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 梅威瑟《梦的释义》和《梦的解析》是一本书么还是两本书啊?

发布时间: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作 者:(奥)弗洛伊德 著,青闰 译出 版 社: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时间:页数:329字数:339000 印刷时间: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包装:平装
【作品简介】
梦的解析(德语:Die Traumdeutung 英文: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又译做《释梦》,经典的心理学书籍,是西格蒙德?的一本著作,第一版出版于1899年11月。该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该书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用于解释梦。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犹太人,奥地利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小编推荐】
所谓《梦的解析》并非像《周易》那样玄而玄之,梦,它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识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少醒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它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梦中所看的不可能是未来的事,只可能是今天或是前几天所看到所经历到,自己还未发现,而自己的潜意识已经出卖的自己的感受。如果能够了解自己的梦,对于了解自己,解剖自己,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于那些不了解自己的同学可以好好看一下这本书,深入分析下自己的梦,看看自己内心深处到底在想什么~&&&&&& Ps:阅览室有这本书~
-- 友情链接 --
大连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忧郁小王子之路
大连市心理医院
-- 博客链接 --
心理协会人人
志愿者人人
忘忧草人人公共主页
海大心理新浪微博
海大心理新浪博客华南师范大学-西方心理学史
当前位置 :
& 学习心得
《梦的解析》阅读报告(陈雪梅)
《梦的解析》阅读报告
&陈雪梅 11级应用心理学&&
摘要:《梦的解析》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经典之作,本书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其中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书中以大量实际的梦阐释了他的理论,并对梦的来源,梦的选材以及梦的运作过程等问题进入了深入细致的论述。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关于精神方面的许多问题,说明了精神与梦之间的关系。从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病态精神以及其起源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梦 解析 潜意识 弗洛伊德
一、关于弗洛伊德及其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生于摩拉维亚。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97年创立自我分析法。他一生中对心理学最大的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论无意识》、《自我和本我》《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弗洛伊德的基本观点:
精神分析学认为: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必然是生物性的本能冲动,而本能冲动中最核心的冲动为生殖本能(即性本能或性欲本能)的冲动。后期弗洛伊德又提出了与&生殖本能&对应的&死亡本能&学说。
&&& 此外,还有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以及心理治疗法等等。其中,心理治疗法包括自由联想、释梦和移情。而本书就是介绍了弗洛伊德对梦的看法,以及运用释梦这一心理疗法的过程。心理治疗的目的,即在根据患者显性梦去解析其隐性梦的涵义,从而找出当事人潜意识中的问题。
二、《梦的解析》阅读报告
1.关于本书:
本书是作者毕生最卓越的的著作,也是其建立精神分析论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志。《梦的解析》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作者在书中对人的梦境进行分析,提出&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一伟大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其中潜意识是生物的本能,是人类活动的基础。潜意识在人类心中占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意识和前意识。
《梦的解析》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之作。该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
2.内容简介:
《梦的解析》共有七章:
有关梦的科学文献:本书开篇处(本章节)从科学角度介绍有关梦的研究,阐述了科学界中众多研究者关于梦的具有争议的观点。除此外,本章节还介绍了梦的遗忘、心理特点、道德感、功能的观点以及与心理疾病的联系。
第一章&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研究&:本章节叙述了古人对有关梦的理论。弗洛伊德在本节中说到,他将论述应用心理技巧来解析梦的可能性,并且以此证明所有的梦均充满特殊意义,与梦者白天的精神活动有所联系。
第二章&梦的解析方法&:介绍了对一个梦的分析方法、步骤和注意要点,
第三章&梦是愿望的满足&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他关于梦是愿望的满足的学说,并且举出了许多案例来证明它。
第四章&梦的伪装&中,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从本质上说是性欲冲动)趁人睡眠时以伪装的形式骗过有所松懈的心理检查机制而得以表现,就构成了梦境。
第五章《梦的材料与来源》中,弗洛伊德介绍了梦中的最近印象以及无甚关系的印象、梦的来源等等。
第六章&梦的运作&着重介绍了在把潜在思潮转变为梦的原意的过程中运作的重要因素:梦的凝缩和梦的转移。还介绍了梦的表现方法,梦材料的表现力等等,同时弗洛伊德也解析了一些荒谬的梦、算术及演说的梦。
第七章&梦程序的心理&是总结性理论部分,它依次分析了梦的遗忘、梦的退化、焦虑的梦、潜意识与意识的现实等现象与理论。
3.阅读感受:
首先,看完本书最大的感慨是作者弗洛伊德在对梦的分析过程中的独特视角。想必很多读者像我一样,对本书印象最深刻,或者说感觉到不可思议的是,弗洛伊德将梦和对性的渴望联系在一起。或者大多数都难以接受这一观点,或者说这种说法太过于绝对。如书中所说的:梦的作用便是满足人的意识层面上的以及更多的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这些愿望许多是处于本能,即本我的体现)例子如:帽子&&男性生殖器的象征;小东西&&生殖器的象征;&被车碾过&&&性交的象征等等。这和作者本身的意识层次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息息相关。第一,作者的精神层次理论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发生,而意识层次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这三个层次。作者的&冰山理论&中提到,人的心理活动如冰山一样,有大部分都是隐蔽的,即在无意识下进行。第二,在人格结构理论中,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饥、渴、性)。然而在梦的解析中,他说到,梦的作用是满足人的意识层面或者更多的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潜意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这里说的本能以及欲望即本我的(人类的)基本需求,也就是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简单来说,如作者用大量笔墨说明的梦与性的渴望之间的关系。
暂且不说作者的观点是否全面合理,或者是否难以令人接受和信服,但在对梦的解析上,弗洛伊德提出了相当独特的见解。无论是在梦的解析上,还是在对人格发展、精神分析等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上,都构成独特的理论体系。或者在当代看来,弗洛伊德的观点仍有小小的缺陷,或者难以让人接受和信服的地方,但是在本书中,弗洛伊德阐述的梦的基本理论:关于&梦的运作、梦的程序的心理、梦的解析原理等等&在大体上仍未被推翻。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梦的解析中所提到的种种独特的观点,是在怎样的环境下诞生的?如此大胆的假设、&独特&的理论是否能让人们所接受?众所周知,在《梦的解析》一书出版后,是不被人们所接受的。甚至是直到现在,也有不少学者对弗洛伊德的著作作翻天覆地的批评,试图否定或者加以限制。但是,它的魅力仍在。
本人认为,在对梦&&这一神秘的领域的探索,在我们的科技还没有发展到所需要的高度水平上时,弗洛伊德能够提出个人如此独特的观点与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超越,这样的科研精神是值得鼓励和学习的。另外,正由于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没有发展到那样的高度,尽管很多人对弗洛伊德的某些看似难以接受,甚至是荒谬的观点表示反对,但不能认定这就不是事实的真相。也有存在一种可能,解开梦的伪装后,梦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潜意识里的愿望(其核心是对性的渴望)。是否有也可能,如他所说,帽子就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圆形建筑物解释为臀部(性器官)的象征?对梦的探索、对真相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唯有时间才能告诉人们答案。所以,无论弗洛伊德的某些观点和理论如何让人们难以接受,甚至是致力批驳,它都有可能是梦的最终真相。
4.问题与思考:
&&& 本书无一不体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的观点,还阐述了&梦的工作&原理,创新性地提出了有关梦的理论。但是在对本书中作者对的梦的解读过程,解析的原理以及方法上,本人存在以下几点疑问:
第一,相对于其他现代科学的心理学书籍,本书是否具有足够的说服力?是否具有足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在治疗精神病人时通过较为感性经验的总结,相比当下以理性数据分析为主,注重科学严谨实验的心理学研究以及理论,《梦的解析》是缺乏科学论证的。虽然,本书中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有很多合理的地方,有很多具体案例,但是只是建立在个人猜想、理解的观点理论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第二,本书采用大量的案例说明,这些案例是否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梦的分析的对象是否具有普遍性?
只是通过对小部分病人的梦境进行分析,个体差异性很大。况且梦是一个至今为止仍有待深入探索研究的课题,是一个未知的领域。简单的从极小部分人群的梦来分析,具有误差性和片面性。值得关注的是,本书对梦的分析的对象,大多数是弗洛伊德本人在工作中遇到的精神病人。弗洛伊德的梦的分析的对象大部分是精神病人,然而从个别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结论套用在普通人身上。首先,从人群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考虑,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不能够保证所得理论的普遍性。另外,特殊群体的案例本身就不能代表全人类这个大群体。案例中的梦境本身具有特殊性,加上梦境本身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就更难推广到广大的人群。
第三,在对梦的分析中,对梦的相关的解释是否足够的全面和深入?
以上第二点提到的,梦是一个至今为止仍有待深入探索研究的课题,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梦的本身就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所以,即使对精神病人的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和治疗,也难以达到对病人人生经历的全面了解。可能如作者弗洛伊德所说的,梦的作用在于满足人的愿望。但是单纯从病人最近几天生活遇到的问题上分析,是否全面?是否存在另一种可能,病人的潜意识里一直存在某种渴望,而在十年以后的某天,甚至是几十年以后的某天,通过梦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梦境中实现?另外,他还提出对梦的剖析必须对病人的生活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才行。在这一点上说,要正确分析梦者的梦,需要一个长期深入了解的过程。甚至是在某些方面,尽管通过长期了解,也不能全面了解,只有本人才真正体会到的。
第四,在梦的解析中,直接将梦归结为对性的渴望,释放自己的愿望,是自身得到满足,是否具有足够的合理性和全面性?
如书中所说:帽子&&男性生殖器的象征;小东西&&生殖器的象征;&被车碾过&&&性交的象征;建筑物、阶梯和井穴&&性器官的象征。作者精神分析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必然是生物性的本能冲动,而本能冲动中最核心的冲动为生殖本能(即性本能或性欲本能)的冲动。一方面,本能是物体趋于某一特定行为的内在倾向。生物本能除了性本能外,还有其他类型。如满足饥饿感的本能等等。性本能只是属于生物本能中的一种,不能将其夸张化。如书中所提到的井穴,作者归结为性器官的象征。但是,也可能是梦者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口渴的情况,所以试图在梦中找到水资源,实现他的这一渴望。另一方面说来,生物体在睡眠过程中的新陈代谢活动比一般正常状态活跃,而且梦的出现一般出现在快速眼动阶段,此过程消耗生物体内的物质能量更多,所以生物体本身出现对水,食物等渴望的几率可能比对性的渴望更高。属于若将梦的作用绝大部分归结于满足人们对性的渴望,或者将梦中的出现物直接象征为与性有关的事物,这是不全面的。
第五,弗洛伊德本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绝大部分都是在无意识下进行的。那么,在对梦者收集梦的材料的过程中(对梦的回忆时),分析者如何规避梦者在叙述时(潜意识或前意识状态)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影响?若在梦的记忆的收集上已经出现了&伪装&成分,甚至是虚假成分,再加上梦的本身中&梦的伪装&成分,那么,在破除伪装这一点上的难度极高,作者是否还有有可能对梦进行确切的分析?
在梦的解析当中弗洛伊德本人的&冰山理论&说到,人心好比汪洋大海中的冰山,一座冰山的体积,有九分之八是隐藏在水底之下的,而人的心理活动则大部分是隐蔽在无意识下。所以他认为,唯有了解深不可测的无意识,然后才能真正了解人的内心与性格。他曾经断言,人类思想都是无意识的,仅有的情况下才是有意识的。弗洛伊德本人还提出的&人的心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这一观点。
那么,梦者在梦中是处于何种状态?是否全部都是潜意识和前意识状态?那么如何厘清梦境和真实生活?作者提出的&冰山理论&表明即使是梦者处于日常生活中是无意识状态。那么,当弗洛伊德本人对梦者进行分析,沟通的过程中,梦者处于的无意识状态。而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和自我伪装,梦者对梦的叙述可能已经经过的梦者本身的伪装加工。最后,作者所收集的关于梦者对梦的记忆可能就不是梦的本身。就是说,作者在梦的原材料的收集上(即梦者回忆梦的内容过程),已经出现伪装的成分。
另外,作者提出的:&梦的伪装&这一理论,他认为梦的作用便是满足人的意识层面上的以及更多的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这些愿望许多是处于本能,即本我的体现)。这些愿望由于不被人的理性所接受,所以由人的自身(防御机制、自我)进行调节,经过一系列粉饰,转化成不易被察觉的形式通过梦境释放出来。正由于这些粉饰,分析者在进行梦的解析时,必须破除伪装,探求梦者深藏的愿望。就是说,梦的本身在梦者做梦的过程中,梦的发生本身带有伪装成分。
最后,按照作者的观点来看,分析者(解梦者)本人若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无意识状态(潜意识或者前意识状态)。那么,分析者本身在分析梦者时,潜意识内的目的性以及自我保护意识是否会促使分析者在引导梦者叙述梦境时,使梦者向分析者希望得到的解梦结果的方向阐述。所以,除了梦者自身叙述梦境的&伪装&外,还有分析者在听取梦境者的过程中,也加入了一层&伪装&。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分析者在收集完梦的材料后,对梦进行解释和对梦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分析者本身带有的目的性,以及分析者本身的防御机制和本能自我反应可能也进行调节。进而影响分析者对梦的解析结果,此时,又加上了一层&伪装&。即在分析者身上,无论是收集梦的材料还是解释梦境的过程,都有可能给梦加上一层&伪装&。
鉴于以上三点,弗洛伊德所说的要破除梦的伪装,进而对梦进行分析和解释的难度系数是很高的。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作为一个梦的分析者,作者本身就不可能停在一个完全客观的角度去解释梦者所做的梦。在对梦的解释过程中,也包含了分析者个人对梦的理解,涉及到分析者本人的生活经验。总所周知的,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心理感受就不同,对梦的解释和看法就会不同。
如书中作者提到自己的梦时,所举的一个例子&&R先生。梦中&R先生成了我的叔叔。&作者的解释是:想起两件事,一是,R先生(与作者本人一样同被推荐晋升副教授一职)曾经骑自行车撞到了一位学生,结果他被罚了款(作者的叔叔是一个罪犯)。二是,与作者本人一样同被推荐晋升副教授一职的N先生,曾经向作者表示庆贺,还说过自己是因为个人问题不能被提升。由此作者推论,叔叔同时代表了N先生和R先生。梦的动机是:假设他本人没有N和R先生的两种缺点,作者本人就可以升迁了。
本人认为,在以上的&R先生&的例子当中:首先,作者在阐述梦境时出现过&R先生&和作者的叔叔模样的重合:一、此人是否为&R先生&?梦中此人形象与R先生本人形象本是不相符的,作者在判断此人是谁时靠的是完全主观的判断。此人是谁?这一问题上的判断除了作者主观的判断外,还靠作者醒后对梦的记忆。梦的遗忘早已对梦的记忆有所影响,加上作者本人的主观判断,此人的真实身份本就难以辨别。二、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梦中此人出现完全出于随机性,构成此人形象的种种元素源于作者生活中积累的多个记忆碎片中的几个,然而构成了此人的形象。而这些记忆碎片恰好和作者的叔叔的形象稍有符合,所以在随后作者对此进行回忆时,将此人有关叔叔形象元素存入了记忆中。同理可得,&此人是R先生,但他在梦中变成了叔叔。&可以解释为梦中关于此人形象的元素当中有和R先生符合的几个元素,所以作者对此印象深刻。三、基于以上两点,那么此梦的目的性是否足够可信?就如以上所提到的,此人的形象是由作者的记忆碎片中的某几种随机元素构成,只是在作者进行回忆时有目的性地进行选取记忆。那么作者的解释当中&梦的动机是:假设他本人没有N和R先生的两种缺点,作者本人就可以升迁了。&此动机不应该是属于梦的动机。而是作者本人清醒时的动机。而这一个梦只是给了作者解释自己动机的一个材料,他将本人清醒时的动机归结于梦的动机。从这个角度上说,梦可能是自由的,随机的,无动机可言的。梦的动机就有可能不是人们愿望的实现。也存在另一种可能,作者在释梦中,对梦进行分析,强加目的性时,此行动的目的性可能来源于作者本人在清醒时,潜意识目的性的启动。
所以本人认为,对&梦的伪装&进行破解本身就是一个难度相当大的过程。即便得出&梦的目的性&,其出处本身也可能是伪装。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梦本身的随机的,自由的,没有目的性可言的。目的性的出现,可能是梦者在叙述梦时(回忆过程中),对记忆有目的性、有选择性地选取;分析者对梦的分析时,对梦强加目的性的结果。而在整个过程中,梦的本身是&无辜的&。驱动力可能是梦者和分析者的潜意识(也可能是前意识或者意识)的目的性的启动。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集萃(5张)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Freud)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孙子卢西恩·弗洛伊德(Lucian&Freud)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画家。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A·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于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J·布洛伊尔合作期间产生的,他们合作治疗一名叫安娜·欧的21岁癔症患者,他先从布洛伊尔那里学了宣泄疗法,后又师从J·沙可学习催眠术,继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创立了自我分析法。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油画大师  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Freud)()
  1922年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与生俱来的怀疑、孤独和好奇精神常常使自己不安,对世界的感知也就保持了一种特殊的知觉能力。这种知觉能力也就被带入画面,成为他独树一帜的鲜明标志。1939年弗洛伊德进入英国圣工会绘画学校,受业于校长莫里斯门下.这个时期他的绘画题材宽泛,并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其绘画较为精致入微但却开始具有某种后来的敏感。从40年代到80年代,他定居在伦敦,无论作为艺术家还是普通人,弗洛伊德都被认为是难以相处的。他将自己处于孤僻和封闭的状态,远离喧嚣的国际艺术潮流,更多地向自己领域的纵深开掘。其绘画对象从不叙述戏剧性的事件,基本上以室内肖像、裸体肖像为主。这也使他成为一个定型的画家.而他也就在室内从亲近的人身上不厌其烦地刻画着某种近乎神经质的状态,他喜欢畸形而病态的主题。其作品风格粗率、性感而注重绘画性。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弗洛伊德的风格对“新生代”潮流的兴起具有强烈的感召力。中国的艺术家们正是在表达人对现实的“异样”感觉上,寻找到“弗洛伊德式切入”,这当然为弗洛伊德所始料未及,但这也正显示了他作品跨越时空的魅力。生平经历童年时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Moravia,现属捷克)的弗莱堡西格蒙德·弗洛伊德(Frieberg)市的一个犹太家庭,
  父亲雅各布一位心地善良、助人为乐但资本微薄的犹太商人,他虽然经商,但为人诚实、单纯。所有的这些性格,对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影响。母亲是父亲的第三个妻子,当时才21岁,他是同母所生8个兄弟姐妹中之长兄,而他还有两个异母的哥哥。
  他4岁时全家迁居到维也纳,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在上中学以前,弗洛伊德是在家里接受父亲的教育的,尽管父亲的文化程度很低。当弗洛伊德9岁的时候,由于具备了过人的智力,加上平时的努力自修,以优异的成绩比入学年龄提前1年通过了中学入学试,17&岁时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吉姆那森学校。1873&年,弗洛伊德从大学预科毕业前夕,面临着一生职业的抉择。他对成为政治家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均感兴趣,但作为犹太人行医是可供选择的几种职业之一,他在自传中曾说:“毕业之前,在卡尔·布鲁尔教授的课上,听他朗诵歌德那美妙的论自然的散文,遂决定成为一名医科学生。”学习医学  1873&年,他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在大学期间,他曾做过布伦塔诺和布吕克的学生,在学习生物学、医学、病理学、外科手术等课程上花了大量的时间。1881&年3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本打算进大学从事神经医学的深入研究,但因犹太人背景而未能如愿,便在艾内斯特·布吕克教授的生理研究室(在这里,他和布洛伊尔相识并成为密友)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后在布吕克的建议下离开生理实验室,1882年7月进入维也纳全科医院工作,先任外科医生,后任内科实习医生,1883年5月转到精神病治疗所任副医师。1885年春天,弗洛伊德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神经病理学讲师。1885年8月,在布吕克教授推荐下获得一笔为数可观的留学奖学金,前往巴黎在沙可门下学习催眠,并在沙尔彼得里哀尔医院实习,1886年2月返回维也纳。1882年,弗洛伊德与马莎·伯莱斯订了婚,但是直到1886年9月他们才最后完婚,1886年春,他结婚前不久,由于经济原因他以神经病学家的身份私人开业行医。婚后他们育有三男三女。女儿&A.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理学研究  在巴黎跟随沙可期间,弗洛伊德被沙可的思想所鼓舞。在这一时期他从一个神经学家转变为一名精神病理学家,从对躯体的研究转向对心理的研究。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J.布洛伊尔合作期间开始产生的。布洛伊尔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医生,不但帮助弗洛伊德排忧解难,而且还使弗洛伊德学会用新方法治疗癔病。&
  1882年11月他已经从布洛伊尔的病人安娜·欧的病例了解到催眠及宣泄疗法(布洛伊尔称为“谈话治疗法”)的效果,巴黎回到维也纳以后,他进一步考虑同布洛伊尔一起研究安娜·欧病例。这时候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已从沙可那里学到有关治疗歇斯底里病症的方法。他在接受布洛伊尔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其中隐含的问题,终于发现了催眠疗法的奥秘,揭示出催眠疗法的使用范围及其与人的内在精神状态的关系。为了使催眠术更臻完善,1889&年夏,弗洛伊德亲自到法国南锡,试图向多年应用催眠术的法国医生们求教,他说服一个病人跟他一块到南锡去接受催眠治疗。就在这次治疗这位女病人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同法国医生本汉的讨论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果,即认为催眠疗法的作用是有限的,另外他发现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催眠,最后弗洛伊德放弃了催眠术而转向自由联想。学术理论奠基期  1895年,弗洛伊德将自己与布洛伊尔共同研究歇斯底里病症的成果写成《歇斯底里研究》一书。这本书的出版,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研究歇斯底里症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在医学史和心理学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精神分析学”这个概念。1897&年,在其父亲去世后的一年,弗洛伊德开始了他的自我分析,进行自我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对自己的梦进行解析。他认为心理障碍是由于性紧张累积而引起的,这种分析结果导致&1900&年《梦的解析》一书的出版,该书现在被许多人推崇为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然而,这本书也遭到大量批评,出版后的&8&年间只售出&600&册。而弗洛伊德从中只获得相当于&209&美元的稿费。在其一生余下的时间里,弗洛伊德一直坚持自我分析,每天工作的最后半小时被用于自我分析。&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
  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他在尝试了多种治疗技术。先是沙可所使用的催眠暗示;然后试用了聚精会神的技术,就是他把手按在病人的额头上并促使其回忆;布洛伊尔使用的宣泄的技术,即发掘个人问题并以语言表达出来而获得不良情绪的摆脱和释放。这个时候,弗洛伊德已经年过四十,但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却几乎没有多少发展。随着《梦的解释》一书的出版,精神分析运动逐渐发展起来。这时在弗洛伊德周围聚集着一批年轻的学者,成立了星期三心理研究小组,或称维也纳精神分析小组,1902&年发展成立心理分析学会,当时参加的人后来都变成了杰出的分析学家,包括&A.阿德勒、O.兰克、费登、和&C.荣格。&
  弗洛伊德将荣格视为自己的继承者,然而,此时精神分析小组内部出现了裂痕,主要原因是阿德勒、兰克和荣格等人均因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合而逐渐发展了他们自己的理论和风格,而这一事实又不为弗洛伊德所理解。于是,原先的精神分析小组因冲突和急诊而瓦解。兰克被开除出弗洛伊德圈子,阿德勒于1911&年离开这一小组建立了个体心理学,荣格于&1914&年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建立了分析心理学。&
  1904&年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可能是他流传最广的一本著作。这本书探讨了种种有缺陷的心理作用,比如遗忘、失言、笔误、错放东西等等。弗洛伊德在书中作出的结论,现在已被弗洛伊德自传[1]人们广泛接受,他的其他所有理论都没有达到这一步。这本书对于决定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因为书中所揭示的许多看似偶然、毫无意义的行为,以及许多简单地归结为“自由意志”的举动,实际上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的隐秘而矛盾的愿望所驱使的。&
  1905&年,他发表了三本重要的著作。一本篇幅较长,一般称之为《多拉的分析》,弗洛伊德在书中详尽的阐述了如何用梦的解释去揭示并治疗精神神经症的种种症状;另一本是《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他在这本书中透彻的研究了无意识动机能够间接表现出来的许多方式。最后一本就是最有争议的《性学三论》,书中表达了关于婴儿期性欲以及其与性倒错和神经症之间关系的观点。这招致了对弗洛伊德的嘲讽,他被看作是一个满脑子淫诲念头而邪恶下流的人。医学机构联合起来抵制弗洛伊德的观点,他本人也成了当时德国科学界最不受欢迎的人。
  1909&年,受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G.S.霍尔之邀,弗洛伊德及其弟子参加该校20年校庆和举办系列讲座,弗洛伊德本人也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并与美国心理学届名人詹姆斯、铁钦纳、卡特尔等人会晤,这标志了精神分析理论终于赢得国际上的承认,是他唯一的一次访美,同时他公开露面也仅有这一次。在这期间弗洛伊德建立了关于人格发展和婴儿性幻想的理论,精神功能规律的理论,以及关于精神分析过程的观点。&
  1913&年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出版发行,这本书的重要性仅次于《梦的解析》。通过对乱伦恐惧、情感矛盾等许多特征的研究,弗洛伊德声称他发现了三大真理: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结;儿童具有性爱意识和动机。这些发现为精神分析学奠定了基础。1919年弗洛伊德创办了一家国际性的出版公司,专门出版发行精神分析学方面的杂志和书籍。到1938年纳粹查封前,该公司已经出版了&5&种杂志、150&种书籍。1920年他26岁的女儿去世。也许最为严重的问题是由于两个儿子参加战争所带来的恐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弗洛伊德在1920年建立了死本能理论,即死的愿望,生本能或存活本能的对立面。然而,即使如此,弗洛伊德的声望从&&年一直处于顶峰。在这一时期,弗洛伊德发展了他的人格理论。人生后期  1923&年春,他被诊断患了口腔癌,这与他每天抽20支雪茄的习惯有关,即使在癌症被发现后他也没改变这一习惯。年,他接受了33次手术。虽然非常痛苦,但他拒绝使用止痛药。他的头脑仍然十分清醒,并继续为病人诊疗和著述。1933年纳粹执政后迫害犹太人,他们在柏林公开烧毁弗洛伊德的著作,理由是他夸大性问题来毁灭灵魂。弗洛伊德在1938年维也纳被占领仍不愿离开维也纳。最后,由于他女儿A.弗洛伊德被捕,她的房屋屡遭纳粹匪徒抢劫,才同意去伦敦。后来他的四个妹妹都在奥地利遭纳粹分子杀害。&
  日,弗洛伊德卒于伦敦。理论贡献基本观点  精神分析学认为:人之为人,首先其是一个生物体,既然人首先是生物体,那么,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必然是生物性的本能冲动,而本能冲动中最核心的冲动为生殖本能(即性本能或性欲本能)的冲动,而在社会法律、道德、文明、舆论的压制下,人被迫将性本能压抑进潜意识中,使之无法进入到人的意识层面上,而以社会允许的形式下发泄出来,如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后期弗洛伊德又提出了与“生殖本能”对应的“死亡本能”学说,认为人除了维护自身生命生长发展的能量(即求生本能,其中核心本能为性欲本能)之外,还有着将自身生物肌体带入到无机状态,即死亡状态下的能量,即死亡本能,死亡本能在战争、仇视、杀害、自残中得以非常明显地表现。精神层次理论  弗洛伊德的名著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弗洛伊德的名著、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意识(conscious)即自觉,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
  前意识(preconscious)又称下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前意识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潜意识,因此,它既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但是,它的作用更体现在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它起着“检查”作用,绝大部分充满本能冲动的潜意识被它控制,不可能变成前意识,更不可能进入意识。&
  潜意识(unconscious)又称无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由于潜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见容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但并未被消灭。它无时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的满足。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著作人格结构的最基本的层次是本我(id),相当于他早期提出的潜意识。它处于心灵最底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特别是性冲动。它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只知按照快乐原则(pleasure&principle)行事,盲目地追求满足。
  中间一层是自我(ego),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是受现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一部分。自我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络者与仲裁者,并且在超我的指导下监管本我的活动,它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行为方式的意识,代表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性或正确的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行动,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
  最上面一层是超我(superego),即能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理想化了的自我,它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社会尤其是父母给他的赏罚活动中形成的,换言之,是父母作为爱的角色和纪律的角色的赏罚权威的内化。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常人们所说的良心,代表着社会道德对个人的惩罚和规范作用,另一方面是理想自我,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超我的主要职责是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而按至善原则活动。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其人格发展理论又称性心理期发展论。&
  弗洛伊德著作
  口唇期(oral&stage):从出生到&1&岁半左右。此期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肛门期(anal&stage):1-3&岁左右。此期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
  性器期(phallia&stage):3-7&岁左右。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他们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得满足。此期男孩会经历“恋母情节”(Oedipus&complx,俄底普斯情节),对于女孩,则经历“恋父情节”(Electra&complex,厄勒克特拉情节)。&
  潜伏期(latency&stage):7&岁至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
  生殖期(genital&stage):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满足,有导向的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化的成人。心理治疗法  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弗洛伊德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挖掘出潜意识中的症结。自由联想就是让病人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任何东西,鼓励病人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伤。
  释梦(dream&interpretation)。弗洛伊德将梦境分为两层次:当事人所记忆者称为显性梦境(manifest&dream-content),显性梦境并非梦的真正内容。另一为当事人所不能记忆者为隐性梦境(latent&dream-thought),隐性梦境中隐含更重要的意义。心理治疗的目的,即在根据患者显性梦去解析其隐性梦的涵义,从而找出当事人潜意识中的问题。
  移情(transference)。即患者对心理医生的情感反应。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transference),正移情是患者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患者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主要著作  《歇斯底里研究》(又译《癔病研究》,与&J.布洛伊尔合著,1895)&
  《精神分析引论》(39.9)
  《梦的解析》(1900)&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1904)&
  《多拉的分析》(1905)&
  《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1905)&
  《性学三论》(1905)&
  《精神分析运动史》(1906)&
  《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对童年时代的一次回忆》(1910)&
  《图腾与禁忌》(1913)&
  《论无意识》(1915)&
  《超越唯乐原则》(1920)&
  《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2)&
  《自我与本我》(1923)&
  《焦虑问题》(1926)&
  《幻想的未来》(1927)&
  《自我和防御机制》(1936)&(安娜·弗洛伊德著)
  《摩西与一神教》&(1939)弗洛伊德理论的广泛影响对文学艺术领域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艺术观点始终贯穿于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中。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是违反道德和伦理的,因此必须放弃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满足的愿望而退缩回来,不得不从享乐主义原则回到现实主义原则;而想象的、幻想的王国却是一个避难所。艺术家就像一个有精神病的人那样,从一个他不满意的现实中退缩回来,钻进他自己想象出的世界中。他的创作、艺术作品,正如梦一样,是”潜意识”愿望获得一种假想的满足。尽管弗洛伊德的这些思想如同他的整体精神分析大厦一样缺乏坚实的基础,并且没有充足而严密的科学证明,但他却受到诸多文学家、艺术家的盛赞。可以夸张的说,随便翻开西方任何一本文艺评论的书,我们能够找到弗洛伊德的名字或看到他的影子,因位许多艺术家正是以这个理论所提供的原则去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其它影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作为一种心理学派对心理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当今资本主义国家里,特别是在美国,弗洛伊德主义和新弗洛伊德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在一般意识形态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它不仅影响了西方当代的文学艺术,而且对宗教、伦理学、历史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图腾与禁忌」可以说是这种影响的代表[2]。贡献评价贡献  作为一个治疗精神疾病的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一个涉及人类心理结构和功能的学说。他的观点不仅在精神病学,也在艺术创造、教育及政治活动等方面得到广泛地运用。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弗洛伊德和他的孩子论点已被后人所修正、发展。人们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不仅是由性欲所支配,社会-经济因素对人格的形成、教养对本性也都起着作用。虽然弗洛伊德学说一再受到抨击,这丝毫无损于他的形象。他卓绝的学说、治疗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理隐藏的那一部分的深刻理解,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由他所创立的学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人类本性的看法。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对心理学做出了很大贡献,用简短的文字很难加以概括。他强调人的行为中的无意识思维过程极为重要。他证明了这样的过程如何影响梦的内容,如何造成常见的不幸,如口误,忘记人名,致伤的事故,甚至疾病。
  弗洛伊德最为世人所知也许是由于他提出了受抑制的性爱经常会引起精神病或神经病这一学说(实际上这个学说并不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虽然他的著作为普及这个学说做出了许多贡献)。他还指出,性爱和性欲始于早期儿童时期而不是成年时期。弗洛伊德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他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个性结构学说,还发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学学说,如有关焦虑、防御功能、阉割情绪、抑制和升华等。争议评价  他的著作极大地引起了人们对心理学的兴趣,对他的许多观点在过去和现在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而且自从他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热烈的争论。
  由于对弗洛伊德的许多学说仍有很大争议,因此很难估计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他有创立新学说的杰出才赋,是一位先驱者和带路人。但是弗洛伊德的学说与达尔文和巴斯德的不同,从未赢得过科学界的普遍承认,所以很难说出他的学说中有百分之几最终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尽管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一直存在着争论,他仍不愧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学观点使人们对人类思想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术语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恋母情绪(Oedipus&complex)和死亡冲动(Death&Drive或Death&Instinct)。
  大多数心理学家现在已经确信无意识思维过程对人的行为起着一种决定性的作用──&一种在弗洛伊德之前被大大低估了的作用。弗洛伊德不是心理学的鼻祖。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人们也许会认为他作为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学说并非十分正确;但是他显然是在现代心理学发展中最有影响、最重要的人物。
更多相册贴吧相册
梦境 (15)
弗吧公用吧签 (5)
当尼采哭泣 (1)
少女杜拉的故事 (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弗洛伊德 梅威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