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山市的通假字字有哪些?

石壕吏中的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字多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的意思.完裙:完整的衣裙.“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走:跑.室中:家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八上通假字归纳、八上语文文言归纳
八上通假字归纳、八上语文文言归纳
八上通假字归纳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诎右臂:“诎”通“屈”,弯曲。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后。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荡胸生曾云:曾,通“层”,层叠的。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焜黄华叶衰:华,通“花”花朵。
***温馨提示***八上语文文言归纳&
一、翻译下列句子:
36.????????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 &
2.&&&&&&& 至其家
3.&&&&&&& 日,辞去&&
4.&&&&&&& 为外人道也&
6.&&&&&&& 之
7.&&&&&&& 其林
8.&&&&&&& &&&&&&&
9.&&&&&&& &&&&&&&&&
11.&&&& &&
13.&&&& 儒
14.&&&& &&
15.&&&& 形
16.&&&& 灵
18.&&&& 有闻
19.&&&& 玩焉
20.&&&& 清
21.&&&& &&&&
23.&&&& 能&&&&&&
24.&&&& ,女有归
26.&&&& 其弃于地也
27.&&&& 墙走&&&&&&&&
28.&&&& 至
29.&&&& 战死&&
30.&&& 还家
35.&&&& 绿潭
38.&&&& 至承天寺
42.&&&& 锄归
44.&&&& 跃
49.&&&&& 河阳役
52.&&&&& 阻绝
53.&&&&& 其奇者
三、通假字:
1.&&&&&&& “便要还家”
2.&&&&&&& 可爱者甚蕃
3.&&&&&&& 诎右臂支船
4.&&&&&&& 左手倚一衡木
5.&&&&&&&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6.&&&&&&&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7.&&&&&&& 右手攀右趾
8.&&&&&&& 选贤与能
9.&&&&&&&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0.&&&& 略无阙处
11.&&&& 华叶衰
四、古今异义词:
1.&&&&&&&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 阡陌交通
3.&&&&&&& 芳草鲜美
4.&&&&&&&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 诣太守,说如此
6.&&&&&&& 无案牍之劳形
7.&&&&&&& 惟吾德馨
8.&&&&&&& 高可二黍许
9.&&&&&&& 矜、寡、孤、独、废疾者
10.&&&& 女有归
11.&&&& 盗窃乱贼而不作
12.&&&& 是谓大同/是日更定
13.&&&& 或王命急宣
14.&&&& 至于夏水襄陵
15.&&&&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 余挐一小船/余住西湖
17.&&&& 强饮三大白
五、出自诗文的成语:
1.&&&&&&& 《桃花源记》——①世外桃源(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②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③无人问津(津: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④怡然自乐
(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⑤鸡犬相闻(指人烟稠密。最早出于《老子》)⑥豁然开朗(眼前突然开阔起来)
2.&&&&&&& 《大道之行也》——①天下为公(天下是公众的,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②选贤举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③讲信修睦(讲究信用,谋求和睦。修:培养,建立。睦:和睦。)④老有所终(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⑤夜不闭户
(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六、一词多义:
1.&&&&&&& 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2.&&&&&&& 寻:寻向所志/寻病终/
3.&&&&&&& 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宫室/中轩敞者为舱/
4.&&&&&& 之:具答之/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花之君子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渔人甚异之
5.&&&&&&& 奇:明有奇巧人/长约八分有奇/
6.&&&&&&& 端:其人视端容寂/东坡右手执卷端/
7.&&&&&&&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8.&&&&&&& 绝:沿溯阻绝/绝谳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9.&&&&&&& 是:是日更定/是金陵人/
10.&&&& 一:上下一白/长堤一痕/
11.&&&& 更:是日更定/更有痴似相公者/
12.&&&& 白:强饮三大白而别/上下一白/
13.&&&& 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14.&&&& 以:能以径寸之木/
七、词类活用:
1.&&&&&& 渔人甚异之
2.&&&&&&& 欲穷其林
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4.&&&&&&&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 不蔓不枝
6.&&&&&&& 香远益清
7.&&&&&&& 箬篷覆之
8.&&&&&&& 石青糁之
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0.&&&&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 林寒涧肃
12.&&&& 空谷传响
13.&&&& 客此
14.&&&& 披发文身
15.&&&& 一览众山小
八、文学常识:
1.&&&&&&&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古体诗)都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文学家,著名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2.&&&&&&&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多用骈句。
3.&&&&&&&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宋代哲学家。“说”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也可抒情。本文采用托物言志写法。
4.&&&&&&&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清代张潮选编)——魏学氵伊,明末散文作家。
5.&&&&&&&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编纂,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6.&&&&&&& 《望岳》、《春望》、《石壕吏》都选自《杜诗详注》——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尊为“诗圣”,其诗称为“诗史”,代表作品《三吏》、《三别》。
7.&&&&&&&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
8.&&&&&&&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人,人称“山中宰相”,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
9.&&&&&&&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伟大文学家。唐宋八大家(其余有: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之一。
10.&&&&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
11.&&&&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张岱,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小品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12.&&&& 《使至塞上》(五律)选自《王右丞集笺注》——王维,字摩诘,唐代杰出诗人、画家。
13.&&&& 《渡荆门送别》(五律)选自《李太白全集》——李白。
14.&&&& 《游山西村》(七律)选自《剑南诗稿》——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诗作近万首。
九、古汉语句式:
1.&&&&&&& 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盖大苏泛赤壁云。/是谓大同。/天下为公。/是金陵人。/
2.&&&&&&& 倒装句:何陋之有?/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其两膝相比者。/相与步于中庭。
十、古诗文默写:
1.&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 诗人感时伤别,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 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诗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 揭露战争罪恶的诗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7.& 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诗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8.& 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诗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9.& 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 《归园田居》写诗人辛勤劳作的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1.&&&&&&&&&&&& 表明诗人热爱田园、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诗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2.&&&&&&&&&&&& 《使至塞上》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3.&&&&&&&&&&&& 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4.&&&&&&&&&&&& 《渡荆门送别》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诗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15.&&&&&&&&&&&& 化静为动,表现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喜悦开朗、朝气蓬勃的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6.&&&&&&&&&&&& 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7.&&&&&&&&&&&& 《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的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18.&&&&&&&&&&&& 《游山西村》哲理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哲理:比喻在困境中蕴含着希望,或出现转机。概括此意的成语:豁然开朗。
19.&&&&&&&&&&&& 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诗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0.&&&&&&&&&&&&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1.&&&&&&&&&&&&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2.&&&&&&&&&&&&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3.&&&&&&&&&&&&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4.&&&&&&&&&&&&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5.&&&&&&&&&&&& 《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_。
26.&&&&&&&&&&&& 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污泥而不染”。
27.&&&&&&&&&&&&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8.&&&&&&&&&&&& 《爱莲说》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29.&&&&&&&&&&&& 《爱莲说》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0.&&&&&&&&&&&& 《归园田居》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两句表现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1.&&&&&&&&&&&& 苏轼评价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意境雄浑,正是诗中有画的充分体现。
32.&&&&&&&&&&&& 《使至塞上》中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用征篷和归雁比喻自己,兼有叙事写景和抒情。
33.&&&&&&&&&&&& 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4.&&&&&&&&&&&& 《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
35.&&&&&&&&&&&& 《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
36.&&&&&&&&&&&& 《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
37.&&&&&&&&&&&&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 壮有所用 。
3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9.&&&&&&&&&&&&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0.&&&&&&&&&&&& 予独爱莲之处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41.&&&&&&&&&&&&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2.&&&&&&&&&&&&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43.&&&&&&&&&&&&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44.&&&&&&&&&&&&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45.&&&&&&&&&&&& 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6.&&&&&&&&&&&& 想达到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途径,可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7.&&&&&&&&&&&& 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8.&&&&&&&&&&&& 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9.&&&&&&&&&&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0.&&&&&&&&&&&& 写春雨的诗句(含“雨”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1.&&&&&&&&&&&& 写出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2.&&&&&&&&&&&& 写出有关山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3.&&&&&&&&&&&& 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发表评论:
馆藏&1029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扁鹊见蔡桓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等_名人网>>>扁鹊见蔡桓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等关键词:发表时间: 08:12:09文章来源:【最佳答案】一词多义:之:①故使人问之(代词,带他跑的原因)②司命之所属(结构助词,无意义)③君之病在肠胃(的)以:已只好治不治以为功(把)②臣是以无请也(因为,由于)
通假字:汤通烫用热水捂。还通旋回转掉转。齐通剂药剂。
古今异义:居十日居:古用在时间词前又停留的意思今居住,居所益古更加,越发今好处1.扁鹊(biǎn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3.有间(jiàn)——一会儿。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5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6.寡人——古代君主谦称自己。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7.好(hào)——喜欢。8.居十日——呆了十天。居——停,过。9.益——更加。10.还(xuán)走——转身就走。还(xuán)——通“旋”,回转。走——小步快跑。11.故——特意。12.汤(tàng)熨(wèi)——用热水敷烫皮肤。汤,同“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热敷。13.针石——金属针和石针。指用针刺治病。14.火齐(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15.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传说掌管生死的神。属,管,掌握。16.奈何——怎么办、怎么样。17.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询问(他的病情)了。无请,不再请求,意思是不再说话。18.索——寻找。19.遂——于是、就。20.及——达到。21.是以——以是,因此。22.应——答应,理睬。23.恐——恐怕24.将——要25.疾和病——在此,“疾是指小病,而病是大病,所以在此“疾”“病”不相同26.功——本领。27.肌肤——肌肉和皮肤。28.使——让29.故——特意[权威专家]讲师荐扁鹊见蔡桓公【其他答案】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③在腠理④,不治将恐⑤深⑥。”桓侯曰:“寡人⑦无疾。”扁鹊出⑧,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⑨!”居十日⑩,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11),不治将益(12)深。”桓侯不应(13)。扁鹊出,桓侯又不悦(14)。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15)。桓侯故(16)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17);在肌肤,针石(18)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19)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20),无奈何也(21)。今在骨髓,臣是以(22)无请(23)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24)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25)死。【字词注释】①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蔡桓(hu2n)公,蔡国(现在河南省上蔡县一带)国君,下文称“桓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齐桓公)。②有间:有一会儿。③疾:小病。④腠(c$u)理:皮肤的纹理。⑤将恐:恐怕要。将,要。⑥深:甚,厉害。⑦寡人:古代诸侯对自己的谦称。⑧出:退出。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之,助词,没有实在意义。⑩居十日:待(d1i)了十天。居,止、停。(11)肌肤:肌肉和皮肤。(12)益:更。(13)应(y@ng):答应、理睬。(14)悦(yu8):高兴。(15)还(xu2n)走:转身就跑。还,同“旋”,回转、掉转。(16)故:特意。(17)汤(t4ng)熨(w8i)之所及也:(是)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同“烫”,用热水焐(w))。熨,用药物热敷。(18)针石:金属针和石针。这里指用针刺治病。(19)火齐(j@):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20)司命之所属:司命,星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晋书·天文志》中载“三台……上台为司命,主寿。”传说中掌管生死的神。属,隶属,管。(21)无奈何也:没有办法。(22)是以:就是“以是”,因此。以,因为、由于。(23)无请:不问,意思是不再说话。请,问。(24)索:寻找。(25)遂:结果就。【诗文翻译】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在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厉害了。”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说:“医生(总是这样)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进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下去。”桓侯不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又一次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再去进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深入下去。”桓侯又不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再一次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桓侯转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表皮,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能够治疗;(病)在肌肉里,用针灸能够治疗;(病)在肠胃里,用火剂能够治疗;(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所以我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去了。一词多义:之:①故使人问之(代词,带他跑的原因)②司命之所属(结构助词,无意义)③君之病在肠胃(的)以:已只好治不治以为功(把)②臣是以无请也(因为,由于)通假字:汤通烫用热水捂。还通旋回转掉转。齐通剂药剂。古今异义:居十日居:古用在时间词前又停留的意思今居住,居所益古更加,越发今好处扁鹊见蔡桓公的古今异义在线等【最佳答案】下面有三个版本,不知道哪个是人***的。序号例词例句句中义今义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6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8寻未裹,寻病终不久寻找9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10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11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12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13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14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15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1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17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18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19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20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21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22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2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24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2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26儿女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青年男女子女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古:跑。今:行下次。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古:只有,只要。今:转折连词。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古:经常。今:平常,一般。4.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古:离开。今: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出处同上)古:大腿。今:屁股。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出处同上)古:多少。今:数学中的一门学科。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8.复前行,欲穷其林。(出处同上)古:极,尽。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出处同上)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10.问所从来。(出处同上)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出处同上)(1)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12.无论魏晋。(出处同上)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13.便扶向路。(出处同上)古:沿着,顺着。今:扶持。14.诣太守,说如此。(出处同上)古:像这样。今:这样。15.欣然规往。(出处同上)古:计划。今:规则,成例。16.愿为市鞍马。(《木兰诗》)古:买。今:集市。17.木兰不用尚书郎。(出处同上)古:不愿作。今:没有必要。18.当户理红妆。(出处同上)古:窗户。今:门19.坐我西阁床。(出处同上)古:坐具。今:卧具。20.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古:衣服。今:裙子。21.天明登前途。(出处同上)古:前面的路。今:将来......荐扁鹊见蔡桓公七年级上册和下册文言文的虚词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词特殊句式这是我们的作业,作业是这样布置的:七年级上册有,又下册出现过的一起:虚词,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词,特殊句式,之,乃,其,于,以(代词)。是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的语文书里所有文言文里面的。拜托了,帮我总结一下,要全面,要有解释!拜托了!!!星期二我必须交,拜托了!一定要是七年级上册和下册所有文言文里的这些词的解释!要全面哦哦哦哦哦!【最佳答案】第一册一、《论语十则》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读yuè,愉快)是知也(“知”通“智”,读zhì,智慧)诲女知之乎(“女”通“汝”,读rǔ,你)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不耻下问(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一定的时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安乐”)二、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通假字: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读xuán,回转、掉转)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读tàng,用热水焐)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读jì,药剂)词类活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形容词作名词,没病的人)三、狼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读zhǐ,只)词类活用: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用,打洞)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四、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读zhì,智慧)当日知其所亡(“亡”同“无”,读wú,没有)词类活用孔子东游(名词做状语,到东方)日知其所亡(名词做状语,每天,天天)羊子尝行路(名词做状语,在路上)五、诗五首通假字茅檐长扫静无苔(“静”通“净”,读jìng,干净)词类活用开轩面场圃(名词用作动词,面对)把酒话桑麻(名词用作动词,说、谈)乱花渐欲迷人眼(动词使动用法,使……迷乱)一水护田将绿绕(形容词用作名词,绿色的农田)两山排闼送青来(形容词用作名词,青翠的山色)拄杖无时夜叩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六、为学彭端淑通假字屏弃而不用(“屏”通“摒”,读bǐng,摒弃,排除)词类活用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容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困难)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七、木兰诗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能“贴”,读tiē,粘上的意思)出门看火伴(“火”能“伙”,读huǒ,伙伴,同伴)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策勋十二转(名词作动词,记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动词作名词,读jì,战马)八、卖油翁欧阳修《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归田录》是一部专门记载名人轶事的著作。通假字但手熟尔(“尔”同“耳”,罢了)词类活用陈康肃公善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康肃笑而遣之(使动用法,使……走,打发)九、宋定伯捉鬼干宝十、诗词五首通假字争渡(“争”通“怎”,怎么)路转溪头忽见(“见”同“现”,出现)词类活用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面)一览众山小(形容词意动,以……为小)潮平两岸阔(形容词作动词,涨潮;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宽阔)造化钟神秀(形容词作名词,神奇秀丽的景色)第二册桃花源记陶渊明通假字问所从来,具答之(“具”通“俱”,详细地,副词)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复前行(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欲穷其林(形容词用如动词,穷尽)未果,寻病终(名词用如动词......荐古今异义【其他答案】平时不烧香。这么懒惰。。自己总结。人***的还是苏***的??第一册一、《论语十则》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读yuè,愉快)是知也(“知”通“智”,读zhì,智慧)诲女知之乎(“女”通“汝”,读rǔ,你)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不耻下问(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一定的时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安乐”)二、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通假字: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读xuán,回转、掉转)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读tàng,用热水焐)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读jì,药剂)词类活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形容词作名词,没病的人)三、狼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读zhǐ,只)词类活用: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用,打洞)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四、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读zhì,智慧)当日知其所亡(“亡”同“无”,读wú,没有)词类活用孔子东游(名词做状语,到东方)日知其所亡(名词做状语,每天,天天)羊子尝行路(名词做状语,在路上)五、诗五首通假字茅檐长扫静无苔(“静”通“净”,读jìng,干净)词类活用开轩面场圃(名词用作动词,面对)把酒话桑麻(名词用作动词,说、谈)乱花渐欲迷人眼(动词使动用法,使……迷乱)一水护田将绿绕(形容词用作名词,绿色的农田)两山排闼送青来(形容词用作名词,青翠的山色)拄杖无时夜叩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六、为学彭端淑通假字屏弃而不用(“屏”通“摒”,读bǐng,摒弃,排除)词类活用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容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困难)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七、木兰诗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能“贴”,读tiē,粘上的意思)出门看火伴(“火”能“伙”,读huǒ,伙伴,同伴)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策勋十二转(名词作动词,记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动词作名词,读jì,战马)八、卖油翁欧阳修《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归田录》是一部专门记载名人轶事的著作。通假字但手熟尔(“尔”同“耳”,罢了)词类活用陈康肃公善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康肃笑而遣之(使动用法,使……走,打发)九、宋定伯捉鬼干宝十、诗词五首通假字争渡(“争”通“怎”,怎么)路转溪头忽见(“见”同“现”,出现)词类活用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面)一览众山小(形容词意动,以……为小)潮平两岸阔(形容词作动词,涨潮;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宽阔)造化钟神秀(形容词作名词,神奇秀丽的景色)第二册桃花源记陶渊明通假字问所从来,具答之(“具”通“俱”,详细地,副词)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复前行(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欲穷其林(形容词用如动词,穷尽)未果,寻病终(名词用如动词......文言文三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问题补充:要多点啊【最佳答案】……兄弟,买本参考书不就行了!略无阙处的阙通缺,断开。哀转久绝的转通啭,婉转发声荐词类活用【其他答案】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自从②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通假字:略无阙处(同“缺”中断).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从,在)自非亭午夜分(副词,如果)沿溯阻绝(断)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最)哀转久绝(消失).词类活用(1)良多趣味(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骏马)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适:通“谪”。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自从②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通假字:略无阙处(同“缺”中断).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从,在)自非亭午夜分(副词,如果)沿溯阻绝(断)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最)哀转久绝(消失).词类活用(1)良多趣味(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骏马)。热心网友 苏***语文七年级下册所有文言文词类整理。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都要。回答好的加15分。 【最佳答案】一、《论语十则》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读yuè,愉快)是知也(“知”通“智”,读zhì,智慧)诲女知之乎(“女”通“汝”,读rǔ,你)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不耻下问(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一定的时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安乐”)二、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通假字: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读xuán,回转、掉转)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读tàng,用热水焐)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读jì,药剂)词类活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形容词作名词,没病的人)三、狼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读zhǐ,只)词类活用: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用,打洞)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四、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读zhì,智慧)当日知其所亡(“亡”同“无”,读wú,没有)词类活用孔子东游(名词做状语,到东方)日知其所亡(名词做状语,每天,天天)羊子尝行路(名词做状语,在路上)五、诗五首通假字茅檐长扫静无苔(“静”通“净”,读jìng,干净)词类活用开轩面场圃(名词用作动词,面对)把酒话桑麻(名词用作动词,说、谈)乱花渐欲迷人眼(动词使动用法,使……迷乱)一水护田将绿绕(形容词用作名词,绿色的农田)两山排闼送青来(形容词用作名词,青翠的山色)拄杖无时夜叩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六、为学彭端淑通假字屏弃而不用(“屏”通“摒”,读bǐng,摒弃,排除)词类活用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容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困难)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七、木兰诗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能“贴”,读tiē,粘上的意思)出门看火伴(“火”能“伙”,读huǒ,伙伴,同伴)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策勋十二转(名词作动词,记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动词作名词,读jì,战马)八、卖油翁欧阳修《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归田录》是一部专门记载名人轶事的著作。通假字但手熟尔(“尔”同“耳”,罢了)词类活用陈康肃公善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康肃笑而遣之(使动用法,使……走,打发)九、宋定伯捉鬼干宝十、诗词五首通假字争渡(“争”通“怎”,怎么)路转溪头忽见(“见”同“现”,出现)词类活用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面)一览众山小(形容词意动,以……为小)潮平两岸阔(形容词作动词,涨潮;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宽阔)造化钟神秀(形容词作名词,神奇秀丽的景色)第二册桃花源记陶渊明通假字问所从来,具答之(“具”通“俱”,详细地,副词)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复前行(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欲穷其林(形容词用如动词,穷尽)未果,寻病终(名词用如动词,实现)口技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指在座的人)词类活用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用如动词,擅长)会宾客大宴(名词用作动词,用酒肉款待宾客)遥闻深巷中犬吠(形容词做状语,远......荐古今异义《指南录后序》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一词多义 【最佳答案】【文言基础知识】1.字词解析①注意释义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吕师孟构恶(è)于前(坏事。构恶:做坏事。)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天高地迥(jiǒng)(迥:远)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境界危恶(è)(恶:困难。)②通假字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作副词。)层见错出(见,通“现”。)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③词性活用A.名词作状语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B.名词作动词道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④一词多义[间]A名词jiān得间奔真卅(机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间(之间)B动词jiàn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C量词jiān安得广夏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副词jiàn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靡]A动词mǐ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B动词mí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C形容词mǐ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D副词mǐ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达不到)[如]A动词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B介词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愚公移山》)⑤古今异义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以至于永嘉(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十分激烈。今:大方。)为巡船所物色(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几彷徨死(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⑥偏义复词不复顾利害(偏指“害”危害)⑦源于本文的成语痛定思痛——悲痛过后再回想痛苦的情景。含有令人感慨深思的意思。定:平静、止住。2.句式解析①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莫知计所出(此句活译为“谁都想不出办法来”。)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住的……”作“舍”的定语)②“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为巡船所物色为巡徼所陵迫死3.难句解析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一”,是动量词。“一行”,是走一趟意思。“谓……为……”是“说……是……”的意思。全句译作“大家说我走一趟是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的。”②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爱”,吝惜。“意”估计。“北”......荐指南录后序【其他答案】1.字词解析①注意释义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吕师孟构恶(è)于前(坏事。构恶:做坏事。)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天高地迥(jiǒng)(迥:远)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境界危恶(è)(恶:困难。)②通假字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作副词。)层见错出(见,通“现”。)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③词性活用A.名词作状语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B.名词作动词道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④一词多义[间]A名词jiān得间奔真卅(机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间(之间)B动词jiàn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C量词jiān安得广夏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副词jiàn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靡]A动词mǐ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B动词mí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C形容词mǐ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D副词mǐ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达不到)[如]A动词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B介词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将七年级所有的文言文归类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释义并举例子)谢谢咯! 【最佳答案】通假字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同“汝”《〈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山市》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伤仲永》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通“才”《伤仲永》11、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木兰诗》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孙权劝学》13、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通“智”《两小儿辩日》14、满坐寂然“坐”(zuò)通“座”《口技》15、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词类活用七年级(上)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七年级(下)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7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8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9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10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11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12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13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一词多义(这个是全初中的)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荐词类活用【其他答案】自己看把好像是个教师网的这么多才五分?自己买本教材解析来看看吧孩子…… 相关阅读《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转载),4、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候人,著名的民间医生,是中医传统诊断的奠基人。四疹法望、闻、问、切。二、检查预习读课文。注停顿和读音。四、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五、疏通字词。步骤1、出示句子。2、学生逐字逐句来成都汉墓出土“扁鹊医书”激起人们对中医的好奇,而其中部分医书被称为扁鹊学派失传医书。在一堆我们可能不了解或者读起来也颇为拗口的文物中,扁鹊,这个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词,一下子就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而中医这门古老又神秘的学问,也再一次激起大家的兴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免费下载,扁鹊见蔡桓公百度文库LRCLyric2页1下载券《扁鹊见蔡桓公》表格式...3页1下载券扁鹊治病3页1下载券扁鹊治病详细4页免费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扁鹊见蔡桓公》百度文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市的通假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