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参观黄埔军校学员名单有感

现代诗歌 毕业 暗恋...
对于 80 年代的西北农村来说,逢年过节杀猪吃肉是件不小的事,要搁到平时,更是如此。...
  牛笨笨常常很臭屁地觉得自己很优秀吧,不然邓安鲤那个优秀的男生缘何拼了命地...
分手一天半
记得许多许多年前的一个午后,我和杭商聊起分手的话题,我眯着眼...南宁黄埔军校后代赴桂东南考察抗日战争史绩活动纪实
来源:&&冯慧云&&日15:42
南宁黄埔军校后代桂东南抗日战争史绩考察团全体成员与兴业县政协领导合影
人民网南宁5月21日电 &日至18日,南宁黄埔军校后代亲属联谊会赴广西桂东南玉林地区五个县、市(博白、陆川、北流、容县、兴业)考察抗日战争爱国将军的故居、参观烈士纪念馆及收集相关历史资料,浏览古建筑。旨在继承先辈革命精神、弘扬黄埔光荣传统、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让黄埔后代进一步了解父辈的抗战历史、革命生涯,激励后代人发扬革命爱国主义精神,永远铭记父辈在反帝反封建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参加此次活动的会员一致认为,此行对于黄埔后人有着特殊的意义,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弘扬、传承黄埔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参加此次活动共有32人。其中,南宁黄埔军校后代亲属联谊会会员30人。黄埔老人2人,周献仁老人92岁、熊寿明老人97岁,他们是抗战英雄、远征军战士,英气不减当年,虽然已是高龄老人,依然神采奕奕与会员一路同行,全程行程约1000公里。考察团每到一处,感动了当地政协、统战部和群众,相关部门领导亲临迎接,一同前往考察。
本次活动经费由参加的会员自筹资金,实行AA 制。
博白、陆川之行
17日上午7时许,“黄埔军校后代桂东南抗战史绩考察团”旅游大巴从南宁出发奔赴博白,,大家一路欢声笑语,唱歌、猜谜语、讲故事、成语接龙等游戏渡过了长达3个小时的行程,我们来到博白县松旺镇,先后参观了松茂村昌穆庄, 茂山村朱光故居、朱为故居。
昌穆庄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客家城堡,一座青砖砌筑而成的拱门式城门前,正门“昌穆庄”横额下题写有“昌明世运,穆远家声”楹联。城墙被生长茂盛的厚厚一层绿色植物覆盖。这里是历代出才子的地方,有“一门三代连进士”、“一母十子九登科”的传奇典故,还有被誉为广西清代“李清照”的杰出女诗人朱玉仙,被毛泽东称为“江南才子”的老一辈革命家朱光,爱国将领朱为。当我们进入第三进厅堂檐梁上悬挂“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科甲”匾与墙上三块红底金字“进士”匾特别引人注目,这种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连中科甲,频繁出仕做官的现象,在清代的广西村落中极为少见。
《朱光故居》 朱光(1906年-1969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曾参加长征,解放后历任长春市委书记、广州市市长、广东省副省长、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常委副省长等职务。朱光能诗能画能演剧,被誉为苏区红军中的才子之一。他抗争张国焘,险为枪下鬼,戴着手铐走完长征路;他主政三市(齐齐哈尔、长春、广州)业绩斐然,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被誉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江南才子”“羊城画师”。
《朱为故居 》 朱为(1898年-1950年),被誉为抗日将领、兵学家,1936年被授为授予少将军衔,,1946年被授为中将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胜利后,考入北平陆军大学炮科深造。毕业后回广西旧桂系陆荣廷部队广西桂范营当营长,后相继在中央军任旅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务。朱为在抗战时期,投身抗日救国大业,屡获中央政府和军事委员会的嘉奖。由陆军少将晋升中将办理兵役,钻研军事学说,著作有《日本兵役制度》、《兵役三平原则》、《各国兵役制度》等书。
南宁黄埔军校后代亲属联谊会现任会长、广西大学朱光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退休),系朱为将军的儿子。
12时在松旺镇午餐后,继续前往陆川县考察吕焕炎故居和谢鲁山庄。
吕焕炎故居由于常年失修,没能看到实质的资料。根据有关记载,吕焕炎(),清末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就读,辛亥革命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读书,毕业后曾在陆荣廷部任职,后在黄绍f部任营长。1925年任新桂系警备团团长兼第二路军五纵队司令,随左路军进攻龙州,因功升第七军九旅旅长兼广西全边对讯督办。1927年任钦廉警备司令、新编陆军第七师师长。同年秋率部攻打中共领导的广州起义军。后任新编第十六师师长、第八路军上将副总指挥。追随蒋介石反对李宗仁、黄绍f。1929年5月任广西省政府主席。1930年在广州被刺客杀死。
谢鲁山庄位于陆川县城南部26公里,是由清光绪附贡生、国民党少将吕芋农所建的家宅,迄今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四大庄园之一,素有“岭南第一庄”之称。庄内亭台楼阁,回廊曲径,依山构筑。所有房屋建筑均为砖墙瓦顶,保持着浓郁的乡风民俗。
广西最大的侨乡容县是云集爱国将军故居的地方
考察团于17日下午前往容县,18:00 抵达容县入住正阳宾馆。此时,容县政协、统战部的领导已等待多时,向全体团员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容县黄埔军校老兵的基本情况和关怀工作,同时赠送考察团每人一册《容县爱国将军》文史资料,为我们了解容县抗日战争史绩提供了很好的教材。
18日上午考察团在容县考察爱国将军黄旭初、黄绍f、夏威、夏国璋、韦云淞、马晓军的故居,参观《容县中学旧教学楼、图书o》、古建筑《真武阁》。
容县是广西的第一侨乡,也是广西爱国将军故居云集的地方。民国时期,涌现一批热血青年为追求进步、理想和光明,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历经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八年抗战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在军界名人甚众,,黄绍f、黄旭初、夏威、罗奇、何柱国、韦云凇、李本一等将军曾名扬广西及至全国。蒋介石为了遏制桂系军阀的不断崛起膨胀,特意在容县籍的军官及军校学生中培育自己的将军。因此,民国时期容县籍的将军多达77名(国民政府时期,全国排名第二),其中上将就有8名。
《黄绍f故居》于2006年5月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绍f与李宗仁、白崇禧号称新桂系三大巨头,国民革命军中将加上将衔。被称为新桂系的大管家。
黄绍f(1895年~1966年),辛亥革命时参加广西学生军北伐敢死队。1916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曾任桂军模范营排长、讨陆(荣廷)西路军总指挥、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国民党代表。1927年后历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兼留桂军军长、国民政府内政部长、浙江省主席、湖北省主席。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军事委员会作战部长、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1947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副院长、立法委员。1949年作为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赴北平参加国共谈判。谈判破裂后去香港,发表声明脱离国民党。1949年8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法案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兼和平解放台湾工和委员副主任等职。
1957年,黄绍f曾被划为右派分子,经过复查后,已于改正。文革时期受到严重冲击,两次服毒不死,日在北京以剃刀刎颈自杀而死。 1980年代,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其平反,并恢复名誉。黄绍f著有《五十回忆》一书。
《黄旭初故居 》黄旭初(),容县杨村镇东华村人。曾任旅长、师长、绥靖公署副主任,中将加上将衔。1931年起,连任广西省主席19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黄旭初乃民国时容县第二号人物,桂系第四号人物。其16岁入容县师范,20岁入广西陆军速成学校,1914年入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后嗣赴日本留学。1917年后在桂军中历任连长、营长、旅参谋长、军参谋长、纵队司令,参加过护法战争。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四旅旅长、第六师师长、第十五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参加北伐,屡建战功。1929年参加改组派的护党救国运动,历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会委员、军长、政治委员会主席等职。1931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五军军长、广西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国民党广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7年赴庐山暑假训练团第二期受训,1938年兼任三青团广西支团部主任。前后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十余年,与山西阎锡山同以“模范省”著称。大陆解放后,寄居日本、香港,被聘为台湾当局“总统府”国策顾问。1975年病逝于香港。著有&《我的母亲&》等。
《韦云淞故居》 相对于现代钢筋水泥建筑,只是略显古老罢了。门侧吊着一块木扁,赫然写着“韦云淞别墅”。进门门口后是一片开阔的空地,以大门为中心,成“八”字向左右延伸,显得大气开阔。很有特色的三个拱门正对大宅楼,犹如一个坚强刚毅的士兵在站军姿。
故居始建于1930年,是由前后楼及左右横廊组成的庭院式中西结合的建筑群体,前楼是由门楼,、平房,、炮楼三位一体的布局,主体建筑为高两层的四阿顶楼房,两边次间前面的墙体砌成半边六角形,前后楼之间有一个庭院,内种植有龙眼、米兰、含笑、夜合等名贵花草树木,整组建筑环境幽雅。
韦云淞(―1954年),国民党军上将,松山镇儒地村人,1913年参加讨袁运动后,任广西陆军工兵营排长、连长。1920年在广西陆军讲武堂工兵科学习。1921年夏参加讨伐讨陆荣廷,后在马晓军部下任营长。1926年后在新桂系部队任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1928年随军北上,驻军南苑。1929年蒋桂战争,韦去香港,不久经越南回广西,继任师长。1930年兼任南宁守备司令。1931年移防龙州,兼任广西全边对汛督办和镇南绥靖督办。1936年任十五军副军长兼广西建设厅厅长。1937年任国民党四十八军军长。1939年任十六集团军副司令兼三十一军军长,率部在邕龙公路西抗日。1944年韦云淞任桂林城防司令,抵御日军。守城失败后,被撤职查办,隐居于百色、武鸣。1948年任广西禁烟督办,解放前夕去香港,1954年冬身故。韦云淞在中原大战时英勇顽强,滇军围攻南宁城时,城中粮食告急,军队以黑豆充饥,固守城池,赢得了“黑豆将军”之雅称。
《马晓军故居》 马晓军(),广西容县松山镇慈堂村人,陆军中将。曾任旧桂系陆荣廷部模范营营长、团长、广西护国军副司令、田南警备司令等职。后任孙中山大本营参军、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军政部主任参事、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是新桂系骨干将领的主要培埴者。马晓军一生最令人称道的业绩,是创办广西陆军模范营。培植了新桂系一批重要将领,如:黄绍f、白崇禧、黄旭初、夏威等,为统一广西作出了贡献。由于马晓军创建广西模范营,后期不但扩充壮大后期不断扩充壮大,被人称之为新桂系“教父”。
参观容县中学旧《教学楼》《、图书馆图书o》,让我们体会到容县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容县中学旧教学楼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容县近代建筑群”的一部分。旧教学楼位于广西容县容州镇容县中学内,坐北向南。 旧教学楼始建于1917年,是一座仿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国哥特式建筑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平面呈“山”字形,上下两层前后均施檐廊,檐柱之间的跨空檐墙砌成一排优美的弧形拱门,整幢建筑外观规矩整齐,雄伟典雅。这里曾培养了不少杰出英才,如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之一、广西著名烈士吴家宜,抗日殉国将领夏国璋,世界乒坛名将黄统生等一批党军政要员、名人。
容县图书馆始建于1921年,馆舍面积1850平方米,图书总藏量16.5万册。图书馆是座砖木结构四阿顶二层西洋式建筑,面宽五开间,进深一间,一、二层正面均有檐廊,檐柱之间跨空檐墙砌旋成五个优美的弧形拱门,整幢建筑美观大方,颇具民国时期仿西洋建筑特色。
教学楼与图书馆之间有3棵高大的百年小叶榕树,与之相映构建了一组古建筑群,体现了容县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下一站,前往著名古建筑参观《真武阁》。真武阁座落在容县城临江一座石台上,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全部用格木建成,不用一根铁钉,历经四百多年仍完好无损。登阁远望,隔着南岸广阔的平原,东南山岭巍然矗立,气势雄壮。真武阁有三大特色:。一是地基既没有坚硬的石头,也没有牢固的钢筋水泥,而全是在砖墙内填上夯实的河砂,经略台、真武阁建在砂堆上,历千年而不倒;。二是全楼阁不用一颗钉子,全部是木隼结构,以杠杆原理串联吻合,数百年里却稳如泰山;。三是二楼中有四根大柱子承受上层楼板、梁、柱和屋瓦的千钧重量,柱脚却悬空不落地。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真武阁为三层建筑,远望倒更象一座单层建筑而有三层重檐,为此第三层的楼梯较陡,大家不惜费劲仍要登高望远,随团的俩位黄埔老人也不示弱,双手攀着陡梯扶手一步一步往上走,犹如当年的远征军战士,其上下楼前后均有会员帮助搀扶保护,我们一致为俩老祝福: “向天再借五百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走出真武阁的大门时,迎来了等候多时的容县电视台记者,拍摄、采访周献仁、熊寿明两位黄埔老人。92岁周老挥笔题词 “真正奇观 武荫容州”,97岁抗战老兵熊老挥笔题词“丹心碧血战日寇”。
北流、兴业之行
午餐后,我们继续前往北流市参观李明瑞、俞作豫烈士纪念o。纪念馆位于城东北的田螺岭,该馆是纪念红七军、红八军首领李明瑞、俞作豫而建的。馆内陈列有介绍李、俞烈士光辉业绩的文字、实物、图片和自治区领导人以及红七、红八军老战士为该纪念馆的题词。
李明瑞(),广西北流市清湾镇候山村人。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领导人之一。1920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韶州(今韶关)分校,在桂军中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26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旅长、师长、副军长。在北伐战争中,率部参加贺胜桥和德安等战役,被誉为“北伐虎将”。1929年6月,任广西绥靖司令兼整编第15师师长。10月初,与俞作柏公开发动反蒋战争,发出“反对独裁,实现民主、释放政治犯、贯彻三大政策”的通电,讨蒋失败后随俞作豫率领的警备第五大队到龙州;11月到百色受到邓小平,张云逸的启发,毅然投身革命。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同年12月和翌年2月与邓小平、张云逸、俞作豫等领导左右江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第八两军总指挥。1930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奉命率第七军离开右江苏区,在桂黔湘粤赣边界地区转战中,指挥奋战梅花村、强渡乐昌河和崇义突围等战斗,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于1931年春胜利到达湘赣革命根据地。根据中共第一方面军总前委决定,他任河西总指挥部总指挥,统一指挥赣江以西部队,取得安福等战斗的胜利,配合了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5月任第七军军长,7月率部东渡赣江,在江西兴国与一方面军主力会合,参加第三次反“围剿”。同年10月,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于江西省于都县。1945年,党中央作出了《红军第七军历史的决定》,为李明瑞恢复了名誉,并正式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俞作豫()广西北流县人,龙州起义领导人。1917年入广州燕塘讲武堂,结业后到桂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26年在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2旅任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在汀泗桥、贺胜桥和德安等战役中建有战功。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不久返回家乡从事秘密工作,1928年任中共北流县委书记。1929年初,被派到桂军俞作柏、李明瑞部进行革命活动,为中共在广西掌握武装、发动起义积极创造条件。同年秋在南宁任广西警备第5大队大队长。日参与领导龙州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8军,任军长。3月,,国民党军攻占龙州后,斗争失败,他潜往香港寻找中共组织,在深圳被捕。同年9月6日,于广州红花岗英勇就义。
下午3:30时,我们驱车前往兴业县访谈黄埔后代,由于遇到进村庄的道路障碍,只能回到兴业县广场等候。前来会面的黄埔后代是兴业县东山村黄埔后代代表。并将东山历史文化名村《何以当故居》管委会赠送书法作品题词:“忠孝文化、黄埔精神”赠予南宁黄埔军校后代亲属联席会。在场的黄埔后代一起合影留念,大家感受到“天下黄埔一家亲”的浓浓情意。
考察活动圆满结束
17:30晚餐后,我们踏上返程的途中,圆满结束本次桂东南抗战史绩考察之旅。一路上大家意犹未尽,有人谈论着心里的感受“此行收获甚丰,虽累犹乐”。有的向两位老人问候,从老人的回答和眼神里可以看出:“不怨此行,能和大家出来走走看看就是福气”。我的脑海里仍然回荡着这两天参观的每一个地点,回放的画面中更多的是考察团队员们一路激情满怀、神采奕奕、互敬互帮的场景。每当队伍进入村庄的小路上,都会有会员主动搀扶两位黄埔老人,有的帮撑着伞遮太阳,下雨时则有人撑伞挡雨护航。大家一路欢声笑语,亲切地互称兄弟姐妹。在这个团队里,每个人的家庭出身和社会背景有着相同之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互的爱护,浓郁的兄弟姐妹般情谊,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爱心而又崭新的群体。此时朱会长宣布:“接到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发来邀请函,欢迎大家赴台湾参加黄埔建校90周年、抗战77周年纪念日庆祝大会活动,会后将组织旅游观光”。大家又是一阵喜悦,期待7月初,我们再相聚。 (完)
(责编:黄昱梅、刘佳)
新闻排行榜
12345678910(转)参观黄埔军校有感_蒙自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0,053贴子:
(转)参观黄埔军校有感收藏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东南的黄埔区长洲岛上,恰和中科院南海所的新洲码头隔江相望。实验结束后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一行十余人,随摆渡而前往参观了绿树丛中静谧的军校旧址。   走近黄埔军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高挂在欧陆式的白色大门上,虽并不华丽,却简单中透着庄严。校门两侧的围墙上分别刷着“**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大字。走进首道校门,具有传统岭南风格的祠堂式建筑群映入眼帘。房屋很高大,因骑着战马可从楼下穿堂而过,俗称走马楼,是典型的南方祠堂式建筑,二门之内,前后四进,东西两边各有四栋房子,形式一致,布局对称,错落有致。   来到黄埔军校,不仅能领略军校的风采和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其辉煌的历史,感受浓厚的英雄气息。沿着院落正中的红砖小路缓步前行,左右两边的展厅会依次讲述着黄埔军校的史迹、黄埔群英的故事,描绘着北伐战争中黄埔军人的飒爽英姿和铮铮傲骨。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1924年,国共两党首次携手,国民**风起云涌,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的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即国立广东大学和黄埔军校,前者即是今天的中山大学。而黄埔军校,以“创造**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在当时是与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和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黄埔军校建立后,为国民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将才。从这里,也走出了一批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的中共名将,例如黄埔一期的徐向前、陈庚,黄埔四期的林彪、刘志丹,黄埔五期的许光达、陶铸等。巾帼英雄赵一曼也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走出展厅,顺着漆木扶梯走上二楼。这里重现的是军校师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管是老师的办公室、会议室还是餐厅、学生宿舍,摆设都十分朴素简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生宿舍,宿舍中满是大通铺硬板床,每间容纳五六十名学生,基本上最大的两间,一间就是一个学生的连队。当时,学生进校的时候虽然不用缴纳学费,但是由于军校的经费非常的紧张,每一位学生只能发两床薄薄的毛毯、一套军服和一双草鞋,不能换洗。
  走过蒋介石的校长会客室,对面墙上的一副对联十分醒目,上书“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这是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赠给蒋介石的。遥想当年,蒋介石或许曾透过山墙眺望校门前波涛奔流的黄埔水面,不忘戎马军机,力求问鼎中原,一统天下,最终却是黄梁一梦。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上传时间:
暨大会计班(64)同学会在广州聚会期间还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
热搜风云榜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到广州而不去黄埔军校,未免不是一个遗憾...
今天的黄埔军校旧址依然靠在江边,是当年广州国民政府考虑到水路支援因素而选址。黄埔军校是国共苏联三方合作的产物,是当时精英荟萃的风水宝地。黄埔军校的设计采用独特的岭南院落风格,质朴而大方,其中校长办公室及学院的课堂,都显得非常简朴,难以置信这个地方曾经是旧中国时代风起云涌、将星闪烁的发源...
当年黄埔精神代表时代最强音,打倒列强除军阀,并渗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苏联的社会主义思潮,因此可以说具备非常进步的革命精神,毫无疑问也就孕育了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杰出人才。
新加坡大学的学者郑永年,就国民党为何失去大陆统治权的原因作了分析:一个方面的原因:国民党在组织上,与苏联的共产党组织相比,还不够严密;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国民党当时聚集了中国大部分精英人士,但是确与绝大部分低层民众的关系脱节,由此得不到劳苦大众的最终支持。然而,在黄埔军校成立后的几年内,国共合作的表现,使黄埔精神能够得以让后来的大陆台湾都予以尊敬和宣扬。
最近看到媒体报到江西有一个黄埔出身的老兵,九十来岁了,生活依然艰仆,粗茶淡饭,让人感动,然而看到他另一张儿孙满堂的照片,和他消瘦和淡然的笑容,还是能让人感到一些欣慰...
引用地址:
访问统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埔军校学员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