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木有人那 ,在线等,求一本考研参考书 政治类的 参考书 用过的的推荐 拒绝广告

提示:点击上方&跨考考研&↑免费订阅2013年,北京大学59个招生院所无一指定参考书;清华大学的年招生院所、专业方向也大多不指定参考书目,有部分方向指明了考查范围,具体参考书依然付之阙如;再如人大、北师大、复旦、厦大……各院系,不指定参考书的所在多有。而且,不指定参考书的院系专业似乎越来越多。作者:北京大学传播学专业杜小帅,考研成绩:406分我一直对所谓“想考X大不指定书目的专业至少要看xx本书”这样的话极其不屑。首先,看书多却学而不化的人,只是书呆子,没有任何可以骄傲的;其次,看xx本书绝非考上不指定书目专业的必要条件;最后,我很想大声质问他们:你考过吗?你了解过考上的人吗?这样以讹传讹,真是太坑人了!在笔者写这篇文章的当晚,在一个新闻传播考研QQ群里,又有几个2014年的考生发起关于北大传播学不指定参考书的讨论。一个女生说,她有一个考北大的师姐,看了200本书,可依然觉得看得太少,并很有经验、很理所当然地解释原因说:北大就是上不封顶啊!然后是可想而知的一片惊叹、困惑、恐怖与佩服。几个考北大的研友,纷纷感叹,“就是坑”“都是泪”……其可气复可笑也欤!考研是一门应试考查,如果找到专业课出题的源头参考书,自然事半功倍,胜券在握了。对于跨专业考生而言,尤其如此。于是乎,学校不指定参考书与学生“上穷碧落下黄泉地追查参考书,似乎成了乐此不疲的猫鼠游戏,当时自己从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复试现场出来,被守在教学楼门口学弟学妹们围堵时,被追问最多的问题也是:学长,你都看了哪些书?每次遭遇这个问题,都会有些犹豫,深怕自己的一不小心误导了她们一年的青春。后来经过再三斟酌的总结,将答案定为:精耕细作三五本,浮光掠影三五十。循迹“秘而不宣”的参考书不指定参考书,不意味着没有参考书。而找到这些“秘而不宣”的参考书,其实很简单。如下几个规则可供参考:相信经典的力量为什么要“拥抱”经典教材?因为经典教材是对本学科知识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提出本学科的“真问题”,引导你去追问,去思考。经典教材可以“读厚”,因为有容乃大;也可以“读薄”,因为含英咀华、去粗取精。佛家讲,一颗沙里观天下,很类似经典教材的意义。就经典教材的选择而言,任何学科或专业中经过时间淘洗、实践筛选后剩下的所谓经典教材为数并不多(注意,是教材,不是原典)。像传播学领域,国内比较通用的教材无非是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国外翻译过来的像《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等;新闻学领域,公认较好的像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概论》;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书,一般都会选2本,一本是袁方老师《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一本是国外艾尔巴比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其他学科或专业国内公认的教材,应该也是屈指可数,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这些经典教材,在各自的学科领域中,都会口耳相传,有着良好的口碑。一般而言,网上都会流传一些书单,对本专业的经典书目进行点评与分析,可以参考;此外,像清华北大等学校,导师都会给自己的学生指定“本专业必读经典书目”。选教材别抱门户之见在选择经典教材时,千万不要以派别定亲疏。比如,经常有同学会问: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书要不要看?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书要不要看?或者人大老师的书或论文要不要看?清华老师的书或论文要不要看?当然要看。仅就人文社科领域而言,中国各个大学之间并未形成观点、立场明确的“学派”(像社会学中的芝加哥学派、哥伦比亚学派等,都是以高校为阵地,围绕某位核心人物的核心主张,聚拢一批教授学者,形成自己特色鲜明的流派特征),相互之间良性竞争,而是像今天的流行电视剧或选秀节目一样,哪块领域热了,纷纷上马,你未唱罢我已登场,属于重复建设。所以,根本无需考虑流派的区别!尽情去看就好!导师“导”你的考研就目标院校的导师研究方向而言,各个导师往往有自己的关注方向和研究领域,这些关注点有可能就是当年的出题点。比如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胡泳老师,每年都会有各种演讲、研讨会,这些发言和会议的主题就成为每年考生寻寻觅觅的蛛丝马迹,有可能透露出当年考题的热点,这一点似乎屡试不爽。如2013年考题中,就出现了胡泳老师历次演讲和《众声喧哗》一书中经常提到的主题——“网络意见与主流民意”和“网络意见领袖与传统意见领袖的异同”。另外,目标院校导师近几年出版的书籍、发表的论文等,都需要适当关注。说适当关注,是因为有些导师的研究课题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过于高深和超前,对于这样的领域,考生就需要作出自己的判断,是简单了解下,还是“沉陷”其中?如果导师的活跃度比较低,不经常发论文、N年不出一本书,那他写的××学概论、××学教程、××学新编等书籍一定要留心,因为这样的材料往往已经俯拾即是,论调、内容多有重复,属于老生常谈,为了让自己这本xx概论有一定价值,往往会在书中加入自己的论述或新的观点,这些不一样的地方,是需要格外关注的!真题会说话不指定参考书,那真题便是终极的参照!如果说,经典教材和导师写的书,是一纵一横的经纬网,那真题便是数据分析里的热力图,它会告诉你到底哪些内容是你需要牢牢记住的,哪些领域是从未被关注过的不毛之地。我不主张大水漫灌式地看书,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所考查的范围和深度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们对书目的选择,必须建立在对历年真题的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基础上,有的放矢,把时间花在真正能帮你产生分数的地方。善用新媒体找前辈其实,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考上的师兄师姐取经。每年学校都会公布录取名单,拿着这些名单,去人人网一个个加;或者去微博搜索你想报考院校专业的关键词,一搜索,在读研究生师兄师姐全出来了,一个个加,一个个聊,一个个要资料,求经验,说几句好话,什么资料信息都要出来了!但给大家一个建议,在问“前辈”之前先要有自己的思考,最忌讳这类让人啼笑皆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问题:师兄(师姐),我该怎么复习?热点别陷得太深相对经典教材而言,专业期刊时效性较高。对学科热点、社会热点保持关注,即使对初试没有直接的帮助,在复试中也有可能考查到。如果自己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没有订阅这些杂志,可以通过校园网登录中国知网(cnki)或其他学术期刊网,在本学科目录下检索相关期刊资料即可,一般大学校园网络都可以免费下载相关杂志论文。但与此同时,如今学术出版的“大繁荣”给跨专业考生造成很大困扰——琳琅满目的期刊杂志,多到让你无从选择。像新闻传播学,人大考生一定要看《国际新闻界》,复旦考生必看《新闻大学》,北大考生则要重点关注《北大新闻传播评论》……虽然这几本期刊都是本学科经典的学术刊物,但不同学校都有不同的侧重。所以,到底要看哪几本?对于本专业学生,这可能是不言自明的,但对跨专业考生则是旱鸭子下水,无所适从。建议考生一定要多看看前辈的经验贴子,多跟本专业考研的同学交流,多找几个研友问一下。对学科热点、社会热点保持关注,即使对初试没有直接的帮助,在复试中也有可能考查到。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期刊、杂志、论文是个无底洞,目的仅在于开阔学科视野,千万不要陷得太深。别被网上书单唬住正是有许多学校专业不指定参考书,网上便流传着形形色色的书单,问书目、晒书单也成为这些院系的考生一年年薪火相传的一个传统。这些书单既为后来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也给考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尤其是当这个书单过于庞大时,会给后来者以高山仰止、唯有叹息的沮丧感和挫败感。考北大传播学的同学想必都知道一位叫做“逆转录猴子”的师兄当年开的书单,书单共推荐了39本书和1套丛书。见到这份庞大的书单时,梦想慢慢碎裂的声音,我记忆犹新。我显然是不会推荐参考书的。究其原因:说多了,会让学弟学妹们感到沉重,说少了,又害怕他们过于轻敌,不好好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显然不是仅仅给考北大的传播学的人看的。但是有些原则还是通用的。不要被书单唬住,尤其是洋洋洒洒的书单。从个人的阅读经验来看,上文中那位师兄推荐的书单,开始时完全不相信自己能读这么多,到最后自己真的看了甚至不止那些书,发现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从现实的角度看,相当一部分教材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虽然学长推荐了几十本书,但主要用心用功看好几本核心的书,其他书目只是一个补充,绝大部分内容是不需要费力看的,或者说,大部分书只需要对照着看看表述上的不同,意义仅在于查漏补缺。所以,笔者建议:从最核心的书开始看起,通过这几本核心书目搭建起学科的知识框架,然后通过更多的阅读来填充、修正、完善、乃至推翻框架。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辨识力,像李敖所说:如果我尝了一口,发现是个坏蛋,我干嘛还要整个吃下去呢?坏书翻几页就看得出来,好书一品唇齿留香。后来,自己每看一本新书时,都有一个习惯,看完书名,先不着急翻看内容,而是给自己出一道命题作文:假如我来写这本书,我会从哪个角度入手,分哪几个板块哪几个章节。大致有个轮廓后,打开书的目录,如果跟自己的思路差不多,直接合上,看下一本;如果跟自己思路不一样,就看下去。一本本看下来,在比较中视野和思路会有很大的提升。概而言之,如上文所说:精耕细作三五本,浮光掠影三五十。精耕细作是为了打基础、建框架,浮光掠影是为了拓眼界、广视野。书目相差不大,功夫更在书外事实上,不指定参考书目,每个人看的书也几乎相同。就我了解而言,我们学院不论考上的,没考上的,看的书目都差不多。大可不必担心谁有绝密书单,像核武器一样天天觊觎着。我们的起点都是相同的,不会在输在信息不对称上。每个人看的书都差不多,最后的成绩却天差地别,原因不在书目,而在书外。不指定参考书目,出题必然开放。题目开放的好处是不拘束、可拓展、有充分的缓冲或转换空间。我见过中传的考题,与北大完全不一个套路,北大出题活泼、主题很多,中传抠课本、考查点具体而微。我跟朋友说,如果考中传,我一定落榜,因为我不喜欢去记那些零散的知识点。相反,北大给了我很大自由,让自己可以放纵地去答题,而不必考虑课本上是怎么说的。兹举一道题目为例。北大2013年传播学考卷中,有一道题要求分析“鸟叔之风靡全球”。这是一个很好的考查时事热点与专业理论结合的题目,有许多角度可供分析,似乎谁都能说上几句,但要想把问题说透,就不那么容易了,需要带上传播学的眼镜,以学科视角来审视分析。既紧贴社会关注,又有理论延展的空间,这样的题目,参考书自然不会给你答案。这可能才是我要说的:思考远远比阅读更重要。参考书,不是灵丹妙药;知识点,只是组织答案的材料;通过阅读和思考,形成学科思维、开拓学科视野,并借以更深入的理解自己和社会,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的“功夫在书外”,我的经验或建议是,知道学校的考查范围和深度,然后努力让自己掌握的知识面超过考查面,让自己掌握的知识深度超过学校考查的深度。回到“鸟叔”那道题,2012年12月,北大英杰文化交流中心有一场弗里德里克·詹明信的讲座,主题是“晚近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新阶段——奇异性美学(Singularity)”,然后在一个月后的考研中,我就从奇异性美学的角度切入,论述了鸟叔style的流行。答题时自己感觉有些冒险,因为这完全不是所谓“传播学”经典理论,但从传播学批判理论的立场,也没那么多禁忌,就冒险尝试了。最后的结果是出乎意料的专业课总分第一名。要回答这些开放性的题目,不是说看多少本书就能回答,也不是说不看那么多书就完全没办法应对。看了多少本参考书与能不能答好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有时候看透一本书,比泛泛的阅读10本书更有效。还是我反复说的那句话:思考远远比阅读更重要。当然,也会有读者恨恨地说:谁不知道思考比阅读更重要,问题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思考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没有一定之法。我记得在香港书展交流中,许知远批评80后不思考,遭到80后读者强烈反击,许知远回应说,每个人都会说自己在思考,问题是浅尝辄止的所谓“思考”,事实上是以思考之名的拒绝思考。一刀见血。所以,自问一下“我在思考吗?”如果一定要有所建议,我的建议就是:要有问题意识,拒绝似是而非。每门学科都会有自己的学科问题,某个理论你是否真的懂了?对某门学科热点问题你是否有真正了解并理解?对学科知识脉络、流派谱系是否真的捋清楚了?……真正理解问题才是根本,方法上可以“不择手段”。很多同学对许多知识其实是似懂非懂的,而这是考研的大忌——上文所说,不指定参考书的学校出题往往灵活,不会干巴巴考你背诵,而是通过各种比较、各种案例来考查你对问题的理解,似懂非懂的同学往往会左支右绌,现了原形。具体来讲,找一张白纸,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一张学科知识脉络图,标注出不同理论、代表人物之间的纵横交错的关系,对照着教材修正完善,以俯瞰的视角对整个学科框架有个理解;然后每一个知识板块,都按此方法,越做越深、越做越透。方法很简答,但很有效。不妨试一下。最后,我没有做过细致的调查,不是很清楚各个学校、专业的情况,像理工科不指定参考书该怎么应对的情况,我没有太多发言权。所以自己所说的,只是一家之言,对人文社科专业尚不足以涵盖,遑论其他?不足为训。文/求学·考研看完记得给大拇指哦!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各大院校考研参考数目汇总统计》跨考考研(kkkaoya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你认识太阳的后裔宋仲基,你知道包贝尔巴厘岛闹婚礼,可是,身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你知道什么是双一流大学么?日前,想象这个圆圈代表了人类的所有知识。你小学毕业时,了解了其中一小部分。高中毕业时,了解了更多。拿到本科学位后,穷得连土都吃不上该咋办?那就想着法儿省钱哪!今天就给那些大手大脚的同学支支招儿~# 你见过最奇葩的省钱方法是他的意思是。。。。。。。。。。来源: 深夜漫画1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211工程”建设大学之一。现有10个学院,6个一级学科总统府—【青瓦台】青瓦台原是高丽王朝的离宫,1426年朝鲜王朝建都汉城(首尔)后,把它做为景福宫后园,修建了有人说,选好考研的第一志愿就是成功的一半。诚然,与高考志愿类似,考研的第一志愿作用重要,如果选不每每当考生们纠结于择校择专业时,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常常被忽略,那就是学校所处的地区,研究生生活备考路上,我们总会听到各种建议,看到各种谈论如何复习的方法,它们无疑是考研路上的一盏明灯,让惶昨天在去食堂的路上,偶然听到广播里传来图书馆禁止考研大军占座的通知。才想起,原来今年的考研党已经端起冲锋枪了学姐介绍我的本科是一所很普通的一本院校,从大三开始准备考研,经过一年的努力,初试408分考取北大社会工作专业考研放松时刻为了帮助同学们缓解备考的紧张状态能量姐会不定期的为大家准备轻松的文章减减压,哈哈很多人都说,女生下面是16年考研教育学考生的经验分享:(长文,慢慢看)  日下午两点钟,当考研成绩即将公布在你心中,大学里“最幸福”的事都有哪些?无论你学的什么专业,无论你住在哪栋宿舍楼,无论每天去哪里上课,在哪个教室自习,也许你数不清母“从一个不挣钱的专业到一个更不挣钱的专业,一次不成还要第二次,你确定要这么理想主义?”听说我要辞职再次考研能量姐温馨提示:现在联系导师是比较合适的哦。下面是我搜集的几个模版,学长学姐当年就是照着这几个模版改的,大家本人曾有幸在南方某知名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工作,鉴于很多人向我询问考研中择校的问题,尽管一一作答,仍恐不2016考研学生丸子小帝手绘漫画记录自己的考研风雨路,努力到自己都感动,看过的人泪目,走过的人都懂。越努初试过关斩将的你,即将迎来了复试。对于习惯了哑巴英语的研研们来说,英语面试成为了胜利之研究生三年,太贴切了,好像也就那么回事,但还真是一回事。来源:网络跨考考研丨kkkaoyan最权威的考研微信学硕还是专硕,对于考研er来说,在报考的时候可能会有所纠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什么样的考【摘要】记得高考复习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有一个错题本记录错题方便以后巩固,能量姐认为基础阶段的考研复习,【摘要】成败有时候往往不是因为实力欠缺,恰恰是跌倒在设置的障碍迷惑物上。那么,在问鼎冠军的研路上,都需要每年公司都会来一两个实习生,今年新来的实习生是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我们都叫她豆豆。北京的实习生工资都不高,尤前言:  从恢复学位制的1981年开始,到2014年底,我国累计培养博士研究生49万人,硕士研究生41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统计,考研总人数在连续两年下降后,今年“逆势”上涨,达到177万,较万的????2016考研数学真题难度分析2016 真题整体上均比2015 年更难,与2014 年真题难度系数基本写给考研后的你们亲们,祝贺你们终于解放了,经历了一年的努力,不论结果如何,初试终于结束了。是不是打算一觉睡到昨天能量姐公布了政治和英语的命中率,由于命中太多,一篇文章太长,差点溢出去了,没看到的同学请再次
点击查看我知道,好不容易考完了,还要零星的去搜集题目和答案,这对你们来说太残忍了所以能量姐给你们汇总了,只推荐收藏,考后估分如果你早一天知道分数就能早一天为复试做准备,多一份胜算;  趁着初试刚刚结束,赶紧去测一测你是多少分跨考考研集训营王小锤说考完研我一定要睡他个天昏地暗然而第二天六点钟王小锤就失眠了,默默的来到了图书馆王小锤说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初试于今日拉开帷幕,跨考教育小编从部分省市公布的考研日程了【摘要】这位学长最后被复旦录取了,公共课英语一81分,那么小编就跟大家谈谈学长英语的复习吧。  我基础还【摘要】其实,2016考研是2017考研的最佳风向标和参考指南。如果你准备2017考研,2016考研就是考研剩下了最后4天同学们都还在吗坚持到了现在能量姐为你们鼓掌跨考考研的所有老师为你们鼓掌我不能说考研人有多么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
最想要去的地方,
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能量姐温馨提示:尽管跨考考研会在第一时间做真题及答案解析但是我们不提倡16考生们考后即刻对答案问问跨考教育独家首发2016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考后见】这些事你必须做观看名师线上真题解析(点击原文收藏页面)估说好的今天把大家发的考研正能量整理出来来喽来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考研这个过程微信名称:跨考考研
微信号:kkkaoyan【摘要】在考试中,速度与质量都很重要,但思想卡壳怎么办?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在数学考试中,我们考研剩下最后两天,准确来说是一天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呢?下面以考研英语为例,给大家一些预测内容来自跨考考研教研室老师微信名称:跨考考研
微信号:kkkaoyan预测内容来自跨考考研教研室老师微信名称:跨考考研
微信号:kkkaoyan跨考考研考后第一时间发布2016考研真题及答案
让你真实估分
快人一步预测内容来自跨考教研室老师微信名称:跨考考研
微信号:kkkaoyankkkaoyan跨考考研第一时间发布考研资讯,精心推送考研经验贴,汇聚考研每日正能量,提供权威择校择专业指导……答疑、找研友、求骂醒,你需要的一切都在这里。困了累了还可以来点歌听歌。跨考考研开启网上学习新模式,体验指尖上的考研。热门文章最新文章kkkaoyan跨考考研第一时间发布考研资讯,精心推送考研经验贴,汇聚考研每日正能量,提供权威择校择专业指导……答疑、找研友、求骂醒,你需要的一切都在这里。困了累了还可以来点歌听歌。跨考考研开启网上学习新模式,体验指尖上的考研。求西南财经大学 金融专业 考研的参考书
在线等啊_百度知道
求西南财经大学 金融专业 考研的参考书
如题,西财的金融专业 学校指定的有那些专业课的书啊 ? 听说西财有大小年, 是憨旦封秆莩飞凤时脯江不是真的啊 ? 再说下西财金融专业的考研难度啊 越详细越好。说的好的我会再加分的
书有点多 ,我想知道应付初试先看什么书 ,复试憨旦封秆莩飞凤时脯江的书现在不急着看,还有这些书都是必须要看的吗 ? 西南财经大学的金融专业考试的侧重点是哪几本书?
提问者采纳
金融学院金融学参考书目名称 编著者 出版社 初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刘诗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刘诗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政治经济学》 逢锦聚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二版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上、下册)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微观经济学》 吴开超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 曾志远、刘书祥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复试:《货币金融学》 殷孟波主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 《金融学》 罗伯特.莫顿兹维.博迪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投资学》 陈永生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原理》 何泽荣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张桥云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初试的参考书,看上去有那么多,一般考的话,用刘师白的《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西方经济学,用高鸿业的上下册就足够了。但是高版的书,没有关于竞争性市场分析的内容还有卡特尔模型,所以建议你还是把这2个知识点看看,不过卡特尔模型09年又考了一次,所以10年考的几率不大。复试那些书,《货币金融学》是关键(憨旦封秆莩飞凤时脯江占70%),《投资学》的话最容易考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了。不过金融学院的复试是很严的,即使你是初试再高,复试三门---专业课笔试、专业课面试、英语面试只要挂一门(小于60分)都会被刷,即使本专业没招满也会宁缺毋滥。楼上有人居然吧金融联考的内容都COPY下来了,我可以负责地告诉您,西财初试不考金融联考!所以不要去看一些不需要看的书了。初试只管把政经、西经搞对就可以了。你说的西财有大小年,说实话,金融这几年的趋势不是很明显,07年复试线325,08复试线340,09年335分。09年报考人数大约2400人。但是国家线是305,所以隐约可以看到这几年金融分数是一年比一年高。不过还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10年,金融学里面的证券投资这个方向从金融学院分出来(分到新成立的证券与期货学院了)95%几率会单独招生,所以,你要是想学证券,10年是个好机会,第一年招生的话,分数线一般不高。其实总的说来只要你数学好,报考难度还是不大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003)金融学院
(020204)金融学
参考书目名称 编著者 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刘诗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刘诗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政治经济学》 逢锦聚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二版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上、下册)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微观经济学》 吴开超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 曾志远、刘书祥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货币金融学》 殷孟波主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
《金融学》 罗伯特.莫顿兹维.博迪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投资学》 陈永生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原理》 何泽荣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张桥云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2...
(020204)金融学
参考书目名称 编著者 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刘诗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刘诗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政治经济学》 逢锦聚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二版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上、下册)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微观经济学》 吴开超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 曾志远、刘书祥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货币金融学》 殷孟波主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
《金融学》 罗伯特.莫顿兹维.博迪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投资学》 陈永生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原理》 何泽荣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张桥云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一、什么是金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刘诗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刘诗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上、下册)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初试主要看这三本书,对于西财版的西方经济学应该注重看一下一些比较重要的经济模型,西财的初试一般都会有一题是有关经济模型的复试主要就是《货币金融学》另外《投资学》看一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就行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西南财经大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考研重点推荐复习参考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考研重点推荐复习参考书
上传于||文档简介
&&考​研​重​点​推​荐​复​习​参​考​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高学网-onlystudy】清华大学,447分,看看他是怎么_高学网在线考研_天涯博客
高学网()-全国唯一专门在线考研视频学习网站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52665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29589
(514)(296)(3)(118)(17)(43)(3)(18)(3)(1)(1)(7)
(43)(30)(47)(43)(9)(39)(104)(64)(7)(13)(1)(55)(48)(4)
        考研成绩:总分447分,数学147分,政治81分,英语82分,专业课137分     本科院校: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报考院校: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2008年研究生考试过去了,我成为这次考试中的一个幸运儿;回想过去大半年时间,无限感慨。半年来,我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每天早出晚归,脑海里思考最多的就是学习,我很惊奇:在过了3年猪一般懒散的生活后,我还能重新拾起高中所拥有的那种勇气和决心为着更高的目标艰苦奋斗。时常和朋友谈起这些,我都感觉十分诧异;说实话,现在想起过去半年的生活,确实是比较苦的,不过当时并没有觉得,因为当时根本就不会考虑到这些。     初次踏上考研之路的你们,也许会觉得自己是在黑暗中摸索。但当你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回过头去,身后的路已是阳光灿烂——我曾这样走过。所以,我希望我的经验和教训能够让你们不再迷茫,能够在你们的身上体现出更光辉的价值!     在全面介绍我的考研历程之前,首先,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几个问题:     1.为什么考研?     2.考研到底有多大价值?     3.什么样的人可以考上研?     4.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     第一个问题,在大三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考虑毕业出路——读研,工作,出国。对于出国,我想如果没有经济实力的话,很少有人会考虑。读研成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本科生实在是不好找工作,而且待遇差,不过也有些专业比较好就业,比如我们专业,所以我们班很多人都工作了,应该说是很大一部分。当然我不否认还是有人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但是你们看看这又有多大比例呢?寥寥无几。所以我相信考研是改变人生命运的一次不可错过的机会。     当时为什么不想工作?一则我觉得我自己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少了,根本没有出去工作的心理准备,二则希望考个更好的学校提升一下自己;此外,据我了解(在成绩出来之前我曾经去找过工作,华为等公司),本科生出去所找的工作在条件,待遇等等方面上都与我的理想相差太远,首先是那个工作是枯燥的,乏味的,绝对不是你们所想象的那么好,其次待遇,我去面试一个大连高金数控公司,现在是私营企业,他说他们只能给一个本科生2000元一个月,不知道大家听到这个数字有什么想法,说实话——真寒心啊,我们寒窗苦读,读了这么多年出来不过是一个农民工的工资,那还不如不读,大家看看现在CPI多高啊,更别提那个房价了,要是这样,我们恐怕只能靠父母了。好多工作过的人都回头来考研,一个原因就在于与期望值的差距,其实出去后再回来考是很难的,一则心很难收回来,二则很多东西都忘光了,需要从头再来,三则工作经验在复试的时候是很不受重视的,相反,应届生则很受青睐。     关于第二个问题,说到考研有多大价值。     我给大家列举一个我们华工机械的例子,我们班本科生如果是沿海大概一个月,内陆譬如说南京可能不到3000,当然了,这个不绝对,但是在我们学校读两年研后研究生平均工资6000,可能还会更高。所以说基本上再读两年身价会翻倍,当然了,如果考个更好的学校待遇肯定还会高。不管你读书的动机有多么纯洁,这都是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考上研究生呢?     我考上后,很多学弟学妹问我平时是不是很优秀,我略带惭愧地说,我的平时成绩很差,加权成绩排名年级近200名,微积分成绩也很一般,91,79,线代60,差点不及格,平时也没有参加过什么比赛,发表过什么论文,所以我觉得我的大学过得很平淡,我并不优秀。     但是,我上进,我想通过考研来改变命运。还有人问我英语基础差,六级都没过,能考上吗?我觉得这个并没有多大参考价值,因为考研英语与四、六级英语出题的思路完全不一样,所以大家都不必担心,只要大家有这个恒心和毅力,都会有考上的可能性。     最后一点,就是目标了。     现在大家应该是很迷茫的,对于什么专业什么学校都是一片茫然,如果大家对于没有信息感到焦虑的话,可以去找学长了解信息,也不妨考虑去辅导班咨询一下这方面的信息,因为我自身报过辅导班,我知道辅导班在这方面的信息是比较全的。其实,那个时候我跟你们一样。首先是学校,我觉得要报就报个比较好的学校,如果考差的学校的研究生,那还不如不考,没有价值,大家适当可以调高一下自己的目标,也给自己一个比较大的动力,毕竟“人都往高处走”。当时我很快就决定报考清华,开始我家里人是不支持的,他们都觉得我太过于自信了,但是我觉得我想试试,因为这是我的理想,而且这个是我自己的决定。至于专业,我是向比我高一届的师兄了解并充分利用网络查阅,然后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对于大家选择专业方向,我个人建议,不要一味盲目跨专业,因为这个难度是很大的,且不说你初试能不能过,复试都是一个很大的槛,所以大家如果不是很讨厌自己的专业就不要跨度太大。对于那些非要跨专业跨校的同学,我得提醒你们:必须准备得特别充分。大三下学期一开始我就已经下定决心报考清华大学,当时对于专业没有什么了解,也就没有考虑专业的问题。至于说为什么要选择清华,原因很简单——我的大学生活太乏味了,希望能通过考清华来给我的大学生活留下点回忆。“人生能有几回博”啊!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我于4月份下定决心报考清华精密机械专业。     之后,我就着手准备考研。     一 、考研历程     1 、基本准备(五六月份)    大三下学期还是比较忙的,课程非常紧。我是“忙里偷闲”硬是每天学习到教室关门,一方面是为了完成这两个月的计划(完成高等数学即微积分的初步学习,因为我个人觉得微积分已经忘光了),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自己逐渐适应考研所要经历的生活。不过,基本上我只是学习高数一两个小时。同时,我还按照师兄给我介绍的几本参考资料,买了相关书籍。应该说这两个月的任务我基本上完成了,我把数学高数部分看完了,课后习题也全部自己搞定。在我7月份去实习前,我心里还是比较满意的。     7月20日实习回来,我就在学校修整了几天,大约24号搬出去住了。此后,我就制定了严格的长期规划以及短期(一个月、一个星期还有每天的时间安排)计划。我把这些计划贴在墙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懒惰。     2、基础复习(七月底至十月中旬)    这段时间我分成两个段落——七月底到八月底,九月初到十月初。第一阶段,只学习数学剩下的线代和概率以及英语阅读和单词;第二阶段,开始专业课的复习,并开始数学的全面复习,开始做李永乐版复习全书,基本上是隔天换重点的(就是一天着重数学一天着重专业),英语跟第一阶段差不多,还是每天4篇阅读或者若干单元单词。     第一阶段:这段时间考研复习的人应该还是比较多的。我按照自己的计划每天基本上6:30起床,7:00到教室,然后读一段时间的英语,中午11:30回去休息,下午2:30到教室,5:15去食堂,6:00左右回教室学习,晚上10:00(当时暑假期间10:00锁门)回家休息,有时候晚上还去西门外转半个小时。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的效率是非常之高的,生活过的也很充实,对那段生活还是很留恋的。这段时间我是没有研友的,我每天都只是一个人学习,不过我不觉得乏味,单调或寂寞。     第二阶段:我的时间安排基本与第一阶段一样,不过就是晚上开始随着学校教室时间安排的改变而改变到10:30下自习了。这段时间里我开始看专业课和李永乐版数学复习全书,我基本上是隔天重点复习这两门。一般是一天早上看完专业课一个章节,下午看看数学,晚上一直在学英语以及这天没有完成的工作(主要是做题),然后第二天就是上下午的任务和前一天颠倒过来——我个人觉得太过单一的学习时间安排以及一整天的看同一门课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我个人认为这两个月或者说两个半月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因为这是你打基础的阶段,系统的基础复习是十分关键的;天才是很少的,要把自己始终当作一个初学者来对待,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基础复习。     3、考研中期(十月中旬至十一月底)    据说,到了十月份就有好多人进入疲惫期,有的甚至开始放弃考研,他们声称受不了猪狗不如的考研生活。这段时间我仍然是十分亢奋的,斗志仍然很高涨。不过我所要提到的是我没有做到时间安排还像从前那样,不过我确实是争取到了每天8:00或者8:30之前赶去教室,因为这个阶段天气十分阴冷,我实在是睡意连绵,无法抗拒。     十一期间我上了一个政治辅导班(上课之前我曾经把红宝书看了一遍),十月底我又把红宝书看了一遍,不过在这个阶段(十月份),政治不是我的重点。     经过前几个月的复习,我对数学应该来说还是理解得比较多了,所以我开始做题,最开始我做的是400题(很经典),一天一套,很快就做完了,然后就又买了很多题,基本上一天一套,我是基本按照考试的时间要求做的,感觉良好,虽然分数肯定都不高,不过能够学到新东西我就很满意了,那段时间我没有在意分数的多少,我只在意知识;事实上,我们也不能在那个阶段就开始注重分数。     专业课我也开始做考试试题了,感觉考的东西与书本差异很大,感觉有点不爽,并且加上前一阶段不会做的课后习题或者看不懂答案的习题,我有些犯难了,有时候甚至有种不想搞专业课了的想法;不过最终还是理智克服了冲动,我硬是迎难而上,把那些问题解决了一些,那时候太有成就感了——这可是我独立思考解决的啊!不过还是有些问题没有弄明白,或者有些问题我觉得课后答案错了就没有管了(实际上后来我才发现那些都是我自己理解错了——答案一般不会错的)。对于专业课,我必须得说,要反反复复地看,即使你看了5遍还是看不懂,不要紧,继续看,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你就会明白,那时候,你或许能够体会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英语:在这个阶段,最让我犯难的就是英语阅读了,我是始终在找一些合适的资料来做;说实话,我觉得市面上并没有多少合适的资料。不过现在想起来,觉得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对语言的掌握语感很重要,只要天天做,培养语感,一步步地来,掌握起来就不会那么吃力了。     政治这时候已经开始做题了,我个人觉得政治资料不在多,只要适当的辅导教材,一本红宝书一本习题还有真题以及适量的好的模拟题就OK了。这段时间(十一月)我把政治摆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每天早晨我都做完习题后仔细在书上核对答案,其实做题的过程就是为了熟悉红宝书。通过这个阶段的扎实的复习,我对红宝书不仅有了全盘的把握,而且也对其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尤其是马哲和马政经部分。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我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考研后期(十二月至2008年一月中旬)    这段时间的正常度过对于考试的正常发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前段时间高强度的复习已经基本为自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这段时间我们的任务就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过多担心,(虽然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必须得克制在一定程度以内,其实每个人都在担心,尽管可能嘴上说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仍然正常作息(当然可以把这个阶段的计划定的稍微宽松些),温习一下以前所学的东西,查漏补缺;特别要指出的就是,个人认为这个阶段的复习的重点应该是政治和英语,其中政治应该注意时事政治,英语应以英语作文为最最最重要的,可以试着去写一些作文(即使不愿意也得去尝试,不管写出来的东西有多烂),数学和专业课可以去做一下最接近真题题型和难度的模拟题或者最近的真题(真题很宝贵,要好好珍惜,尤其是专业课)。不过,这个阶段不要做太多的模拟题,因为有的模拟题出的很烂,不要让低分打击你的自信,尤其是在1月份以后。     在12月份当中,我又仔仔细细地把政治红宝书看了一遍,买了一套真题做了做,我是严格按照考试要求做的,连问答题我都是拿一张文稿纸一题一题写下来的,没有丝毫马虎,做完后我就对着参考答案寻找答题方法并总结得失;如今想来,感觉自己做得确实不错。     大约12月底我开始复习时事政治,由于2007年有十七大召开,毫无疑问,十七大对于我们这一年考试应该是重中之重,所以重点是很清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我就买了长江日报中有十七大报告的那张报纸,然后逐字逐句仔细研读,我前前后后阅读此文约10遍或者更多,后来上考场做题时很高兴轻轻松松地做完了时事政治选择题(现在想来,我觉得时事政治上花的时间也太多,假如你觉得时间不够,不要学我,因为当时我感觉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     所以,在此我要强调的是,政治要注意把握重点,特别是临考前一个星期。在最后半个月,我多方面和研友接触,掌握各方面的不知道准确不准确的信息。临考前一个星期,我和我的一个研友2个晚上把红宝书梳理了一遍,把可能要考的大题背了几个,结果考试时候竟然遇到了2个大题是我所背过的,其喜悦之情是不言而喻的。我觉得在最后一个星期去押大题去背大题是很重要的,那些小道消息所透露的大题不妨去背一些,就当是梳理一下知识点,不过万不可太过于当真。     关于英语,要特别提一点,很多人都说作文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作文部分得高分的方法,我觉得,应该在于平时的阅读——用心的阅读。我从大约九月或者八月份时候开始,基本上是每天早晨坚持晨读一两个小时,在最后一段时期,由于英语和政治重点的突出,有时候我一个早上读三个小时以上,一般读多长时间是根据个人的心情来定的,心情好的时候,读完一个早上还想读,一切视兴趣而决定,没有太严格的计划。     最后一个月我开始从写小作文到写大作文,由于我在平时积累了很多有用的句子,这个时候写起来就很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写完之后,反复阅读,多次修改。可能会有人问平时阅读怎样对作文起作用?我想这是因为,平时阅读时,当我遇到比较好的句子我就把它记在一个笔记本上,然后每天早晨朗诵,一天一天过去之后就非常熟悉并且可以自己运用了。     如果大家不想在作文上花太多时间或者感觉在最后一个时期时间紧迫的话,也不妨去上一个作文班,背几个模板,上课老师发的材料上有很多有用的词语和句子,对于考研英语应该是足够了。对于说“得阅读者得天下”的说法,我是比较赞同的,不过由于之前我们长时间的锻炼,应该说阅读方面已经问题不大了,但是这个阶段仍然要注意训练自己的阅读,在这个时候为了提高士气,我又买了本比较简单的也比较贴近真题题型和难度的阅读,又做了一遍,感觉很爽。     关于数学,我觉得再温习一下课本是很重要的,不过我这个人不大喜欢反复看书,所以我选择了看一天数学做一天题。这个时候即使到了考前一个星期,我还是从网上下了合肥工业大学的5套题,感觉也很好的,不过我只做了2套。在最后一个月,我把李永乐版复习全书,又大体浏览了一遍。总的来讲,参考资料关键是要精,没必要把别人推荐的东西你都搞完心里才踏实,完全没必要。     对于专业课,我个人认为要再把专业书进一步搞懂搞透搞熟,实际上我每看完一遍专业课课本,都感觉又有些新的收获。在最后一个月里,我又把课后习题做了一遍,这次我和另外一个同学一起讨论,把我们不懂的或者不大会做的或者感觉答案有误的统统搞定了,那段时间我特别高兴,尤其是我们一起把最难的一章搞懂的时候。     其实这段时间也是我最难熬的时候,因为这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不是很重,但又感觉很重,看到别人在努力学习而自己在玩时,有时候心里确实心虚。这个时候我就经常和朋友打电话,寻求心理安慰,我也经常和我的研友去逛家乐福和大洋,也经常去商店买东西(主要是咖啡)。反正最后一段时间貌似过得很轻松,实际上心里比任何时候都累,都要害怕(这个阶段,以前那种每天都很充实的感觉消失了)。     二、功课安排     1、数学     在所考试的几门课中,数学的分量是很重的,必须给与高度的重视,而它的内容很多,所以要耐心去学,用心去学。关于方法,我就不赘述了。     下面介绍一下我所选用的参考资料。     (1)课本     高等数学 选用同济版教材     线性代数 选用清华版(黄皮),包括配套的教辅(这本书也许别人推荐同济版,但是我觉得这个版本非常好)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选用浙大版     (2)参考资料     A、李永乐版复习全书(这个版本上届一个考上清华的师兄推荐,所以我选用了,我觉得很好,今年最后一道题就是李版书上的原题)    B、400题(这本书最好做2遍,10月份一遍,12月份一遍)    C、数学真题     D、合工大5套题     所要提醒的是,参考资料要选最适合自己的,必须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情况下选择性地做题。     2、专业课     控制工程基础(清华版课本,紫皮书)    最近10年真题(这个我有几乎全套,大家如果想要,可以来找我。)    课件(我也可以帮大家弄到。)    另外,由于控工这科考试计算十分烦琐,推荐使用计算器,我用的是卡西欧fx-991ES,可以求超越方程,二三次方程,矩阵计算,其他的功能我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没有太大作用。因为计算器的关系,我节省了大量的计算时间,结果我专业课考试提前近半个小时就做完了。这种计算器可以在洪山亚贸买到,标价180元。     3、英语     英语考试有5个板块:完型填空,阅读四篇,一道题型可变的新题型(今年比阅读难,去年比阅读简单,得看题型),翻译,大小作文。完型就不用说了,给予一般重视即可,阅读和作文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翻译只要在平时做一下题目就可以了,还要看看资料,对于新题型也要重视一下,也就是做模拟题时训练一下。我想对于阅读每个人都会最重视,不过对于作文还是要在平时就做个有心人,对于作文我推荐平时多读一下好的英文原著,然后把那些比较触动自己的短语和句子记在一个笔记本上,然后晨读时多读一下,这样你就可以掌握大量的词汇和短语,很管用的。还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想方设法增加词汇量,要不间断地看单词。     个人觉得我对英语各部分重点的把握还是比较合理的,通过这种方法,今年我的英语考试成绩过了80分,还是比较满意的。     推荐资料:     A、词汇书(选择适合自己的词汇书,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认为比较重要的单词和句子从头到尾抄1-2遍,看不下10遍,最后应该说从中学习了不少短语和句子,对于每个单词基本上都能认识,我觉得做到能够认得每个单词就很OK了,也没有什么非要看多少多少遍不可)    B、NEW CONCEPT 3,4 即新概念     C、NEW HORIZON 即我们所用的英语教材(这两套书是我用来平时读的,我觉得上面有些文章写的好,就背了好多好多句子,很适合于写作文)    D、阅读资料推荐做2遍,八九月份一遍,十二月份一遍,模拟考场15套     E、十年真题     就这些我想就OK了,还是前面强调的,要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     4 政治     政治开始可以11月份(我算是比较早的了,不过好像也没什么必要那么早,但是可以在这之前听听辅导班,让自己对政治有个宏观的把握,好让自己不要为政治的无知以及考试的临近感到忧心)。政治资料很少,红宝书是根本。     我所用过的参考资料:     A、红宝书     B、十年真题     C、模拟题     另外,时事政治除买参考书外还要去看看那些上过政治班的时政资料,当时我还买了十七大报告看了好几遍。     我觉得政治部分这些资料足已,其中红宝书是最根本的。不妨介绍一下,马哲和马政经部分是理解性质的,建议在政治复习前期列为重点,其余是记忆性质的,可以放在后面重点对待。     另外,似乎听说09年考研政治是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家应该要多留心一下!     三、某些问题     1、关于报班:这个问题是个很敏感也很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说它浪费钱,可是又有人说这几百块钱相对于考上之后的身价而言是不屑于一提的;有人说它很浪费时间和精力,也有人说上辅导班可以大大压缩复习时间并且轻而易举地获得考试重点……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我个人认为这些都是相对的。如果你认为你自己的基础很好,很显然可以考上,OK,可以不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基础很差或者你的自制力很差,或者报考目标比较高,我建议还是报一个比较好,实践证明的确可以给你更大的考上可能性。简单而言,辅导班一方面能帮你更准确的把握重点,更快的解决难点。有句话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再穷不能穷政治”,特别是对于我这种高中就是理科生的工科生来说。其实不管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只要你觉得自己大学学习政治不认真的话,上一两个政治班还是很必要的。也许上课的时候你会觉得老师讲的内容你都知道,但是我觉得上课关键不是老师所讲的内容你知不知道,而是老师可以帮助你抽出课本的精华以及考试重点。跟着老师抓重点是关键,老师没有强调的你大可不去记。这就是应试教育。当然啦,即使你报了班,也要抓住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好好复习,因为如果事先预习还有事后及时复习的话,可以让你更快地掌握知识。     2、关于跨专业:我觉得如果不是特别讨厌自己的本科专业,不要去跨专业。     3、关于搬出去住:其实搬出去只是为了一个更加安静的环境,我当时搬到我哥那里住了,环境很好,非常安静,适合于学习。如果即使搬出去住的话也没有一个好的环境,那还不如不搬。假如自己寝室里都是要考研的,就可以考虑不搬,或者是和同学商量换到另外的都考研的寝室。跟我考一个专业也是考清华的几个同学就是在寝室住的。     4、关于占座:我一直在西十二自习,那里一点都不紧张,所以也没怎么占过座,不过听说东十二是很紧张的,好像说要4点就要起来,我觉得这是件很恐怖的事,不推荐大家这样,因为那样就没有办法复习了。     5 关于大学成绩:这个不用太在意,只要加权过了80就应该没有太大影响(即使没过80也不要太在意),对于初试根本没有什么影响。只要用心去重新学习,是可以学得比较好的。     四、所要注意的事情     1、首先应该有坚定的决心,一旦决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2、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实际上做到这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便是2个月都是很难的。不过郁闷应该是比较常见的事,只是不要让这郁闷磨灭了决心,要学会自我安慰,时常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寻求慰藉。     3、科学的计划很重要。没有做过计划的人一定要学着去做计划,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都要有,每天的计划即使自己没有写在纸上,也要在每天前往自习室的路上弄清楚,不要到了教室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4、要定一个符合实际而又比较高的目标,而且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5、复习时最忌讳一整天学习一门课,那样学习效率很低。     6、要有一两个研友,但是不宜太多,因为太多了,打扰也就多些。有一两个研友,可以时常谈心,交流信息,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成功地独自走过那5个月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7、掌握信息是很重要的。我个人觉得要掌握来自三方面的信息:一是来自考上你所想报的学校和专业方向的学长的信息,这个是最重要的信息,如果你没有,我建议你最好想办法找一个;二是来自网上报考学校的信息;三是要注意和研友交流信息,不要认为人家是你的竞争对手而不与别人分享任何信息,那样别人也会对你进行封锁,结果还是自己吃亏。     8、不要涉及感情方面的问题,考研过程中心灵上经常是非常脆弱的,如果再增加心理负担,恐怕很难以承受。     9、对于英语和政治,不要认为它们只有100分就不给予充分重视。今年的考研结果出来后,我发现自己在数学和专业课方面比别人的分多不了多少甚至还要少一些,可我的政治英语都达到了80多分,这样我的整体成绩也就上来了。     10、要保持身体健康,多做运动,尽量使自己不生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五、复试     初试过了,只是成功了一半。考清华,复试是很重要的,必须给予相当的重视。今年我们专业初试线是398分,基本上达到了清华工科中初试线的最高分(今年该专业扎堆很严重),参加复试的人基本上来自于各大名校,所以竞争相当激烈。     清华的初试和复试各占总分的50%,最后的分数=初试分(500) 复试分(500),然后按照最后总分排名次。     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其中笔试100分,面试400分,孰轻孰重可想而知。对于面试我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我按照要求写了份个人自述,又另外写了中英文自我介绍,在清华期间我每天早晨都在读中英文自我介绍。笔试就不详说了,就没做对多少题,就是填得差不多了。第二天早晨面试时,面试的有约8个老师,最开始我就做了一个英文自我介绍,之后他们每个人都问了我问题,不过没有怎么为难我,只是问了一个很简单的专业问题,只要好好看了复试所要求的那几本书就应该可以回答出来,我回答得还行。然后我就说了我所喜欢的方向,在我说的过程中他们都在纸上记着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很快25分钟过去了,复试就这样结束了。后来我们一些人交流了一下,我感觉清华的老师对于考生背景还有大学所做过的项目以及所组织的活动特别感兴趣,所以建议大学期间参加过科技比赛,主办过活动,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即使你的加权成绩不好)可以考虑去考那里,因为你是很占优势的。     后来结果出来,我复试成绩也是第一名。     最后,送给大家几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应该风雨兼程!     要学会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长时间学习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要学会在这个过程中去寻找学习的快乐。     末了,还要强调一下,由于每个人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所以适合于一个人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不一定就适合于另一个人;不要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以上所说仅供参考!     最后,祝愿新一届的考研朋友们能够在明年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分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研参考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