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B两点在已知数轴上两点,A点表示数为-10,OB=3OA,点M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右运动

分析:(1)往返中路程相等,速度不变,4×4=16,由于A点对应的数值为-1,故C点对应的数应该为7.(2)根据题意,我可以知道小虫每往返一次的路程差为-2,共10次爬行,即5次往返,且A点对应的数为-1,故它第10次爬行所停在点所对应的数-11.(3)读懂题意后,我们最好可以先画出这两个小虫在数轴上的爬行点,比较各点的大小,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可得到最简形式,代入点对应数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根据题意:4×4-22=7,7+1=8,既C点对应的点数为8;(2)根据题意:-1+2+(-4)+6+(-8)+10+(-12)+14+(-16)+18+(-20)=-11,即第十次爬行所停在点所对应的数为-11;(3)②|xA-xE|-|xE-xF|+|xF-xB|不变;恒等于-2;证明:xE<xA<xB<xF,所以有:②|xA-xE|-|xE-xF|+|xF-xB|=xA-xE+xE-xF+xF-xB=xA-xB=-1-1=-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问题的处理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数学
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是2,点B对应的数是x,点C对应的数为-5,若点B和A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点B和点C之间的距离,那么x=-1.5.
科目:初中数学
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是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2,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到在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是1,点P到点A的距离是3,且点P与B表示的数不同,则点P对应的数是4.
科目:初中数学
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是-3,点B对应的数是-14.5,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1.5.
科目:初中数学
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OB=3OA,点M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点M、点N同时出发)(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30.(2)经过几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3)当点M运动到什么位置时,恰好使AM=2BN?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a和b,M、N均为数轴上的点,且OA&OB。
(1)若A、B的位置如图1所示,试化简:|a|-|b|+|a+b|+|a-b|;(2)如图2,若|a|+|b|=8.9,MN=3,求图中以A、N、O、M、B这5个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的和; (3)如图3,M为AB中点,N为OA中点,且MN=2AB-15,a=-3,若点P为数轴上一点,且PA=AB,试求点P所对应的数为多少?
解:(1)由已知有:a<0,b>0∵OA<OB∴∣a∣<∣b∣∴a+b>0,a-b<0∴∣a∣-∣b∣+∣a+b∣+∣a-b∣=-a-b+a+b+b-a=b-a;(2)∵∣a∣+∣b∣=8.9∴AB=8.9又MN=3∴AN+AO+AM+AB+NO+NM+NB+OM+OB+MB=(AN+NB)+(AO+OB)+(AM+MB)+AB+(NO+OM)+NM=AB+AB+AB+AB+NM+NM=4AB+2NM=4×8.9+2×3=41.6答:所有线段长度的和为41.6;(3)∵a=-3,∴OA=3,∵M为AB的中点,N为OA的中点,∴AM=AB,AN=OA,∴MN=AM-AN=AB-OA=AB-,又MN=2AB-15,∴2AB-15=AB-,解得:AB=9,∴PA=AB=6,若点P在点A的左边时,点P在原点的左边(图略)OP=9,故点P所对应的数为-9;若点P在点A的右边时,点P在原点的右边(图略)OP=3,故点P所对应的数为3;答:P所对应的数为-9或3。
试题“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a和b,M、N...”;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下列说法中①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相等②数据5,2,7,1,2,4的中位数是3,众数是2③若点A在y=2x-3上,且点A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时,则点A在第一象限;④半径为5的圆中,弦AB=8,则圆周上到直线AB的距离为2的点共有四个。正确命题有( ▲ )
已知正数a和b,有下列结论:(1)若a=1,b=1,则
≤1;(2)若a=
;(3)若a=2,b=3,则
;(4)若a=1,b=5,则
≤3.根据以上几个命题所提供的信息,请猜想:若a=6,b=7,则ab≤______.
.已知一组数据1,1,2,0,-1,-2,0,-1,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众数为__________,中位数为__________,方差为__________。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当前位置:
>>>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OB=3OA,点M以每..
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OB=3OA,点M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点M、点N同时出发)(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______.(2)经过几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3)当点M运动到什么位置时,恰好使AM=2BN?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OB=3OA=30.故B对应的数是30;(2)设经过x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①点M、点N在点O两侧,则10-3x=2x,解得x=2;②点M、点N重合,则3x-10=2x,解得x=10.所以经过2秒或10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3)设经过y秒,恰好使AM=2BN.①点N在点B左侧,则3y=2(30-2y),解得y=607,3×607-10=1107;②点N在点B右侧,则3y=2(2y-30),解得y=60,3×60-10=170;即点M运动到1107或170位置时,恰好使AM=2BN.故答案为:30.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OB=3OA,点M以每..”主要考查你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许多实际问题都归结为解一种方程或方程组,所以列出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是数学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步骤是:&⑴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系是什么。&&⑵设元(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 ①直接未知数: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一般来说,未知数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难解。&&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⑷寻找相等关系(有的由题目给出,有的由该问题所涉及的等量关系给出),列方程。一般地,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是相同的。&&⑸解方程及检验。&&⑹答题。&&综上所述,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在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型及技巧: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类型及解题技巧: (1)和差倍分问题: ①倍数关系:通过关键词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增长率……”来体现。②多少关系:通过关键词语“多、少、和、差、不足、剩余……”来体现。③基本数量关系: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2)行程问题: 基本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 ①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②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③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例: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90公里,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140公里。 慢车先开出1小时,快车再开。两车相向而行。问快车开出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 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公里? 两车同时开出,慢车在快车后面同向而行,多少小时后快车与慢车相距600公里? 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的后面,多少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 慢车开出1小时后两车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后面,快车开出后多少小时追上慢车? (此题关键是要理解清楚相向、相背、同向等的含义,弄清行驶过程。) 323
(3)劳力分配问题:抓住劳力调配后,从甲处人数与乙处人数之间的关系来考虑。 这类问题要搞清人数的变化。例.某厂一车间有64人,二车间有56人。现因工作需要,要求第一车间人数是第二车间人数的一半。问需从第一车间调多少人到第二车间?(4)工程问题: 三个基本量: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其基本关系为: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相关关系:各部分工作量之和为1。 例:一件工程,甲独做需15天完成,乙独做需12天完成,现先由甲、乙合作3天后,甲有其他任务,剩下工程由乙单独完成,问乙还要几天才能完成全部工程?(5)利润问题: 基本关系:①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②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100%; ③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 ④商品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 ⑤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率例.例: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进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进价是多少? (6)数字问题:一般可设个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百位数字为c,十位数可表示为10b+a, 百位数可表示为100c+10b+a,然后抓住数字间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数字问题中一些表示: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的关系,较大的比较小的大1;偶数用2n表示,连续的偶数用2n+2或2n—2表示;奇数用2n+1或2n—1表示。例:有一个三位数,个位数字为百位数字的2倍,十位数字比百位数字大1,若将此数个位与百位顺序对调(个位变百位)所得的新数比原数的2倍少49,求原数。(7)盈亏问题:“盈”表示分配中的多余情况;“亏”表示不足或缺少部分。 (8)储蓄问题:其数量关系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注意:利息税)。 本息=本金+利息,利息税=利息×利息税率。注意利率有日利率、月利率和年利率,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5。&(9)溶液配制问题:其基本数量关系是: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这类问题常根据配制前后的溶质质量或溶剂质量找等量关系,分析时可采用列表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题意。&
(10)比例分配问题:&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为:设其中一份为x,利用已知的比,写出相应的代数式。常用等量关系:各部分之和=总量。&还有劳力调配问题、配套问题、年龄问题、比赛积分问题、增长率问题等都会有涉及。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OB=3OA,点M以每..”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95757538085383403307895384366211130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为-10,OB=3OA,点M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点M,点N同时出发)(1)写出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
);(2)经过几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当点M运动到什么位置时,恰好使AM=2BN。
(1)B点对应的数是30(2)经过2秒后,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当点M运动到离原点15.9时,AM=2BN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当用4条、6条、8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0、3W0、4W0…,每次实验中由静止弹出的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①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VB.实验中使用的若干根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C.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D.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m和橡皮筋做的功W,依次做出W-vm、W-vm2、W-vm3、W2-vm、W3-vm…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②图给出了某次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O点到A、B、C、D、E各点的距离分别为OA=5.65cm,OB=7.12cm,OC=8.78cm,OD=10.40cm,OE=11.91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m=______m/s.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当用4条、6条、8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0、3W0、4W0…,每次实验中由静止弹出的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①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VB.实验中使用的若干根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C.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D.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m和橡皮筋做的功W,依次做出W-vm、W-vm2、W-vm3、W2-vm、W3-vm…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②图给出了某次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O点到A、B、C、D、E各点的距离分别为OA=5.65cm,OB=7.12cm,OC=8.78cm,OD=10.40cm,OE=11.91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m=______m/s.“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当用4条、6条、8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0、3W0、4W0…,每次实验中由静止弹出的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①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VB.实验中使用的若干根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C.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D.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m和橡皮筋做的功W,依次做出W-vm、W-vm2、W-vm3、W2-vm、W3-vm…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②图给出了某次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O点到A、B、C、D、E各点的距离分别为OA=5.65cm,OB=7.12cm,OC=8.78cm,OD=10.40cm,OE=11.91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m=______m/s.科目:最佳答案①A: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故A错误.B:实验中用到多条橡皮筋,就要求每次橡皮筋相同且被拉长的一样多,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才有倍数关系.故B错误.C:小车获得的动能应该等于橡皮筋对其做的功,所以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故C正确.D: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和小车获得的动能满足:w=12mv2的关系,所以当小车质量一定时:w与v2成正比.所以最好做w与v2的关系,实验时需要画多个图象找最好的,故D正确.故选:CD②从纸带上我们可判断出打C点时,小车具有最大的速度vC可由B到D的平均速度求出:即:vC=xBD2×0.02=(10.40-7.12)×10-22×0.02=0.82m/s故答案为:①CD②0.82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已知数轴上两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