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题目,比的意义,应用题。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
【字体: 】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89&&&&更新时间:&&&&
&大溪镇照洋小学2015学年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古城校区教研组
教学设计:《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一&& 视频引入
1、学生观看神舟五号升空的录像。
2、提问: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子都是长15厘米,宽10厘米。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数学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选择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内容作为载体,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能比较自然地引出比的两种应用情况。
预设:长和宽之和是多少?15+10;
&长比宽长多少厘米?15-10;
&长是宽的几倍? 15÷10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长比宽多几分之几?(15-10)÷10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二 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
(一)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师: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师:原来是顺序不一样,看来比是有顺序的
(二)不同类量的比
日常生活中除了长和宽比,还有很多其它量的比较
课件出示:2007年4月18日& 火车第六次提速 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
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了36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板书& 速度=路程÷时间& 360÷2=180&&&&&& 路程和时间的比&& 360:2
(三)比较分析
1.观察比较。
师:观察这几个比,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比都表示相除的关系,但前两个比中两个量都表示长度,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第三个比中的两个量,一个表示路程,一个表示时间,是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
2.归纳:谁能用一句化概括地说说什么叫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相除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用谁和谁的比
两个数相除&&&&& 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相除)(&&& 可能第一个学生就把正确答案说出来了&&&&& 谁还想说)
3•看书第49页第一句话是怎么说的。&&& 两个数的比表示也叫两个数相除
两个数相加叫做比吗?相减呢只有在相除的时候才能叫做比
【设计意图】在比较分析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比”和除法的联系,加深对同类量与不同类量比的意义的理解,对比的概念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自主学习,加深认识
(一)深化理解
&在书上还有一些比的其它知识,我们根据提纲自学可以吗?
看书&& 第49页& 自学提纲1& 比的各部分名称
2&& 比同除法& 分数的关系
3&& 比的分数写法
&二)沟通联系
师:同桌讨论一下,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分数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反馈:从书中你学到了什么?(课件演示比的各部分名称&&& 表格比同除法& 分数的关系)
讨论后根据学生交流反馈填写下表:&&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板书把黑板上的比改成分数形式
【设计意图】在讨论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 练习巩固
1&& 说出比的前项& 后项& 并说出比值
0.8:0.4&&&& 1.2:0.3&&&&&&&&&&&&
2&& 有5个红球,10个白球
红球和白球个数的比是(&&& )
比值是(&& )
白球和红球个数的比是(&&& )
比值是(&& )
3&& 小红3小时走了11千米
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小强的身高是1米,爸爸的身高是175厘米
小强和爸爸的身高的比是1:175&& 你觉得对吗?((让学生来读题目)
五、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师: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理顺各个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学习了什么内容,反思自己知识掌握情况。
反思意见: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8~49页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并学会求比值。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 本课的导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学生观看神舟五号升空的录像引出课题,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背景,设计形象而又蕴含一定的与数学问题有关的情境,在开放性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活跃,并积极主动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以上的例子采用“导、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意在节省教学时间,也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比值的求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课本的方式,因为自学课本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讲授,让学生借助教材、板书、计算机课件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
&&& 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对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强调的还不够,使学生的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的感悟不深刻;还有因为时间原因,习题以下内容包括课堂总结和延伸处理得比较粗糙。总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改进。
&&&&&&&&&&&&&&&&&&&&&&&&&&&&&&&&&&&&&&&&&&&&&&&&&&&&&&& 签名: 毛宇强
&&&&&&&&&&&&&&&&&&&&&&&&&&&&&&&&&&&&&&&&&&&&&&&&
评课意见:
本课的导入毛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饮料引出课题,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背景,设计形象而又蕴含一定的与数学问题有关的情境,在开放性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活跃,并积极主动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毛老师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采用“导、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意在节省教学时间,也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时,蔡老师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课本的方式,因为自学课本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蔡老师让学生借助教材、板书、计算机课件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
&&&&&&&&&&&&&&&&&&&&&&&&&&&&&&&&&&&&&&&&&&&&&&&&&&& 评课人:应妍妍
&& 在教学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时,老师设计了一张能完全体现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表格,让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让学生能更清晰地明确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了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使学生沉浸在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的过程中,内驱力被极大地发掘使每个学生都经过自己的数学思考获得了数学知识。
&&&&&&&&&&&&&&&&&&&&&&&&&&&&&&&&&&&&&&&&&&&&&&&&&&& 评课人:江丹沙
老师对新授课的课堂授课模式掌握的很好,重视知识产生的过程(导入)和知识掌握的过程。教师激励评价学生语言精练、亲切、得体,过渡自然,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新旧知识迁移)学数学的方法,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导入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思路清晰,讲练结合。注重学生思维的锻炼,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理念,整体内容丰富。但时间分配有点 。
&&&&&&&&&&&&&&&&&&&&&&&&&&&&&&&&&&&&&&&&&&&&&&&&&&& 评课人:郑聪
我很荣幸地听了毛老师的这节课,感受很深,收获很大,我认为《比的意义》这节课凝聚了老师的心血和智慧,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这节课在教学设计方面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形象直观、人文关怀的教学特色,体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植入了新课程“问题与情景”的新理念,创建了教学互动,情景体验平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的意义”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的方法、除法之间的联系,这些都是些概念性知识,毛老师为了敢于打破这一老框框,在开课时,出示红色长方形方块,师:对长和宽这两个量比较,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提出了许多数量关系的比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为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毛老师非常了解其学生,一是、给学生预留了进退的空间;二是做对了更好,做错了也没关系;使理解学生、包容学生的人文关怀的深刻内涵在毛老师的身上得到了体现,最后学生把试一试的题全都做对了,可见教学中的体现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课堂、是有助于教学的、是教学的助推剂。
&&&&&&&&&&&&&&&&&&&&&&&&&&&&&&&&&&&&&&&&&&&&&&&&&&&&&& 评课人:谢婷婷
& 1、&&&&&& 导入新课时的视频没有什么必要,反而浪费了课堂时间。可以直接省略,由图片开头。
2、& 教学过程中对比的定义的解析不够深刻。对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强调的还不够,使学生的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的感悟不深刻
3、& 课堂总结和课外延伸不够,可以多运用生活情境,使学生明白比在生活中的运用。
4、&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时不时地提出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相互讨论。教师适时指导、讲解,完善了知识体系,把书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5、& 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学生感觉轻松愉快,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评课人:金赛赛
让学生感悟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贯通新旧知识,进一步深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比的前项、后项、比值与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以及分数的分子、分母、分数值形成对应关系等,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解答,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也能加深对除法与分数概念的理解,促进比与除法、分数的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
&&&&&&&&&&&&&&&&&&&&&&&&&&&&&&&&&&&&&&&&&&&& 评课人:郑莎
&&&&&&&&&&&&&&&&&&&&&&&&&&&&&&&&&&&&&&&&&&&&&&
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毛老师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生的已知经验里对比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官认识,在配制安利的洗涤剂的瓶子上按照几比几来配制,学生也能够接触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引导学生列出算式,这一环节就巩固了比的意义第二个层次: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分数关系。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教学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理解的非常深刻,也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 评课人郑潇洒
&&&&&&&&&&&&&&&&&&&&&&&&&&&&&&&&&&&&&&&& &
文章录入:xx624&&&&责任编辑:xx624&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您现在的位置:&&>>&&>>&&>>&&>>&比和比例应用题正文
比和比例应用题
比和比例应用题
作者/编辑:教案中心
内容:教材第116页比表示的具体含义、“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3~8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用不同的表述说明比、分数和倍数关系的含义。&&&& 2.使学生进一步应用不同的知识解答比和比例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灵活、合理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二十二第3题。&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比和比例的知识,知道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根据这样的联系,对于比和比例应用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比和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学会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同一道应用题,提高灵活、合理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二、复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提问: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2.出示: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 :4。提问:根据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 :4,你能用分数、倍数关系表示甲数与乙数的关系吗?& 3.做练习二十二第4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三、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 l,说明:对于一个比或一个分数、倍数,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用不同的知识来解答关于比和比例方面的应用题。& 2.做“练一练”第1题。&&& &&&& 让学生读题,再说一说80克盐这个数量与比的哪一部分是对应的。提问:盐和的重量比1 :15可以怎样理解?提问:按照1 :15这三种角度的理解,题里已知盐重80克,你能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吗?请们做在练习本上,如果有困难,再看看书上是怎样想的,《》()。 ◆分享好文◆(巡视辅导)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三种解法。提问:第一种解法为什么用80×15可以求出加水的重量?这样做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第二种解法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等式的?为什么用方程解答?第三种解法是按怎样的方法解答的?列比例的依据是什么?提问:这三种不同的解法,都是根据哪个条件来找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指出:这三种解法虽然不同,但都是根据盐和水的重量比1 :15这个条件,从倍数、分数和比的意义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找出盐和水的重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应的三种解法,求出了问题的结果。& 3.做“练―练”第2题。&&&& 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想的。注意学生中的不同解法。& 4.做练习二十二第5题。&&&& 让学生默读,找一找三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谁来说一说,每题里元数与份数是怎样对应的?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学生每道题用两种方法列出算式,不要计算结果。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种解法是怎样想的。追问:这里都是把哪个条件经过转化后找出不同解法的?& 5.练习二十二第6题。&&&& 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合唱组人数是舞蹈组的2倍可以怎样理解?两题里的人数对应的份数各是怎样的?& 6.做练习二十二第7题。&&&& 让学生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问:第(1)题男衬衫和女衬衫件数的比是几比几?第(2)题男衬衫和女衬衫件数的比是几比几?这里两道题请同学们都用两种方法解答。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集体订正。提问:用分数知识解答这两道题列出的方程为什么不一样?各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方程的?用比的知识解答这两道题时列出的式子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指出:解答应用题要根据题意,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四、课堂&&&& 提问:比和比例应用题,或者倍数、分数应用题,用不同知识解答时,主要把哪个条件从不同角度理解的?(用比、分数或倍数表示两种量关系的条件)指出:由于表示两个数量关系的条件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所以,解题时就可以根据每次理解这个条件的知识,用相应的方法灵活、合理地解答。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第6、8题。&&& 家庭作业&:“练一练”第3题。 比和比例应用题
  〔比和比例应用题〕随文赠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比和比例应用题所属栏目:〖 尚无数据〗
  “比和比例应用题”相关:
  〖〗链接地址:
  小学数学教案提供的比和比例应用题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比和比例应用题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上一个教案: 下一个教案:
比和比例应用题相关教案6.3.3分数应用题和比的意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6.3.3分数应用题和比的意义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练习题_小学数学试题_初中数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练习题
&&&热&&&&&★★★
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练习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10:18:19
1,一车水果重1.8吨,按2:3:5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丙三个水果店,乙水果店分得这批水果的(& ).
2,甲数比乙数多,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3, 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5,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2:3:4,甲数是( &).
4、东风小学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人数的,五年级与六年级人数的比是( &).
5,把3克盐放入12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的最简整数比是( &).
6,把(5平方米):(50平方分米)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它们的比值是( ).
7,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5,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8,写同样多的作业,李莉用12分钟,王祥用15分钟,李莉与王祥的最简单的速度比是( ).
9,把1与它的倒数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0,4分:时的比值是( ),最简整数比是( ).
11,把:0.7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2,1:0.7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3,:0.12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读作( ),比值是( ),读作( ).
二,应用题:
1,一种农药水是用药和水按1:100配成的,要配制这种农药水808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永胜小学四,五,六共捐款2040元,其中四年级的捐款是六年级的,六年级捐款额的与五年级刚好相等.六年级捐款多少元 ?
3,甲,乙,丙三个同学体重总和是110千克,他们的体重比是6:9:7.最重的一个同学达多少千克
4,甲乙两个小组要在6小时内加工1560个零件.已知甲小组每小时加工120个零件,乙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方程解)?
5, 一个养鱼塘按1:2:3养殖草鱼,鲤鱼,白脸鱼,已知鲤鱼养了6666尾,草鱼和白脸鱼各养了多少尾?
试题录入:hcl2008&&&&责任编辑:hcl&
上一篇试题: 下一篇试题: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比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练习题A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比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练习题A
上传于||文档简介
&&小​学​六​年​级​第​三​单​元​练​习​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