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地质大学工作者,请问我怎样能够快速...

浅谈地质工作如何融合地方经济发展-中国矿业网
当前位置:
编务热线:&010-7
浅谈地质工作如何融合地方经济发展
.cn 日 作者:□夏林旺 编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战的冲锋号,而《全会公报》无疑是这场决战的动员令、路线图和决心书。从发展目标看,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是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必由之路。地勘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承担着祖国建设地下侦察兵的重任,几十年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厥功至伟;“十三五”时期地勘工作如何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把行业特长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继续在民族复兴的洪涛巨浪中一显身手是一份具有时代特色的严正考量。笔者认为,准确定位,发挥技术优势;主动作为,融合地方经济发展,是新时期地勘工作破茧成蝶、再铸辉煌的破题落笔之处。  一、做好农业地质工作是决定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因素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这里,土地要素的科学配置离不开地质勘测技术要素的有效配置。通俗地讲,摸清家底,土地确权,土地大调查是地质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农业”又对农业地质工作提出了极为紧迫的要求。一颗种子从落土到走上餐桌怎样才能茁壮成长呢?后天呵护(现代化耕种)固然重要,但毕竟是外因;科学种养,做好农业地质普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因的潜力。在这方面,南方一些省区走在了前面。据报道,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定,南方个别地区圈定了大量富硒、富锌、富锰、富锗、富碘土地。一批富硒富锗花生、富碘富硒稻米、优质富锰茶叶和富硒富锗稻米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可开发利用特种土壤资源为该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化提供了科技支撑。  二、摸清矿产资源家底是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  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毋庸置疑,矿产资源对于工业化的重要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也正在日益显现出来。而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城镇化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这样,城市地质工作摆在了政府和地质工作者面前。要想建立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每一个发展单元(国家、省、市、县)就必须对辖区内的资源分布情况有一个清楚的概念。通俗地讲,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有没有重要的矿产资源被覆压,地层地质是否适合城市建设,有没有大的断裂或者严重的地震破碎带,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地质工作者提供相对可靠的地质信息。同理,本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储量的详细信息也是当地政府协调资源环境可承载发展的基本依据。也就是说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地质信息是基础的、首要的信息。这样,地质工作“为国家找矿”的原始使命正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为地方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提供第一手资料的任务正在逐步增加,基层地质队与驻地政府的关系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  三、推动绿色发展是时代赋予地质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同时,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等。  从公报不难看出,坚持绿色发展不仅是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同时也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而坚持绿色发展的途径有三条:一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止引发地质灾害;二是低碳循环发展,引入清洁能源;三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这三条中,既要发展地方经济又要做到资源环境可承载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离不开地质专家的技术指导和可行性论证;寻找诸如页岩气、煤层气、地热等清洁能源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地质工作者新的找矿方向;环境治理离不开政府的投入更离不开地质专家的指导。因此,我们可以说,地质工作者“为国家提交矿产储量”的职责之外成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知识和技术支撑;与此同时,从2015年起,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纳入各级地方官员的考核范围使得绿色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保障。悲观人士总是认为,随着价款项目的不断减少,地质工作将走向穷途末路,而事实的发展却应验了那句古老的格言: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总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关键在于你是否有慧眼去发现那扇窗。试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吗?  四、走出国门发挥相对优势是地质工作的另一片蓝天沃土  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  这里一是要注意“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二是要注意“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事实上,地质工作“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出国门”虽然早已在许多基层地质队得达成了共识,但大多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看的试探性阶段,离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的精神要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近10年来全国各地的基层地质队境外业务拓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收益,培养锻炼了境外工作的队伍,积累了一定的境外工作经验。但从业务内容和范围上看,大多停留在找水打井钻探施工及供水管道建设为主体的小打小闹。鉴于此,山西省地勘局217地质队与山西省地矿海外公司组团在坦桑尼亚境内进行了一大批矿业权实地考察,目的是通过矿权受让和联合勘查,为境外走矿业联合开发之路奠定基础。今年以来,佳音频传,事实证明,走出国门发挥相对优势是地质工作的另一片蓝天沃土。  五、共享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民生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以山西省地勘局217地质队为例,该队多年以来切实把关注职工生活放在重要位置,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地勘环境,全队职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十二五期间获得了“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地勘单位”、“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山西省文明单位标兵”等一系列光荣称号,这也许只是全国基层地质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一个缩影,但民生工作扎实到位是职工队伍稳定、士气高昂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当前,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是一个宏伟而远大的蓝图,也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基层地质队只有切中时代脉搏,主动作为,才能发挥技术优势、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才能把再铸辉煌的地质梦植根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作者单位:山西省地勘局217队)
中国矿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报”、“中国矿业杂志”的所有信息,版权均属中国矿业联合会或中国矿业网所有,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中国矿业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报”、“中国矿业杂志”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矿业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会尊重著作权人或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著作权。如有异议,请按照《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的要求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电子邮箱:.cn
联系电话:010-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中国矿业报社、中国矿业杂志社联办)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电话:010-我在党的怀抱中成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我在党的怀抱中成长
||暂无简介
总评分2.9|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地质路上献忠心―― 记江苏省地质环境勘查院工程师、江苏省先进工作者肖裕生
当前位置:&&&
地质路上献忠心―― 记江苏省地质环境勘查院工程师、江苏省先进工作者肖裕生
中国矿业报
】【】【】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把青春、智慧和热血奉献给祖国的地质事业。江苏省地质环境勘查院就有这样一位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工程师――肖裕生,他二十八年如一日,践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地矿人“四特别”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最美的“三光荣”赞歌,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工作者”。
  地质人的光荣和艰苦
  肖裕生1965年出生于江南水乡无锡的农村,怀着儿时想当一名工程师的愿望,他考取了长春地质学院,1986年毕业后又被分配到江苏省地质环境勘查院的前身――江苏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毕业后能被分到省城南京工作,是件叫人想起来就来劲儿的好事。但当他来到离南京有30多里的水文队报到时,心却凉了一大截。当他第二天再搭乘给钻机送材料的卡车颠簸6小时到200里外的工地――位于山沟的偏僻农村凿井现场时,心里真是失望到了极点。闪着冷光的铁塔、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以及和小腿一样粗的钻杆,满身泥浆、黑得分不清眉脸的钻工……他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但当他看到老机长布满厚茧的手、前任技术员因为6个月没休假的疲惫、一个职工因无暇探视出生已3个月的儿子而悲伤不已以及深井出水后山村近千名男女老少的纵情欢呼等场面后,他被深深地震撼了,他认识到了地质工作的光荣,坚定了做一名地质人的信念。
  上世纪80年代末,野外施工机组的生活还十分艰苦,当一名技术员除了做好钻孔设计、认真记录地层岩性及整理技术资料外,还得在农忙时节到钻机顶班。
  1993年,他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地质工程师,工作重点也由当初的水文地质凿井转向工程地质勘察,在野外呆的时间短了,但频率更高了,节奏更快了。在野外,他总是和工人同吃同住。夏天的帐蓬里酷热难耐,加上蚊虫的叮咬,让人无法入睡;冬天寒风刺骨,为了仔细分析岩土成份性状,他还是坚持用手去掰开岩芯,去捏、去搓那冰冷的石头。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单位承接了大量勘察项目,不管是山区、沿海、外省或偏远地区,肖裕生总是积极争取到条件艰苦、地质复杂的第一线。他每年有200天以上在工地度过,广东的山区、浙江的丘陵、苏北的沿海滩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地质人的好学和勇敢
  古语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在大学时,肖裕生学的是水文地质专业。毕业时正值经济转型期,单位的计划性、指令性任务少了,形势迫使单位转向岩土工程市场。当时懂工程勘察的技术人员较少,经验也不多,为了尽快适应专业的需要,肖裕生白天在工地上工作,晚上回帐篷或宿舍后打开随身带的规范、手册、教科书学习,经常不知不觉地学到深夜才休息。他恶补了大量土力学、地基基础等相关专业知识,遇到困难和问题,及时向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请教。地质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野外工地他亲自动手,观察岩土的成分、结构、特点,获取准确的原位测试资料,回到室内与土工试验资料对比分析。通过积极实践、刻苦钻研,几个项目下来,他很快掌握了工程勘察的要求,成为了单位的技术骨干。
  回想起刚工作时的场景,他更加兴奋不已。当时原地矿部引进了两台飞利浦静力触探仪,其中一台配给了江苏省水文队,这是一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位测试设备,结构十分复杂。在上海某重点工程使用时,由于操作不当产生故障无法测试,现场人员又看不懂全英文的说明书,联系等候生产商时间又不允许,队领导把他调去救急,操作手册厚厚一本300多页,他的英语能力也不是很好,但面对领导信任,现场人员期待的目光,他没有退缩,而是翻开带来的两本字典,关起门来潜心钻研,硬是用三天三夜时间啃下了这块骨头,找到了问题所在――传感耦合故障。当电马达再次响起、清晰的曲线平稳输出、现场的甲方代表伸出大拇指时,他的眼睛已经无力睁开。
  除了善于钻研,他的无所畏惧也是有目共睹的。1989年夏天,江苏省长江第二通道(江阴长江大桥)勘察开工,他被抽调到项目组担任技术员,长江江阴段水深流急,潮差近4米,又适逢汛期和台风季节,地质条件复杂不说,施工难度更令人无法想象,这既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在江中,看上去很大的钻探船遇风浪颠簸起来就像一叶小舟,几乎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出现了晕船晕浪反应,甚至呕吐,四肢无力。来现场检查工作的领导对他说:“小肖,我看你顶不住了,到岸上去吧。”他打起精神说:“在项目组,我年轻,我能挺住。”在风急浪高的时候,他总是咬紧牙关,强忍着恶心反应,不耽误施工作业。夏去秋来冬又至,这一挺就是半年多,大队终于完成了三条比较线路的全部勘察。在大队举行的庆功会上,业主的现场代表说:“我们找了许多家有水上勘察经验的队伍,他们都望而却步,是你们克服困难把这个项目完成了,了不起。我们就是要和你们这样的队伍合作。”1991年,该项目获得地矿部优秀勘察成果二等奖。
  地质人的坚守和实干
  他的人生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地质工程师。“合格”一词看似简单却字字千钧。
  作为一名地质工程师,除了要面对工作的辛苦,还有生活的清贫。刚工作的时候,他工资只有100元/月,而当时的苏南地区乡镇企业正蓬勃崛起,一些亲友和同学都劝他改行做生意,一年成个万元户不是问题,他没有动心。1994年单位分房,他因拿不出个人需缴纳的25000元房款放弃了,一家三口挤在简陋的宿舍,他没有灰心。1998年~2003年,很多其他系统的勘察设计单位改制,几位熟识的老总给他发出加盟邀请,许诺年薪20万以上的时候他没有动摇,而是选择了坚守在原岗位,并且一守就是28年。
  1998年他担任南京地铁1号线南京站勘察的项目工程师。南京站是地铁一号线建设的重要节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且在火车站周围施工,车流、人流、物流等极为繁杂,各种地下管线密如蛛网,种种不利条件迫使他对勘察方案进行了十多次优化,“见缝插针”、“螺丝壳里做道场”成了当时惟一的解决途径。白天他带着相关技术人员穿广场、越铁轨、钻树林、走小巷,调查每一幢建筑物的基础类型和埋置深度、每一处(矿)井坑揭示的可能岩性,和物探人员一道布置测线的最佳走向,比对钻孔岩芯;晚上他还要汇总所获的各种资料,制作实际材料图、岩性分布与构造迹象分析图,将每一点滴资料和设计方案对照分析,确定第二天的工作重点。
  整整一个月时间,虽然身在同城,但他除了回家取了一回换洗衣物,都是吃住在现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仅弄清了工作区复杂的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条件,而且据此创造性地提出了超前地质预报、管棚支护穿越既有铁路线等建议,在后期的设计施工中被一一运用。在庆祝南京站―东井亭区间洞通的仪式上,地铁公司领导说:“是省工勘院出色的勘察工作,确保了南京站站这一重要节点的完成,降伏了这只拦路虎。”2005年,该项成果被评为建设部优秀勘察二等奖。
  南京地铁3号线滨江路站―五塘村站区间处于南京慕府山丘陵石灰岩地带,属典型的岩溶发育区,溶洞大小不等并有长江断裂、老虎山断裂等多条断裂、破碎带穿插。如果不准确查明地质条件,将大大增加隧道施工难度,增加地面坍陷、建筑物倾斜、地下管线开裂等风险。
  肖裕生作为项目总工,面对新的困难毫不畏缩,冒着盛夏酷暑,爬山过壑,调查岩溶特征、追索构造形迹。石灰岩内溶洞分布复杂、规律性差,只用常规的钻探无法查明,对此他查阅了大量岩溶地区勘察和施工方法资料,引用了当今较先进的探地雷达、高密度电法,孔内层析成像(CT)等物探方法综合勘查。由于地处城区,路面沥青厚度大、地下管线多、交通流量大,对物探测试干扰也大,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为此肖裕生和同事们一起利用夜间12点到凌晨4点相对安静的时段进行探测,连续工作了十多个夜晚。针对地面各种干扰的因素对资料的影响,他没有从书本照搬公式,而是先通过几次现场试验对比,总结出本地区的特点后,对数据信号进行了合理的滤波和偏移处理,尽可能消除外界干扰影响,找出了隧道区岩溶的特点和规律,为如期、优质地完成这个重点民生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肖裕生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勘察经验赢得了南京地铁公司的信任。自南京地铁2号线起,受地铁公司的委托,他主持编写了《南京地铁勘察工作要求与方法》、《南京地铁勘察技术工作规程》、《南京地铁勘察纲要和报告编制内容与要求》、《南京地区第四纪地层统一分层方法》等技术文件,还撰写了《南京地铁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与改进》等多篇论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表现突出,他获得了2000年“江苏省地矿厅先进科技工作者”、2003年“江苏省地矿局先进工作者”、2003年“江苏省国土资源系统先进工作者”(市级劳动模范)、 2010年“江苏省地矿局先进工作者”、2011年“江苏省先进工作者”、2011年“首批江苏省优秀勘察设计师”等荣誉称号。在荣誉面前,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荣誉属于大家。”
  地质人的奉献和无悔
  选择了地质工作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和牺牲。1994年5月,江苏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土建施工进入了关键阶段,肖裕生承担勘察的B标段软土地基处理成了横亘在施工人员面前最大的难题,作为勘察代表,肖裕生进行现场服务。为了获得理想的处理方法,使建成后的地基沉降量最小,他和设计院的技术人员在现场做起了试验:灰桩搅拌、碎石桩、堆载预压、真空预压、塑料板排水……一遍又一遍,试验数据反复对比,忙得不可开交。当时正是农忙时节,江南快要进入梅雨期,他老家人手少,父亲身体又不好,母亲一个人操持全部农活。眼看着快到手的麦子要遭雨淋,秧苗又要移栽,60多岁的母亲到离家不足20里的工地想要肖裕生请假回家帮几天。但当母亲看到一身灰土满手泥浆、黑得快认不出的儿子时,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望着母亲离去的背影,他心中百感交集。
  地质工作流动分散、常年在外的特点,决定了“大家”与“小家”不能两全。在两者冲突的时候,钟爱地质事业的肖裕生总是服从工作、顾全大局。结婚20多年来,肖裕生很少有完整的星期天,几乎没有陪妻子逛过街。即便女儿出生,他也只在妻子身边呆了3天。孩子小时他常年在野外,对家人照顾很少,当孩子大点了,他工作又非常忙,一直到高中毕业,肖裕生只带女儿去过几次公园,辅导孩子学习的时间也很少。
   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作为一名从事岩土工程勘察的地质工程师,他深知特大地震后带来的往往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2009年,他主动请缨到绵竹地区清平乡参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援建组成员,他没有坐在室内查看资料,而是带着技术人员翻山越岭,实地勘测。下午,刚回到帐篷的他接到妻子一个电话:“妈妈早上摔了一跤,正在医院……你尽量回来。”他的心越揪越紧:“母亲80多岁了,会不会有什么三长两短?”但考虑到当时正是灾害地质调查与防治方案确定的关键时刻,他还是决定留在现场继续工作,只是在每天工作结束后,通过电话询问母亲的病情。
  对于亲人,肖裕生满怀愧疚,他没有给家人富足的生活,却给了他们常年的牵肠挂肚。但28年来,他收获了满满的精神财富,体会到了不断追梦和无悔付出的快乐,也赢得家人和全院干部职工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发表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在事业单位的地质工作人员如何发展才能脱离野外工作我在一个地质单位工作,属事业单位,然而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得跑野外,让我觉得很累,我该如何循序渐进地发展才能脱离这个行业?该如何转行?转行的门槛高不高?如果去考公务员有没有可能?
黎约践踏RS
在事业单位的话那要看你的个人能力了,但是根据我个人经验,哥们儿这个社会都是要靠关系的,如果你学历不是很高,能力不是很强,单位也不是很多亲戚,那么你将会默默的在野外度过你的青春年华,领导是看不见的.只有你的小领导可能知道你能干,但是基本没什么用.野外的干的再好,也没有机关人员在领导面前表现来的实惠.近水楼台嘛.而且我这里说的干的好也不是说你工作能力方面,如果你在一家私企,那么你的能力一定会提高你的价值,但是在事业单位,那还是靠人际关系的,因为赢利是企业的目的,但是事业单位就不是太那么回事儿了,因为国家会给拨款的,所以时间长了可能变变味道也说不定.你考公务员可以啊,但是地质专业公务员范围小.有利有弊,你这专业好就业,但是公务员就要的少,像法律等不好就业的专业公务员要的多,兄弟你我都是事业单位的,工资低待遇差,哎不说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质大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