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法 要详细!!!!!

上传时间:
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 13:04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只要9个砝码就行了:
由小到大为1g,2g,2g,5g,10g,20g,20g,50g,100g。
你非要用10个,就这样:1g,2g,2g,5g,10...
组合你自己应该可以吧!~诚心为你解答,给个好评吧亲,谢谢啦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天平平衡后,游码的位置和所用的砝码如图所示,则这块红薯的质量为g.小丽又用排水法测得这块红薯的体积为230ml,则她测出的红薯的密度约为kg/m3.(2)小亮凭红薯虽能沉到水底,但在水里拿红薯时感觉很轻的经验,估计到红薯的密度比水大不了多少.于是从学校借来了一支密度计,并用食盐、水、大茶杯和密度计进行实验,也测出了红薯的密度.他的方法步骤是:.(二)程跃要做“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请你跟随程跃边实验边思考,逐一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1)请在图a方框内画出该实验电路图(2)程跃刚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立即看到灯泡发出明亮的光.在一旁观察的林雨一惊,提醒程跃实验中有问题.程跃想,我的实验连线没有出问题啊!请你帮助程跃找出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①;②.(3)程跃选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读数如图b所示,此灯泡额定功率是W.(4)程跃根据测量灯泡实际功率的多组实验数据,作出了,I-U图象,如图c所示.结果发现图线不是直线,这表明灯泡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程跃很纳闷,请你帮助他分析原因..
(一)红薯是宜宾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它的密度是多大呢?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测量方法.(1)小丽用调节平衡后的天平测量一块红薯的质量,她在天平右盘放上适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边来回摆动,但偏向左侧的角度较大,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她应________.天平平衡后,游码的位置和所用的砝码如图所示,则这块红薯的质量为________g.小丽又用排水法测得这块红薯的体积为230ml,则她测出的红薯的密度约为________kg/m3.(2)小亮凭红薯虽能沉到水底,但在水里拿红薯时感觉很轻的经验,估计到红薯的密度比水大不了多少.于是从学校借来了一支密度计,并用食盐、水、大茶杯和密度计进行实验,也测出了红薯的密度.他的方法步骤是:________.(二)程跃要做“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请你跟随程跃边实验边思考,逐一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1)请在图a方框内画出该实验电路图(2)程跃刚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立即看到灯泡发出明亮的光.在一旁观察的林雨一惊,提醒程跃实验中有问题.程跃想,我的实验连线没有出问题啊!请你帮助程跃找出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①________;②________.(3)程跃选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读数如图b所示,此灯泡额定功率是________W.(4)程跃根据测量灯泡实际功率的多组实验数据,作出了,I-U图象,如图c所示.结果发现图线不是直线,这表明灯泡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程跃很纳闷,请你帮助他分析原因.________.
(一)红薯是宜宾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它的密度是多大呢?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测量方法.(1)小丽用调节平衡后的天平测量一块红薯的质量,她在天平右盘放上适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边来回摆动,但偏向左侧的角度较大,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她应______.天平平衡后,游码的位置和所用的砝码如图所示,则这块红薯的质量为______g.小丽又用排水法测得这块红薯的体积为230ml,则她测出的红薯的密度约为______kg/m3.(2)小亮凭红薯虽能沉到水底,但在水里拿红薯时感觉很轻的经验,估计到红薯的密度比水大不了多少.于是从学校借来了一支密度计,并用食盐、水、大茶杯和密度计进行实验,也测出了红薯的密度.他的方法步骤是:______.(二)程跃要做“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请你跟随程跃边实验边思考,逐一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1)请在图a方框内画出该实验电路图(2)程跃刚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立即看到灯泡发出明亮的光.在一旁观察的林雨一惊,提醒程跃实验中有问题.程跃想,我的实验连线没有出问题啊!请你帮助程跃找出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①______;②______.(3)程跃选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读数如图b所示,此灯泡额定功率是______W.(4)程跃根据测量灯泡实际功率的多组实验数据,作出了,I-U图象,如图c所示.结果发现图线不是直线,这表明灯泡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程跃很纳闷,请你帮助他分析原因.______.
伽利略  伽利略(Galieo Galilei,)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他为推翻以亚里士多德为旗号的经院哲学对科学的禁锢、改变与加深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科学认识而奋斗了一生,因此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1)动手动脑、孜孜不倦  伽利略日生于比萨一个乐师和数学家之家,从小爱好机械、数学和音乐、诗画,喜欢做水磨、风车、船舶模型。17岁时虽遵父命入比萨大学学医,但却不顾教授们反对,独自钻研图书馆中的古籍和进行实验。1582年冬,托斯卡纳公爵的年轻数学教师O.里奇允许伽利略旁听,使他进人一个新世界。里奇擅长的应用力学与应用数学及生动的讲课,引导他学习水力学、建筑学和工程技术及实验,伽利略在此期间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古代数学与哲学书籍,阿基米德的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使他深受感染,他深情地说:“阿基米德是我的老师。”  (2)善于观察,勤于实验  伽利略对周围世界的多种多样运动特别感兴趣,但他发现“运动的问题这么古老,有意义的研究竟如此可怜。”他的学生维维安尼在《伽利略传》中记叙了1583年19岁的枷利略在比萨大教堂的情景:  “以特有的好奇心和敏锐性,注视悬挂在教堂最顶端的大吊灯的运动──它的摆动时间在沿大弧、中弧和小弧摆动时是否相同……当大吊灯有规律地摆动时,……他利用自己脉搏的跳动,和自己擅长并熟练运用的音乐节拍……测算,他清楚地得出结论:时间完全一样。他对此仍不满足,回家以后……用两根同样长的线绳各系上一个铅球作自由摆动……他把两个摆拉到偏离竖直线不同的角度,例如30°和10°,然后同时放手。在同伴的协助下,他看到无论沿长弧和短弧摆动,两个摆在同一时间间隔内的摆动次数准确相等。他又另外做了两个相似的摆,只是摆长不同。他发现,短摆摆动300次时,长摆摆动40次(均在大角度情况下),在其他摆动角度(如小角度)下它们各自的摆动次数在同一时间间隔内与大角度时完全相同,并且多次重复仍然如此……他由此得出结论,看来无论对于重物体的快速摆动还是轻物体的慢摆动,空气的阻力几乎不起作用,摆长一定的单摆周期是相同的,与摆幅大小无关。他还看到,摆球的绝对重量或相对比重的大小都引不起周期的明显改变……只要不专门挑选最轻的材料作摆球,否则它会因空气阻力太大而很快静止下来。”  伽利略对偶然机遇下的发现,不但做了多次实测,还考虑到振幅、周期、绳长、阻力、重量、材料等因素,他还利用绳长的调节和标度作成了第一件实用仪器──脉搏计。  1585年因家贫退学,回到佛罗伦萨,担任了家庭教师并努力自学。他从学习阿基米德《论浮体》及杠杆定律和称金冠的故事中得到启示。自己用简单的演示证明了一定质量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只与比重有关。他利用纯金、银的重量与体积列表后刻在秤上,用待测合金制品去称量时就能快速读出金银的成色。这种“浮力天平”用于金银交易十分方便。1586年他写了第一篇论文《小天平》记述这一小制作。1589年他又结合数学计算和实验写了关于几种固体重心计算法的论文。这些成就使他于1589年被聘为比萨大学教授,1592年起移居到威尼斯任帕多瓦大学教授,开始了他一生的黄金时代。在帕多瓦大学,他为了帮助医生测定病人的热度做成了第一个温度计,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液体温度计,利用带色的水或酒精作为测温物质,这实际上是温度计与气压计的雏形,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通过含液玻璃管把温度作为一种客观物理量来测量。  伽利略认为:“神奇的艺术蕴藏在琐细和幼稚的事物中,致力于伟大的发明要从最微贱的开始”。“我深深懂得,只要一次实验或确证,就足以推翻所有可能的理由”。伽利略不愧是实验科学的奠基人。  (3)破除迷信闯出新路  伽利略认真读过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等著作,认为其中许多是错误的。他反对屈从于亚里土多德的权威,嘲笑那些“坚持亚里士多德的一词一句”的书呆子。他认为那些只会背诵别人词句的人不能叫哲学家,而只能叫“记忆学家”或“背诵博士”。他认为:“世界乃是一本打开的活书,”“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这本书是用各种几何图形和数学文字写成的。”  他从小好问,好与师友争辩。他主张“不要靠老师的威望而是靠争辩”来满足自己理智的要求。他反对一些不合理的传统。例如他在比萨大学任教时就坚决反对教授必须穿长袍的旧规,并在学生中传播反对穿长袍的讽刺诗。他深信哥白尼学说的正确,他一针见血地笑那些认为天体不变的人,“那些大捧特捧不灭不变等等的人,只是由于他们渴望永远活下去和害怕死亡。”  伽利略依靠工匠们的实践经验与数学理论的结合,依靠他自己敏锐的观察和大量的实验成果,通过雄辩和事实,粉碎了教会支持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思想体系两千多年来对科学的禁锢,在运动理论方面奠立了科学力学的基石(如速度、加速度的引入,相对性原理、惯性定律、落体定律、摆的等时性、运动叠加原理等),而且闯出了一条实验、逻辑思维与数学理论相结合的新路(参见“伽利略的运动理论与科学方法”)。  (4)热爱科学,传播真理  伽利略在帕多瓦自己的家中开办了一个仪器作坊,成批生产多种科学仪器与工具,并利用它们亲自进行实验。1609年7月,他听说荷兰有人发明了供人玩赏的望远镜后,8月,就根据传闻及折射现象,找到铅管和平凸及平凹透镜,制成第一台3倍望远镜,20天后改进为9倍,并在威尼斯的圣马克广场最高塔楼顶层展出数日,轰动一时。11月,他又制成20倍望远镜并用来观察天象,看到“月明如镜”的月球上竟是凸凹不平,山峦迭起。他还系统观察木星的四颗卫星。1610年他将望远镜放大倍数提高到33,同年3月发表《星空信使》一书,总结了他的观察成果并用来有力地驳斥地心说。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可属偶然,但他不断改进设计,成批制造,逐步提高放大倍数,这不是一般学者、工匠或教师所能及的。  伽利略通过望远镜测得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与金星的盈亏变化,看到银河中有无数恒星,有力地宣传了日心说。  (5)时代局限历史遗案  1615年伽利略受到敌对势力的控告,他虽几经努力,力图挽回局面,但1616年教皇还是下了禁令,禁止他以口头或文字的形式传授或宣传日心说。以后伽利略表面上在禁令下生活,实际上写出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来为哥白尼辩护。该书于1632年出版,当年秋伽利略就遭到严刑下的审讯。日伽利略被迫在悔过书上签字,随后被终身软禁。在软禁期间他又写了《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与数学证明对话集》一书,该书于1638年在荷兰莱顿出版。  伽利略日病逝,终年78岁。  科学的蓬勃发展早已证实了伽利略的伟大和教会的谬误,1979年梵蒂岗教皇保罗二世宣布对这一历史判决平反,只是平反来得过迟了。
摘要:本文分析了如何挖掘物理题中隐含条件的途径和方法。并对物理学试题题型进行归类、例举和解析。学生要解好物理题,必须要有扎实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教学。关键词:隐含条件 物理学 解题能力学习在解物理习题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解题的必要条件,题中并为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充分挖掘隐含条件,明确题目要求,采用合适方法,选择正确答案,是解好这类题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挖掘试题中的隐含条件,提高解题能力作一例析。一、从关键词中挖掘隐含条件在物理题中,常见的关键用语有:表现为极值条件的用语,如“最大”、“最小”、“至少”、“刚好”等,它们均隐含着某些物理量可取特殊值;表现为理想化模型的用语,如“理想滑轮”、“轻质杠杆”、“光滑水平面”等,扣住关键用语,挖掘隐含条件,能使解题灵感顿生。例1&一个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则物体将( )A.立刻停止运动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C.速度减慢,最后停止D.仍作匀速直线运动解析:题中“光滑水平面”为关键词。光滑水平面意味着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题目中的物体待平衡力消失后,将不再受力的作用,因此仍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答案:D二、从物理学常识中找隐含条件有些题目几乎没有条件,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条件其实全部隐含于物理常识中,这就要求学生根据题意进行发散性思维,努力挖掘相关知识,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根据常识假设适当的条件和数据以弥补题中明确给出的已知条件的不足。例2&一个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 )A.10Pa & B.100Pa & C.1000Pa & & D.10000Pa解析:此题隐含条件有两个,一是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kg,二是中学生双脚底面积约为5dm2,而这两个条件都非常隐蔽,属于物理学常识,只要明确了这两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D。三、从物理学发展史中寻找隐含条件这类试题一般涉及对物理学研究有贡献的科学家、科研成果和历史进程等,增加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远大理想。例3&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人类步入电气化时代,制造发电机的主要依据是电磁感应现象,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A.爱因斯坦B.帕斯卡C.奥斯特D.法拉第解析:知道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很快就能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D。四、从物理现象的出现条件中寻找隐含条件一定的物理现象的出现,是以具备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当知道什么条件具备时可出现什么现象后,一旦题目给出某种现象,马上可以找出相应的隐含条件。例4&我国“远望号”卫星测控船从江阴出发执行任务,由长江进入海洋。下列有关测控船所受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海水的密度大,所以船在海洋力受到的浮力大B.由于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小C.由于船排开的海水的体积大,所以它在海洋力受到的浮力大D.由于船始终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解析:“一个物体漂浮在液面上……”,出现这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重,所以隐含条件是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答案:D例5&放在水平常木板上重10N的木块,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5N的拉力作用,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木板水平方向受的合力为_______N。当拉力增大到8N时,木块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N。解析:“一个物体匀速运动……”要出现这种现象,前提条件是物体必须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所以隐含条件为: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答案:0;3五、从物理概念、物理原理中寻找隐含条件有些物理学问题、现象、判断等条件隐含于相关的概念和原理中,或是命题时有意混淆概念,偷换概念,要求学生对概念掌握准确,理解要透彻。例6&晴天,几位大学生在森林中迷路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森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图中虚线为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路径示意图)A.森林吸热,温度升高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B.土地吸热,温度升高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顺风走C.森林吸热,温度升高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迎风走D.土地吸热,温度升高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迎风走解析:本题中隐含了比热容的概念。物体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热量后温度变化越小。土地的比热容大,吸热后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热空气因密度小而向上升,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答案:A六、数学关系之中寻找隐含条件正确的示意图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启发思路,而且还能通过数学关系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这种方法不仅在几何光学中有较多的应用,而且在其它物理问题中也经常应用。例7&有一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F,压强是P,如下图所示。若切去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是原来的_______倍,压强是原来的_______倍。解析:该题的条件隐含在数学关系之中,解题的关键要建立物理模型的空间想象力。切去部分的正方体边长为a/2,体积为V/8。切去阴影部分后,其质量为7/8m,底部受力面积为3/4S,剩余部分压强为P’=m/S=7/6P,压力为F’=Ps=7/8F。答案:7/8;7/6七、从图形、图表与曲线关系中寻找隐含条件图示是贮存和传递科学文化知识比较便捷的一条途径,它能够高度浓缩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使之更加形象、直观。试题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但图表曲线中隐含了相当多的没有叙述和未提及的条件,解题时结合题设条件分析图形,从图形中挖掘隐含条件,才能正确作答,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8&在如图所示的各图中,关于磁场的描述和小磁针表示正确的是( )解析:这是一道集概念、实验和理论于一体的图形选择题,要求学生明确磁场的概念、磁场方向及磁场方向的规定等情况,这样才可选出正确答案为B。八、从实验的器材、操作过程或结果中寻找隐含条件在理论试题中,也有相当多的题干条件看似不足,其实隐含在实验器材、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之中,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挖掘这些隐含条件,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这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9&如图所示电路,图中1、2、3表示电流表或电压表,请填上各表电路符号.并标出正、负接线柱的位置。解析:判断电表的类型,需了解器材的使用规则。电流表要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要并联接入电路。判断时,可假设将改表处断开,凡对电路结构有影响的是电流表,没有影响的是电压表。答案如上图。九、选择合适的方法确定解题思路,根据题型特点,充分理解题意。采用合适方法,能很好地提高解题能力,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法、转换法、数据归纳法等。例10&下表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认真阅读,你一定会有所发现,请填出任意三条:水4. 2×103冰 2.1×103铝 0.88×103钢铁 0.46×103酒精 2.4×103蓖麻油1.8×103干泥土0.8×103水银0.14×103煤油2.1×103砂石0.92×103铜0.39×103铅0.13×10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给表找规律时一般采用比较分析,综合分析的方法,即可找一般规律如某种变大或变小的趋势,共性等,也可找特殊规律。此表中12种物质除煤油和冰比热相同外,其他不同。说明不同物质得比热一般不同,这是共性。但冰和煤油不同物质比热相同这是特殊性质。水、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也不同。且可将物质分为金属、非金属进行比较。还可找比热容最大的、最小的。例11&用实验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供选择的导体规格如下表:材料编号长度(m)横截面积(mm)2镍铬合金①10.5②1.50.5锰铜③10.5④1.51①要比较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应选择导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要比较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择导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要比较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应选择导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中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三个物理量有关,要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要验证猜想一,就要取不同的长度,相同材料和横截面积的导线,所以应选序号1、2,同理可选出另两个猜想的序号。答案:(1)1、2;(2)3、4;(3)1、3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嵌入分享:
&正在加载...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初中物理 实验探究 3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