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若稽古,考究和记,百家争鸣的意义?

争鸣百家的O2O背后——访懒猫猫CEO徐进、美上门CEO潘荟婷、葡萄生活CEO杨维全--《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5年09期
争鸣百家的O2O背后——访懒猫猫CEO徐进、美上门CEO潘荟婷、葡萄生活CEO杨维全
【摘要】:正2015年6月底,百度决定在未来三年向旗下团购网糯米投入200亿元巨资,百度外卖还融资2.5亿美元并将业务拆分独立发展。阿里巴巴重启"口碑"网,投入60亿元试图打造自己的O2O平台。有人说,这是一场掘金大战,不仅要资本,更要各路人才。也有人说,O2O行业的用户全是钱砸出来的,长久生存甚是困难,98%的公司都会倒下。那么当下O2O企业的发展面临哪方面的磨难?O2O模式对传统型企业带来了哪些商机?那么他们遇到的困扰又是什么?近日记者对话了懒猫猫CEO徐进、美上门
【关键词】:
【分类号】:F724.6【正文快照】:
2015年6月底,百度决定在未来三年向旗下团购网糯米投入200亿元巨资,百度外卖还融资2.5亿美元并将业务拆分独立发展。阿里巴巴重启“口碑”网,投入60亿元试图打造自己的O2O平台。有人说,这是一场掘金大战,不仅要资本,更要各路人才。也有人说,O2O行业的用户全是钱砸出来的,长久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有机硅氟资讯;2007年12期
林海;;[J];当代经理人;2009年04期
姜继玲;;[J];新前程;2009年10期
马克·艾什;;[J];IT时代周刊;2013年05期
祖翠娟;;[J];公关世界;2013年01期
李淇;[J];国际市场;2000年03期
王玉;[J];上海企业;2001年07期
晓菲;[J];计算机周刊;2001年34期
郦晓;[J];广东电脑与电讯;2002年07期
;[J];中国储运;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柳士顺;凌文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李丛苓;;[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李丛苓;;[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张征争;黄登仕;;[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A];时代先锋——中国区域经济杰出人物(第1卷)[C];2006年
韩伟华;吴淑琨;;[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发枝;[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Anders?教授;[N];经理日报;2008年
李大庆;[N];科技日报;2008年
吴琼;[N];上海证券报;2009年
文华;[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陈明尘;[N];经理日报;2008年
信海光;[N];经理日报;2008年
是冬冬;[N];东方早报;2013年
晓骢;[N];中国工业报;2004年
张辰;[N];经理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荣;[D];重庆大学;2008年
周衡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杨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田溶馥(Jun Yongbok);[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文娟;[D];湘潭大学;2010年
黄勇;[D];中南大学;2012年
黎兆团;[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闫雪;[D];辽宁大学;2014年
肖晓蒙;[D];山东大学;2014年
张肖;[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杜穗;[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赵恩东;[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李典;[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郭月娟;[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行走在西安张礼&& 陕西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省份。周的崛起、秦的强大、汉的兴盛、唐的繁荣都是以陕西为起点的。今天的西安,城市的表情是现代的,然而你走近与之接触之后,会发觉西安仍有汉唐的风骨和神韵。钟楼暮鼓尤在,古老的城墙尚存,那护城河水依然泛着汉唐的清波,大雁塔敞开着双臂迎接着你的到来。我觉得,就连西安人,也尚存汉唐遗风,热情、好客、友善、好施,不似一般城市人那样圆滑世故。陕西纵向南北狭长,由北向南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分为三大地区:陕北、关中、陕南。地理上以秦岭-淮河之界分南方与北方,陕西省是跨越南北分界的省份之一。陕西境内的秦岭被亲切地称为父亲山,渭河和汉江被称为母亲河。
&&& 慈恩寺•大雁塔&& 陕西的黄土埋皇帝,这是陕西人最爱说的一句话。这话其实说得不错,中国大概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那得有多少皇帝埋在这儿,这些皇帝死后的藏身之地,最登峰造极的要数秦始皇陵了,其次就要数武则天与丈夫李治合葬的乾陵。这里我首先要提的是大慈恩寺与大雁塔,这是到西安不可不去的地方。大慈恩寺位于西安市内,是世界闻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迄今已历1300余年,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玄奘法师是寺院第一任主持方丈,寺院最北面建有著名的大雁塔。据说大雁塔,是玄奘法师为珍藏从印度带回的大量梵本佛典而建,初名慈恩寺塔,后据天竺寺僧葬雁建塔的故事,改称大雁塔,沿用至今。塔原为五层,公元701―704年用纯砖重加营建为七层,后又改建为十层,遭兵火破坏仅存七层。明代在外表加砌砖面保护,至今仍保留了外加砖面的七层原状。塔身高约六十四米,呈四角锥体,沿塔内中心梯道可直达顶层。大雁塔塔高七层,据说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意。大慈恩寺前,立着中国第一位西行者唐僧玄奘法师的雕塑。唐僧从印度回来后,就是在大慈恩寺的大雁塔里修经译经,至今,大慈恩寺还保存有他从印度带回来的刻在贝多罗树叶子上的经书。进入大慈恩寺山门,只见青砖铺地,路旁竹影拂墙,路中有苍松夹道,可见一座3米多高的铁香炉比较显眼。慈恩寺的中心建筑是大雄宝殿,殿前有个长长的大香炉,长日香火弥漫风烟摇曳,可见诸多的信男善女手持香火,虔诚地作个揖后把香烛插进香炉,然后念念有词地跪拜于佛祖神像前,祈求平安或是生意兴隆。大雄宝殿之后进入大殿院,大殿院东西两侧是由伽蓝堂、财神堂等组成的偏殿;院北为五开间两层悬山式屋顶的藏经楼法堂,上层藏有玄奘法师在慈恩寺勤奋不辍十六载翻译出的佛教经卷。下层为法堂,法堂内通往二层的楼梯间锁闭着,不对外开放。
&&& 站在大雁塔的最高层第七层,可向四周远眺,西安古城的景色可尽收眼底。如果你喜欢观夜景逛街市,大雁塔北广场就是个好去处。大雁塔北广场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广场西路,整个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组成。大雁塔北广场有一个纪录: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和最大的水景广场,水面面积达2万平方米,广场内有两个百米长的群雕,8组大型人物雕塑,40块地景浮雕。
&&& 乾陵•无字碑&& 数年前,我曾到陕西乾县的梁山走访乾陵,曾在无字碑旁久久默立,思绪成千。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为我国历代帝王陵园中唯一的夫妇两帝合葬墓。墓前立有两块高大雄浑的石碑,西面是“述圣记碑”,上面8000余字的碑文是歌颂唐高宗功绩的。东面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碑由一块巨大的整石雕成,碑头雕有8条互相缠绕的螭首,饰以天云龙纹。根据乾陵建筑对称布局的特点,“无字碑”与“述圣记碑”显然是在高宗去世时由武则天同时主持竖立的,而这块“无字碑”,自然是武则天预先为自己准备的“功德碑”。无字碑上为何无字,人们对此有种种说法,有无数的人在猜测在探究这千古之谜。对此我也很疑惑,回到家后还为此博览群书,也曾在网上搜索找寻相关依据。我觉得这无字碑的无言之言,是比后人的一切喋喋不休都来得高明,是非任人评说。无字碑之所以无字,民间主要有以下五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功高德大无须说,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是,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是,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说,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第四种法是,称谓不统一不便说(是称皇后或皇帝)。第五种说法是,(武则天)信奉佛教万事皆空不用说。还有一种说法更直接,说无字碑另有寓意,说乾陵的布局和造型体现了生殖崇拜,无字碑的形状,就极其近似男性生殖器。缘由是武则天本人生前喜欢“阳道壮伟”的男人,对男性生殖器有一种渴望与羡慕,无字碑就是男性生殖器的一种象征,这样的寓意,就无需刻任何文字。而历史学家对无字碑作了这样的推测:武则天生前已经撰写好了碑文,并交给了李显,武则天叱咤风云几十年,但“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让位给李显,将国号“周”恢复为“唐”,李显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却长期在惶恐中度日,重登皇位后虽然不能发泄憎恨,但也讲不出对母亲歌功颂德的好话,只好不说不刻,为武则天留下了一块无字碑。此说后来好象又有了一个证据:陕西文物研究所在一次考查时,无意间发现在无字碑的阳面,从上到下刻满了方格子,经考证,这些方框好象并不是后人刻上去的。这些方格子每个长4厘米,宽5厘米,排列整齐。只有一种可能,它们就是当初准备在石碑上刻字用的,而且已经准备好了碑文。根据留在碑面上的格子计算,碑文大约有3300多字。对此,我又有些疑惑,无字碑经过一千多年风雨的洗礼,早已沧桑得面目全非,谁又能证明这些方框不是后人刻上去的。立碑时准备刻字的方框印迹一定不会很深,留到现在让人研究的可能性不大。有人研究说,无字碑不是无字,而是已经刻上了文字,但又被唐玄宗令人磨去,目的是为了彻底消除武周政权给李唐政权带来的耻辱。但这好象也说不过去,磨去碑上的文字,还不如直接把碑拆了,唐玄宗还不至于到画蛇添足的地步。其实,无字碑并非无字,如果仔细观察,上面密密麻麻刻了许多文字,这全是宋、金以来人们因无字之憾而添补的。据《乾县新志》载:“向无字。金元后,往来登眺,有题咏诗篇刊其上。”《雍州金石记》也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也就是说,宋金(公元960―1234年)以后才有游人题字于碑,成为有字碑。但是这些人大都没有尊重历史的态度,只顾自己宣泄,逮着一块地方就舞起文来,弄的诺大一块碑成了老和尚的百衲衣,前面的文字漫漶不清,后面的文字又镌刻上去,成了一盆糨糊。令人惊异的是,这些文字中还有一种少数民族文字,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人能识别。这种早已废绝的少数民族文字。经后人考证,金太宗的弟弟于1134年在无字碑上刻了《大金皇帝都统经略郎君行记》(简称《郎君行记》),且在旁边配有汉字译文。这种失传了的文字并不是金文,明代金石学家赵山函在《石墨镌华》中说:“《郎君行记》碑字不能辨,盖女真字,字刻乾陵无字碑上。”这种说法一直广为流传。到上个世纪20年代,考古工作人员在内蒙古巴林右旗附近发现辽代帝后的墓志,才将这一谜团解开。原来这些文字和墓志上的字相同,是早期的契丹文字。契丹文字始创于公元920年,但随着国家的灭亡很快消亡,到了元代已几乎没有人认识,到了明代则彻底成为一种无人能识的死文字了。据有关史书记载,唐高宗死后,乾陵的选址、设计以及营建,都是在武则天直接指导下进行的。作为乾陵地面的主要大型石雕――无字碑极有可能是当时树立的,又从无字碑与述圣纪碑相互对应来看,很可能两碑是同时树起的。由此看来,无字碑无疑是武则天在唐高宗死后主持树立的。
&&& 这块武则天精心设计并树立的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不仅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入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丰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名播八方。游客们到乾陵来,几乎都要在无字碑前驻足,或凝眸注视,或摄影留念,或指点评说。无字碑在无数游人眼中不仅是乾陵的象征,更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武则天时代的一项重要变化,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皇帝亲自策试考生的殿试制度就是武则天开创的。武则天在位时,起用了一大批臭名昭著的酷吏与一大批名声显赫的贤臣,这两部分人在历史上同样引人注目。
&&& 武则天任用的贤臣良吏则清明能干,不但当时众望所归,也受到后来世世代代的尊敬,比如狄仁杰、张柬之、姚崇、魏元忠、徐有功等等。这批人受到武则天的保护与重用,分布在从中央到地方的要害岗位上,治国安民,深受百姓爱戴,并流传了许多他们的传奇故事。而那些酷吏们却从来没有机会染指真正的行政权力。结果,形成了一个极为奇特的现象:在帝国统治高层,弥漫着血雨腥风,人人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早上出门,就不知道晚上还能不能相见。发生在武则天的男宠、大和尚薛怀义身上的一件事,颇能说明这位女皇的行事。
&&& 薛怀义仗恃武则天的宠爱,极为骄横。有一次,在进皇宫大门时,与宰相苏良嗣争执起来。苏良嗣下令左右将这个家伙左右开弓地抽了十几个大嘴巴。薛怀义痛哭流涕,要求皇帝武则天为自己作主。武则天抚摩着情人红肿的脸蛋儿,对他说:“苏良嗣是宰相,你能惹得起他吗?以后躲着点,别走皇宫正门就是了。”
&&&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且唯一的女皇帝、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登位后,就大修宫殿、佛寺,借机炫耀自己,这可以看出武则天一贯好大喜功。从武则天不惜国力财力民力大搞个人崇拜的“形象工程”来看,她绝对不会忽视为自己树碑立传、歌功颂德这样的重大事件的。况且,从公元683年高宗驾崩到705年武则天死,乾陵在武则天亲自规划和指挥下修建,耗时长达22年,她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既然武则天有心为自己刻碑记事,为什么现存的碑又不铭一文呢,这只能说,武则天的“无字碑”与她本人无关,刻与不刻字、刻什么内容,也不是已经身患重病只等死去的她所能左右的,而是要从当时的政治形势与继任者唐中宗李显的情况来分析。武则天离世后,唐中宗李显继位,此后一段时期内政局动荡,无人过多关注撰写碑文之事,加上唐中宗虽然是武则天的儿子,却曾被废而复立,因而心怀嫉妒,就把刻碑一事搁置下来,而帝王一般不会死前下诏,如何撰写自己的碑文。而后的李唐王朝的大臣们,对武则天的评价肯定争论不休没完没了,那碑就在武则天死后,真正地成为“无字碑”了。
&&& 秦始皇陵•秦始皇&& 我碰巧经过秦始皇陵时,时间已慢慢弯下腰,一晃就是多少年江山多少个世纪,而此时某人正隐藏在地宫的黑暗深处,安祥地熟睡。我迈着修行者的碎步,轻轻地围着皇陵转圈,我怕脚步声,会拍醒某人千年之下的沉睡。在大片柏树遮蔽的山岗,坐在封土堆上,我把心情卷好,放开心中的意象,细心阅读来自秦朝的竹卷,触摸与俯听秦朝两千年前的气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位在生前骄横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在死后留下的陵墓依然扑朔迷离。秦始皇毕生都在寻找灵丹妙药、追求长生不老,始皇帝死前既没有立皇后,也没有立太子,他是不愿相信也不想承认自己会死去的,但就是这个信奉长生不老的人,却为自己修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豪华陵墓――秦始皇陵。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陵墓南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陵墓之上,生长着青翠茂密的翠柏,四周也全被植被所覆盖,景色优美,环境独秀,可以说是个混然天成的陵园。据史料载,秦始皇13岁继位,即下令为其修陵墓,并由承相李斯负责筹划施工,动用人工70万人之众,直至秦始皇去世时仍未建成竣工,他的儿子秦二世又建了一年多才算完工,前后历时40年始建成,其工程之浩大世所罕见。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后共修了30年,但投入人力只有10万,由此可见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秦始皇陵是由无数人的白骨堆成的,骊山系土山,石料缺乏,大量石料需从渭北诸山采运,这些全靠人力搬移,其艰难程度难以想象。骊山的河渠本来是由南向北流入渭河的,为防止河水冲击,保障陵墓的安全,于是改变河道方向,使其由东向西流。整个土丘由人工堆积夯实而成,经过2000多年的风蚀剥离与人为破坏,土丘的高度已由初始的百余米减至现在的50米左右。但是,远远望去,陵墓依然是一座巨大而美丽的山丘。关于秦地宫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是司马迁的《史记》:“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 司马迁的《史记》中展示了皇陵地宫的一些景象,穿三泉而建的地宫布满豪华的陪葬品,放满了奇珍异宝。有以水银来表现的百川大海,象征江河大海川流不息,有防止盗墓的机关弩矢,宫顶装饰天文星宿之象,象征着天体星辰,地上模拟统一后的中国疆域,还有用鲸鱼油做成的长明灯,照亮了整个地宫,经久不熄。陵墓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单是营造恢宏的自然景观,在地宫中弥漫的汞气体还可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而且汞是剧毒物质,大量吸入可导致死亡,因此地宫中的水银还可毒死盗墓者。据有关专家估计,以水银营造百川大海,至少需要水银100吨,这些数量巨大的水银是从那里来的呢。据考证,四川东南一带是春秋战国时期汞矿的主要产地。这需要劳工跨长江溯嘉陵江而上。走巴山,过汉水,经过千里栈道运到关中,其艰辛可想而知。据史载,在陵墓完工之际,为了防止墓穴秘密外泄,秦始皇下令将参与施工的工匠全部封死在墓内作了殉葬,秦始皇死后下葬的同时,秦二世胡亥下令,将秦始皇的宫女一律殉葬。秦始皇陵冢当时是一座高达120米的人造土堆,土全是从咸阳等地用人工配制好土,再运送过来。当时土冢上是寸草不生的,因为秦始皇害怕树根会钻进他的身体里,后来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土冢上还是长满了草和树。千古一帝秦始皇听信方士惑言,追求长生不老之药多年而不得,乃亲自出海寻找仙药,病死途中。《史记•秦始皇本记》详细描述了这一段史实。始皇36年,有人手持一块壁石交与官家,壁上书有“今年祖龙死”的字样,官员追问其详,但那人已不见踪影。于是将壁石呈交始皇,秦始皇看了之后,知其“祖龙者,人之先也”实则暗指自己的大限到了。于是卜卦求问,得一“游徙吉”卦,也即出游就会大吉大利。于是始皇37年开始了他的第五次出巡,次子胡亥及丞相李斯、赵高等随行。至浙江钱塘渡海,又去会稽祭大禹,还立了石碑为自己歌功颂德。然后返回琅邪。其间始皇追问方士徐市为何久寻仙药而不得,徐市害怕始皇加罪,乃谎称仙药在蓬莱,但因受大鲛鱼阻碍,无法接近,请派射手群捕杀之。始皇准其奏,派出大批射手,几经周折终于杀死一条鲸鱼,当然仙药还是没有找到。但回到平原津后秦始皇即发病,病情日见加重,始皇乃立密诏给长子扶苏,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至同年七月中,病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县附近)。李斯、赵高等担心消息传到咸阳会引起诸王子争夺皇位和朝中大乱,乃密不发丧,当时知道死讯的仅胡亥、李斯和赵高等五六人而已。为了保密,鉴于途中无法进行完善的防腐处理,乃将始皇尸体置于“温凉车”(放入冰块的降温车)中,仍然照常向始皇送食,大臣仍照常在车前上奏。此时胡亥与李斯、赵高私拆密诏得知,始皇欲传位长子扶苏,于是密谋篡位,后来回京后诈称李斯受遗诏,立次子胡亥为太子。虽然煞费苦心保密死讯,但从河北返回咸阳路程长达二千余里,又正当夏季炎热时期,行不到几天尸体就已腐烂发臭,于是又买了一石(音dan)鲍鱼放入车中,用鱼臭味来掩盖尸臭。尽管如此,终归难以隐瞒死讯,消息还是很快传到咸阳宫中。始皇尸体运回咸阳后由于已经腐烂,也不可能再作防腐处理,即便擦洗静身都不可能了,所以只好草率入殓。秦始皇陵墓的周围原有大量的地面建筑,如内外城、宫殿等。但是,早在2000多年前项羽入关时即付之一炬。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说,项羽人咸阳之后,以30万人运了30天还没有把东西运完。以后,关东盗贼又将铜棺窃去。后又有牧羊人因寻找遗失的羊,持火把迸入墓穴,不慎失火,将陵墓彻底烧毁,说大火延续烧了90天都没灭。据传,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司马迁写《史记》,距秦始皇人葬仅百余年。司马迁《史记》中有专门篇章论述秦始皇,但对陵墓被毁一事,却只字未提。而六百年后的郦道元却对陵墓毁坏做了详细记述,这不能不令人生疑,其根据是否来源于一些误传与野史。据我国考古工作者对秦始皇陵进行的探察,并在地宫周围打了两百多个探洞,只发现了2个盗洞,一个在陵东北,一个在陵西侧,盗洞直径约90厘米,深达9米,但离陵中心还差250米,都还没进入地宫。考古工作者还用先进的仪器探测到地下确有大量的水银和金属存在。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四周均有4米厚的宫墙,宫墙还用砖包砌起来,并且找到了若干个通往地宫的甬道,发现甬道中的五花土并没有人为扰动破坏的迹象。这是其未遭到盗掘的有力证据,因为地宫一旦被盗,水银就会顺盗洞挥发掉。根据封土层未被掘动、地宫宫墙没有破坏的痕迹,以及地宫中水银有规律分布等情况,可以得出地宫基本完好、末遭严重破坏和盗掘。班固、郦道元所说的项羽掘墓、地宫失火之说是不可靠的,当年项羽盗毁的可能是陵园的附属建筑。长期以来,我们对首次统一中国的这位始皇帝多有赞誉,其兼并了割据称雄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强大的封建帝国。毛泽东在他那首《沁园春.雪》中,对秦始皇赞赏有加,将其视为“英雄”、“风流人物”大加褒扬,自己更是以其超越秦始皇之上而自负不已。我们知道秦始皇不但有统一中国的伟业,有统一度量衡的佳绩。但其还有着“焚书坑儒”,实行独裁专制的壮举。以首创专制统治的秦朝为界,原先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嘎然而止!自秦朝以来的中国史开始了一部奴隶史。从此,人们再也难以见到春秋时期人们灵动的人性、光鲜的思想、勇敢无畏的精神和敢作敢为的气质。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产生过像孔子、老子、孟子那样的大师。有的只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因循守旧,逆来顺受的奴隶。我们的影视文学作品也是这个大帝,那个大帝地充满帝王崇拜情结。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儒家文化是阻碍中国文明进步的绊脚石,从五四运动起,就出现了“打倒孔家店”的呐喊。殊不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完全是被后来的统治者歪曲利用了。他们将其精华弃置不用,而仅仅利用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名分,为自己的长久统治寻找依据。须知,孟子的名言“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仁”,“施仁政”,“仁者爱人”。
&&& 这些都是孔孟学说的精华。可惜儒家学说这些重要理念都被当权者弃用了。法家最主要的代表之一韩非,其学说直接影响了秦始皇。他的“法、术、势”学说旨在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在他的笔下,人民就是一群牲口,君主就是放牧者。儒者、商人等皆是社会的蠹虫,在被消灭之列。其学说的奥妙之处,深对秦始皇及其后来者们的胃口,正中其下怀,并奉为至宝。秦始皇在读到其杰作后,相见恨晚,当即奉为上宾。可以说,在后来一系列将人民变为奴隶的行动中,秦始皇只是一个前台表演的角色,而真正的幕后策划者乃是“无名英雄”韩非也。可以这样说,中国自秦代始,好长好长一段历史,自始自终有意无意把人民变成了事实上的奴隶。人生,其实是一次阅读,我看到那些古道上的枭雄,正在玩扑克牌,对秩序重新洗牌。此时我坐在封土堆上,思想着枕着琥珀睡觉的前世英雄,我想像你的三千佳丽,一定超出常人的妩媚,你扫灭六国带上千古皇冠,焚书坑儒,又遗下窃窃私语。若征服世界就是好汉,杀戮就是英雄,那希特勒、拿破仑又是英雄么。在和平面前,我为何要翻动这页远去的记忆,说上一些言辞,那些雨中行走的蜗牛,自会让时间慢下来,蚂蚁会翻起那些千年不动的石头,我为什么偏要在骨头上修行,身陷其中,与远古对视。
&&& 兵马俑•秦俑& 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无意中被一位挖井的村民惊醒了,于是他们抖落掉满身的尘埃,从秦陵里一个个站了起来。那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数百匹曳车的战马,一列列、一行行,构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阵容。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无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那一匹匹曳车的陶马,膘肥体壮,张鼻嘶鸣,双目圆睁,两耳竖立。这些秦俑的脸上的表情各不相同,但似乎没有看到一个愁眉苦脸的。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兵马俑表现得十分逼真,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富有生气,无一雷同,且不是机械的模仿。有人认为兵马俑是为宣太后修建的陪葬坑,大多数的学者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秦桶坑大批兵马俑的军事阵容,反映的是秦始皇生前的军事情况,正是秦始皇统治下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形象记录。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78年,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兵马俑后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穿越历史穿越泥土的囚禁,静静地肃穆地靠近这些陶塑的泥人面前时,我必须与你保持一定的时空与距离。我知道,我不能让自己身上携带的二氧化碳,氧化腐蚀你陶质的躯体。我知道,我不能一个人,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轻易打扰一个群体的呜咽或呐喊,我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惊动你尘封的马蹄声或那曾经擂响的战鼓。这些秦俑是兵或是侍卫,争议并非那么重要,你们都是俑是一段逝去的传说,你们都是秦人血与泪的混合,是历史一节节惨烈的章节。那些铠甲、铍、钺,还有戈矛盾牌,那些守卫皇魂的千百个俑的队伍,那一个个手持青铜戟的武士,演绎的就是当年的铮铮铁骨金戈铁马。我一直在这些陶塑的泥人面前,想捕获一个鲜活的眼神,就沿着坑一步步搜索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这一个个冰冷凝固的表情,这些不朽的秦俑,又是哪一家哪一户烧制,我想给这些兵俑吹一口气,让他们从墓坑中走出殉葬的队伍。我想知道秦始皇指点江山的方位,在哪一个军阵或墓坑,我也想知道,秦始皇帝现在走在哪一条古巷。此时,我也想捏一个个泥人,塑一个个陶俑,让他们穿上两千年前的铠甲,骑上两千年前的战马,让他们都排成品字形阵式,让战争兵团的陶俑,让现代战争的疼痛,让一些看不见的杀戮,在泥土和荒草中,也埋上两千年。
&&& 柏树•黄帝陵 看过司马迁《史记》的都知道,陕西的黄陵县桥山镇埋了一个很重要的人,他便是被我们誉为中华始祖、人文始祖的黄帝埋身的地方。我觉得,过桥山而不谒黄帝陵,那多少有些大不敬的。不过黄帝不同于皇帝,皇帝似乎更倾向于权力的象征。自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为有别于黄帝,改黄为皇,自称始皇帝之后,便开了个不大好的头,从此所有推翻前朝的人,都要做开国皇帝,以示自己天下第一。是否可这样来理解,历来的统治者,只是顺应了黄帝的旨意,他们只是在代行黄帝当年对民众的管理。尊崇黄帝,就是尊崇他们的统治,否则,就是对黄帝的冒犯。是否可以作这样一个想象,中国因为黄帝这个人,而开始了政权的统制与更替。
&&&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是孙中山先生以民国大总统名义撰写的致祭黄帝陵文。黄帝陵,古称“桥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黄帝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1962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华夏儿女自称炎黄子孙,也算是自觉地把自己纳入炎帝和黄帝的文明血脉。黄帝陵位于延安市的黄陵县,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源关的降龙峡生下黄帝,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黄帝15岁就被拥戴当上轩辕为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其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诛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汉语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黄帝陵由两大部分组成,东边为轩辕庙区,西部为黄帝陵墓区。黄帝庙前区气势恢宏,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入口广场的地面,选用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进入轩辕庙院内,首先进入视线的,就是那株据称为黄帝亲手种植的古柏,树龄大概5700多年,为中华第一古树。粗糙的树身遍布绿苔,枝干虬曲、苍劲,那饱经风霜的树身尽现五千年沧桑。据说,黄帝闲暇之时,不像现在的人就想着搓麻将、斗地主。黄帝没事时,就找臣子一起看看天象、星座、月亮,研究些风呀、水呀什么的,还把这些研究成果搞了篇博士论文,题目叫干支历法,基本的理论我们今天还在沿用。
&&&  佛祖•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陕西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扶风”是汉朝时的官职,意为“扶助京师,以兴风化”,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长。据传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周魏以前原名叫“阿育王寺”,唐初改名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法门寺,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京剧里有一出戏,就叫做“法门寺”。其中有两个角色,让人永远忘记不了,一个是太监刘瑾,一个是他的随从贾桂。刘瑾那种炙手可热小人得志的形态,在戏剧中表现得维妙维肖,淋漓尽致,是京剧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贾桂则是奴颜婢膝,一副小人阿谀奉承的奴才相。他的声名甚至高过刘瑾,几乎是妇孺皆知。法门寺的得名,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殷周时的扶风地区,有个小村叫美阳村,村中有一青年叫法阿门。法阿门对当时的豪强横行,盗贼四起,民不了生等,很是气愤,他笃信天竺传来的佛教,认为佛可以教化民众行善积德,普渡众生。于是,建立“教坛”,演化佛教,一时从者甚众,后来法阿门被当权者以“蛊惑民心”为由所杀。释迦牟尼得知此事,深为感动,对阿育王说:“我入化后,将我体断成四万八千块,一块送往东土周朝法阿门的故居”。传说阿育王遣鬼神送佛骨之夜,灵光闪耀,祥云升腾,在法阿门诵经之处,隐约闪现一座秀丽雄伟的宝塔。后来,东汉时人们在此兴建寺院,取名“阿育王寺”,为纪念法阿门又称为“法门寺”。
&&& 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清理塔基时发现法门寺地宫并在地宫内找到失踪千年之久的、世界上绝无仅有的4枚佛指真身舍利,加上随之出土的供奉器物均为大唐内宫珍品,使得法门寺一夜之间在佛教界、史学界和文化界声誉鹊起。当佛骨舍利被迎往泰国时,泰国空军甚至出动战机为之护航,并出现万人空巷的盛大场面,足见法门寺佛骨舍利在佛教世界的地位。古刹悠悠,宝塔巍巍,法门寺在袅袅香烟和梵音中,散发着佛门特有的庄严与肃穆的气息,听着钟鼓楼响亮的钟罄之声,心境或许会得到一种解脱,对红尘的纷争或许看的更深更透一些,对生命似乎会有更深的诠释。当我怀着某种尊敬,走进法门寺去看修行或者皈依时,我对宗教一直很隔膜,宗教与佛,常常离我很近,又离我很远的样子。走近法门寺,这座曾叫阿肓王寺的关中名刹,让我精神压抑,使我浑身都不是很轻松。在佛祖面前,一切轻佻的语言都不敢出口,张狂的舌头或目光,都要作短暂的瘫痪,就若在某个时代的极权下不敢言语一样。走在佛堂,我不敢惊动法门寺里的佛,这里贡祭着释迦牟尼指骨舍利,菩提树下禅坐的佛祖,叫乔达摩•悉达多。如今,佛似乎就坐在无忧树下冥想,谦卑的乔达摩,修禅前是印度的一位王子,圆寂于娑罗树下,最后成了世上一道耀眼的佛光,让虔诚的世人仰望。佛在我的记忆里,总是非男非女的样子,微笑很菩萨,法门寺里的佛也不例外,对于禅道,其实我不能多说。在法门寺,我还看到一些不该看到的东西,包括佛眼里的欲望,佛对布施释放出的欲望。我看到许多盘腿而坐的佛高贵端庄,眼里的灵光却大都凡心末眠,心里酝酿着凡人的贡奉。这让我思考,我们都在走一条回家的路,都在同一个季节里轮回,佛不是神,佛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欲望。
&&& 云南省墨江县文联
&&& 邮:654800
&&& 邮箱:
发言者:李丹丹??发表时间: 9:28:00??IP地址:219.145.209.*曾在西安求学数年,看到和西安有关的文字总有特别的兴趣。介绍得很仔细也很有文化深度,是宣传关中文化的佳作。
阅读数[4375]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家争鸣的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