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异步电机转子按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中,为什么要观测转子磁通的?观测的结果用来做什么?

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CNKI机构馆在线
|学科馆|行业馆
[登录]&&[免费注册]
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
作&&&&者:
来&&&&源: 北方工业大学
摘&&&&要: 随着矢量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感应电机的无速度矢量控制得到了质的提升,发展成为了一个可以和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相媲美的方向。通过消除速度传感器,使无速度的矢量控制系统成为一种结构更为简单、低廉、可靠的系统。基于这种大的背景,本论文对此系统进行了研究。
无速度矢量控制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是磁链估计。论文首先分析了基于电压、电流等模型的磁链观测法,然后分析了改进电压法磁链模型,为了解决低速下直流偏移量问题以及消除转子磁链观测器误差,一种新型的自适应转子磁链观测法被提出。通过检测磁链与反电动势的夹角,磁链补偿值可以自动改变,通过具体的实验检测,证明这种方法可以准确的估算出磁链,同时减小直流偏移量的影响。
针对速度估算,本论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两种方法:基于电机模型的速度估算法和基于PI的速度估算法,第一种方法比较直观,但比较依赖于电机参数,第二种方法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但磁链的准确性对其有一定影响。
矢量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是影响控制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本论文结合电机数学模型对系统中的电流环和转速环的传递函数进行了推导,同时按照典型系统的控制方法对各个参数进行了设计,最后介绍了一种抗饱和的PID调节器,在积分量出现饱和时,通过设定合适的参数值,使饱和量退饱和,避免了被控量出现超调导致控制器饱和输出。
在感应电机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的基础上,本文对SVPWM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对死区的原因进行了阐明,论述了几种死区补偿的方法。
最后,本论文结合以DSP2812为基础的矢量控制系统实验平台,从硬件、软件两方面论述了整套算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证明上述算法能够使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
关&键&词:
学位级别:
所属学科馆:
数据库类型: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1.2 交流异步电机控制方式的分类9-12
1.2.1 标量控制9-10
1.2.2 矢量控制10-11
1.2.3 直接转矩控制11-12
1.2.4 其他控制方法12
1.3 矢量控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1.3.1 磁链观测技术12-13
1.3.2 转速辨识技术13
1.4 本文研究内容13-15
? 2 感应电机无速度矢量控制系统15-37
2.1 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15-16
2.2 坐标变换16-18
2.2.1 变换矩阵的确定原则16
2.2.2 Clarke变换16-18
2.2.3 Park变换18
2.3 各个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18-21
2.3.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机数学模型19-20
2.3.2 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电机数学模型20
2.3.3 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电机数学模型20-21
2.4 矢量控制原理21-24
2.4.1 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的分类21-22
2.4.2 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22-23
2.4.3 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案的理论基础23-24
2.5 磁链观测模型24-32
2.5.1 电流模型25
2.5.2 电压模型25-26
2.5.3 电压-电流混合模型26-28
2.5.4 改进的电压模型28-31
2.5.5 自适应正交补偿磁链观测模型31-32
2.6 转速辨识32-36
2.6.1 转速辨识基本思路33
2.6.2 数学模型推导转速估计法33-34
2.6.3 基于PI的速度估算法34-36
2.6.4 其他自适应转速观测器估算法36
2.7 本章小结36-37
? 3 矢量控制系统中各个调节器设计37-43
3.1 电流环设计37-38
3.2 速度环设计38-40
3.3 控制器设计40-42
3.4 本章小结42-43
? 4 感应电机空间矢量调制技术(SVPWM)43-53
4.1 电压矢量与电磁矢量的关系43-44
4.2 基本电压空间矢量44-46
4.3 SVPWM技术的关键问题46-50
4.3.1 相邻基本电压矢量作用时间的确定46-49
4.3.2 扇区的确定49-50
4.4 死区补偿50-53
4.4.1 死区效应分析51-52
4.4.2 补偿方法分类52-53
? 5 基于DSP的无速度矢量控制系统实现53-68
5.1 主回路部分53-55
5.1.1 整流电路53-54
5.1.2 中间直流环节54-55
5.1.3 逆变电路55
5.2 控制电路部分55-59
5.2.1 控制器选择56-57
5.2.2 电源模块57
5.2.3 PWM信号驱动模块57-58
5.2.4 电压、电流信号采集、处理模块58-59
5.3 驱动电路59-61
5.3.1 基于PC929的驱动电路原理图59-60
5.3.2 驱动电路工作原理60-61
5.4 系统软件程序设计61-64
5.4.1 控制系统结构设计61-62
5.4.2 软件程序流程设计62-64
5.5 实验波形及分析64-67
5.6 本章小结67-68
? 参考文献68-71
? 结论与展望71-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2-73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葛宝明,王祥珩,苏鹏声,蒋静坪;;电气传动自动化;2001年04期[2] 杨耕,陈伯时;;电气传动;2001年03期[3] 郑志波,刘开培,陈华,陈勇强;;电气传动;2005年11期[4] 李润德;;河海大学机械学院学报;1994年04期[5] 刘铁湘,陈林康;;现代电子技术;2003年10期[6] 张兴华;牛兴林;林锦国;;;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04期[7] 孙向东,钟彦儒,任碧莹,周炳;;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韩晓亚;;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2] 刘卫俊;;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3] 陈礼根;;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机构馆推荐 >>
相关学科馆&&
相关行业馆&&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主办:中国知网
数字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31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方波工况下基于q轴电流误差的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误差校正策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33期
方波工况下基于q轴电流误差的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误差校正策略
【摘要】:在异步电机的控制中,转子磁场定向控制以其高转矩控制精度和快速的动态响应速度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交流电力机车等大功率应用领域,电机在弱磁区通常采用方波控制,电机电压失去调节能力,造成传统的矢量控制算法失效。该文对异步电机方波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方波工况下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角度误差的实时校正策略,该方案中采用电流开环控制,通过分析磁链角度误差对电机d、q轴电压指令值与实际值的影响,进而利用电机模型提出通过q轴电流参考值和反馈值的误差消除方波工况下转子磁场定向角度误差。仿真和实验都验证该方案能够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转子磁场定向角度的误差起到很好的校正效果,使电机转矩输出在方波下仍然具有高稳态精度和快速的动态响应速度。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TM343【正文快照】:
正效果,使电机转矩输出在方波下仍然具有高稳态精度和快速的动态响应速度。0引言作为高性能控制算法的代表之一,转子磁场定向控制以其优越的转矩控制精度和快速的动态响应速度在很多工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引进的CRH系列高速动车组和HXD系列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都普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苏位峰,孙旭东,李发海;[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陆海峰,瞿文龙,张磊,陈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16期
樊扬;瞿文龙;陆海峰;程小猛;张星;伍理勋;蒋时军;;[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郝雯娟;邓智泉;王晓琳;;[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3期
耿士广;胡安;马伟明;李卫超;何娜;鲁军勇;;[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周明磊;游小杰;王琛琛;;[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9期
孙大南;刘志刚;刁利军;林文立;;[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9期
王高林;杨荣峰;张家皖;于泳;马建雄;蔡亮;徐殿国;;[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4期
孟庆铸;赵志广;赵宇龙;;[J];电机技术;2008年01期
尹忠刚;刘静;钟彦儒;杨立周;;[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7期
赵文才;金富宽;王傲能;康现伟;;[J];电气传动;2012年09期
陈玉海;刘北英;胡正寰;;[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赵明伟;黄文新;刘海宽;刘丽俊;杨章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红娟;[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刘丽英;[D];天津大学;2010年
朝泽云;[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刘军;[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韦克康;[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孙大南;[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瑞夫;[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张恩睦;[D];中北大学;2011年
张江松;[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周婧;[D];中北大学;2012年
王志民;[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薛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朱广泽;[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商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王薪与;[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陈杨裕;[D];重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京清;[J];控制与决策;1995年01期
苏位峰,孙旭东,李发海;[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陈峰,徐文立,王旭;[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黄开胜,童怀,郑泰胜,WUQ.H.,TURNERD.R.;[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年08期
冯光,黄立培,朱东起;[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年10期
张春朋,林飞,宋文超,焦连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林飞,张春朋,宋文超,焦连伟,陈寿孙;[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张春朋,林飞,宋文超,高龙,陈寿孙;[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8期
王毅,马洪飞,赵凯岐,徐殿国,苗立杰,梁维燕,刘彤彦,马冲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陆海峰,瞿文龙,张磊,陈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1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RB.O;[J];电力电子;2005年02期
李静;向凤红;张勇;樊杨鎏;;[J];机械制造;2006年10期
潘言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陈爽;段国艳;王静;冯华勇;;[J];制造业自动化;2011年12期
王立新,周顺荣;[J];中小型电机;2005年06期
李汉强,刘玉娟,高承伟;[J];电气传动;2004年01期
孙巨禄,苏鹏声,李永东;[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9期
袁长江;李向明;;[J];电机技术;2009年02期
姚玮;施文济;;[J];电机与控制应用;2006年07期
孙欢庆;楼佩煌;;[J];电气开关;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波;厉虹;;[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刘辉;王京;郑国秀;;[A];自动化技术与冶金流程节能减排——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李永东;李明才;郑泽东;;[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王大勇;;[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吴慰;黄烜;;[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王坚;桂卫华;李祥飞;年晓红;黄济荣;;[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王毅兵;陈怀琛;;[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谢卫才;林友杰;彭磊;谢澍;;[A];第十六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刘峰;徐金榜;沈安文;;[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王军;宋志强;武卯泉;丁传动;;[A];第九届全国电技术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孙兆欣;[N];电子报;2004年
李金;[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夏志国;[N];中国纺织报;2007年
张永法;[N];中国纺织报;2008年
河南 张新勇;[N];电子报;2010年
陈开胜;[N];中国电力报;2007年
;[N];中国电力报;2008年
黄俐;[N];中国电子报;2009年
郝红;[N];中国电力报;2003年
彭力平;[N];电子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位峰;[D];清华大学;2004年
刘丽英;[D];天津大学;2010年
林友杰;[D];福州大学;2006年
王斯然;[D];浙江大学;2011年
庄圣贤;[D];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崔纳新;[D];山东大学;2005年
马立克;[D];天津大学;2007年
张伟;[D];浙江大学;2001年
赵海森;[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方攸同;[D];河北工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松;[D];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2001年
马丽勤;[D];沈阳工业大学;2002年
刘瑛;[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韩会山;[D];燕山大学;2005年
王永秀;[D];河海大学;2007年
虞正民;[D];浙江大学;2011年
吴婷;[D];湘潭大学;2010年
张永康;[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王艳;[D];青岛大学;2010年
张惠萍;[D];江南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59感应电动机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第5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59感应电动机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5
互作用产生的;机的转差率而变;似,如果能保持转子磁通的恒定,转子磁通的恒定包括;2.3异步电动机矢量调速控制系统;异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是以转子磁场定向,采用矢量变;图2-1带转矩内环的转磁链闭环矢量控制系统;异步电动机矢量调速控制系统的主电路采用了电流追踪;链调节器,磁链观测环节采用按转子磁场定向两相旋转;的模型结构;****矩分量ist和励磁分量ism;i
  互作用产生的。即使气隙磁场保持恒定,电动机的转矩不但与转子电流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转子电流的功率因数角?2有关。它随电流的频率,即电动机的转差率而变。更何况电动机的气隙磁场是由定子电流和转子电流共同产生的,随负载的变化,磁通也要发生变化。因而在动态过程中要准确的控制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就显得比较困难。但因为转子磁通?2??mcos?2,这样式(2-2)就变为Te?CTi2cos?2这种形式和直流电动机的转矩公式非常相似,如果能保持转子磁通的恒定,转子磁通的恒定包括磁通相位和幅值恒定两个方面。这样控制转子电流就可以调节转矩。基于这种方法提出了一种以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法。2.3 异步电动机矢量调速控制系统异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是以转子磁场定向,采用矢量变换的方法实现定子电流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之间的解耦,达到对交流电动机的磁链和电流分别控制的目的,从而获得了优良的静、动态性能。矢量调速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1所示: 图2-1 带转矩内环的转磁链闭环矢量控制系统异步电动机矢量调速控制系统的主电路采用了电流追踪型逆变器。在控制电路中转速调节器ASR的输出是转矩调节器ATR的给定值Te*,AψR为磁链调节器,磁链观测环节采用按转子磁场定向两相旋转坐标系上的转子磁链9的模型结构。将在下文中详细阐述。ATR和AψR的输出分别为定子电流的转****矩分量ist和励磁分量ism。ist和ism经过2r/3s变换后得到定子电流的给定值i*,AiB,iC**,并通过电流滞环控制电动机定子的三相电流。2.4 矢量控制系统常用方案及比较2.4.1 矢量控制系统常用的方案1、转差频率矢量控制方案转差频率矢量控制的出发点是,异步电机的转矩主要取决于电机的转差频率。在运行状态突变的动态过程中,电机的转矩之所以出现偏差,是因为电机中出现了暂态电流,它阻碍着运行状态的突变,影响了动作的快速性。如果在控制过程中,能使电机定子、转子或气隙磁场中一个始终保持不变,电机的转矩就和稳态工作时一样,主要由转差频率决定[8]。这样考虑转子磁通的稳态方程式,从转子磁通直接得到定子电流d轴分量,通过对定子电流的有效控制,形成了转差矢量控制,从而避免了磁通的闭环控制,不需要实际计算转子的磁链的幅值和相位。该控制方法是用转差率和测量的转速相加后积分来计算磁通相对于定子的位置。结构简单,所能获得的动态性能基本上可以达到直流双闭环控制系统的水平。2.气隙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方案气隙磁场的定向控制是将旋转坐标系的d轴定向于气隙磁场的方向,此时气隙磁场的q轴分量为零。如果保持气隙磁通d轴分量恒定,转矩直接和q轴电流成正比。因此,通过控制q轴电流,可以实现转矩的瞬时控制,从而达到控制电机的目的。3、定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方案定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法,是将旋转坐标的d轴放在定子磁场方向上,此时,定子磁通的q轴分量为零,如果保持定子磁通恒定,转矩直接和q轴电流成正比,从而控制电机。定子磁场定向控制使定子方程大大简化,从而有利于定子磁通观测器的实现。然而此方案在进行磁通控制时,不论采用直接磁通闭环控制,还是采用间接磁通闭环控制,均须消除耦合项的影响。 10 因此,需要设计一个解耦器,对电流进行解耦[12]。4、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案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法是在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方法中,把d,q坐标系放在同步旋转磁场上,把静止坐标系中的各交流量转化为旋转坐标系中的直流量,并使d轴与转子磁场的方向重合,磁势转子磁通q轴分量为零。只需检测出定子电流的d轴分量即可以观测转子磁通幅值。当转子磁通恒定时,电磁转矩与定子电流的q轴分量成正比,通过控制定子电流的q轴分量就可以控制电磁转矩。因此称定子电流的d轴分量为励磁分量,定子电流的q轴分量为转矩分量。在忽略反电动势引起的交叉耦合项以后,可由电压方程d轴分量控制转子磁通,q轴分量控制转矩,从而实现磁通和转矩的解耦控制[12]。2.4.2 控制方案的比较1、转差频率的矢量控制方案转差型矢量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思路清晰,不需要实际计算转子磁链的幅值和相位,所能获得的动态性能基本上可以达到直流双环控制的水平,然而间接磁场定向控制中对转子时间常数比较敏感,当控制器中这个参数不正确时,计算出的转差频率也不正确,得出的磁通旋转角度将出现偏差,即出现定向不准的问题。因此这种控制方法不适合于高性能的电机控制系统[12]。2、定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案定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案,在一般的调速范围内可利用定子方程作磁通观测器,非常易于实现且不包括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转子参数,可达到相当好的动静态性能,同时控制系统结构也相对简单。然而低速时,由于定子电阻压降占端电压的大部分,致使反电动势测量误差较大,导致定子磁通观测不准,影响系统性能。定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适用恒功率调速和于大范围弱磁运行的情况[12]。3、气隙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方案气隙磁场定向系统中磁通关系和转差关系中存在耦合,需要增加解耦器,这使得它比转子磁通的控制方式要复杂,但具有一些状态能直接测量的11优点,比如气隙磁通。同时电机磁通的饱和程度与气隙磁通一致,故基于气隙磁通的控制方式更适合于处理饱和效应[7]。4、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案转子磁场定向的控制方案,缺点是磁链闭环控制系统中转子磁通的检测精度受转子时间常数的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系统的性能。但优点是它达到了磁通电流分量和转矩电流分量两者的完全解耦控制,无需增加解耦器,控制方式简单,具有较好动态性能和控制精度[15][16]。比较上述三种方案,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是最佳的方案,所以本文采用了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案。2.5 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矢量控制系统是建立在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基础之上的,因此必须首先分析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2.5.1 三相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异步电动机本质上是一个高阶、非线性和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这是因为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需要进行电压(或电流)和频率的协调控制,有电压(或电流)和频率两个独立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中除转速外,还应包括磁通,因此,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是一个多变量系统。而电压(电流)、频率、磁通、转速之间又互相都有影响,主要的耦合是绕组之间的互感联系。另外,在异步电动机中,磁通乘电流产生转矩,转速乘磁通得到感应电动势,由于它们都是同时变化的,在数学模型中就会有两个变量的乘积项,因此,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是非线性的高阶系统[21]。无论电动机转子是绕线型的还是鼠笼型的,都将它等效成绕线转子,并折算到定予侧,折算后的每相绕组匝数都相等。这样,实际电动机就被等效为图2-2所示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物理模型。图中,定子三相绕组轴线A,B, C在空间是固定的,故定义为三相静止坐标系。设A轴为参考坐标轴,转子以?速度旋转,转子绕组轴线为a,b,c随转子旋转。转子a轴和定子A轴间的电角度差?为空间角位移变量。规定各绕组电压、电流、磁链的正方向符 12 合电动机惯例和右手螺旋定则。这时,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由下述的电压方程、磁链方程、转矩方程和运动方程组成。在研究异步电动机的多变量数学模型时,常做如下假设[22]:(1)、忽略空间谐波,设三相绕组对称(在空间互差120电角度),所产生的磁动势沿气隙圆周按正弦规律分布;定子A,B,C及三相转子绕组a,b,c在空间对称分布,各相电流和及不计;(2)、忽略磁路饱,各绕组的自感和互感都是恒定的;(3)、忽略铁心损耗;(4)、不考虑温度和频率的变化对电动机参数的影响。1、电压方程A 图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物理模型将电压方程写成矩阵形式,并以微分算子p代替微分符号ddt?uA??R00000??i?sA???A??u??B??0Rs0000????i???B???B??uC??00R????s000??iC???C??ua??000Rr00????p?
??ia????a???ub??000Rr0???????0???uc???00000R??ib??b?r????i?c?????c??13 (2?3)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59感应电动机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等内容。 
  【】 
您可在本站搜索以下内容:
 在设计调速系统过程中,利用 Matlab 按转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仿真, ...三相 异步电动机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模块(Field-OrientedControl Induction Motor ...
q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 高智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拟选...矢量控制实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和控制异步电动机定子电 流矢量,根据磁场定向...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_电子/电路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异步电动...?Blaschke 等人提出了“感应电动机磁场定向的控制原 理”,美国的 P?C?...
 本文研究了矢量控制系统中磁链调节器的设计方法。并用 MATLAB 最终得到了仿真结果... 感应电动机磁场定向矢量... 86页 1下载券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 s页...
  基于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设计_兵器/核科学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基于...七十年代初期,西门子公司的 F.Blashke 和 WFlotor 提出了“感应电机磁场定向的...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1.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本文采用的是转子磁场间接定向电流控制型交流异步电机...为了验证所设计的交流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模型的静、...
s 深入研究了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了磁链和转 速双闭环系统并...36 - IV - 异步电动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一、绪 论 (一)课题...
 4 交流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其仿真 4.1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原理 本文采用的是转子磁场间接定向电流控制型交流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1], 原理图如图 4 所...
 转子磁场定向理论, 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分别建立了矩阵...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特点,着重 对矢量控制单元进行...A. Clark 申请的专利 “感应电 机定子电压的坐标...
赞助商链接
别人正在看什么?
赞助商链接基于矢量控制系统的异步电机在线参数辨识研究--《大连交通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基于矢量控制系统的异步电机在线参数辨识研究
【摘要】:
矢量控制是通过坐标变换将异步电机模拟成直流电机,实现磁通和转矩的解耦控制,使交流电机达到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效果。由于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是基于转子磁链的准确观测,因此电机参数的变化对控制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当电机参数发生变化时,特别是转子时间常数发生变化时,转子磁链观测将存在显著误差,导致定子电流不能完全解耦,严重影响基于矢量控制的电机调速性能。
简要介绍了矢量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推导出转子时间常数与转子磁链和转矩的数理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分析了电机参数变化对转子磁链观测的影响,证明了参数辨识的必要性;同时定性分析了转子时间常数对矢量控制的影响,阐述了转子时间常数在线辨识的重要性。
论文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法(MRAS)在线辨识异步电机转子时间常数,建立了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异步电机理想数学模型。以此模型为参考模型,构造出当转子时间常数变化时的可调模型,并推导出该自适应系统的误差方程。设计了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转子时间常数的自适应律,推导出转子时间常数在线辨识算法。
将上述在线参数辨识方法应用于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其进行了阶跃响应和跟踪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参数辨识算法具有较为理想的收敛速度,可较好地跟踪转子时间常数的变化。通过对含转子时间常数在线辨识的矢量控制系统仿真结果分析,证明使用转子时间常数的在线辨识可有效跟踪转子磁链,为基于矢量控制的电机精准调速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及技术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交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TM343【目录】:
ABSTRACT6-9
第一章 绪论9-16
1.1 变频调速发展现状9-11
1.2 异步电机参数辨识的必要性11
1.3 异步电机参数辨识综述11-15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15-16
第二章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16-31
2.1 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16-18
2.2 矢量坐标变换18-21
2.3 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21-24
2.4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24-30
2.4.1 电压矢量与磁链矢量的关系25
2.4.2 SVPWM 技术25-30
本章小结30-31
第三章 异步电机参数变化对矢量控制的影响31-38
3.1 转子磁链观测误差分析31-34
3.1.1 转子互感对转子磁链的影响32-33
3.1.2 转子时间常数对转子磁链的影响33-34
3.2 转子时间常数变化对矢量控制的影响34-37
3.2.1 对静态性能的影响34-35
3.2.2 对动态性能的影响35-37
本章小结37-38
第四章 异步电机参数辨识38-50
4.1 异步电机参数离线辨识38-41
4.2 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基本理论41-45
4.2.1 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的基本思想41-42
4.2.2 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的设计目标42-43
4.2.3 模型参考自适应律设计43-45
4.3 异步电机转子时间常数在线辨识45-48
4.3.1 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误差方程的建立45-47
4.3.2 转子时间常数在线辨识算法47-48
4.4 含转子时间在线辨识的矢量控制系统48-49
本章小结49-50
第五章 含转子时间常数在线辨识的矢量控制系统仿真50-65
5.1 转速-电流双闭环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50-57
5.1.1 异步电机仿真模型51-52
5.1.2 矢量变换模块52-57
5.2 矢量控制仿真结果及分析57-58
5.3 转子时间常数辨识仿真结果及分析58-63
5.3.1 阶跃响应仿真实验58-61
5.3.2 跟踪性能仿真实验61-63
5.4 含转子时间常数在线辨识的矢量控制系统仿真63-64
本章小结64-65
参考文献66-6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8-6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英范;[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翟淑惠;[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郑俊;[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凌光;[D];浙江大学;2012年
汪蒲新;[D];复旦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三民;[D];湖南大学;2008年
张艳存;[D];中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筠;;[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张小平;[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于光,于达仁;[J];情报学报;1996年02期
管欣,杨小波,杨得军;[J];汽车工程;1995年06期
方敏,王峻,陈无畏;[J];汽车工程;1997年04期
王丽芳,葛安林,张俊智,秦贵和,范巨新;[J];汽车工程;1997年05期
葛安林,李永军,牛铭奎,雷雨龙;[J];汽车工程;2000年03期
郭孔辉,马凤军,孔繁森;[J];汽车工程;2002年01期
王荣本,马雷,储江伟,郭烈;[J];汽车工程;2004年01期
王斌;刘昭度;吴利军;;[J];汽车工程;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翔晟;;[A];第十五届流体动力与机电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李会军;王启刚;季刚;马增良;;[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刘贤兴;董磊;范文进;孙宇新;;[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张红良;吴文启;胡小平;;[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侯志祥;;[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陈慧波;丁锋;;[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董磊;刘贤兴;孙宇新;;[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邓忠华;李曦;叶小萌;;[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吴彭江;孙明轩;;[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陈翠;孙衢;王旭光;;[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亮;[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凌刚;[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秦臻;[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高圆圆;[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陈少华;[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葛金法;[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王红;[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王垚;[D];郑州大学;2010年
杨书显;[D];郑州大学;2010年
娄玉冰;[D];郑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宇婕,黄立培,邱阳;[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9期
王阳元;[J];求是;2001年16期
董卓敏,王永,孙德敏;[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3年02期
杨锦;;[J];华电技术;2008年06期
郭庆鼎;于善涛;;[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陈益广;杨博;沈勇环;谷鑫;;[J];天津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熙炜;[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孙业树;[D];江苏大学;2003年
高建华;[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3年
吴浦升;[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张小杭;[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詹阳;[D];清华大学;2004年
刘辉;[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梁云朋;[D];郑州大学;2005年
贾智贤;[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叶军军;[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中文;[D];重庆大学;2012年
周江涛;[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光,黄立培,朱东起;[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9期
刘亚东,吴学智,黄立培;[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喻寿益;张艳存;高金生;桂卫华;;[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金海;黄进;;[J];中小型电机;2005年09期
傅明志;胡仕成;邓华;张卫东;朱广辉;;[J];现代制造工程;2009年05期
孙持平;赵昌颖;;[J];电工技术学报;1990年03期
马小亮;;[J];电气传动;2010年07期
王明渝;冼成瑜;惠娅倩;;[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8期
韩焱青;夏全福;;[J];江苏电器;2006年04期
徐奇伟;宋立伟;崔淑梅;;[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6期
谢树林,李华德,郝智红,李晓明;[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9期
樊扬;瞿文龙;陆海峰;程小猛;张星;伍理勋;蒋时军;;[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秀;刘勇夫;冀晓童;高扬;徐青;王辉;;[A];2011年河北省冶金信息化自动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魏子良;张庆范;;[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李华德;尚德舜;;[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何致远;周克宁;;[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王克成;余达太;;[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王鹏飞;赵敏;张承慧;;[A];第一届变频器与伺服企业论坛论文集[C];2003年
杨治平;冯素梅;;[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茹心芹;焦道海;;[A];第九届全国电技术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杨霞;杜继光;杨波;;[A];第十三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武瑞兵;;[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19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兵树?万军
马士英;[N];中国电力报;2008年
宋莉;[N];科技日报;2005年
党红英 王跃红
谢辉;[N];保定日报;2007年
海霞;[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耿德根;[N];电子报;2007年
耿德根;[N];电子报;2008年
本报记者;[N];中国煤炭报;2007年
王峰;[N];电子报;2007年
本报记者 孙明河;[N];科技日报;2006年
王慧芳;[N];中国电子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玉华;[D];吉林大学;2008年
沈天飞;[D];上海大学;2001年
王正;[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张敬南;[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张寅孩;[D];浙江大学;2003年
王庆龙;[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曲永印;[D];东华大学;2006年
葛红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吴茂刚;[D];浙江大学;2006年
刘建强;[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坤明;[D];大连交通大学;2009年
任三民;[D];湖南大学;2008年
张艳存;[D];中南大学;2008年
张爱民;[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梁天;[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李靖;[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厉建新;[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翟淑惠;[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丁亚明;[D];天津大学;2005年
窦艳鹏;[D];内蒙古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异步电机转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