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的厉害白话怎么说说?怎么打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概是:“浓厚希类”。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粤语怎么打?_百度知道
粤语怎么打?
我有更好的答案
乜(mie,0/6)
廿(nian,0/9)= &数& 二十
卅(sa,0/6)= &数& 三十
冇(mao,2/9)= 没有;例如:有冇钱?=有没有钱?
甴曱(gad zad ,0/1)= 蟑螂
叻(le,0/7)= 很棒;例如:佢啲成绩好叻啵=他的成绩很厉害呵
冚(hem,0/1)= 全部?;例如:冚家铲=全家死光光
氹(dang,2/9)= 哄;例如:氹你开心=哄你开心
攰(gui,5/8)= 累
佢(qu,3/8)= 他或她;例如:距系边个?=他是谁?
呃(e,2/0)= 骗;例如:呃神骗鬼
抦(bing,2/8)= 殴打;例如:我哋去抦果条友=我们去揍那个家伙
拎(lin,0/9)= 提、 拿
拗(ao,0/1)= 矛盾
咁(gan,3/4) = 如此、这样;例如:咁啊?=这样啊?
咗(zuo,2/2)= 了;例如:食咗饭未?=吃了饭没有?
呢(ne,0/1)、哩(li,0/7)...
用粤语输入法
就埋甘打咯,首先你要会讲广东先得啊,
用汉语打好了,用工具翻译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粤语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白话鬼谷子
&&&&&&&&&&&&&&&&
/ 白话鬼谷子 
前言  我国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在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古代兵书是 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兵书的种类繁多,内容包括战史、谋略、阵法、 阵图、军制、兵策、天象地候、疆防、将帅、后勤等等。古代兵书除兵家专 著外,还散见于历代王朝的政书、史料中的军事部分,文史家论兵等大量军 事学资料。  中国兵书,虽然卷帙浩繁,但在流传中也多有散失。除战乱兵荒外,一 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者焚毁兵书,不准民间随意抄藏。  纵观历史,在古代文化经典中,凝聚人类韬略最丰富、最集中的著作就 是兵书。古代兵书在人类文明发达、社会进步的现代,仍具耀眼的异彩。  为了当代大众的需要,不少有心人选取了中国古代兵书精华,奉献于读 者,让人们从千百年来人类生死搏杀的经验中,开悟智谋。  中国传统兵法著述,粗略统计约有 1300 余种,但世传者仅有 200 多种, 而其中称得上精品的却为数不多。《鬼谷子》便是这少数精品中的一种。《鬼 谷子》本来不是兵家专著,而是纵横家理论争鸣的著作。然而,自古以来, 非兵者论兵,已是常事,所以纵横家的祖师——鬼谷子,也在纵横术中论及 兵法,因此,《鬼谷子》也列入兵法名著之中。鬼谷子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是我国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鼻祖,他的学生苏秦、张仪,曾以合纵连横之策游说各国诸侯,并以 此决定了秦与六国对峙及由秦统一中国的政治局势。相传著名兵法家孙膑和 战国名将庞涓也是他的学生。作为一位老师,能教出如此有名的四位学生, 而且皆以对立形式争霸政坛,名垂后世,并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各显非凡的 才能。他们的老师是怎么教授他们的呢?看来,鬼谷子确实是一位令人神往 的人物。关于鬼谷子的身世,说法不一。最早记载鬼谷子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苏秦列传》中说:“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子齐,而习之 于鬼谷先生。”《史记·张仪列传》也有记载:“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 苏秦俱事鬼谷先生。”而乐壹在注《鬼谷子》一书时却说:“苏秦欲神秘其 道,故假名鬼谷。”提出鬼谷先生是苏秦特意造出的,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份, 其实并无鬼谷其人。与学者的观点不同,道教则以自己的神秘方式,将鬼谷 子纳入道教神仙谱系,认为鬼谷先生曾在人间活了百尔岁,而后不知去向。 道教把鬼谷先生称为“古之真仙也”,所以《鬼谷子》一书完整地保留在道 家的经典《道藏》中。而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又把鬼谷子描绘成能撒豆成兵、 呼风唤雨、预知吉凶、妙手回春的神仙。  那么,鬼谷子究竟是何许人?从《史记》记载中考察,鬼谷子确有其人, 生活在公元前 2 世纪,姓王名栩,自号鬼谷子,曾教出苏秦、张仪、孙膑、 庞涓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是当时的知名人士。但他不愿为官,过着隐居 生活,所以他的详情不为世人所知,因而关于他的身世,充满神秘色彩。  《鬼谷子》一书,内容主要是大量的谋略术,与军事相关,涉及大量的 军事气象学、军事心理学,以及布阵法等,所以称为兵法。然而,作为游说 诸侯的纵横术,是《鬼谷子》一书的主体内容。  纵横术是外交家的权谋,充满了诈谋、阴谋、诡道。这些谋智,将古代 政治、外交、军事中的诡密术和投机术充分地显示出来,表现诡辩的逻辑思  维价值,尤其是为“阴谋术”提供了理论思维的依据。 纵横家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用“阴谋”、“诡计”认识世界,解决争端,指挥军政活动,在诸侯割据,群雄争霸的时代,曾横行于天下。尽管纵 横术在后来被儒士贬为“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则家亡,国用之则国偾,天 下用之则失天下”。但是,纵横术那充满智慧的谋略术,在社会的政治、外 交、军事、经济活动中,仍然继续发挥其难以取代的作用。  当今的社会,充满了尖锐、激烈、复杂、纷繁的竞争,在这些竞争中, 人们在遵守法律、道德的同时,在许多情况下,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智 谋、测算、分析等等。特别在商业谈判中,辩证机智、技巧几乎无所不在, 所以,在商业经济时代,人们更应善于识破来自对方的形形色色的诡辩形式 或韬略智谋,从而保证自已免受损失。因此,人们更注重研究各种谋略之术, 这使得过去曾为少数人垄断的谋略术走向大众化。当大众走向人人皆知韬略 的时代,就会少受少数人的愚弄,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更为坦诚。  在谋略大众化的现代,《鬼谷子》便以其独特的谋略风采,格外受到人 们的重视。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不仅借鉴其兵谋策略、外交策略、政治策略, 而且将其谋略思想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之中,用经营谋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 胜。《鬼谷子》一书所倡导的辩证论或诡辩论,令人心服,不仅在中国受到 重视,而且世界上的军政权谋家及企业家也给予高度赞誉。日本大桥武夫以 专著探讨《鬼谷子与经营谋略》,在德国、美国、东南亚,均有广泛的影响。 深信《鬼谷子》奇诡变诈的术法、玄奥的养生之道,必会使“鬼谷术”扩而 大之,使中国民族文化的一枝奇葩喷放芬香。《鬼谷子》虽然是奇葩精品,但它毕竟年代久远,文字和内容深奥,现代人阅读相当困难。为了让这部古代精品童放异彩,为弘扬中华文化尽一点 绵薄之力,我们竭尽努力,把《白话鬼谷子》奉献给广大读者,希望能对广 大读者有所帮助。参加本书写作工作的还有门冀华、郑吟韬、黄小峰、刘兴玉、郭蕊、赵鑫、门秀实、罗建新等同志。普颖华于北京1995.6白话鬼谷子收放术捭①阖②第一[原文]  粤若稽古③,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状生之先④。观阴阳⑤之开阖以命 物⑥,知存亡之门户⑦,筹策⑧万类⑥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⑩ 焉,而守司(11)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12)。变 化无穷,各有所归(13)。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14),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 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15)之。审定有无与其实(16)虚,随其嗜欲以见 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17),阖而捭之(18), 以求其利(19)。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20)。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 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21)。离合(22) 有守(23),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24),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25),而与道相追(26)。 捭之者,料其情(27)也;阖之者,结其诚(28)也。皆见其权衡轻重(29),乃 为之度数(30),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31)。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捭而去之。捭阖 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32)。纵横(33)、 反出、反覆(34)、反忤必由此(35)矣。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36)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 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 闭也,谋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37)。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 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 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38) 法阳之类者,皆日“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日“终”, 言恶以终其谋。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39),故与阳言者依崇高(40),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41)。可 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 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 阳还终始,阴极反阳(42)。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 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 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注释]  ①捭:开的意思,敞开心怀积极行动,采取攻势,或接受外部事物及他 人的主张和建议。  ②阖,闭的意思,关闭心扉,把进来的事物化为自己的事物,或不让外 来事物进入,取封闭形态。  ③粤若稽古,粤,语助词。若,顺;稽,考察。意为按着一定的规律考 察历史。  ④先:先知先觉,此意指尊者,指导者,先驱者。  ⑤阴阳:《易经》上的用语,指创造字宙空间万物对应的两种气。阳意 味春、光阴、君、男性,是积极的行动,阴意味着秋、夜、暗、臣、女性、 消极的行动。⑥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观察阴阳变化来辨别事物。⑦存亡之门户:指生死之理。⑧筹策:计算策划。⑨万类:万物⑩朕:指征兆、迹象。 (11)守司:看守加以管理,以便救亡图存。 (12)其道一也:大自然的规律,凡圣人的道理就有一个。 (13)各有所归:世间一切事物各有归宿。  (14)审察其所先后:应该先的事物应居先,应该后的事物就居后,一切 都应该调查判定。(15)以牧,进行调查。 (16)实:实情。 (17)指:意同宗旨。(18)阖而捭之:假如明白实情;就应自行闭藏或开启。(19)求其利:研讨对方所说的善恶利害。 (20)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放使事物显现,或者封闭使事物隐藏。 (21)原其同异:探讨事物相同与不同的特点、性质。 (22)离合:离,不一致:合,一致。 (23)有守:确立自己的观点而信守之。 (24)欲捭之贵周:周,不遗漏,要行动时,必须作周密的考虑。 (25)微:微妙。(26)与道相追:合乎道之理,与道相贴近。(27)料其情:检验实情的真伪。 (28)结其诚:结,坚定,使诚意坚定,有好结果。 (29)权衡轻重:衡量比较事物轻重。 (30)为之度数:测量重量和长度的数值。 (31)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如果不合一般事物规律,圣人就继续引导。(32)四时开闭以化万物:就像春夏秋冬,万物均在变化一样。 (33)纵横:自由自在的变化。(34)反覆:或离反或复旧。 (35)由此:根据捭阖原则。  (36)道之大化,说之变:大化,变化。“说之变”,游说原则和主张灵 活运用。(37)终始其义:万物始终保持着阴阳变化之理。 (38)诸言:各种言论。 (39)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或开放或闭藏,都以阴阳之道试行。(40)阳言者依崇高:和情之阳者交涉时,就谈论崇高并对之加以试行。 (41)无所不可:游说人,游说家、游说国、游说天下,都没有什么不可以的。(42)阳还终始,阴极反阳:意为阴阳运行,彼此相生,互相转化。[译文]  纵观古今历史,可知圣人生活在天地间,就是做大众的先导者。通过观 察阴阳变化可对事物作出判断,并进一步把握事物存亡之理。测算万物的发 展变化过程,通晓人类思维的规律,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控制事物发 展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世界上始终是奉守大自然阴阳一道的变化规律, 并以此驾驭万物的。因为事物的变化虽然无穷无尽,然而都各有自已的归宿: 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 弛,或者紧张。  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万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审察它的变化顺序,揣度 它的权谋,测量它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优劣。至于贤良和不肖.智慧 和愚蠢,勇敢和怯懦,都是有区别的。所有这些,可以开放,也可以封闭; 可以进升,也可以辞退;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都要仰仗无为来认识考察 它们。审察它们的有无与虚实,通过对它们嗜好和欲望的分析来揭开它们的 意愿。适当贬抑对方所说的话,当它们开放以后,再反复考察,以便探察实 情,切实把握对方言行的实质,让对方先封闭而后开放,以便寻求有利时机。 开放时使之显现;封闭时使之隐藏。开放使其显现,是因为与对方情感一致; 封闭使之隐藏,是因为与对方诚意不同。至于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 把那些计谋研究清楚,要明白对方计谋有与自已不相同的,有与自已相同的, 必须有主见,同时要注意按照对方的思想志向,区别对待。如果要开放,最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如果要封闭,最重要的是处事慎密。周密最重要的是要精细,要合乎规律和道理。让对方放开,是为了侦察他的 真情;让对方封闭,是为了坚定他的诚心。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对方的实力 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以便探测出对方的各方面实力表现。圣人要为。此而 用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测出对方现有实力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会为此而焦虑。 因此,所谓开放,或者是要自已出去;或是让别人进来。所谓封闭,或者是 通过封闭自我约束;或者是通过封闭使他人离开。开放与封闭是世界上各种 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开放和封闭都是为了使事物阴阳对立的各方面发生变 化,一年四季始行、终结促使万物发生变化。由此可知万物纵横变化,无论 是离开、归复、反抗,都是必须通过开放或封闭来实现的。开放和封闭是万物运行的现象,是游说活动的一种形态。人们必顺首先慎重地考察万物变化,事情的吉凶,人们的命运都系于此。口是心灵的门窗, 心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由口出入。因此,用开放和封 闭法来把守这个关口,以控制出入。所谓“捭之”,就是使之开放、发言、 公开;所谓“阖之”,就是使之封闭、缄默、隐匿。阴阳两方相谐调,开放 与封闭才能有节度,才能善始善终。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 嗜好、财货、得意、情欲等,属于“阳”的一类事物,叫做“开始”。而死 亡、忧患、贫贱、羞辱、毁弃、损伤、失意、灾害、刑戮、诛罚等,属于“阴” 的一类事物,叫做“终止”。凡是那些遵循“阳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新 生派”,它们以谈论“善”来开始游说;凡是那些遵循“阴道”的一派,都 可以称为“没落派”,它们以谈论“恶”来终止施展计谋。  关于开放和封闭的规律都要从阴阳两方面来试验。因此,给从阳的方面 来游说的人按崇高的原则引导对方,而给从阴的方面来游说的人按卑下的原 则引导对方。用卑下来求索微小,以崇高来求索博大。由此看来,没有什么  不能出去,没有什么不能进来,没有什么办不成的。用这个道理可以游说人, 可以游说家,可以游说国,可以游说天下。要做小事,要进入无限微妙境界——阴;要做大事,要进入无限广大境界——阳。所有的损害和补益,离去 和接近,背叛和归附等等行为,都是在阴、阳的变化中运行的。阳的方面, 运动前进;阴的方面,静止、隐藏。阳的方面,活动显示;阴的方面,随行 潜入。阳的方面,环行于终点,开端是阴,阴的方面,到了极点就反归为阳。 凭“阳道”运动者,在活跃中道德就会与之相生,以“阴道”而运动者, 在安静中,有力相助,自有形势。所以,用“阳”来求得“阴”,就要用道 德来包容;用“阴”来求得“阳”,就要施用力量。“阳君”与“阴臣”相 互追求,就是遵循“捭阖”之理。这是天下大道理——阴阳之道。也是向他人游说的基本方法。 捭阖阴阳之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道理,是天地间解决万事万物的钥匙。[解析]  《鬼谷子》第一篇为“捭阖”。“捭阖”的本义就是开闭的意思,在本 书中其含义是十分丰富的。鬼谷子从“开合”的运动观念阐释世上万物发展 变化的规律。它是游说活动中常用的方法。  所谓“开”,指敞开心怀发表意见采取积极的行动。所谓“合”,是以 沉默的态度应变。这一开一合正是游说活动中的行为法度。纵横家在外交活动中,在充分估计对方的情况之后,要设法使对方“开”,“开”是为了了解对方,而“闭”则是坚定对方的立场。在开与闭中“套” 出对方全部实力和阴谋。此两者密切配合不能顾此失彼。在变化中开合为一 “圆圈”。开到极点复归于合,合到极点又复归于开。在历史的进程中,大开大台也是经常现象。所谓“捭阖者,天地之道也。”历史的巨变也常在开合中。我国建国后与美国等国“闭交”,而 70 年代与美 国复交,这种决策是开合之木。在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确定之后,我国实施 一国两制,在本世纪末收复港澳,与台湾加强往来都是由闭而开的国家外交 谋略。这种开合谋略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形式,它将更有利我们民族的 发展、国家的兴旺。在历史上,合宜的“捭阖”之术常于应“闭”时必自守,以韬晦之术一度难关而称名于天下。  中国历史上,东汉刘秀、三国刘备都曾一时以“闭”为 8 自守之策而得 天下,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也以此之法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北齐开国皇帝高洋,是东魏大丞相、齐王高欢的次子。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坐镇晋阳;高洋则被封为京畿大都督,在 邺都辅佐朝政。  高澄凶横暴烈,狂做不羁,处处锋芒毕露,总揽朝政,不可一世。高洋 表现与其兄正好相反,温文尔雅,愚钝憨直,讷言少语,对国家大事总是睁 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文武群臣素来看不起他。高洋在兄长高澄面前 也是从来百依百顺。他为夫人购置的一点好的服饰,高澄看上了据为己有, 他却劝夫人不要气恼。自己的美妾多次被高澄调戏,也佯装不知。高澄对这 个弟弟更是瞧不上眼,曾经说:“我的这个弟弟如能富贵,那么预言吉凶贵 贱的相面书就无法解释了。”高洋退朝回家,常常是闭门静坐,对妻妾也说 不了几句话。有时则脱光了鞋,光着脊梁在院子里奔跑不停。想不到就是这 个高洋,在局势突变时却成了另一个人,令人刮目相看。    高澄对皇帝元善不满,赶到邺都与几个心腹密谋废立之事,被家奴兰京 聚众刺杀身亡。高洋得报后,神色不变,率兵赶至,将兰京等凶手一一捕杀。 对外则宣布大丞相只是在家奴造反时受了点伤。又向皇帝元善请求护送高澄 回晋阳养伤。元善立即准行,心里暗喜,认为高澄既伤,而高洋难成大器, 威权当复归帝室了。高洋回晋阳后,当即召集群臣布置政事,推行新法,革 除弊政。不到一年,晋阳治理得井井有条,欣欣向荣,百官惊叹不已,高洋 见内外安定,这才宣布高澄去世,为其兄发葬。元善认为他毫无野心,便晋 封他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袭封齐王。  数月后,高洋率兵抵达邺都,逼元善帝禅位。元善闻知,惊得目瞪口呆, 只好交出玉玺。高洋登台面南,改国号齐。  韬光养晦,是一种隐藏才知,不露真心,蛰收锋芒,待时而动的谋略。 高洋正是采取这种谋略,最后成就了帝王的大业。  北魏节闵帝元恭,也是以韬晦之术登上皇位的,竟然当了十二年的哑巴。 北魏节惶帝元恭,是献文帝拓拔弘的侄子。孝明帝时,朝廷专权,肆行 杀戮,元恭虽然担任常待、给事黄门侍郎,但总担心有一天大祸临头,于是 装病不起,过了一段时间,又对外说得了喉疾,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就这样 装哑巴装了将近十二年。孝庄帝永安末年,有人告发他不能说话是假,心怀 叵测是真,而且老百姓中间流传着他住的那个地方有天子之气。元恭听了这 个消息,急忙逃到上洛躲起来。没过几天就被抓获,但得不到什么证据,不得已又放了他。  北魏永安三年(公元 530 年 10 月),尔朱兆立长广王元晔为帝,杀了孝 庄帝,那时,坐镇洛阳的是尔朱世隆打算另立元恭为帝,但又担心他真的已 是哑巴。于是便派尔朱彦伯前去见元恭,摸清真实情况。事已至此,元恭也 知道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见到尔朱彦伯开口便说:“大何言哉!”十二年的 哑巴说了话,彦伯大喜。不久,元恭即位当了皇帝。“天何言哉”是《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元恭引用这句话的意思:不说话不要紧,只要有实际的行动就可以了,韬光养晦的方法有很多,装聋 作哑也不失为其中一种,元恭装哑巴十二年居然还当了皇帝。在民间也有许多故事,讲了以“闭”为术的求生之法。《天鹅装死逃劫难》讲了在一片树林里,有一棵硕大的无花果树,树上住着一家天鹅。 有一次,天鹅一家出去寻找食物,一个猎人爬上树,在天鹅的窝里布下了机关。晚上,当天鹅飞回窝时,一个个都被绊索捆住了。一家子都动弹不得只能互相看着和等死,不禁流下了眼泪。这时,一只老大鹅说:“我有一 个好办法,那个猎人一来,我们就装死。打猎的心里会想,这些家伙都死了。 然后就把我们都掷在地上,当他往下爬的时候,你们就一起飞起来。”  天一亮,猎手来了,他看到,天鹅都像死了一样;他没有丝毫怀疑,就 把它们从绊索上解下来,一只只丢到地上:当它们看见猎人往下爬时,就一 起飞起来逃跑了。  在外交方略上,“开合”有度才能成功。我国北宋时,外交关系复杂, 除了宋辽对峙外,还有西夏国参与其中。西夏国的元首——无昊,就能用“闭 合”之木,周旋于大国中间,安然生存。  元昊建立夏国之后,兵寡势微,而与其相邻的却是幅员辽阔、兵多将广 的辽宋两国,为了在西北占住地盘,他采取了灵活多变的外交政策,即根据 宋辽实力的强弱,不断修正自己与两国的亲疏关系,利用大国间的矛盾,使  本国始终处于安然无恙的地位。 元昊即位时,正是宋朝接受屈辱的城下之盟,向辽国纳市议和的时候。元昊采取了“联辽抗宋”的方针,再一次同辽国联姻,娶兴平公主耶律氏为 妻,亲到边境迎亲,同时虽也接受宋朝封号,却受诏书不跪,并慢待宋朝使 节。当时宋夏边境紧张,小规模冲突不断,元吴采纳了张元的建议,据陕东 争,更结契丹,不时出兵进扰,使宋朝“一身二疾”,难千应付。  当西夏打了几次大仗,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辽国乘虚而入,在边境上 收留了党项族叛民,并打着夏辽“甥舅之亲”的幌子,压服元昊。元昊不甘 示弱,也诱降了辽国边境部族投奔西夏,并在与宋的谈判中,不受辽国要挟, 称男而不称臣,这样就导致了辽夏关系恶化。辽圣宗欲举兵问罪,元昊见形 势不好,为了避免两面作战,立即同宋朝签订和约,不再坚持长时间争扯的 “名义”问题。并派人偷入辽境,焚毁辽军粮草,阻其出兵。  1044 年,元昊采用“诱敌深入”手段,在贺兰山大败辽军。然后优待辽 俘,派人同辽议和,照惯例纳贡。使宋、辽、夏三国仍处于鼎立之势。  元昊以军事辅助外交,多次在打了胜仗后议和,表现了他在制定外交政 策时能够善于把握时机,利用矛盾,采用灵活多变的方针,这也是西夏能以 弹丸之地安处于大国之间的一个重要原因。开合之术用之于游说上层决策者时,要把握良机。  唐太宗是一个善于听取臣僚意见的开明皇帝。可是到了晚年,他看到天 下一派太平景象,渐渐生出骄做情绪,身为谏议大夫的魏征很想找个机会对 太宗指出这个问题。贞观十二年的一天,唐太宗为皇孙诞生宴请群臣。席间,太宗高兴他说道:“贞观之前,随我夺取天下,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来,帮我纠正各 种谬误,是魏征的功劳。”遂叫人取来两把漂亮的佩刀,赐给房玄龄和魏征。 房玄龄爽快地接了过来,魏征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说:“臣实受之有愧!” 太字很奇怪,问道:“此话怎讲?”魏征说:“近些年来,政事己不大如贞 观之初,说明我并没有尽到纠正各种谬误之责,所以受之有愧!”太宗非常 诧异,问道:“难道我的政事不如过去吗?”魏征见皇上这么发问,便说: “陛下权威比贞观初年是高了,但人心悦服则不如过去。”太宗不解地问: “何以见得呢?”魏征答道:“陛下过去总担心国家,所以政绩越来越好; 现在则以为治好了,心安理得,所以说不如过去。”太宗说:“我现在所作 的,还是过去那一些,你怎么说不同了呢?”魏征回答说:“贞观年初,陛 下惟恐群臣不提意见,常鼓励大家,遇到有人进谏,能愉快地接受;这一二 年来,虽然接受一些意见,可是心里总觉得不舒服。”大宗听了有点吃惊, 忙问:“你有什么根据吗?”魏怔顺势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判元律师 死罪。大臣孙伏伽进谏,认为按照法律不应该判以死刑,陛下接受了意见, 并把价值百万的兰陵公主的园子赏给他。有人说赏得太厚了,您说,‘即位 以来,还没有人向我提过意见,孙伏伽是第一个,所以得厚厚地奖赏他。’ 这是您主动引导人们进谏。”接着说:“前不久皇甫德参上书,说修洛阳宫 是劳民伤财,收地租是严重地剥削老百姓,妇女流行高髻是宫中传出来的。” 陛下狠狠他说:‘这人是想要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取一文钱,宫女都没 有头发,才心满意足呢!’并想以诽谤罪惩办皇甫德参,只是因为臣当时苦 苦劝说:‘自古臣子上书,若不激烈直率,就引不起君主的注意,而激烈直 率就近于毁谤’,陛下才没有治罪于皇甫德参。这就是勉强接受意见了。”  唐太宗因为喜得孙儿,兴致非常好,所以听了魏征的长篇大论之后,不 但没有恼怒,反而拍掌大笑说:“我要把你刚才所说的抄录在屋中的屏障上, 早晚阅读,提醒自己,并要史官写入历史中。”  魏征批评太宗,是趁太宗高兴和发问时候,这是使皇帝接受动谏的最佳 时机。他抓住这个机会,大胆地向皇帝进谏,使皇帝欣然接受了他的诤言。《鬼谷子》第一篇就是“捭阖”,“捭阖”的本义就是开合。 它在《鬼谷子》一书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但是基本含义还是指开合。《鬼谷子》一书认为,一开一合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认识它是掌握事物 的关键,因而它也是进行游说活动的最基本的和常用的方法。  《鬼谷子》一书的“捭阖术”在中国传统智慧中是独有的,它是纵横家 们在斗智、论辩中行之有效的一木。  纵横家运用捭阖术的过程一般是:估量对方的贤、勇等,方面的情况。 依情况,或者先使对方开启,即“捭之”,或者先使对方“闭藏”,即“阖 之”。让对方开启是为了掌握对方的情况,让对方闭藏是为了坚定对方的诚 意。一开一合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将实力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以便对对方 作出准确的估计,然后根据不断探恻,实施说服。说服时也是或者捭之,或 者阖之,有时候口只能吃饭,而不能说话,说之必夫,这时候就要阖;有时 候口必须张开,用讲道理去游说人,游说家、游说国、游说天下。一开一合 的反复,就像一个圆环,开合环绕其上,开到了极点又复归于合,合到了极 点又复归于开。往复无穷地运用,没有什么不可以成功的。自古以来,朝廷中的将相大臣,或者因一言一行不合帝王口味,或者受某些奸佞小人的诬告陷害,而触怒了皇帝,都会立刻有杀身之祸、灭顶之灾。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这话千真万确。但是神奇的是,每当处于这种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能够救授蒙受冤屈的将相大臣的,不是千军万马,而是旁观者能说出一番很得体的话语,触动 皇帝的心,使他恍然大悟,那么马上就可以消灾弭难,甚至转祸为福。如汉代的著名丞相萧何,有一次向汉高祖刘邦请求将上林苑中的大片空地让给老百姓耕种。上林苑是一处专为皇帝游玩嬉戏打猎消遣的大片园林, 刘邦一听萧丞相居然要缩减自己的园林,不禁勃然大怒,认为萧何肯定是接 受老百姓和商人们大量钱财,才公然替他们说话办事的。于是下令中央最高 司法官员廷尉将萧何逮捕下狱,审查治罪。那时候廷尉专门替朝廷办理案子。 只要皇帝认定某人有罪,廷尉官不惜大刑使犯人服罪,以讨好皇上,所以如 果真的把萧何交给廷尉处理,那么肯定会屈打成招,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了。就在这紧要关头,旁边有一位姓王的侍卫官上前劝告刘邦说:“陛下是 否还记得原来与项羽抗争以及后来陈豨、黯布相继谋反,陛下都亲自带兵东 讨的时候?那几年,只有丞相一个人驻守关中,关中的百姓又非常拥戴丞相。 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么关中之地就不会是陛下的了。萧丞相不在那个 时候去自己谋大利,反而会在这个时候去贪占百姓和商人的一点小利吗?” 简单一席话,击中了要害。刘邦深有感触,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对不起丞相的一片忠心,非常惭愧。于是当天便下令赦免萧何。 汉代的另一位开国元勋周勃,曾经帮助汉室铲除吕后爪牙,迎立汉文帝、有定策安邦的大功。可后来当他罢相回到自己的封地后,一些素来忌恨周勃 的奸伪小人便趁机向汉文帝诬告周勃图谋造反。汉文帝竟然也相信起来,急 忙下令廷尉将周勃逮捕下狱,追查治罪。按汉代的法律,凡是图谋造反者,不但本人要处死,而且要灭家诛族。就在大祸将要降临这位可怜的功臣元勋 头上的时候,薄太后出来劝文帝说:  “当皇上还没有即位的时候,周勃手里拿着先皇留给你的皇帝玉玺,又 统帅着主力部队北军,是谋反最有利的时机,但是他一心忠于汉室,帮助我 汉室消灭了企图篡权的吕氏势力,把玉玺交给陛下。现在退休回到自己的小 小封国里居住,怎么反而在这个时候才想起谋反呢?”文帝一听,心中疑虑顿时烟消云散,立即下令赦免周老丞相之罪。 以上萧何和周勃二人,可以说是到了灾难临头,已经无法挽回的时候了,可是却在一席言论之中顿时转祸为福,一切相安无事,这都是一席妙语的巨 大威力。  不过,妙语虽然能转祸为福,却也要看是不是面对着一个贤明的君主。 如果皇帝昏庸愚昧,那么结果就不尽如此了。  再举一个汉代的例子。西汉末年,宣帝死去后,丞相萧望之受宣帝遗诏 辅助幼主汉元帝。由于萧望之深受汉元帝的器重,因此被当时的一些奸臣门 下:侍中许章、车骑史高、宦官弘恭和石显等人所嫉妒。弘恭、石显二人看 准时机,在元帝面前诬告萧望之与周堪、刘更生等人内外勾结、专擅朝政, 建议将萧望之等人“召致廷尉”。当时汉元帝糊里糊涂,还不知道“廷尉” 到底是于什么的,以为“召致廷尉”也无关紧要,于是就不加思索地同意了 这一建议。后无帝有事要召见萧望之等人。回报说已被关禁在监狱里了。元 帝一听大惊,急忙放他们出狱,回到朝廷继续主持政务。这时史高受恭、显 指使,出来上奏元帝说:“陛下刚刚继位,还没有以道德教化布告天下,而 先审查自己的师傅,既然已经把他送进了廷尉狱,就应该立刻罢免他的官职, 然后赦免出狱,以示恩德。”元帝不审其意,于是将萧望之等人贬为庶人。 汉高祖、汉文帝是一代明君,所以能够接受忠言劝告;而汉无帝昏庸无能,听任奸臣摆布,这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帝王的权威往往如雷霆万钧,无所不及。作为皇帝身边的臣仆,畏君如 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言不当,一事不慎都可以被削官为民,甚至身 首异处。对帝王来说,他们一方面强调君权神授的思想理论,采取各种手段驾驭百官、驱使百姓,维护其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帝王身处深宫,不可能详细体 察百官、了解下情。这样一来,在与臣仆或百僚的有限接触中,帝王就常常 依据臣僚的一言一行而产生喜怒,决定取舍。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产生 许多“一言、一事之官”。  汉武帝当政时,未央宫御马官上官桀,养马得法,很受汉武帝喜欢。汉 武帝曾经有一段时间身体不好,不能坐朝视事和在宫庭外骑马游猎。等汉武 帝病体痊愈后,他猛然发现宫中御马比以前瘦了不少,这位非常爱马的帝王 把上官桀找来,气愤地指责他说:“你是不是以为寡人一病不起,连御马都不能再看上一眼了?” 说完便准备把上官桀关起来治罪,上官桀机敏而又真诚地申辩道: “吓死臣也不敢这么想!一听说陛下圣体欠安,臣就日日忧虑、夜不能寐,哪还有心思放在喂养御马上呢?臣失职,陛下愿杀愿罚,都请自便,只 要陛下圣体健康,臣死而无憾!”  这一席话未说完,上官桀已泣不成声。汉武帝被上官桀的忠诚打动,从 此对他格外器重,把他从一个养马官逐步提拔到骑都尉,汉武帝晚年又使上  官桀受遗诏辅佐少主。可谓皇恩浩荡。 无独有偶,西汉另一位大臣金日碑,早年人宫在皇门养马。汉武帝游宴观马,后宫的入都随从而来。大多马官牵马从皇帝眼前经过时都禁不住偷眼 看汉武帝几眼,惟独金日碑接受检阅时容貌威严、目不斜视,马又养得肥壮 高大。汉武帝深为金日碑的态度所感动,当即封金日碑为马监。后来,金日c 作了驸马都尉,受到汉武帝的特别宠爱。在汉武帝死后受遗诏和上官桀、 霍光一起作了辅政大臣。金日碑和上官桀”都由养马而受到知遇,从中可见 武帝选取人的英明,不会遗漏哪个角落。真是有时无声胜有声呀!  鬼谷子认为在运用捭、阖两种游说技巧时,必须根据阴阳两种不同人物 来加以使用。在使用这一智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用捭还是用阖。用阳还是用阴,以及 如何交叉运用。  2.应分清阴阳。哪些人物属阴类,哪些属于阳类,哪些事物属于阴类, 哪些事物属于阳类。这是运用捭阖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对正面人物 和对反面人物进行说服工作,结果往往相背。  《鬼谷子》的开合之法,运用在当代经济发展中也很重要。如“耕地” 问题,保持土地合理利用效益,需用“开合之法”,“开法”为“用”,“闭 法”为“养”,“养”与“用”相结合,即可扩大生产,增加效益。沈阳市于洪区彰驿村办砖厂,几年来坚持使用一亩地还一亩耕地的做法,收到明显效果,共还耕地 200 余亩,创纯利润人民币 40 多万元。 前几年,这个厂取土随意性较大。怎么方便就怎么取土,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有人形容说:“到处取土,遍地开花,坑坑洼洼,难种庄稼”。后来,村领导算了一笔帐,烧砖取土用的是亩产千斤水稻的良田,每年用耕地 40 亩,就等于少产 2 万公斤水稻,十年就是 20 方公斤啊。如果有计划、规范性 取土,用一亩还一亩,尽管复耕后前两年少收点粮食,每亩至少产三四百公 斤。于是他们采用“平行、平面、平伸”取土法,使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利 用。“用一还一”,在使用开发土地和保护土地资源方面,找到了最佳结合点,目前一些地区讲开发,就忽视了保护耕地,有的则是以牺牲耕地为代价 的。还以砖厂力例,有些砖厂只顾赚钱,取土无原则、无规划,取一片就废 一片,废一片荒一片,虽然开发了,土地却浪费了。彰驿村村办砖厂,坚持 “用一还一”,使土地呈现良性循环。目前,这个砖厂又开办两个分厂,实 际上是“一变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乡镇企业成本不断降低,经济效益 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这一智谋方法多用于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中,在工作、 生活、斗争中捭阖之术也很有用处。  钧言术反应第二[原文]  古之大化者①,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②;反以知古,覆 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③虚实④之理,不合来今⑤,反古而求 之。事有反而得覆⑥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⑦;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⑧。言有不合⑨者, 反而求之,其应⑩必出。言有象(11),事有比(12)。其有象比(13),以观其 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14)合事,得人实 也。若张置网(15)而取兽也,多张其会(16)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 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言无比(17),乃为之变(18),以象动之, 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19)。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 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20),事皆不疑。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21)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 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基听之。欲闻 其声反默,欲张反敛(22),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23)者,象而比之, 以牧其辞(24),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25),或以事上,或 以牧下(26),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27)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 喜怒由此以见其式(28),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29)。故 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 知类(30)。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31),如腾蛇(32) 之所指,若羿(33)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34)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35)。其伺言也,若声之与响;见其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 针,舌之取燔骨(36)。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 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 之。已不先定,牧人不正(37),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 牧入,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注释]①古之大化者:化是教化,大化者指圣人。  ②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同返,覆,都是反复的意思,追溯过去的 经验,进行研究以面对当前,认识未来。③动静:是指运动和静止。④虚实:真伪的意思。⑤来今:未来与现在。⑥反而得覆:调查过去,研究现在,以定将来的对策。⑦人言者动也:别人发言就是动。⑧辞:倾诉、主张、陈情。⑨言有不合:所说的话不合理。⑩应:答应。 (11)象:法象,仿造形象和原形比较,确定正误。 (12)比:比较,和原则比较确定正谬。 (13)象比:按照形象进行比较。  (14)钓语:如钓鱼投饵一般,在交谈时给对方以诱饵,以便引出对方的 话头。(15)罩(读 jī)网,置是捕兔子等野兽的网,网是捕鱼等水产的网。 (16)会,聚集的意思。(17)其言无比:如果言辞不能进行比较。 (18)乃为之变:改变方法。 (19)牧之:进行调查加以说明。 (20)愚智:愚者和智者。(21)鬼神:指死者的灵魂和万物神明。也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 (22)敛:收藏、制止。(23)开情:敞开心怀叙述。 (24)象而比之,以牧其辞:用形象、比喻法,驾驭言辞。 (25)或因此或因彼:从种种事情发端。 (26)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或者事奉君主,或者观察民情。 (27)情诈:真诚和虚伪。(28)式:定式、形态、态势。 (29)观其所托:分辨出主张的本意。 (30)见微知类:从微小的事情上,观察出大事物的变化。 (31)符应不失:如同合于符节一样,来响应。 (32)腾蛇:飞龙的意思。 (33)羿:即后羿,传说中的神箭手。(34)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假如你想要知道他人,就必须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后,才能知人。 (35)比目之鱼:一双眼睛生于身体一侧的鱼,经常是两尾并游,这里比喻恩爱夫妻。(36)燔骨:烧烤的骨头上所带的肉。 (37)牧人不正:不能公正地驾驭人。[译文]  古代以大道教化众生的圣人,所以能与无形共生共存,是自然物化的规 律。反顾而回溯以往,再回首察验未来,既可以知古,也可以知今。既可以 了解对方,又可以知道自已。依动、静、虚、实的运动原理,如果在未来及现在得不到实践,就可以反思历史去研求前人的经验。有些事要反复考察探索才能把握。这是圣人的 见解,不可不认真研究。  别人说话,是动态的;自已缄默是静态的。要根据别人说的语,听他的 辞意内涵,如果,对方言辞有矛盾,要反复地追问他,对方(真正)的答辞 就会出现。  语言有形象性,事物可用比喻。因为有形象与比喻,所以要观察藏在言 辞下面的含义。一般地说,形象可以模拟事件,比喻可以比附言辞,然后以 “无形”的规律来求得有声的言辞,引诱对方说出(我方)所要知道的事, 从而得到与人、事相吻合的真相。这就像张开网逮野兽一样。多张一些网, 汇信而来的野兽就会多些。如果把捕野兽的方法用在人事上,只要方法合宜, 对方就会自已“出来”,这就是钓人的“网”。要经常拿着这个“网”,追 逐对方,如果从对方的言辞上不能进行比较,就要改变方法。用“形象”的  手段,使之感动,以体会对方的思想、情感;进而控制对方。自已返回去, 对方再度来,双方言辞均有形象、类比,于是心中就有数了。反复地用言语 攻击、偷袭对方,事虽万变但不失于“言辞”,用“言辞”申明大道。圣人 以此诱导惑化愚人、智者,使万事不容置疑。  古人善于从反面听别人言论,这可以改变鬼神,而刺探到实情。他们随 机应变,很得当,对对手的控制,也很周密。如果控制不周密,得到的情况 就不明了,得到的情况不明了,心里底数就不实。要把形象和类比,灵活运 用,就要会说反话,以便观察对方的反映。想要听别人讲话,自已就要沉默; 想要敞开,就要先收敛;想要升高,就要先下降;想要获取,就要先给与。 要想了解对方的内情,就要运用模仿和类比的方法,以便把握对方的言辞。 同类的声音可以彼此呼应,合乎实际的道理会有共同的结果。或者由于这个 原因,或者由于那个原因;或者用来侍奉君主,或者用来管理下属。这就要 分辨真伪,了解异同,以分辨对手是真实情报还是诡诈骗术。活动、停止、 言说、沉默都要通过这些表现出来,喜怒哀乐也都要借助这些模式,都在事 先确定法则。用反向形式来得到对方的回应,以观察其寄托。所以用这种反 向思维的方法,自己要平静,以便听取对方的言辞,考察事理,论说万物, 辨别雄雌。虽然没有论及事情本身,但是可以根据细微的征兆,探索出同类 的大事。就像刺探敌情就要深居敌境,估计敌人的能力,再摸清敌人的意图, 像验合符契一样可靠,像飞龙一样神速,像后羿张弓射箭一样准确。所以要想掌握情况,要先从自已开始,只有了解了自已,然后才能了解别人。了解别人,就像比目鱼一样形影相随;掌握对方的言论就像声响与回 音一样相符;明了对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样不走样;侦察对方的言辞, 就像用磁石来吸引钢针,应用舌头来剥取焦骨上的肉一样万无一失。自已暴 露给对方的微乎其微,而侦察对手的行动要十分迅速。就像由阴变阳、又像 由阳转阴、像圆变方、又像方转圆一样自如。在情况还未明朗以前,要用圆 略来诱惑对手,在情况明朗以后就要用方略来战胜对方。无论是向前,还是 向后,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可用这个方法来控制。如果自已不事先确 定策略,统帅别人就没有规范。做事没有智术,叫做“忘情失道”,自已首 先认真确定策略,再以此来统领众人,策略要不暴露意图,让旁人看不到其 门道所在,就可以称为“天神”。[解析]  本篇“反应”实际是阐释了一种回环反复的思考方法。在对客体的观察 中。只有回环往复的思考才能接近事件的客体,获得真知。  作者认为,对其事物要“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 对世间一切事物皆当如此,了解今天必须反观历史,预测未来必须以现实为 依据,此即“圣人之道”。  本篇还提出了把握对方谈话之道的“钓言之道”。所谓“钓言之道”就 是让人家说出真话,这是发挥主观智能的高招。钓言时要明了对方情况,辨 清对方是真情还是诡诈。历史及现代生活中许多谍报用间的事件,都发人深 省他说明行“钓言之道”反复观察以知事物真相的重要。  如春秋时,伍子胥劝吴王夫差灭越,而吴王既辨不出伍子胥对他的忠心, 也看不出越王勾践的用计,因而遭受国螟身亡之难。  吴王失误。吴王夫差贪图眼前利益,要去攻打齐国,伍子胥劝阻他说, “齐国和吴国习俗不同,语言不同,即使我们得到齐国的土地也不能居住,  得到齐国的百姓也不能役使。而吴国和越国疆土毗邻,田地交错,道路相连, 习俗一样,语言相通。我们得到越国的土地能够居住,得到越国的百姓能够 役使。越国对于我国也是如此。现在舍弃越国去进攻齐国,这就像担心虎患 却猎杀野猪一样,虽然可能获胜,但后患无穷。”  太宰嚭(pǐ)说:“伍子胥的话不可听信。君王如果进攻齐国并战胜它, 然后移兵,以大军压晋国之境,晋国一定会俯首听命。这是君王一举降服两 个国家啊!这样,君王的命令一定可以在中原各国推行。”吴王夫差认为太 宰嚭(pǐ)说得对,不听从伍子胥的意见,而采用了太宰嚭(pǐ)的计谋。 过了几年,越国人报复吴国,攻破了吴国的国都,灭绝了吴国的世系, 毁灭了吴国的社稷,夷平了吴国的宗庙,夫差本人也被活捉。夫差临死时说: “死入如果有知的话,我在地下有什么脸面见子肾呢?”于是用巾盖上脸自杀了。  这个故事说明糊涂君王,祸患还没有来时无法使他明白;祸患到来之后, 他们虽然明白过来也来不及了。夫差死到临人才知道伍于肯的策略是正确 的,才发现自己愧对伍子胥。  那么勾践用什么计呢?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越国要求跟吴国讲 和,吴国的条件是要勾践夫妇到吴国给夫差当仆役,勾践答应了。勾践将国事委托给大夫文种,让大夫范蠡随他夫妇前往吴国。到了吴国,他们住在山洞石屋里。夫差每次外出,勾践就亲自为他牵马。有人指骂他, 他也不在乎,低眉顺眼,始终表现一副驯服的面孔,很讨夫差的欢心。一次,夫差病了,勾践在背地里让范蠡预测一下,知道此病不久就会好,他就亲自去见夫差,探问病情,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向夫差道贺,说 他的病很快就会好的。夫差问他怎么知道。勾践就胡编说:“我曾经跟名医 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了大王的 粪便,味酸而稍微有点苦,用医生的话说,是得了‘时气之症’,所以病会 好,大王不必担心。”果然不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 的儿子还孝顺,深受感动,就把勾践放回国去。勾践回国之后,卧薪尝胆,二十年以后,终于报仇雪耻,灭掉了吴国。  本篇中的投石问路,是掌握对手想法的很重要的手段。在社交、政治等 活动中要随时根据对方反应制定策略,以便施展自己的手段,但不应露出自 我行踪。淳于髡(kún)救薛地,正是掌握齐王的心理,因势利导,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战国时代齐国名士孟尝君因与齐王闹翻而辞去宰相职务后,便回到自己 的领地薛。他本想好好地休养一段时间,但是出乎意料地发生了南方邻国正 计划举兵进攻薛的事情。只有向齐王求援才能解燃眉之急,但是孟尝君刚同 齐王闹翻,确实不好开口。此时,恰巧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的淳于髡,归途 中顺便到薛地向盂尝君问候。孟尝君一听到这个消息,真是喜出望外,心想: “一切都要依赖他了。”  淳于髡是齐国的入赘女婿,身长约五尺,人很机灵,能言善辩,因而经 常奉命差遣,每次都不辱使命地完成了任务。他博闻强记,学问不属于哪一 派,与人交谈时善于察颜观色。由此看来,交涉此事对他来说是最合适的了。 淳于髡和齐国王室有密切的关系。与宰相孟尝君的关系也很密切。当淳于髡来到薛地时,孟尝君优礼相待,分别时亲自到郊外为其送行,对他说:“楚国人攻打薛地,我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侍奉您了。”淳于髡点点 头,表示意领,心里在想如何救孟尝君。  淳于髡接受了孟尝君的请求,坚定他说:“一切依照你的指示。”他很 快回到了齐都,立刻谒见齐王。表面上他以使者的身份向齐王复命,实际上 则为盂尝君请求援兵。齐王问道:“现在楚国的情况怎么样了?”淳于髡抓 住这个时机说:“我感到困扰的是,楚国是如此的顽固,而薛人又是如此的 无自知之明。”  在这里,淳于髡是故意把话题转向了薛。而齐王不自觉地被淳于髡牵着 走,迫不及待地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淳于髡慢条斯理他说:“薛不 考虑自己的情况,就在当地建立起祭奉先代的祀庙。现在楚国要进攻薛地, 根本不会把祖先把庙放在眼里。薛真是无自知之明,而楚也太顽固了。我所 指的就是这件事情啊。”  齐王一听变了脸色,说:“哎呀!先王的宗庙在那里呢!”于是赶快发 兵援救薛,因此薛地才得以保全;盂尝君得救。  齐大夫淳于完善于劝说,借齐王的力量而把它作自己的力量,丝毫不露 形迹,用以救薛。“反应术”是《鬼谷子》中关于刺探情报的一种方法。 这里的反应与我们现在常说的反应有区别,它专指经过刺探使对手发生的变化。《鬼谷子》一书认为:别人说话是动态,自己缄默是静态,主张以静测动。这一招法也是纵横家独创的。它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主张通过某种 活动或言辞,刺激对方开口,再根据对方的话来分析其真情,假如有不清楚 或不合理的地方,再回来重新探求,从对方的言同中可以分析下一步的言行, 力争得到对方的实情。实行“反应术”就像渔人一样多打开一些网,等待对手落入,只要方法得当,把引诱之辞作为饵,不愁对手不出来。如果拿着网使对方说出的情况 还不够用,就需要用模仿和比较的方法让对方将心里的东西都表达出来,进 一步暴露实情,以便控制对手。要通过反反复复的反应,全面掌握情况。反应术在运用时还有一些小计谋。比如,要想让人家说话,自己先沉默;要让对方敞开,自己先收敛;要使对方把话头提起来,自己先落下去;要想 获得什么,就先给对方点甜头。这一小计谋就是要解除对方的戒备心理,以 便倒出实情。此外还需要辨别真伪,通过比较,排除假情况;要善于通过小 事推测出大事;刺探情况要准确,要迅速;要先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 对手;要与对手把感情拉近,像声和响一样密切,观察对手的言论要认真, 像磁石吸铁针一样;自己暴露给对手的东西微乎其微,而得到的东西要多而 且迅速。  苏秦是鬼谷子的门徒,苏秦合纵成功,正是把握了各国诸侯的心里,苏 秦起初用连横的主张,去游说秦惠王,建议秦惠王利用秦国地利兵强的优势, 鱼武力统一天下。但他的主张始终没被秦王采纳。他的衣服破了,钱也用完 了,只得离开秦国回家了。  苏秦说秦连横遭到拒绝,回家后,他连夜搬出几十种书箱,拿出藏书, 找到姜太公所写的叫《阴符》的谋略书,伏案诵读,刻苦揣摩。读书读困了, 想睡的时候,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经过一年的时间,终于思考推 求出一个改连横为合纵六国的策略。于是,苏秦去赵国,求见赵王,劝说赵王合纵赵、齐、燕、魏、楚、韩六国攻打秦国。赵王对苏秦的主张非常欣赏。赵王让苏秦做赵相,授给他相 印,同意苏秦到各国相约合纵,拆散连横,以便压制秦国。  结果,苏秦没有耗费一斗粮食,没有用一个士兵,没用断一根弓弦,没 有折断一支箭,使六国受制于合纵计谋,诸侯相互亲爱,胜似亲兄弟。诸侯 中没有人敢和赵王对抗,都和秦国断绝外交关系。语言的机变性常能转变局势,化险为夷。这也是反应术的精彩方略。  公元 220 年,曹丕受禅登基,建立魏国,天下各地都派人前来祝贺,征 羌将军郭淮受左将军张郃派遣,亦预定为贺客之列。但是,走到半路。郭淮 病倒了,所以没能赶上曹丕的登基大庆。  来到京城以后,在一次君臣宴会上,曹丕责怪郭淮说:“大禹曾在涂山 召集各路诸侯大会,防风氏因晚到便被杀死。现在魏国建立,普天同庆,而 你却来的最晚,你说说这是什么缘故吧?”曹丕把防风氏被杀的典故说给郭 淮,意思是告诉郭淮要当心自己的脑袋,回答好了还算可以,回答不好则必 杀无疑。郭淮听后,回答说:“我听说,黄帝时总是以德来教导人民,夏朝 的时候因为政治衰退,才开始使用了刑法。现在我生活在唐虞盛世,无刑法 之用,因此知道可以不像防风氏那样被杀,所以我才敢来迟”。  曹丕听后大悦,不仅没有处罚郭淮,反而把他提升为雍州刺史,加封射 阳亭侯。唐虞是中国传说五帝中的尧和舜,他们在位时政治清明,百姓和乐,所以把他们治国时期称为唐虞盛世。郭淮巧妙地把曹丕比作唐虞,回答巧妙, 应对机智,不仅救了自己的命,而且得到提升,堪称是随机应变的智者。巧言斡旋解救危机,在历史上也不乏其事。许攸是曹操手下的大将,有一段时间,因不满于曹操而自拥兵将,出言侮骂,有背叛之意。曹操气极了, 便想兴兵讨伐。群臣劝谏,曹操不听,横刀于胸不许群臣再谏,一场曹兵内 部的火并眼看就要发生。这时,正好杜袭从外面进来,曹操抢先对杜袭说:“我的大计己定,求求您就别劝谏了。”杜袭就着曹操的话说:“到底是什么事我还不知道呢。” 曹操说:“许攸骂我,这事该如何处理?”杜袭说:“以您看许攸是个怎样 的人呢?”曹操回答说:“凡人而已。”杜袭说:“只有贤者才能理解贤者, 只有圣人才能认识圣人,许攸既是凡人,又怎么能了解您这个圣人呢?如果 您兵代许攸,人们就会说您只敢欺负许攸这样的凡人弱者,对其他的豪杰强 侯只好退避三舍了。这样,您进兵,别人不会说勇截武,退兵,别人不会说 您仁慈。那么,对于区区许攸,您劳神虑能有什么好处呢?”曹操听后,沉 吟良久,说:“你说的不错。”便派人厚抚许攸,许攸受到厚抚,便请罪于 曹操,君臣得以和好,一场就要发生的内部混战,在杜袭的巧言劝说之下便 消弭了。  朱元璋占据太平以后,方山寨义乒元帅陈野先立即派兵把守新塘、高望、 鸡龙山等要地,以切断朱元璋军的军粮运输线,自己和部将康茂才率兵两万, 分水、陆两路进逼太平,朱元璋得到消息后,亲自率领诸将正面迎敌,同时, 命令徐达另率一军绕到陈野先军的背后,前后夹击来犯之敌,陈野先在突围 时被擒获,朱元璋没有杀他,继而命令卫兵给他松绑,并好言抚慰。陈野先 说:“要杀就杀,饶我不死有什么用?”朱元璋笑道:“当今天下大乱,豪 杰四起,你得胜,人家就归顺你;失败了,你就归顺人家,你应当通时达变, 何必轻生呢?”陈野先迟疑了好一会儿才同意投降,并答应写信招降部下。    原来陈野先是借朱元璋不杀之机,假意投降,以谋东山再起。朱元璋的 部将察觉了他的阴谋后,力劝朱元璋把他杀掉,以除后患。朱无璋心平气和 地说:“人各有志,追随元人,还是跟随我由他自己决定吧!”尔后就把陈 野先外放出去。  不久,朱元璋挥师进攻集庆,陈野先与元将福寿合兵,在秦淮河一带阻 截朱元璋军郭天叙、张天佑部。郭、张二将战死,所部渍败,陈野先乘胜追 击,途中肆意掠夺,无恶不作。途经葛仙乡村,乡里民兵首领卢德茂密派青 衣兵 50 人持酒肉假意欢迎陈军,乘其不备之时,青衣兵拔出身上暗藏的兵器 向陈野先砍去,陈野先和部将十余人被杀死。  陈野先死后,其子陈兆先纠集先父余部残兵屯驻方山。与元将蛮子海牙 成犄角之势,以窥太平。翌年,朱元璋率诸将再次挥师进击集庆,陈兆先率 部众对垒。只一役,朱元璋军即活捉了陈兆先,收降其余部三万多人。朱元 璋不但没有追究陈兆先的阻师之罪,而且还擢用了他。这时,朱元璋左右顾 虑降众太多,唯恐生变,认为应早做处置。降兵们内心也惶惶不安,唯恐性 命难保。朱元璋发现这种情况后,就从降兵中间挑选了五百名精壮勇土,做 自己的贴身护卫。入夜,除朱元璋自己外,只让部将冯国用一人留侍帐中, 而令这些卫土们环榻卧眠。睡觉时,朱元璋独自上床,解下铠甲,脱去战袍, 一觉睡到天明。从此投降兵土们的心里全踏实了,心甘情愿地为朱元璋冲锋 陷阵。在元朝未年战乱不已的形势下,朱元璋采用“攻心为上”的策略,对陈野先父子擒而不杀,终于感化了他的部众,使其转而为己所用,使自己的势 力一无比一天壮大起来,在争夺天下的战争中越来越处于有利的地位。所谓“反应术”也可以说是反视对方,就是反过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观察对方,了解对方。它阐释了一种循环反复的思考方法。 一个人站在对方的立场、角度观察事物,观察对方并审察自己。如此循环,使认识问题不断深化。目的在于通过再三自我检查、自我剖析,看自己的认识对不对。搞清正确认识、准则;并通过站在对方的立场,搞清对方的 实际情况,以便争取胜利。公元 251 年,西蜀大将姜维、夏侯霸等人引兵数万进攻曹魏的陇西。魂雍州刺史王经对证西将军陈泰说:“听说姜维分兵三路,一路向祁山,一路 奔石营,另一路赴金城。所以我们也要分三路布置,您出兵侧翼保石营,调 凉州军至枹罕保金城,派讨蜀护军徐质保祁山。”陈泰心想,以姜维的实力 和兵力势必不能分取三路,而自己的兵力也不好分开,便对王经说,“先别 急,看看形势,知道敌人的意图再说。”后来,姜维果然只一路进兵。率领 全部兵力至枹罕,意在夺取狄道,虎视关陇。知道敌人意图后,陈泰派王经 去守狄道,告诉他须待大军到后,再与姜维交战。陈泰自己率军到陈仓,意 欲从侧翼发动攻击。  王经去后,不守狄道,而是率军前进,与姜维相遇于故关,交战大败, 仓忙跑回狄道,收拾残军防守。由于此战失利,姜维乘胜引兵前进,把狄道 团团包围起来。狄道形势危急,陈泰知道原来的侧翼攻势已无用,便急命五 营前行,自引大军随后跟随,去救狄道之围。  部队到了上邽,邓艾、胡奋、王秘等人亦领兵到来。邓艾等人说:“王 经的精兵已败于姜维,敌人兵多气盛,难以抵挡。而您所率之兵实为乌合之 众,新败之后,士气消沉,陇右动荡不安。古人说:‘蝮蛇螫手,壮士断腕’。  《孙子兵法》也说:‘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这是说要忍受小失而保 全大局。现在,陇右的危险远过于腹蛇,狄道不正是不守之地吗?姜雏之兵, 乘勇前进,我们应避其锋锐。所以现在不如放弃狄道之守,先求自保,然后 再设法进兵陇石,这才是上计。”陈泰说:“姜维提轻兵深入远地,粮草不 继,必定要与我们寻求速战。所以,王经应当高壁深垒,挫其锐气,不与交 战。但他不知形势,与敌速战,遂使敌人得志进兵包围了狄道。如果姜维攻 克狄道,再引兵东进,占据栎阳粮米之地,驻兵此处,招降纳叛,勾引羌人, 东争关陇,则此处四郡大概都会被姜维所得。这样的话,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不征讨呢,姜维虎视中原,危险时在;征讨呢?姜维以得胜之兵据城坚守, 攻守的形势不同,我军要想取胜便非常不易。而现在呢?姜维仓猝之间调集 大军深入,粮草必然不继,这正是我进军破敌之时,只要我军一进,以迅雷 不及掩耳之势,姜维必破无疑。而且,我军占据高地,而姜维勒兵桃水低处, 以上击下,势如破竹,敌人必不战而走。敌寇不可容纵,被围的狄道也不会 坚持多久,诸位将军何必说出这种话来呢?”陈泰于是便进兵跨越高城岭, 准备救狄道之围。  但是,心意定了,救兵之计却如何布置呢?陈泰心想,姜维用兵亦非比 寻常,他既然兵围狄道,想必会在山路险阻之处设兵伏击援兵。怎么办呢? 他命令部队趁夜潜行,绕过敌人可能设伏的北路,率军向南,走到了狄城东 南的高山之上,果然绕过了姜维的伏兵。大军一到,于高山之上多举烽火, 击鼓鸣角,告诉城中救兵已到,城中兵将士气大振。而姜维见对方救兵突至, 出乎意料,军中上下震惊。姜维引兵来战陈泰由于地势不利而退。后来,陈 泰又密谋截断了姜维的退兵之路。姜维听到后,连忙引兵遁去,狄道之围被 解,姜维没有在陈泰手中得到一点好处。在这场互斗心智的战争中,陈泰的智谋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先是想守住姜维进兵的必由之路狄道,然后从陈仓发动侧翼反攻。故关一败,狄道危急, 侧翼反攻无法实施,便出奇兵绕过埋伏,突然出现在姜维的大军面前,保住 了狄道。再后又密谋截断姜维的退路,吓走了姜维。此战一胜,连司马懿对 陈泰也是交口称赞。姜维也表现了很高的军事谋略,他先是诈称兵取三路, 突然一路进兵枹罕,围狄道,伏兵打援,无奈遇上了对手,一丝便宜也没有 得到。在商业竞争中,也常要把握对方真情而且要“每临大事有静气”。日本DC 公司的总经理就曾因此而挽救了公司的厄运。  日本的 DC 公司经理山本村佑与美国一家公司谈一桩生意,美国方面已经 知道 DC 公司面临破产的威胁,就想用最低价格买下 DC 公司的全部产品,DC 公司如果不卖,资金无法周转;而 DC 公司如果以最低价格卖给美方,DC 公 司就会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当时山本村佑的内心非常矛盾,但他是一个不轻 易就流露自己内心深处思想的人。当美方提出这些要求时,山本却叫来人间 他去韩国的机票是否已准备好了,如果准备好了他明天就飞往韩国,谈一笔 更大的生意,而对美方这桩生意兴趣不大。  对他这种淡漠超然的态度,美方谈判代表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急忙 打直线电话告之美方总裁,因为当时美方也急需这些产品,总裁最后下决心 还是以原价买下了这些产品。DC 公司得救了,人们不得不佩服山本惊人的谈 判艺术和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矛盾的本领。新加坡华人,橡胶大王李光前也曾白手创业获得成功。  李光前是已故的新加坡华人企业家,颇宫经营才能。1914 年,他被聘为 新加坡中华国货公司的英文财库,并处理采办与交涉等事务。当时民国初立, 中国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分别出版了新型的“共和版”课本和“中华版” 教科书,东南亚各地有许多华侨学校,采用的仍是清末的旧课本。李光前目 光敏锐,感到机不可失,立即与国内出版社联系,买入大批新教科书转售给 各侨校,为公司赢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1928 年 8 月 31 日,李光前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南益橡胶公司。之前, 他准备购买胶园,扩大规模。这时,刚好有一位英国商人准备回国,想把麻 坡的 1000 英亩胶园以 10 万元价格出售。李光前调查之后决定购买。然而, 他的岳父陈嘉庚先生表示反对,因为胶园经常有猛虎伤人。如果工人不敢去 割胶,胶园再便宜,也会荒芜。李光前认为胶园价格将会倍增,因为政府已 准备在该胶园附近修建公路;有了公路,人来车往,老虎也会绝迹。他坚持 己见,筹钱把胶园买了下来。  不久,李光前的预言变成了现实。政府在此胶园附近修建公路,胶园价 格暴涨了 2—3 倍。1928 年,李光前把这片胶园以大约 40 万元的高价售出。 这样,在短短一年内,李光前就净赚了 30 万左右。他正是用这笔钱创办了南 益公司。万事万物在不停地变化,这变化中蕴藏着无穷的机遇。熟视无睹,或无力抓住机会者,遗恨一生;而接受挑战,勇于尝试者,终有所成。在上述两 个例子中,一是李光前人取我予,小试锋芒,一是他高瞻远瞩,大显神通, 可见,成功者在机遇面前总是主人。海峡两岸,在完成统一大业中,文化交流是重要手段,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海峡两岸的汉文学是统一的,仅本世纪文坛中的诗歌所歌颂的爱国情 怀,就足以证明了。因此宣传海峡两岸统一的汉文化,就可以加强海峡两岸 的联系。从而影响台湾当局,促进统一进程,这种文化宣传就是本章所申明 的“钩言”木之一。用事实,用生动的说明网住对方,申明大道,以感动智 人,即使愚人也让他受感化,从而推进事物发展。众所周知:台湾海峡两岸的汉文学是一体的。三百三十多年前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不久,就在台建孔庙、办学院。清政府统治台湾后,又建起府学 及县学。随着教育的普及,台湾的文学逐渐兴起,在文坛上诗歌会一技独秀。 郑成功收复台湾写过一些诗,可说是台湾爱国诗歌的滥觞,例如他的《复 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问关不忍离。  1895 年台湾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抗日将领丘逢甲被迫离台内渡寄居广 东,曾写过大量诗歌抒发爱国爱乡情怀。如《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 事惊心泪欲潜;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的好友许南英( 年,即五四时朗著名文学家许地山之 父),在台南沦陷一周年时也写诗寄怀:血枯魂化伤春鸟,茧破丝缠未死蚕。 今日飘零游绝国,海天东望哭台南。  这些诗对国土家乡的沦丧痛心疾首,悲愤之情感人肺腑,而陷入日本侵 略魔掌的台胞的诗句,则更显其不畏强暴,不肯屈服的丹心傲骨。1913 年在 “苗栗事件”中被捕的罗福星( 年),在 29 岁慷慨就义时留下 绝命诗:海外烟气突一岛,吾民今日赋同仇。牺牲血肉寻常事,莫怕生平爱 自由。    20 年代初,受祖国大陆五四运动深刻影响,台湾掀起新文学运动,白话 新诗开始流行,1925 年 0 月,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晋耗传 到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后,台北有几千人自动集会进行悼念。台湾新文学运动 的奠基人张我军( 年)为大会写《孙中山先生吊词》,热情歌颂 和深切悼念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四万万的国民此刻为了你的死日 哭丧了脸了。消息传来,我岛人五内俱崩,如失了魂魄一样。西望中原禁不 住泪落滔滔。  1931 年 4 月发生了日本统治者残暴镇压台湾高山族起义的“雾社事件”, 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的赖和,写下《南国哀歌》,悲愤控诉日本殖民 统治的血腥暴行:兄弟们,来——来!和他们一拼!??休怕他毒气、机关 枪!休怕他飞机、爆裂弹!目前的幸福虽然享不到,也须为子孙们争!  日本统治台湾后期,全面推行日化教育,禁绝使用汉文。一些台湾文学 家就用日文写诗,抒发爱国情怀。如巫永福写的《祖国》:未曾见过的祖国, 隔着海似近似远,梦见的,在书上看见的祖国??流过几千年在我血液里, 住在胸脯里的影子,在我心里更深。呵!是祖国唤我呢,还是我唤祖国?  这些充满爱国情怀的台湾诗歌,是台胞继承中华民族传统和同大陆世代 血肉相连的有力佐证。所以说渴望统一是人民的愿望。两岸统一是历史的必 然。在商业中张开关系之网,“网”住顾客,已经被人们确立为新的营销观念。  如今,营销观念己被大多数企业接受,并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 企业的自身发展,满足人们需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在当前营销 实践中,存在着过于重视通过各种营销策略去“获得顾客”,而忽视了“保 持顾客”的营销的现象。保持顾客,就要做出“关系”之网,以“关系”“网 住”对方,以求成功,“网住”顾客可以克服营销实践中的片面性,在营销 中,每个企业都有必要发展“保持顾客”的营销。而关系营销对于企业保持 其顾客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关系营销”就是企业通过各种努力与顾客之间 建立良好、巩固的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来实现企业营销目标。一般说来, 在实践中可以有五种不同层次的“关系营销”,列举如下:最基础的层次实际上并不真正包含建立关系。例如,轿车推销员微笑着卖给顾客一辆轿车,在顾客开走的时候挥着手道再见。而顾客却再也见不到 这位推销员,当车坏的时候,他只能跟修理部打交道。反应营销是关系营销的第二个层次。还以轿车营销为例,推销员在与顾客道别的时候说:“要是齿有什么毛病或出了什么问题,就打电话给我。您 不必给修理部门打电话,我会让您满意的。”  义务营销是关系营销的较高形式。在这个层次上,推销员在车卖出后的 几个星期内给新车主打电话。询问对于新车的看法,以及是否有什么值得改 进的地方。顾客可能会说:“我希望车门能多一个袋子,后窗上也有刮水 器??”这类信息能帮助生产商改进它的产品。  关系营销的更高层次是积极营销。推销员会时不时地给顾客打电话,说: “本公司找到了一种帮您节省燃料的方法,我们可以为您往发动机上加一种 装置。”从而让顾客感觉到该企业一直在关注他们的需要。  关系营销的最高层次是伙伴营销。但伙伴营销主要用于与其它企业建立 良好的关系。通过与其它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与其它企业的密切合作,  便于发现双方经营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伙伴营销是一种 企业间营销。  一般来说,越较高层次的关系营销所需费用就越高。因此,一个企业必 须决定进入较高层次是否值得。在这里,企业应主要考虑两个因素。其一是 所经营的业务的利润高低;二是顾客的数量。对于低利而顾客较多的业务, 企业的关系营销琐在基础层次上进行;而对于高利而顾客数量很少的业务, 如大型成套设备的销售,就需要买卖双方密切合作,形成真正的伙伴关系。  进策术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厉害白话怎么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