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字是什么文字? A 图画文字 B 整体认读音节是什么文字 C 音位文字 D 表音文字

承载汉语的字母形式(后附汉字、音韵字、音素字、通字对照实例)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8:53:58&)
895409字(322/1)
( 21:18:29)
48字(33/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转载]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字教学资源及其利用
第一讲:汉字的基本知识
第二讲:汉字资源(一)
第三讲:汉字资源(二)
第四讲:汉字资源的利用和评估
第一讲:汉字的基本知识
第一课时:认识汉字
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汉字全貌,介绍汉字的特点,排除“汉字难”心理;
2.利用图片,影片等教学道具形象说明六书,汉字的形体演变与发展以及书法等与其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展示汉字的特定文化内涵;
3.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关于汉字的认识,疑惑,兴趣点等的方式激起学生渴望学习汉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外国学生对汉字造字法,笔顺的掌握
课时安排:一到二个课时
教学内容:1.展示汉字,介绍汉字字体的历史演变,书法,毛笔等;汉字基本上一种表意文字,学生模仿书写(写自己的中文名字并解释含义);
2.学生交流对汉字的自我认识,并初试外国学生学习汉字的心理,排除心理障碍,播放汉字与汉民族的视频
教具:有关汉字的形体演变的图片(甲骨文,铭文,篆书,隶书,楷书),汉字与汉民族发展关系的影片,白色大纸板。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知识导入: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图片展示,激起学生的兴趣
&&&&&&&&&&&&&&&&&&&&&&&&&&&&&&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              
&&&&&&&&&&&&&&&&&&&&&&&&&&&&&&&&&&&&&&&&&&&&&&&&&&&&&&&&&&&&&&&&&&&
&&&&&&&&&&&&&&&&&&&&&&&&&&&&&&&&&&&&&&&&&&&&&&&&&&&&&&&&&&&&&&&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
一些简单概念。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图1
&&&&&&&&&&&&&&&&&&&&&&&&&&&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图2。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
一.汉字的特点及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据统计,使用汉字和汉语的人数达到13亿以上。汉字是现在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文字。现在能看到而又能认读的最早的汉字是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这已是相当成熟、相当系统的汉字了。
  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古埃及5000年前的圣书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但它后来消亡了,有记载的古埃及文化也被深深埋藏起来了。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也有5000年的历史。但在公元330年后,它也消亡了。历史上衰亡的著名文字还有玛雅文、波罗米文等等。而汉字不但久盛不衰,独矗世界文字之林,还不断地得以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什么?有以下一些原因:
  1.汉字是读音最动听的文字之一
  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音调,因此读起来响亮清晰,婉转动听,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用这种语言写成的诗文,有铿锵锐耳、抑扬顿挫的美感,特别是诗。中文诗讲究平仄、对仗,所以,诗句可以特别整齐、节奏特别鲜明,读之特别琅琅上口。
  由于汉字语音响亮清晰,没有轻辅音,所以汉字在“人机对话”方面占有明显优势。有人预言,21世纪是“汉字的世纪”。
  2.汉字也是最优美的文字之一
  优美到什么程度呢?它已成为一种艺术——书法艺术。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相比的。下列的古代书法作品已经成为无价之宝。
  3.汉字好认
  先来作个测验:你看下面两种排列方式,哪一种能更快地知道其数目?
  ① ●●●●●●●●●●●●●●●●
  ② 
  ●●●●
  ●●●●
  ●●●●
  ●●●●
  当然是第二种。因为人类的眼睛视野总是一个面,而不是一条线。所以前者线性排列,不易辨认;后者排成方块,一目了然。前者相当于拼音文字——线性文字;后者相当于汉字——方块文字。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汉字比拼音文字有更高的阅读效率。
  4.汉字意思好懂(具有关联性)
  请比较下面一组中英文的词:
  汉字词& 英文词
  牛&&&&&&&&&
  公牛&&&&&
  母牛&&&&&
  小牛&&&&&
  牛奶&&&&&
  这六个英文词,虽然意思都和牛有关,但写出来读出来却“风马牛不相及”,要认识它们,必须一个一个地学,一个一个地记,毫无规律可言。而汉字词,只要认识一个“牛”字,就知道所有带“牛”的词都与牛有关了。又由于汉字构词能力很强,所以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就认识了无数的词,即使有新词产生,也是建立在旧字的基础之上的,词义也容易理解。
  缺点则是在数学物理等理科学科上,表达起来,非常的薄弱和繁琐,例如运算,只有借助阿拉伯数字和符号。在机械建筑制图方面也只能借助符号。
  七十多年前的时候,鲁迅先生说,方块汉字“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是愚民政策的利器”
(《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答问》)。所以“中国等于并没有文字,待到拉丁化的提议出现,这才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紧要关键”,“如果不想大家来给旧文字做牺牲,就得牺牲掉旧文字”。(《且介亭杂文/中国语文的新生》)。中国近代史上的虚弱造就了国人对自己传统(包括文化)的不自信,纵使是鲁迅胡适之辈,也不能免俗。
  5.汉字直观达意
  汉字的字形和字义联系非常密切,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表意性。汉字的表意性使汉字成为世界上惟一能跨越时空的文字。只有中国的儿童,仍能读懂2500年前的《诗经》,朗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只有中国的教材,能把唐诗、宋词作为儿童必读的启蒙材料。而三四百年前的英文,除了专家之外,其他人很难读懂。可见,汉字更有利于读者形成“形-义”的直接联结。
  汉字的表意性使汉字成为世界上单位字符信息量最大的文字,因此容易辨识,利于联想,这也为加快阅读速度带来极大的便利。  
汉字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1.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日本民族虽有着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创制则相当晚。长期以来,其人民是以汉字作为自己传播思想、表达情感的载体,称汉字为“真名”。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假名”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八世纪时,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已较固定,其标志是《万叶集》的编定,故称“万叶假名”。是为纯粹日语标音文字的基础。
  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空海)来完成的。他们俩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革体创造日文“平假名”。尽管自十世纪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汉字的使用却并未因此而废止。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
  2.汉字对朝鲜文字的影响
  朝鲜文字称谚文。它的创制和应用是古代朝鲜文化的一项重要成就。实际上,中古时期的朝鲜亦如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汉字。新罗统一后稍有改观,时人薛聪曾创造“吏读”,即用汉字表示朝鲜语的助词和助动词,辅助阅读汉文书籍。终因言文各异,无法普及。李朝初期,世宗在宫中设谚文局,令郑麟趾、成三问等人制定谚文。他们依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11个母音字母和17个子音字母,并于公元1443年“训民正音”,公布使用。朝鲜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3.汉字对越南文字的影响
  十世纪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国的郡县。秦、汉、隋、唐莫不在此设官统辖,故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较深。越南独立后,无论是上层人士的交往,还是学校教育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均以汉字为工具。直至十三世纪,越南才有本国文字——字喃。字喃是以汉字为基础,用形声、假借、会意等方法创制的表达越南语音的新字。十五世纪时,字喃通行全国,完全取代了汉字。
& 二、汉字的基本精神
1、写实精神
六书的构字法在汉字的构成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象形为例,象形的手法是有图画文字和文字画发展而来的,如最初的象形文字“人、马、日、月、山、水”等就具备写实性,它与图画文字和文字画最接近,传达着丰富的感性信息。
会意字也设法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实在的事物去象征它的意义。如“家”,在甲骨文、金文中都是从豕,表示屋内有猪之义,象征私有财产。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
2、人本精神
汉字的构形漾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以整个人为参照物,汉字中创造了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的
“人”:有正面站立的人(大);有侧身站立的人(人);有倒立着的人(屰);有跪在地上的人(卩);有躺倒在地的人(尸),有长头发的人(长),有身怀六甲的人(身),有双手交叉于胸前、端坐在地上的人(女)……
以人的整体部位为参照物,如头
(页、首)、面、目、鼻(自)、耳、眉、口、手、足、牙、齿、心、骨、肉(月)等以及人的动作也构成无数的汉字。
3、原始物质条件的观照
与田字有关的有男、畴、峻、甸、畜等,与禾字有关的有黍、稷、稼、穑、秋、利等,陶铜制品有鼎、皿、酉等都是那个时代物质条件的反映。
再如“马” 名称相当丰富,各种专名有51个,表现远古的畜牧业已奠定基础。
与贝有关的字表现了远古的货币和贸易类型。
与 “车”偏旁有关的字反映古代士大夫外出时的交通工具。
4、传统朴素思维的投影
原始时期先民的思想观念或多或少地遗留在了汉字中。汉字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我们往往可以从汉字的构造中窥视到古代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例如“姓”这个字以“女”为表义的偏旁,表明在古代的某个阶段,孩子的血统只同母亲有关,那时候经历了一个“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
(四)巩固和操练
&安排游戏:分若干组,老师将提前准备好的小纸片分成若干份,一组份纸片,每组派两个人来表演,一个人说明纸条上的汉字一切相关含义,但是不允许出现纸片上的词,另一人来猜,(组中的其他成员可以帮忙)在规定时间内哪一个组猜的最多哪个组就获胜.获胜的组老师会有特别奖品(有关汉字的字谜)
(五)课后作业:
1、在一张小卡片上认真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并找到它的古字以及其演变形体;
2、回顾自己对汉字的初步认识,写下自己认为汉字最难的部分,下节课在课堂上交流。
第二讲:汉字资源(一)
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汉字的造字原理,重点掌握形声字,培养自学汉字的能力;
2、了解汉字的形体的演变规律,培养对汉字形体的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内容:
1、展示汉字各种字体的演变,主要以“保”字为例即可,学生模仿
2、汉字的形体中讲解汉字的特点以及汉民族的精神内涵,
3、了解相关书籍及其观点
(一)导入
教室寒暄问候,并询问大家的名字(导出中文名字),有的学生有,有的没有,紧接着询问大家中文名字的含义,没有的同学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名字取一个中文名字并解说其内涵;顺势询问大家会不会写自己的中文名字…….会写的同学,老师鼓励他们写在事先准备的白色大字版上,不会的同学,老师教写,并让大家一起模仿写,鼓励这些同学下节课时一定也要把自己的中文名字写在大字版,这样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中文名字大字版了,以便以后课堂教学使用。可以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书本上,练习本上都写上自己的名字,鼓励大家以后在课堂上使用中国名字。
(二)图片展示
方式: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图片中各种字体的汉字;
2、通过对汉字笔画特点的分析,学生猜测现在汉字的古代形体
3、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试析汉字中包含的意义
基本内容:
一、汉字造字原理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一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描绘出图案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形声:这是指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但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
  会意:这个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组合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和“言”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指这个人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大雅&棫朴》亦云:“周王寿考。”苏轼《屈原塔诗》也有“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一语。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后代的文字学家针对许慎前述的定义也作了大量的解释,其中包括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三类,只是这三种说法有人认为不够全面。当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解释说,“转注”就是一个形体(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例如“帚和妇”,以及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简而言之,这种方法就是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可见于甲骨文),后来被假借来表示“也是”;“闻”本意是用耳朵听东西,例如《大学&第七章》中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但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
  总结以上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中两项,“组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这六个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归纳出来的字学理论。其所含汉字构成法则,是长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个人独创的。
二,形声字
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据统计,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学习汉字,主要是学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排列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
①左形右声--江、村、情、姑、按、编、订
②右形左声--飘、攻、战、顶
③上形下声--箕、宇、窝、雾
④下形上声--货、烈、辜、想、裘、梨、烫
⑤内形外声--问、闻、闷、辨、辩、阙
⑥外形内声--园、房、阅、店、衷、病、围
以上六种形式可概括为左右、上下、内外三种关系,其中以"左形右声"的形式占多数,以"上形下声"的形式比较常见。
我国古代所谓"六书"(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把汉字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叫"六书")的说法,除了上面提到的"四书"以外,还有"转注"和"假借"。"
&(转注)"。就是用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字义相通的字互相解释。如"颠"、"顶"是一对转注字。"豆(假借)",就是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语言中的某个词。如"豆",原指食肉用具,后来借作豆子的"豆",本义消失。这种情况一开始也可以说写了一个"别字",但流行开来,久而久之,约定俗成,这个"别字"就成了代表这个词的假借字。
三, 渐进的、总的熟悉汉字的字形。
(1)汉字形体的特点。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形体。书写汉字由起笔到收笔叫"一画"或"一笔"。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是汉字形体的基本要素。笔画的基本形式是点和线。点和线在汉字里的位置不同,又有一些变体。汉字就是由点(、)。横(一)、竖(丨)、撇(丿)、捺(丶)、提(& )、折(& )、钩(& )等笔画构成的。例如,书法上所谓的"永字八法",就是指"永"具备上述八种笔画,它体现汉字形体的基本特点。笔画要靠笔顺的有规律的组织,才能形成汉字。笔顺就是汉字的笔画顺序。每一个汉字的写法各不相同,但是它的笔画和结构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减。例如,高低的"低",不能写成"& ";训练的"练",不能写成"& "。"杏、呆","压、庄"笔画相同,由于结构不同,成了两个无关的字。了解了汉字形体的特点,识字就必须认清字形。
(2)汉字形体的演变。
据郭沫若同志考证,汉字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发展历史。汉字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体不断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到现在使用的简化字这样一个过程。
① 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种文字主要是殷商时代的遗物。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甲骨文字(男&
):这个字是“男”,左为“田”,右为“力”。“力”是表示古代的一种农具“犁”的一种形状。在田里劳动是古代男子的主要职责,因此用“男”这个符号来表示男人。&
&&&&&&&&&&&&&&&&&&&&&&&&&&&&&&&&&&&
甲骨文字,帚(妇):这个字是“帚”像一把用植物做的笤帚,上部为帚苗,下部为帚把,有的中间还有绳索捆扎的样子,如图(二)甲骨文中,有时帚苗方向朝左,有时帚苗方向朝右。至今中国北方还在用高粱,黍子杆做笤帚,与字形很为想象。“妇”的繁体字为(婦),因为过去的女人在家里主要是做家务的。
② 钟鼎文:(金文),铸刻在金属器物(主要是钟和鼎)上的文字。这种文字主要是西周时代的遗物。
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人们把字铸刻在青铜器上,这就形成了金文,(因为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和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又叫钟鼎文)。与
&&&&&&&&&&&&&&&&&&&&&&&&&&&&&
甲骨文相比,金文的象形程度更高,而且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金文的笔道肥粗,弯笔多。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填实的写法,更形象生动逼真。图4
③ 篆书:大篆和小篆的统称。秦朝统一中国后,整理文字,每字规定一种写法,这种字体就是篆书,也叫篆字。秦统一中国后经过简化的篆书叫做小篆。秦创制小篆以后,把原来笔画较繁复的篆书叫做大篆。
④ 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秦末开始通行,汉魏普遍使用。
⑤ 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是从东汉末年一直沿用至今的通行字体。笔画清楚、平直、结构匀称、紧凑,书写方便。
⑥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连笔写的潦草的一种字体。广义地说,自有汉字以来,各种字体都有潦草的写法。东汉以后才有"草书"这一字体的名称。
⑦ 行书:楷书通行以后,又出现一种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
汉字形体的演变一般是缓慢的发展趋势是由繁难到简易。
举例字体的演变1,“保”
婴会意字。1.金文的形体,上部是“贝”,下部是“女”,表示妇女项上由贝做成的装饰品。
2.是小篆的形体,上部是两贝,其意不变。
&&&&3.是楷书繁体字。
&&& 4.简化字。
“婴”字的本意是用贝做成的项链。义为“缠绕”、“围绕”,如古人陆机曾说:“世网婴我身。”世网比喻世事。就是说:世事把我缠绕住了。
&&&& “婴”字由项饰即宝贝。引申为婴儿之义。
四,相关书籍及其主要观点
(1)基础汉字形义释源(修订本)
邹晓丽,1937年5月生,浙江鄞县人。著名文字学家。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以文字、古音韵、语法及《红楼梦》评议研究为主。
出版专著有《基础汉字形义释源》、《甲骨文字学述要》、《传统音韵学实用教程》、《古汉语入门》、《文字学概要》、《咬文嚼宇红楼真味》、《解语析言说红楼》等。主要论文有《论许慎的哲学思想及其在说文解字中的表现》、《从说文解字部首的分类看许慎文字观》、《说文解字54部首述义》、《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汉字的史料价值》、《古汉语中几种常见语法现象探源》、《汉语借词规律探》等百余篇。
这是一本运用古文字材料来探求《说文解字》部首本义并注明其今读的专著。书中以《说文》部首为纲,将汉字基础理论融会在扎实的字形、字音、字义的深入考证与浅近的阐释之中。本书语言通俗简练,说解深入浅出,是一本极具文献价值、学术价值的工具书,也是一本构思优长、雅俗共赏的古文字学读本。
修订本前言
一、以人体为内容的部首
 与“人”形有关的部首
 与“页”有关的部首
 与“目”有关的部首
 与“口”有关的部首
 与“手”有关的部首
 与“足”有关的部首
二、以器用为内容的部首
 与祭祀有关的部首
 与战争有关的部首
 与“衣”有关的部首
 与“食”有关的部首
 与“住”有关的部首
 与“用”有关的部首
 与器用有关的其它部首
三、以动物为内容的部首
 与飞禽有关的部首
 与家畜有关的部首
 与走兽有关的部首
 与爬虫、鳞甲动物有关的部首
四、以植物为内容的部首
 与草木有关的部首
 与植物有关的其它部首
五、以自然界为内容的部首
 与天象有关的部首
 与地舆有关的部首
六、以数字为内容的部首
七、以干支字为内容的部首
 以天支为内容的部首
 以地支为内容的部首
附录一:甲骨文分期
附录二:金文分期
附录三:笔画检字表
(2)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插图珍藏版)
民安研究古汉语,尤于文字训诂见其功力,且能博综典籍,究其奥义。全书首列甲文、铭识、古篆、楷书、简化字、阐述形体之发展演变、形义关系;次及经典诗文,以明其用;对世人易误之形、音、义,亦均指明其因与纠正之法。条例清晰、深入浅出,其裨后学之功大矣。
                 ——陆宗达(著名历史学家)
  《细说汉字》一书文笔生动,选例富于趣味,使本来非常专门枯燥的文字学知识为众多读者所接受。借这部书把文字学传播到学习和使用汉字的社会大众中去,是作者左民安同志多年的愿望,也将使他的辛勤工作长远为大家所纪念。
                 ——李学勤(著名学者)
  本书是一部通俗的《说文解字》,阅读此书全无枯燥单调的感觉,它好像是一位饱学的老师,在向你深入浅出、趣味盎然地传授文字知识。
                 ——普通读者
  从这本书中获得的不仅仅是一种专门的知识,而且宛若看到了我们古代民族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民俗图画和特定条件下的历史状况。
                 ——普通读者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字又是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在中国以外,还有一些古代文明也创造了文字,但大多久已失坠湮灭,只是到近代才重新被发现和释读。汉字的传统没有中断,并且影响广泛,为日本等邻国所采用,有的学者曾有“汉字文化圈”的提法。汉字称得上源远流长,异常丰富。
这是一本介绍汉字基本知识的通俗读物。原书曾以《汉字例话》《汉字例话续编》刊行于世,深受读者喜爱。现将两册合于一本,改为现书名出版,并选配了与内容相关的460余幅插图。
全书以1000个有代表性的常用汉字为例,分别说明了它们是如何由甲骨文、金文向小篆、楷书、简化字演变的;同时通过形体分析,具体地解释了每个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还以古代诗文中的例句为证,述及了每个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并对某些容易认错、读错、用错的字,分别从形、音、义等方面作出比较,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方法。
该书有助于提高读者阅读古代诗文和正确使用文字的能力;对从事语文教学的人来说,也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
书中《汉字的结构》部分入选香港中学语文课本。
左民安(年),山东莱阳市人,1959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担任古代汉语的教学工作,1962年以后一直在宁夏大学中文系任教。在从事古代汉语教学的同时,致力于文字学和训诂学的研究,主要著有《细说汉字》(原名《汉字例话》和《汉字例话续篇》)、《汉字部首讲解》、《写作纵横谈》等专著,以及《浅谈段玉裁对&说文&的研究》、《王念孙校雠学初探》、《训诂学漫谈》、《辞书编篆与古籍整理刍议》等论文数十篇。
序一 陆宗达
序二 李学勤
一丁/1 七十/2 上下/3 不五/4 屯廿/5 无世/6 丘丙/7 亚吏/8 毕百/9 至西/10 亟/11
乙/11 气/12
人匕/13 千/14 仁仆/15 介/16 从/17 化 /18 比/19 仔付/20 北尼/21 企伏/22 伐/23 休/24
众传/25 细/26 位何/27 余/28 依/29 侪/30 卓臾/31 侯/32 侵保/33 爽34 僚疑/35
儿兀/36 允元/37 足先/38 光/39 尧克/40 竞/41 竟/42
八小分/44 公/45 少兮半/46
又/48 及友/49 双/50 反支/51 父/52 刍史/53 右/54 皮争/55 事/56 叔受/57
力/58 协/59 助劲/60 男/61 勇/62
刀/62 刃/63 勿卯/64 刑刖/65 列则/66 创色/67 删利/68 到/69 剐剑/70 契劓/71
卜占/72 兆贞/73
冬冰/74 冶/75 冽/76
厂/76 历/77 原/78 厚/79
笔画检字索引
第三讲:汉字资源(二)
教学内容:1 、复习检查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2、了解汉字的性质,笔顺,部首等一般概念并学习其基本内容;
3,相关书籍及其观点介绍
教具:一个同学中文名字的笔顺动画视频
教学步骤:
(一) 复习
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收取学生的中文名字卡片,同时相互认识,老师提问:说说自己中文名字的含义。
学生回答:。。。。。。
对不清楚的同学老师还可以提几个有特定含义的名字进行讲解;
交流大家就得汉字学习中的难点并引出汉字的性质和笔顺的分析;
请一个同学将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并让大家注意他的写字的顺利,然后请大家看视频,比较它与这个同学书写顺序的不同,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并用影像材料说明笔顺的重要性。
(二) 基本知识讲解与操练
方式: 1.老师讲解配合视频播放;
&&&&2.老师讲解结合提问,与学生互动;
&&&&3.老师写,学生模仿,并引导学生对汉字的性质的探析和交流。
基本内容:
汉字的性质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如果从殷商甲骨文开始算,汉字已经有了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它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载负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它具有超越方言分歧的能量,长期承担着数亿人用书面语交流思想的任务;它生发出篆刻、书法等世界第一流的艺术;在当代,它又以多种方式解决了现代化信息处理问题而进入计算机,迎接了高科技的挑战。总之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分析汉字特点的三个性质:
①从记录语言的方法看汉字的性质(从文字记录语言的功能看汉字的性质);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是用表意方法记录汉字;假借字是用表音方法记录语言;形声字是用半表意半表音方法来记录语言。
&表意文字:仅仅根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字形与声音没有直接的联系。
&表音文字:根据语音构形的文字体系。
表意和表音两种文字体系记录语言的方法不同。
若全面的分析汉字记录汉语的情况,可归纳三种类型。
一、来源于象形字、指事字的独体字以及会意字,从意义入手记录语言。
二、来源于表音字的假借字。
三、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构成形声字。
就形体的特点而言,汉字是在一个两维度的平面上来构形的,所以人们常称它为“方块汉字”,这个特点也是汉字的表意性带来的。早期汉字是由象形文字过渡来的,所以独体字大多呈两维平面,合体字大多采用形合的方式组成的。这种组合需要采用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来反映事物的关系。且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例A:天&&&&
例B:目&&&&
例D:浴&&&&
例E:洗&&&&
例G:祝&&&&
例H:客&&&&
例A -- C在甲骨文里都属于独体象形字,它们是直绘其形,自然置于两维平面中。
例D—I都属于合体象形字,“洗”、“浴”、“沫”三个字,为了描写出人在器皿中洗脚、洗澡、洗脸的情境,在组字时,器皿一定放在下面,被洗的手脚应放在器皿中,而用手洗脸的人则应放在器皿边上,脸又要放在器皿近上方。
“祝”绘一个人举手向木表祈祷,“客”绘人用脚走入室内用嘴说话,“葬”绘人在棺椁之中,为了体现事物的本来情境,组构的字保持了事物相互的实际位置,构形必然是一个两维的平面,而不能是线性的。所以,在古文字时代,方块汉字的格局就已经形成了,当汉字发展到义合组字和义音组字后,由于整体构形已经经过了一番规整,当然也就要保持上下、左右的两维方形。因此可以说,方块汉字正是汉字的表意性必然带来的特点。
②从记录语言单位的大小看汉字的性质;
就是看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
语言是个层级体系:下层是语音层,分为音素和音节两级;上层是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层,分为四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词组,第四级是句子。世界上的文字有几千种,从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语言单位看,主要有三类:记录音素的是音素文字,如英文;记录音节的是音节文字,如日文的假名;记录语素的是语素文字,如汉字。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合起来叫做表音文字,也叫拼音文字。表音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母,语素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
汉字:& 汉语单位
(1)&& 日 、月、水、火、山、田等。
(2)& 人民 、 政府、国家。
(3) 窈窕、参差、沙发、蝴蝶、潺潺。
(4) 巧克力、维他命、罗曼蒂克等
文字三说:(1)表词文字说&
布龙菲尔德作为欧美现代语言学的权威学者,主张汉字为表词文字。他说:“从表面上看,词显然是首先用符号表现在文字里的语言单位。用一个符号代表口语里的每个词,这样的文字体系就是所谓表意文字。王伯熙对这一观点的表述更加明白,他说:“从文字符号所记录的语言单位这个方面来看,汉字应该属于表词文字,因为它的每个独立字符基本上都是音义结合体,即形、音、义的统一体,是词的书面符号。”
(2)语素(或词素)
最早提出汉字为词素文字的是赵元任。他说:“用文字来写语言,可以取语言里头各等不同尺寸的单位来写⋯⋯在世界上通行的能写全部语言的文字当中,所用的单位最大的文字,不是写句、写短语的,是拿文字一个单位,写一个词素,例如我们单独写一个‘毒’的字形,来写‘毒’这个词素⋯⋯以上是讲用一个文字单位写一个词素,中国文字是一个典型的最重要的例子⋯⋯他跟世界多数其他文字的不同,不是标义标音的不同,乃是所标的语言单位的尺寸不同。”吕叔湘、朱德熙、李荣等也都认为汉字是语素文字。
汉字的基本单位是字,而每个汉字对应的语言单位,大体上是一个语素,所以,从文字单位同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看,汉字是语素文字。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例如汉语的“祖国”是由“祖”和“国”两个语素构成的。每个语素都有音和义:“祖”的音是zǔ,意思是先代;“国”的音是ɡu&,意思是跟“国家”相对。汉字的一个个的单字记录的是汉语里的一个个语素,因此汉字是语素文字。
汉语语素有同音的,也有不同音的。不同音的语素一般用不同的汉字来表示。例如汉语里的“人”和“民”是两个不同音的语素,书写时就用“人”和“民”这两个不同的汉字。而同音语素也常常用不同的汉字来表示。例如"一、依、衣、医、伊、铱、漪"这七个语素都读yī,而书写时用七个不同的汉字,从而在形体上把不同的语素区别开来。形态各异的汉字可以有效地区别同音字
(3)语素音节文字说
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而一个音节往往又代表一个语素。例如,“人”这个字记录了r&n这个音节,而这个音节代表“人”(一种高级动物)这个语素。比较而言,英语的情况则迥然不同,英文字母代表的是音位。例如thing(东西)这个词,th、i、ng分别代表[θ]、[i]和[η]这三个音位,thing是三个音位拼合的词。说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也是从它的构形单位与语言单位的对应来说的。汉字构成以后,每个汉字并不一定都记录一个语素,例如,在“布加勒斯特”这个译音词中,五个汉字才记录一个语素。
按文字单位与语言单位的联系情况来划分。音节文字通过为音节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音位文字(音素文字)通过为音位(音素)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汉字记录的不是音节或者音位,而是词或语素。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词,也是一个语素。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不见得是一个词。所以现代汉字可以成为语素文字或语素—音节文字。
③从记录语言的文字的字符看汉字的性质。
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既有音又有义。字符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意符、音符和记号。
意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
音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
记号:在意义上和语音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
一般拼音文字使用的字母,数量都很少。而汉字就不同了,汉字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可能借做为音符。
例:春&&&&&
英文、俄文或日文假名等作为字符来讲,是音符,毫无意义可言,所以说是表音。
汉字字符构成较复杂。意符是构成汉字的最基本符号。汉字的音符是借用既有音又有义的现成文字充当的,汉字在隶变以前,主要由意符、音符构成,记号极少。隶变以后,独体表意字作为字符大都丧失了原来的表意作用,变成记号。如现代汉字中的“日”、“骄”中的“马”、“池”中的“也”、“特”中的“牛”和“寺”。但占汉字绝大多数的合体字仍然是由意符、音符构成的。
汉字在象形程度较高的的早期阶段,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语音和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
二,&&&&&&&&&
笔顺及书写规则
汉字的基本笔顺有八个。横、竖、撇、捺、点、折、钩。学生要想把汉字写好,就要学好这八种笔画的写法。
横的笔画,是由左向右运笔,均匀用力,写出的笔画是平的,或略向右上抬起;
竖,从上向下,均匀用力,保持笔直;
撇,从右向左下,下笔略重,上粗下尖;
捺,从左向右下,下笔稍轻,笔力逐渐加重,写出的笔画略带波浪形,顿笔处略粗,尾部尖;
点,从左向右,迅速顿住下笔稍轻;
折,有横折与竖折两种。
横折是先从左向右运笔,然后略顿,折笔向下,
竖折是先从上向下运笔,然后折笔向右运笔;
钩,从上向下写竖,略顿再向左上方提笔挑出;
提,下笔重,随即轻快向右上方提笔挑出。
以上是汉字笔画最基本写法,而汉字大体结构都是由这八种基本笔画构成的。要写好汉字不仅只掌握笔画,还要了解汉字的笔顺,这也是汉字特有的特点。
所谓的笔顺是指汉字笔画书写时的先后顺序。而汉字的笔顺也有八种基本规则。
1先上后下。2,先左后右。3,先横后竖。4,先横后撇。5,先撇后捺。6,先外后内。7,现中间后两边。8,先进入后关门。
如果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就了解了汉字的构形,就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汉字。
汉字在发展演变以及书写的过程中,产生了汉字的书写工具。随着科技的进步,汉字的书写工具也在不断更新。由最初发明的细小竹竿上绑着毛发的毛笔到后来的铅笔、自来水笔(也叫钢笔)、圆珠笔等皆是汉字的书写工具。通过这些书写工具,可以写出笔画线条轻重、粗细、钢柔、曲直等变化和整体的斜正、向背、疏密、连贯的汉字又称为汉字的书法,就是执笔、运腕、用笔、点画、结体、布局等等方法。由于好的汉字书法会给人美的享受,让人有丰富的相象,引人进入某种意境,因它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社会背景,可以使观赏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也可以使人们的思想得到升华与净化,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与珍视
三,相关书籍及其观点
&1,《汉字的性质》
汉字性质是由构成文字的材料——字符的性质决定的。字符是以现成汉字表音或表意,针对语言中的语素表意或表音,亦针对音节表音,故而汉字的性质是语素——音节文字。本书主要介绍了汉字的起源、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六书与汉字结构、汉字部首及古今字书、汉字规范的今与昔、汉字的数字化生存等内容。
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
 第一节 有关汉字起源的种种传说
 第二节 汉字的起源与图画
第二章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第一节 古文字与表意
 第二节 今文字与表意
第三章 六书与汉字结构
 第一节 许慎与六书理论
 第二节 象形字和指事字
 第三节 会意字
 第四节 形声字
第四章 汉字部首及古今字书
 第一节 部首的统摄作用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三节 几部重要字书及其部首情况
2,最新版常用汉字笔顺规范字典
这里所说的“常用汉字”,是指日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今教育部)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所收的3500个汉字。这是汉字中使用频率最高、学科分布最广、构字构词能力最强的3500个汉字。这里的笔顺是规范了笔顺,是为了满足汉字教学的需和普及汉字的正确书写知识而编辑的。多年来,汉字的笔顺有许多分歧和矛盾,影响了汉字的教学和汉字书写知识的普及运用。许多汉字辞书字头和词目的编排也和笔顺大有关系,没有一个统一而规范的笔顺规则,连翻查辞书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常用汉字笔顺的规范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对小学和中学语文教学更是不可缺少的。
这本书在3500个常用字的第一个字头后列出了笔画数、读音(多音字则以①、②、③……为序一一列出其读音)、部首、造字法、结构方式,还针对汉字教学和书写实际,对一部分字作了一定的“提不,分别标为[笔顺]、[部首]、[造字]、[结构]、[提示]、以方便读者使用。[造字]的说明尽可能详细,因为汉字的形音义从古到今经历了许多变化,难以全面而透彻地解释清楚,其中一部简化字因已看不出其造字法,故列出其繁体加以说明。
现代汉语常用字分为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两级。为了便于区分,在次常用字的字头后标上*号。
全书按3500个汉字的笔画数排列,相同笔画数的字则按横、竖、撇、点、折的顺序排列。书前附有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编排的检字表,一字多音的字也分别在各音项出现,这样可以方便读者查找使用。
(三)& 课堂活动:
1,展示各种笔顺,让学生分组辨别,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有奖品设置(书法作品)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本有关汉字性质或笔顺的书籍进行讨论,从对书籍的理解,作者观点的把握,汉字性质或笔顺的各个角度分别谈谈自己的体会与问题
第四讲:汉字资源的利用和评估
一、教学目标
掌握利用汉字资源的方式和途径
二、教学内容
1,利用汉字的笔画,笔形,笔顺的相关知识识记汉字并纠正错别字,解决汉字习得过程中的问题,练习巩固;
2,利用汉字的相关书籍,杂志,网路等资源提高学习汉字的效率,检测汉字掌握程度;
三、教学原则:
1、有意引导,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2、寓教于乐,活动中识字
3、 识用结合,阅读中巩固识字。
4、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使识字教学更直观形象生动,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5、与其他学科结合,扩展大汉字课堂
6、利用网络资源,高效趣味识字。
三、难点、重点
1,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别字;
2,有效利用汉字的来自多渠道的资源,抓住汉字的特点,有重点的,由点及面分别掌握;
四,基本内容
(一)&& 怎样识记和纠正错别字?
分析:识记和纠正错别字的主要办法是熟悉汉字的结构,善于识别错别字。错字指字的笔画没有写对,别字指写"白字"。
造成错字的主要原因有:
①因多写笔画而错,如"步"误写为"& "、"染"误写为"& ";②因少写笔画而错,如"初"误写为"& "、"速"误写为"& ";③因误用偏旁而错,如"淫"误写为"& "、"抓"误写为"& ",
造成别字的主要原因有:
①因音近而错,如"刻苦"误写为"克苦"、"书籍"误写为"书藉";②因形似而错,如"针灸"误写为"针炙"、"仓库"误写为"仑库"。
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有:
①抓字音,记字形。例如"令"和"今"两类字容易相混,可以抓往它们的声母来区分。凡是声母是"L"的都写"令"如"苓"、"岭"、"龄"、"铃"、"冷"、"领"、"邻","怜"、"玲"、"伶"等;其他声母的都写"今"如"岑"、"含"、"贪"、"念"、"吟"、"矜"等。同样的道理,有些字可以抓"韵母"来记忆,如"舀"(iao)和"陷"(xian)两类字,凡韵母是ao的,都写"舀"如:"稻"、"蹈"、"滔","韬"等;凡韵母是ian的,都写"
&",如"陷"、"馅"、"焰"、"掐"等。
②抓形旁,记字形。例如"礻"旁和"衤"旁的字很容易相混,抓形旁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礻"是"示"的变形,古时候"示"旁的字一般同祭祀或祈祷有关系,所以都从"礻",如"神""祥"、"祷"、"礼"、"祖"、"祀"、"社"、"祈"、"祸"、"福"、"祝"、"禄"等;"衤"是"衣"的变形,所以凡同衣物有关系的字都从"衤",如"衫"、"袄"、"袖"、"裙"、"被"、"袜"、"衬"、"袱"、"裤"、"褐"、"补"等。&&&&&&&&&&&&&&&
&&&&&&&&&&&&&&&&&&&&&&&&&&&&&&&&&&&&&&&&&&&&&&&&&&&&&&&&&&&&&&&&&&&&&&&&&&&&&&&&&&&&&&&&&&&&&&&&&&&&&&&&&&&&&&&&&&&&&&&&&&&&&&&&&&&&&&&&&&&&③抓类推,记字形。一大批简化字和一部分简化偏旁是可以类推的。例如汉字偏旁"&
"'简化作"仓","&
"简化为"仑"。依此类推,凡是用"仓"作声旁的,一律从"仓"如"抢"、"苍"、"沧","疮"、"创"等,凡是用"仑"作声旁的,一律从"仑"如"伦"、"沦"、"轮","抡"、"纶"、"论"等。掌握这种类推的规律,就不会把"创伤"写成"&
伤",把"议论"写成"议& "了。
解决方案:
1,复习有关汉字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了解汉字的特点。
(1)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体,写法各不相同,书写以字为单位。
(2)每个汉字都读成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
(3)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就是说它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它和语音不发生固定的联系。由于方言的不同,同一个字可以有不同的读音,而且声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或语素往往要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样又形成大量的同音字。
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会意字,如:兵、北、从、步、采、牧、莫、暮、休、苗、开、伐、明、林、炎、磊等。
2.掌握形似字。
形似字是指汉字中那些形体近似、差别很细微的字。因为汉字数量多,形体纷繁,而构成字的笔画都是有限的,所以有些字的形状不免有点相像。这就出现了如"己、已、巳"这类形体相似而意义完全不同的形似字。归纳起来形似字主要有四种类型:
① 笔画不同:
天(tian)--夭(yao),
戍(sh) --戌(xu);
② 笔数不同:
冶(ye)--治(zhi),
折(zhe)--拆(chai);
③ 部首偏旁不同:
冠(guan)--寇(kou),
棘(ji)--辣(la);
④ 笔画相同而安排不同:
未(wei)--末(mo),
压(ya)--庄(zhuang)。
形似字不管怎么相似,总还是有细微差别的。我们只要抓住它们的细微差别,就能区别、辨认形似字:
①辨析形似字,着重识别有细微差别的部分。例如,"人,入"二字都是撇和捺两画,但"人"字撇长捺短,捺在撇下;"入"字撇短捺长,撇在捺下。又如,"庆,厌"二字区别主要在于一点的位置不同,笔顺也不同。"庆"字第一笔是点,"厌"字最后一笔才是点。
②从字形的结构特点来辨析形似字。例如,"狼、粮、娘、踉"四个字不同的是左偏旁"犬"、"米"、"女"、"足"。这几个左偏旁都是部首字。凡由"犬"字组成的字,大多与野兽有关,如狼、狐、獾等。凡由"米"字组成的字,大部分与粮食有关,如粮、籽、粉、糕等。凡由"女"字组成的字大多与女性有关,如娘、妇、奶、姑等。凡由"足"字组成的字,大多与脚有关,如跟、趾、跑、蹬等。由此,可利用字形结构特点来区别字形,理解字义。
③在运用中辨析形似字。例如,"辛、幸",可组成艰辛、辛苦、干辛万苦,幸福、幸运、幸灾乐祸等词语,当然也可以用来造句。这样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形似字。
④编短语、歌诀、顺口溜辨析形似字。例如,有人为辨别"戴、栽、裁、载"编成"去掉田字不是戴,买棵树木拿去栽,要做衣服就去裁,叫辆车子把货载"一类的顺口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有人编"中间点撇仔细辨,有言来争辩,种瓜长花瓣,青丝扎成辫"之类的顺口溜来辨别易混的形似字,效果也不错。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在认字的时候,仔仔细细地读,在写字的时候规规矩矩地写,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识字习惯,就能避免读错、写错形似字。
3,典型试题解析。
(1),例①下列汉字笔画数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瓦长片毋 B.瓜乌凹辽
C.廷岌祁丞 D.延孜舛尧
(1991年全国题)
②下列汉字起笔(第一笔笔画)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门为必党 B.卅草左成
C.丸长兆丹 D.君书丑民
(1991年"三南"题)
此例考查笔画和笔顺的辨析。例①考查笔画数的辨析。一个字有几笔,难点是要分清连笔,因为连笔只能算一笔。A项四个字都是4画,B项都是5画;C项都是6画;D项的"延"、"舛"、"尧"三字是6画,"孜"是7画。因此答案为D。例②考查笔顺,它是从起笔为突破口进行考查的。考查笔顺,关键是要掌握笔顺的规则。A项的"门"、"为"、"必"的起笔为"点","党"的起笔为"竖";B项的起笔都是"横";C项的起笔都是"撇";D项的起笔都是"折"。因此。答案为A。
例③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词字形、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赔偿(归还) 延宕(拖延)
消(除去)声匿迹 舐(舔)犊情深
B.遐(远)想 瞻(注视)目
戮力(合力)同心 进退维谷(比喻困境)
C.勘(校订)误 缀(停止)学
匪(不是)夷所思 蛊惑(迷惑)人心
D.睿(有远见)智 濒(接近)临
桀骜(倔强)不驯 否(贬斥)极泰来
(1995年全国题)
这道题把字形、字义结合起来考查。做这类题目,除了认准字形外,还可以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去推断书写是否正确。A项中"消"应写成"销","消"意为消失,如烟消火灭;"销"有除去、消除之意,在这个词语中,声音和形迹不是主动自觉的消失,而是指主动隐藏起声音和形迹,不公开出现之意,因此要写"销"。C项中"缀"应改为"辍",这两个字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缀"读"zhui",意为装饰或组合字句篇章;"辍"读"chuo",停止之意。D项中"否"与"泰"相对,读"p!",指坏运气,整个词意为坏运气到了尽头,好运气就来了。一定要从词语本身去考虑,这个字在本词语中到底应该怎样读,是什么意思,防止读错写错理解错。本题正确答案是B。
(2),能力训练。
1.辨析形似字,下面词语全对的一组:&&&&&&&&&&&&&&&&&&&&&&&&&&&&&&&&&&&&& [&&& ]
A.精神涣发 精神焕散 换然一新
B.寒喧客套 宣宾夺主 吵杂喧闹
C.劳动锻练 军事训练 百炼成钢
D.变本加厉 再接再厉 金就砺则利
2.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或词,字形、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赔偿(归还) 延宕(拖延)
消(除去)声匿迹 舐(舔)犊情深
B.睿(有远见)智 濒(接近)临
桀骜(倔强)不驯 否(贬斥)极泰来
C.勘(校订)误 缀(停止)学
匪(不是)夷所思 蛊惑(迷惑)人心
D.遐(远)想 瞩(注视)目
戮力(合力)同心 进退维谷(比喻困境)
(1995年全国题)
3.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漱口 国籍 雄赳赳 源远流长
B.斑斓 沉湎 金刚钻 插科打浑
C.诠释 惦量 荧光屏 鸠占雀巢
D.宣泄 竣工 家具店 委屈求全
(1996年全国题)
4.下面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浑浑噩噩 针贬时弊 狗苟蝇营 贪脏枉法
B.脱颖而出 繁文缛节 回肠荡气 不径而走
C.风声鹤唳 纷至踏来 积毁消骨 穿凿附会
D.人才汇萃 草菅人命 风靡一时 步履维艰
(1997年全国题)
5.结构相同的一组字是:&&&&&&&&&&&&&&&&&&&&&&&&&&&&&&&&&&&&&&&&&&&&&&&&&&&&&&&&&& [&&& ]
A.箱 雾 案 材 围
B.禾 扬 郊 惜 问
C.晨 休 林 飘 铜
D.忠 干 沐 娶 刃
6.下面不属于形声字的一组是:&&&&&&&&&&&&&&&&&&&&&&&&&&&&&&&&&&&&&&&&&&&&&&& [&&& ]
A.材 银 脑
B.闷 闻 栽
C.管 露 草
D.武 休 树
7.从造字法角度看,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目、采、衣"是独体字
B."休、晶、江、火"是合体字
C."材、攻、芳、旗"是形声字
D."炙、射、步、月"是会意字
8.将下列汉字按造字法分类,分类错误的一项是:&&&&&&&& &&&&&&&&&&&[&&& ]
(1)炙 (2)灸 (3)起 (4)见
(5)躬 (6)几 (7)星 (8)磊
(9)鱼 (10)井 (11)仄 (12)田
(13)池 (14)目 (15)级 (16)益
A.(1)(4)(8)(16)
B.(2)(3)(5)(7)(13)
C.(6)(9)(10)(12)(14)
D.(1)(6)(11)
9.对形声字"问、阔、衷、哀"的结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部是外形内声
B.问、哀是内形外声,阔、衷是外形内声
C.全部是内形外声
D.问、哀是外形内声,阔、衷是内形外声
E.问、阔是外形内声,哀、衷是内形外声
10.下面四组字中,笔画数相同的一组是:&&&&&&&&&&&&&&&&&&&&&&&&&&&&&&&& [&&& ]
A.生 印 斥 冬
B.札 托 节 厉
C.寿 玛 戒 夷
D.皇 泉 禹 乖
11.对下列汉字笔画和笔顺作正确判断的是:&&&&&&&&&&&&&&&&&&&&&&&&&&&& [&&& ]
A."戍"字共六画,最后一笔是撇
B."层"字共七画,第三笔是横
C."臣"字共六画,起笔是横
D."鼎"字共十三画,起笔是竖
参考答案:
1.D 2.D 3.C 4.D
5.A 6.D 7.C 8.D
9.B 10.A 11.C
(3)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解决语文学习实际中的问题:
1.标示出下列成语书写错误汉字,根据汉字构成的有关知识说说错误的原因。
(附《说文解字》的有关字条解释:翩,鸟疾飞也,从羽,扁声。篇,书也,一曰关西谓榜浮想联篇(翩)、损身不恤(殒)、阴谋密计(秘)、以逸代劳(待)
曰篇,从竹,扁声。秘,神也,从示,必声。密,山如堂者,从山,宓声。代,更也,从人弋声。待,竢也,从彳,寺声。)
汉字资源的利用与评估
资源种类:
1,网络学习资源的高效利用——武汉大学汉语国际资源库的介绍
(1)知识模块:汉字字库,汉语词库,汉语成语库,汉语语法库,汉语语音库,汉语规范库,文化知识库,
(2)音像中心:动漫游戏,课程录像,音频资料,影视DV
(3)汉字学习模块:汉字字典,外文与中文互译字典
2,多媒体资源的利用
3,与汉语相关的考试类型介绍:
(1)&&&&&&
商务汉语考试
商务汉语考试是为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从事商务活动所应具有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由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北京大学研制开发,英文名称为
Business Chinese Test,简称BCT。
商务汉语考试考查应试者在与商务有关的广泛的职业场合、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实用性、交际性是考试的主要特色。
  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全权领导商务汉语考试,并颁发《商务汉语考试证书》。
  商务汉语考试每年定期在中国和海外举行。
  & 一、考试对象
  商务汉语考试的考试对象为第一语言非汉语者。
二、考试用途
商务汉语考试面向全球,服务于需要评估有关人员的商务汉语水平的各类机构及个人。其主要用途包括:
  1.为用人单位在人员招聘、选拔、安置、晋级等决策过程中评价相关人员的商务汉语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2.帮助相关教学、培训机构在招生、入学分班等决策过程中认定学生的商务汉语水平;
  3.评价相关教学单位、培训机构的教学、培训的成效;
  4.为那些求职、应聘、或希望提升职位的人士提供商务汉语水平的证明;
  5.帮助汉语学习者了解、发展自己的商务汉语水平。
  三、等级标准
  商务汉语考试用五个等级描述应试者的商务汉语水平,这五个等级是:
  1级& 尚未具备在商务活动中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2级& 在商务活动中可以运用汉语进行基本的交流。
  3级& 在商务活动中可以比较有效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
  4级& 在商务活动中可以比较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
5级& 在商务活动中可以自如、得体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
四. 考试成绩与证书
  商务汉语考试由“BCT(听&读)”和“BCT(说&写)”两种相对独立的考试组成。考生可以单独参加其中的一种考试,也可以同时参加两种考试。
  听、读、说、写各单项成绩的分数范围是0-500分,每级100分。BCT(听·读)总分为听、读单项分之和,BCT(说·写)总分为说、写单项分之和,两种考试的总分范围都是0-1000分,每级200分。
  考生按考试要求参加听读或说写考试,均可得到相应的成绩单。
  BCT(听·读)总分达到201-400分者可以获得2级《商务汉语考试证书(听&读)》,BCT(说·写)总分达到201-400分者可以获得2级《商务汉语考试证书(说&写)》,3级、4级、5级依此类推。
  商务汉语考试不设1级证书。
  考试成绩,从考试当日算起,有效期为两年。
  五、咨询与服务
  国家汉办考试处、北京大学商务汉语考试研发办公室为海内外人士提供有关商务汉语考试的咨询服务。
  国家汉办考试处
  电话:86-10-&
  电子邮箱:
  网站:.
 北京大学商务汉语考试研发办公室
 电话:86-10-&
 电子邮箱:
(2) 汉语水平考试(HSK)
4.整合自身汉字学习的软件或平台,在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的基础上,扩大汉字接触面,建立广泛地习得机制,善于挖掘汉字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
5,在培养汉字习得技能的基础上,逐渐建构起自己的汉字认知框架,并使其不断完善,丰富;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整体认读音节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