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记黄埔比其他者比其辞也。谁比较好?

读一读.记一记 “我只会查词典! --解释词语的几种方法 有些同学在平时阅读文章或在做作业时.一遇到不会解释的词语.就迫不及待地去查词典.美其名曰:向字典公公请教.还有的同学说:“我就会查词典.不会其他方法. 解释词语真的就靠查词典吗? 查词典固然是一种好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其实.我们还有一些简便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一.语境推断法.就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读一读,记一记
“我只会查词典!”
——解释词语的几种方法
  有些同学在平时阅读文章或在做作业时,一遇到不会解释的词语,就迫不及待地去查词典。美其名曰:向字典公公请教。还有的同学说:“我就会查词典,不会其他方法。”解释词语真的就靠查词典吗?
  查词典固然是一种好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其实,我们还有一些简便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一、语境推断法。就是联系上下文,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推断。如:这个球打得漂亮极了。这一句中的“漂亮”,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应理解为“精彩、出色”,而不是“美丽”的意思。
  二、语素分析法。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先分别解释各个语素的含义,再连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如:“举世闻名”一词,“举”:全;“世”:世界;“闻名”:出名,有名。连起来解释为:在全世界都很有名。
  三、联想推测法。想想这个字用在别的一些词语中是什么意思,再把那个意思拿到这个词语中试解一下,是否说得通。如:“异口同声”一词,“异”在“异同”中表示“不同”,把“不同”这一意思拿到“异口同声”中解释,就成为:从不同的嘴里发出相同的声音,即许多人说相同的话。
  四、近义词(或否定词加反义词)取代法。如:“曲折”就是“弯曲”的意思;“错”就是“不对”的意思。
  总之,我们在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认真分析,灵活选择和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才能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水平。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海淀考王  语文二年级(上册)
读一读,记一记。
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我的好朋友是刘爽。
科目:小学语文
读一读,记一记。
  战国时期,各王国你打我,我攻你,大鱼吃小鱼。秦国想吞并天下。首先进攻比较强大的魏国。魏国军队被打败了,有人提出割让一部分土地给秦国,求得和平。魏国的谋臣苏代反对这种做法。他说,用割让土地的方法讨好秦国,就好像抱着柴火去救火,柴火不烧光,火是不会熄灭的。魏王听后,叹了口气。说:“唉,太晚了!”
  这句成语表示消灭灾害的方法不对,反而扩大了灾害。
科目:小学语文
读一读,记一记。
  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最多时有40多个仆人:轿夫、厨子、奶妈、丫环、马夫……被唤作“四少爷”的巴金,却最愿意与仆人们在一起。轿夫老周,是巴金一生中最敬重、最不能忘怀的人之一。
  马房后有一个轿夫们的厨房。他们做饭时,巴金就去帮他们烧火。坐在灶前的一块石头上,巴金不停地把柴放进去,结果常常把火弄灭了。这时,老周就把他拉开,用钳子往灶膛里捅几下,火又“蹭”地冒了起来。放下钳子,老周告诉巴金:“你要记住:人要忠心,火要空心。”巴金后来多次想过,是什么原因使老周在那样恶劣的境遇下,还能说出这些不凡的道理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有一次我与巴金聊天,他很悲哀,说自己这辈子没做什么,现在又成为大家的包袱。我安慰他,说他的那些作品,影响了几代人。巴金却哀哀地说:“我的几百万字作品,还不及老周的八个字。”老周的八个字就是:“人要忠心,火要空心。”可见,这八个字已深深地刻在巴金的心扉上,融化在他的血液中。
1.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使老周在那样恶劣的境遇下,还能说
出这些不凡的道理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周说的“人要忠心,火要空心”,原本主要是想提醒巴金________,但巴金却说:“我的几百万字作品,还不及老周的八个字。”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读一读,记一记
把我笑死了——谈夸张句
  星期一早晨,来到学校,王浩对同桌李明说:“星期六晚上,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小品,真有意思,把我笑死了。”李明一听,立刻纠正说:“你的话说得有毛病,你都笑死了,怎么还能坐在这里呢?”
  王浩的话说得真有毛病吗?——没有。他在说话时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我笑死了”是说小品太有意思了,让人看了以后大笑不止。类似的说法还有,别人冷不防吓了你一下,你常常会脱口而出:“把我吓死了!”天气很热,坐在家里不动都是一身汗,你会说:“该死的天,热死我了!”准确地运用夸张手法,能使我们语言表达得更生动、形象、有趣。
  夸张有三种方法:
  一是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大(多、快、高、强)处说;
  二是缩小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
  三是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客观实际为基础,不能给人以说大话、空话、假话的印象。夸张要明确,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
  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你来试试吧!
1.教室里十分安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上就轮到我上台表演了,我紧张得_________________。
3.这鬼天可真热,都快把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阅读。
我家门前的小溪流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溪流——极平常极平常的溪流。水位最高时,水面也就四米高;水浅时,鼓足了劲,一下子就能跳过去。溪岸长着几株婆娑的柳树和一棵小桃树,对岸便是稻田。&&&&   这一切,都是那样平常,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然而,我却非常喜欢它。&&&&  “当……当……”时钟刚敲了四下,我就来到了溪边,眼前一片朦胧,过了一会儿,从溪底看见天空中稀稀疏疏地点缀着几颗星星,像有一长串珍珠镶嵌在黑缎子似的天幕上。夜幕渐渐合拢,眼前的小溪展开了一幅动人的画卷。瑰丽的朝霞映红了半边天,也将绚烂的色彩柔和地晕染在溪水里。胭脂红、玫瑰红、金红、橘黄、金黄、柠檬黄、紫罗兰、孔雀蓝、湖蓝,五光十色,美丽动人,像燃烧的熊熊火焰,像销熔的灿灿黄金,像浮动的道道彩绸。啊,真想不到,小溪竟是这样的美!从此,我对小溪着了迷。上学前,放学后,我都要去看看它,好像看望我的老朋友。&&&&  我爱溪中的流水声。我爱溪中变幻无穷的景致。1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模模糊糊,看不清。(&&&& )&& (2)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本领,有功劳。(&&&& )&& (3)形容不断地改变。(&&&& )2 .请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3 .文中第3自然段的第4句话中共有9个描写颜色的词语,请读一读,记一记。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 4 .我会做选择。&& (1)作者喜欢小溪的原因是(&&&& )&&&&A .因为它极为平常,朴实无华。&&&&B .因为它为我们提供用水,默默地为人们奉献。&&&&C .因为它有悦耳的流水声,并且在溪水&&&&&&&&中能看到五光十色、变幻无穷的景致。&& (2)文中画“____”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A.点明中心。&&&&B.过渡段,与上文是递进关系。C.过渡段,与上文是转折关系。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5题。
甲: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朱权《太和正音谱》)
乙:《西厢记》的崔张故事乃千古佳传,人物也很美,无论是张生______情之美,莺莺______情之美,红娘______情之美,皆______丽夭矫,沁人心脾,为“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奠下很好的基础。
丙:艺术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驾驭语言的独特性。剧本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也是语言的艺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熔化百家,创造了文采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西厢记》“花问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和全剧到处都有美不胜收的绮词丽语分不开的。
艺术风格还表现在意境的创造方面。王实甫是酿造气氛、描摹环境的圣手。全剧处处有诗的意境,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在个别悲剧性的场子里,也依然笼罩着诗的气氛。如《送别》一折,并不着重去渲染主人公摧肝裂胆的痛苦,而是借助古典诗词描写愁恨时特有的一些表现手法,以景写人,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里没有呼天抢地,没有抱头痛哭,有的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那种诗意的迷惘和浓浓的哀愁,依然是一片诗情画意的动人色调,与全剧优美的风格和谐统一。
《西厢记》是一部迷人的诗剧,全剧从头到尾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爱情诗,它有明快的抒情喜剧的节奏,有“词句警人,余中满香”的艺术语言,有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环境氛围,所有这一切,汇合成一种独特的风貌和格调,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吴国钦(西厢记)艺术谈》,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丁:另外一些人的评论,如明初戏剧评论家何元朗“王实甫才情富丽,真辞家之雄”(《四有斋丛说》),“若《西厢》,才华富瞻”,“为情词之宗”,为“丽曲之最胜者”等等,谈的主要也是文采。过去论曲,以文采、本色划分派别,用以说明一个作家的语言风格,王实甫被认为是文采派的代表作家。其实真正有成就的作家大多是不拘一格的。就以“花间美人”为喻,这个美人是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呢还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呢意见便不尽一致。一种意见是前者,说“《西厢》全带脂粉”,“王词浓而芜”(何良俊《曲论》),就是说打扮过分,着意修饰而丧失本色;另一种意见恰相反,认为华丽浓艳并不是《西厢》的神髓所在,若“语其神,则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为南北之冠”(徐复祚《曲论》),比它如清水芙蓉,可说是天下第一美人。明代文论家李贽称《西厢》为化工而非画工,其中也有称赞它不待修饰自然美好的意思。以上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认为《西厢》的语言风格是华丽浓艳,一则认为本色自然。这不过是评论者各取所好,偏执一词的说法。真正的美人是集本色、文采于一身,若说王实甫比较注重于文采,那是对的;但因此认为他不擅长本色,就不一定对。因为《西厢记》中确有许多本色、当行的语言对塑造人物起到很好的作用。李渔就曾指出:“填词中方言之多,莫过于《西厢》一种。”方言即指一地的日常生活用语,对于元剧来说,最称本色。
(王万庄《王实甫及其》,时代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以下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西厢记》中崔张的故事,其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曲词之差和谐统一,为“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奠下了很好的基础。B.此文作者比较赞同《两厢记》富于文采而不擅长本色的观点。C.《西厢记》全剧都是美不胜收的绮词丽语,为“丽曲之最胜者”。D.王实甫被认为是文采派的代表作家。但作者认为真正有成就的作家大多是不拘一格的,因而认为王实甫并不算是真正有成就的作家。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文章开头描写“浓浓的树阴牢牢笼罩着椅子,这就像母爱”表明了主旨点明了题意。B.文章开头描写“这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正好体现了“母亲不疼她”、“没有温暖”。C.母亲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女儿也慢慢理解了母亲,最终加深了这对母女的感情。D.母亲调动了A市、B市、C市的媒体,甚至南下寻女,说明母亲是无比疼爱女儿的。2A.①朱权 李渔 何元朗
②徐复祚 李贽B.①朱权 何元朗
②朱权 徐复祚 李贽 李渔C.①朱权 何元朗
②徐复祚 李贽 李渔D.①李渔 李贽
②徐复祚 何元朗 朱权3A.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前进一大步,使人类的认识发生了极大的变化B.丰富发展了原有的理论,或者否定了原有的理论C.否定旧有的理论体系,建立全新的理论体系D.修正、发展原有的理论,进而建立全新的理论体系4A.文末用比拟的手法写河流的心灵就漂浮在水中,然而却永远难以真正理解,呼应开头,点明题意。B.河流以拒绝承担河流的责任与道义的方法传达对人们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满,表现出本文主旨。C.作者以天空与河水作异同比较,意在写河流与人的心灵难以沟通。D.经年累月地治理河流,强制它承担过多的运输、水利任务,这是人“自以为是”的表现。5A.小说用“寻人启事”来联系母、女二人的情感世界,构思巧妙。B.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深化了主旨。C.小说描写了一个平常的故事却表达了一个不平常的主题。D.小说用女儿的出走,反映了社会亲情的冷淡。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苏轼刚到黄州先作西江月一词请比较西江月和记承天寺夜游月光情感有何不同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惊喜的,对,对不起.龙秦他真的很不告而别,带着血与火,带着山崩地裂的校园里,有种突然间便苍老到无风无雨的晴天,许你一场春暖花开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增加减少是动词吗?急学有理数,题上说实际每月生产量与计划量(20个)相比情况如下表(增加为正,减少为负)那题中的增加减少是变化呀?(比如第一月+3第二月-1,那么第二月是22个)还是每一个月的分别在计划量上下多少呀?(比如第一月+3第二月-1,那么第二月是19个)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应该是后一个吧,是与计划量相比,不是与前一个月相比.
可我总觉得是增加减少是动词呀?
这跟动词啥的有关系吗?
就是那个变化的趋势,变化
这道题重点在于和谁比,题意写是和计划量比,计划量是固定的,自然是后一个。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维汉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标记现象对比研究--《新疆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维汉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标记现象对比研究
【摘要】:在世界各种语言中,对立不对称的标记现象具有类型学共性特征。它们普遍存在于语言的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各个层面。本文在借鉴汉语、英语、俄语等语言中有关标记现象研究的已有成果基础上,把语言描写与成因解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对现代维吾尔语中的部分标记现象做一次尝试性的观察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对维汉语标记现象做一次比较深入的对比研究,以期探求造成维汉语标记现象共性和个性特征的认知、语用、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并尝试在维汉双语教学中,实证性地运用、检验标记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预测和解释作用。
全文共五章,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是标记理论研究的概述部分。主要介绍标记理论的含义及研究对象、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判断标准、标记的种类、标记现象产生的原因等,并着重介绍国外标记理论研究的主要发展阶段、国内的研究情况、在维吾尔语以及维汉语对比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即第二、三、四章)是维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标记现象对比研究部分。在各章节中,首先描写分析了现代维吾尔语名词的数范畴、男女性别、亲属称谓系统中存在的对立不对称的标记现象,与动词有关的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中的标记现象,维吾尔语等级反义形容词在三种问句、比较句、构词、熟语系统等方面存在的对立不对称标记现象。其次,对维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中对应存在的标记现象进行了进一步对比分析,并对产生这些标记现象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的原因做了尝试性的解释。
第三部分(即第五章)主要阐述标记理论在维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启示。这一部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在维汉语“被”字句教学中,检验标记理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预测和解释作用,阐述了标记理论对以维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对双语教师的启示。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研究内容方面,瞄准了维汉对比研究领域的空缺,有一定的补缺作用。标记理论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但据我们目前已掌握的信息看,在维吾尔语本体研究和维汉语对比研究领域中,涉及标记理论和标记现象的研究成果不多。本文以标记理论为指导,尝试对维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中存在的对立不对称现象做对比研究和成因解释,是对新理论的应用、对新方法的尝试、对新领域的探索,期望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二是实用价值方面,可望对提高以维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作用。运用标记理论进行维汉语对比研究,并把其成果运用到维汉语双语教学,这不同于传统的对比分析研究,不是将对比分析的差异与困难简单地等同起来,而是把学习困难与语言间的差异和标记程度联系起来,从而更加准确地描述民汉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时,可能存在的困难和学习重点,希望对提高维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实效性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H146;H215【目录】:
中文摘要3-5Abstract5-11绪论11-15第一章 标记理论研究概述15-39 第一节 标记理论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15-17
一、 标记理论的含义15
二、 标记理论的研究对象15-17 第二节 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判别标准17-18 第三节 标记的种类18-20
一、 形式标记19
二、 语义标记19
三、 分布标记19-20 第四节 标记现象形成的原因20-25
一、 认知原因21-22
二、 语用原因22-24
三、 社会、文化因素24-25 第五节 标记理论的研究综述25-39
一、 国外标记理论研究的主要发展阶段25-30
二、 标记理论在国内研究的情况30-35
三、 标记理论在维吾尔语、维汉语对比研究中情况35-39第二章 维汉语名词标记现象对比研究39-87 第一节 维汉语名词“数”范畴标记现象对比研究39-59
一、 维吾尔语名词“数”范畴的标记现象40-47
二、 汉语名词“数”范畴的标记现象47-53
三、 维汉语名词“数”范畴标记现象对比及其成因解释53-59 第二节 维汉语性别对立名词标记现象对比研究59-73
一、 维吾尔语男女性别对立名词标记现象59-66
二、 维汉语性别对立名词标记现象对比研究66-70
三、 维汉语性别对立名词标记现象成因解释70-73 第三节 维汉语亲属称谓词标记现象对比研究73-87
一、 维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对比分析73-77
二、 维汉语亲属称谓词标记现象对比分析77-83
三、 维汉语亲属称谓词标记现象成因解释83-87第三章 维汉语动词标记现象对比研究87-140 第一节 维汉语中与动词相关的主动句、被动句标记现象对比研究87-108
一、 维吾尔语中与动词相关的主动句、被动句标记现象87-95
二、 汉语中与动词相关的主动句、被动句标记现象95-103
三、 维汉语中与动词相关的主动句、被动句标记现象对比及其成因解释103-108 第二节 维汉语中与动词相关的肯定句、否定句标记现象对比研究108-140
一、 维吾尔语中与动词相关的肯定句、否定句标记现象108-120
二、 汉语中与动词相关的肯定句、否定句标记现象研究120-136
三、 维汉语中与动词相关的肯定句、否定句标记现象对比及其成因解释136-140第四章 维汉语反义形容词标记现象对比研究140-202 第一节 反义词的分类及其标记现象140-143
一、 互补反义词及其标记现象140-141
二、 关系反义词及其标记现象141
三、 等级反义词及其标记现象141-143 第二节 维吾尔语等级反义形容词标记现象研究143-176
一、 维吾尔语等级反义形容词在三种问句中的标记现象144-164
二、 维吾尔语等级反义形容词在比较句中的标记现象164-168
三、 “量度等级反义形容词变成表示度量单位名词”中的标记现象168-170
四、 维吾尔语等级反义形容词在构词中的标记现象170-173
五、 维吾尔语等级反义形容词在熟语中的标记现象173-174
六、 维吾尔语等级反义形容词在形容词“级”范畴中的标记现象174-176 第三节 维汉语等级反义形容词标记现象对比及成因解释176-202
一、 维汉语等级反义形容词在三种问句中的标记现象对比及其成因解释176-186
二、 维汉语等级反义形容词在比较句中的标记现象对比研究及其成因解释186-189
三、 维汉语中“量度等级反义形容词变成表示度量单位名词”标记现象对比及其成因解释189-190
四、 维汉语等级反义形容词在构词中的标记现象对比及其成因解释190
五、 维汉语等级反义形容词在熟语中的标记现象对比及其成因解释190-191
六、 维汉语等级反义形容词表程度时的标记现象对比及其成因解释191-193
七、 维汉语中等级反义形容词在“N+数量+A”和“N+名词性成分+A”句式中的标记现象对比及其成因解释193-195
八、 维吾尔语中“(?)”大/小标记现象对比及其成因解释195-202第五章 标记理论对维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202-219 第一节 标记理论与语言迁移研究202-206 第二节 维汉语中被动句的标记性对比分析206-208 第三节 问卷测试及实证性研究208-214
一、 被试对象208
二、 问卷设计和具体操作208-209
三、 问卷统计结果209-212
四、 问卷数据结果分析212-214 第四节 标记理论对维汉语被动句教学的启示214-217
一、 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被动句的偏误归因及教学策略214-215
二、 汉族学生学习维吾尔语被动句的偏误归因及教学策略215-217 第五节 标记理论对维汉语双语教师的启示217-219结论219-223参考文献223-233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233-234致谢234-23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淑康;;[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汤云航,赵淑芬;[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李东梅;;[J];长江学术;2008年04期
佟倩;;[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李海霞;;[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朱小舟;[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孙岿;[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叶建军;[J];福建外语;1999年04期
张莹莹;;[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曹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管春林;[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俊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刘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李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申向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张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刘翠;[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王曰珠;[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张雪梅;[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冯小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姜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红艳;;[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唐嘉忆;;[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加米拉·吾守尔;瓦依提·阿布力孜;吐尔根·依布拉音;;[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C];2011年
;[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沈家煊;;[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陈昌来;;[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王仁强;;[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张相明;雍和明;;[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周红红;;[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郭丽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邱闯仙;[D];南开大学;2010年
曲丽玮;[D];南开大学;2010年
徐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陈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李颖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黄德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唐树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龙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张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龙金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丹;[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龙晓花;[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陈丹;[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苏珊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吴艺彬;[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宋文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黄姗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高健;[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赵桂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刘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凌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张晞奕;[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胡国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许利英;[J];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王魁京;[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姜丽蓉,韩丽霞;[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陈凤兰;[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康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刘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赵英玲,杨忠;[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汽车催化净化技术产业化与发展战略研讨会专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清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阿依克孜·卡德尔;[D];新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蚁坤;[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史李梅;[D];鲁东大学;2007年
陈丛耘;[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记黄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