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镜子的议论文分论点设置论点

应把985、211议论热作为一面镜子
&&&&&&字号
原标题:应把985、211议论热作为一面镜子  近日,有关“985”、“211”工程废止传闻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教育部迅速辟谣称,“985”、“211”工程不会被废除。在此过程中,广东高校则显得比较淡定。因为从今年起,广东本科院校的经费分配再也不用看学校名号、大学排名,唯一的指标就是学校的综合实力,学校办得越好获得的资源就越多。(11月15日《羊城晚报》)   当大家在热议“985”、“211”存在的问题,以及被废除后的好处时,教育部浇了一盆冷水:“985”、“211”工程不会被废除。虽说这盆冷水浇灭了讨论的热情,但是大家讨论的焦点不容忽略。一个断章取义的传言,为何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依笔者之言,教育部的回应不应是问题的终点。不妨把民众的热议当作一面镜子,看看“985”、“211”的来路,也好照亮其去处。   “985工程”,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211工程”,为了面向21世纪,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政府集中中央、地方各方面的力量,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目前,“985”有39所学校,“211”有112所学校。   建设这两项工程没有错,问题在于国家给的优厚“待遇”,这也是讨论的焦点。无论是政策、资金还是教学资源,被列入其中的学校都享有先天优势,而且是集中了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换言之,通过国家的资金投入,吸引了地方和社会的资金流入以支持这些学校。   但是也不难看出,“985”、“211”工程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根据当时的基本国情而为社会发展和科教兴国做出的强国战略。实践也证明了,这些重点建设工程在这条路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促进了大学的快速发展,而且不断向世界水平靠拢。   问题是,一定时期内的积极意义,只是这个时期之所需,应该看到,其弊端也随着时代的脚步逐渐被放大。   其一,教育资源配置失衡,这也是最受诟病之处。上世纪经济落后,很难做到高校同时起步、共同发展。让一部分高校先起步,基数小,发展起来相对容易,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高校。但是,时代不同了,GDP都第二了,同样是教育,同样是高校,同样是莘莘学子,为何不能公平公正的配置教育资源?在名声已经传出去,或者也可以说已经跻身世界高校前列的当下,应该注入新时代的元素。是时候反思如何培养出真正的人才,以及如何完善教育机制,使人才和教育均衡发展了。   其二,重点名校和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受歧视,这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出门找工作,不仅看学历,还看“出身”。虽然教育部明确了“三个严禁”: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但是大家心知肚明,这种潜规则根本根除不了。更何况,重点高校毕业生享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比普通高校毕业生优秀,谁不愿择优录取呢?   可喜的是,教育部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突出绩效原则,鼓励改革创新,避免重复交叉,提高集成效益”等透露出的措施,一定程度上要“淡化”两大工程建设。   但是何不彻底一点儿呢?像广东一样,把高校改革付诸实践,改变评价系统。以学校的综合实力为指标,学校办得越好获得的资源就越多。想必,高校越想办好,就要把高校内部去行政化,把行政和学术的界限划清,防止教师“三奔一荒”,即奔钱、奔官、奔项目,荒学术。   从过去两大工程的建立与发展,到今天引发的废除热议,应该从这一面镜子里看到广东高校的率先改革,看到“身份标签”引发的教育失衡和就业歧视。允许高校差别化发展,如600多所本科高校转向职业教育,人才分流满足不同的需求,这是正确的一步。但是不能厚此薄彼,在资源上偏袒一方。如何把深深烙在大家心里对两大工程的刻板印象,及对其他普通学校的偏见心理淡化和抹除,这也是当务之急。   文/雷彦鹏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为话题的作文
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为话题的精选篇一《不要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p>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一个非常贪玩的小孩,整天和一群顽皮的孩子混在一起,根本没有什么志向可言。直到16岁的一天上午,正当他准备去河边钓鱼的时候,被父亲拦住。
爱因斯坦的父亲说:“昨天,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梯子才能上去,杰克在我的前面,我在后面。清扫完毕后,我们钻出烟囱,我看到杰克的背上、脸上蹭了好多烟囱里的烟灰,而我身上却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到杰克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于是,我到附近的小河里洗了又洗,直到自己认为干净为止。而杰克呢,钻出烟囱时,他看见我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在笑他,还以为他是个疯子呢。而他自己却一无所知。”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等爱因斯坦笑够了,父亲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也会把自己当成天才。”
爱因斯坦听了后,满脸愧色,一声不语。后来,正是这件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开始了自己人生的“伟大之旅”。父亲的教育让爱因斯坦明白:有了正确的参照物,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行动。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督促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中熠熠光辉,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为话题的作文精选篇二《多角度立意导写》倪全春
在人生的航程中,只有不断确立正确的参照物, 才能在生命的航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古人说: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但爱因斯坦的父亲对 他说:“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 的镜子。” ? 那么,你的镜子是什么?你是否用自己做镜子, 天天审视和映照自己呢?请以“镜子”为话题,写 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 于800字。
请结合“镜子”话题思考,如何多角度立意?
以前作文常见思路及误区
常见思路一:(议论文)引唐太宗对魏征的评 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 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三句话为分论点依 次分别展开论证 ? 【误区】有些同学作文中的三个分论点之间缺少 有机联系,全文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主旨不明确。 ? 常见思路二:(记叙文)以“镜子”为重要道 具或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 【误区】有些同学只是编了一个跟“镜子”有点 关系的故事,其中的“镜子”并没有更深的含义, 也不能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甚 至完全可以随意换成“梳子”“盒子”等生活用品, 因此算不上切题。
以前作文常见思路及误区 【小结】
有相当数量的同学在作文中采用了以上两 种思路,造成了立意、选材、构思方面的撞 车以及雷同,得分普遍不高。究其原因,是 没有对“镜子”的内涵做多方面、多角度的 审视和解读。
多角度立意思路 导 游
从审题角度看,“镜子”显然具有隐喻色彩, 信息含量较大,有深沉阔大的意境,于是由镜子的 特征出发,立意可以百花齐放、各呈异态,可以照 见人生的缺憾,察己正身;可以洞见历史的正误, 明路前行;可以俯瞰社会的伤疤,疗伤治病;……。 ? 从实践看,学生可直抒胸臆,流畅明达地 表述人生态度、社会观点、历史见解;也可含蓄委 婉地讲述故事、描写细节,以此来呈现生活进程中 的点点滴滴对自身前行的影响或人生的启示。
[精彩构思]举隅(一)
镜 史 ? 可以根据对镜子的了解,写一篇说明文。 远古的时候,没有镜子,人们都是临水自照。 后来有了铜镜,但因为铜很昂贵,因而一直是贵族 阶级的用品。唐朝时还在使用铜镜,唐太宗的“以 铜为鉴,可以正形容”可以为证。水银镜子是在明 清时对外贸易的舶来品,仍然为贵族所有,如刘姥 姥看到宝玉房中的水银镜子而不知。清末民初时民 族工业发展,镜子才大量生产。解放后,镜子进
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为话题的作文精选篇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学生)》: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执笔人:魏秀玲
审核人:李利辉 王丹
【考纲要求】:
作文的基础等级的第一条要求是“符合题意”,立意明确、集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材料 2.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3.学会如何分析材料如何审题立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展示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自主领悟】
一、什么是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 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二、新材料作文写法五忌:
1、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照搬)。
2、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既然要求根据材料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材料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
3、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或扩充。4、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
5、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三、立意的要求:正确(一是思想内容正确,能准确全面地揭示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意义;二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深刻(一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二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三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集中(只有一个主题,中心突出)新颖(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能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给人新的启迪、新的联想 )。 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1)全面把握材料,重点突破关键句。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教师批语 :
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为话题的作文精选篇四《材料作文审题》 />
新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分) 从前,有个国家没有鸟类生活过,人们也不知道鸟是什么 样的。一天,有人带来一只鸟鸦。当地人惊讶极了:大嘴巴, 长翅膀,羽毛黑亮,竟然能在天上飞,太神奇了! 虽然它叫起来很难听,大家还是把它视为珍宝,好吃好 喝伺候它。 听到伙伴在这儿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四面八方的乌鸦都飞 来了。没过几天,树上房上到处都是乌鸦,它们沙哑地喊叫, 发疯地打斗,鸟粪洒满各处,但人们对神鸟还是不敢有丝毫怠 慢,尽着最大的心力供养它们。 几年后,有人从另一个国家带回三只孔雀。当地人看到五 彩斑斓的孔雀,不禁目瞪口呆:孔雀走起路,雍容华贵;孔雀 跳起舞,美似仙女。人们纷纷跑来欣赏、供养孔雀,再没人搭 理那些讨厌的乌鸦。 乌鸦没吃没喝的,只好四散飞走了。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 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 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 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 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 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 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议 论文。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 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 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 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 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 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三个旅行者结伴去一个小庙投宿,半路上被一块巨 大的石头挡住,爬上去和绕过去都是不可能的。天色已 晚,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再找别处投宿也不可能了。 三个人正发着愁,走出一个和尚,背着一个大搭裢, 手捧一只破钵,口里念念有词:“此路由我开,此路由 我踩,要想越过去,留下买路财。施主,想过去吗?每 人留下100文钱,自然就有办法让你们过去。”第一个 人毫不犹豫拿出100文钱,另外两个人则讨价还价。 和尚把破钵往大石上一扣,石块没了,第一个人过 去了。和尚把破钵拿起,大石岿然如故。第二人不再犹 豫,拿出100文也要过去。和尚说:“现在涨到200文!” 那人只好给了200文,也过去了。 见此情景,第三个慌忙拿出200文。和尚说:“不行, 现在涨到300文了!”那人纳闷,问“这是何缘故?” 和尚说:“回避困难的时间愈长,付出的利息自然
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为话题的作文精选篇五《年高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教师版)》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审题的几个方面
1、审文体
是记叙文体还是议论文体?抑或夹叙夹议类散文?或者其它?
2、审范围
时间限制、人物限制、事件限制、空间限制、主体限制;功能、构造、使用方法的限制,等等
3、审内容 从哪些方面写什么内容
4、审关系
根据概念之间或偏正、或并列、或因果、或递进、或包容等关系,以便确立文章的重点和内容的逻辑关系。
5、审写法注意题干中“联系实际”、“运用比喻”、“展开想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改写”、“续写”等提示语。确定相应的写法。
6、审人称 什么人称,是单数还是复数,等等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1、查原因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2、明关系
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为话题的作文精选篇六《2013年春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请将下面一段话抄写在下面的方格里,注意把字写正确、美观。
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2013年四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2) 你的说法(
)是错误的,因为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 (3) 今年我过生日那天,爸爸(
)给我买了一个随身听。 (4) 刚才还晴朗的天空,(
)变得如墨染一般。
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3分)
二、积累与运用。(40分)
1. 看拼音,写词语。(8分)
cāng sāng
2. 读拼音,再填字组词。(5分) jià
3.给下面句子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上“
”。(4分)
(1)我对小树的死因进行了调(diào
tiáo)查。
(2)他混(hǔn
hùn)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jiào
ju?)。 (3)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ng
f?ng)隙。
4.对号入座,选词填空。(4分)
(1) 这次学校卫生大检查,我们班(
)保持全校第一。
6.下面每组词语中有一个站错了队,把他们找出来,写在括号里。(4分)
) (3)电冰箱
) (4)端午节
7.给下面带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便宜:A.价钱低
B.不应得的利益
C.使得到便宜
(1)我们不应该占集体的便宜。(
) (2)这些东西买的太便宜了。(
生气:A.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B.生命力、活力 (3)少年儿童是最有生气的。(
(4)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妈妈很生气。(
8.句子加工厂。(8分)
(1)国槐是本市的市树,既耐寒又耐旱。(用带点的关联词写句子)
(2)孔子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3)因为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公园。(改病句)
(4)经过努力,我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大大进步了。(改病句)
与"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为话题的作文"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榜&&>&&>&&>&&>&正文
《语言如镜》议论文阅读附答案
作者:飘零书生604 文章来源:会员上传
①语言是一面镜子,()是人用口吐出来的,还是人用笔写出来的,()能照出他的思想。
②比较明显的是胡屠户这一类“粗人”,在他口里,中举前的范进是个“尖嘴猴腮”“不三不四”“想吃天鹅肉”的“现世宝”,中举后的范进则是“才学又高”、比城里张府周府里的绅士还“体面”的“贤婿老爷”。这方面较“雅”的例子,则是苏学士从和尚那里享受的“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级别不断提高的待遇。一个是胸口长毛满脸横肉的屠夫,一个是慈眉善目淡泊名利的出家人,语言却照出了他们的共同点——势利。
③当然,人只有&&&&&&&&&之分,正如李子有大小甜涩之分一样,在所难免,只要“言为心声”倒也能让人接受。若用语言装饰门面、掩盖本质,则是可笑可叹可憎了。刘阿斗所谓“此间乐,不思蜀”,虽然“数典忘祖”,倒也憨态可掬,而后来鹦鹉学舌般地说“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则让司马氏笑掉大牙了。
④更有甚者,有时“粗”的语言能照出人的真成率直,如鲁达、焦大。“雅”的语言则照出人的虚伪贪婪,如蔡京、贾珍之辈。政治家中,彭德怀的骂娘不也比阴谋家的口号动听多了?
⑤近来报上“自我解剖”类的文章颇多,其主题多是对功名利禄嗤之以鼻,虽然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作品,得了若干次全国性的大奖,但仍然“很不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每每读到占有相当篇幅的这一类内容的文字,我便有一种吃鱼吃到一半才发现另一半还没有熟的感觉。这些文字照出来的形象,总令人觉得别扭。
⑥思前想后,语言真是一面“照妖镜”。不管你是昧着良心说,还是曲着笔调写,你的灵魂总被它照得一清二楚。
1.&在第①段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第②段画线的这句俗语,现在常说成       。
3.&第②段中,从胡屠户与和尚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共同点是势利,写法上却有所不同。写胡屠户用_______手法,重在表现他    (用一个成语)的势利特点;写和尚则采用对偶,活画出他    (用一个成语)的势利特点。
4.&从学过的课文中举出两个势利的人物例子。
5.&第③段中,联系上下文,填入横线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A.&聪明愚蠢B.&善恶雅俗C.&高矮美丑D.&高尚卑劣
6.&第3段画线句可以引出一个成语   。&“鹦鹉学舌”可以换成一个同义成语   。
7.&鲁达是著名古典长篇小说《  》中的人物。
8.&用“嗤之以鼻”造一个句子。
9.&第⑤段中,这里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意思是:     。
10.&下面是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读“自我解剖”类的文章,未读完就会发现其语不真诚。
B.&读“自我解剖”类的文章,读完才发现其语不真诚。
C.&读“数十万字的作品”,未读完就会发现其语不真诚。
D.&读“数十万字的作品”,读完才发现其语不真诚。
11.&本文的标题不能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因为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10字以内概括)。本文从两方面论述中心论点,一方面(第②段):&      ;另一方面(③④⑤段):     。
12.&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    。
13.&本文的结构,我们认为是:
答案:1.&无论(不管)总(都)
2.&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3.&对比&&前猖后恭&&趋炎附势。
4.&菲利普夫…查看…辛勤写作,不追求名利。
11.&标题是比喻形式,作论点不明确&&语言能反映思想&&语言可以直接反映思想&&用语言装饰门面也不能掩盖思想
12.&举例论证。
13.&①|②③④⑤|⑥|理由:根据开头总提与结尾总括的内容,本文主体部分从“用口说出来的语言”和“用笔写出来的语言”两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第②到第④段都是举“用口说”的例子,第⑤段举&“用笔写”的例子。
文章录入:飘零书生604&&&&责任编辑:飘零书生604&
请输入关键词直接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议论文分论点设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