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描述钢筋混凝土用钢受弯梁实验现象?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受弯梁,当受压区高度与截面有效高度h0之比值大于0.55时,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 钢筋首先达到屈服
(B) 受压区混凝土首先压溃
(C) 斜截面裂缝增大
(D) 梁属于延性破坏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钢筋混凝土深受弯梁基于DSFM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重庆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钢筋混凝土深受弯梁基于DSFM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基于修正斜压场和扰动应力场理论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VT2分析了八根两点对称集中加载、剪跨比为1.5、不同纵筋率的有腹筋简支梁的受力性能。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对比的内容包括荷载-位移曲线、破坏模式和纵筋应变等。利用分析结果,推断出了混凝土应力场的分布;并考察了纵筋率对试验和分析结果的影响规律。
此外,本文利用ACI318-02附录A的拉压杆简化分析模型,分析了上述试件,检验了这一模型在设计和复核深受弯构件承载力和破坏模式时的有效性;同时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考察了分析与实验结果的差别。
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应用的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在分析剪跨比为1.5的剪切破坏梁是较准确的,承载力的误差在8%以内;但刚度的计算值偏大,挠度值偏小。纵筋率越高,这种差别越大。通过在钢筋应变层次比较发现:纵筋上应变最大的差距在与临界斜裂缝相交处,弥散的裂缝模型无法模拟到临界斜裂缝的发展。
对发生弯曲破坏的梁,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误差较大。承载力的误差高达38%以上。弯曲裂缝出现前,分析和试验的纵筋应变较吻合,在弯剪斜裂缝出现后,两者的差别明显。
利用拉压杆模型来模拟试验梁的破坏欠准确,按模型计算的梁的极限承载力小于试验值50%左右。拉压杆模型基于纵筋屈服的破坏准则与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极限状态不同,导致剪切破坏的模型计算值和试验值接近而弯曲破坏的模型计算值远小于试验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4【分类号】:TU375【目录】:
中文摘要4-6
英文摘要6-10
1 绪论10-26
1.1 文献综述10-23
1.1.1 抗剪研究综述10-11
1.1.2 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机理的研究11-12
1.1.3 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模型的研究12-22
1.1.4 利用限元方法分析钢筋混凝土构件22-23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23-26
2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与深弯梁的试验26-34
2.1 试验方案介绍26-28
2.1.1 试件的设计26
2.1.2 材料性能26-28
2.2 基于DSFM的非线性有限元程序VecTor2简介28-34
3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对比34-76
3.1 梁临界截面选择34-35
3.2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分析35-39
3.3 剪切破坏梁的分析结果39-45
3.3.1 L1分析结果39-41
3.3.2 L2分析结果41-42
3.3.3 L7分析结果42-43
3.3.4 小结43-45
3.4 弯曲破坏梁的分析结果45-49
3.4.1 L3分析结果45-46
3.4.2 L4分析结果46
3.4.3 L5分析结果46-47
3.4.4 L6分析结果47-48
3.4.5 L8分析结果48
3.4.6 小结48-49
3.5 有限元分析的总结49-50
3.6 纵筋率对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影响50-76
4 深弯构件拉压杆模型研究76-90
4.1 国内外深弯构件的研究76-78
4.2 拉压杆模型介绍78-82
4.3 拉压杆模型应用82-85
4.4 拉压杆模型的有限元分析基础85-89
4.4.1 拉压杆模型有限元分析的破坏模式86-88
4.4.2 纵筋率对拉压杆模型有限元分析的影响88-89
4.5 总结89-90
5 结论及展望90-92
5.1 主要结论90-91
5.2 后续工作的展望91-92
参考文献94-9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元元;杜群贵;何家兴;黄晓东;;[J];机床与液压;2011年13期
阚继存;郭勤涛;;[J];机械设计;2011年08期
田广宇;郭彦林;王昆;;[J];空间结构;2011年03期
杨东全;蒲文国;;[J];山西建筑;2011年21期
刘礼华;王蒂;欧珠光;魏晓斌;;[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年04期
周良;王云龙;彭俊;;[J];中国市政工程;2011年03期
孛永平;;[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9期
燕保军;侯幸云;;[J];建筑科学;2011年S1期
王伟;陈亮;何富均;;[J];中国机械工程;2011年16期
丁仕洪;周焕林;叶建云;黄超胜;;[J];特种结构;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屠永清;钟善桐;何若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白洪涛;汪崖;夏汉强;方大培;;[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刘博;;[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石伯妹;资小林;郭增均;;[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杨乃勰;徐凯讯;徐国彬;高日;;[A];第八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潘永仁;胡匡璋;;[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王策;沈世钊;;[A];第九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侯晓武;孙仁范;李黎明;牟在根;;[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梁启智;汤海波;;[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许世展;刘来君;贺拴海;;[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旺民;[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陈恒超;[D];天津大学;2004年
郑银环;[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彭晓彤;[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颜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刘肖凡;[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肖良丽;[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郭秉山;[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冯宪章;[D];燕山大学;2004年
熊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百胜;[D];重庆大学;2004年
任晓强;[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李莉;[D];四川大学;2004年
刘绍红;[D];河海大学;2005年
于孟伟;[D];江苏大学;2005年
陶亮;[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陈缔欣;[D];福州大学;2006年
陈信堂;[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刘锋;[D];吉林大学;2006年
王军祥;[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筋混凝土用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