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enzh 中国超音速巡航导弹导弹的飞行轨迹是直...

台湾“雄风”-3型反舰导弹_百度百科
台湾“雄风”-3型反舰导弹
台湾“雄风”-3型反舰导弹上使用了台湾“中山科学院”研制多年的冲压式发动机,它的飞行速度是使用涡喷发动机的“雄风”-2型导弹最大飞行速度的2倍以上,最大速度2.5 Mach。日,台海军决定扩大“雄风-3”导弹的部署范围,准备让所有主战舰艇都换装这种“航母杀手”。雄三反舰导弹弹体装备两种不同卫星导航系统替换,防止作战时导弹找不到目标。雄三导弹有效射程为30到130公里,飞行高度大约在20米到200米之间,同时也可预设多个转折点飞行。[1]
台湾“雄风”-3型反舰导弹简介
2012年台军计划在未来5年内生产500枚“雄风”2E巡航导弹和120枚“雄风”-3型超声速反舰导弹,并将在“汉光-22”年度军事演习上正式对外展示后者。实际上,台湾军方早在2004年11月和12月,就已先后两次在台湾东南部屏东县的九鹏导弹试验场试射了“雄风”-3型导弹,试验包括飞行控制、超音速自由飞行、轨迹俯冲、仿真攻舰和掠海飞行等科目,还在东部海域进行了“绕圈飞行”,并在海平面上模拟进攻地点地貌和障碍物,结果都顺利地命中目标。尽管“雄风”-3导弹还存在着火控等方面问题,但“雄风”-3导弹的加速研制与不久后的装备,将给趋向缓和的两岸局势重新蒙上一层浓重的战争阴影。
台湾“雄风”-3型反舰导弹历史
同族两型先期导弹作铺垫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台湾军方为了改变武器来源少的状况,曾决定自行发展一些“有威胁”的打击武器。1970年,台湾开始研发“雄风”-1型导弹,但由于自身科技水平有限,研制能力不足,进展十分缓慢。1973年,台湾寻求向以色列购买导弹,得到了以色列的技术支持。1975年,台湾利用以色列技术仿制成功“雄风”-1型导弹。从80年代初起,台湾前后共生产了438枚“雄风”-1型导弹,并陆续装备部队:台湾海军主要把该型导弹装备于“锦江”级巡逻舰,以及“海鸥”和“毒蜂”导弹快艇上;1987年又将其装备海岸导弹部队。“雄风”-1型导弹系统由导弹探测系统、火控系统与发射装置等组成。该导弹的弹长3.42米、弹径0.34米,翼展1.4米,重340公斤;推进系统为固体燃料推进器,最大射程为38千米,最大飞行速度达0.7马赫。
作为舰舰导弹,“雄风”-1型导弹的飞行速度显然太低,性能也不算好。于是,从1988年起,台湾“中山科学院”又着手为海军研制“雄风”-2型舰舰导弹,于1990年获得成功。这型导弹是以美国RGM-84“鱼叉”舰舰导弹为蓝本进行研制和改进的,其战技术性能都有相当大的提高。与“雄风”-Ⅰ型导弹相比,“雄风”-2型导弹要比1型要细长一些,弹长3.9米、弹径0.325米,翼展1.38米;最大射程为104千米、最大飞行速度0.9马赫。“雄风”-2型导弹的末制导装置比较先进,发射装置轻便紧凑,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较强的远距离掠海突防能力。到1993年底,台军共生产了642枚“雄风”-2型导弹,并被大量地装备到“成功”级导弹护卫舰、“康定”级导弹护卫舰和“阳”字号驱逐舰等战舰上。台军在“雄风”-2舰舰导弹的基础上,接连开发了岸舰导弹和空舰导弹,使之成为台军中唯一的陆、海空三军通用导弹。
研制远程、超音速舰舰导弹
台湾当局不仅希望能够有效地对付对方来袭的各种超音速导弹,而且时刻梦想着“境外决战”,为此它感到原有的武器装备实在是难以满足要求,已装备部队的两型“雄风”舰舰导弹的射程都太短,而且都是亚音速,其作战能力极其有限。所以,从1996年起,台湾“中山科学院”又开始研发“雄风”-3型舰舰导弹。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力图依靠自身的技术来研制“雄风”-3型舰舰导弹的进展始终不大。直到美国政府宣布单方面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之后,台“中山科学院”才有机会从美国和以色列获得了一些关键技术,从而推进了“雄风”-3型舰舰导弹的研制进程。1998年,“雄风”-3型导弹试验弹首次试飞成功。1年后,“雄风”-3型导弹又相继完成了“超音速自由飞行、巡航后俯冲、模拟攻舰低-高-低弹道飞行、超低空掠海飞行”等多项试验飞行。在2001年4月举行的“汉光17号”军事演习中,台军在屏东县的九鹏导弹试射场对“雄风”-3型导弹进行了首次实战试射。
台湾“雄风”-3型反舰导弹特点
台湾雄风3超音速反舰导弹
“雄风”-3型导弹的速度能达到2.5马赫,射程达到数百千米,其中选用冲压式发动机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选择一型合适的冲压式发动机,台湾军方可谓煞费苦心,逐一对比了多种冲压发动机:第一种是液体燃料冲压火箭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历史悠久,技术成熟,但存在液体燃料流量调节系统结构复杂,大攻角飞行时容易熄火等不足。第二种是固体火箭冲压火箭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贫氧固体燃料经预燃气化生成富燃燃烧产物,排入冲压燃烧室,与从进气道引入的空气混合补燃,二次燃烧产物从喷管排出,产生较强的推力。第三种是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外部空气通过进气道经激波压缩后,直接引入冲压燃烧室贫氧固体燃料药柱的内孔通道,经补燃室充分燃烧后从喷管排出,产生推力。这种发动机具有燃气流量调节能力,结构简单,优点和功能均有所提高。
显然,“雄风”-3型导弹的试射成功,使得台海军急于尽早将其装配到“成功”级护卫舰、“康定”级护卫舰,以及即将购入的“基德”级驱逐舰之上。但也有消息说,由于“雄风-3”型超音速导弹体积较大更适合设置于岸上,而无法像现役的“雄风-2”型导弹那样部署在前两级护卫舰上,所以只能将其部署在“基德”级驱逐舰上。但不管怎么说, “雄风”-3型导弹的服役,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点,且其作战功能有相应的提高。
台湾“雄风”-3型反舰导弹优点
台湾雄风3超音速反舰导弹
优点之一:抗干扰能力增强。“雄风”-3 与“雄风”-2外形上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导引头鼻锥罩部分为尖锥形,能有效地降低阻力。“雄风”-3型导弹的末制导采用与“雄风”-2型基本相似的制导方式,即主动雷达寻的加红外寻的的末制导方式;此外弹上又增加了GPS导航系统接收机,能够自动及时地修正导航数据,具有较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和地貌识别能力,命中率相对较高。
优点之二:射程明显增大。“雄风”-3配备了“擎天计划”所研制的冲压发动机,采用楔形冲压进气口,无弹翼,装有 4片X形尾翼,因此阻力十分小;其弹体比“雄风-2”长,增加了燃油量,因而最大射程增加到500千米以上。
“雄风”-3型导弹的服役,将具有以下作战功能:首先,可以实施较远距离的对陆打击。有些人将该导弹称为反舰巡航导弹,它的射程达500千米或更远,台湾海峡最宽的地方为220千米,最窄的地方为130千米。从理论上讲,“雄风”-3型导弹从台海军战舰上发射后,足以威胁沿海大中城市、港口基地或重要设施,而且能形成对一定战略纵深目标的打击能力。但鉴于台军的探测手段不多,其现有驱护舰的舰载雷达作用距离又十分有限,探测目标和获取信息,必须依靠台湾的E-2T预警机或舰载直升机为导弹提供信息或中继制导,但如此一来这些平台极易被对方搜寻发现。其次,可以攻击对方的水面舰艇。“雄风”-3型导弹具有掠海超音速攻舰能力,最大飞行马赫数为2.5,每秒种可以飞行约0.83千米。从海上发现目标到击中目标,只需要几十秒的时间;即使对方水面舰艇装有“宙斯盾”防空系统,也只有20-30秒的反应时间。该导弹对于对方防空能力不足的舰艇,还可以进行大批量发射,实施多方位的饱和攻击,从而使其具有“反制”大型水面舰艇的能力。第三,能产生不小的威慑能力。“雄风”-3型导弹的射程在500千米以上,且机动性较好,隐蔽性较佳,性能颇为出色,因此载有这种导弹的作战平台,无论是海上,还是空中的,均易给对方造成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形成一定的震慑作用。台军声称,其威慑范围可“到大陆浙江、福建以及广东一带。” 台军的目的就是想证明,其有先进武器可以打到大陆,一方面为“台独”分子壮胆,另一方面也想“吓阻大陆”。下一步,台军将加紧发展该型导弹,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一型射程更远的地对地导弹,以增强其“决战境外”和“先发制人”的反击作战能力。
台湾“雄风”-3型反舰导弹发展
雄风三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已经以搭配雄风二型的“高低配”方式,配备在成功级导弹巡防舰上,连只有500吨的锦江级导弹巡逻舰,也将配备雄三导弹。据了解,部分锦江级舰已经进行改装,把舰艉的四枚雄二导弹发射架,改为可以装载雄三导弹的大型支架,全案计划代号“追风计划”,将陆续改装至少七艘锦江舰
雄风三型导弹研发多年,和雄二E型,以及天弓三型并称“新三弹”,军方一直保密,直到2007年“双十”节表演,才以裸弹方式展示;2009年和2011年台北航天及防务工业展,雄三导弹也曾展出。此外,辛亥百年“双十”节防务“展演”,曾展示二联装导弹发射箱,但除此之外,雄三导弹的性能诸元,尤其是实际的攻击能力,军方却始终保密。
超音速反舰导弹由于能以超音速飞行,传统近迫武器系统已经无法有效以“硬杀”方式拦截,因此被称为“航舰杀手”,这项技术只有俄罗斯、印度,以及台湾地区达到发展出实际产品的程度。锦江级是海军近海巡逻的主力,搭配光六导弹快艇的雄二导弹,可形成极具威力的不对称战力,不但可对航空母舰造成威胁,连“现代”级驱逐舰等大型水面舰,也有一定吓阻力。
台湾“雄风”-3型反舰导弹试射成功
台湾雄风3超音速反舰导弹
据台湾《时报周刊》报道,被视为台湾军方“21世纪新3弹”中最重要的武器“雄风三型”改良增程超音速反舰导弹,10月底在屏东九鹏基地秘密通过“战术测评”试射成功,雄三导弹据称有“航母杀手”之称。
据了解,改良型增程雄三攻击射程远达400公里以上,比台湾目前已经部署的“原型雄三”射程150公里远上许多。
据了解,台湾“中科院”在台湾军方强力主导下,开始进行发展“长程雄风三型”(追风计划)。由于计划增加两倍以上射程,“中科院”利用雄三原型弹,将弹体等比例加大,增加引擎燃料空间,因此“增程雄三”看起来比台湾现役雄三略大。[3]
台湾“雄风”-3型反舰导弹扩大部署
大陆航母“辽宁舰”服役后,台军超音速反舰导弹“雄风-3”被当成对抗“辽宁舰”的“救命稻草”。日,台海军决定扩大“雄风-3”导弹的部署范围,准备让所有主战舰艇都换装这种“航母杀手”。
报道称,“雄风-3”超音速反舰导弹已完成在台海军“成功”级、“锦江”级、“光华6号”导弹艇上的部署。面对解放军日益壮大的舰艇规模,台军又准备将“雄风-3”导弹扩大部署于“康定”级与“济阳”级护卫舰。台军方高层透露,未来从美国购入的两艘“佩里”级护卫舰也可能装上该型导弹。 [4]
台湾“雄风”-3型反舰导弹最新动态
台湾正在为其16艘护卫舰装备超音速的“雄风-3”型反舰导弹。台湾已经为其4艘驱逐舰、12艘轻护舰和31艘巡逻艇装备了这种导弹。“雄风-3”超音速反舰导弹将全面取代目前8艘“佩里”级和6艘“拉菲特”级护卫舰以及另外两艘即将来自美国的“佩里”级护卫舰上装备的亚音速反舰导弹。 [5]
“雄风-3”反舰导弹长6.1米,重1.5吨,战斗部重181千克,最快飞行速度为2300千米/小时,最大射程300千米。它采用惯性和GPS制导飞至目标附近,然后利用其它传感器锁定一个特定的舰船目标并命中它。而较小型的“雄风-2”反舰导弹的射程为160千米,拥有较少的电子设备。
台湾往往悄悄地发展新式武器,然后突然将它们曝光。例如“雄风-3”导弹就是在几年前突然开始出现在阅兵式中,而官方几乎没有发表任何正式评论。新武器保持沉默的原因之一是让记者远离令人尴尬的研发问题。“雄风-3”导弹投产后又遇到了一些额外的困难。其中最糟糕的是一些组件对导弹的非常高的飞行速度和破坏力造成了影响。人们也认为,由于初期出现的一些问题,导弹的最大射程在一段时间内被减小到只有150千米。
“雄风-3”也被装备在一型新的500吨级隐身轻护舰上。对这些舰船,设计师被要求在它们身上装备尽可能多的大型(对500吨级舰船而言)“雄风-3”导弹(多达8枚)。除此之外,还有8枚较小的“雄风-2”导弹。这些新的轻护舰是台湾海军一个趋势的延续,它们认为小型舰艇携带尽可能多的反舰导弹是战胜中国大陆海军的关键。
台湾已经拥有一些亚音速巡航导弹。“雄风-2E”是一种长6.1米的巡航导弹,重达一吨,有一个204千克的战斗部,最高飞行速度800千米/小时,最大射程600千米。它采用惯性和GPS制导。“雄风-2E”源自“雄风-2”反舰导弹,后者是一种更小的的武器(重685千克),射程160千米。“雄风-2”反舰导弹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服役,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发人员把它变成一种巡航导弹。“雄风-2E”巡航导弹可以从舰上或陆上发射,能够威胁到中国内陆地区几百千米的目标。
两年前,台湾承认他们的一些军舰已经装备“雄风-3”反舰导弹。这种武器的研发超过了十年,并且传言是四年前开始生产的。据信已经有大约300枚这种导弹进入服役(在舰上或陆基发射装置上)。
.腾讯网. [引用日期]
.军事窝.[引用日期]
.米尔网.[引用日期]
.AK军事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我想知道洲际导弹的飞行轨迹是什么样的?
洲际导弹的飞行轨迹是n字型,也就是说直上,进入太空,到达目标上空,直下攻击目标,原因1.尽量让导弹在少在大气层内飞行,多在太空中飞行,这样节约时间,减少敌人反应时间.2.在太空中飞行对方防空导弹无法攻击,也无法预测准确飞行轨道.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求教】急!超音速战斗机在超音速飞行时发射炮弹或导弹吗如果超音速战斗机在超音速飞行时能发射炮弹或导弹,那么发射出炮弹或导弹相对于超音速飞机的速度是多少呢?对能认真回答此问题的朋友感谢首先表示感谢.
浅谈近距离格斗与超视距空战 人的视力范围有一定限度,在空中看到一架战斗机的平均距离是8千米左右,这是天气晴朗时的平均值.有雾、雨天、黄昏时候,能见度很差,看见的距离要大为减小.而且每个人的视力差别很大,有的飞行员可在20千米以外看到飞机,有的近到8千米也看不见.此外,还与飞机大小有很大关系,对于轰炸机可以看得远一些.的肉眼还有一个特点,如果已看到飞机,一直盯住让飞机逐渐飞远则可在10多千米后才看不见.相反,在天空中找飞机,有时已飞到5千米距离还找不到.8千米目前是一个一般公认(并无明文规定)的数值.两架飞机在这一距离内空战称为目视格斗空战.70年代以前绝大多数的空战是这一类空战. “看不见就打”的空战称为超视距空战.既然称为“看不见”就表示肉眼看不见,两机作战距离在8千米以上.当然,肉眼看不见不等于“盲目”乱打.目前主要是靠雷达或红外线瞄准跟踪装置发现目标并依靠这些设备来进行作战.战斗机上的雷达发现空中目标的距离目前是100千米左右,有的飞机还要远一些.大型战斗机的雷达天线直径在1米以上,雷达功率很大,最远可“看”到150千米.而小型战斗机机头很小,可以安装的雷达天线不大,例如米格-21飞机的天线,直径很难超过0.5米,有效发现距离一般只有30千米左右. 这里还要说明一点,雷达的发现距离与目标的大小以及“隐身”能力有关.衡量后者的参数称为“雷达反射截面”(RCS),单位是平方米.它的物理意义是将飞机对雷达波反射的能力用一块“平板”的反射能力来代替.飞机愈大,RCS就愈大.飞机采用新技术,隐身能力愈强,RCS就愈小.目前无隐身功能的战斗机,例如小型飞机米格-21和F-5的RCS约为3~4米.而大型战斗机,如苏-27、F-15,RCS约为12米.中型战斗机F-16、“幻影”2000等,RCS约为5~6米.现代机载雷达资料上说的发现距离是指对中型战斗机而言,即以RCS为5米为准.但俄罗斯的机载雷达标准往往是指RCS为3米,所以俄罗斯雷达发现距离如果是100千米,用西方标准来说应是117千米(发现距离与目标RCS的1/4次方成比例). 在“看不见”条件下搜索跟踪目标的还有红外线装置(IRST).它是利用目标飞机尾喷流或机体温度升到70℃~80℃以上时发出的红外线发现和跟踪目标.这种新型的装置包括成千上万个红外元件,接收到的目标图像不是一个亮点而是由许多小方块组成的目标飞机图像.它对战斗机有效搜索距离是:迎头40千米,尾追约80千米.对大型轰炸机则会更远一些.这种装置的搜索方位角可达到±60°,所以和雷达的功能已经很接近.不过它不能测量目标的速度和飞行方向,也不能测量目标的距离.为此这类装置一般还要配上激光测距仪才便于发射空空导弹.但有了这套装置后,飞机可以在雷达被对方干扰时仍能发现和跟踪目标,进行超视距空战.俄罗斯的苏-27、苏-35等战斗机都有这种装置,而西方国家的战斗机F-16、F-15还没有,只是欧洲战斗机EF2000和法国“阵风”已经配备IRST. 为了进行超视距空战,用航炮作为武器是绝对不成的.航炮的有效攻击射程不超过600~800米.早期的空空导弹有效射程8~10千米,在超视距空战中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这类型空战一定要配备射程达25千米以上的中距空空导弹.80年代以后,这类导弹已经逐渐成熟,例如美国的“麻雀”AIM-7M和俄罗斯的R-98M(北约称之为AA-3“阿纳布”).最新的中距导弹有3种,即俄罗斯的R-77、美国的AIM120和法国的“米卡”(MICA),这些导弹的最大有效射程都在50千米左右或更远一些,特别适合超视距空战.1991年的海湾战争首次出现用中距导弹击落的飞机比用格斗导弹击落的多的情况.前者一共击落25架,用格斗导弹只击落8架.而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空战中被击落的16架飞机全是被格斗导弹击落的.若从一般概念来说,很远距离就能将目标击落,那又何必再去格斗一番呢?因此这就在下一代战斗机的发展中引出一个问题——设计战斗机的重点应放在超视距空战还是放在格斗目视空战? 这两种空战对飞机的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 其一,在作战空域方面,格斗空战宜在高亚音速甚至低速区进行,这时飞机的转弯角速度最大,飞机转头容易.空战高度也不宜太高.在高空飞机转弯半径很大.例如在高度11千米、M数0.9时,转弯半径一般都要4 ~5千米.如果速度是超音速,转弯半径将超过8千米.这就是说等到飞机转过头来,很可能已经看不见对方飞机,无法目视格斗了.而超视距空战是靠发射空空导弹作战,高空作战困难不大,甚至可以打迎头比自己高或低几千米的目标.同时,导弹在超音速发射时射程还会增大不少,所以更宜于在高空超音速作战. 其二,格斗空战要求飞机机动性、敏捷性都十分好.现代空战虽然不再限于只能从目标尾后攻击,但无论如何应先将机头大致指向目标.战斗机能向后发射导弹的技术目前尚不成熟.如果飞机能够迅速偏转使机头指向目标(即所谓瞬时转弯角速度大)?这将在格斗中占很大优势.在大迎角或超过失速迎角时仍能做机动的飞机将更容易使机头指向目标(即所谓过失速机动).而超视距作战只要求飞机在超音速飞行时机动性好一些,能保证发射导弹即可.在远距离追踪目标并不要求很快偏转机头,因为跟踪角速度不大.对飞机也不要求翻斤斗或下滑倒转等机动动作. 其三、格斗空战要求飞机能从很低速尽快增加到高亚音速.而超视距空战则要求飞机能很快从高亚音速加速到超音速. 其四,格斗空战对地面指挥引导要求低一些,只要引导到空战区以后,目视作战就全靠自己了.超视距空战全过程有地面或空中预警机通报空中目标分布情况,好处很大.有地面情报直接支援的一方将占很大优势. 其五,格斗空战对隐身技术不作要求,在目视距离内敌我识别系统的好坏影响也不大.而这两项技术在超视距空战中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作战效果,是作战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设计以超视距空战为主的飞机与目视格斗空战优先的飞机完全不同.当然两种形式的空战在飞机设计上都应该能很好完成.但从技术角度看,全都优先是不可能的,而应该有所侧重.80年代新设计或使用的战斗机有5种,即法国“阵风”,英、德、意、西班牙的欧洲战斗机EF2000,俄罗斯的苏-37和I.42,还有瑞典萨伯公司的JAS-39.其中EF2000明确以超视距空战为主,格斗机动能力放在次要位置.它的飞机外形和设备都是从这个角度来设计的.但这种飞机并不将隐身技术放在优先位置.苏-37和I.42都有很强的超视距空战能力,主要是选用很好的机载雷达,配备最新的中距空空导弹.但从其飞机布局看,格斗机动能力也很好.苏-37是在格斗空战性能优秀的苏-27飞机基础上改进而成,保留了其格斗性能的优点,而对隐身能力要求不高,只是“尽力而为”,飞机布局没有大的变动(只改为三翼面),所以应该算是格斗为主兼顾其它.I.42似乎加强了超视距空战能力, 据称具有不开加力超音速飞行(超音速巡航)能力,隐身性能也不错(准隐身飞机),但这种飞机近期不大可能投产,因为太大、太昂贵,与俄罗斯目前经济条件不适应.法国“阵风”是作为格斗飞机设计的,只是兼顾超视距空战,具有有限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也只有中等水平的隐身能力.使用的“米卡”导弹是双用途的,既能中距空战也有相当格斗能力.由于导弹重量较轻,其最大射程,即超视距空战能力将有所减弱.瑞典的JAS-39是轻型战斗机,超视距空战能力很弱,雷达性能有限,而其格斗性能似乎也不突出,但最大的优点是价格较便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战斗机以超音速飞行,然后它发射一枚超音速导弹,这么导弹速度是多少?2倍音速?求大神解答。
天朝管管_棓洴
用静止物参照的话 发射瞬间是 飞机的速度加导弹的速度
根据惯性定律 发射后的速度要根据导弹的重量算他的惯性
战斗机以超音速飞行,然后它发射一枚超音速导弹,其导弹速度是飞机速度+导弹相对飞机的速度。由于导弹发射之后还有一个加速的工程,直到达到导弹的最大速度。例如,早期“霹雳”2导弹的最大速度是2.5马赫,即2.5倍音速;现在空对空导弹的最大速度一般在4马赫左右。现在最快的空空导弹应该是俄罗斯的R-37远程空空导弹,其最高速度可以达到6马赫!...
理论上是飞机速度+导弹速度。但是因为空气阻力,实际上达不到。一般的导弹最多到3马赫,再高的话就很难了,一是发动机推力不足以克服空气阻力,二是导弹本身也承受不了高超音速的飞行。现在,各国都在探索大气层内高超音速飞行器,从发动机到弹体结构、材料,以及燃料,都面临一系列难题。...
导弹从超音速飞行的战机上发射后在瞬间是战机的超音速+导弹初速, 导弹从点火发射到超音速飞行有个加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导弹受益于战机超音速飞行带来的惯性逐渐减小直到被空气阻力抵消后剩下导弹自身发动机提供的推力飞行,这时导弹不受战机任何作用影响,也就不形成 战机音速+导弹音速=2M...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中段反导,导弹在中段飞行时,飞行轨迹是固定无法进机动变轨躲避拦截,那成功率不是很高吗?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超音速巡航导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