,课是指课业,即教学科目;程是指程序,教学的进程。也就是说课程是指课程及其进程,它既包括教学科目又包括这些科目的教学顺序和时间。课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的部分,并且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相连接。课程又是历来被受教育研究的最为关注的领域,它承载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使命,课程的改革蕴涵着新的思想和方法。在中国基础教育化学课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回顾审视我国中学化学课程的改革历史,吸取国外的课程改革经验有利于促进我国二十一世纪课程的发展。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的发展,在中国一百余年的历史中经受了许多的曲折,逐渐的前进,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误,这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化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一?化学课程改革经历了不同的时代,从课程设立初期到逐渐形成体系,反映了社会变革和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综观历史,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前进中有曲折。建国以来,化学课程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六十&七十年代的基础教育遭受摧残,化学课程处于混乱的状态,出现了以劳动代替学习,以工农业实践知识代替化学课程的倾向。从七十年代末至今,化学课程在注重&双基&和&功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从整体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的化学课程,主要是一个量的过程。侧重在课程思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讨论大纲或教材的改革,在一定的框架内研究知识的组合或增减。各地也推出一些化学课程,教学模式几乎沿用,课程和教材的多样化进展不快。
?三?大纲虽然经过多次修改,但是研究的革新力度不够。大纲所讨论的目标和能力要求过于抽象,似为&摆设&难以起到针对性指导教学和评价的作用。按照较经济的方式继承经典的化学知识所设计的内容体系,理论性强,较少联系实际和社会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的未来发展,中学化学课程缺乏生动性,探究性和必要的弹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智慧潜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化学课程改革出现了较好的势头在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的现代性和现实性等方面做出了许多的探索,并逐渐的在大纲和教材中得到体现。不少学者在&科学课程&与&活动课程&之间寻找结合点。如上海市曾经提出开发兼有两大课程的长处的&融合式&新课程,构建&在社会背景中学习化学&的情景,力求使学生既获得对化学学科基础结构的认识,又获得对化学学科应用与实践的体验。该课程的思路可以值得借鉴。
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的构建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兴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全面发展的角度制定的教学目标,注重由单一的知识目标定向转移为多维目标定向,即所谓重新构建教学目标的维度。
?一?目标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
教学大纲中的每一句话的主语位置,都可以加入&教师&两字,即教学目的的对象定位是&教师教学&;而《标准》中课程目标每一句话的主语位置,都可以加入&学生&两字,即新课程目标的对象是&学生学习&。教学目标的这种转变寓意深刻,它反映出教学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的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生活经验以及将要获得的发展。
?二?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这是课程目标一个显著的变化,也是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它意味着:初中化学课程要结合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宜现代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良好的发展;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基础性,设置的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重新构建的三个维度
&本次课程改革,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化学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寻找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世界,并结合化学提供的丰富素材,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关系,实际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交织统一的过程,需要做好整合过程,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过去由于过分追求知识与能力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堂上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感情共鸣,课堂单调、古板、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在新理念驱动下,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培养,不仅使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很好的体现,使课堂活泼而富有吸引力、生命力。
三、中学化学课堂教学
?一?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学生接受化学知识的主要战场为课堂,现今,课堂上大多数的教师的教学以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更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数为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阅读课外书籍、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情况。笔者在调查了解到许多学生提出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而老师上课也一味的以中考,高考为指挥棒在课堂教学中追求进度和繁琐的知识点,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要。例如有的教师很少给学生做课堂演示实验,更不用提补充的一些实验了,导致学生对一些实验的现象了解胜少,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现阶段的教学现状中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的结果,单纯地行为参与方式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感情体验和深层次的认识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的思维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比格斯提出的所谓3P(Presage , Process and Product)模型的理论与实践正验证了这一点。
?二?走进新课堂
走进新课堂,并不是全盘否定过去课堂教学的活动的一切,而是一种批判的继承,是对过去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扬弃。步入新课堂,要坚持&一个为本&,搞好&四个调整&。
坚持&一个为本&
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发现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其特长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其各有的基础上分层次发展。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活动不能偏离的方向。
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
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制定课堂教学方案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是要调整好教学的目标。
①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努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独到的理解和表达。
②要在努力实践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现代课堂,要建立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新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新&定位&:
①师生关,相互系的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定位于交往,即在课堂活动中,师生双方共同主体,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实现共识、共享、共进。
②教师的定位。驾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定位为主体,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上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并且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信息的单向交流向多向交流转变。
③学生的定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和接收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努力的做到以下几点:
①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②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③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④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⑤尊重学生的人格;
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⑦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⑨培养学生积极掌握并恰当运用科学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⑩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发展。
同时,教师也要知道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的方式,积极倡导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习的方式交互使用和整合。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处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探究教学,要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实验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幻灯机、录音机、放映机等?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大力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拓展学生感知化学对象的途径。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化学教与学设计
&&& &传统法教学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的研究,轻学的研究;强调学生&学会&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的方法。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设计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项值得学习,值得创新的工作。对于教材的知识点的处理我们不应该再局限在课本的范围内,局限于为了高考,教科书不是必教的&圣经&而只是教学的参考,教学不应该是&教教科书&而是利用教科书给学生传授学习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探索能力,以促使其受用无穷。注意给学生留出&空白&和&开发区&那么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时,指导思想由为重要。
教材上的知识,学生只要通过阅读,提前预习都会有所了解,那么我们的任务应该是更加深入的指导学生对知识点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引导他们深入的探讨问题。如:化学用语、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元素化合物等陈述性知识固然可以&系统地&教给学生,但学生通过假设、观察、实验、交流、推理、归纳等过程所获得的知识更富有&含金量&:学生经历了&发现知识&的过程,完成了知识的建构,将&是什么&的知识和&如何获取这种知识&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把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化学研究方法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当然,科学探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应有助于学生领悟知识和发展能力,离开知识作为基础的活动、为追求形式而展开的活动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也不是不要教师的讲解,关键是教师要研究&讲什么&、&怎么讲&、&何时讲&,真正在启迪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
笔者在对教与学设计时有如下的一些体会。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一年级教材第二章碱金属元素第三节《碱金属元素》的教与学设计为例:
?一?&& 教材分析
&&&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元素族知识。在这之前有钠及其化合物学习的基础上,以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为起点,采用对比、类推的方法来学习同族其他元素性质的。使学生认识到同族元素性质的共性与个性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时,本节教学也为后面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和其他元素族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课的教学内容为: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焰色反应。第一部分只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本节的难点是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类比推理、实验验证等)的训练。
?二?&& 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针对本节教材的特点,可采取一下教学设计:
1、抓结构,带性质
学生通过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并找出它们在原子结构上的相同及递变规律,教师设问:这种结构上的相同和差异与其化学性质有怎样的联系?引导学生寻找碱金属元素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得出如下推论:①其他元素原子结构和钠相似,由此类推出它们性质与钠相似。②碱金属原子结构的不同引起它们性质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递变性。使学生认识到同族元素性质有相似性和递变性与原子结构的特点密切相关。给学生传递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注重实验,增强学生理解的深刻性
教材为实验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引起其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做钾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建议补充做钠的燃烧实验;钾和钠分别与水的反应,让学生对比两实验,便于学生形成鲜明直观的印象从而认识到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焰色反应的演示实验,建议改为边讲边做实验,教师强调操作要点,讲清实验步骤,用规范的操作向学生示范。
3、引导学生课后探究,培养其他信息素养和合作能力
对于焰色反应,教材介绍了它的涵义及实验操作方法。通过课堂演示实验看到了不同的鲜明漂亮的焰色,这些现象极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如焰色反应是如何形成的?它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除了制造绚丽多彩的焰火,它还有哪些用途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资料,以小组间相互交流收集的资料。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锻炼了他们查找资料、处理信息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4、利用阅读资料、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关于&金属钾的发现&,教师对戴维做简单的介绍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然后教师设计出几个问题让其分组讨论。如戴维是如何想到制取钾的方法?他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怎样的改进?取得了哪些成果?为什么他要在密闭体系中电解KOH?如此,学生才能意识到只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掌握正确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所突破与发现。
5、总结归纳,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及元素族知识的方法
学生经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将数据和实验现象加以分析、对比、找出一些规律性知识,并进一步对一些物质的性质做出实验验证,最后,把正确的推论上升为理论。从中总结出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选取典型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作研究对象,分析其原子结构,学习其性质、实验室制法、用途、保存等。以上述知识基础,分析同族其他元素的原子结构,抓住它们原子结构的相似点,从特殊推向一般,着重分析结构的不同,根据结构决定性质,推测判断它们应该具有的性质。并用设计出的实验来验证所预测的正确性,总结同族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三?&& 探究内容与方法
课堂探究内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因此,课堂探究活动的内容自然就是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主要是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探究方法:讨论、对比、实验验证等。
探究过程: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学生之间分工协作。
?四?&& 知识扩展
&&& 活泼的金属,例如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跟氢气发生反应,能生成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化物,如NaH、CaH2等。碱金属的氢化物都是强还原剂,经常用于有机合成中的碱金属的硼化物(如NaBH4)等。氢化锂遇水时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氢气。因此,氢化锂是一种氢气发生剂,常用于军事上或其他需要氢气的场合。
本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指导的作用。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一个好教师不是自己能教得多好,而是如何能让学生进入一个琢磨的状态。不是你教给他什么,而是他自己内部琢磨出什么。
五、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践
化学教学是实施化学课程的主要途径,而化学课堂是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战场,打好课堂这仗,对赢得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胜利至关主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化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形式将由传统的以&讲授&和&演示&为主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一?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进入了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新的教育理念不断被介绍进来,新的教育方法不断在尝试运用。其中,探究性学习就是一个影响广泛的热门话题。
探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他们自主地获得知识。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身实践取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新教材、新教学手段的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给予适时指导,在教学中营造一种&研究&、&探索&、&钻研&的氛围。使学生逐渐适应新教材、新教法,并不断的对个体的创造,实践要素进行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实践中笔者有这样的一些教学体会:
1、课堂中渗透化学教学与现代科技社会的关系
只有将所学有所应用,学生才会有感性认识。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现实因素。把化学知识用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应对可能方案进行具体的探究、分析和判断。不少生动的示例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和兴趣,体会到化学教育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那是一种&有血有肉生动有趣&的联系。
比如,铝热剂的用途,在课本上只提到冶炼难熔金属和焊接钢轨。如果用多个铝热剂的小筒装入炸弹,投到敌方的铁桥上,多个小筒的铝热反应发生,喷出高温物质,烧穿铁桥破坏敌人的运输线,就是一种专用的燃烧炸弹。如果把足够的铝热剂装入导弹,导弹射到坦克上,弹头吸上钢板后铝热反应立即发生,喷出高温物质后,会把很厚的钢甲烧穿,可以起到高能炸药所达不到的效果。若遇到定向爆破拆除旧楼时,采用铝热反应就是熔断钢筋使楼房定向倒塌的好方法。这样学生对铝热反应就会有很深的体会。
2、把材料设计成探索性问题
教学始终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设计探索性问题,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模拟科学家的科学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如高中化学第一册P33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可设计以下探索式过程:
①侯氏制碱法中提到的碱是什么碱?(Na2CO3)
②根据已有知识,请学生归纳可以生成Na2CO3的有关反应。(Na2O2与CO2反应、NaHCO3分解、NaOH与NaHCO3反应、NaOH中通入CO2等)
③逐一分析和评价以上反应(提示:从工业大规模生产角度分析,既要考虑原材料,又要考虑操作过程,即综合经济效益问题),认为最有可能的是NaHCO3分解
④分析NaHCO3的组成特点,可看成两部分:一是Na+,二是HCO3&,根据③的分析,可以想到Na+的最佳来源是NaCl,HCO3&的最佳来源是CO2&&&&&&&&&
⑤如何使CO2转化为HCO-3?如何使Na+与HCO-3结合成NaHCO3?展开讨论。(需要考虑以下因素a、经济效益b、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基本条件c、NaHCO3的溶解度不大d、NaCl溶液是应饱和的e、所得HCO3-浓度要大)
⑥结论:a、NH3+CO2+H2O=NH4HCO3 b、NH4HCO3+NaCl=NH4Cl+NaHCO3& c、2NaHCO3=Na2CO3+CO2&+H2O
⑦评价:a、原料丰富 b、操作方便 c、生成的CO2可循环利用,生成的NH4Cl可作化肥等。
通过这样的设计,侯氏制碱法的科学思维模型就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不超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前提下,使拓展型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开发。
?二?以化学实验为载体提高学生思维的教学实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育的一代宗师傅鹰先生指出;&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中学化学是基础自然科学,并以实验学习为基础,侧重于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科学思维方法。
实验是化学兴趣的源泉,而兴趣是思维的前提。对多数学生来说,由于化学试验的特殊魅力,对化学课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及跃跃欲试的心理,但是也有部分学生重视理论、轻视实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化学教学法,研究教学的独特规律,在实验课的内容上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碱金属》中钠的物理性质学习。教学开始就可以将钠与水在培养皿中反应的实验通过实物投影,率先完成,并告诉学生将注意目标锁定为钠的物理性质。但是由于学生的观察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会不全面,不深刻,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在观察之前就应该给学生类似下述观察细化目标,以便帮助学生启动思维。
①从煤油中取出的金属钠,颜色、状态如何?
②金属钠能被小刀切割,说明什么?
③金属钠被切割开后断面的颜色是什么?
④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在液面以上还是液面一下?
⑤金属钠在水中的形状、运动状态如何?能说明什么?
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启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了初步感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将语言表达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知新知,并且提高语言概括的能力。
2、实验探索&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动手做&?主要指化学实验?将是化学课堂中最为常见的活动。因而,以学生的&做&为核心组织教学趋势必是化学课堂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教师及时抓住机遇,把学生引向创新。如讲《硫酸》时,讲到浓硫酸有一重要特性&吸水性,书本上没有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一种既安全又能说明浓硫酸吸水性的实验。经过学生的思考,得出了许多可行的实验方案。如用小刀切一块富含水分的瓜果(萝卜、梨、苹果等),在天平上称其质量,用塑料绳固定,放入盛有10ml-20ml 的浓硫酸试剂瓶中,将瓜果块悬于距浓硫酸面1.5cm上方,塞上橡皮塞使试剂瓶密封,静置20min,瓜果块有些萎缩,将此瓜果块取出在天平上称量,其质量明显减少。因此,在安全范围内大胆让学生自我设计,进行实验,自行探索,不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会有惊奇的发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创新。
3、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学生思索的欲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听枯燥乏味的语言材料,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因此,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尤为重要。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如果适时的穿插一些直观有趣,操作简单的小实验结合灵活的教学方法,生动的语言环境,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到学习兴趣盎然;通过趣味实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三?关注学生身边化学的新课程教学实践
&教育生活化&是美国教育实践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要求教师要突破教材的课程观,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与学生已有或正在进行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的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为背景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获取知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体验知识的价值,认识科学的本质。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自己生活在&化学&的世界里。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一个实验操作无不影响着周围的社会及环境。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就会深切地感到,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如:初中化学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这一课题中,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我们生活中有那些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例?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化学学习,积极踊跃地去动手、动脑,相互讨论合作学习。学生举出许多的实例,如家里做馒头时在面团里加入碱面,吃烧烤时辣了可以加醋,用醋去除水瓶中的水垢,用盐酸除厕所里的污垢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所能发现的并能亲身感受到的化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启发了他们的心智,训练了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教育生活化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要保持儿童的自然本性,并提出&我们最好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也给予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赋予新课程改革以新的含义。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六、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反思
?一?化学教师应不断地学习以加深业务功底
高中化学模块教材重建了知识体系,实际以突出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从内容上看,《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课程更关注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广泛应用;《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则更重视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和学习方法。化学教师的知识更新已是当务之急。不断的扩大教师自己的业务功底,有利于化学教师在处理中学化学教材才能游刃有余;课堂上才能讲得那样既轻松诙谐,详实丰厚;处理教材、教法上才能既居高临下,又细巧精制。可见,学科功底对一个好的教师的重要性!
?二?化学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是教师角色所拥有的独特品质,是化学教师在把学科能力转化为教学功能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智慧。众所周知,化学课堂教学不是一潭死水,它是动态生成的,富于变化的。因此,事先预设的教学方案再周密,教学中总会有预想不到的新问题,如出现实验&异常&、学生知识缺乏、教学时间不足等。教师若是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僵局。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面对这些问题和意外事故总能想方设法的随机应变实施临场以便对策。将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因素降底到最小的程度。
?三?化学教师应提高教学艺术
教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把书教得出色,那是更一件难事。因为&教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是也是一门艺术。授课过程中教师的声音何时该是低沉的,何时该是铿锵有力的,何时又改是渐缓而富有感情的;教师的表情何时该是疑云满面的,何时该是兴高采烈的,何时又该是激动昂扬的,这些都该是在科学内容的要求下事先有所设计安排。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将会对课堂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传达给学生的知识将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备课务必要追求&精心设计&,而讲课则要做到&声情并茂&。&教有通则而教无定法&,每位教师都可能创造出自己具有的独特风格的教学艺术。
新课程的改革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的问题。化学教师将面临一系列的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敢于挑战,敢于尝试研究更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构建的方式,积极参加与实验课题探究,提高对化学课程的驾驭能力。立足教学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学外语教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