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d936洛铁微波炉不加热热怎么查 ?

两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探究.(1)一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对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实验.已知:2Fe+6H2SO4(浓)又△/.2(SO4)3+3SO2↑+6H2O.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过量的铁屑和一定量的浓硫酸放入烧瓶,塞紧橡皮塞,开始计时.t1时开始加热,在铁屑表面逐渐产生气泡,当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控制反应温度基本不变.甲同学将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粗略地表示为图2.在0~t1时间段,铁屑表面没有气泡生成,说明铁在浓硫酸中发生了____;t1~t2时间段,反应生成的气体是____.②t2时,取少量反应液,先滴加少量新制饱和氯水,然后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若再滴加过量新制氯水,却发现红色褪去.同学们对红色褪去的原因提出各自的假设.乙同学的假设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你的另一种假设是____;为了验证你的假设,请设计一种简便的实验方案____.(2)另一组同学对铁和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他们用amolFe和含有bmolHNO3的稀硝酸进行实验,若HNO3只被还原成NO,且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则a/b的取值范围是___;若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n(Fe3+):n(Fe2+)=2:1,则a/b的值为___.-乐乐题库
&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知识点 & “两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探究.(...”习题详情
22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59.8%
两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探究.(1)一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对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实验.已知:2Fe+6H2SO4(浓)&&&△&&.2(SO4)3+3SO2↑+6H2O.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过量的铁屑和一定量的浓硫酸放入烧瓶,塞紧橡皮塞,开始计时.t1时开始加热,在铁屑表面逐渐产生气泡,当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控制反应温度基本不变.甲同学将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粗略地表示为图2.在0~t1时间段,铁屑表面没有气泡生成,说明铁在浓硫酸中发生了钝化;t1~t2时间段,反应生成的气体是SO2.②t2时,取少量反应液,先滴加少量新制饱和氯水,然后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若再滴加过量新制氯水,却发现红色褪去.同学们对红色褪去的原因提出各自的假设.乙同学的假设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你的另一种假设是溶液中的SCN-被氧化;;为了验证你的假设,请设计一种简便的实验方案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若不恢复红色,则我的假设成立(或: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恢复红色,则我的假设成立).(2)另一组同学对铁和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他们用a&mol&Fe和含有b&mol&HNO3的稀硝酸进行实验,若HNO3只被还原成NO,且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则ab的取值范围是14;若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n(Fe3+):n(Fe2+)=2:1,则ab的值为932.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两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探究.(1)一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对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实验.已知:2Fe+6H2SO4(浓)又△/.2(SO4)3+3SO2↑+6H2O.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①检查装置...”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①根据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结合图象中各时间段的变化解答;②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发生络合反应,溶液呈红色,若再滴加过量新制氯水,却发现红色褪去,可能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也可能溶液中的SCN-被过量的氯水氧化;(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相等来回答,若HNO3只被还原成NO,1个氮原子从+5价变为+2价得3个电子,1个铁变为+3价失去3个电子或变为+2价失去2个电子;
解:(1)①在0~t1时间段,铁屑表面没有气泡生成,是因为金属铁被浓硫酸氧化,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种氧化膜不溶于浓硫酸,是金属铁的钝化现象;t1~t2时间段,发生反应2Fe+6H2SO4(浓)&&&△&&.2(SO4)3+3SO2↑+6H2O,反应生成的气体是SO2,故答案为:钝化;SO2;②t2时,取少量反应液,先滴加少量新制饱和氯水,然后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发生反应:Fe3++3SCN-?Fe(SCN)3.若再滴加过量新制氯水,却发现红色褪去,从反应物的角度考虑,有两种可能,可能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没有Fe3+,溶液不变红色,也可能是溶液中的SCN-被氧化,由于没有SCN-,溶液不变红色,如果是溶液中的SCN-被氧化,可再加SCN-,如果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可再加FeCl3溶液,故答案为:溶液中的SCN-被氧化;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若不恢复红色,则我的假设成立(或: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恢复红色,则我的假设成立);(2)用a&mol&Fe和含有b&mol&HNO3的稀硝酸进行实验,若HNO3只被还原成NO,且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Fe和HNO3均无剩余,若金属铁全转化为亚铁,铁失电子的量为2amol,硝酸显示酸性和氧化性,根据3Fe+8HNO3 =3Fe(NO3)2 +2NO↑+4H2O3&&&&&&& 8a&mol&& b&mol& &ab=38,若金属铁全转化为三价铁,铁失电子的量为3amol,硝酸显示酸性和氧化性,根据Fe+4HNO3 =Fe(NO3)3 +NO↑+2H2O1&&&&&& 4a&mol&& b&mol&&&ab=14&&&& 则ab的取值范围是 14<ab<38;若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n(Fe3+):n(Fe2+)=2:1,则生成13a&molFe2+,失去电子23amol,同时生成硝酸亚铁须23amol硝酸根离子;&生成23amolFe3+,失去电子2amol,同时生成硝酸铁须2amol硝酸根离子;总共失去83amol电子,HNO3只被还原成NO,1个氮原子从+5价变为+2价得3个电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相等,需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89amol,总共须的硝酸根离子为23amo+2amol=83amol,所以需硝酸总的物质的量为:89amol+83amol=329amol,用a&mol&Fe和含有b&mol&HNO3的稀硝酸进行实验,且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说明硝酸全部反应,则ab=932,故答案为:14<ab<38,;932;
本题综合性强,主要考查了三价铁离子的检验,解题需正确获取题干信息并能灵活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两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探究.(1)一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对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实验.已知:2Fe+6H2SO4(浓)又△/.2(SO4)3+3SO2↑+6H2O.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两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探究.(1)一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对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实验.已知:2Fe+6H2SO4(浓)又△/.2(SO4)3+3SO2↑+6H2O.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①检查装置...”主要考察你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与“两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探究.(1)一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对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实验.已知:2Fe+6H2SO4(浓)又△/.2(SO4)3+3SO2↑+6H2O.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①检查装置...”相似的题目:
在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请设计实验,证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能够发生反应.(1)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3O4+4H2↑(2)证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的方法是&&&&(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帮助该同学完成设计,用下列简图画出未完成的实验装置示意图(铁架台可省略,导气管的形状可根据需要选择)(4)停止反应,待装置冷却后,取出反应过的还原铁粉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若混合物中既有Fe2+又有Fe3+,则证明该结论的实验方法是:&&&&(5)经检验上述滤液中不含Fe3+,这不能说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所得产物中不含+3价的Fe元素.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6)某同学利用上述滤液制取白色的Fe(OH)2沉淀,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观察到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①沉淀由白色→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是:&&&&.②为了得到白色的Fe(OH)2沉淀,并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其白色,可采取的措施有多种,请写出其中的一种.&&&&.
三氯化铁是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试剂.某同学利用废铁屑收集导管B处的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滴加盐酸时,发现反应速率较之盐酸与纯铁粉反应要快,其原因是&&&&.你认为该实验存在的缺点可能有:&&&&.
学生利用下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利用产物进一步制取FeCl3o6H2O晶体.②为了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是FeCl2溶液,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加以证明.向一支装有该未知溶液的试管中先通入氯气,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现红色,证明该未知溶液是FeCl2溶液.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
“两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探究.(...”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铁是日常生活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1)常温下,可用铁质容器盛装浓硫酸的原因是&&&&.(2)某实验小组利用右图装置验证铁与水蒸气的反应.①湿棉花的作用是&&&&,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3O4+4H2.②实验结束后,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填序号).a.一定有Fe2+、H+和Fe3+&&&&&&&&&&&&&b.一定有Fe2+、H+,可能有Fe3+c.一定有Fe2+、Fe3+,可能有&H+&&&&&&d.一定有Fe3+、H+,可能有Fe2+(3)另称取一定量的铁钉放入适量的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收集气体.经测定气体中含有SO2、CO2和H2.①铁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SO4)3+3SO2↑+6H2O.②气体中混有CO2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2SO2+2H2O.③将672mL(标准状况)收集到的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洗涤、干燥得到固体4.66g.由此推知收集到的气体中SO2的体积分数是&&&&.
2图(左)是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实验时,B中灰色的铁粉变为黑色,且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是一种可溶于稀盐酸的较复杂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4H2 .(2)反应前A中投放碎瓷片的目的是&&&&.(3)某次实验后,取B中的固体物质少量,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试解释原因&&&&.(4)如图(左)中虚线部分,可以用右图所示装置代替,在X口点燃收集到的气体即可检验H2的存在.实验开始时,打开K1.K2,关闭K3,使反应先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必须进行&&&&&操作,方可关闭K2.打开K3,再收集气体.当收集到半瓶气体时,停止加热,关闭K1,若要使H2顺利逸出而进行点燃实验,操作的方法是&&&&.(5)替代装置未像原装置那样使用干燥管,同样顺利完成了实验,原因是&&&&.
3在不同温度下,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不同.Fe+H2O <570℃  FeO+H2
3Fe+4H2O >570℃  Fe3O4+4H2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使铁粉与过量水蒸气充分反应.(1)实验过程中,应先点燃&&&&(选填“酒精灯”或“酒精喷灯”);装置中石棉绒的作用是&&&&.(2)若在实验中的某段时间内生成H2 448m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则这段时间内参加反应的铁粉质量至少是&&&& g.(3)铁粉完全反应后,兴趣小组对硬质玻璃管中生成的FeO和Fe3O4的质量进行测定,实验流程如下图(已知石棉绒不溶于盐酸).请回答下列问题:①溶液B中的阳离子有&&&&.②固体样品A中铁的氧化物的质量分别是:m(FeO)=&&&& g,m(Fe3O4)=&&&& g.
该知识点易错题
1铁不能与冷、热水反应,但能与水蒸气反应.资料显示,在不同温度下,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是不同的,温度低于570℃时,生成FeO,高于570℃时,生成Fe3O4.老师用图1所示实验装置,完成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演示实验.(1)实验中使用肥皂液的作用是&&&&.(2)甲同学为探究实验后试管内的固体含有哪些物质,进行了下列实验:
取少量黑色粉末X放入试管1中,加入盐酸,微热
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呈绿色;有少量气泡产生
向试管1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
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根据上述实验,能确定固体中存在的物质是&&&&;不能确定是否存在Fe3O4的原因是&&&&(3&)乙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2以确定实验后试管内的固体是否存在Fe3O4:①溶液X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足量氨水与金属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操作a包括过滤和洗涤,检验沉淀是否已经洗涤干净的操作是&&&&.③确定是否存在Fe3O4需要测定并记录的实验数据是&&&&.
2铁是日常生活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1)常温下,可用铁质容器盛装浓硫酸的原因是&&&&.(2)某实验小组利用右图装置验证铁与水蒸气的反应.①湿棉花的作用是&&&&,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3O4+4H2.②实验结束后,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填序号).a.一定有Fe2+、H+和Fe3+&&&&&&&&&&&&&b.一定有Fe2+、H+,可能有Fe3+c.一定有Fe2+、Fe3+,可能有&H+&&&&&&d.一定有Fe3+、H+,可能有Fe2+(3)另称取一定量的铁钉放入适量的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收集气体.经测定气体中含有SO2、CO2和H2.①铁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SO4)3+3SO2↑+6H2O.②气体中混有CO2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2SO2+2H2O.③将672mL(标准状况)收集到的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洗涤、干燥得到固体4.66g.由此推知收集到的气体中SO2的体积分数是&&&&.
3图(左)是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实验时,B中灰色的铁粉变为黑色,且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是一种可溶于稀盐酸的较复杂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4H2 .(2)反应前A中投放碎瓷片的目的是&&&&.(3)某次实验后,取B中的固体物质少量,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试解释原因&&&&.(4)如图(左)中虚线部分,可以用右图所示装置代替,在X口点燃收集到的气体即可检验H2的存在.实验开始时,打开K1.K2,关闭K3,使反应先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必须进行&&&&&操作,方可关闭K2.打开K3,再收集气体.当收集到半瓶气体时,停止加热,关闭K1,若要使H2顺利逸出而进行点燃实验,操作的方法是&&&&.(5)替代装置未像原装置那样使用干燥管,同样顺利完成了实验,原因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两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探究.(1)一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对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实验.已知:2Fe+6H2SO4(浓)又△/.2(SO4)3+3SO2↑+6H2O.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过量的铁屑和一定量的浓硫酸放入烧瓶,塞紧橡皮塞,开始计时.t1时开始加热,在铁屑表面逐渐产生气泡,当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控制反应温度基本不变.甲同学将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粗略地表示为图2.在0~t1时间段,铁屑表面没有气泡生成,说明铁在浓硫酸中发生了____;t1~t2时间段,反应生成的气体是____.②t2时,取少量反应液,先滴加少量新制饱和氯水,然后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若再滴加过量新制氯水,却发现红色褪去.同学们对红色褪去的原因提出各自的假设.乙同学的假设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你的另一种假设是____;为了验证你的假设,请设计一种简便的实验方案____.(2)另一组同学对铁和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他们用amolFe和含有bmolHNO3的稀硝酸进行实验,若HNO3只被还原成NO,且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则a/b的取值范围是___;若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n(Fe3+):n(Fe2+)=2:1,则a/b的值为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两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探究.(1)一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对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实验.已知:2Fe+6H2SO4(浓)又△/.2(SO4)3+3SO2↑+6H2O.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过量的铁屑和一定量的浓硫酸放入烧瓶,塞紧橡皮塞,开始计时.t1时开始加热,在铁屑表面逐渐产生气泡,当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控制反应温度基本不变.甲同学将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粗略地表示为图2.在0~t1时间段,铁屑表面没有气泡生成,说明铁在浓硫酸中发生了____;t1~t2时间段,反应生成的气体是____.②t2时,取少量反应液,先滴加少量新制饱和氯水,然后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若再滴加过量新制氯水,却发现红色褪去.同学们对红色褪去的原因提出各自的假设.乙同学的假设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你的另一种假设是____;为了验证你的假设,请设计一种简便的实验方案____.(2)另一组同学对铁和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他们用amolFe和含有bmolHNO3的稀硝酸进行实验,若HNO3只被还原成NO,且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则a/b的取值范围是___;若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n(Fe3+):n(Fe2+)=2:1,则a/b的值为___.”相似的习题。(2011o白下区二模)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炼铁的相关内容时,对炼铁时还原剂的选择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单质碳也具有还原性,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3C+2Fe2O34Fe+3CO2↑.为什么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猜想与假设】焦炭和铁矿石都是固体,接触面积小,反应不易完全.【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①称取两份相同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一份与足量的碳粉均匀混合放入下图装置A的试管中;另一份放入下图装置B的玻璃管中.②装置A和B两组实验同时开始进行.在装置B的反应中,实验开始前应先通CO(选填“通CO”或“加热”);&实验结束后应继续通入CO直至冷却至室温,其原因是防止高温下铁又被进入的空气氧化.【实验现象】当装置B的玻璃管中固体完全由红色变为黑色时(选填“红色变为黑色”或“黑色变为红色”),装置A的试管中仍有红色物质.【解释与结论】焦炭和铁矿石都是固体,接触面积小,反应确实不易完全,这可能是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的一个原因.【交流与反思】经过查阅资料和讨论,该小组同学发现除了上述原因外,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还有一些其它原因,试写出其中的一个:焦炭是固体,不容易和生成的铁分离.【完善实验】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甲同学认为在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中可能还会有CO产生.为了证明碳还原氧化铁所得的气体中含有CO和CO2,将该气体通过下图的检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C→D→C→E→C(选填字母,装置可重复使用).经过检验,证实碳还原氧化铁所得的气体中确实含有CO和CO2,因此装置A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拓展延伸】乙同学用下图测定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必要的固定装置已略去):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加入药品和水;③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玻璃管);④由a向b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⑤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中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mL(经查,室温室压下该气体密度为ρ&g/L).(1)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提高d管,静止片刻后,c、d液面仍存在高度差,则气密性良好.(2)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c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外,还应使d、c中的液面相平.(3)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稀硫酸的量不足,应重新实验(选填“中途加酸”或“重新实验”).(4)丙同学发现实验中由于缺少某一步骤导致数据缺乏而无法计算,该步骤是测量装置B反应后所得的固体质量.
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式是:3CO+Fe2O32Fe+3CO2.故答案为:3CO+Fe2O32Fe+3CO2;【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式是:3C+2Fe2O34Fe+3CO2↑.故答案为:3C+2Fe2O34Fe+3CO2↑;【进行实验】为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引起爆炸,在实验前要先通入CO;防止高温下铁又被进入的空气氧化,实验结束后,应继续通入CO直至冷却至室温.故答案为:通入CO;防止高温下铁又被进入的空气氧化;【实验现象】因氧化铁是红色,铁粉是黑色,B中的氧化铁被完全还原后,由红色变成黑色.此时由于A中的氧化铁还没有被完全还原,仍有红色物质.故答案为:红色变为黑色;红色物质;【交流与反思】实验完成后还要考虑分离出所要得到的铁,焦炭和铁都是固体,不易分离,也是不用碳还原氧化铁的原因.故答案为:焦炭是固体,不容易和生成的铁分离(合理即可)【完善实验】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以还原氧化铜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先用C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为防止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的结论,再用D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再次连接C检查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然后将气体通过E,并再次连接C,如果氧化铜由黑色变成红色,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因有一氧化碳存在,要进行尾气处理,而图中缺少此装置.故答案为:C→D→C→E→C;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拓展延伸】(1)注意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提高d管,静止片刻后,c、d液面仍存在高度差,则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提高d管,静止片刻后,c、d液面仍存在高度差,则气密性良好;(2)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外,还应d处观察上升的是否与c中下降的一致.故答案为:使d、c中的液面相平;(3)中途添加酸时,会造成气体逸散,影响气体体积的精确测量,所以要重新实验.故答案为:重新实验;(4)已知气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可以求出气体的质量,但不知道装置B反应后所得的固体质量(或测量铁粉的质量),无法计算.实验中由于数据缺乏而无法计算,该步骤是:装置B反应后所得的固体质量(或测量铁粉的质量).故答案为:测量装置B反应后所得的固体质量(或测量铁粉的质量).熟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式;【提出问题】熟记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式;【进行实验】②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加热时有爆炸的危险考虑;【实验现象】根据氧化铁是红色,铁粉是黑色分析判断现象;【交流与反思】根据实验完成后还要考虑分离出所要得到的物质考虑;【完善实验】根据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以还原氧化铜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考虑;【拓展延伸】(1)认真分析其原理,利用大气压强的知识来解释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2)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c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外,还应d处观察上升的是否与c中下降的一致;以尽量减少误差;(3)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稀硫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还是重新实验:中途添加酸时,会造成气体逸散,影响气体体积的精确测量(4)已知气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可以求出气体的质量;但不知道剩余固体质量或铁粉的质量,无法计算.所以实验中由于缺少某一步骤导致数据缺乏而无法计算,该步骤是:测量装置B反应后所得的固体质量(或测量铁粉的质量).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下面是某品牌味精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小明觉得上面的信息不能满足对味精的了解,他通过查资料获知关于味精的一些知识.如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味精的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其水溶液经120℃以上长时间加热,不仅鲜味消失,而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焦谷氨酸钠.据此,他对味精有了正确的认识.(1)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填写字母代号)
A.A.谷氨酸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B.菜烧熟起锅后再放味精比炒菜过程中加入味精更有利于人体健康C.加入味精时,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D.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通过实验(2)小明还想对此味精进一步探究,想测定此味精中氯化钠的含量.[查阅资料]NaCl+AgNO3=AgCl↓+NaNO3,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性质.[实验过程]第一步:称取该味精样品10.0g,并溶于蒸馏水第二步: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第三步: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第四步: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5.74g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①过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除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漏斗.②试通过计算确定此样品中NaCl质量分数?
(1)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谷氨酸钠在加热生成新的物质焦谷氨酸钠,所以发生了是化学变化;菜熟了加入味精,是因为120℃以上长时间加热,不仅鲜味消失,而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焦谷氨酸钠.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故应该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研究味精中的物质(氯化钠)含量必须通过实验来进行;(2)①进行过滤操作最重要的一部就是过滤,需要的仪器较多烧杯(两只)、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漏斗、胶②头滴管、洗瓶(塑料)等:②根据生成的氯化银的质量计算出氯化钠的质量,进而求出质量分数.(1)谷氨酸钠在加热生成新的物质焦谷氨酸钠,所以发生了是化学变化,A选项错误(2)①要使液体与固体分离,用过滤的方法进行,缺少的仪器是漏斗②设调料味精中混有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NaCl+AgNO3=AgCl↓+NaNO358.5&&&&&&143.5X&&&&&&&& 5.74g列比例求出X=2.34g味精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34g/10g×100%=23.4%答:(1)A(2)漏斗、调料味精中混有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波炉不加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