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ppt爆发的具体时间

当前位置:
>>>下列哪些事件促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①彼得一世改革②1861年..
下列哪些事件促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①彼得一世改革②1861 年改革③俄国二月革命④俄国十月革命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D.②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哪些事件促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①彼得一世改革②1861年..”主要考查你对&&1861年改革,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1861年改革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沙皇亚力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1.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旨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扩大市场,巩固沙皇统治;2.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美国黑奴制的废除同俄国农奴制的废除的异同点:1、相同点:(1)时间相同:均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2)结果相同: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两国均在改革后强盛起来,同时,都保留了一定的残余。2、不同点:(1)废除方式不同:美国以革命的方式,通过发布总统令废除;俄国则是以改革的方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2)目的不同:美国为了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扩大市场,增加劳动力而废除黑奴制;俄国则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沙皇政权。俄国1861年改革历程:1.背景:(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西欧各国。(2)农奴制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3)农奴暴动威胁沙皇统治2.直接原因: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3.过程: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4.目的:为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5.内容:(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2)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3)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拿钱赎买到一块份地。6.意义:(1)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是在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1853年7月初,俄国出兵8万人占领了在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多瑙河两公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并拒绝了苏丹提出的撤军要求。10月,土耳其政府向俄国宣战。这样,在俄土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终于在多瑙河上开始了,对于双方来说,这是宗教狂信的战争,对于俄国人来说,这是实现传统的野心的战争,对于土耳其人来说,这是生死存亡的战争”。1854年3月底,英法正式向俄国宣战,1855年初,法国附庸撒丁王国也宣布参加对俄战争,从而使俄土交战发展成了一场俄国和英法为争夺巴尔干和黑海的国际战争。日,俄国海军中将纳希莫夫率领的俄国分舰队,突然袭击在黑海南岸的土耳其其海军基地锡诺普,打败了土耳其分舰队,俄国取得了黑海制海权,激化了同英法的矛盾,1854年1月,英法联合舰队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此后战区,迅速扩大,战争不仅在黑海、巴尔干和高加索进行,而且扩大到波罗的海、白海和远东。俄国在外交上陷于完全孤立,军事上面临优势敌人从各个方面发动的进攻。克里米亚战争从1854年8月起,联军扭转了兵力分散的态势,集中兵力于克里米亚半岛,从俄国手中夺取黑海制海权,1854年9月中旬,联军出动60多艘战舰,6万多名士兵和3个攻城炮兵团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叶夫帕托里亚登陆。9月20日,双方在阿尔马河畔进行第一次陆战,俄军一败涂地,损失5700多人,退向俄国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9月25日,联军进抵塞瓦斯托波尔,开始了长达11个月的围攻战。9月5日,联军用700门大炮倾泻了15万发炮弹,摧毁了俄军的全部工事。9月8日,法军占领了军港区和市区制高点马拉霍夫岗,俄军被迫放弃要塞,向北转移,塞瓦斯托波尔陷落,随着塞瓦斯托波尔的陷落。俄国败局已定。俄军虽在高加索战场上取得一些胜利,但再也无力把战争进行下去,日,双方签订《巴黎和约》。战争的结果,俄国从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上跌落下来,战争加深了俄国国内危机,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进行农奴制改革。二月革命:帝国主义战争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反战运动日益高涨。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的统治,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二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次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各国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本国反动政府,争取民主权利和民族解放的革命运动的高涨。二月革命爆发的原因:1.一战使俄国陷入战争泥潭,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2.罗曼诺夫王朝的腐朽统治导致矛盾激化;3.无产阶级不断壮大与成熟。二月革命的影响:1.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统治。2.在起义过程中成立了新的革命政权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同时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3.二月革命的胜利为俄国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十月革命做好准备。二月革命中彼得堡游行的士兵: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这次革命导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四月提纲》:二月革命后,俄国形成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即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国内人民内部有一定的骚动。正当人民不知道何去何从之时,列宁同志从芬兰回到彼得格勒,对人民作了及时的指导。在日(俄历四月四日)的塔夫利达宫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四月提纲》。《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十月革命的特点:1.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小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2.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3.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的对比: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1.俄国二月革命以后,临时政府坚持参战,形式严峻;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要求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3.“七月流血事件”后,形式更加严峻,无产阶级革命一触即发。十月革命最早在俄国发起的原因:1.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薄弱的一环;2.俄国国内矛盾,特别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3.一战对俄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同时激化了社会矛盾。十月革命的主要事件:1.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确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2.1917年7月,在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大型示威活动中,临时政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七月流血事件”革命形式变的越发严峻;3.1917年11月,伴随着阿芙乐尔号上的炮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革命爆发后的次日凌晨,布尔什维克攻占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大本营,十月革命宣告胜利。阿芙乐尔号:攻占克里姆林宫: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哪些事件促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①彼得一世改革②1861年..”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1514275652959230383524673969当前位置:
>>>1.这场革命爆发于1917年11月,而为什么称为月革命?_____________..
1.这场革命爆发于1917年11月,而为什么称为月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冈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次革命的相同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次革命有什么不同点?自主构建学完本课了,你能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20世纪初,俄历比公历早13天,而这场革命发生在公元日,当时俄历是10月24日,所以称为十月革命。2.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3.相同点是:领导的基本力量相同,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4.不同点见下表: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这场革命爆发于1917年11月,而为什么称为月革命?_____________..”主要考查你对&&十月革命,二月革命&&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十月革命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这次革命导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四月提纲》:二月革命后,俄国形成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即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国内人民内部有一定的骚动。正当人民不知道何去何从之时,列宁同志从芬兰回到彼得格勒,对人民作了及时的指导。在日(俄历四月四日)的塔夫利达宫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四月提纲》。《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十月革命的特点:1.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小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2.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3.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的对比: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1.俄国二月革命以后,临时政府坚持参战,形式严峻;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要求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3.“七月流血事件”后,形式更加严峻,无产阶级革命一触即发。十月革命最早在俄国发起的原因:1.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薄弱的一环;2.俄国国内矛盾,特别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3.一战对俄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同时激化了社会矛盾。十月革命的主要事件:1.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确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2.1917年7月,在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大型示威活动中,临时政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七月流血事件”革命形式变的越发严峻;3.1917年11月,伴随着阿芙乐尔号上的炮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革命爆发后的次日凌晨,布尔什维克攻占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大本营,十月革命宣告胜利。阿芙乐尔号:攻占克里姆林宫:二月革命:帝国主义战争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反战运动日益高涨。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的统治,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二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次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各国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本国反动政府,争取民主权利和民族解放的革命运动的高涨。二月革命爆发的原因:1.一战使俄国陷入战争泥潭,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2.罗曼诺夫王朝的腐朽统治导致矛盾激化;3.无产阶级不断壮大与成熟。二月革命的影响:1.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统治。2.在起义过程中成立了新的革命政权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同时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3.二月革命的胜利为俄国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十月革命做好准备。二月革命中彼得堡游行的士兵:
发现相似题
与“1.这场革命爆发于1917年11月,而为什么称为月革命?_______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1344456953326211831591845716当前位置: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其首都名称是A.圣彼得堡B.莫斯科C.彼得格勒..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其首都名称是A.圣彼得堡B.莫斯科C.彼得格勒D.列宁格勒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C试题分析:圣彼得堡是1703年由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建造,由该城的第一座建筑物——扼守涅瓦河河口的圣彼得保罗要塞命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出现反日耳曼情绪,沙皇政府遂将圣彼得堡改名为彼得格勒。其后苏联成立,为纪念领导者列宁于十月革命时曾于该市发动革命,于1924年列宁逝世后,将市名改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后,经市民投票,恢复圣彼得堡的旧名。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其首都名称是彼得格勒,故A、D项不正确,答案选择C项。十月革命后,为了避免欧洲势力的干扰,当局迁都莫斯科,彼得格勒就改名为列宁格勒,故B项不正确。点评:关于俄国十月革命,高考命题的角度主要集中在:(1)对于十月革命认识的角度不同,结论也有差异。站在国际工人运动史的角度看,它是第一个取得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站在现代史观的角度看,它为俄国的现代化开辟新的道路;(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受十月革命影响很大,高考试题重视中外知识的联系,比较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要求学生认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其首都名称是A.圣彼得堡B.莫斯科C.彼得格勒..”主要考查你对&&全俄工人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革命前的沙皇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全俄工人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革命前的沙皇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苏维埃政权含义:
苏维埃一词是俄文“Советский”的汉语音译,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苏维埃制度是苏联的政治基础,是俄国劳动人民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政权组织形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的严峻形势:1、国内形势严峻:(1)武装叛乱: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发动叛乱;(2)经济十分困难;2、国外武装干涉:(1)主要国家:英、法、美、日;(2)主要原因:①不满苏俄单独与德国媾和;②敌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③惧怕苏维埃政权会威胁到本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根本原因)(3)基本认识: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实质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
苏俄巩固政权的措施:1、政治方面: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建立新的苏维埃国家制度;(1)表现:①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②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2)作用:彻底摧毁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初步建立了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制度;2、经济方面:(1)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外交方面:(1)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①目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巩固苏维埃政府;②时间:1918年3月;③作用:使苏俄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巩固了新生政权;(最具灵活的策略性)(2)成立共产国际,领导各国共产党的斗争;4、军事方面: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工农红军。
苏联的成立:(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①时间:1922年底;②内容:通过《苏联成立宣言和联盟条约》;③认识:宣告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2)最初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3)苏联第一部宪法:①生效时间:1924年初;②国家性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联邦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国二月革命: 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内本来就十分突出的社会经济矛盾更加激化。1917年初,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巴库等俄国许多城市都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彼得格勒的工人罢工运动最为突出。俄历2月18日,即公历3月3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工厂的工人开始罢工;很快,罢工浪潮遍及全城。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的女工和妇女为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举行政治罢工、集会和示威游行,高呼:“面包”、“打倒战争”和“打倒专制制度”;很多男工也加入游行行列,罢工总人数达到九万多人。次日,彼得格勒的罢工人数增加到二十多万人,涉及224家企业。俄历2月25日,整个彼得格勒到处都是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罢工人数增加到25万人,罢工发展为政治总罢工。当晚,沙皇赶紧诏令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准备镇压。大批军警占领了市中心和各主要交通要道,在屋顶上和角楼里架起了机枪,准备向参加游行和示威的群众射击,密探们也四处搜查和逮捕革命者,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委员会遭到破坏,5人被捕。广大人民没有被沙皇的镇压所吓倒,继续坚持斗争。26日,在兹纳缅斯克广场,集会群众遭到警察镇压,四十多人被杀。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号召进行反对沙皇制度的武装斗争,建立临时革命政府。这一号召得到了工人的响应,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27日,起义席卷全城。由于布尔什维克党长期在军队中做宣传工作,彼得格勒卫戍部队中的广大士兵拒绝向起义群众开枪,并掉转枪口,参加起义。起义的工人和士兵夺取了彼得格勒的主要军火库──兵工总厂,缴获了4万支步枪、3万支手枪和大量的弹药。起义者占领了火车站、发电站等许多重要部门,逮捕了沙皇政府的大臣和将军,建立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推翻了地方沙皇政权。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了退位诏书,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二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当天,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支持下,资产阶级组成了以李沃夫公爵为首的临时政府。这样,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1)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仍然相对落后。20世纪初,俄国虽然是号称世界第五的工业国家,但是,它与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相比,无论是工业技术水平、工业规模,还是工业生产产量,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中等发展水平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国家经济格局来说,农业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80%,工业产值也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按人均计算,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4,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5。国民经济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特别是农村地区仍然保留着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严重约束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外国资本,特别是法国资本。据统计,1900年,俄国全部股份资本的47%以上是外国资本,其中,电气工业总资本的90%由外国控制。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业的总投资达10亿卢布,几乎控制了当时俄国所有最重要的工业和金融业部门。同时,由于政府财政经常入不敷出,沙皇政府不得不向外国大举借债,1903年,沙皇政府举借外债超过30亿卢布,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高达1.3亿卢布。1914年,俄国的外债总额高达60亿卢布,俄国的经济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俄国十月革命背景:(1)经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3)国际:一战进一步激化各种社会矛盾。 (4)国内:二月革命后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二月革命后,在俄国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1、局面:一个是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是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革命后是革命权力机关,它是革命新政权的萌芽。苏维埃得到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的支持。掌握苏维埃多数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完全支持临时政府。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当时是主要政权,但一时还没有掌握镇压工农革命的武装。2、任务:1917年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了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这份报告后来被称为《四月提纲》)。报告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高,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3、认识: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①客观条件:
a.俄国已进人了帝国主义阶段,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条件
b.俄国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c.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战斗性强,有比较成熟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的根本原因:当时在俄国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既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包括因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连战败而激化了的各种社会矛盾。随着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不仅下层群众要求改变现状,就连俄国的资产阶级也想通过推翻沙皇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这使得发生一场政治变革的条件日益成熟。俄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俄国旧有的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沙皇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障碍。 尽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但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没有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原因在于“二月革命”后,掌握实际权力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原有的国内政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俄国革命的前进方向,就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进程(和平夺权──武装夺权):(1)“四月提纲”:列宁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夺权。(2)七月事件:临时政府镇压了示威的工人和士兵,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3)武装起义: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4)国家诞生:1917年11月,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达标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了人民委员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1)十月革命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 (2)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3)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中俄两国革命道路:
1.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异:俄国是城市暴动道路;中国是农村保卫城市道路。 2.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队伍力量相对强大;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家,农民阶级力量强大,而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3.认识:无产阶级革命是以暴力为基础。走什么道路须按国情决定,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意义:(1)国内: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做主”的美好愿望,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2)国际:①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打开一个缺口,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②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③开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俄国革命的道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是俄国十月革命道路。这是由当时俄国特有的国情决定的: ①革命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比较成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革命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俄国国内的各种矛盾,而革命的主观条件则是指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党有指导革命的正确方针,俄国的无产阶级力量比较集中以及它拥有革命的同盟军──贫苦农民; 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革命力量,致使革命不可能和平发展,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只能采取武装夺权的方式;③彼得格勒的革命武装力量强于反革命的武装力量; ④在组织和发动起义方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抓住了起义的有利时机。 因此,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比较顺利地取得胜利,布尔什维克迅速掌握国家政权。而且这一行动很快辐射到莫斯科等其他中心城市,布尔什维克党人和革命力量很快掌握了各地政权。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在俄国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辟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推动了俄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2)十月革命打开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个缺口。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变为现实,在资本主义模式之外开创了社会主义模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十月革命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指导力量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区别:
俄国的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只是推翻了沙皇统治,是十月革命的开端和准备,而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原因: 1、客观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③利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的革命时机,俄国反动军队集中前线后方薄弱。 2、主观原因:①事业的正义性,得到人民的支持,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②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③及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④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援;⑤革命军队的英勇作战。
十月革命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1、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对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有着重要作用。2、十月革命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一个缺口,成功地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转变为实践。它的成功,告诉人们:资本主义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取代。3、它为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发现相似题
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其首都名称是A.圣彼得堡B.莫斯科C.彼得格勒..”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6978312618825304821116120025220025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国十月革命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