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不包括工程包扩乌兰布和沙漠吗

>>>>>>正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意见
来源:行署办
发布时间: 10:59:49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意见
  内政字〔2010〕97号&&&&&&& 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我区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是黄河、辽河、嫩江等河流的上中游或源头,也是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2号),切实加强我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推动生态状况的不断改善,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三北防护林工程在我区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我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区共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1036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初期的6.9%提高到13.4%。治理区初步形成了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6000多万亩农田、8000多万亩基本草牧场受到林网的保护。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为有效改善生态状况、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我区生态形势依然严峻。我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全区沙化土地面积41.59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35.16%,干旱、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我区的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到全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关系到三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三)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我区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进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全区生态状况,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二、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和建设并重,围绕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两大任务,大力保护和扩大林草植被,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加快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促进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的不断改善,推动我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奋斗目标。到2020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5%,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初步建成比较完备的防护林体系。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8.5%以上,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  三、合理布局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一)编制和落实三北防护林工程分期规划。根据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和分期规划,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分期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全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分期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将规划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建设单位,落实到具体地块。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保规划任务按期完成。  (二)优化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布局。根据我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分期规划和林业重点工程总体布局,统筹安排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治理,整体推进。在沙地类型区,以治理沙化土地为重点,采取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沙育林等人工治理措施,增加林草植被,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防护林体系;在荒漠类型区,以保护原生植被为重点,采取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人工治理相结合的措施,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建设沙漠锁边防风固沙林体系和以沙生灌木为主的荒漠绿洲防护林体系;在丘陵山区,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采取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等措施,增强蓄水保土功能,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在平原农区,以平原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建设为重点,发展防护用材兼用林、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建设、改造、提高相结合,建设带网片相结合的高效农业防护林体系。  (三)突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重点。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集中抓好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的防沙治沙工作。加大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嫩江流域等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加强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等平原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建设。强化阴山-狼山北麓风蚀沙化区、阿拉善高原风沙源的治理措施,依法划定封禁保护区,遏制风沙危害。  (四)加强森林经营。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森林经营作为提高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科学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和实施方案,大力开展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对质量效益低下的林分,通过抚育间伐、平茬复壮等措施,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分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地生产力、森林质量和效益,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最大化。  四、强化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科技支撑工作  (一)科学设计和实施工程。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科学配置林种树种结构。坚持乔灌草结合,造封飞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坚持多林种结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坚持多树种结合,以乡土树种为主,大力发展混交林。构建乔灌草立体配置、复层异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  (二)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围绕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开展严重风蚀沙化区、盐碱地、山地丘陵等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研究,通过技术组装配套和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提高科技贡献率。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和治理模式的示范推广力度,把以抗旱造林为主的林业适用技术与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根据不同立地类型,结合工程建设,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区,形成科技推广应用与示范网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全面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种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林木良种选育、示范、推广力度,强化林木种苗质量监管,提高林木良种使用率。工程建设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科技支撑。  (三)开展工程效益监测和评价。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三北防护林工程森林资源和建设情况动态监测与效益评价体系。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要采取定期监测和定点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对工程区森林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公布监测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各地工程建设情况和安排工程投资的依据。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开展本区域森林资源和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工作,根据监测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工程建设方案,改进和强化管理措施。  五、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一)依法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工程建设植被保护制度,加强管护机构和队伍建设,落实管护责任,坚持依法治林,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依法保护森林资源。严格执行禁止滥开垦、滥放牧、滥樵采的"三禁"制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毁林开垦、非法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巩固工程建设成果。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高森林健康水平。  (二)积极发展三北防护林工程后续产业。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各地自然经济特点和市场需求,积极开展林药间作和林草间作,营造防护兼用林、饲料林、能源林、经济林等林业产业基地,为发展工程后续产业提供后备资源。积极发展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林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业等后续产业,创绿色名牌产品,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通过政策倾斜和配套措施,建设一批工程后续产业示范区,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六、加大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完善投入机制。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工程建设资金,国家投入和地方投入相结合,政府组织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建立政府投入、社会参与的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鼓励单位、企业、个人承包宜林地,参与工程建设。积极探索直接收购各种社会主体营造的非国有公益林。各级人民政府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要给予支持和投资保障。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纳入各级人民政府基本建设规划。各有关部门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草原保护和建设、绿色通道建设和国土资源整治等项目时,要统筹防护林建设。鼓励社会投资、捐赠赞助、森林认养和冠名、国际合作等形式,投入工程建设。  (二)创新建设机制。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赋予农牧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林地承包经营权,依法登记核发林权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激活发展动力,充分发挥农牧民群众在造林、经营、管护、利用等工程建设各环节的主体作用。推行建设主体、经营主体、利益主体、责任主体四统一,任务到户、产权到户、责任到户、补助到户、服务到户五到户的管理模式,推广合同制、专业队等造林机制。实行个体承包、联户承包、股份合作、国有林场等多种造林组织形式,鼓励、吸引不同经济成分依法参与工程建设。  (三)建立金融扶持机制。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对工程后续产业开发、山区综合开发、林业资源开发等经营活动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多方面拓宽林业融资渠道,探索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林业信贷担保物范围,推进林业信贷担保方式创新。金融机构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林农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的扶持力度。保险机构应积极开展林业贷款保险业务,建立政策性林业保险制度,积极开发林业保险相关条款,增强农牧民抵御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和其他自然灾害的抗风险能力。  (四)落实生态补偿机制。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原则,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营造的生态公益林,符合条件的,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在工程建设区从事生态旅游、水电、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活动的经济主体,要负责进行生态的修复和建设。征占用工程建设营造的林地,要严格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并由征占者给予林地所有者合理的经济补偿。  七、加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落实工程建设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要把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技术人员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搞好工程建设。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强化组织管理、监督检查、协调服务,严格执行营造林技术规程和工程管理办法,依法推进工程建设。  (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大力宣传三北防护林工程在改善生态状况、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以及工会、妇联、共青团和其他社会团体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和参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程。各级人民政府对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予以重奖。
  主题词: 林业 工程 建设 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意见
当前位置: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题材分类: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来源网站发布日期:
所属地区:
文&&&&号:
关 键 词:
公文发布日期: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意见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我区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是黄河、辽河、嫩江等河流的上中游或源头,也是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2号),切实加强我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推动生态状况的不断改善,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三北防护林工程在我区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我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区共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1036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初期的6.9%提高到13.4%。治理区初步形成了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6000多万亩农田、8000多万亩基本草牧场受到林网的保护。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为有效改善生态状况、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我区生态形势依然严峻。我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全区沙化土地面积41.59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35.16%,干旱、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我区的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到全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关系到三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三)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我区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进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全区生态状况,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二、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和建设并重,围绕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两大任务,大力保护和扩大林草植被,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加快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促进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的不断改善,推动我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奋斗目标。到2020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5%,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初步建成比较完备的防护林体系。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8.5%以上,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  三、合理布局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一)编制和落实三北防护林工程分期规划。根据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和分期规划,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分期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全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分期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将规划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建设单位,落实到具体地块。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保规划任务按期完成。  (二)优化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布局。根据我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分期规划和林业重点工程总体布局,统筹安排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治理,整体推进。在沙地类型区,以治理沙化土地为重点,采取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沙育林等人工治理措施,增加林草植被,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防护林体系;在荒漠类型区,以保护原生植被为重点,采取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人工治理相结合的措施,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建设沙漠锁边防风固沙林体系和以沙生灌木为主的荒漠绿洲防护林体系;在丘陵山区,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采取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等措施,增强蓄水保土功能,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在平原农区,以平原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建设为重点,发展防护用材兼用林、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建设、改造、提高相结合,建设带网片相结合的高效农业防护林体系。  (三)突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重点。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集中抓好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的防沙治沙工作。加大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嫩江流域等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加强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等平原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建设。强化阴山&狼山北麓风蚀沙化区、阿拉善高原风沙源的治理措施,依法划定封禁保护区,遏制风沙危害。  (四)加强森林经营。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森林经营作为提高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科学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和实施方案,大力开展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对质量效益低下的林分,通过抚育间伐、平茬复壮等措施,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分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地生产力、森林质量和效益,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最大化。  四、强化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科技支撑工作  (一)科学设计和实施工程。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科学配置林种树种结构。坚持乔灌草结合,造封飞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坚持多林种结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坚持多树种结合,以乡土树种为主,大力发展混交林。构建乔灌草立体配置、复层异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  (二)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围绕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开展严重风蚀沙化区、盐碱地、山地丘陵等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研究,通过技术组装配套和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提高科技贡献率。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和治理模式的示范推广力度,把以抗旱造林为主的林业适用技术与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根据不同立地类型,结合工程建设,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区,形成科技推广应用与示范网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全面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种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林木良种选育、示范、推广力度,强化林木种苗质量监管,提高林木良种使用率。工程建设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科技支撑。  (三)开展工程效益监测和评价。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三北防护林工程森林资源和建设情况动态监测与效益评价体系。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要采取定期监测和定点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对工程区森林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公布监测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各地工程建设情况和安排工程投资的依据。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开展本区域森林资源和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工作,根据监测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工程建设方案,改进和强化管理措施。  五、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一)依法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工程建设植被保护制度,加强管护机构和队伍建设,落实管护责任,坚持依法治林,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依法保护森林资源。严格执行禁止滥开垦、滥放牧、滥樵采的&三禁&制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毁林开垦、非法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巩固工程建设成果。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高森林健康水平。  (二)积极发展三北防护林工程后续产业。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各地自然经济特点和市场需求,积极开展林药间作和林草间作,营造防护兼用林、饲料林、能源林、经济林等林业产业基地,为发展工程后续产业提供后备资源。积极发展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林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业等后续产业,创绿色名牌产品,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通过政策倾斜和配套措施,建设一批工程后续产业示范区,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六、加大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完善投入机制。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工程建设资金,国家投入和地方投入相结合,政府组织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建立政府投入、社会参与的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鼓励单位、企业、个人承包宜林地,参与工程建设。积极探索直接收购各种社会主体营造的非国有公益林。各级人民政府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要给予支持和投资保障。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纳入各级人民政府基本建设规划。各有关部门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草原保护和建设、绿色通道建设和国土资源整治等项目时,要统筹防护林建设。鼓励社会投资、捐赠赞助、森林认养和冠名、国际合作等形式,投入工程建设。  (二)创新建设机制。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赋予农牧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林地承包经营权,依法登记核发林权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激活发展动力,充分发挥农牧民群众在造林、经营、管护、利用等工程建设各环节的主体作用。推行建设主体、经营主体、利益主体、责任主体四统一,任务到户、产权到户、责任到户、补助到户、服务到户五到户的管理模式,推广合同制、专业队等造林机制。实行个体承包、联户承包、股份合作、国有林场等多种造林组织形式,鼓励、吸引不同经济成分依法参与工程建设。  (三)建立金融扶持机制。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对工程后续产业开发、山区综合开发、林业资源开发等经营活动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多方面拓宽林业融资渠道,探索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林业信贷担保物范围,推进林业信贷担保方式创新。金融机构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林农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的扶持力度。保险机构应积极开展林业贷款保险业务,建立政策性林业保险制度,积极开发林业保险相关条款,增强农牧民抵御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和其他自然灾害的抗风险能力。  (四)落实生态补偿机制。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原则,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营造的生态公益林,符合条件的,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在工程建设区从事生态旅游、水电、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活动的经济主体,要负责进行生态的修复和建设。征占用工程建设营造的林地,要严格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并由征占者给予林地所有者合理的经济补偿。  七、加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落实工程建设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要把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技术人员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搞好工程建设。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强化组织管理、监督检查、协调服务,严格执行营造林技术规程和工程管理办法,依法推进工程建设。  (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大力宣传三北防护林工程在改善生态状况、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以及工会、妇联、共青团和其他社会团体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和参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程。各级人民政府对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予以重奖。
京ICP备号 Tel:(+86 10)45360
Copyright(C)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All rights reserved.中韩合作乌兰布和沙漠治理项目座谈会召开
&&&水土保持
中韩合作乌兰布和沙漠治理项目座谈会召开当前位置:>&>&>&正文
国家三北林业管理局领导调研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理情况
】【】【】
& &日前,国家三北林业管理局局长陈凤学对巴彦淖尔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和乌兰布和沙漠生态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调研。  &  陈凤学一行在巴彦淖尔市副市长苏远中及自治区林业厅、市林业局领导的陪同下,先后深入磴口、临河、杭锦后旗进行实地察看,在乌兰布和沙漠二十里柳子生态项目区实地察看了沙丘的流动扩张面积、植被的长势以及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情况,对巴彦淖尔市生态治理所做的努力给予了肯定。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一直为加快建设祖国北疆生态屏障和秀美山川不懈奋斗。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林业六大工程的启动,巴彦淖尔市实施了退牧还草、海协力贷款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从而形成了“围一片沙、打一眼井、造一片林、种一片草、养一群羊、富一户人”的生态发展模式。近年来,全市共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723.5万亩,森林覆被率由过去的4.76%提高到了现在的9.83%。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商务部网站和全国农产品商务信
息公共服务平台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本站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编辑:来小飞
发布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北防护林不包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