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学金融的叔叔阿姨也疯狂求解。

经济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排名:
本吧签到人数:2255
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经济变化,交流经济观点,汇聚经济人才
加息是收缩货币的行为。收缩货币在流行经济学看来是为了抑制通胀和抑制经济过热。现在美国CPI<2%并
因为本人是广东地区的一名生产一线普工,也是广东人,在车间有来自各个地方的工友,前不久一外地工
最近社会有种看法,认为淘宝等电商的发展会使许多工厂和实体店倒闭,引起大量失业,所以应该限制淘
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0.25-0.50%。这是联储9年多以来首次加息,2008年底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奉行的超低
未来的世界会更贫穷还是富有,亦或会呈现其他面貌。用到了什么理论? 谢谢大神。
利己就等于人的理性吗?
分析姚明不上大学打篮球的机会成本
新房子、一个老总愿意花36000万一年租下来、5000押金、能租给他吗
我们知道科技的进步失业是又所影响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开方2胎政策吗? 大家也许看到过不少的用工荒问题,人力资源的供给缺乏。企业的人力资源竞
陈列,即产品厂家或者经销商通过给销售终端(超市,小店)一定的费用或者实体产品的形式要求终端在
经济学为什么可以解释一个人为什么不能够成为有钱人,却不能够帮助一个人成为有钱人
求贴吧里的大神解释下,为什么说一个国家战争可以转移经济矛盾的?
国家的税收到底是怎么征收的?比如个人所得税,我挣了两万,但是我只报五千,谁知道啊!
那么( )。 A〇下资率下降,失业率上升 B、工资率下降,失业率下降 C、工资率上升,失业率上升 D、工
以市场外部性为分析的出发点,讨论归纳你认为哪些属于合理征税的税种?哪些不属于合理征税的税种?
是不是都是提个假设,然后弄个公式的算数题啊.............
LZ经济小白,听说中国在国外高铁是倒贴钱。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如此卖力推销?
经济学为什么可以解释一个人为什么不能够成为有钱人,却不能够帮助一个人成为有钱人
老师出的思考题,然而因为我是个学渣,对现在经济也不太了解,这么大的话题怎么讲,有吧友站供给论
(转)控制贫富差距——中国需要警惕经济危机 原文出自铁血作者goukaixuan 此文观点不代表楼主本人观点,
我在构建一种经济模型,该经济模型构建的结论是,经济管理者可以长期有计划的向每个经济个体无偿的
认知外部性和解决方法的 案例。
【我是一个忍受病痛 孤独 绝望的人 我的经历是真实的 我只想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欣赏 和更多人交朋友 来安慰自己失落的心情 。希望得到经济学吧工作人
改革进入深水区,姓社姓资依旧困扰着社会主义国家人民。 我想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共产,这很容易达到,还轮不到
个人觉着,这事政府早有准备,以后中国经济会进入良性循环。大家怎么看,如果崩盘会怎么样?
用经济学基础相关的理论解释nobody
未来时代的人可能会很难理解我们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里,许多自诩为农民利益代言人的人,却时时在主张损害农民、剥夺农民的法律和政策。李昌平就是其
那个怎么没了,被度娘删了么
求助:关于失业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观点
期末作业 逼格不需要太高
各位誰有《金融市场学》张亦春第四版的重点和相关复习題目,求分享,謝謝了。
选题在 1、宏观经济范围内 2、摘要100~150,要中英文 3参考文献要十篇以上学术论文,在中国知网里找 差不
阿根廷央行将人民币储备换成31亿美元 阿根廷政唿府周三宣布,取消维持了四年的资本管制,典汇率自由
美刀加息,美股井喷。道琼斯 标准普尔 纳斯达克 全盘飘绿。 2008年之后,中国的4万亿计划,无所谓。房
求大神解答~
建立《人类发展进步奖》的建议 丽是当今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今世界党员人数最多的党
统计学实验报告怎么写?
/webapp/webview/article/news.html?app=uc-iflow&
谈论国内经济会受到度娘或吧主处理,那么我们先来谈苏联兑变成俄罗斯后国内外经济制度应变措施,是
王师傅是卖鞋的,一只鞋进价35元,现亏本大甩卖,顾客来了30元买了一双鞋,给了王师傅一百元假钱,王
…还要英文好。大部分都可能是概念问题。宏微观都可能有问题orz。愿意的麻烦私信我QQ。谢之。
60题为什么选b,失业者停止找工作就不是劳动力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吧...
发贴红色标题
签到六倍经验
兑换本吧会员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
使用签名档&求助叔叔阿姨能教我做这两道数学题吗?谢谢!_百度知道
求助叔叔阿姨能教我做这两道数学题吗?谢谢!
/zhidao/wh%3D600%2C800/sign=f01b7daf94a1/0ff41bd5ad6eddc4fdbb6fd5366336f.baidu&nbsp://h.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68fdb3fabe99a8abd5ad6eddc4fdbb6fd5366336f://h.baidu.hiphotos.jpg" esrc="http.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h.com/zhidao/pic/item/0ff41bd5ad6eddc4fdbb6fd5366336f.<a href="http
我有更好的答案
题目不完整,无法解答
题目不完整。
你把第一小题也照上。
现在我也算叔叔了,哈哈哈
题目看不清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金融经济学往年题目及答案 重点汇总初稿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金融经济学往年题目及答案 重点汇总初稿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7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热门排序 |
因为“白送”也需要成本,而穷人实际上连“白送”的牛奶都喝不起。&br&&br&刚好看到有篇分析乳业的文章,可以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br&&a href=&///?target=http%3A///14/QL2AR00253B0H.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乳业上下游一起发财:6元一盒的牛奶成本仅1元&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lockquote&比如,蒙牛特仑苏有机纯牛奶6元多一盒(250毫升),该款产品的原奶采购均价为4~5元/公斤,一公斤原奶可以生产四盒,每盒的原奶成本仅为1元多,不会超过2元。&br&&/blockquote&&br&换句话说,就算牛奶白送给你,但灭菌、包装、仓储、运输、分销这些环节仍然还在,最后“白送”你还得掏4-5元。这就是点赞最多答案里提到的困境所在:穷人真想得到“白送”的牛奶,那就需要乳品制造商除了白送奶之外,再倒贴其他环节的费用。算下来,资本家倒掉牛奶,损失的无非是沉没成本,而如果白送牛奶,却需要继续追加边际成本,自然只能干脆倒掉。&br&&br&所谓经济危机,就是这样一种状态:资本家穷得送不起,工人穷得收不起,最后陷入彻底崩溃的境地,并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需要国家介入干预,一方面给穷人发低保,保证他们至少能够买得起“白送”的牛奶;另一方面给牛奶相关行业补贴或者干脆直接投资该行业,让他们能够雇佣一部分失业的工人,并把牛奶从农场主和资本家手里运出来,低价卖给穷人。&br&&br&否则,如果指望市场调节,只能等到一边养牛的倒的差不多了,一边穷人死的差不多了,才能再次建立起新的均衡。&br&&br&&br&PS:你们的关注点能在答案本身吗?
因为“白送”也需要成本,而穷人实际上连“白送”的牛奶都喝不起。刚好看到有篇分析乳业的文章,可以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比如,蒙牛特仑苏有机纯牛奶6元多一盒(250毫升),该款产品的原奶采购均价为4~5元/公斤…
我觉得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再合适不过了。&br& 记得当时初中吧应该,恰巧赶上金融危机,家里面经营着牛场,奶站不收牛奶,奶价一落千丈。百余头牛一年时间里,亏损将近一百万,但我爸爸坚信奶价会回暖,硬生生挺了一年多。一年后牛场转手,剩下的就只是一身的外债。一年时间里,好不夸张的讲,我家的八只黑背,闻见奶味道就躲。更别提倒掉的有多少了。一年时间里,让我的世界观刷新了很多下限,也让我知道,人心未必换来人心,。当时老妈觉得牛奶这么贱,就免费让人来打,想要多少给多少。每天天没亮,院子门口围着一大群人等着免费牛奶。随着领奶次数增多,他们自顾自的熟络起来,进我家拆我爸烟,装走我家饲料回家喂猪,甚至他们一桶一桶的要也并不是自己喝。竟然有个老太太点名让我早上五点起来给她送奶,理由是自己腿脚不好,我去你娘个腿儿,你怎么不早死了算了。你特么三个儿子你让我送?除了打小看我长大的几个叔叔阿姨我见面亲切问好,其他人我自动屏蔽。都是免费给的,没想到他们在外面说这个给的多那个给的少的嚼舌根子。&br& 前几天在某个问题下看到一句话,我觉得好有道理。&br&
他们要的不是公平公正,要的是便宜占尽。&br&你一边骂着商人无义,一边要商人舍利。你以为你是谁,你是狗。看见肉就想叼过来的狗。根本不想想给不给你吃。&br&
我不是给商人洗地。这只是事实。&br&?o??o?*??*?o??o?-??-?o??o?*??*?-??-我是分割线??o??o?*??*?o??o?-??-?o??o?*??&br&&br&&br&&br&一觉醒来吓的我裤子都没穿就来更了。&br&第一次在知乎漏戾气收获五百赞,让我有点羞耻感,只是一些陈年往事,本来说出来只是讲讲那时候家里的故事,明显有些答非所问,在这里和各位说声抱歉。自己重新审视了一下,发现确实怨气过重了,望各位不要把这种我的个人认知带到生活里,凃添烦恼。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很多,不能因为这些事我们就以偏概全。&br&有小伙伴说我戾气太重,我接受批评,并予以改正。因为我昨天刚回复完他,我下公交就摔了一跤狗吃屎。这件事教育了我,装逼,真的要谨慎呐!血与泪的教训我就不多说什么了。&br&还有小伙伴问当时为什么不加工成奶酪放到淘宝卖,因为当时淘宝没出来呢啊。再说全球经济危机,并不单单是这一个行业的问题。&br&当时破产跳楼的只能说很多很多。家里的牛场可以说是我爸妈一辈子的心血,自己年少贪玩儿,从不关心钱从哪儿来这个问题。导致后来家里负债累累的时候我依然不知道怎么去节省。。是真的不知道怎么节省,就举例说明一下,我当时初中每月生活费事高中时期的三倍左右,当然高中一般一个月800~1200左右,这下知道我有多混蛋了吗?说实话我很感谢这段经历,这段经历让我懂得很多,学会很多,让我体谅父母,让我成人懂事,让我了解花钱真的交不到朋友,让我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我觉得初中到高中是我人生蜕变时期,这段时期没有让我成才,它让我成人。。我很自豪有我的父母,他们没有被一身外债击垮,几年操劳下来还清了外债,面对困难他们硬着头皮挺了过来。我能做的就是以后多陪他们。长情不及久伴用在他们身上也是极好的!&br&呼呼,好了。今天也是谈到点子上,有些话我不吐不快。叨扰各位听我唠叨了。。有时间再来给大家讲讲我的故事。&br&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害我摔跤的那位小伙伴出来,看我不打死你。&im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565& src=&/4e6b698fc150abacb9309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4e6b698fc150abacb93095_r.jpg&&
:: ?(?σ??σ?)? :::: ?
我又来分割了
: ?(?σ??σ?)? :::: &br&已经破千了,天呐,我何德何能担的起大家如此抬爱呢?!&br&大家千万不要被我带坏了风气,我们上知乎要本着和谐交流,互相学习的态度。你们这样赞我,臣妾罪过大了啊!&br&一篇牢骚能上千赞,让我越来越觉得,我是一个不要碧莲的男人。
&br&???(?σ????? ?σ????)·?????(?σ????? ?σ????)·??我来分割了?(? ??)?(? ??)&br&
既然你们觉得分割线好萌,那我萌死你们好吗?!?(???)?(*≧m≦*)(???`?)*??*?(?o??o??)?( ̄_, ̄ )&br&(??? ?? ???) (*^ワ^*) ヽ(≧Д≦)ノ ?? (???? ? ????)???*&br&
够不够???&br&昨天彻夜未眠(好吧我撒谎了),我躺在床上,蜷缩在被窝里,手机在枕边放着。滴答滴答的声音一刻不曾停歇,我知道那是知友在给我答案点赞,但听到耳朵里犹如啪啪啪的打脸声。一股羞耻play的感觉油然而生,我起身从床边拿起香烟,从抽屉里拿出珍藏已久的zipo点燃了它。一股辛辣呛人的气息涌进肺叶,但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抬起头,仰望着45度,以一个帅的令人发指的姿势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当中。&br&
已经破三千了,我该怎么办??谁能告诉我?一向以抖机灵为己任的我是不是惹上大麻烦了?哪位大v会不会看不惯我来砍我?会不会一边砍一边说,丢雷老某,发的特么什么玩意儿。我明天出门要不要做个发型,要不要打个蜡?万一有人要和我合照该不该微笑:)?会不会出门被板儿砖拍啊!?会不会出门就有人对我指指点点,窃窃私语,看,就是那个帅比,明明已经这么帅了,还特么卖萌,要不要点碧莲。&br&
我的心真的好乱。!!我的内心处于崩溃。!&br&&br&&br&&br&&br&&br&啊哈哈啊哈哈哈,被自己蠢哭。。。&br&感谢各位的点赞和关注,祝大家好,以后只能加强自己的学习丰富自己的阅历来给大家呈上更优质的答案。&br&
再给大家卖个萌,郑重申明,我是男生。求婚的各位,求放过啊!( ̄︶ ̄)&&( ̄︶ ̄)/ (‵﹏′) ╮(‵▽′)╭
我觉得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再合适不过了。 记得当时初中吧应该,恰巧赶上金融危机,家里面经营着牛场,奶站不收牛奶,奶价一落千丈。百余头牛一年时间里,亏损将近一百万,但我爸爸坚信奶价会回暖,硬生生挺了一年多。一年后牛场转手,剩下的就只是一身的外债…
总算我也是学经济的,尝试答一下。 &br&&br&其实这个问题困扰很多人,我小时候也觉得很奇怪,资本家都傻逼吗?为什么宁愿倒掉呢?低价卖了也比倒掉好啊! 哪怕白送出去还能卖个人情呢。 &br&&br&后来我明白了,就是因为资本家不傻逼,才会做出这样暴殄天物的举动来。他们如果真的低价出售或者分给穷人,就真傻逼了。 &br&&br&首先经济学里有一个基本的假设,那就是大家都是“理性人”。说白了就是大家都会追求利益最大化,没有人是慈善家。&br&&br&在经济危机发生时,牛奶生产严重过剩,但穷人们因为失业而挨饿。牛奶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对于农场主来说,他有大量的牛奶卖不出去需要处理。我们来看一下他此时可以做的几种选择。 &br&&br&首先牛奶不可能被保存起来等到危机过去再售卖,牛奶不是黄金钻石,可以坐等升值。 &br&&br&那么看看大家想的低价售卖或者接济穷人会怎么样。 &br&&br&降价带来的结果是牛奶整体价格的下跌。将卖不完的牛奶低价卖给穷人。原本付得起钱喝牛奶的富人们也不可能再接受原先的价格,那么牛奶的整体价格就要下跌。&br&&br&假设仓库有一百桶牛奶,而市场需求只有十桶。原本十元一桶卖给富人们,其他九十桶倒掉,那么奶农将收入一百元。 &br&&br&如果奶农良心发现,觉得倒掉还不如低价卖给穷人。一元一桶,将牛奶全部卖光,奶农还是收入一百元。看起来跟之前一样嘛,这样还算做好事。那么算上多卖这九十桶奶的贮存成本和运输以及销售成本呢?算下来恐怕奶农要亏不少了。 &br&&br&有人又说了,还是维持原来的奶价格,把倒掉的牛奶送给穷人喝不就完了嘛! &br&&br&好的,那么奶农将卖不掉的九十桶分发给穷人。 &br&穷人感恩戴德。 &br&&br&这时候,有个机智的穷人想了,本来我对喝牛奶的需求也不是刚性的,我何不把牛奶卖出去买面包呢?没牛奶我不会渴死,可是没有面包就饿死了啊! &br&&br&市场上牛奶十块一桶,那么我卖八块吧,或者五块,两块也行啊! 这样我的牛奶就肯定能卖出去了,少赚点不要紧,反正我只求赚点钱果腹。 &br&&br&于是,富人们选择花更少的钱来买这些人的低价奶。奶农原本十块钱一桶卖出十桶的牛奶市场进一步压缩,甚至一桶也不能再卖出去。 &br&&br&那么你们现在还觉得奶农把牛奶倒掉是傻逼的行为吗? 其实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维持原本已经很小的市场,才能尽可能多的获得利益。 &br&&br&资本家们把生产过剩的产品毁掉,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和生存。 &br&&br&不扔掉那些产品来维持价格,恐怕他们也活不下去。
总算我也是学经济的,尝试答一下。 其实这个问题困扰很多人,我小时候也觉得很奇怪,资本家都傻逼吗?为什么宁愿倒掉呢?低价卖了也比倒掉好啊! 哪怕白送出去还能卖个人情呢。 后来我明白了,就是因为资本家不傻逼,才会做出这样暴殄天物的举动来。他们如果…
来自子话题:
国外一开源,国内就有自主研发
国外一开源,国内就有自主研发
把旗下的GPU开发工具开源了&br&总的来说,AMD的GPUOpen计划的宗旨就是通过将开发工具、驱动等开源,让开发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应用,还可以让PC游戏开发者获得主机一样的开发过程,而全新的开源Linux战略也将改善AMD在Linux平台及开发者中的地位和形象。&br&·······看新闻不要只看标题&br&我不是开发者,和我关系不大
把旗下的GPU开发工具开源了总的来说,AMD的GPUOpen计划的宗旨就是通过将开发工具、驱动等开源,让开发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应用,还可以让PC游戏开发者获得主机一样的开发过程,而全新的开源Linux战略也将改善AMD在Linux平台及开发者中的地位和形象。···…
谢邀咯。&br&&br&(发现好久没写过答案了,这个也属于final之前的一点procrastination。光凭这就能看得出来我只能写别人是如何学习的。。)&br&&br&高票答案已经写的很好了。我就稍微补充一点。&br&&br&对数学的位置拥有足够成熟的认识。这学期在跟一个PhD的Asset Pricing,课不能算有多么的困难,但是毫无疑问的充满了各种数学。那些已经过了qual的phd们倒确实很少纠结数学的问题——其实道理很简单,数学的东西到考试的时候推一遍就行了,方法无非就是些log-linearization加上assume一些normality。数学说白了就是工具,就是个表达式,无论如何是无法取代经济学道理的。举个例子,遇到一道题目,让证明一个general的dynamic portfolio selection在满足multivariate normal的情况下是mean-variance efficient。没有内在的经济学理论支撑(比如return是linear in market beta的话),就会像我一样在一堆数学表达式里面乱来,最后也毫无方向。厉害的人遇到这样的题目一定是先“搞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在一堆数学里面搞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实际上就是把内部的经济学脉络理清楚,知道自己的经济学目标是什么,然后再考虑用恰当的数学工具实现这个目标(做理论research很多时候应该也是这样)。&br&&br&见微知著,懂得举一反三,善于寻找联系。这个特别体现在看文献上面。上phd课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听课堂上面的一些spontaneous input。厉害的人是可以从自己广泛的阅读和积累当中建立一些有益的、有启发性的联系。一样的课上读到一篇paper拿latent state variable来解决一些实证计量的问题,就有人想到诸如Kalman filter的办法,讨论是不是也能实现类似的结果。这种外推和联系虽然可能不能成为解决某一个特定问题的最好办法,但或多或少地能为以后的自主研究播下一些有益的种子。&br&&br&另外我觉得从scratch推模型是挺有用的。身边很多人为了加深自己对于模型的认识都会从头开始把模型推一遍。我看到过的比较好的办法是(特别是一些宏观模型)从一些超级简化的模型推起,总结implication,然后慢慢的增加细节/放松假设,在放松假设/增加变量和参数的过程当中&b&时刻结合经济学直觉进行分析&/b&。我这学期有门课的老师就是这么想的问题、这么做的研究,在此推荐他和Deaton等人写的working paper:&a href=&///?target=https%3A//sites.sas.upenn.edu/ufuk-akcigit/files/aadr_revision_oct1.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sites.sas.upenn.edu/ufu&/span&&span class=&invisible&&k-akcigit/files/aadr_revision_oct1.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完全就是一个特别特别toy的toy model的展开,背后的idea也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但是就是能做出非常漂亮的东西。模型背后的“output逻辑”和学习模型的“input逻辑”应该是相通的。
谢邀咯。(发现好久没写过答案了,这个也属于final之前的一点procrastination。光凭这就能看得出来我只能写别人是如何学习的。。)高票答案已经写的很好了。我就稍微补充一点。对数学的位置拥有足够成熟的认识。这学期在跟一个PhD的Asset Pricing,课不能算…
谢邀 &a data-hash=&f937a9ddf4cadb70ca671d54& href=&///people/f937a9ddf4cadb70ca671d5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长泽雅美& data-tip=&p$b$f937a9ddf4cadb70ca671d54&&@长泽雅美&/a&&br&&br&既然说是如何学习的,那我就讲跟我一样或者比我高年级的同事吧,其实系里的大牛教授很多也是这样的,以身作则。&br&我身边厉害的大牛都有几个共同特点:&br&&br&1、数学特别好,但是都喜欢从具体问题着眼,吃进去的都是数学,讲出来的都是经济学。不会卖弄数学功底,也懂得卖弄数学没出路。他们已经脱离了对数学和对模型崇拜(或者武断批判)的低级趣味,早已意识到了经济学不是数学、真正有趣有意义而且受青睐的研究来源于对现实世界的考量;知道管他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与之相关的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看实证研究,了解“stylized facts”,每每理论加实证或者纯实证的seminar都是非常受高年级学生欢迎的。&br&&br&2、另一方面,看模型不是看他华丽的标签,而是可以解读到这个标签背后的数学结构是什么或者机理是什么,这样才算真正懂了一个模型,才能权衡其利弊和可以拓展的方向,或者单纯的看清模型华丽外表下不堪的一面,避免掉书袋。特别强调的是,会推算模型并不代表真正懂模型。反而我们需要能从繁复的推算中跳出来抓住那么一两个核心的步骤和假设,从而形成直觉。一个模型就是一本书,书要越读越薄,模型也是一样。这也是敢于挑战他人观点,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一个基础。但同时他们也有很强的包容度,不会一叶障目。这个是跟很多大牛学长交流和自己教课后的体会。【顺便给一年级和硕士阶段准备PhD的同学提个建议,形成直觉没有巧劲,模型反复练反复看才能跳出来,练到甚至可以背下来,才有机会形成简练的直觉和体系,看一两遍和没看是一样的。至少我很感谢准备期末和资格考试期间那种被逼迫练习所带来的熟练度。而且你会慢慢开始享受这种上手解构一个模型的过程。】&br&&br&更新:&br&经济学家擅长数学,但更擅长的是label,label都是骗小孩儿的。比如,在考虑OLG模型时(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戴蒙德隔代理论(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 - 知乎用户的回答&/a&)时常问自己: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政府债券市场,为什么需要法币?如果不用这些工具,有没其他办法达到我们的目的?OLG是不是为了贴近人不是永生的这一概念?隔代人的交替对于我们考虑教育、社保等问题有多大的重要性?这其实是所谓的 Robust check。&br&&br&其实对于一个经历过系统理论训练的低年级PhD来说,不去看这个世界,不去接触新鲜的思维和想法,是一种吃老本的行为,是投入最小的。因为在学生时代你花了10年去打造这些基础,继续玩耍模型再自然不过了。但我在二年级听了很多seminar最震撼的感受就是,那些在我眼里跟实证研究完全没关系的理论教授,对数据使用和现实情况的观察却异常敏锐。最难理解的论文,反而不是模型本身难,而是你在读简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对这些现实世界的动机和现象完全没有接触过。如果说“Theory suits facts”,那么没有 facts 哪来合理的theory?这也是很多当今优秀的年轻经济学家都曾有过工作经历的一个原因,他们见多了种种现象,并且乐于思考,而当你脑海里有了一个大致的推理,建模和工具的选择会变得更有针对性。这个世界真心不缺会解模型的人。&br&&br&看到评论区里很多人说数学不好是不是就不能学经济学了,我想说不是的。数学好就一定能理解经济学吗,当然也不是。金融理论学了半天对资产价格的理解未必比股市里泡了十几年的大妈来的准确,至少我被我妈完虐。微积分,线性代数,基本概率统计就足够解决很多问题。但问题是,你真的会用了吗?&br&&br&一种类型的学生基本属于无脑algebra,你把问题给我,我就可以像机器一样做推导,我相信大多数经济学专业的初学者都是这样,包括我自己曾经也是。这不是说你肯定能推导正确,因为推导过程本身就是在讲述这个模型里的种种假设和内涵。比如你学 Permanent Income,超简单的模型是不是,但有多少人一开始就完全理解里面的条件期望是什么意思?至少在我的学生里一开始很少有人真正理解。那么结果就是你没法从根本上了解这个模型想表达的意思。这不是数学好不好的问题。&br&&br&一种类型的学生会更在乎与实际联系,但是没有抓住模型数学上的假设和限制,所以经常会跳出模型的框架得出和模型不一样的结论。这和你数学好不好也没有关系,完全是你有没有思维能力去按着游戏规则玩儿。跳出框架可以,但是如果连原来的框架都没法理解,谁又能保证以后你不去打破自己的框架呢?真正懂的人是 “我知道你这个框架在讲什么,但我觉得可以这么想……” 所谓 Agree to disagree。&br&&br&如果你能做到会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仔细思考假设,力求能用语言解释模型中各个方程的含义,你已经可以在任何大学的经济系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对研究者另当别论,吃不了这个苦就别揽这瓷器活,回家好好看实分析去吧。
谢邀 既然说是如何学习的,那我就讲跟我一样或者比我高年级的同事吧,其实系里的大牛教授很多也是这样的,以身作则。我身边厉害的大牛都有几个共同特点:1、数学特别好,但是都喜欢从具体问题着眼,吃进去的都是数学,讲出来的都是经济学。不会卖…
恰好问过个类似的问题,回答是:&br&For me, sometimes I understand things first through economic intuition and other times through math. Typically understanding things intuitively help me find/remember math, while understanding the math helps me build intuition.
恰好问过个类似的问题,回答是:For me, sometimes I understand things first through economic intuition and other times through math. Typically understanding things intuitively help me find/remember math, while understanding the math helps m…
来自子话题:
先说说什么样的方式最有效:&br&1.&b&根据宏观市场行情&/b&:比如说美国房产的交易,这个很多在美国生活的人都用的上。房产泡沫破碎后,年的时候基本上是最低点。现在价值200万美元的房子那时候不到100万就能买下来。所以在那种宏观条件下想买房子或卖房子可讨价还价的空间相对不大。比较有利于买方。这种借势而行的讨价还价方式阻力最小。如果现在(2015年底)150万美元的房子你想80万拿下,只有一个办法:抢。&br&&br&2.&b&根据双方相对的议价能力:&/b&但是这个只能确保双方不偏离市场价格太大的空间内博弈。不象上面那种借大势来的痛快,所以操作技术也相对增加。比如卖方急着出手,那样150万的房子你说不定能130万买下来。&br&&br&再说说什么方式效果不会太好:&br&1.&b&&我弱我有理&:&/b&我自己有个咨询公司。经常会遇到客户希望可以便宜点的(这个完全正常)。但是有些客户喜欢用&家庭条件不好&,&我还是学生,没有收入&,或直接&太贵了,便宜点儿行么?&来希望得到优惠。这些信息虽然都有可能是事实,但是对降价影响很小。因为这种方式的逻辑是,我购买力小,但还想要价值更高的东西(这里价值是指有可比性很强的交易价,比如说在交易时间上很接近)。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讲价逻辑就有问题。比如前脚刚有个土豪30万美元买走了一辆Rolls Royce,你五分钟之后进来说&我是学生呀,没有收入呀!&你认为能讲下来多少?相反,如果你可以提出为什么你买的产品跟上个人买的已经不同的时候,这样就更有说服力。大家应该可能都遇到过去中国菜市场和卖方说&这都快收摊儿了,便宜点吧?&初一听好象很没有道理。但正是因为时间的流逝,使双方的议价能力转变,这样一来反而容易成交,双方也愿意根据这个理由进行商讨。你要是来一句&我没多少钱呀...&那性质就转变了。&br&&br&2.&b&&吹牛不上税&:&/b&过大的夸大或贬低交易产品的质量来取得讨价过程中的优势。这个主要是把握好力度。力度过大就会有强买强卖甚至欺骗的嫌疑。让双方中的一方不舒服。这种方式很容易导致其中一方拒绝交易,浪费双方的时间。&br&&br&3. &b&&了解市场的寻价机制&:&/b&不然很容易出现误会。前些年经常听说中国东北出现强买强卖.这种情况东北有,但并不一定比其他地方多.但是东北的正常讨价还价方式有一个规则,就是在你对某样东西问价的时候,你对这个东西一定要提出你的价格(至少要有这个准备)。比如买方问&这皮鞋怎么卖?&卖方回答&不贵,500你拿走。&这个时候你要是直接离开,有些东北人就会不乐意。因为你浪费了他的时间而给他提供的信息除了你不卖之外什么都没有(当然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但如果你回答一句&我诚心想买,要不300吧?&人家就算最后不卖给你也不应该有啥其他说法.有说法是他的问题。其实这个从经济角度来看很简单。华尔街的坐市商报价还需要bid-ask都报呢。这样市场才更健全。所以东北只不过是在有ask的同时,也希望把bid也显示出来。当然,你问很多东北摆摊儿的他们说不出这歌道理,但是这种机制他们接受。很多外地人不了解或者不知道机制是这样的。觉得就算自己根本不打算买但是出于好奇问问价也很正常(这种机制很多地方也很常见)。但是的确会导致很多时间浪费在寻价上面。至于两种机制哪个更合理,这个不在我们现在讨论的范围内。&br&&br&4. &付款后试图改变服务方式& 这个在提供某些滞后服务的情况下会出现。比如说,我公司的一个业务是为客户修改申请文书。正常服务是付款后七天内提供反馈。加急服务是三天内反馈,但是价格是正常服务的两倍。经常会碰到一些客户在选择正常服务后,提出各种原因希望我们加快反馈时间。这也是讲价的一种手段。但至少在我们这里这种手段不太管用。我们一般就礼貌的回复如果我们提前完成,肯定不会托着。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提前完成。还有一种比较接近的手段就是在提供服务后试图提价。这个我在华尔街工作的时候遇到过。但一般得到的答案都是&go f**k yourself!&
先说说什么样的方式最有效:1.根据宏观市场行情:比如说美国房产的交易,这个很多在美国生活的人都用的上。房产泡沫破碎后,年的时候基本上是最低点。现在价值200万美元的房子那时候不到100万就能买下来。所以在那种宏观条件下想买房子或卖房子可讨价…
怕累不?不怕累的话到大市场里边,找到一条裤子假如卖200,你叫50,他不卖,你扭头就走,他叫你,别搭理他,证明你叫价高了,换一家,叫45,他没叫住你,叫价低了,换一家叫55,以此类推,反正第一家你叫价的肯定是不买他东西的。这是在你不了解具体价格的情况下。我在淘宝上买一款苏泊尔的锅,找到一家便宜的卖325,太便宜了不敢买,找同学(苏泊尔某大区经理)问了一下,出厂价280,ok,这款锅买了,总要给卖家留些利润吗,人家还包邮呢
怕累不?不怕累的话到大市场里边,找到一条裤子假如卖200,你叫50,他不卖,你扭头就走,他叫你,别搭理他,证明你叫价高了,换一家,叫45,他没叫住你,叫价低了,换一家叫55,以此类推,反正第一家你叫价的肯定是不买他东西的。这是在你不了解具体价格的…
对于个人买日常生活用品:&br&卖家:&br&首先给自己定一个底线,比如一件衣服,100元进价,你能忍受的最低毛利润50%,则你的底线是150元&br&其次结合市场行情,假如同款衣服市场上一般叫价250~300元,则你可标价270元&br&最后,讨价还价的时候,你还要设立一个所谓的最低价,比如180元&br&这时来个买衣服的,一通讨价还价后,高于180,你可以来回拉锯两次就成交了;如果低于180高于150,你就装可怜说180进的货啊,这么卖赔本啊,不能卖啊,都低于进价了,等等,对方如果心软,就180成交,对方如果走掉了,那就叫回来,低于180成交;如果还价低于150,那这单生意就不做了。&br&买家:&br&首先从各个渠道了解类似产品市场成交价,比如各大电商网站、各商场、朋友口中等等,然后根据这个价格可劲儿砍吧,心里有底了,价格高了就换一家,总会有价格合适的。&br&当然了,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除外。&br&&br&如果是企业大宗采购,基本上属于买方强势(也有买方不强势的,比如一个采购量较小企业,找了一个产量很大的供应商,企业一年的采购量还不到供应商一天的产量)。像生产型企业都有明确的报价单,里面会要求供应商提报原材料、外购件、制造成本、管理费用、包装费、利润、运输费等等。这里的讨价还价属于商务谈判的范畴,就不细说了&br&&br&卖方强势就更多了,比如水、电、汽油……
对于个人买日常生活用品:卖家:首先给自己定一个底线,比如一件衣服,100元进价,你能忍受的最低毛利润50%,则你的底线是150元其次结合市场行情,假如同款衣服市场上一般叫价250~300元,则你可标价270元最后,讨价还价的时候,你还要设立一个所谓的最低价…
来自子话题:
来自子话题:
只能说经济因素只影响了人消费行为的相当小的一部分,文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br&叶德珠等(2012)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文章检验了消费文化对消费的影响。&br&本文所要检验的是异常消费和自控能力的关系。&br&所谓的异常消费,是作者先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建模,估算理论上的消费量,然后比较理论上的消费量和实际消费量的差,也就是残差。显然作者认为,自控能力差的人,实际的消费量大于理论上的消费量。&br&如何衡量自控力呢?&br&作者提供了两个代理变量。&br&一个是是否受儒家文化影响的虚拟变量。&br&一个是&b&性生活指数&/b&。这个指数好像是杜蕾斯做的调查,包括性生活次数、不戴套性行为的次数、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等。&br&作者通过心理学文献发现人的性行为是自控能力高低的非常重要的体现。&br&&img src=&/88d19afbce870ccf90adc4_b.pn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4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88d19afbce870ccf90adc4_r.png&&这个表第一个回归,模型(1)包含了你所谓的&b&经济因素&/b&,例如,gdpper和reali代表国内生产总值和利率,体现了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SocialSecu代表社会保障程度,体现了预防性储蓄,等等。可以看到,这时候r2有0,044,所以只解释了储蓄率的很小一部分。&br&因此经济因素只能决定储蓄行为的很小一部分。&br&模型(2)加入了每个国家的个体虚拟变量,也就是控制住了&b&个体效应&/b&,这个时候r2达到了0.82,这就解释了储蓄的绝大多数。(模型(3)进一步控制了时间固定效应)&br&那么,这么显著影响储蓄的个体效应究竟是什么呢?&br&后边的模型依次加入是&b&否为儒家文化圈、性生活频率、不安全性行为次数和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b&,等。&br&其中(4),儒家文化显然对消费的英雄显著为负,也就是儒家文化圈有显著较高的储蓄率。而r2相比纯经济因素也高了很多,并且包含了个体效应的28%&br&(5),性生活频率高的国家显然有异乎高的消费率,而且这里r2提升得更高,包含了个体效应的58%。&br&而作为稳健性,(6)(7)的指标也和理论预期一致:不安全性行为越高的地区,消费越异乎寻常的高,第一次性行为年龄越低的地区,消费越异乎寻常的高。&br&最后一个模型同时加入了儒家文化的虚拟变量和性生活频率,发现与只加入性生活频率比,r2只提升了一点点,所以控制了自控力(性生活频率)之后,儒家文化对消费行为的解释大大降低了。&br&说明儒家文化通过影响人们的自控能力影响了消费。&br&&br&&b&综上.,经济因素只是影响了人消费决策的非常小的一部分,个体差异才是影响人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而这个个体差异中,人的自控能力占了影响人消费行为的一个相当大的部分。儒家文化通过影响了人们的自控能力,使得人们倾向于消费不足和储蓄过度。&/b&&br&&br&最后给大家一个福利:&br&&img src=&/6f323de440f7c2a75c2b89d58e5779f0_b.png& data-rawwidth=&478& data-rawheight=&3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8& data-original=&/6f323de440f7c2a75c2b89d58e5779f0_r.png&&这个图是他们根据性生活和消费行为做的散点图,大家猜一下为什么日本在那么一个奇怪的地方。&br&&br&&br&参考:叶德珠, 连玉君, 黄有光, 等. 消费文化, 认知偏差与消费行为偏差[J]. 经济研究, -92.
只能说经济因素只影响了人消费行为的相当小的一部分,文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叶德珠等(2012)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文章检验了消费文化对消费的影响。本文所要检验的是异常消费和自控能力的关系。所谓的异常消费,是作者先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建模,估…
这问题是典型的经济基础决定文化现象,已经被经济学家研究得非常透彻了。我来说下理由,题主看看合不合理。&br&&br&首先储蓄本身是个决策。决策必然有成本和效用。对于一个老百姓来讲,储蓄本质是把现在的消费推迟到未来。也就是说损失当下利益去补贴未来。如果一个人更重视当下,那就会少储蓄,反之亦然。总而言之是要最大化自己的效用。&br&&br&你储蓄的钱,最后会被企业用于生产。企业也要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同时你要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就像是需求和供给一样,如果老百姓储蓄过少,企业就会开出更高的利率,百姓储蓄过多,企业就会降低利率。求解两个最大化的方程,最后就会解出均衡。到这里都是传统的新古典主义模型,如果学过就尽管无视前边这段。&br&&br&题主说的“中国人喜欢存钱不喜欢信贷消费是因为缺乏保障”用术语讲叫precautionary saving。它把未来的不确定性看做正态分布带入上边的方程。可以求出储蓄率和未来不确定性正相关。之所以能求出来这个结果是因为效用方程本身做了假设,那就是人的效用是CRRA的(相对风险厌恶为常数),也就是人们都讨厌风险。这是个很合理的假设,也被无数心理学实验证明了。而储蓄可以对抗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br&&br&所以这里边的逻辑很明确。你储蓄是因为三个原因。第一,企业需要钱,储蓄过少的时候他会提升利息吸引你储蓄,储蓄太多就会降低利息。第二,你需要合理分配现在和将来的收入和消费。第三,将来的收入不确定,因为正常人讨厌风险,所以你必定会在现在储蓄一部分,保障未来至少有钱消费。&br&&br&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问题来了,你怎么知道未来收入不确定性是多大呢?正常老百姓或许不精通概率论数理统计,但是可以通过过往经验判断。中国经济起飞不过30年,稳定增长不到20年。即便是90年代,也是动不动20%的通货膨胀,还有下岗潮,以及各种大刀阔斧的改革。如果凭借过往数据看的话,这个不确定性能大到吓死人。要知道,&b&我们对未来的预期,本质上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b&而你看美国,经济发达已经几十年,二战之后经济长期看一直是平滑的指数增长,波动只是短期现象,并且一定会有恢复性反弹。&br&&br&日本的问题就是另一方面。前边说了储蓄原因有三点。其中第二点讲了,民众要合理分配现在和将来的消费和收入。日本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是老龄化。也就是将来一大批人是没有收入的。这样一来,日本人必须为了储蓄拼尽全力。日本作为只有1亿多人口的国家,养老金总量是中国的十倍以上。这怎么能不拉高储蓄率。&br&&br&当然,随着中国的老龄化,有可能中国的储蓄率还会进一步飙升到比日本还高的地步。所以才有了放开二胎,放开计划生育的政策和呼声。
这问题是典型的经济基础决定文化现象,已经被经济学家研究得非常透彻了。我来说下理由,题主看看合不合理。首先储蓄本身是个决策。决策必然有成本和效用。对于一个老百姓来讲,储蓄本质是把现在的消费推迟到未来。也就是说损失当下利益去补贴未来。如果一个…
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所决定的。&br&&br&可以问下老一辈的人,存钱为了啥。无外乎是买房,养老,医疗和下一代的教育。
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所决定的。可以问下老一辈的人,存钱为了啥。无外乎是买房,养老,医疗和下一代的教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叔叔阿姨也疯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