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课例分析怎么写学习反馈性练习

登录网易通行证
使用网易通行证(含网易邮箱)帐号登录
提交您的投诉或建议
视频画面花屏
视/音频不同步
播放不流畅
登录后才能查看我的笔记
暂时没有笔记!
确定删除笔记?
即将播放下一集,请您保存当前的笔记哦!
对字幕纠错要登录哦!
内容不能少于3个字
[第2课]第二课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学校:缅因州教育部
讲师:Ruben Puentedura
授课语言:英文
类型:教育
课程简介:电子游戏可以提供丰富的世界和复杂的故事,从而提高并转变学习者的教育体验。要利用电子游戏的这一潜能,我们必须先了解那些成功的游戏的潜在原则,以及如何将它们运用于课堂。本课程将为教育者提供如何成功地在课堂上运用教育性游戏的相关知识。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客户端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如图1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____,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____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____(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探究2:研究酸碱中和如图2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____-乐乐题库
&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知识点 & “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习题详情
25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5.9%
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如图1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组成元素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B(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探究2:研究酸碱中和如图2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如果盐酸滴加过量,滴入酚酞试液也不变色.(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不变色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如图1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___...”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探究1:通过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电解水实验、甲烷燃烧实验的原理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探究2:(1)根据盐酸过量了,盐酸也不能使酚酞变色进行分析,(2)只要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盐酸,就可以证明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探究1: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组成元素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B实验的方法相同.探究2:(1)当加入的盐酸过量后,盐酸也不会使酚酞变色,所以,小田同学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2)根据盐酸的性质,只要验证盐酸的存在与否就可以证明反应是否完全,所以实验如下:
①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②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不变红
恰好中和故答为:探究1:氧气,组成元素,B.探究2:(1)不正确,当加入的盐酸过量后,盐酸也不会使酚酞变色;(2)见上表.
本题主要考查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电解水实验、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以及酚酞在酸性的溶液中也是不会变色的等是实验,是课本中的重要的实验,加强这些实验的学习,提高实验的能力.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如图1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如图1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___...”主要考察你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H?O).如图所示:.常见的中和反应有: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为例,如图所示:. 也就是,首先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其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根据酚酞的颜色逐渐变浅至消失,既可以说明中和反应的进行,也可以说明反应的完全;但是不可说明是否滴入过多的酸性溶液而使试液呈酸性(因为酚酞溶液无法使酸性溶液显色).其实,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在进行(或是否完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1.用ph试纸来检测:一般在中和反应进行时,反应前后溶液的ph会变化.用pH来检测中和反应是否进行是最直接的方式. 2.用探测温度的方法:一般来说,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反应(但是放热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燃烧等).所以,可以通过探测溶液的温度是否升高,来推断中和反应的进行和完全. 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点: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还有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并且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撒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同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并且土壤中的钙离子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如图所示:.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的废水常呈现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水污染,所以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碱性污水需用酸来中和,酸性污水需用碱来中和.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适量的熟石灰来进行中和处理(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水).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即胃液的ph值为0.9~1.5),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一些碱性药物,使碱与过多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例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片可治疗胃酸过多,生成氯化铝和水. 另外,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在患处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oH2O)的药水,来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就可减轻痛痒. 4.调节溶液酸碱性:在科学实验时,经常要把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就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的pH.【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溶液pH的测定、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物质的推断和鉴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评价表达的正误,或者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其操作过程(包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和完全)、有关的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前三个应用,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是,不能反过来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因为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可它就不是中和反应;还有酸与金属氧化物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用稀盐酸出铁锈的反应),可它也不是中和反应.2.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只有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3.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酸和碱的溶液一般是无色,二者反应时的现象不明显,所以往往借助于一些试剂或仪器等(如酸碱指示剂、pH试纸、温度计等),来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或恰好完全.
与“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如图1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___...”相似的题目:
将某些化学知识用图式表示,既简明又扼要.以下Ⅰ和Ⅱ为两种常见的图式:(四)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用图式Ⅰ表示,“→”表示反应i步完成转化.若A、B、C分别为CaC的3,Ca的,Ca(的H)2,则A→B是&&&&反应(填反应类型),B→C的化学方程式是&&&&;若A为CaC的3,C为Na2C的3,则B的是&&&&(填化学式).(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包含和交叉关系.图式Ⅱ中,A与B是并列关系,如酸与碱;C与D是包含关系,如单质与非金属.若用A,B,C分别代表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仿照图式Ⅱ的表示方法,将它们三者关系表示出来(A,B,C不要重复).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活中的问题:(1)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致.在被咬的皮肤上涂上少许下列生活用品的&&&&或&&&&,痛痒便会消失.A、香油&&&&&&&&&&B、肥皂水&&&&&&&&C、纯碱水&&&&&&&&D、糖水(2)液态植物油和固态动物油合称为油脂.若锅里的油着火了,应立即盖上锅盖灭火,其原理是&&&&.(3)用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面三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2)图2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2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填字母序号)有密切关系.A.最外层电子数&n0&n0&n0&n0&n0&n00.内层电子数  &n0&n0&n0&n0C.电子层数(2)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0、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3)完成图3所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ClO2═&&&&+2NaCl.
“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下列图象不能反映客观事实的是&&&&
2定义科学概念,可以使科学知识由无序变得有序,使科学知识形成体系.下列科学概念定义正确的是&&&&
3某小组同学在完成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实验时,溶液的pH值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坐标图分析,该小组的同学分析合理的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现象和结论
硫酸铜溶液
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
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
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
2某小组同学在完成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实验时,溶液的pH值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坐标图分析,该小组的同学分析合理的是&&&&
3以下是2013年我市实验操作的考查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实验目的】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实验原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NaCl和HCl猜想三:有NaCl和NaOH&&&&&&&&&&&&猜想四:有NaCl、HCl和NaOH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这个不合理的猜想应该是&&&&.【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AgNO3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AgNO3溶液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如图1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____,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____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____(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探究2:研究酸碱中和如图2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如图1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____,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____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____(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探究2:研究酸碱中和如图2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____”相似的习题。Coursera公开课笔记: 斯坦福大学机器学习第二课“单变量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 with one variable)” - 推酷
Coursera公开课笔记: 斯坦福大学机器学习第二课“单变量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 with one variable)”
斯坦福大学机器学习第二课&单变量线性回归“学习笔记,本次课程主要包括7部分:
1) Model representation(模型表示)
2) Cost function(代价函数,成本函数)
3) Cost function intuition I(直观解释1)
4) Cost function intuition II(直观解释2)
5) Gradient descent(梯度下降)
6) Gradient descent intuition(梯度下降直观解释)
7) Gradient descent for linear regression(应用于线性回归的的梯度下降算法)
以下是第二课“单变量线性回归”的课件资料下载链接,视频可以在Coursera机器学习课程上观看或下载:
另外课程答题时间推迟一周,具体可参考:&
上的任何原创文章,请务必注明出处,原文见:
1) Model representation(模型表示)
中的房屋价格预测问题, 首先它是一个有监督学习的问题(对于每个样本的输入,都有正确的输出或者答案),同时它也是一个回归问题(预测一个实值输出)。
训练集表示如下:
m&=&训练样本的数目
x's&=&“输入”变量,也称之为特征
y's&=&“输出”变量,也称之为“目标”变量
对于房价预测问题,学习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其中x代表房屋的大小,y代表预测的价格,h(hypothesis)将输入变量 x 映射到输出变量 y,如何表示h?
事实上Hypothesis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简写为 h(x),也就是带一个变量的线性回归或者单变量线性回归问题。
2) Cost function(代价函数,成本函数)
对于Hypothesis:&
构想: 对于训练集(x, y),选取参数
尽可能的接近y。
如何做呢?一种做法就是求训练集的平方误差函数(squared error function),Cost Function可表示为:
并且选取合适的参数使其最小化,数学表示如下:
3) Cost function intuition I(直观解释1)
直观来看,线性回归主要包括如下四大部分,分别是Hypothesis, Parameters, Cost Function, Goal:
这里作者给出了一个简化版的Cost function解释,也就是令
分别取1、0.5、-0.5等值,同步对比
在二维坐标系中的变化情况,具体可参考原PPT中的对比图,很直观。
4) Cost function intuition II(直观解释2)
回顾线性回归的四个部分,这一次不在对Cost&Function做简化处理,这个时候
的图形是一个三维图或者一个等高线图,具体可参考原课件。
可以发现,当
的直线越来越接近样本点时,
在等高线的图中的点越来越接近最小值的位置。
5) Gradient descent(梯度下降)
应用的场景之一-最小值问题:
对于一些函数,例如
方法的框架:
一个初始值,例如都等于0
2、每次改变
的时候都保持
递减,直到达到一个我们满意的最小值;
, 初始位置不同,最终达到的极小值点也不同,例如以下两个例子:
梯度下降算法:
重复下面的公式直到收敛:
参数正确的更新过程如下(同步更新):
错误的更新过程如下:
6) Gradient descent intuition(梯度下降直观解释)
举例,对于一个简化的
来说,无论抛物线的左边还是右边,在梯度下降算法下,
都是保持正确的方向(递增或递减)
对于learning&rate(又称为步长)来说:
过小,梯度下降可能很慢;如果过大,梯度下降有可能“迈过”(overshoot)最小点,并且有可能收敛失败,并且产生“分歧”(diverge)
梯度下降可以使函数收敛到一个局部最小值,特别对于learning&rate
是固定值的时候:
当函数接近局部最小值的时候,梯度下降法将自动的采取“小步子”,&所以没有必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小learning&rate.
关于梯度下降算法,可以参考维基百科的介绍:
7) Gradient descent for linear regression(应用于线性回归的的梯度下降算法)
梯度下降算法:
线性回归模型:
求导,得:
在梯度下降算法中进行替换,就得到单变量线性回归梯度下降算法:
详细的图形举例请参考官方PPT,主要是在等高线图举例梯度下降的收敛过程,逐步逼近最小值点,其中一幅图说明:线性回归函数是凸函数(convex&function),具有碗状(bowl&shape)。
总结: 这里的梯度下降算法也称为&Batch&&梯度下降: 梯度下降的每一步都使用了所有的训练样本。
本文链接地址:
已发表评论数()
&&登&&&陆&&
已收藏到推刊!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该文档不支持在线预览
资料类别:&&/
所属版本:&&苏教版
所属地区:&&全国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25 次
资料类型:&&
上传人:&&uhuF****@
文档大小:263KB &&&& 所需点数:2点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2&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其他相关资源
资料ID:1029080
11:09:53下载19次249KB
资料ID:1029079
11:09:52下载10次262KB
资料ID:1029078
11:09:49下载8次406KB
资料ID:1029077
11:09:45下载6次216KB
网校通请直接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
个人用户请用邮箱登录。
*邮箱地址:
将做为“个人用户”登录本网站时的“用户名”
<font color="#~16个字符,包括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电话号码:
加载中……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原创、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改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综合实践课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