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管理大学怎么在教育部网站查不到?那样的学校怎么工伤没人管怎么办难道校长爸是

&&& &&& &&&
作者简介 ? ? ? ? ? ?
  刘道玉,1933年11月生,湖北枣阳人。字叔嘉,笔名路石。中共党员。著名教育家、化学家。1958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年在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学位。1977年,出任高教司司长,为恢复统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组织了24个全国性会议,如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全国高等学校科研规划会议、教材会议等等,还担任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秘书长。在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自始至终是一名积极的倡导者和开路先锋。1981年起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成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大学生中第一位担任大学校长的人,也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他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校长权力去推动这种解放,从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率先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学分制、主辅修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等等。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其改革举措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日,刘道玉被国家教委干部局负责人奉命宣布免去武汉大学校长职务。   先后出版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智力?创造力》、《创业与人生设计》、《爱的学校》等10多部著作。   1985年获法国总统密特朗最高荣誉勋章,1987年获日本东洋哲学学术研究奖章,1993年获英国剑桥名人中心二十世纪功勋章。 目录 ??????
自序第一章 塑造灵魂的故土一 8岁开始私塾蒙胧教育二 小小的牛倌三 栖人“檐”下的小学生活四 冒名顶替的初考? ? ? ? ? ?
自序第一章 塑造灵魂的故土一 8岁开始私塾蒙胧教育二 小小的牛倌三 栖人“檐”下的小学生活四 冒名顶替的初考五 《三人行》的风波六 “假文凭”进高中第二章 读书到苦方觉甜一 “乱点鸳鸯谱”――珞珈山之恋二 “梦想剧场”――我的诺贝尔梦三 “耐温将军”四 “三点式”读书法五 通过俄语自学英语六 在郭和夫的研究室学习七 政治运动中的角色行为八 诺贝尔奖牌挡不住丘比特神箭九 “白手起家”搞科研第三章 莫斯科的526天一 留苏顶备部二 第一列宁大街30A号三 中将克努扬茨院士四 玛莉娅老太太五 紧张有序的留学生活六 我在莫斯科惟一的夏天七 “反修”战士八 “不受欢迎的人”九 周总理的接见第四章 “黑炮手”劫后余生一 发奋著书立说二 暴风雨的前夜三 李达“三家村”四 神秘的使命五 提心吊胆的北京大学联络组组长六 “不识时务”的“保皇兵团”司令七 炮灯中央文革的“黑炮手”八 第一次逃亡生活九 虎口余生十 接受教育第五章 拨乱反正当为先第六章 改革大潮涛头立第七章 生不愿封万户侯第八章 不了的化学情结第九章 山外青山楼外楼第十章 梦魂萦绕系教育跋附录:刘道玉生平要事年表? ? ? ? ? ? 书评: 17:32:03   来自: 白鹇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的评论 &&   在令人向往的八十年代,武大的每个学生毕业时,都可以随便去刘校长家里,请他在毕业证上签字,从来不会被拒绝。直到九十年代,他已被免除校长职务的时候,仍然有毕业生去他家,很不客气地把上面印刷的现任校长名字涂掉,让老校长再签一个。      武大最好的年代有两段。一是王雪艇校长建校至49年国民政府逃往台湾那段时间,二就是刘道玉校长在任的八十年代。前者资料甚夥,这里只说后者。      几乎每位八十年代毕业的校友都满怀感情地回忆过刘校长。易中天说,当他毕业后要被分配回新疆时,是刘校长亲自出面,将他留校任教。杨小凯因政治原因报考各高校及中国社科院不成时,校长顶住压力将其聘为武大讲师,后来亲自拍板让其出国。作家野夫则提到自己89年身陷囹圄,众叛亲离,苦闷绝望时,刘校长竟亲率博士来狱中探监,还拍照留影。      学运后,校长上书政府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和七十年前的蔡孑民校长一样――因而获罪,从此再未被起用。而“老校长”一词却从此成为专用,虽然后来又有好几任校长,但对武大人来说,只有一人堪当此称谓。      小南学姐去英国前打算跟老校长道别,我也跟了过去,一时仓促,礼物都没准备。坐在他家客厅里,满身都是汗。那是武汉的酷暑天,而我又空手而来,不胜羞愧。老校长看上去不像是已77岁,精神很好,行动自如,只是在签名时――他送了本新的《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给我这个没礼貌的学生――才知道他由于中风,已不能用右手写字,只能用左手,而他又竭力将字写得工整,于是仅仅十几个字写了好几分钟。      合影前,他进卧室,换了一件衣服。我两天后看到了照片。老校长目光苦涩而坚定,天蓝色衬衫一尘不染,脸上两道法令纹,一直延伸到下巴。      大二时初读此书,总感觉叙述从88年起便开始吞吞吐吐,语焉不详。事与事之间缺少过渡,猝然而起又猝然止息,让人理不清前因后果。直到90年后,才又恢复正常。其实老校长本可以在海外出不删节版,但他却选择将手稿锁在抽屉里――即使受过这么多不公与打压,他始终相信,历史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全本在大陆的问世,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实际上,任何人的自传都不可能是纯粹客观的。作为一种以个人为坐标原点表述历史的方式,自传不可能不为己讳,不可能不夹带感情色彩,套用罗兰?巴特的话,它“是一种建构物(formations),一种变构物(deformations)。”我们当然可以指出这本书的不足和偏狭之处,道德高尚如先生者,也没有免受批判的豁免权。但我们须记住张中晓的话:“对于过去的改革家,人们很容易指出他们主张的弱点和缺乏现实依据......批判他们的理论是可以的,因为任何理论都有历史的限制。但是,抛弃他们的精神,却是不可以的,历史的继承性就是精神。”      老校长留给我们的精神,就是一种以理想和学识为基础的勇敢,始终站在弱者和无人代表者一边的良知,对异议者的包容,当然还有对信仰的坚持:“有些事情,是值得为之受难的。”
19:48:19 haiyun  直到九十年代,他已被免除校长职务的时候,仍然有毕业生去他家,很不客气地把上面印刷的现任校长名字涂掉,让老校长再签一个。   
21:19:53 金毛水怪  我也想这么干 生科院旁边的丑石头…
22:24:02 太阳空  多想在他在的时候去看下老校长 看看八十年代的武大
12:29:57 注注  我觉得你虽然学水利,却更适合研究大学史,这也是中国所稀缺的。如你所知,北大、清华和西南联大培养出来的许多学者,都转换过专业。 00:01:38   来自: 黑色的华丽 (全弹发射)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的评论 &&    先说明一点,我是武大大二的一个学生,普通的学生。    对于刘道玉其人其事,差不多在大一的时候,我就有了一些了解,但是远没有现在这么深刻,大概每逢现实与自己所思考,所想像的不同时,我就会想起过去吧。想起当时的武大。就像是中国的灯塔,透着自由解放的光,吸引着无数学子。    但是,了解的越多,我就越感到失望,不是对刘道玉,而是对武汉大学,从他以后,再无一个撑起武大的大旗的人,反而是人浮于事的做法越来越多,武大高层在斗什么,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的是今年,就在学期开始左右,武大的常务副校长,副书记又纷纷落马了,也不知会连带扯出多少的人出来。这只是一斑,但是足以用来管中窥豹了,刘校长的改革成果被后继之人就这样丢弃,我仿佛看到一个伟大的身影在逐渐远去,每次傍晚骑车出武大正门时,回头看去,夕阳余晖下那大大的“国立武汉大学”六个字,是不是武大最后的遮羞布了,这幅画面极美,但是每到这时,我却有想哭的冲动,是不是武大也到了日暮途穷的时候了。    我又特地去看了一下《女大学生宿舍》,那时正是武大最后的黄金时期,校长叫路石,暗含着刘道玉的名字。其实我觉得这个字到更适合刘校长,路石先生思想开化,勇于改革,为学校吹进一股清新之风。但是更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路石甘为学子的垫脚石,引学生走正确的路。改革不是说改就改的,而是要彻底了解学生的需求,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之后才能达成的。我记得当时的记者这样写道:“东南沿海的城市似乎特别喜欢武大的学子,他们说武大学子有一种创新的个性,一种有别于其他学校学生的自由开化的乐观个性。”这就是一个大学的学风。当时的说法是民主的北大,自由的武大。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就在这锐意改革的风潮将要继续下去时,路石先生被意外的免职了,也许这并不意外,或许是触及到了更上层的利益,或许是违背了那些教育部“九斤老太们”的僵化的意志。总之,路石先生就是这样忽然之间在事业最鼎盛的时刻,武大最鼎盛的时刻忽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之后他发誓不再担当任何官方任免的职务。而武大,也在不断啃着老本中步履蹒跚。    “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强大民族的标志。”这句话来自丘吉尔,当他在二战胜利后被退下舞台时,他如是说。这里我们不妨引申一下,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强大大学的标志。    然而事与愿违,不仅之后武大高层党派林立,内耗不断,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的离去也完全葬送了武大宝贵的学风。而可恶的是,武大校史居然只是一本薄薄的书,其中还有一大部分的阶级斗争内容,而学校高层对于武大校史的编纂,继承更是不闻不问。据我所知,目前吴骁老师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并且努力尝试编纂一本像样的校史出来。是这样的,即使校风不能流传下来,那么至少也要有一个地方能容纳它,让后来人知道,曾经,有一段那么美好的岁月,那么纯真的校风。   
00:21:26   来自: 南瓜小T (the beauty of solitude)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的评论 &&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图书馆偶然拾得一本《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      刘道玉小时候也是个放牛的。      纵观他的历程      似乎有两个决定性的因素,      一是他大学时的刻苦学习      二是他在前苏联学习期间“反修战士”的“光荣事迹”      第一点决定了他在学术上的成功,为他人生的发展打开了道路,创造了很多机遇,并且培养了他吃苦、做事认真的精神      第二点为他在政治上的成功埋下伏笔。虽然他一直声称自己不喜欢政治,更想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但就是那年少气盛的一次冲动,使日后的人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看的时候很感动,      感动于他的刻苦精神,一个穷学生,大学四年从没回过家,高温酷暑下一学就是一个假期,也读了很多书。这对复习得疲惫了的我是一个鼓励。      也被他文革时的经历触动。第一次看当事人描述文革的实况,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课本。什么“百万雄师”什么“钢工总”,四十年前的珞珈山,四十年前的武汉,四十年前的中国,曾经如此激荡!说“激荡”是美化了。。。简直是一片混乱不可理喻。。。      最令我惊讶的是他居然是恢复高考的倡议者――至少从他的书中看来是这样。在文革结束拨乱反正的教育工作会议上,是他向一位武汉大学的代表提出了恢复高考的建议,然后这位代表在会上的发言引起的邓小平的重视,当即决定当年就恢复高考。1977。      当然还有后来他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期间大刀阔斧锐意创新的改革,学分制,插班生,可以想象八十年代的武汉大学是怎样的风生水起,拥有全国最年轻的校长,重建被文革冲击了的各学科,并且花大力气挖来名师,兴建新学科。这其中就有刚刚去世的韩德培教授。文革前就是法学大家,文革中被打倒,刘道玉任校长后,又重新建起了武大法学系。      书还没看完,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刘道玉突然被停职了,改革也停止了,甚至倒退了。      就是这样,刘道玉含辛茹苦,“卧薪尝胆、十年雪耻”重新振兴起来的武大,现在就是我面前这种样子了。不注重学术,不注重教学,不知道注重什么。      老校长去年在人文馆作了告别演讲,没去啊,后悔啊。      我也在想,不管怎么样,刘道玉从一个农村的放牛娃,到现在受无数学子爱戴桃李满天下的老校长,也可以“尽吾志而无悔”了吧。      虽然武大仍然有诸多让人遗憾的地方。      哇      今天写了好认真好长的文字,      真是前所未有。      是真的有所感。      今天最郁闷的是,问了三个同学,都不知道刘道玉是谁。   
23:05:40   来自: 豆瓣书店是垃圾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的评论 &&   想来想去还是给出这么个评价,刘道玉以前读中学就听说过,那时他在办一个外语学校,后来好象办得不怎么好,不了了之了,说是武大校长,传言是在某运动中同情学生被免职了,其实刘被免职是88年,某运动还没开始,这就是流言,往往不是事情本来的面目,就像刘道玉的传说一样,有部分真实,也肯定有不真实的地方,我是05年看的这本书,那时侯这个书刚刚出来,还听了他的讲座,讲座后面有个签名售书,不过我听完后就决定不买了.   我读本科的时候刘道玉好象只是在学生里面有些人提,从没听老师提起过,刘道玉好象也从没做过什么讲座之类的,所以不太了解,一直以为他这个背景,可能不住在武大了,或许早就出国了.   一直到这个书出来才慢慢了解这个人,我是在书店翻完这本书的,他应该堪比后来山东大学的校长展涛,都是少年得志,此书大概可以摸出他的人生脉络,我觉得有这么几个事情对于了解他比较重要,第一个他在苏联留学,参加了批修小组,批判赫鲁晓夫,后来遭到遣返,中断学业,回国后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周恩来接见,书中有一张照片是遣返回的学生和周恩来合照,他站在周恩来旁边,想必他应该是批修小组的骨干吧,这个事情大概是他在政治舞台初次露脸,也应该是后面他发迹的一个起因.77年,年轻的刘道玉上调教育部任高教司司长,这是他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了,他的高层路线一直很好,后来他在武大校长位置上很多改革能展开,和他这个背景是分不开的,这里面他记述了一件事情,就是邓小平召开的高等教育工作会议,据记载会上武大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提出了恢复高考的建议,而刘道玉在此处的记载是他有这个想法,然后授意查全性在会上提出,我对此是存疑的,我不是要考据这个事的真相,没有意义,而是这些说法可以看出刘道玉的心态,书后还有很多.然后就是81年刘道玉出任武汉大学校长,书里面记载了很多他在任时的改革,和培养的学生,这里面记载了现在很多武大的杰出校友,我看了一下,基本是谁有名刘道玉必然会写谁,当然我不是否认他的功绩,我从不否认这一点,我还是说这里面可以反映他的心态,里面有个人似乎是新人,就是易中天,看了一下刘道玉在易中天出名之前的文章,好象没见此人,而这次榜上有名,当时正是易中天如日中天之时,里面还写了现在在世界银行任职的邹恒甫,当时被哈佛大学和另一所什么大学都录取了,但是另一所大学的学费比哈佛低得多,教育部就派他去另一所大学,刘道玉为此事亲上教育部找教育部长,后来邹恒甫去了哈佛,这些人现在出来说话把刘道玉捧得很高也是有道理的,这一方面说明他很愿意为学生创造些条件,另一方面也说明刘道玉在上面是很闹得开的,当然他和现在的北京大学一样,出了个范跑跑,立即发表声名,出了那么些贪官也没见说话,刘道玉手上也并不都是英才,只是他不愿意写,湖北省天门市的前市委书记,人称五毒书记的张二江,是82年于武汉大学毕业,在校期间是校学生会主席,刘道玉大概不会不认识他.然后就是88年的突然免职,刘道玉没有交代原因,但是显然怨气是很大的,口口声声说自己的免职非正常的,没有民意测试的,自己的任期原本是无限制的,现在的突然下台不可理解,此处老先生显然是过于激动,有些欠考虑了,当然也暴露了他现在对教育现象的一些攻击恐怕并不是出于那么无私的心,我在这里想问一下,校长任免是体制如此,到现在也没什么民主选举,我不想讨论这种做法是否合理,这样扯远了,但是你刘道玉当年上台是否是民意的结果呢?还不是一纸任命!也没见你坚持不就啊?现在口口声声谈民主,难道无限制的任期就是公平民主的做法?未免太可笑了,既然曾经是这种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在享受这种利益的同时,你就应该容忍这种体制的弊端,而不是把社会主义优越性都占到自己身上,而社会主义弊端都想推到别人去承担!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如此!书的后小部分写得就比较可笑了,让我一度怀疑他是不是老糊涂了,书里记载了武汉市的老市长不止一次对他说不当校长了就来市里当市长吧,这个说法也太可笑了,北京还有个八王议政,怎么武汉市的老市长就可以隔代指认呢?夸张!后面的就更可笑了,刘道玉写到他坚决不愿意,但是他推荐了一个人,觉得这个人可行,这个人以前是葛店化工厂的技术员,此人名叫吴官正,看到这里就不禁要让人哑然失禁了,刘道玉的心态也基本没什么隐藏了.   总的来说,看了这本书,我觉得刘道玉是个好校长,特别是用现在的眼光或者西方的标准来说的话,他就更是一个好校长了,其一他会走关系,会走上层路线,其二他会挖人,他在任的时候还是挖了不少人的,西方的好校长还要会弄钱,那个时候对他没这个要求,如果有的话,我想他也是可以胜任的,所谓什么改革不改革到是其次,那个时候基本上所有大学都在搞改革,而且刘道玉的改革是否成功今天可能还会有不同评价,我们同城的华工,朱九思照样在搞改革,只不过刘道玉比较高调,因为他当时应该算是党的红人,我理解的刘道玉是个好校长就是这个意义上的好校长,而决不是刘道玉自己想要树立的那种道德和行为上的楷模形象,下台是受了小人陷害,这大概差得太远了,对于刘道玉的非正常下台,联系到当时的北京政局,刘道玉的背景和行事风格,一个可能的解释大概是站错了队伍,这当然是他不愿意明说的,也不可能说的,刘道玉起于政治,现在却要竭力洗去身上的政治色彩,而让我不太理解的是,刘道玉书中和讲座里表现的名利心太重,七十多岁提起这些事来还不能释怀,有些事情写得明显编造,太不明智,我觉得这本书的出版是老先生人生中的又一大败笔,只增笑尔.
23:29:56 Hauuyee  真是明白人写的好文章      你的文章和你的名字一样有意思。
10:12:07 博呢  让我想起“无知者无畏”那句话~~~
17:40:26 豆瓣书店是垃圾  欢迎反驳,不欢迎扣帽子
01:27:40 Theta  然后就是88年的突然免职,刘道玉没有交代原因--------在现实允许的条件下,校长已经最大程度地交代了原因。   书里记载了武汉市的老市长不止一次对他说不当校长了就来市里当市长吧-------好像校长并没有如此说过,让他当武汉市市长是八十年代初期某特定时间内中央有意让他当武汉市市长。      老兄看来没有细读此书,对相关的历史背景也了解有限,对武大的情况了解有限   
10:13:17 豆瓣书店是垃圾  请来点有料的好不好?
12:36:59 大傻  虽然过了二十年,其实很多当年的当事人都还在,楼上的完全可以去逐个验证。刘校长既然敢写出来,那就肯定不怕。要知道,当年整他的人现在基本都还活着,   其实刘老对于他免职后的挨整,很多没有交代,楼上的有机会看看野夫的文章   “犹记***风波,先生既只身劝阻学生出校,复联名上书高层开对话之径。孰料后来时事酿成惨祸,先生竟以上书事见罪于有司。于此高压之际,所谓悔过互举以脱罪者多矣,唯先生风骨凛然,不畏威势。一日部署派员令先生去校办谈话,先生谓来人曰:自古只有官拜学者,没有学者拜官。如此节气,试问天下几人曾有?以至后来党员重新登记,先生竟不得过,种种不堪,先生亦至今无悔。      余求学时,久仰先生,于座谈会上远望而未敢亲謦咳。后入囹圄,故旧犹多回避,先生竟率博士探监,且留影合照。又每年捎药食诸物,以为慰藉。余出狱后亦多蒙先生关照,生死肉骨,海天高恩,当世校长,几人能够?      武大有先生,实天下学子之幸也。武大无先生,亦后世史家之哀也。先生盛年见弃于浊世,道德文章,几成绝响。今先生亦垂垂老矣,平生抱负,耿耿于胸竟不得大展于世,其先生之悲抑天下之悲乎。年中有作家班诸友发起,为先生塑铜像于珞珈,校方竟不予地。相信先生之伟岸,早已塑像于万千学子之心,而后世之武大,终将被先生之光芒所烛照也。      ”
12:38:35 大傻  全文:   大德无言――记老校长刘道玉   作者:野夫 日期
14:54:00   中国的新式教育不过百余年耳。自京师大学堂迄于今,前后身任大学校长者,何止十万。而其中堪称教育家者,不过数十。尤其所谓新中国以来,堪当此誉而无愧后世者,又不过三五人矣。而武汉大学刘公道玉先生,则必入此选也。      先生执长武大,大抵十余年。受命于拨乱反正之际,夺职于山雨欲来之时。凡此前后受教者,约略十数万人。今日修成名流高官巨贾大材者多矣,私议闲话间言及先生,则仍必恭称“校长”,此所谓天道人心自存公论也。      自先生主校以来,武大校风学风皆为之遽变。彼时浩劫初度,左风犹炽。先生巨擘独支,打破坚冰,不拘一格,广录人材。后日名震海内之经济学家杨小凯,当时以反革命戴罪十年,初出牢笼即应高考,各校皆不敢取。唯先生知此中委曲,斗胆招录。以后杨君去国游学,有司又百般相阻,校长亲自游说,方允成行。当此犬儒流行之世,非教育家之胆识,焉能于风尘中辨物色,救英雄于末路,为当世留一杰士。      先生素倡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尊重专家,敬惜学者。四方延揽有识之士,不问学派出身,授以教席。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一时间俊杰云集,蔚为大观。当时以人才学而声名初显之雷祯孝君,即为先生破格高聘。此乃五四时代聘任制之传统,即今日高校犹未敢承继,唯先生二十年前即已开风气矣。      为国家抡材,为民族养士,此乃教育家之大命也。先生素知动乱时代,误人多多,遂百般努力,在武大率先实施插班制度。九州怀抱利器者,起于蒿莱,风随景从。日后脱颖而出者不胜枚举,非先生之大德,诸子何以至今日。      犹记***风波,先生既只身劝阻学生出校,复联名上书高层开对话之径。孰料后来时事酿成惨祸,先生竟以上书事见罪于有司。于此高压之际,所谓悔过互举以脱罪者多矣,唯先生风骨凛然,不畏威势。一日部署派员令先生去校办谈话,先生谓来人曰:自古只有官拜学者,没有学者拜官。如此节气,试问天下几人曾有?以至后来党员重新登记,先生竟不得过,种种不堪,先生亦至今无悔。      余求学时,久仰先生,于座谈会上远望而未敢亲謦咳。后入囹圄,故旧犹多回避,先生竟率博士探监,且留影合照。又每年捎药食诸物,以为慰藉。余出狱后亦多蒙先生关照,生死肉骨,海天高恩,当世校长,几人能够?      武大有先生,实天下学子之幸也。武大无先生,亦后世史家之哀也。先生盛年见弃于浊世,道德文章,几成绝响。今先生亦垂垂老矣,平生抱负,耿耿于胸竟不得大展于世,其先生之悲抑天下之悲乎。年中有作家班诸友发起,为先生塑铜像于珞珈,校方竟不予地。相信先生之伟岸,早已塑像于万千学子之心,而后世之武大,终将被先生之光芒所烛照也。      
22:16:43 豆瓣书店是垃圾  很可惜我没有能力去一一探访这些人来求证,我只是从刘道玉自己写的书里面挖掘一些材料来论述,我并没有批评刘道玉的意思,相反我一直承认他是一个好校长,请注意这个前提,我不过是要打破神话,盲目的崇拜,让人回归人性的本位,我在校时也常听同学说起刘道玉如何如何,绝大多数不过道听途说而已,连刘道玉的面都没见过,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出版,我对刘道玉这个人也不会有什么想法,正是这本书和以前听过的一些传闻,让我对这个人有了兴趣,我看了他的书,听了他的讲座,然后还把网上关于他的资料阅读了一下,形成了一些我自己的认识,当然你可以认为这个认识不对,这个我们可以探讨.   这个野夫先生我不知道是谁,文章内容我也没有仔细看,粗扫一下好象是武大学生,而且是刘道玉对其有恩之人,为什么你会认为这位野夫先生的文章比刘道玉自己写的自传更有参考价值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把刘道玉像拜神一样地夸了一番吗?网上我也看过一些人写的关于刘道玉的材料,大部分出自武大学生的手笔,其中所述事情大多雷同,大概都是转述自刘道玉自己的文章,没有新意,我想这些学生无一人是当年刘道玉事情的亲历者,现在写这些文章,多半有些跪着看人的意味,就如同你现在采信这位野夫先生的文章更重于刘道玉自己的论述是一样的心理.   野夫的文章我没有细看,说句实话,有些太肉麻,自古只有官拜学者,没有学者拜官,不知道这句话是否是刘道玉说的,还是作者杜撰,我从不认为刘道玉是学者,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他的学术论文,比起他后来的很多武大校长,他一点也不像一个学者,在学术上差得太远,他自己从来走的就是官员路线,他拜的官恐怕不会少,自古只有官拜学者也是一句屁话,自古也没有官拜学者,这种又要面子又要里子却言行不一的言论也只能博大家一笑了.   最后说一点,我知道我这个评论写出来肯定会遭到很多校友攻击,要是转载到珞珈山水恐怕更不得了,我很欢迎这种讨论,因为我自己武大出来的人,对刘道玉有这个评价确实会有些感情上接受不了,我希望看到的对我的反驳是来自于挖掘刘道玉自己的书中的材料,这是目前我认为对于评价他最可信的材料之一.
17:16:39 大傻  当我用刘老他自己书中的材料的时候,你可能会说他自己美化自己,不可信。   所以我选用在那个时代和他有过接触的学生的话,来佐证。   亲身经历的人所说的话,你如果认为都不算,那我也没有办法。   刘老说没有说过“自古只有官拜学者,没有学者拜官”,这句话易中天也可以作证,请见易中天最近这一次在武大的演讲。   搜索他的化学论文,比起齐民友、陶、侯、刘,他的学术水平或不如他们,但是在校长这个职位或教育家这方面上,绝对比他们称职的多。      自古只有官拜学者,没有学者拜官,那是他在做校长时说的,而且也确实这么做的,比他年龄大的教授有事找他,他一般要上门去。这时他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官的位置上,尊重学者。   当他被免职以后,他不是官了,回到化学系,在省里的高官面前,此时他是一个学者。所以当高官要找他谈话,他要官来上门找他。   你的评论是你的看法,别人无法左右。   只是觉得你对一些基本的事实都没有搞清楚,就瞎发评论,失之严谨               野夫是一位作家,曾于86-88年武大作家班学习,毕业后做过警察,后被捕入狱,具体原因请看他的作品《是非恩仇二十年》和《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野夫和刘在上学期间没有打过交道,野夫入狱后,刘曾去监狱看望,并送补品。具体见“余求学时,久仰先生,于座谈会上远望而未敢亲謦咳。后入囹圄,故旧犹多回避,先生竟率博士探监,且留影合照。又每年捎药食诸物,以为慰藉。余出狱后亦多蒙先生关照,生死肉骨,海天高恩,当世校长,几人能够? ”和李为的文章   
17:19:25 大傻  发信人: boywhu (伊寒), 信区: WHUCentury   标 题: 【转载】80年代武大校友对于刘道玉和他那个年代的武大的评价   发信站: 珞珈山水 (Tue Jun 30 22:09:19 2009), 站内      本文系别人写作,本人受委托代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论述不代表本人观点。      近日,见到山水BBS评价刘道玉老校长的帖子,可谓众说纷纭,对于我们这些未能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学生,也许要看看当年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同学老师是如何看待刘道玉校长和那个时代的武大的。      1、方方(著名作家,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中文系):很庆幸自己求学是在刘道玉时代的武大中文系,而不是现在这个充满市侩气、俗不可耐的文学院(全文见方方博客,方方在转载《武汉大学文学院的一次选择》后面的说得一段话)      2、邹恒甫(经济学家,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本人1987年从哈佛大学回武汉大学讲西方经济学,给刘道玉校长带来许多麻烦,更不用说杨小凯被刘道玉校长送到普林斯顿念书一事。1995年杨小凯在中国讲学还遭到封杀,岂不哀哉!我们这一辈人也只知道一个著名的中国大学校长:刘道玉!(全文见邹恒甫诗作《樱花又一苦劫》1997年3月于华盛顿)      3、自强:你在武汉大学呆的这些时间里,哪一段是最振奋人心的“风云时期”?      李工真(教授,1978年10月考入武汉大学历史学系;1985年7月留校任教):肯定是刘道玉时期,就是我们那个时期。(见自强新闻《四名师论风云学子,析武大精神》)      4、自强:您认为武汉大学特有的精神是什么?      王三山(刘老校长免职前三年由外校进入武大任教):我其实真的觉得武大没有什么特有的精神,我倒是很怀念刘道玉校长那时侯的自由的氛围的。(见自强新闻《四名师论风云学子,析武大精神》)      学分制、主辅修制、转学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制等等制度的恢复或建立均出自他(刘道玉)的手笔。武大锐意改革,使当时众多高校所无法企及的,因此才有了“武大是80年代中国的小深圳”的说法。对此,王三山直言那是武大最有活力的一段时期。尽管是由国家分配到武大任教,王三山承认当时武大整个学术影响力很强,学术氛围浓厚,从老师到学生都专心做学问,是个作好学问的地方。(见自强新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武大精神?》)      5、谈到母校,易中天最感谢的是刘道玉:“他是一个非常爱惜人才的校长。”(见楚天都市报《易中天感恩母校武大反感被称“超男” 风格麻辣》      \\\\"那时的武汉大学是一个没有学者看官员,只有官员拜学者的氛围,\\\\"(见自强新闻《易中天:追忆珞珈山下,重温峥嵘岁月--武汉大学访谈》       “当时胡先生打电话给刘校长说要去向他汇报这件事,刘校长说‘还是我来看你吧。自古没有学者看官员的道理,只有官员拜访学者的道理’”。(见自强新闻易中天:我在珞珈山下的那些日子)      6、李为(88年武大研究生毕业):      在做学生会干部期间,我时常有机会见到校长。记得相见时总不外乎以下几个场合:一是与校方开会,讨论研究生管理的问题。我们提出的要求很多,辩论得很激烈,如发展社团,改善生活设施,丰富文化生活等问题。校方主管部门起初总是反对或托故解释,几个回合下来,轮到校长发言,他总是十分平和地把双方的意见做一个归纳,最后总是站在学生会一边。二是学生宿舍停电。每当停电时,很快就会看到校长在其他干部的簇拥下亲临我们的寒舍。用不了多久,我们的宿舍又成了一个读书的不夜城。三是我们举办社团会议和文艺汇演时,他会出席并讲话。四是毕业生典礼,他会语重心长的、激情满怀的向毕业生们提出期望。      由于校长总是能倾听学生的意见,我们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是十分民主和宽松的。我本科是外语专业的学生,因为当时的武大允许跨专业听课,所以到了武汉大学后常爱去外语学院听课,我还可以去外校听课,我当时每周两个下午都要去中国地质大学听课,考试成绩算入武汉大学研究生的毕业成绩。研究生毕业时我是标准的文理兼学的学生。(见《一蓑烟雨任平生──我所了解的武大前校长刘道玉》)      7、野夫(武大作家班学生):      犹记***风波,先生既只身劝阻学生出校,复联名上书高层开对话之径。孰料后来时事酿成惨祸,先生竟以上书事见罪于有司。于此高压之际,所谓悔过互举以脱罪者多矣,唯先生风骨凛然,不畏威势。一日部署派员令先生去校办谈话,先生谓来人曰:自古只有官拜学者,没有学者拜官。如此节气,试问天下几人曾有?以至后来党员重新登记,先生竟不得过,种种不堪,先生亦至今无悔。       余求学时,久仰先生,于座谈会上远望而未敢亲謦咳。后入囹圄,故旧犹多回避,先生竟率博士探监,且留影合照。又每年捎药食诸物,以为慰藉。余出狱后亦多蒙先生关照,生死肉骨,海天高恩,当世校长,几人能够?(见野夫《大德无言》      8 陈加宽(现复旦大学教授,82年武大硕士毕业,曾任教于武大):国内形势又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编者注:此处指89年时间,刘校长已经被免职)。我目睹了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又一次遭遇到的麻烦DD刘校长的直言给他带来了灾难。当时刘校长在教育界和广大学生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当局对他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批判,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和重大教育改革措施本来是正确的,可是却成了他的“罪状”。尤其滑稽的是,有两种人批判他让我无法理解:一种人是他亲手提拔起来的中层干部,为了与刘校长划清界线,表现出了特别左的面孔,这些人随着他们以后的升迁而被师生们所鄙视;另一种人在重压之下不得不违心地作出姿态,但他们也未能受到宽恕和信任(见《我与刘道玉校长》)      9、网友:我是武大数学系七七级的学生,每当我想到在母校的日夜,就激动不已,刘道---当时我们就这样称呼我们敬爱的刘道玉校长,是我们这一代人崇敬的伟人!(全文见http://club.chinaren.com/bbs/detail_msg.jsp?mainmsgid=30126636)            本文系受委托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论述不代表本人观点,谢谢。   
20:49:56 豆瓣书店是垃圾  你为什么不引用查全性院士的回忆说恢复高考的提议是他提出的呢?   难道不比这些学生更有价值吗?   如果把刘道玉比做一个罪犯,你举的这几个学生似乎都是需要回避,不能作证的吧?   你说我不清楚基本事实,那么请你有逻辑一点把我原文举的几个事实驳一驳,而不是转载,要是转载我也可以转载来很多批评刘的文章,有点独立思考,ok?   另外不要把你的思维用来揣测我好不好?只要是你有理有据地引用,我绝对不会说刘道玉美化自己的,不会像你一样先说他是学者,被我否认后,又改口说不是学者做校长也做得好,怎么什么都是你在说呢?人要有点坚持好不好?相信你也是读了大学的,形成个观点要思考,并为这个观点负责,你懂吗?不是像墙头草,可以随口乱说,在这点上,你和你的偶像很像,他现在说的和他当年做的很多不是一回事了,大概是学了科学发展观的.
13:49:37 大傻  对查老的回忆,并不是没有人表示怀疑,有人质疑的。查老的回忆比这些学生有价值?并不见得,位高权重的人不一定说得都是事实。      “似乎要回避,不能作证”,拜托读一点法律知识,不要当法盲。         你的文中大部分在质疑心态,何尝不是你的琢磨和思维强加在别人的身上。正如我D凡遇X事先扣一个别有用心。      再有,你才学了科学发展观!
22:03:05 豆瓣书店是垃圾  谁是位高权重者?比起刘道玉,查才是名副其实的学者,而不是像刘,总是自居,从批修小将,到武汉大学革委会副主任,到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再到武汉大学校长,刘一路走来都是一个官员,跟查比起来谁是位高权重者? 不过你说得对,位高权重者经常说假话,刘道玉就经常说.   那我一再请你反驳一下我说的一些推断,或者按你的语言,是质疑,但是你为什么一直不谈呢?你的反驳就是不要当法盲,你才学了科学发展观这类语言吗?做足了工夫再来!不要转载!我很想向你请教你所说的我不清楚的基本事实到底是哪些,我那些质疑有哪些逻辑错误?你却总是一句话,你不懂,但是你又不告诉我.我确实在质疑,但是那是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上,你所谓的那种扣帽子好象你一开始就在用,怎么反倒说到我这了,一开始是扣给我,后来又扣给了刘以后的诸位校长和查全性院士,这几位你了解几位啊?恐怕有些连像都没见过吧.就连你最崇拜的刘,你都说不出个123来,还要不停地转载,更何况后面这几位呢?先去做点功课吧!
23:44:47 大傻    查是院士,学术水平比刘高,是不是就代表他说的是真话?疑     证人没有回避一说,请仔细读法律,     要我说出个123,简单,请辛苦一下一二三把你的质疑整理成条,我一条一条的来说,ok?
16:27:37 鸢都依然  乖乖,查全性老爷子搞了一辈子学术,可是刘校长当年在苏联学问之突出却是查望尘莫及的。可惜了他碰上中苏不再友好。
00:00:35 筱倏  很偶然读到这篇评论。我是城市设计学院的一名学生。我们专业从1986年开始筹备,而直到1988年才申报成功,当时由张在元负责筹备,而刘道玉校长给了大力支持。两年期间申报了两次都未通过批准,并非是筹划不当,其实是与教育改革有关,我国建筑系多设在工科院校,这种教育体制不利于培养具有综合性知识结构的建筑学人才。在综合大学搞建筑城规专业,也只有有幸遇到刘道玉校长才能得以实施,各方面遇到的困难也依靠他的帮助才得以顺利解决。这项行动便是教育改革冰山一角,也是导致刘道玉下台的一方面原因。之后张在元也就是我们院的院长写了一本自传叫做《红环0.18》,在开创新专业的那一部分提到了一些关于刘道玉的事实。从我们院长的经历来看,他该算是地地道道的学者,书中对刘道玉的评价虽寥寥几语,却该是公正客观的。
16:20:16 鸢都依然  而且说老实话,巳匝跛揭膊⒚辉趺囱
20:53:35 豆瓣书店是垃圾  我重申一下我写这篇评论的目的,我其实并不像一个年轻学生,我对很多事情缺少热情,对刘道玉也一样,在05年之前我对这个人没有任何感觉,当然我也不会因为听到一些传言的吹嘘就对他五体投地,这不是我,只是在05年看了这本书,听了他的讲座,以及我毕业之后他在媒体和学校内的言行,让我对这个人产生关注,直到产生反感.   我并不否认刘道玉在武大历史中的作用,说实话,其实我很不想辩论这个,因为我对刘道玉的改革没有什么兴趣,了解自然也不多,我仅仅只是从他的书里挖掘一些材料,来认识这个人,我要做的就是把他请下神坛,中国的神太多了,最后都只有一个结局,就是连人都做不了,与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刘道玉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看待呢?为什么不能接受他可能看起来不那么完美的一面呢?   我很喜欢你的这种讨论,不像上面几位的漫骂,刘道玉在任确实是做了一些事的,但是对于他的所谓改革以我所了解的情况,我的评价并不高,比如把中文系师资极大部分抽调去搞作家班和新闻系,太急功近利了些,这和他性格有关.   另外楼上的那位,你作为一个受了高等教育的,讨论的时候能不能有起码的逻辑,不要拍脑袋就放出观点,“可是刘校长当年在苏联学问之突出却是查望尘莫及的”,“巳匝跛揭膊⒚辉趺囱辈皇俏仪撇黄鹉悖俏腋宜的愣阅阏饬骄浠澳貌怀鋈魏沃ぞ荩慰鑫姨致哿醯烙窈筒槿匝跛接惺裁垂叵担坎槿允歉隼湍苤っ髁醯烙袷嵌湎驶ǎ磕懿荒苡欣碛芯菀坏悖衲闵厦婺俏煌б谎
21:27:55 鸢都依然  咳咳……又被戴帽子了。我没有说证据是因为觉得麻烦,不是没有撒~~   你说中文系师资抽调去搞新闻系和作家班这个事儿,我倒觉得做的挺好的,为什么呢?因为事实证明至少他搞的新闻系是非常成功的~而且还有一点在于当时刘道玉校长请到了何威先生(你大概不知道何威是谁,自己google,我不揭你)来武大领导新闻系,这在共和国的新闻教育史上是难以替代的人物,所以如果不以这样的机会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必将成为显学的新闻,那刘道玉才是罪人呢。你看一下国内文坛和学术界这些年的发展,假使我们中文系的老师没有被抽调去教新闻,那他们恐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培养出的学生也像现在的那些作家们那样无用,而去新闻系做老师却可以培养出很多得意门生,成为重要媒体的领导,影响这个社会。你如果说我这样想太功利,只能说咱们俩对大学的理解不同。   刘道玉的学术水平被我拿来说,完全是因为您自己提了一句“比起刘道玉,查才是名副其实的学者,而不是像刘,总是自居,从批修小将,到武汉大学革委会副主任,到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再到武汉大学校长,刘一路走来都是一个官员,跟查比起来谁是位高权重者? 不过你说得对,位高权重者经常说假话,刘道玉 就经常说. ”看到这句我才忍不住想说两句的,因为你非得拿一个学者的一 个官员的形象来形容这二位, 搞得看的人还以为真的是刘用自己的位高权重来压呢!其实人家思冶攘醯烙裣硎芪桓呷ㄖ叵硎艿亩嗔耍巳岳弦拥陌职饲淌谀鞘腔さ拇词既耍欢训耐硌Ш蟊苍谥泄桓呷ㄖ兀巳阅炅湎喾拢巳岳弦佑质窃菏浚醯烙裥凑獗臼榈氖焙蚴歉錾兜匚荒悴恢溃   而且刘道玉说他提拔了吴官正你不相信是吧?那你以为他胆敢编排常*委的发迹史的话这本书能出版?动动脑子好不好?   刘校长在苏联的学术做的如何咱俩在这儿瞎掰一点意义也没有,我只能根据我听到的以及看到的周恩来总理直接叫刘道玉校长去军事科学院做研究知道,刘校长那时候做的学问是不错的,你恐怕是找不出他学术差的理由来。   巳匝跛降娜访荒阆氲哪敲锤甙Γ胰セ憾椎悴煞霉芩堑氖笛槭遥哟ス堑脑毫斓冀樯茉豪锏囊恍┣榭觯部垂簧死闲吹奈恼拢比换棺啪突д飧鲅Э圃谌冉瞎驳幕旱牡缁г谌澜缫丫锏搅送搅煜人剑娜肥遣欢缘模阋部梢圆橐幌~~~而死献龅难芯烤褪堑缁А   我原来是搞校史的,总怕别人说我们掉书袋,罗列别人不知道的一对证据……没想到在这儿刻意避免了一下结果被骂了……      PS:恢复高考这件事,刘道玉恐怕真的写错了,这一点我承认,很可能是嗽菏孔约旱南敕ā
21:29:56 鸢都依然  不要动不动就来一句我瞧不起你唉,很打击人的~~我看你这口气都这么大把年纪了,矜持下不好么?
21:33:03 鸢都依然  我可没有想神话刘校长,因为我见过他那么多次,要是我都神话他,那可真让我自己都吃不消。现在老校长风烛残年,依然孜孜不倦斗争的样子,你亲眼见过一次,你就能明白一个真正的好校长真的是德才兼备的了。   不是把人搞臭就是唯一的拉人下神坛的办法。这句你恐怕也要反驳,不过我觉得你是这样做的。
21:41:08 鸢都依然  再多说两句吧。我没觉得巳岳弦邮歉隼壹复危苁窍不端R蛭壳拔刮浯蠡钭值淅锩婵峙轮挥兴亲钊ㄍ牧耍岳衔浯死纤灯鹄茨鞘巧癫煞裳锏模衔颐钦庑┤说目谖丁   如果上面所说,你还是觉得我对那两句话“拿不出任何证据”,那我只好认为你说的是对的了。这个学期不做校史了,也没时间去探访了,最多给你提供点儿线索。
22:01:34 豆瓣书店是垃圾  刘道玉不是学者我已经举了证据,就是你找不到他一丝一毫的学术论文,派他去军事研究院做研究就是他研究能力强吗?这么说周恩来还懂化学了?那后来他掌管了更大的学术机构,武汉大学校长,那他就是学者了?笑话,从留学起开始搞政治斗争,搞了几十年,还搞成学者了?上任时不过一个讲师,当了几年校长评教授!难道说刘道玉当校长几年还在化学院做实验,带学生吗?05还是06年发表什么高等教育十意见书,简直可笑,说要缩小教授编制,当然是有问题,比如刘道玉这个教授头衔来得就名不正言不顺!要正人先正己!我瞧不起他的就是这套说一套做一套的嘴脸!标准都是要求别人,对自己无比宽容!   查全性什么水平我不知道,我没说他水平高,我只说他是学者!在国内给他这个评价我想你不会有意见,特别是跟刘道玉比起来!他的论文我没看过,你说你看过,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你好象是文科生,我本科是学纯理科的,恕我看不懂,但是你说你看懂了,而且发现了他水平不行,我只能说你很牛!但是请你实事求是一点,是你看懂的就是你懂的,是你听别人评价他水平不行,就是你听别人评价的,不要麻子裹豆子!   刘道玉什么地位?退休武汉大学校长,武汉大学谁都承认这一点,还要什么?把他的相挂在校门口?你进门的时候好拜一拜?还搞出什么什么地位来了.难道他受人迫害了?   你果然比刘道玉还牛逼,刘道玉从没说过他提拔了吴,你借他个胆子他也不敢这样吹!
22:16:16 鸢都依然  这么大把年纪了果然容易恼羞成怒。   你这样想一下问题:其实周完全不用懂化学就能知道这个国家谁化学搞得好你明白这个道理不?刘道玉真的那么沽名钓誉干吗让他夫人一辈子当了副教授?   高等教育十意见书是啥时候发表的你都不知道都在笑话人家说的可笑……有意思,还真有纯正的理科生的严谨哦。   说穆畚奈铱床欢牛乙裁凰滴艺飧鲋ぞ菔且皇种ぞ荩腔鹤约旱娜怂档模褂形铱硕宰约旱牡缁У拇敌辏氲秸庑┠旯诶砉た蒲芯康钠毡榈乃剑运邓矫荒敲锤撸隳芸炊嘶奥铮   刘道玉说他推荐了吴,我顺口说了句提拔,意思没变,你看不出来?人家刘道玉说的是中央让他当武汉市长他不干,中央让他推荐个他就推荐了吴官正,这不是提拔之功?你懂中国文化么?   刘道玉在武大现在是受到封杀的,你可能离校太久了不知道吧。去年的时候刘道玉告别讲座,我未来网的朋友硬是把这个新闻放了上去,结果直到现在校团委对未来网和珞珈青年报都是每条新闻都审查的,这对学生媒体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这次评审影响湖北省的五十个人,武大选上了五个教授就没有刘道玉,你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吧?你个人不喜欢他不代表他没这个实力吧?他这样的都不叫受迫害,你还长不长人肠子了?
15:33:48 豆瓣书店是垃圾  听谁说的呢?这个人有实指吗?哈哈,一会是看了他的论文,一会又是听说,还联想了一下,我听说有人把记者叫妓者,那么我联想了一下,是不是可以质疑你的道德呢?我听说政治是肮脏的,刘道玉搞了一辈子,我联想了一下,我是不是可以说刘道玉不地道呢?虽然我是这么认为的,但是这个逻辑实在是.这样有意思吗?文字游戏,是你的专业,不是我的专业.   我确实不记得那个意见书是什么时候写的,05年写的还有06年写的,或者其他什么时候写的,就可以说它是一篇狗屁很通的文章吗?文中所写有多少都是他当年倡导的?怎么科学发展了?与时俱进了?开篇几句最恶心,\"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愿为教育领导当局解谜\",一副不得志的政治混混嘴脸.   功勋湖北又不是武大评的,遭封杀他可以在校内做讲座,可以参加校内党派活动,快别说那个什么告别讲座,引得学生如丧考妣,结果后来又在媒体上露了多少次面,他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他喜欢别人对他的欢呼,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可以毫不原则,严重一点是毫不要脸,这也是为什么他好意思写什么十意见书.要说遭封杀,也是被D封杀了,为什么省里不选他?一个D的弃儿,虽然他现在仍然在削尖脑袋紧跟脚步.   不就刘道玉的问题再与你讨论.
19:43:55 鸢都依然  你别联想了嗨。化院的人有实指,但是我不能告诉你。至于对记者的这个蔑称,我也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这样的人就是被这些记者所塑造出来的,潜移默化,你还不如妓者。   其实看得出来你内心不定什么是你的观点,只是受不了被一个人指着鼻子这样指责所以要表现的强壮就是了,好可怜,大学都毕业几年了还这么差,武大真是培养出了一批这样的人了现在。自己别图嘴上的高兴了,反思一下吧,真的。你这样的功底来把人请下神坛真的是弱了点。这么喜欢自己想当然之后又不允许别人想当然,干嘛呀,还玩不玩了?   功勋湖北不是武大评的,这也就是你的见识太浅了的原因。你不晓得这是几方利益互相妥协的结果?你以为这个和武大没关系?好单纯,单纯的可怕,不知中国还有多少年轻人以这样的好意来揣摩上面的人。偏偏又以政治是肮脏的来描述一个不愿意向政治妥协的人。   还有,别文科生理科生的分了,我现在的确在学文,可是我高中参加全国物理竞赛复赛以及因为备考主动放弃全国数学竞赛的时候还不知道您在干嘛呢。化院的那些事情我不便在网上说的太清楚是因为的确不方便,因为武大有很多网络观察员天天在网上找,我有一篇文章就是被他们这样转载到珞珈新闻网和武大校友总会的网站上去的。我至于为了跟你吵架赢的彻底而把这些捅出来吗?      天哪。我嘛时候以文字游戏做我的专业了,你个傻逼。
09:47:44 豆瓣书店是垃圾  太让人失望了,居然骂人,可能是我瞧不起你刺激你的神经是吧,但是现在我更瞧不起你,我说你拍脑袋,拿不出证据,事实你确实拿不出证据啊,你的结论根本不可能证明啊,且不谈你有没有能力证明,退一万步说,我暂且承认刘道玉学问突出吧,何以见得查全性不能望其项背呢?这难道就是意淫挺刘法?你说查全性学术水平不高我也可以暂且承认,但是你能给出的证据太不能推敲啊,且不说查的高水平论文都是英文的,就是中文你也看不懂啊,你如何可以说翻阅了他的论文呢,哪怕你是化学院的学生,一个刚读了两年的化学系学生都只有极其少数具备查找英文文献的能力,更不要说看了,你知道电化学方向的高水平期刊在哪几个数据库搜索吗?查找查全性的论文又用哪几个关键词呢?署名都有查全性的论文如何分辨它是属于查全性的还是不是的呢?你没有检阅他的所有论文,而且不光是他的,可能要电化学中和他相关方向的大量其他人论文,又如何可以的出这个结论呢?仅仅是因为听人说,然后联想吗?记者难道现在只会八卦吗?我说你这两个结论是拍脑袋又有什么错呢?你大概是把你的脑袋当了刘道玉的屁股.写东西都是从证据到结论,查全性写论文大概也是先分析数据,再得出他的观点,既然你觉得他水平有限,为什么连他可以做到的事情,你却做不到呢?
16:16:17 鸢都依然  你瞧得起我那么让我在乎的话我干嘛跟你吵架?我的意图的确是劝你,可惜你已经不是一个可以塑造的人了.   如你所说我是个玩文字游戏的人的话,会至于被你不连贯,无重点的语言给气到么?   别拿英文吓唬我,也别以为查最好的论文是英文写的,怎么跟小孩儿吵架一样,想起啥嚷啥.动动脑子给我回一下不好么,都给你说了这么多了.
16:50:44 鸢都依然  怎么着查资料我是会的,天天在期刊室还不会么
19:45:45 大傻  楼上的朋友,你也不要和上面污蔑刘老校长的那位太较真,   他连刘校长有没有学术论文都在不知道,连十建议书是哪年写得都不清楚,   你和他讲,太费劲了   他其实和山水BBS上的儒雅英雄一路货,   很多常识都不清楚,还出来批判这批判那   严谨一点吧
19:48:57 大傻  再有,关于恢复高考的事情   我觉得有可能性   首先刘老校长是组织者之一   查老前两天也没有发言   刘和查以及刘西尧是校友,两天不发言   当天会议结束两人又交谈时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过这是一对一的口子   谁也无旁证   只能见仁见智
00:16:31 hart  “豆瓣书店是垃圾”为何如此偏执?一定要和刘老先生过不去?是不是患了强迫症?
17:01:09 [已注销]  我看是的
22:08:06 elitegl  无意在网上找到的,怎么说也是刘道玉的大力支持才使得查全性有机会提出恢复高考的:   1977年8月,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召集了一次科学教育座谈会。当时还是副教授的巳砸惨馔獾乇谎氩渭幼浮        8月3日,查全性按通知赶到北京饭店,发现出席会议的有吴文俊、邹承鲁、王大珩、周培源、苏步青等著名科学家以及科学院和教育部的负责人。相比这些科学家,查全性分析自己被邀请的原因时说:“教育部长刘西尧和部办公厅负责人刘道玉跟我是校友,知道我敢讲真话,有意这么安排的。”   
20:35:41 艾迷开  如果算上争论的话,这是我豆瓣上看到的最好的书评   有争议好 骂人不好
22:57:22 鸢都依然  楼上说的有理。可惜楼主不太想去探讨事实。
13:06:35 h字o能  哇楼上辩论好激烈!      嗯我只想说……开篇提到的那个外校并不是刘道玉办的,他只是名誉校长。最后外校倒了是因董事长卷钱跑路了,与刘无关。
00:07:16 泪奔而过的天空  LZ果然无知者无畏
23:38:37 Jack  我觉得写得很好,枪手们,该退了。
02:08:29 芈  本来看正文还觉得lz有些想法来着,后来看拌嘴就越来越没劲了。      我觉得中立一点来讲,对于一个没有接近过刘道玉的人来讲,读到刘道玉的书,看来近年来的一些言论,以及其他人对他的一些赞美之后,产生和lz差不多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以当下的思维惯性去揣度刘的经历,大抵会觉得此人沽名钓誉或者自卖自夸。但怎么能用现在的角度去妄断一个老人呢?如果不能还原历史,就应该尽量谨慎发言。lz对于老校长人品的种种质疑,若要解惑,恐怕只有亲自去接触一下老校长本人才能得到答案的。真想把他请下您设定的神坛,那您就得先上神坛去把他看清楚,不然自己设定一个靶子,再用力把靶子打掉,不是很可笑么?这世上小人再多,君子总是有的嘛。而且以我个人和老校长有限的近距离接触,我觉得此君人品绝对靠谱,那是装不出来的。至于讲座同学们全体起立鼓掌那么久,我看着也不是滋味,觉得是不是太过了,可是现在武大搞成这熊样,还不让学生发泄发泄么?这并不是在拜神。一个路都走不稳看着也挺虚弱的老人啦,能神到哪里去?        如果说对于人品有什么旁证,那我觉得可以讲的就是他在担任校长的几年期间,从来没有为自己和家人捞过半点好处。包括lz质疑他怎么当上教授的,也是太不了解当时的教育情况了,那时评教授不是现在学校自己就可以评的,就算校长也没权力给自己拉个教授的名额呀。lz说的有个话倒是不错的。那就是他上任是人治的产物,他下台也是人治的产物。包括他在任时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人治的产物。比如鸢然同学说的张在元办建筑系。但这里还是有一点,他没有利用人治为自己服务过,倒是争取来了不少好处惠及学生和老师。        再说到治学。刘校长和查院士如果可以比较的话,有两点。他们都学的化学,都是留苏的,而且都是师从苏联学界权威。刘道玉在国内时跟的是曾昭抡院士(卓仁禧院士当年也给曾打过下手)。而且那个时候要留学苏联,是严格把关的,学习不拔尖根本去不了。不要动不动就把什么根红苗正拿来说事儿,又红又专才是正经事儿呢。日后他能评上教授,那也自然不是盖的。        至于恢复高考那事儿,一个基本事实是,参加会议的名单是刘道玉敲定的,而正因为刘和查在化学系共过事儿,所以刘选了他来参加。不然查先生论资排辈何德何能可以参加这么个会议呢?所以,即便是查先生自个儿提议恢复高考,也必然要有这么段前因才成啊。        最后,老校长的缺陷和问题肯定是有的,但是放在当时的环境下,还真的不好去指责什么,谁又是全知全能的呢?把一个基本上已经不入流的武大能够拉到地位上二流名声上一流,这个贡献就足矣了。说得那啥点,武大今天甭说是要恢复民国时的地位和名声,就是恢复刘道玉时候的地位和名声也做不到啊。之所以要去唠叨这么个老人儿,正是因为当下的武大实在叫人失望,lz您得去理解同学们的这种心情。如果这样的一种怀旧就被说成是造神,那神仙该满大街走了。而且一个挺有人格魅力的校长怎么就不能让人多赞美几句呢?哪怕溢美又如何?        说到老校长最大的失策,就是没把理科给抓起来。基础学科的培养是最需要时间的,武大现在文科有声有色,理科却裹足不前。老校长的那些名学生也基本上都是文科生。现在很多学校的理科都不动声色的起来了,也算是当年投入渐渐开始产出,武大却12年没有出一个科学院院士了,好像也没听说有武大1980年代的学生当选院士的。其他的像什么国家科学奖啊都不好意思说。可是话要说回来,这又不该算问题。一任校长没注意理科,继任的校长又都干嘛去了?其他校长开得倒车还少吗?        至于老人家近年来的言论,我倒觉得是一个垂垂老矣的人的嫉恶如仇的性子的一次次表露,他说这些话不是为了捞好处也不是为了攒名声,其实真的又有几个人知道这么个名字了呢?人家说得不对说得脱离现实可人家有这个权利说话不是?您要有个什么更好的教育良策还没报纸给发呢。更何况他的那些话也不是全无道理,去粗取精总可以吧。        哎呀,不说了。说这些都觉得羞愧,即使不把武大和老武大比,也不把武大和这大那大的比,当下的武大还是在沾沾自喜中渐渐没落哟。吵来吵去能吵出个啥?好好学习才是正经事儿呀。
15:56:17 鸢都依然  说了这么许久,米兜学长终于出现啦。   我当然一点也不同意把刘校长神话,可是出于无知的中伤却是我受不了的。   因为按照Lz的说法,刘校长基本可以定性为当了婊子还立牌坊了,这是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刘校长自己都知道改革者必然是激进的,甚至有点有意为之,这是所有的改革者都或多或少会出现的。我个人觉得这一点会让人抓出把柄来,可惜lz没抓好。   对了,补充一点新资料,关于是谁第一个提出恢复高考的,南周这篇文章做的很细了,/content/38472。我见过不少老人的回忆录都出了错误,这不是刘校长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人年老了记忆太久之前的事情不是很靠谱;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故意为之,建议lz就此做文章。      米兜学长说的的确没错,说这些让人惭愧。这么好的武大,被搞成这个样子,哪还给武大人底气去沾沾自喜了。   本不想参与争吵,实在看不过眼,所以磨嘴皮子试着科普了。   
17:31:38 芈  我是突然发现这本书是我添加到豆瓣的也是我给豆瓣添加的第一个subject,然后就看到了这么一篇……
17:43:14 鸢都依然  呵呵,说起来有关武大的大部分条目都是你在豆瓣整理的。不过这两年又增加了不少新的,比如《烽火西迁路》和《乐山的回响》,而且也有几部电影和电视剧在武大拍了,名字我还没完全整理完。
17:59:28 芈  由于豆瓣强行拆分豆列,所以整理不鸟啦~
16:07:45 大象  看过~~~
09:58:42 三十而醉  LZ有哗众取宠之意,无实事求是之心。
11:59:21 CJ  lz的正文是有些想法的,后来被些人拉到水平线上以经验取胜了
17:26:18 ne_akari  对楼上辩论各位很佩服,当今浮躁的社会,能打上这么长一段文字来辩论的人已经少了,虽然部分内容有些偏离主题。
21:21:39 普昭  我还没有读过这本书---但是我觉得楼主的有些话太过于极端---   大学校长,也许更应该是一个官员---服务于大学的官员,和他是不是一个一个著名学者没有什么关系---倘若要做官,断定做不好学问,想做学问的人,也未必愿意做官。   至于论文,那有什么?如今学者的论文如何来的,谁不知道。如今的学者又是什么定义?   恐怕如今的某些学者连知识分子的定义都无法满足。   我敬重刘道玉的一个原因是:他有傲骨有风骨,也有勇气。   楼主假设下自己是处在刘老先生的位置,你能做到他的几分之几?   质疑的勇气是可敬的,但先去掉自己的立场和偏见。   只凭事实说话。   胡适先生说过:容忍比自由更可贵。   
21:22:55 普昭  我没有读过这本书---但并不妨碍我对刘老先生的了解和由此产生的敬意。   谢绝任何人身攻击。   有话好好说---
18:48:37 7竹乐  我觉得楼主不应该对老校长进行人身攻击,你可以不赞同他的做法,但你可以做到对一个长者最起码的尊重。   有话好好说。
17:15:59 少枫加油  每个人对每件事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很正常,一个人的功过不是靠我们的主观认定就可以确定的,放在历史的大条件下,总有一天历史会给每个人一个客观的认定。今天楼主的观点我不想反驳,因为我永远改变不了你,但愿时间可以给你一个清晰的解释。。。
11:02:53 舍弃放下  没有十全十美的刘道玉 但在高教一片漆黑中需要那样的校长 14:49:55   来自: Pearl (常常喜乐 不住祷告 凡事谢恩)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的评论 &&   海戈向我推荐刘道玉的《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我估摸这名字肯定是出版社的人撺掇着起的),glh上学时也听说过这位前校长,于是买来看了,受益很多。      大学校长?你对你的校长有记忆吗?我记得初中的校长是因为他教过我爸,唯一记得高中校长做过的一件事是与我们学生打过一次乒乓球,记得史宁中校长是因为他在净月校区国贸系大楼做过一次报告,讲了他的成长经历,觉得他这人还挺幽默。就这些,这些就是我对校长仅有的记忆。      他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三方面。      一是他的鲜明个性。      他做事积极,真正能吃苦耐劳,认真、上进、刻苦,实事求是。(这些个性在一些人看来也可能是缺点,正如他的一位小学老师说他“个性太强,很自负,爱表现”。)从很多细节都能看出来。      从私塾转入公立小学读书成功,他就暗下决心:决不满足于按部就班,只要有机会就要跳级,把过去耽误的时间补回来。      上大学五年,十个寒暑假他都没有回家,而是把暑假当作第三学期,把寒假当作第四学期。      尽管被录取到武汉大学化学系并不是他的第一志愿(他想读到是南京大学天文学系),但是进入大学以后,他很快地调整了自己,培养对化学的兴趣,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第一次留学苏联被拒,因为他有“香港脚”,他也没有抱怨,“从这以后,我加倍重视体育锻炼,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我的留学梦。“后来他突然被解职,正打算在武汉大学推行的第二个十年改革计划受挫,他也没有忧伤,很快地调整了自我,把目标由校内转向了校外。      武汉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大学生后,他与军宣队领导一起工作时,有军宣队领导说要办灭火剂、灵芝草专业,他说不行,那只是一个产品,不能成为一个专业(感谢上帝,真的没办成);军宣队领导说要以典型产品带动教学,我说可以结合典型产品进行教学,带动不了教学,更不能代替教学的全部内容。      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后,他这样总结自己的优势:“首先,我出生在农村,从小吃过苦,崇尚勤奋刻苦的精神,因此不怕吃苦,不怕困难,能像拓荒牛那样埋头干活。其次,我不想当官,也不怕丢官,敢想敢干、敢于负责。我讨厌官僚主义作风,从不摆官架子,能够与广大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再次,我崇尚创造,励志改革,热爱教育,办事求新,这是办好大学十分重要的条件。”      在担任校长并兼职做研究工作的同时,他坚持“案不留牍,文不过夜,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从基础工作做起,在工作中坚持如果一个人能同时做两件事,那就不要只做一件事;如果一个人可以做的事,那就不要两个人或更多的人去做。如今这样的领导可真不多了。      二是20世纪80年代他在武汉大学推行的改革。      仔细阅读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大学期间实习、到苏联留学攻读副博士学位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是认真学习过的一个学生,且通过努力学习改变了命运、认识到教育工作和科学研究真谛的人。因此,他在做行政工作期间,还兼职做研究工作,他认为“大学校长必须是内行,虽然他不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领导学校,但是只有自己从事教学才能了解教学,只有自己亲自参加科研才能指导科研。”也因为他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洞见,他在武汉大学推行了学分制、双学位制、转学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和插班生制等6项教学制度的创新,使那时的武汉大学获得了“高教战线上的深圳”的美誉,影响了一代人,造就了一代人,也影响了全国高等院校的改革。在今天,学分制、双学位制、转学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已被我们熟悉,甚至觉得老套且弊端丛生,但了解那段历史后,才发现这一切来之不易。      他被解职时,正在计划实施《武汉大学第二个十年教学改革纲要》――真的太可惜了!      三是他说的一些真话、实话。      筹备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一年多后,会议仍未召开,他说“一方面是因为教育战线确实很复杂,另一方面,与教育部的主要负责人思想不解放,不调查研究,工作缺乏魄力也不无关系。”      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感到在有些问题上,学生要比我们高明,并使我树立了这样的观点:他们不仅是受教育的对象,而且也是学校的主人;不仅是教学改革的受益者,而且也是教育改革的动力。”      “在‘ 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毛泽东制定的,……粉碎‘四人帮’以后,这一方针已不再引用,但是国家又没有制定统一的、权威的教育方针,以至于各表其述,甚至在政府的文件中把本不属于教育方针的内容当作教育方针来表述,这是令人不解的。诺大一个国家,为什么不组织教育家,通过讨论和论证来制定一个表述完整的教育方针呢?我认为,这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20多年里最大的失误之一。”      到国家计划司争取插班生名额时,计划司司长对他说:“试行插班生制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弄不好将打乱国家招生与分配计划,这可不是小事。”刘道玉回答说:“ 至于说到计划一事,我认为每年招收百几十个插班生,无碍于国家大局。我在基层工作,知道每年编制招生计划的情况,那完全是拍脑袋决定的,学校只不过作了一次加法运算,而全国的计划书各省市、各校的相加之和。因此,全国的招生与分配计划是有很大水分的,并不是神圣不可调整的。”      他辞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之职后,在教育部内部引起了不小的舆论。“这是因为,在中国的干部制度上,是没有真正的自由辞职这一说的,干部的选与不选、任与免、上与下、进与退,都完全是组织部门甚至是个别领导人说了算。”      “我国的干部仍然是终身制,只能上不能下,只能高不能低,只能官不能民,这种情况,迟早是要废除的。”      了解了这些,可能也会明白其中一节“‘官贵民贱’的真相”,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而是全中国人皆知的秘密了。      他提到前武汉大学校长李达,“尽管他没有做官,但是有人认为他妨碍了别人做官或有人要牺牲他来往上爬,结果把他残酷地迫害致死。”      辞职后,很多大学邀请他去做校长,包括厦门大学。他婉谢,“我的主要想法是,我不想当官,而是想做事。可是,在现有条件下,官办大学人事关系复杂,国家教委统得过死,办学人没有独立自主办学权。我之所以被免职,是因为我坚持了改革,为国家教委主要负责人所不容。厦门大学与武汉大学同为国家教委直属学校,婆婆还是原来的婆婆,既然不能容忍我在武汉大学所作的改革,又如何能容忍我在他的另一块‘飞地’进行改革实验呢?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至于有人问他为何还继续呆在武汉大学,他说“那些整我的人,对我的做法是:打得倒就打,打不倒就赶走,赶不走就整垮。现在看来,他们 既没有把我打倒,也未能把我整垮,唯一的就是要把我赶走,如果我调离学校,那不正是中了他们的计谋吗?”      真是无言。只能说那些想方设法去打击别人的人真的很蠢很贱,因为他不明白别人好了他才好,别人不好他也永远好不起来。而且那自认为把他赶走整垮了的那位“武大的”,也失去了机会――他自己永远不可能为武大学生创造的机会。            有位英国议员曾问刘道玉,你认为一个大学校长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他回答说:“根据我个人的体会,一个大学校长不仅仅是属于学校的,也应当是属于社会的。他的最大贡献除了向社会输送大批的优秀人才以外,他还应当是一个思想家,始终站在历史潮流的潮头,以他的新思想来影响社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这样的大学校长,离我们已经太远太远了。
21:28:01 花言巧语  欣赏
00:40:10 paul  致敬,怀念!   叹息!在中国要想做出点事业来太难了!   
14:08:09 美丽心情  想读一下。
18:09:00 夏天的滑雪板  其实与那个时代的大背景联系起来,这就不仅仅是教育改革那么简单的事情了,88年前后发生大时代事件与一个小小大学的改革的结束是有着联系的。
22:04:56 盛夏  思考! 22:00:16   来自: gemutlich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的评论 &&    刘校长的理想和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他主导的改革也是有效的,这两方面说明他既有理想也能实干,而这两方面的确是今天大学校长们最缺少的东西。也许刘校长提出的教育改革理想已经过多地突破了今天体制的限制,所以最后改革没能继续和深入下去。到了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各种矛盾发展得更加尖锐突出,引发了更加广泛地讨论和思考。    当然如果能完全在不触及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的状态下来进行逐步改良,使高等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自然最佳,但这种改良目前看来很容易最后落到‘洋务运动’的结局,一些局部的具体措施改变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起效,但要真正解决高等学校‘非学术化’,‘官僚化’的根本问题恐怕还要国家领导人下决心才行。    尽管刘校长书中的语气显得有些过于自信(请原谅),此书仍然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来关注和思考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未来。    话也说回来,就算没有体制机制一定的制约,想一步跨越到英美高等教育的水平恐怕也不现实,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如此,只能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为错失的机会感伤不如努力前进,如果碰到暂时搬不动的石头暂时先绕道而行,总有机会再把石头撬动挪开的,因为我们整个国家的确是走在前行的道路上。
14:19:30   来自: horizon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的评论 &&    读了读《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心中有种莫名的触动,刘校长是敢于改革的。八十年代的武大是辉煌,尽管今日风光不再。    最近看人大复印资料《高教研究》比较多,对教育逐渐有了兴趣。BBS这方面的讨论也较多,清华大学的学生联名发帖要求顾秉林院士退位,中山大学的博士发帖《中山大学微生物专业艾云灿教授:请您不要再害人了好吗?》,还有之前的种种。。。这些都说明中国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改革。    作为大学校长,既要有教育家的眼光,又要有政治家的魄力,要敢于真言,不憾于世俗。
16:34:44   来自: huaeji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的评论 &&   一口气看完的。就是难过。刘校长的自白如此热情、坦诚,又有着无穷的遗憾,这个遗憾,不仅仅是他的,也是武大的,是无数武大学子和老师的,是我的遗憾。   现在,每年都出的全国大学排行榜,武大的排名总是徘徊在5-7名的位置,各个学科,也很少有在全国赫赫有名、极为拔尖的。虽然很多人,不太把武大当作特好的学校,它的位置也还在这里维持着。然而,我总在想,如果当年,没有刘校长的突然被免职,一切应该大不相同。如果当年没有刘校长的突然免职,让武大的复兴之路终止的话,我想今天的武大会是国际上的强校,而不仅仅是中国的一家较好的大学而已。   每个人对于青春年少、单纯浪漫时的环境,应该是一生的最爱吧。那么,对于我而言,就是武大了。太爱它了。爱它的自然环境,春有桃花灿烂、樱花婉约,夏有玫瑰盛开、浓荫盖地,秋季桂花飘香、梧桐飘黄,冬季腊梅、梅花的香雪海。更何况,武大的校园建筑和规划做得太好,依山伴湖。在全世界,这也是能排到前面的美丽校园。也爱它的独特,在近20年前,我们学校的女生宿舍就不是熊猫馆,而是自由的;学习,有你所需要的老师、全国前列的图书馆里,各种资料应有尽有。我始终觉得,大学,是培养一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填鸭的地方。那么,武大就是这样了。当我进校时,刘校长已经不在了,但是,他定下的各项制度还在。这些制度,都是为了让学生和老师有一个好的教学和学习的环境,都是非常人性化的。我们仍然受惠于他。这也是武大到今天,还能维持在全国5-7名的原因吧。   还在书中看到了好多熟悉的名字:杨小凯、邹恒甫、易中天……   杨小凯是中国人在经济学的骄傲,他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在当今经济学界提出了很多创新的思想,如果假以时日,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经济学家是完全有可能的。可惜天妒英才,他英年早逝。邹恒甫,也是留学海外的中国人中最杰出的、国际上知名的宏观经济学教授之一,现为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到今天,在重重阻力下,他在武大开设的高级经济学研究中心的宗旨与方式仍然是领先潮流而独特的。易中天,这个就不必介绍了,他的社会知名度已经到了影视明星的地步。   而这三个人,都和刘道玉校长有着强烈的共同点,就是不畏权威、有独创性。难道这就是武大人的精神吗?这样的性格不适合中国的传统社会,但是我相信,这将是未来的中国社会所需要的。   还有刘校长关于文革中自己作为的叙述,其中很多当时的套话他也原封不动地采用了,还像是那个时代的语言。看的时候,有时候让我忍不住微笑。然而他的坦诚,又让我体会到了当时人们的真切想法。时代的局限永远都是有的,像他这样,敢于承认的人又有多少?   我爱武大,爱我们的刘道玉校长。希望武大能够成为更加出色的学校。
14:47:20 horizon  是啊,谁不希望自己的母校能够越来越出色呢?武大现在已经没有了旧时的自由,学校部门官僚气太重,80年代的武大在复兴,可惜现在已经在这几任校长的领导下走向没落。希望武大能逐步改良,继续走向复兴。
11:57:07 Pearl  有些排挤别人的人永远不懂,别人好了自己才会好。挤走别人自己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14:20:22 小白菜鸟  哎?在武大读了几年成人教育,还是一个研究生代课的时候才知道有这么一号牛人。
14:26:23 sherlockchu  杨小凯搞的叫新兴古典经济学,超边际经济学= = 刘校长是这样校长在中国已经是绝迹了(邓晓芒语)。。。
18:09:24 trish  怎么可能啊 23:07:18   来自: If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的评论 &&    一直觉得武大人有种独特的气质。在武汉有人说高傲,在广州有人说能闯,有北京有人说特别……在武汉呆的那段时间,经常跟一帮人聊天到一半的时候就被问:“你是武大毕业的吧?”    只是很奇怪,武大人大都在武汉呆不住,一个个渐飞渐远。我也是。    当初进武大就不断听到刘道玉的轶事,后来读本科的某一年,又听说他办的民办学校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垮了,被人骗了。越来越觉得这是个了不起的神奇人物――能被人骗的校长会是多么地可爱和简单。尤其是跟在任的很多“极左”倾向的武大领导人比起来,越发衬托出他的可爱。    去年老校长全国轮回演讲,在广州和深圳据说震了,回到武大的时候,却已经有很多人不认识他了。    今年到广州才看到他的这本书,不由叹息,属于他的那个时候真的过去了!语言文字丝毫不懂取巧,虽然难得的真诚,但估计不会合时下人的口胃。他所讲述的那些往事,我辈依然会激动,但仅仅局限在有过那些经历和回忆的人群中。    只有我们才懂得,那是个多么美好的年代,那个年代的那群人是何等地幸福。每当看到在任领导长篇累犊地往外倒官话时,就有人叹气:当年刘校长很少这么讲话,从来都是即兴演讲,像聊天一样。每当有毕业生感叹读了四年书就是入学和毕业典礼时见过校长时,就有人唏嘘:当年刘校长从没这样过,经常就能在寝室或者湖边碰到他。刘道玉时代简直就代表着武大曾经的盛唐景象,一种值得所有人向往和追忆但又残酷地越来越遥远的年代。    来到广州,接触到越来越多其他高校的人,很多时候,我们实在不愿但又不得不在心里承认,武大的衰败已经越来越明显!    能有什么办法?再出现一个刘道玉也无济于事,因为他已是属于上一个时代的人。只是,他的那种标新立异和锐意进取,绝对是现在的武大所需要的。太需要了。
23:50:02 MarkLi  严重支持!   说的好!
14:40:36 horizon  LZ的一些观点我是认同的。向往刘道玉时代。 22:23:59   来自: MeetRain (慢慢来)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的评论 &&   我原来对武汉大学一点也不了解,仅存的几个名牌高等学府的印象就是清华与北大,觉得这两所在中国一直数一数二的大学一定内藏着一批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上好的老师与教授,但是看到刘道玉――武汉大学校长的这篇自传文章后,我才明白原来还有这样的一个老师,还有这样一个在传统中国应试教育下不居于安分的老师,觉得实在安能可贵,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好老师,就因为他的贡献太大,作用太广,影响太好,最终被无故的免职,真的不知道掌控中国教育的集权们他们在发展中国教育上作的努力是赢了还是输了。      这本书我看的是电子版,可能中间的很多内容并不全,但是就从我看到篇章来看我可以断定刘道玉校长是一个好校长,是一个认真负责愿意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中国教育事业的校长,是一个中国现在教育大环境中难得的一位敢于挑战传统的校长。我真的很羡慕武汉大学曾经有过这么好的一个大学校长。      书中内容的开始部分讲的多是它的一些个人经历,从中我能很亲切的体会到刘道玉老师就和你我一样,也曾是一个还揣大学梦的青年,但是随后的几年里,似乎是命运的安排,刘道玉校长走的并不平坦。经历政治方面的问题后不久,就是文化大革命的重创,不过还好光明总还是会到来的。平反后刘道玉老师在自己的要求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武汉大学,并在校内担任了主要职务,最后被选举为武汉大学的校长,这个职位对于刘道玉老师本人来说是个幸事,因为他可以将自己的才华充分的发挥出来,对于武汉大学的学生们来说更是一件幸事,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位始终坚持创造创新的老师,武汉大学的学生们也才能将自己的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      文章的中间部位讲述了很多刘道玉校长在中国教育中所作的努力,而且这些努力所带来的成效也是大家有目公睹,最为称道的是刘校长他敢于向传统发起挑战,多次的改革是从来没有哪个校长敢勇于冲破的,即使其他学校的同仁也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可谓独刘校长为了自己的学生得到好的教育甘愿自己冒着风险向教育部负责人多次并艰难的获取到改革意向的批准,这不能不说中国教育今年相对于昨天的改变是在刘道玉校长的推动作用下产生的。尽管可能当时的很多举措在今天可能已经落后,但在当时绝对是值得称道和记入史册的。      在我没有看到这本书以前,我一直觉得大学改革是十分困难的,而这个困难是因为控制的难度,影响的不确定性,和执行起来的效果上等等这些问题上,但是看了这本书后得到了一个信息,那就是这么多年来教育管理部门一直在喊教育要改革和也宣称确实在改革,可是问题是教育改革没有任何实质的效果体现,过去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如果有哪些改革的活跃分子那么就视为不安分守己,具有破坏性的作用和影响。这样的教育管理组织怎么能把中国教育改革任务做好。      中国教育应该是中国各项发展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可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代又一代的无奈,继续着毫无现代科学性的教育体制,摧残了无数的中国学生。我原来就一直在说,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悲哀的学生,我们的悲哀不在于没有教育,而是在于一片无知教育中成长。这样的一种成长还有什么宏大指望吗?      不说将来就是现在,现在很多的社会现在就足以证明不正确的教育所到来的教育后遗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招聘方埋怨找不到好的人才,想想一个拥有几十亿人口的大国在招聘的时候犯了难,根本的问题不是教育吗? 各个中小学校都要“花大力气“召集学生,而家长方也要“花金钱“找学校,这种恶性循环不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吗?面对中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高素质人口却不段的较少这不也还是归结于教育的问题上吗? 由教育的不当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现象太多太多了,所以如果一个国家要想健康,稳步,和快速的向前发展,最为首要的条件就是要重视教育,因为教育是一切发展的前提,是基础,是本质。那么我们教育部门有什么理由不实施合理有突破性的教育改革措施呢?      可就在有人愿意挺身而出,耗尽自己毕生的经历大干一场的时候,中国的教育部门却无情的喊了“停“。我不清楚这算不算是主要原因,但肯定的是这么多年来中国在教育方向上没有重大带有突破性的改革一定和上面的保守派有着绝对的关系。而也正是这些人总会口口声声说什么中国要改革。在他们那里教育的改革就是一句空话,唯有做的那点变化也还是换汤不换药,更为残疼得是由于他们缩手缩脚的不科学的教育改革措施使得本来问题重重的教育更加的混乱,最后导致了这些顽固派们对外散播什么教育改革存在苦难的“谣言“,其实这些都是谎话,事情就是他们搅乱的,最终却因为他们的失误造成了教育问题这么多年来越演越烈。      文章中还提到了一个名词――学分制,这项制度最早是有西方国家开始试验和实施的,而且最早将其运用到实践中的就是哈弗。这项制度旨在建立起一个开放自由的教学和学习的环境,它真正的开始实践实在哈弗的20世纪初。想想现在都已经是21世纪了,这项已经被其他多所世界知名的大学广泛推广的学校方向和思想,直到今天的中国还没有被因地制宜的用到中国来,我真的很难想象这种中国普遍大学的教育体制与国外发达国家会是怎样的差距。      
22:47:10 smallsmile  北大校长为了建一个数学中心,就要毁掉大片有历史的园子,真是可悲!
18:01:58 芈  刘校长被免职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教育部长嫉贤妒能,怕他的高位被刘顶掉,其实刘校长根本就没有心思当官,更别说当京官。此外,与武大长期以来形成的宗派斗争也有很大的关系。   至于核心原因还是体制问题,88年不下89年怎么也躲不过,这个体制问题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他下台后拒绝了所有大学的校长一职的邀请,因为不管哪个大学的校长也玩不过体制啊。 16:27:55   来自: 想点秋香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的评论 &&   没看到这本书,非常遗憾,不知济南的三联书店有没有卖的?   当年考武大,第一是因为那里有个刘道玉,第二是因为刘道玉办了个作家班。
13:26:29 芈  网上书店买吧,当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伤没人管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