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物联网”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业务培养孩子哪些品质目标和业务培养孩子哪些品质要求是什么?

十、文化素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1.主要是通过课内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的必修课;报告等途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2.选修不少于12学分的文史哲艺类限选课程,通过;趣、人文素养;并在专业课教学中,增加科学史、自然;环节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作用;4.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讨论;给学生方法论、发散思维、多维思想等启迪,
十、文化素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1. 主要是通过课内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以及通过各类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及聆听专题
报告等途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2. 选修不少于12学分的文史哲艺类限选课程,通过文史哲艺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
趣、人文素养;并在专业课教学中,增加科学史、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等专题,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3. 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课内外实践教学
环节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作用,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实习、工程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的工程训练,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贯穿于培养计划的始终。
4. 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讨论参与式等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给学生方法论、发散思维、多维思想等启迪,给学生开设本学科前沿知识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 在教学计划中作到四个不断线,即外语学习不断线、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不断线、文化素质培养
不断线,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栋梁人才。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69等内容。 
 “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 标准 目录第一部分 能力与知识结构...2 一、具备从事物联网工程专业领域的工程素养...2 二、具...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适应国家“下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并承担相应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创新性本 科生...  物联网工程本科生培养方案_院校资料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物联网工程本科生培养方案...所有课程学分数 五、课程体系结构(V Course Architecture) 3 4 六、教学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_专业资料。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国家“下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并承担相应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创新性本科...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4版 (最终版)_电力/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物联网...教学进程计划表 Teaching Schedule 总学时 Hours 课程类别 Courses Classified ...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国家“下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并承担相应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创新性本科生,尤其必须具备多 学科交叉基础...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国家 “下一代信息技术”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并承担相应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创新性本科生, 尤其必须具备多学科交叉...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国家“下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并承担相应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创 新性本科生,尤其必须具备多学科交叉基础...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国家“下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并承担相应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创新性本科生, 尤其必须具备多学科交叉基础...  培养目标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面向计算机行业的宽口径专业。该专业根据现代信息社会的需求,培养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管理知识并能适应国际化竞争环境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使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工业、信息产业及其他行业从事各类网络系统研究、设计、开发等工作。
  业务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和通信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电子技术与数字电路基础,计算机软件硬件的理论与技术基础,网络与通信的理论与技术基础等;
  3.掌握物联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设计、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4.获得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与通信的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特别是应获得较大型网络工程开发的初步训练;
  5.跟踪世界最新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了解物联网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7.初步了解信息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8.& 熟练掌握英语语言,在工程及人文环境中有较强的应用和沟通能力;
  9.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北京邮电大学相关信息:
北京邮电大学论坛新帖:
考研帮最新资讯
北京邮电大学热点文章
北京邮电大学热门话题
课程预告,帮学堂出品
考研帮地方站本科生教育
您的位置>> >
> 阅读正文
本科生教育
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并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掌握数学与其它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和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究以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到企事业、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与物联网、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或攻读物联网及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或从事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 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工程科学知识。
&&& 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理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意识。
&&& 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 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
&&&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 主要课程:物联网概论、传感器技术、RFID原理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网络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控制技术、物联网安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系统、程序设计基础。
&&&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践、毕业设计。
&&& 主要实验课程:RFID技术实验、传感器与控制实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验、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无线网络组网技术实验、物联网安全实验,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物联网应用综合实践。
四、修业年限
&&& 一般为4年。
五、学位授予
&&& 工学学士。
六、毕业合格标准
&&&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 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达到本专业要求的总学分及各环节所要求的学分。总学分达到188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58学分,实践教学30学分。
物联网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一)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
普通教育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势与政策Ⅰ-Ⅱ
大学英语BⅠ-Ⅳ
高等数学AⅠ-Ⅲ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基础物理学
基础物理实验
要求在7大类普通教育公选课中选修8学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Ⅰ.Ⅱ,2学分,必选)
学科基础课
程序设计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物联网概论
数字逻辑电路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离散数学Ⅰ
计算机组成原理B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职业道德与学术技能
物联网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二)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
专业教育课
传感器技术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射频识别(RFID)原理与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控制技术
算法设计与分析
计算机网络
嵌入式系统设计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A
物联网安全
RFID技术实验
传感器与控制实验
物联网安全实验
无线网络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验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
物联网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
无线网络组网技术实验
Java程序设计
人工智能基础
云计算技术A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移动电子商务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网络搜索引擎技术
人机交互技术
传感网流数据处理技术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嵌入式中间件技术
物联网工程专业独立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实践环节类别
实践环节代码
实&践&环&节&名&称
学时(周数)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必修实践课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
物联网应用综合实践
96学时+15周
JavaEE架构与程序设计
选修实践课
Android软件开发
.NET设计与架构
IBM&DB2认证
IBM&Websphere认证
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
96+144学时
课外培养计划
集中或分散进行
注:科技实践环节的学分,可以由专业实践环节选修实践课所修学分替代。
物联网工程专业学时、学分分配表
普通教育课程
其中含实验
其中含实验
学科基础课程
其中含实验
其中含实验
专&&&业&&&课
其中含实验
其中含实验
合&&&&&&&&计
其中含实验
其中含实验
独立实践环节
18+8+4=30学分
物联网工程专业课外培养计划表
考&&&&核&&&&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国家级(第1名)
以学校立项和结题报告书为准
国家级(参加人)
校级(第1名)
校级(参加人)
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
以立项导师签字、学院盖章为准
科研实践(教师科研、教研项目)
以项目合同或结题报告为准
其它实践项目
以项目合同或结题报告为准,
项目应有到款研究经费
科研项目奖励
依托项目,以获奖证书为准
社会奖励:社会组织的
其他专业性科研项目奖励
以与科研项目有关的获奖证书为准
学科竞赛:ACM、数学建模竞赛、信息安全大赛、360安全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
学校学院承认的竞赛项目,
以证书或文件证明为准;
同一竞赛按最高级别计分
专业竞赛:
其它教务处认可的专业竞赛
专项竞赛:其它全国性专项竞赛
申请发明专利
有完整申请文件并获得申请号
申请实用新型
获得发明专利
获得专利证书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软件著作权
有完整申请文件和证书
在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实习,以实习合同或签字盖章的文件证明为准,实习时间不小于4周
SCI检索论文(包括学院认定的计算机类一级学术期刊论文)
以检索证明文件和发表论文原件为准;同一篇论文若同时被SCI或EI检索,按最高级别计分;前三名作者有效
EI检索论文
核心论文:核心期刊、国际期刊、国际会议论文
以发表论文原件为准,前三名作者有效
其他学术论文
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达到及格分数,提供成绩单
等级考试:
其它全国专业等级考试
认证证书:由知名IT企业颁发的专业认证证书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计算机楼
邮编:130012 & Power by2332人阅读
物联网(15)
网络工程(物联网技术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网络工程&&& 部颁代码:080613W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获取、传输、处理、识别和控制的能力,能进行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具有物联网工程实践能力,成为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学习计算机、电子、自控和通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跨学科的实践应用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具有: 1.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团队意识; 2.掌握物联网技术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标准和法规; 3.掌握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联业务的开发、测试、推广和运维等知识; 4.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信息网络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试验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 5.了解国家信息网络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了解信息网络产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7.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外文文献阅读能力,达到规定的要求; 8.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 物联网概论、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射频识别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Zigbee协议及应用、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运筹学、信息安全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主要实践教学及其具体要求如下: 1.军事理论与训练 新生入学第一学期进行为期2周的军事训练,训练合格计2学分。 2.行业认知实践 第一学期安排1周(不占教学计划学时,原则上利用假期)开展行业认知实践。学生通过听取物联网技术发展报告,了解行业背景和发展状况;通过走访考察物联网企业,了解岗位职业需求以及岗位技能与素质要求;通过专业教师对本专业课程体系的介绍,明确学习目标及就业取向,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学生参加行业认知实践必须做好相应记录,写出相应的实践报告,报告应包括行业认知、自我评估和职业定位等几部分(此报告将作为记录学生成长历程的原始材料,为毕业前的职业规划实践提供依据),合格者计1学分。 3.职业规划实践 第三学期安排1周(不占教学计划学时,原则上利用假期)开展职业规划实践。人才测评专家将学生的职业发展预测、学生的社会活动、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职业素质综合评分、专业课成绩、基础课成绩等原始数据与胜任特征模型的动机、特质、自我认识、社会角色、技能、知识等层次进行匹配,给出职业素质评分报告和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学生根据评分报告和建议完成职业规划报告,合格者计1学分。 4.专项实践设计 (1)程序设计实践 在第一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1周时间开设程序设计实践。本设计实践是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设计实践,学生能更进一步理解C程序设计方法,在编程实现时要保持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对程序设计风格在软件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有进一步深入认识。根据程序设计实践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结合设计报告对学生进行等级评定,合格者计1学分。 (2)数据结构实践 在第二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1周时间开设数据结构实践,要求学生利用掌握的数据结构知识,对各种典型的算法问题进行编程、调试并分析其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理解算法选择对软件性能的重要性,撰写设计报告,合格者计1学分。 (3)电子技术设计实践 在第三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1周时间开设电子技术设计实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或任务,较全面地分析和设计出解决该问题的实施方案,最后完成电路的制作和测试。根据学生提交完整的设计报告和图纸进行考核,合格者计1学分。 (4)基于Web的数据库设计实践 在第四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1周时间开设基于Web的数据库设计实践,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脚本进行网络数据库编程,掌握利用.Net平台进行网络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能力。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报告进行考核,合格者计1学分。 (5)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实践 在第五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1周时间开设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实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C51RF-WSN平台,选择合适的器件与模块来设计常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解决方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报告进行考核,合格者计1学分。 (6)RFID系统设计实践 在第六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1周时间开设RFID系统设计实践,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RFID技术实现短距离通信,设计具有写卡与读卡功能的单片机,无源应答器和阅读器,完成设计报告。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报告进行考核,合格者计1学分。 (7)小型物联网综合设计与实现 在第七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1周时间开设小型物联网综合设计实践,要求学生利用IEEE802.15.4标准和ZigBee协议,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技术结合起来组建简单的物联网并实现相关应用,完成设计报告。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报告进行考核,合格者计1学分。 5.毕业实习 第七-八学期安排18周毕业实习。实习的形式包括企业考察与调研、参与短期项目开发、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等。学生实习结束后,写出实习报告或总结,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对实习进行评定,成绩合格者计9学分。 6.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工程和教学紧密结合的实践环节。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可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物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的工程项目以及其它来源。毕业设计原则安排在第七-八学期,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在第六学期启动。学生必须通过论文选题、资料收集、开题答辩、系统设计、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毕业设计(论文)通过者计8学分。
五、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
学&&& 制: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3&6年
六、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要求
毕业学分:185学分(另外第二课堂素质拓展10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注以下情况可获得课外学分(课外学分可以抵冲相应选修课学分,原则上不超过6学分):1、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挑战杯、全国信息技术技能大赛等获国家级奖记6学分;获省级奖记4学分。 2、获得国家统一组织考试颁发的各类证书,其中初级2学分/类,中级4学分/类,高级6学分/类。 学位授予要求:符合学校授予学士学位的相关规定,方可获得学士学位。
七、课程结构、学分比例及课时分布
1. 各类课程分数和学时数比例分配表
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
集中性实践教 学环节
公共必修 课程
文理基础教育指导选修课程
学科 基础 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限选课程
专业任选课程
备注:总学时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学时数,不包括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2. 实践环节课时及学分比例分配表
课程中的实验、实训、上机等实践环节
集中性 实践教 学环节
占总学分%
3. 学期课时分布表
八、课程计划表(略)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317777次
积分:5031
积分:5031
排名:第4703名
原创:139篇
转载:234篇
评论:87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养孩子哪些品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