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寓意 寓意

17张高清地球商务寓意_PPT商业图片下载-PPT免费模板下载
您当前位置:&>&&>& > 17张高清地球商务寓意
17张高清地球商务寓意图片2800 x 4203 像素,地球图片,地球模型图片素材,地球图片库下载
更新时间:所属分类:下载人数:次
大小:23100 KB
请选择您最近的地址进行下载
特别说明:
本站所有资源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极速下载支持各类多线程下载工具(迅雷)、浏览器(360浏览器)等,适合较大的文件下载!
其他普通下载点限制多线程,仅允许直接点击或另存为下载等单线程下载的软件,较适合小的文件下载!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换@),我们将尽快处理。
本页地址: /tsucai/shangyetupian//10672.html
可能感兴趣
商业图片排行榜
& CopyRight , , Inc.All Rights Reserved.手托地球寓意什么
手是人类的,那么就意味着地球的命运掌握在人类的手中,如果人类要破坏地球,地球就会被破坏. 如果是坏得这方面,就寓意着地球死在人类的手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地球存在的意义
《恩宠之星》记录片
完全与放大观看:
/v/atbu3Msehow/&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人类长长数千年的太空探索历史,从1977年的夏天开始切入。那个夏天,一项历史性的太空探索计划开始。两艘太空船,航行者一号和二号,冲出地球的引力,向太阳系的边缘进发。它们的目标是太阳系边缘的四大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两艘航天器进入了神秘的世界,探测达13年之久,收集资料并将惊人的图像传回地球。在数千幅行星和月亮的图像中,最令人难忘的是日拍到的那一幅。那时候航行者一号已接近太阳系的边缘,当它回头面对太阳的时候,它用广角和长焦距镜头捕捉到一个史无前例的景观。包括有我们的太阳和六颗在轨道上的行星。其中一颗行星正好被一束阳光笼罩住,看来像一个极小的白点。那就是地球。这是从40亿英哩以外拍到的景象。当全世界的人都在凝视这小小光点的时候,有关它本身的意义、目的和重要性等自古以来就没有解开的问题,忽然变得很切身了。就像过去漫长岁月中一样,人类又再一次思索我们这颗小星在浩瀚的宇宙中,到底扮演着一个甚么角色。
两千多年的科学与哲学探索,从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和托勒密那长达18个世纪之久的“地球中心说”到1543年波兰哥白尼的“日心说”,初步回答了宇宙“是什么”,当人们进一步想要探索“为什么”的时候,由哥白尼“日心说”这个“是什么”的问题总结出一个“哥白尼原则”(Copernican
Principle)作为对“为什么”的回答。“哥白尼原则”表示地球在宇宙中并没有任何特殊地位。之后又有人对哥白尼学说作了重新解释,并在二十世纪受到广泛拥戴,这个新解释被称为“平庸原则”(Principle
Mediocrity)。也就是说,我们所在的地点和它的地位平平无奇并无独特之处,因此我们不能假设我们有任何的特权,也不能说,宇宙是为我们或像我们这样的生命而造的。这个意念,在1970到80年间,被已去世的天文学家塞更(Carl
Sagan)推广。塞更在他的畅销书《蔚蓝色的小点》中写道:由于太阳光的反射,地球好象处于一道强光之中,看来这小小的世界好象有甚么重要性。但那只是几何与光学上的偶合现象。再仔细看看这小点。就是这儿,这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就在这儿。我们猜想自以为重要,自以为在宇宙中有甚么特权,都受到这个小蓝点的挑战。我们的行星只不过是整个巨大黑暗的宇宙中一个孤独的小点而已。
哥白尼原则受到广泛接纳的原因之一,可以追寻到洛杉矶山顶的一座可夜视的楼房上的新发现。那里是威尔逊天文台(Mt. Wilson
Observatory
California)。从年间,天文学家哈勃使用这里一台望远镜找到了科学史上最重大的发现。透过这扇威尔逊天文台的窗户,哈勃望远镜显示了宇宙真正的浩大。
威尔逊天文台的前任总监罗伯特&捷斯楚(Robert
Jastrow)说:哈勃在这里工作的时代,很多天文学家都相信银河系是我们星云的边缘,就是宇宙的边缘,外面什么都没有了。哈勃改变了这种宇宙观,他用当时最大的望远镜拍下了太空中一些模糊的物体。过去多年来都以为这是邻近的气体或灰尘组成的云雾,但哈勃却判断出这些小光点都是不同的星云。有很多跟我们的银河系一样大甚至更大得多。他的发现意味着宇宙中其实有亿亿万万的星云,每一团星云中又有亿亿万万的恒星和行星。就是说,宇宙中星的数量和种类远远超过一般人或天文学家所想象的。实际上,他大大开扩了宇宙的疆界。哈勃显示,我们的银河系,包括太阳在内,共有超过一千亿颗恒星,但整个银行系在宇宙中只不过是极小的一个点而已。哈勃发现许多星云之后,我们才看见银河系并没有甚么特殊之处,只不过是亿万个星云中普普通通的一个而已,这是“哥白尼原则”的终极的延伸。
哈勃的发现至今已经80年了,而它还在意味深长地提醒着一个基本问题,如今的科学知识是否能证实哥白尼的“平庸原则”呢?就是说,地球与它所维持的生命,在宇宙中并没有任何重要性,它的存在也没有任何目的!捷斯楚说:“宇宙中有无数的地球,也可能有无数种生命。”
哥白尼原则的另一个延伸,就是相信可住人的行星与复杂的生命在我们的银河系和整个宇宙中,多而又多。于是从1960年开始,人类开始搜索外星智慧,用大型望远镜描准其他星系。尽力寻找宇宙伴侣存在的迹象。还没有发现任何智慧生命的征状,这些研究引起很多对外星文化是否存在的猜测。各种猜测意见分歧很大,塞更认为,可能有数百万个与我们相似的文明,我可以想象在银河系中,与我们相似的智慧文明的数量,我认为可能达到几千个甚至几十万个之多。但是如果问我,为什么你认为在外太空会有他们呢?追根寻底,就是因为宇宙的内涵非常丰富,非常浩大,我们可以探测到的星系已经有一百万亿亿之多。所以除非我们的太阳系,我们的行星地球有什么特殊之处,或者有什么神奇之处,那么在这里能发生的事,在宇宙漫长的历史中,必定可以发生很多次了。
有很多可居住行星和外星生命的假设,还启发了一门新科学,就是天文生物学。它要寻找过去和现在生命所留下的生物证据。从1995年起,寻找生命的范围已经超出我们的太阳系。天文生物学家已经确定有超过一百个行星,围绕着附近的恒星在轨道上转动着。它们都是气体的巨星,很像木星。虽然只有很少科学家相信这种外星世界能维持最简单的生命,但这些发现也算是重要的一步,可以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并左右了二十一世纪天文学发展的方向。到底在宇宙中,能让人居住的星球有很多呢?还是很少?
《恩宠之星》的作者之一冈萨雷斯就是天文生物学家。他说,“我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太阳系以外的行星这领域,激发我的动力就是想看看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然后到宇宙其他地方去寻找具有同样条件的地方,而答案很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不过这两种答案都很有趣。”
冈萨雷斯是美国太空总署天文生物学计划中的一位研究员,他对这方面的兴趣来源于很早就想知道地球以外是否存在生命。他说:“我生长在六十年代,与我同辈的人,大多数对阿波罗号登陆月球印象非常深刻,我就是受它的启发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我很早就开始深信,外星必定会有其他的文明,这银河必定充满了生命,所以我非常支持寻找外星智慧。但我的信念没有确实科学根据,只不过是我的想象而已。因为银河那么大,像等式一般。所以当时我并没有从另一方面着想。就是说这问题有两方面,一方面恒星的数量很大,可以说机会很多。另一方面条件也很苛刻,必须符合很多条件,才可能在一个行星系统中产生一个可住人的行星。
对冈萨雷斯和其他天文学家来说,这些条件成了大量研究的焦点。
查理斯&比治文(Charles
Beichman)是美国太空总署地球行星找寻者,计划科学家,他说:我们已经有几十种不同的方法显示,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实验室找到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在太阳系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适用。并且在整个银河系或银河系以外,在我们能看到的最远的星云中都能适用。
&&& 火箭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物理学家比赞&里马田(Bijan
Nemati)说:不错,所有的物理定律都适用于整个宇宙,这些定律不只局限在某一个角落适用。
这些物理和化学定律的宇宙性,使很多研究学者相信,在地球上能够支持复杂生命的条件,就是在宇宙各处寻找,让人居住行星的必须条件。绝大多数有关这些必须条件的讨论,都是从一个先决条件——液体的水开始。
现在所有到外星探索生命的工作,都是从有水的陆地型行星开始的。
美国太空总署土星探索任务(NASA Cassini-Huygens Mission to
Saturn)研究科学家凯文&加拉查Kevin(Grazier)说:现在人们广泛认识了水的化学特性,恰好支持以碳元素为基础的生命。能在水的这些特性中生存,包括溶解并传送生命所必须的化学养料,和水吸收太阳热能的能力,这是调节地球表面温度的最关键条件。液体的水是很难找到的东西。它的存在牵连到另一个条件,是复杂生命不可或缺的。那就是行星与它的恒星之间的距离。
这个就像经营房地产的人常说的,最重要的是地点,地点,地点。一个可住人的行星必须生存在所谓的黄金地带。它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必须恰到好处。水温要恰到好处。液体的水帮助我们确定了可住人的界线。如果太热,水就蒸发了,就不会有液体的水;如果太冷,就像今天的火星一样,水就结成冰了。
在我们的太阳系,可住人区域是非常狭窄的,只有在远离金星轨道以外,到火星以内的环带。如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只要再接近百分之五。它的命运就会变得像金星一样,不可收拾的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达到华氏九百度。
相反的,如果地球离太阳再远百分之二十。就会像火星一样,在大气层周围形成二氧化碳的云雾,使它表面进入冰雪和严冬,会消灭一切生命。有液体的水是必要条件之一。但还不是全部条件,例如,木星的卫星木卫二的冰层,可能有液体的水存在。但是那地方不大可能有复杂的生命存在。
由此可见,与哥白尼原则的意思恰恰相反,生命的处方不仅仅是“加点水”而已。如果真有一个处方能说明让人居住的行星必须条件的话。那么除了液体的水以外,还有什么必须条件呢。
在这个银河的可居住区域内,环绕主星系G2型光谱的矮星被巨大的气体行星保护着,处于环绕着太阳的可住区域,相近的环型运行轨道有丰富氧气的大气层;合适的质量;被一个大的月球环绕着;磁场;板块的构造;液态水及陆地的比例;可居住的行星合适的旋转速度……
必须条件的单子越来越长了。
我们生活在一张纸一样薄的地壳上面,如果地球的外壳稍微厚一点,那么板块循环就不能进行了。地壳的厚度,从4英哩到30英哩不等,它是由十多个板块组成的,而这些板块在不停的移动。这种动态的地质却有着各种调节作用。如地球内部的温度回收碳,将生命必须的元素混合等等。还有,改变大陆的形状。在地球内部的深处,液态铁的流动产生一个磁场,这是复杂生命必须的保障之一。如果我们的地球稍微小一点,它的磁场就会太弱,太阳的等离子风就会渐渐剥去地球的大气层,使地球慢慢地变得像火星一样的死寂,荒凉。
我们居住的地方必须要有氧气、氮气的大气。正如从太空所见,地球大气层散发出的光辉,像一条蓝色的丝带一样,大气只有地球直径的百分之一,它是由氮气(78%
Nitrogen)、氧气(21% Oxygen),和二氧化碳气(1% Carbon
Dioxide)组成的。总而言之,我们的大气层确保了温和的气候,阻挡了太阳的辐射,并且是配合得恰到好处的气体,又是液体水和复杂生命所必须的。地球必须有个环卫它的大月球。与地球相比,我们的月亮很大。目前科学家认为,如果没有月亮,我们也不能存在。月球的大小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它强大的引力,稳住了地球转轴的角度,经常保持在23度半。这样确保了适中的四季变化,成为太阳系中唯一有温和气候,能维持复杂生命的繁衍的条件。必须有太阳。如果我们在外太空找到特别复杂甚至是有智慧的生命,那必定是在跟我们太阳一样的恒星附近。我们循着轨道围绕太阳属于主星系G2型光谱的矮星,正好是我们所需的。如果太阳像银河系中其它百分之九十的星一样小一点,可住人的区域相对也会小一点,地球必须更接近太阳才能保持在生存圈中。这样,重力加强了,会锁住我们的地球,自转与公转变得同步,地球的一面永远向着太阳,不断受太阳光焰的煎熬,背着太阳黑暗的一面永远被冰雪封盖,复杂的生命很难忍受如此极端的温度变化。
火箭推进实验室物理学家比赞&里马田为我们做了一个非常直观与形象的演示:
地球能有复杂的生命是因为很多条件都恰到好处。专家指出的生命必要条件,不断地在增加。目前最常见的清单中,一般有20条之多。将这些必要条件用公式表现:
fgrb&fsg&fghz&fcr&fsp&fchz&np&fj&fc&fo&fm&fcp&fmn&fw&ft&fl&fi&fr&flc&flt
而所有这些条件都必须同时同地在一个星系中组合。才能有一个可住人的,像地球的行星。然后才能有复杂的,有科技的生命。
为了估算同时俱备这么多不同条件所需要的机率,有些科学家很保守地选定了十分之一的数量作为高等生物存活所需的每一个条件:
1/10&1/10&1/10&1/10&1/10&1/10&1/10&1/10&1/10&1/10&1/10&1/10&
1/10&1/10&1/10&1/10
如果每一个条件都要同时出现的话,你要将个别的机率相乘,这个使最后的数值变得很小。你有10%的这个,10%的那个,相乘就成了一个极小的数值。数值大概是10的负15次方,就是十亿亿分之一。而这个数位要与一千亿个星球的数目相比,一千亿是个很大的数目。但十亿亿分之一却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数目。
&&&&&&&&&&&
&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00,000,000,000,000
从数位看,这些机率说明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或者说,是在银河中很不可能发生的事。这就是证据领我们走的方向。
冈萨雷斯说:“在各星云中,不错,是有很多可能的资源,但另一方面,你需要的条件太多,所有条件都要凑得正好,才能产生一个可住人的行星像地球一样。这一切引导我得到的结论是,我们在这星云中是绝无仅有的。”
虽然支持这种看法的科学证据与日俱增,我们的星球在这个星系中是少而又少的。那么它又有什么重要性呢?
最近美国太空总署星云任务的首席调查员,天文学家白郎理(Donald
Brownlee)在畅销书《罕有的地球:为什么复杂的生命在宇宙中并不常见》中说:“很多人感觉到大自然很想要造一个像地球一样的行星。那么自然,生命能在上面进化,并且很自然地会进化出像我们这样的生命。但是,一个星球如果能让复杂的生命像我们和动植物生存的话,它的条件包括环境条件是很稀有的。因此我写了这本《稀有的地球》,是要指出地球事实上是个相当特殊的地方。”
白郎理主张,虽然简单的生命如微生物,可能在宇宙中很多行星上繁殖,但能够维护复杂生命的星球是极度难求的。
他说:“对整个宇宙来说,生命是非常苛刻的,如果你将其它已知的地方与地球相比,没有任何地方的条件能与地球比。我们的生活环境是非常特殊的,它能提供我们一切需要的空气、食物、稳定的环境,所以地球像个巨大的活体。其中的系统彼此特殊的互动,让动物存活。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只是幸运造成的吗?如果你观察千万颗行星,只有少数中的少数会像地球的。因此我们是很稀有的,我们真是在宇宙大抽奖中胜出了。我们是住在一个幸运的星球上,我们住得真的是很舒适。”
如果你想用机遇来解释像地球这样一个行星,你必须从整个宇宙的角度来看,虽然要将所有维持复杂生命所必须的条件同时都集中在星云中的一个点上,它的机率小得惊人。但是你要记住,我们的银河系,只是在可观察到的宇宙中,一千亿颗星之一。当然从逻辑上说,我认为我们必须自问,如果这些条件的聚合并非简单的宇宙的大抽奖,或是非常幸运的意外事件?而是某一个潜在的有目的或设计的结果。如果地球的存在是有目的的,我们有什么方法去鉴定它呢?
日,一个意料之外的自然现象,提供了独特的寻找答案的机会。
那年,冈萨雷斯到印度去观察日全蚀,他和千万人一起,凝视这难忘的稀有天文奇观长达51秒钟。冈萨雷斯后来回忆他在印度北部天空所见的,神秘而美丽的景象,还有它的主要成因。他说:“日全蚀的首要条件是,需要一个发光体,就是太阳。一个能遮蔽它的物体,则我们附近的月球。然后还要有一个观察站,就在地球的表面。当太空中太阳、月球和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月球在外观上的大小必须与太阳几乎一般大,它们正好都是半度左右。太阳其实比月球大400倍,但距离我们正好有400倍之遥,人类知道这巧合有很多世纪了,但他们只是耸耸肩,说那只不过是巧合而已。”
当冈萨雷斯观察太阳、月球和地球这样罕有的排列时,他认为天体这样的排列,与地球上有复杂的生命有重大关系。例如月球的万有引力,能稳定地球的倾斜度调节气候,并且协助海洋中寒流与暖流的循环。我们的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又恰到好处,让大气层中的水气和大量氧气同时存在。
他说:“我们的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必须恰到好处,而且必须有一个够大的月球,因此产生日全蚀的条件,与容许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正好是非常相似的。”
1999年冈萨雷斯在《天文与地球物理》学报上,报导了地球上有日蚀现象与我们能够存在的关连,他的理念引发了哲学家的兴趣。发现研究院的哲学家杰&理查斯的研究焦点在宇宙学上,特别是机率的理论应用于物理定律的精调上。他说:“我有很强烈的感觉,这样的证据,是指向宇宙间有某些更大的目的。当我读到冈萨雷斯的作品时,我跟他有同感,日全蚀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已。它是全新证据的先例,能让我们判断这宇宙只是一件意外的无情过程呢,还是有目的的或有计划的。”
1999年的夏天,冈萨雷斯与里查斯联手开始了一项合作研究计划,他们从科学界以外鲜为人知的另一些日蚀开始,研究它们的特征。这些惊人的现象不但引人注目,还开启了一个视窗,让人研究整个宇宙的物理和化学现象。
冈萨雷斯说:“不错,你可以把日蚀看为自然界的一个大实验,这设定让我们观察太阳的某一个小部分,这是研究太阳光在它的大气层中如何产生的关键之一。”
比赞&里马田说:“地球环绕太阳,月球环绕地球运行,而它们相对的大小再加上地球、月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恰到好处,才能够产生日全蚀。这的确是一件奇妙的事。因此我们可以测量太阳大气外层的成份。”
当日全蚀、月球正好完全遮盖了太阳,挡住它刺目的光辉,让天文学家能清楚的观察大气层,否则不可能做到。当日全蚀那一刻,太阳大气的最内一层,就是色球层中带粉红色的光弧显露出来,同时一个似彩虹的光带也出现片刻。只要用三棱镜就可以观察到。1870年的日全蚀让我们认识了太阳色球层的架构,并发现了其中的氦,它是全宇宙中第二多的元素。这个色谱大概是所有色谱中对一颗恒星能提供最多讯息的一个。
冈萨雷斯说,在十九世纪的两次历史性日蚀中,天文学家研究出太阳的光谱是怎样产生的,那是因为日全蚀提供了非常特殊的条件有利于研究。这些特殊的条件非但缺一不可,还要恰到好处。如果我们的月球稍微大一点,它会遮住色球层的一部分,因而减弱了色谱的光。如果月球稍微小一点,会让过多的太阳光阻挠了对太阳大气的观察并摧毁了色谱。因此,月球与太阳的大小,必须完全配合,才不致遮挡色球层。十九世纪日蚀所提供的洞识日后协助天文学家研究出远处的恒星是如何产生光谱的,其实这就是星球太空物理的起源。从此我们可以理解,其他恒星的操作原理了。因为远处的恒星只不过是另一颗星而已。
日蚀与科学发现的关系,到1919年的春天又一次显明了。5月29日,由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领导的队伍,在日全蚀的黑暗中拍到了太阳和金牛星座附近星球的照片,分析照片的结果显示,太阳的引力弯折了从远处射到地球的星光。弯折的角度正如爱因斯坦预测的一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日全蚀的情况下被证实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也因此革新了。
冈萨雷斯说:“那一次实验只有在日全蚀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因为只有这时才能观察到那颗星。这是科学史上重要的一页。在整个太阳系中,观察日蚀最佳的地点是地球表面,我计算过所有的行星和它们拥有的一共六十五个主要卫星,就是月球日蚀必须的条件,我发现一个奇妙的偶合最适合观察日蚀的地方,正是有人居住的地方。”
在日蚀的微光中,冈萨雷斯与里查斯认辨出一项迷人的关系:原来复杂的生命与科学发现所需要的条件是吻合的,这只是自然界孤立的巧合吗?还是整个宇宙中一个基本原则和目的的一条线索?
里查斯说:“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如果那些使行星可以让人居住的条件,又正是使那颗星成为科学发现的最佳地方,就是说宇宙中那些稀有的能使生存与观察者相容的地方,就是说那是最佳的观察站呢。”
里查斯和冈萨雷斯用了三年时间详细地测试他们的想法,跟各种科学领域中找到的证据对比,他们在2004年出版的书《特权的行星》中,公开了他们的假设:“那使我们能生存的非常精密的特殊条件的组合,总的来说,也正是作科学观察的最佳条件。在我们的书里,我们详细列举了十多个例证,将生命与科学连结在一起,这些不是离奇牵强的例子,每一个例证与科学都是息息相关的,有些与我们的距离比较遥远,如星云的特性,另一些却比较切身。”
虽然一个日全蚀是冈萨雷斯和里查斯创立他们的假设的引线,他们的观察如果没有另一个比较熟悉的例证,就不可能发展下去,那就是生命的存在与科学发现的必需条件之一,地球的大气。
冈萨雷斯说:“当你看到阿波罗号或其他太空船拍的地球照片,你一定会感到惊讶。那薄薄的一层大气居然能够维持各种生命的存在。因为你需要一些元素的组合才能维持像我们这样的生物圈,这不是任何大气都能做到的。”
在过去的40年中,太空船飞越了太阳系深入探测,使我们对地球大气的认识大大提升了。这些探测计划确定,在太阳系中有70多个行星和卫星,而地球是7个有大气层遮盖的行星之一。然而,这7个行星中,只有地球的大气层可以维持复杂的生命,也只有地球大气层是透明的。
冈萨雷斯说:“大气层以氧和氮为主,加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极微量的其他碳化合物或元素,造成一个透明的大气。如果我们大气中碳元素太多,就会产生烟雾。有机的烟雾,像这个大卫星泰坦上的大气一样。”
土星的大卫星被一层浓浓的气体包围着。这气层与包围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和包围金星那大火炉的温室气体都很相似。但这些外星世界中没有一个能认识太空中的星宿,其实连太阳都看不清楚。
里查斯说:“所以如果你突然被送到土星的巨大卫星,金星,或其它巨大的气体行星上的话,能不能看到宇宙没什么意义,因为你必定死亡。这就是我们想说的重点,如果这想法是对的。如果人居住的条件和科学发现在同一地点出现,那你必须要有像地球一样的条件,一个能维持复杂得像人类一样的生命,才能让我们探索周围宇宙作科学发现。”
这些大气层的优点正受到不断的考验,当地球在太空中运行的时候,不断受到宇宙各处来的辐射线的袭击,这些辐射来源有太阳和其它的天体,包括超新星和远处的星云等等。它射到我们地球时,可以有不同的波长,可称为加玛线(Gamma),爱克斯光线(XRay),紫外线(Ultraviolet),可见光(Visible),红外线(Infrared),微波(Microwave)和无线电波(Radio)等。加起来就是整个电磁波的光谱。几乎所有的波段人眼都看不见。对有机的生命没有帮助,甚至有致命的伤害。但在整个光谱中,却有一小段是动植物和人类所必需的。
里查斯继续阐述:“也就是说,电磁波中有很窄的一段,它对生命的过程如光合作用是有用的。这不是说,生命可以进化到能够利用加玛线,X光或者怎么样,只是在整个的光谱中,只有很窄的一段对生命有益处。而这一段光谱,又正是带给我们有关周围宇宙各种架构资料最多的一段光谱。这些波段就是让植物制造食物,让天文学家可以观察宇宙的波段。在自然界全部电磁波谱中,占了不到亿万分之一的亿万分之一。幸好,我们的太阳大量发射出这个波段的光,而且它又正好是最容易透射我们的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的光。”
1997年,冈萨雷斯开始研究,地球在银河系中的特殊地位,后来他终于找到更多的证据,显示生命与科学发现之间的特殊关系。冈萨雷斯说:“我们所在的位置,在太阳系中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以整个银河系来说也是最适合的一处,我们住在一个螺旋形的星云中,就是说这是很扁的星云,中心部分鼓起,它还有螺旋状的分支。我们住在中心到外边距离中间的地方。”
冈萨雷斯与天文生物学家彼得和白郎理密切合作,将我们的地球与银河中其他不能让人住区域的条件作了对比。他们说:“这个银河中其实危机四伏,而最危险的地方大概是银河的中心部分。因为银河中心区域的星球密度非常大。在我们银河的正中心,还有很多超新星和其他危害生命的东西。还有一个巨大的黑洞,在我们的银河正中心。如果有一个恒星在附近飞过,它将被重力撕得粉碎,然后在附近形成一个附加环并且会发射出大量的幅射能,包括粒子辐射和电磁波辐射如加玛线、X射线等等。虽然星云中央部分有黑洞爆炸的星球和致命的辐射,使复杂的生命不可能存活。但是银河最边缘地区也充满了其他对生命的挑战。在边缘,情况比较微妙,我们住在一个似铁、镁、矽和氧为主的行星上。当我们到了星云边缘的时候,这些较重的元素会越来越稀少。那就没有足够的重元素,来造成地球这样大的行星,也就不可能支持生命了。所以在危险的星云中心与边缘之间,正好有一个恰到好处的区域。”
冈萨雷斯、白郎理和彼得称这个区域也就是银河系中复杂生命生存的地带为:“星云中的可居住区”。自从2001年他们的理论首次发表以来,渐渐得到天文学家的接纳。他们说还需要作更多的研究,决定这“可居住区”到底有多宽。
他们说:“在银河系的可居住区内,还被螺旋臂分割开,那些是危险地方,因为这地区是银河系中大部分超新星爆炸的地方,也就是新星诞生的地方。我们不能够太接近螺旋臂,我们不但要生活在银河系适中的地区,也要避开螺旋臂。”
原来这正是地球所在的位置,不太拥挤,又比较安全,正好在银河系的人马臂与佩儿修斯臂之间。位置至上,原来我们在银河中所占的特殊位置,是危险性最低,最适合生存的,又有足够的原材料可以造成地球。
冈萨雷斯和理查斯对星云的“可居住区”还作了其他的研究。他们现在认为地球也正好处于我们的银河中,最适合作天文研究的位置。
冈萨雷斯说:“想不到,我们在宇宙中身处的位置不但是最适合生命存活,也是科学发现最重要的地点。我们的银河相当扁平,我们的位置接近平面的中间,而且又在螺旋臂之间,附近太空尘的密度最低。所以我们在银河的平面,不受其它星辰的阻碍,能清楚地向外观察太空。”
一个多世纪以来,从这最理想的观察站,天文学家能研究银河系的架构。例如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我们向人马座方向观察,能看见本银河系的星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天空,相反它们看来是集中在一个环带中,星星,尘埃和气体形成一个扁平的碟状,它的直径有十万光年那么大。
冈萨雷斯说:“这条夜空中的银河就是我们从侧面看自己的星云。如果我们住在这星云的中央,四周的星将会团团围住我们,所以会很难分辨哪些星在我们星云之内,哪些在星云之外。而且星云中央的尘粒特别多,比我们附近的尘多很多。因此,想要向宇宙远处观察特别困难,阻碍太多。”
天文学家如果要从螺旋臂里任何一个行星作天文观察,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在那里,浓浓的星尘和气体被星光照耀,使辨认银河的形状都有困难。要分辨我们星系中的星与其它的星更困难。
理查斯说:“地球的表面,是观察附近银河系和观察整个广大宇宙的最好位置,所以我们看到最适合我们居住的地点,也是最适合作科学研究的地点,这是最适合造成地球的地方,也是整个星云中最佳的地点。”
&&&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有句话:“最不可思议之处,就是这宇宙是可以思议的。”
理查斯设问:“多少个世纪以来,我们为什么能够认识这个宇宙,实在还是个迷。为什么我们这样的人能够发现这个宇宙?为什么我们意念中的宇宙会与现实相似?”
澳大利亚天体生物学中心的理论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Paul
Davies)作答:“我们能认识和理解这个宇宙,是宇宙操作最基本的原则。我们与它是连结在一起不可分割的,这不什么偶然,也不是什么微不足道的副产品,它是整个宇宙大局的一部分。不过,我不知道这关系怎么形成,为什么会这样,还有其他类似的问题。但最使我吃惊的是,我可以如此深入了解宇宙的这么多精致现象。”
现代天文和物理学能有非常可观的进展,是因为宇宙可以用肉眼观看,可以用人的智慧了解,这个宇宙是由非常特殊的定律和力量管理和维护着。电子质量,质子质量,强大的原子能量,原子质量,微弱的原子能量,光速,宇宙的不变,地心引力,宇宙的质量,而这些条件都是经过精调,正好让复杂的生命存在并容让他们作科学研究。
弥塞亚大学的科学哲学家罗宾&哥连斯(Robin
Collins)说:“如果没有重力凝聚物质,就不可能有行星、恒星,更没有复杂的生物了。如果没有强核子力,中子与质子就不能结合成原子核。当然不可能有原子,也就没有化学作用了。如果没有电磁力,就不能形成化学键,也不可能有光。这张单子还很长呢。这些是必需的基本原则,必需有这些条件才可能产生生命。如果少了一项原则,或除去任何一个定律,就没有生命了。过去40年中,科学家已经测定了这些基本定律和力量相对的大小。这些力量彼此正好达到非常精确的平衡,我们常说,它们是经过‘精调’而恰到好处的。”
杰&理查斯说:“如果这些自然界基本的常数稍为改变一点点,或者说让这些常数随机改变,你大概永远不能得到一个有人的宇宙。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基本常数有极微小的改变,如我们现有的数值稍微大一点点或者小一点点,就不可能有星云,不可能有行星,不可能有复杂的生命,这就是‘精调’的意思。如果要更深入体会这个理念,我们可以想象有一座大机器,它可以改变各种物理常数值的大小。如果你稍微改变现有的数值,任何一项基本的常数,以重力为例,任何改变对复杂生命都会造成致命的灾难。”
罗宾&哥连斯说:“如果稍微增加一点点,没有大型生物可以生存,任何比绿豆大的生物都会被压碎了。所以只能有非常原始的生物如细菌之类,绝对不可能产生有意识的观察者。”
“这是有生命的宇宙必须的一大串基本条件之一,所有的基本力都非常重要,例如原子内各种粒子的质量,有任何改变,那么我们现有的生命就不可能存在了。”
冈萨雷斯说:“这些力和常数,是生命与发现相关的另一好例证,因为它们不但受过精调让我们生存,它们也能被我们认知。这些定律简单得出奇,但操作奇妙,不可思议,而这一切又与定律的可知性相连。”
爱因斯坦写道:“我深信宇宙的规律一定是既美丽又简洁的。”
近四百年来,科学家发现简洁优美的数学公式,就能解码并描绘了宇宙的定律。
理查斯讲:“有人说理论物理中很多重要的原理,用一张纸就可以描述清楚了,我认为这是很令人惊奇的事。那么简单的公式,在这么复杂又浩瀚的宇宙中能够如此普遍深远地应用,真不可思议。”
罗宾&哥连斯说:“我们的宇宙不但是为了生命的出现而精调至恰到好处的,并且还有一个优雅美丽的数学架构,而且又让我们发现它。”
保罗&戴维斯再次设问:“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这个世界有规律,也可以认知是理所当然的。我认为,可认知这件事太不寻常了,接受宇宙有规律是一回事,但有规律到这个地步又让人类能理解它,就太不可思议了。因此,自然产生一个问题,‘这该怎么解释?’”
为什么宇宙可以认知呢?很多思考过这个谜的人都认为,这是不容易解释清楚的。他们继续引导着我们的思维:
“从完全自然唯物的假设出发,你很难预期宇宙可以用人类的理性去认识,至少,标准的自然唯物解释,不是告诉我们人类理性的发展,是为了打猎,为每日的生活,为找物件等等?”
罗宾&哥连斯说。
“我们拥有相当的技能,例如我们可以跳越小溪,和接住树上掉下来的苹果。这是我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能力。但是举个例子,为什么我们又能发现在原子里面或黑洞之中有什么东西呢?这完全是日常生活范围之外的事,是远超所需的,是与达尔文生存所需完全无关的。”保罗&戴维斯说。
“宇宙的可发现性是我们生存所不需要的,这是额外加添给我们的,无论宇宙是怎样来的,其中有能钻研它的观察者,似乎早已在计划中了。”
冈萨雷斯说。
“如果你用智慧来考虑,你当然会将观察者放在最佳的观察站,这是必然的。我们地球的特性,它的大气层的特性,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这个太阳系的类型,甚至我们环绕太阳的类型和在银河中的位置,都是最适合作科学发现的地点,原来这正是作最适合‘可住行星’所需要的条件。就是说我们的地球具有我们生存必需的一切条件,我认为这种情况给我们一个清楚的启示,这是有设计的,绝非偶然。”
理查斯说。
“宇宙给我们一种感觉,说明它不可能单靠自然的无情的力量和原子的碰撞来解释。所以,要理解这宇宙,你必须从超越宇宙本体的观点去看它。”
冈萨雷斯说。
这种切入的方法正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哥白尼想要找一种更精巧的模式来描述太阳系。他的动机是希望能理解,他所谓的:宇宙的机制就是那极其美善和规律的创造者所赐的……而且整个系统都是由最佳最有序的艺术家为了我们而设的。
&& 《宇宙之书》(The book of the
Cosmos)的编辑邓尼斯&丹尼尔臣(Dennis
Danielson)说:“因此他想象出一个类比,就是工匠或技师制造出一些又美丽又有用的东西。但是,这个类比并不是他的结论,而是他的假设。”
保罗&戴维斯是物理学家,同时又是《上帝意志》(The mind of
God)的作者。他说:“现代科学的鼻祖如哥白尼和开普勒,加利略和牛顿,他们都相信宇宙是智慧的作品,它能让我们这样的人认知,因为宇宙本身也是个智慧的作品。他们都受一种信念的鼓舞,这信念基本上是一种神学追寻,他们研究这世界操作的原理时,也是在发现上帝的杰作,我认为这是何等伟大,我们竟然能窥探上帝的思维,竟能发现上帝是如何创造宇宙的,因此大自然的背后另有隐意的,可以用我们称为科学的方法开启的。”
冈萨雷斯说:虽然大多数科学家都不再用这么明确的神学模式去思维,但最近获得的证据可能又指向一个新的看法,它与现有的形象,我们只是一个蔚蓝色的小点在浩瀚的宇宙中飘摇的形象完全不同。
理查斯一再说:“有证据显示,这宇宙是有目标和目的的。这目的不单只让我们这样的生物生存,并且要求我们从微小局限的家园向外探索,去观察整个宇宙,去发现宇宙的奥秘,并且或许能够思考这宇宙是否指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当我们凝视宇宙更深更远处的时候,我们很自然地想到,那永远不能摆脱的问题:宇宙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存在到底有什么目的?”
虽然有不同的争议,宝贵的新启示已经呈献在眼前了,它是来自宇宙的一个角落,在那里复杂的生命和科学的发现开始揉合在一起了。那地方是一颗非凡的星球,就是地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的寓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