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粗盐提纯的步骤中 (1)若先使用盐酸调pH值将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为什么 ? (2)如何检验Bacl2过量?

解析试题背后的真相
当前位置: >
> 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
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1)第①步中,操作A是______,第⑤步中,操作B______.(2)第④步中,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设粗盐溶液中Ca2+的主要存在形式为CaCl2)______,______(3)若先用盐酸调pH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称量的粗盐固体要先溶解,才能再除杂,固体和液体的分离采用过滤的方法,所以第⑤步中,操作B是过滤,故答案为:溶解;过滤;(2)粗盐的提纯中,加入碳酸钠的作用是除去杂质离子钙离子以及过量的钡离子,反应的实质是: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故答案为: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3)若先用盐酸调pH再过滤,那样Mg(OH)2、CaCO3、BaCO3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钡等物质,从而影响氯化钠的纯度,故答案为:操作③④中生成的Mg(OH)2、CaCO3、BaCO3会与盐酸反应,从而影响制得精盐的纯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好范本试题专家分析,试题“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主要考查你对&&粗盐的提纯&&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粗盐的提纯
(1)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粗盐,水 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剪刀,火柴,纸片 (2)实验原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3)实验操作 ①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克粗盐(精确到0.1克)。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取一匙粗盐加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用玻璃棒搅拌,并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棒的搅拌对粗盐的溶解起什么作用?)。接着再加入粗盐,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在天平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在10毫升水中大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②过滤:按照过滤的操作进行过滤,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③蒸发: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④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比较提纯前后食盐的状态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发现相似题
与“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相似的试题有:
查阅次数试题题文
Copyright & &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论高一化学“粗盐提纯”实验的不足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对上海市二期课改修订版高一化学学生实验“粗盐提纯” 在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上的不足提出了修改。 中国论文网 /9/view-911711.htm  关键词:可溶性杂质;沉淀法;过量试剂   文章编号:(17-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      在二期课改《化学》教材中,“粗盐提纯”这一实验设置在了九年级第一学期和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充分突显了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然而反观两个年级“粗盐提纯”实验报告,有着区分度不高,内容类似的弊病。除了在《化学练习部分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实验二 粗盐提纯】中增加了“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晶体”的这样简单的一步,两个实验无论从实验的目的性(掌握从固体混合物中去除不溶性杂质即粗盐中的细沙)或是实验的基本操作(溶解过滤蒸发)上都近乎相同。从本质上来说,高中进行该实验只是机械地重复了初中的内容,而未做任何提高。这样的设计不符合学习的特点。学习是进阶型的,在知识的阶梯上同学们拾级而上,层层深入,直到迈向知识的最高殿堂。而教师起到的作用就是授之以“渔”,常教常新,如此才能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发展。   《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第23页图2.1《天工开物》中制海盐图中,古人采取“先日撒灰,日中扫盐”的方法,其中的“灰”即指能除去某些可溶性杂质的草木灰。第24页提供了表2.1“海水在浓缩过程中析出盐的种类和质量”,已经明确指出:在由海水浓缩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存在这样的几种微量杂质:MgCl2、MgSO4、CaSO4。在第30页【思考与复习2.1】中第2题又提出了“在粗盐提纯中,通常在溶液中依次加入BaCl2、NaOH和Na2CO3,以除去SO42-(Na2SO4)、Mg2+(MgCl2)和Ca2+(CaCl2)”。以上三处在课本中出现的内容,足以说明对于粗盐中一些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是这一节学习的重中之重,是对九年级粗盐提纯的深化和补充。问题的探索已经让学生的心动起来,现在是时候“励其行、促其思、放其手”了。只有通过对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如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去除的“实践”,才能完成他们对化学体系中除去纯净物中的杂质这一整体的“探究”。   考虑到高中教学的系统性、严密性和丰富性,首先,我将实验名称更改为【粗盐提纯2】;同时在【实验目的】的表述上添加并着重于“掌握溶液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较原实验目的性有了本质的改变与提升。   在实验进行的具体过程中,应体现出丰富性。原实验报告中采用了“水洗法去杂”,由于步骤实在过于简单,导致了与九年级实验报告有如“双胞胎”的严重问题,无法让同学们真正深切体会到粗盐提纯的另一个重要点――可溶性杂质的去除。这样的漏洞,不免使高一的同学对于化学学习的丰富性产生怀疑,成为以后在化学学习上产生倦怠的隐患。为此,我在实验报告中添加了【实验原理】这一块内容,其好处在于(1)点明了实验中采用的去除可溶性杂质的方法为“沉淀法”,让同学有据可寻;(2)增加了实验过程流程图,使整个实验步骤豁然开朗。(具体见实验报告)   当然,实验中的严密操作是启发同学思考的关键。首先,在加水溶解时,对所加水量的控制,牵涉到“让固体完全溶解”与“蒸发中所需的时间”这两个条件,为了使同学们思考全面,将此问题作为了【思考与讨论】第一题出现。其次,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镁三种杂质去除,必然存在先后顺序,对于孰先孰后的讨论,能提高同学们思维的严密性。最后,在以沉淀法去杂过程中,为保证可溶性杂质全都转化为沉淀,就必需添加过量的除杂剂,在将碱性溶液还原到氯化钠溶液时,则只能添加适量的盐酸。实验中的“3个过量” “1个适量”引出了对于“量”这个概念的严格取用。(具体见实验报告)   综上所述,我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报告粗盐提纯2   【实验目的】   1. 初步掌握溶液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2. 学会从粗盐提纯氯化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熟练掌握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化学试剂和医院用的氯化钠都是以粗食盐为原料提纯的。粗食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和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从粗食盐提纯氯化钠,要选择合适的试剂,使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转变成沉淀而除去,此法称“沉淀法”。   为了使杂质充分沉淀而除去,所加试剂(又称沉淀剂)必须是过量的。加入过量的试剂必然会引入新的杂质,因此要设计几种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最后必须除尽各种杂质(包括加入的过量试剂),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设计从粗食盐提纯氯化钠的实验方案,填写下列实验框图1所示流程。      【实验用品】   100 mL烧杯(2只)、 250 mL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天平、100 mL量筒、酒精灯、漏斗、滤纸、蒸发皿、火柴、剪刀   粗食盐(含少量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镁)、2 mol/L盐酸、1 mol/L氯化钡溶液、1 mol/L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pH试纸、蒸馏水   【实验内容】   1.称量:用天平称取10 g粗盐,用量筒量取蒸馏水35 mL, 放入100 mL烧杯中   2.溶解:将该烧杯放在铁架台铁圈上隔着石棉网加热、搅拌,加速食盐的溶解   3.去除硫酸钠: 继续加热溶液近沸腾, 加入 1 mol/L 氯化钡溶液2-3 mL。观察到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加热上述悬浊液4分钟。待沉淀沉降,在上层清液中加1-2滴氯化钡溶液,仔细观察,溶液不出现浑浊,表示硫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出现浑浊,继续加入1 mL 1 mol/L氯化钡溶液,重复上述操作,直到硫酸钠除尽为止。   4.除去氯化镁: 加热烧杯中液体近沸腾,边搅拌边滴加1 mol/L氢氧化钠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待沉淀全部沉降,取上层清液,检查氯化镁是否去除尽。   5.除去_____、_____: 在上述液体中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书写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上层清液,检查杂质是否除尽。   6.过滤: 制作过滤器,装配好过滤装置,过滤烧杯中液体,除去不溶性杂质。   7. 除去碳酸钠:待冷却后在上述滤液中滴加2 mol/L 盐酸,直到溶液pH值为7。   8.蒸发: 将滤液转移入蒸发皿中,加热搅拌,至有较多食盐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溶液蒸干。   9.称量: 用天平称量精盐。   【实验记录和计算】   粗盐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g。   精盐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g。   粗盐提纯精盐的收得率:(精盐的质量÷粗盐的质量)×100%=_____________。   【思考和讨论】   1.为什么10 g粗盐要量取35 mL左右水来溶解?食盐常温下的溶解度约36 g/100 g水,试通过计算回答。   2. 在去除杂质的过程中,给溶液加热有什么好处?   3. 粗盐提纯过程中,几次用到玻璃棒,每次的作用各是什么?   4.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⑤、②、④、①、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①、④、②、⑤、③   5. 当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都是微量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方法简单去除杂质?   6. 分析自己实验操作中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修改后实验的优点在于:   (1)以【实验原理】作为基础导向,其中增设的填空引发同学思考,促使他们未行先想,利于培养他们用审视的态度去证实知识形成过程的胆略。   (2)较原实验强调了可溶性杂质去除的具体步骤与先后顺序,完整了同学除去杂质的系统思维法。   (3)通过对“3个过量”“1个适量”的操作与讨论培养量化的严密性。   (4)增加了溶液中可溶性杂质是否彻底去除的判断,丰富了实验内容,增强了趣味性。   (5)以硫酸钠杂质是否除尽为标准,由同学自行推导出判断其他杂质是否除尽的方法,提高了同学归纳小结的能力。   (6)实验内容关于除去杂质内容的填空,提高了同学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与讨论中第5题以“水洗法”除杂涵盖了原实验的主要内容,提高了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实验中的部分填空,巩固了方程式的书写;实验现象也较原实验更直观生动。   (8)辨析了各种仪器的不同加热方法,强化了实验的操作能力。   (9)剔除了原【思考与讨论】中的某些与九年级教材相同的提问,避免重复。增设了选择题丰富题型,降低了难度,同时概括了添加沉淀剂先后顺序对提纯结果有无影响,培养学生严密地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整个实验紧扣教材内容,强调了理论结合实际的主旨。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取少量②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BaCl2溶液已过量.(2)第②步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Ba2++SO42-=BaSO4↓.第③步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Mg2++2OH-=Mg(OH)2↓.(3)若先加适量盐酸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会有部分沉淀如CaCO3、BaCO3溶解,从而影响制得精盐的纯度.(4)为检验精盐纯度,需配制1000mL.0.2mol/L&NaCl(精盐)溶液,若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会造成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填“偏高”或“偏低”)偏小.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化学
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Fe3+、SO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请回答:(1)步骤⑦需采用的主要物质分离提纯操作,名称是蒸发,所需要的实验仪器和用品除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外,还要蒸发皿.(2)步骤③加入过量NaOH的目的是:溶液中存在的Mg2+和Fe3+完全转化为沉淀除去(3)步骤⑥需加入适量的盐酸&(填试剂名称),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CO32-+2H+=H2O+CO2↑.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Fe3+、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1)第⑤步实验操作需要烧杯、漏斗、玻璃棒等玻璃仪器.(2)步骤2中,判断加入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②步后的上层清液中,再滴入氯化钡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说明所加的氯化钡已过量(3)除杂试剂BaCl2、NaOH、Na2CO3、加入的顺序还可以是(用化学式回答)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OH、Na2CO3.(4)若先用盐酸调pH值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在此酸度条件下,会有部分沉淀溶解,影响精盐的纯度.(5)为检验精盐纯度,需配制200mL&1mol/L&NaCl(精盐)溶液,如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未用玻璃棒引流,未使用200mL的容量瓶(6)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情况会使结果偏低的是ADA.称量时,托盘天平左盘加砝码,右盘加氯化钠B.移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未倒出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观察液面D.定容后,倒置容量瓶摇匀经平放静置,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定容.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化学
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1)第①步中,操作A是溶解,第⑤步中,操作B过滤.(2)第④步中,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设粗盐溶液中Ca2+的主要存在形式为CaCl2)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3)若先用盐酸调pH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操作③④中生成的Mg(OH)2、CaCO3、BaCO3会与盐酸反应,从而影响制得精盐的纯度.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化学
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1)请分别写出以下步骤的操作名称:①⑦;要想快速完成步骤①,你采取的措施是(至少写出两种);要完成操作 II,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2)A、B、C是从下列物质中选取,依次加入的A、B、C三种物质是(填序号)a、NaOH溶液&&&&b、KOH溶液&&&&&c、BaCl2溶液&&&&d、Ba(NO3)2溶液e、K2CO3溶液&&&&f、Na2CO3溶液(3)步骤⑤和步骤⑥能否对调顺序(填“能”或“否”),原因是.写出步骤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为检验精盐纯度,需配制100mL&0.2mol/L&NaCl(精盐)溶液,如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将上述烧杯中溶液全部转入容量瓶后的下一步操作是.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粗盐减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