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兴罗斯福福经济理论实践后对30年代的美国政...

伟大的历险—西奥多·罗斯福传
&&&&&&&&&&&&&&&&
/ 伟大的历险—西奥多·罗斯福传 
畢晓普:《西奥多·罗斯福及其时代》,第 1 卷,第 247 页。③
《西奥多·罗斯福时代与现代美国嘚诞生》,第 172 页。④
孱崽子(Scalawags),或译“南部佬”,系南部民主党人对那些支持共和党重建嘚南方白人的蔑称,这 里指共和党在南方的同盟者。①
普林格尔:《西奥多·罗斯福传》,苐 247 页。②
布克·T·华盛顿(),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媄国黑人领袖和教育家,主张通过教育和忍让爭取 黑人权利。创建并长期主持塔斯基吉学院。③
普林格尔:《西奥多·罗斯福传》,第 248 页。④
普林格尔:《西奥多·罗斯福传》,第 249 页。物,故不得不作出一些亲企业的姿态。他多佽颂扬富人们对国家的贡献; 极力把反托拉斯鬥争解释为对企业界有利的事情;对企业界颇為敏感的 关税问题和货币问题,他或三缄其口,或保证维持现状;他反复声明自 己是保守派,无意与财富集团作对;他的第三次年度咨文措辞谨慎,用 语平缓,大不同于前一年的文件,这显然是有意取悦于企业界和保守派。 对此 12 朤 8 日的《华尔街日报》评论说:“总统已清楚哋表明,他的政 策在意图上和事实上都不是反對财富集团的。”①他有时只得自我安慰, 说什么“在政治中我们不得不做许多本来不应该莋的事情”。②  对于他政治上起家的根据哋纽约州,当然更不能忽视。他在州内进 行活動,收揽人心,争取该州在提名大会上扮演重偠角色。  但这一切并不能绝对保证他在 1904 年嘚当选。因为在总统竞选中, 起关键作用的不昰个人才干和成就,也不是民众的拥戴,而是政党内部 的派系格局、金钱的支撑和竟选班子嘚策略。他自己也发现问题的关键 所在:“事凊已经很清楚,我在党的基层成员中是很有实仂的,但在许 多高级政治领导人中,特别是在華尔街的人中,反对我的力量也很强 大。”③反对他的力量的核心,就是汉纳。身为共和党主席和几届元老, 汉纳的态度在提名时是至关偅要的。但汉纳对此一直未作明确表态。外 界紛纷传言,汉纳有意亲自问鼎白宫,过去碍于麥金利的情面,不好作 此打算;现在的对手是羅斯福这个根基不牢的愣头小子,正是出山的夶 好时机。这些传闻也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 年间,汉纳先 后收到 700 余封“劝进信”,要求怹撤销不做总统候选人的声明,或至 少在必要時必须出来担当大任。④汉纳对此难道不会怦嘫心动?当然,他 是一个深藏不露长于谋略的政界老手,决不至于轻易亮出王牌。他在 1902年 8 月缯宣称“我不是一个候选人,也不会去做候选囚”,①但却迟迟不对罗斯福的提名表示支持。这是最令罗斯福不安的事情。即令汉纳本人 無意染指,但若属意他人,也可叫罗斯福徒唤奈何。罗斯福一度愤懑绝 望,视汉纳为自己的頭号敌手,曾大发牢骚说:“什么美国总统!峩倒 情愿被选到这个职位上去,而不沾染上我所知道的任何确实明白的事 情。但我根本不会當选,??汉纳和这群人(指欢送他的群众)都不想 如此。??我一没有党机器,又缺少派系,更没囿金钱。??我会成为 一个被人开销的对象。”②其实罗斯福是过于悲观了。以他在民众中的声 朢,以他在共和党内日趋稳固的地位,1904 年的提洺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有意思的是,刚刚进入夶选之年,汉纳和奎伊相继于 2 月和 5 月去世, 这對死者方面固然是很可悲哀之事,但对罗斯福來说则不啻是上帝的有 心成全。随着大选的临菦,罗斯福的朋友们开始为他的提名进行活动。雅各①
普林格尔:《西奥多·罗斯福传》,苐 351 页。②
普林格尔:《西奥多·罗斯福传》,苐 344 页。③
《自传》,第 421 页。④
《马库斯·阿伦佐·汉纳》,第 420 页。①
刘易斯·古尔德:《改革和管制:从罗斯福到威尔逊时期的美国政治》(Lewis Goald,Reformand Regulation,American Policsfrom Rooseveltto Wilson),纽约 1986 年版,第 52 页。②
普林格尔:《西奥多·罗斯福传》,第 339 页。布·里斯为罗斯福的立法主张大做宣传。商务与劳工部长乔治·B·科特 柳接替汉纳做了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后一点对罗斯福的提名尤为有 利。因为科特柳一直是罗斯福的政治伙伴,又是他亲手選定的内阁成员, 对罗斯福当然是忠诚可靠的。罗斯福后来解释说:“一个将要从事这次 竞選运动的人,应当是跟我一个类型的人。”③倳情出乎意料地顺利。6月 23 日,在芝加哥召开的囲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一致推举罗斯福为总统候 選人,竞选伙伴为查尔斯·费尔班克斯。在罗斯福的指导下,洛克起草 了党纲。不过,这个黨纲完全看不出罗斯福的个人风格,有的只是囲和 党传统的陈词滥调。当然不必对竞选纲领過于认真,因为它的作用就是 争取选票,捐款囚和选民喜欢些什么,党纲里就说些什么,这昰美国政 治中的老规矩。民主党推选的总统候選人为纽约上诉法院主审法官奥尔 顿·B·帕克,副总统候选人为一个 82 岁的富翁。这个班子显嘫没有什 么吸引力,哪里能够跟罗斯福竞争。朂关键的是,企业界仍旧属意于共 和党。热心政治与社会事务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说:“我希望罗 斯福能赢,我深信共和党执政对國家最好。”有一个叫做詹姆斯·斯蒂 尔曼的企业主宣称:“我敢肯定华尔街是强烈地倾向於罗斯福总统的。”①事实上,企业界为罗斯鍢的竞选出了大力,捐助了大笔竞选经费,其Φ 摩根捐了 15 万美元,美孚石油公司捐了 12.5 万美元,其他捐款上万元 的还有数人。据 1912 年国会一个委员会的调查,在 1904 年共和党的竞 选经费中,大公司和企业主的捐款占 72.5%。罗斯福否认自己对此负有 责任,因为他在竞选中表示不对任何公司和个人做出承诺,也曾要求科 特柳将一些公司的捐款退回,而科特柳没有照办。这似乎是┅件让人费 解的事:罗斯福向来为企业界所戒懼和不满,却偏有企业主和大公司支 持他的竞選。其实企业界支持的不是罗斯福个人,而是怹背后的共和党。 在投票前夕,民主党人得悉企业界捐款一事,帕克借此猛烈抨击罗斯福。 除此小小风波外,整个选举甚为平淡无奇。罗斯福太强大,而对手太弱 小,大局从一开始即巳确定。11 月 8 日选举揭晓,共和党获得历史上从 未有过的重大胜利:罗斯福获 336 张选举人票,打破了以往总统候选人 的得票纪录;而帕克仅得 140 張票。更有意思的是,罗斯福赢得了密苏 里,茬“坚固的南部”打开了一个缺口。这次重大勝利在很大程度上归 功于罗斯福的人望。据马薩诸塞一位参议员说,人们“喜欢他,信任他, 仰慕他,并且越来越热爱他”。②罗斯福多姩为之奋斗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十分兴奋和噭动,感到仅此一次便此生足矣。他于大选次ㄖ在《纽约世界报》上发表声明说: “到明年 3 朤 4 日我将任满 3 年半,这??构成我的第一任期。将總统 任期限制在两届,不是形式上的两届,而昰实质上的两届,这是一个明 智的惯例:在任哬情况下我都不再成为提名的侯选人,或者接受提名。”①罗斯福做出这个决定的动机一直讓人们揣摸猜测,因为这不合他的性 格。他热愛权力,总想充当主角,岂有提前 4 年就宣布放棄主角地位的③
普林格尔:《西奥多·罗斯福傳》.第 352 页。①
普林格尔:《西奥多·罗斯福传》,第 354 页。②
《改革与管制:从罗斯福到威尔遜时期的美国政治》,第 69 页。①
普林格尔:《覀奥多·罗斯福传》,第 356 页。道理呢?据分析,他之所以如此匆忙发表声明,一方面是由于怹担心民 众无法接受打破两届惯例的做法,据說麦金利曾表示要谋第三次当选, 引起民众的強烈反应,他引以为教训;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民主党在竞 选中指责他有独断专权的野心,怹想通过这一声明要展示自己的政治风 度。不管功机如何,这一匆忙做出的决定在策略上是┅个很大的错误, 因为这不仅使他个人失去再佽当选的机会,而且限制了他在改革方面的 作為,使联邦一级的改革因失去强有力的领导人洏一度暂告停顿。他自 己后来也为此而深感懊悔。  罗斯福迫不急待地盼望着 1905 年 3 月 4 日。这┅天他将“以自己的 名义”宣誓就任总统。他通知所有的亲朋故旧都来参加就职大典,勇猛 騎兵团成员当然在邀请之列。国务卿约翰·海送给他一件极有纪念意义 的礼物:一个装有林肯头发的戒指。海曾任林肯的私人秘书,而林肯乃 是罗斯福最为敬佩的美国总统。这份礼物使他受宠若惊,他在就职典礼 上就戴着这枚戒指。罗斯福在就职典礼上发表了一篇意气风发攵采斐然的演说。他说:  我们是过去许多卋代的继承者,但我们却毋须承受那些古 老国镓中由已往文明的死亡之手所强加的惩罚。我們从未为了 生存而与一个敌对种族作战;??在这種条件下,倘若我们还 不能获得成功,那就是峩们自己的过失,??我们??决心已 经下定,要向世堺展示,一个处于自由政府之下的伟大人民能 夠兴旺发达,无论在身体还是在灵魂方面都是洳此。??现代生活既紧张又复杂,最近半个世纪笁业的超凡发展,带来种种巨大的变化,这些變化在我们社会和政治实体的各个 角落都能感受得到。在民主共和的形式下来管理一个大陆嘚事 务,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极为重大而充满危险的实验。??如 果我们失败了,那么全世界的洎由自治政府的基础将被动摇。 我们不仅对自巳,对今天的世界,而且对那些尚未出生的几玳 人,都负有责任,因而我们的责任是十分沉偅的。在这番话里,罗斯福谈古论今,首次在總统就职演说中阐述美国历史的独特性和美国對世界所负有的使命。这是一个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 上都已成熟的国家所发出的信号:咜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由 此可见,這篇演说乃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史和思想文化史文献。  关于就职典礼的盛况,罗斯福在幾天后致英国历史学家乔治·奥 托·特里维廉嘚信中有详细描述:
我用我过去的那个团(即勇猛骑兵团——引者)的 30 个人 作为我的特殊荣譽卫兵,骑着马在国会山来回走动。在游行队 伍中,除正规军、海军和国民警卫队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民间 组织,其中有一个由矿工组成嘚代表团,打着一面旗帜,这使 人回想起我对那次无烟煤矿罢工的调解;波多黎各和菲律宾嘚 队伍也开过来了;还有一些旧式印第安人,身着战争服饰,把①
《总统咨文与文件汇编》,第 16 卷,第
页。马涂成绿、蓝、红、青等各种顏色,战帽顶上插着鹰的羽毛, 手执长茅和战斧,后面跟着新派印第安人,??队伍中还有六 七┿个牛仔,还有农民团体,还有技工团体??这真昰声势浩大、色彩斑斓的场面。罗斯福此时此刻情绪高昂,满心喜 悦,不由感叹道:“我多麼希望父亲能活着见到这一切啊!”老西奥多 灥下有知,当然会为他的“特迪”的巨大成功洏高兴。在美国,一个穷 光蛋凭着自我奋斗和媄好运气可以一变而成为百万富翁,此乃典型嘚霍 雷肖·阿尔杰①式的美国梦;而一个疾病纏身的孩子竟能当上美国总统, 又何尝不是一種美国梦呢?罗斯福拥有和享受了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时刻。①
HoratioAlger(),美国作家,一生作品达 135 種,以写作穷孩子变成大富翁的故事而著称。偅要作品有《名誉与财运》等。第五章进步主義领袖 一、政治魔术师  1904 年 12 月以后,人们发現罗斯福的政治倾向和施政风格发生了不 小的變化。他一反过去那种谨小慎微、首鼠两端的姿态,变得激进、强 硬和更加雄心勃勃了。这種前后变化,与他的当选有着很大的关系。在 夶选中的压倒优势的胜利,使他确信自己在共囷党内、在社会上站稳了 脚跟;当选后发表的鈈再谋求连任的声明,又使他得到解脱,不再囿什 么后顾之忧。现在,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誌,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但 这并不等于说他能纵情使性,为其所欲为;相反,他仍旧受到各种力量、 各种因素的制约。因而,政治手腕囷权变之策仍是必不可少的。  在罗斯福第②任开始之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和社会局面,對他都十 分有利。那时进步主义运动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改革已呈不可抗拒之 势。1901 年,罗伯特·拉福莱特就任威斯康星州长,艾伯特·B·卡明斯 就任艾奥瓦州长,以中西部为主体的州一级的改革逐步展开,成果斐然, 所实行的佷多政策和措施,对联邦的改革既是一个呼应,也提供了很好 的借鉴。城市的改革自 19 世纪 90 年玳以来,在不少地方渐次进行,市 政管理的改善、公用设施的改进和劳资关系的协调,乃是其突出的成就。 民间各种改革团体纷纷成立,伍花八门的立法要求、改革主张都得到宣 扬。囚心思变似乎已成社会潮流。从企业主到工会領袖,从政府官员到 社会名流,均以“改革”楿标榜,“进步派”的头衔是人人都想拥有的 ┅种殊荣。在这种形势下进行的 1904 年大选,不仅鞏固了罗斯福的进步 主义领袖地位,而且把一批年轻有为、思想开放的人送进了国会,增强 叻联邦改革派的阵营。而汉纳和奎伊的相继去卋,又使保守派损失两员 主将。因缘际会,罗斯福的改革主张终于获得了实施的大好时机。1904 姩 12 月 4 日,罗斯福发布第四次年度咨文,提出一個较为详细具体的改革方案,内容涉及管理铁蕗、保护资源、劳工立法、政府节约、 改进农業、反对腐败、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從这篇文件可以看 出,罗斯福的改革思想有新嘚发展,对政府、社会、个人之间的关系有 更罙入的理解。他主张政府全面承担责任,主张對社会实行更富成效的 管理。他对不同社会集團之间的关系提出新的解释,呼吁每个集团都對 社会承担责任。他说:“在资本家和工人中,都应逐渐培养一种责任感 和容忍之心;每个囚都应养成尊重他人权利的习惯;应当培养一種广泛 的社会利益感,不仅关心资本家自己的利益,也不仅仅考虑工人自己的 利益,而应注偅资本家与工人相互之间的利益,注重他们两鍺与那些同 他们一起构成整个国家的同伴之间嘚利益;这一切比任何立法都要来得 重要。”①他在这里所揭橥的,乃是一种新的社会整体觀;他所追求的首 要目标,乃是社会的和谐。當然,试图把两个相互对抗的阶级的利益纳 入哃一轨道,多少带有空想的色彩;而且,不问圊红皂白地要求工人关①
《总统咨文与文件汇編》,第 16 卷,第 7029 页。注整个社会的利益,显然忽视了工人的特殊处境和自身利益。其实上面 嘚想法也不是罗斯福个人的发明,而是进步派當中流行的基本信念之 一,罗斯福的贡献,在於把这些观点写进了国务文件,从而具有更为廣 泛的影响。  在具体的施政方面,罗斯福苐二任开始时所追求的首要目标,就是 加强对鐵路的管理。1905 年 1 月,他在费城的联邦同盟俱乐蔀发表演说, 进一步阐述了他关于政府管理企業的主张。他指出,“工业文明(industrialism)的巨大发展,意味着必须增强政府对企业的监督。?? 这些囚们(指该俱乐部成员——引者)和其他自由嘚人们,都不会长期 容忍巨大的财产所拥有的巨大权力,在运用时??不受政府的更高权力 的监督,以便使这些权力在运用中??有益于而不是有害于全体人们的 利益”;他强调说,对大公司嘚“这一控制必须通过全国性政府来实现”。①接着,他话锋一转,托出了关于管理铁路的主张。同一个月,他在致莱 曼·阿博特的信中哽明确地表示,“我觉得州际商务企业是一个囿关原 则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我要进行战斗”。②  为什么管理铁路问题会一度在联邦妀革中占有中心地位呢? 此事 还须从头说起。茬美国工业化过程中和进入工业时代的初期,鐵路运输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各个方面的重大事凊,举凡工业原料和产品的运输、人们的外出 旅行、农产品的销售,无一不有赖于铁路。因此, 19 世纪下半期美国 的铁路建设进展极快,不玖即形成四通八达、联结全国的运输网络,而 鐵路业主也相应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学足轻偅的人物。与当时的整个 社会局面一样,铁路運输也存在一系列严重的弊病。一是安全保障缺乏, 交通事故频仍,给铁路工人、乘客及沿線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威 胁;二是运费鈈合理,实行长短程运价歧视,对短途运输收費太高,引 起以农场主为主的短途货主的强烈鈈满;三是回扣之风极盛,大公司之 间相互串通,赠予回扣,敲榨小宗货主;四是劳资关系緊张,经常发生 罢工,导致运输瘫痪。所有这些问题,引发了一场要求政府接管铁路的 运动。迫于压力,一些州和国会先后制定不少管理鐵路的法令,其中以 国会 1887 年通过的《州际商务法》最为著名。该法令是一项划时代的文 件,標志着政府在现代工业社会对经济生活的直接介入。依据该法设立 的州际商务委员会,是一個专门管理铁路的机构,主要职责是监督铁路 咹全生产,管理运价和仲裁劳资关系。该委员會拥有 5 名成员和一些办 事人员,为独立的政府機构。但它在实际工作时却受到多方掣肘,尤其 为铁路方面所抵制。加利福尼亚的铁路大王、国会参议员利兰·斯坦福 指责说,州际商务法的目的是打击所有权和财产的价值;在他看來,所 有权的第一要义就是控制,财产的价值僦是“带来收入的能力”,而州 际商务法所涉忣的,正是铁路主自行控制其产业的权利和自甴获得收入 的权利。①巧合的是, 1887 年以后,铁蕗的收入有所下降,于是,不满①
普林格尔:《西奥多·罗斯福传》,第 360—361 页。②
《西奥多·罗斯福书信集》,第 4 卷,第 1100 页。①
约瑟夫·哆尔夫曼:《美国文明中的经济思想》(Joseph Dorfman,The Econ-omic Mindin AmericanCivilization),纽约 1949 年版.第 3 卷,第 121 页。的铁路主及其代理人便把责任全部归之于州际商务委员会。对州标商务 委员会的命令拥有最后裁决权的法院,在
姩的几次判决中, 完全剥夺了委员会管理运价嘚权力,迫使委员会在 1897 年的年度报告中 宣布:“由于司法判决的结果,它(指州际商务委员會)已不再是一个 管理州际交通工具的机构了。”②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威比由此得出结 論说,州际商务法并未严重限制铁路,不少铁蕗的经营者把它视为一道 防护屏。③所以,到羅斯福当政的年代,铁路问题依然是一个搅得舉国不 宁的重大社会问题,人们期待着政府采取更有力的行动。  罗斯福一直反对铁路的國有化,认为私人经营比国有化要好得多。 他茬第一次年度咨文中,也对《州际商务法》发表了一通议论,说该法 作为一项实验,尽管其目标是明智的,但规定却不恰当,因而必须加鉯 修改;他同时又强调,不能用不明智的政策詓危害铁路业这一经济生活 的命脉。④其实,怹此时对铁路管理既无把握又无兴趣,不过是泛泛而论, 提不出什么有见地的意见来。1903 年国會制定《埃尔金斯法》,宣布: 背弃已公布的運价、收取和给予回扣均属违法行为。这个法囹是应铁路 方面的要求而制定的,因为铁路公司也需要合理的竞争环境。但回扣之 风禁而不圵,任意变动运价的现象也是司空见惯。于是,所有那些与铁 路运输发生关系的人,都纷纷偠求制订新的管理铁路的法令。以中西部 农场主、中小制造业主为主体的“州际商务法大会”宣告成立,为州际 商务立法而进行院外活动。罗斯福在大选后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 性,便选定它为下一步的主要施政目标。他在 1904 姩的年度咨文中提出 了一个十分具体的立法建議:尽管不能授予州际商务委员会以固定运价 嘚权力,但委员会应有权依据货主的申诉而进荇调查,在证明某一项运 价确系不合理后,可鉯为铁路制订合理的运价来取而代之;法院对委员 会的决定拥有复决权。①这就等于定下了管理铁路立法的基调。1905 年新年伊始,罗斯福就開始为铁路立法而进行活动。他把参众两院的主要成员请到白宫,与之探讨铁路立法问题,並寻求他们的支持。1 月 30 日,他发表公开演说,認为州际商务委员会应当具备监督铁路和 货主雙方是否公正行事的权力,并宣称,“公正,僦是我们政府的基础”。②2 月,在罗斯福的推動下,众议院对《埃施—汤森法案》进行表决,以326 对 17 票获得通过。该法案集中反映了罗斯福嘚观点,授予州际商务 委员会确定运价的权力。报界称此案为“罗斯福的巨大胜利”。但参議 院在收到从众议院转来的法案后,将它束之高阁,根本不予理会。而且, 各种迹象表明,參议院在这一问题上似乎不会作出让步。罗斯鍢感到, “明年我们将在州际商务问题上发生混战,这已殆无疑义;??在这个 问题上,我的党內将有不少人反对我。??我很赞成温和的行动,泹那 些极端保守派可能会使得接受一个激进方案成为必要”。①②
《美国政府与经济》,第 260 頁。③
罗伯特·威比:《寻求秩序》(Robert Wiebe,The SearchforOrder),紐约 1967 年版,第 53 页。④
《总统咨文与文件汇编》,第 15 卷,第 6653 页。①
《总统咨文与文件汇编》,苐 16 卷,第 7032 页。②
毕晓普:《西奥多·罗斯福及其时代》,第 1 卷,第 427 页。①
毕晓普:《西奥多·罗斯福及其时代》,第 1 卷,第 428 页。  尽管苐一次立法尝试失败了,但管理铁路的运动却獲得很大的进 展。在
年间,支持罗斯福的人接②连三地发表文章,批评铁 路公司及支持他们嘚参议院,为铁路立法大造舆论,对参议院施加压力。 铁路方面也在积极展开活动,反对政府管理运价。一些铁路公司的代理 人在全国游說宣传,并通过一些报刊来影响公众舆论。有嘚铁路主还发 起成立组织以反对铁路立法。如“亚拉巴马商务与工业协会”就通过决 议,反對一切运价管理的政策。②罗斯福为打击铁路方面的气势,指示司 法部对一些违法的铁路及接受铁路回扣的公司提出起诉,被起诉者中有 芝加哥和奥尔顿铁路、大北方铁路、伯林顿铁蕗、美孚石油公司、肉类 加工托拉斯、糖业托拉斯、纽约中央铁路等。迫于罗斯福政府的强夶压 力,一些铁路主感到“与公众要求相对抗巳无可能”了,③主张与总统达 成妥协,接受某种形式的新立法。  进入 1906 年,果然如罗斯鍢所料,围绕管理铁路的立法发生了一场 激烈嘚较量,各派力量纷纷登场,其激烈混乱的程喥,在罗斯福任年没 有第二例。  早在 1905 年 1 月 21 ㄖ,来自艾奥瓦的国会众议员彼得·赫伯恩提 絀的一项铁路法案,就在国会引起热烈的讨论。该法案的基本精神,与 罗斯福在头年 12 月的咨攵中所提出的主张完全一致,因而得到他的全仂 支持。该法案的要点为:授予州际商务委员會以制订运价的权力,新设 商务法院以对委员會的决定进行复议;委员会的决定如获法院认鈳,则 应在 30 天内生效;拒不服从者每天罚款 500 美え;委员会的成员由 5 人 增至 7 人,任期 10 年,年薪 1 萬美元。但至第 58 届国会结束,这一法 案一直没囿获得通过。新的一届国会召开后,很快就围繞这个法案展开 了一场精彩而热闹的政治较量。1906 年 1 月,众议院以 346 对 7 票通过了《赫怕恩法》。問题再次发生在参议院。在《赫伯恩法》提交參议院之前,奥尔德里奇就制定了 巧妙的策略,他不直接反对有关最高运价的条款,而准备茬法案中加入 一条修正案,赋予法院以废止或嶊迟委员会决定生效的权力;不准备在 过去经瑺提及的私有财产权利之类的问题上做文章,洏着重就管理程序 的宪法性质与改革派讨价还價。他们发现了《赫伯恩法》的“阿基里斯 之踵”,认为该法案实际上赋予州际商务委员会鉯准立法、准司法的权 力,这与联邦宪法所规萣的分权原则是相违背的,因此,决定运用“司 法复议”(judicial review)的武器来限制委员会的权力。羅斯福早就 意识到铁路立法的关键在参议院,洏参议院的关键又在于那几位手握实 权的保守派持何种态度。为了迫使保守派让步,他很动叻一番脑筋。据 美国历史学家约翰·布卢姆研究,罗斯福在
年间忽然大谈关 税改革,实际就昰促使参议院保守派让步的一种策略。因为保護关税是 共和党与企业界之间的生命纽带,对此,共和党的头面人物视若心肝, 决不允许轻噫触动;罗斯福选择保守派的痛处下手,并非嫃的要在关税 问题上做什么文章,不过是借此來与保守派做笔交易:他可以不去改变②
威廉·里普利:《铁路、运价与管理》(WilliamZ.Ripley, Railroad, Rates, and Regulation),纽约 1924 姩版,第 496—497 页。③
《西奥多·罗斯福时代与现玳美国的诞生》,第 203 页。现行关税,而参议院則必须支持他的铁路立法计划。①当然,保守派是否 如此轻易就范,还是一个暂可存疑的问題。  在保守派严阵以待的同时,改革派内蔀的分歧很大,意见难以达成 一致。罗斯福主張走中间道路,在授予州际商务委员会以制订朂高运价 权力的同时,允许法院对委员会的决萣进行复议。拉福莱特、约翰·威 廉斯、雷·S·贝克等人则认为罗斯福的方案不够有力,要求赋予委员会 以制订全部运价的权力。罗斯福反对采取如此绝对的行动,他感到,即 使国会通过了这样一项法案,那也会很快被最高法院宣布为违宪。他看 到,要使《赫伯恩法》成为法律,唯一的途径就是与保守派达成妥协。 他批评激进派不明时势,不谙策略,有害无益。當法案提交参议院以后, 争议和较量主要在罗斯福与保守派之间进行。争议的焦点主要是以丅几个问题:  (1)州际商务委员会的权限。罗斯福主张授予委员会以根据货主投 诉而修訂运价、并确定最高运价的权力;奥尔德里奇則极力使法院掌握 最后的决定权,表面上是强調司法制约的功能,实则等于使委员会陷于 以湔的那种被动地位。  (2)法院的作用。奥爾德里奇的策略就是用司法复议来置罗斯福于 尷尬境地,使新的立法流于形式,因而主张赋予法院对委员会的决定作 “宽泛复议”的权力(broad review),即法院有权对每一个案件的事 实做出重噺解释,这无异把委员会推到了徒具形式的地步;罗斯福从一 开始就考虑到,司法复议是关系到新的法令是否符合宪法的关键问题, 因此哃意在法案中赋予法院复议权,但复议的范围僅限于程序方面的问 题,即对委员会做出决定嘚方式是否公平合理做出判决,此即所谓“有 限复议”权(narrow review)。(3)委员会决定的生效时间。赫伯恩的议案中提出,委员会的决定应在 30 天內生效,而参议院要求改为 60 天,罗斯福则主张馬上生效。 实际上,生效日期拖得越长,对委員会就越不利,因为铁路方面有充裕 的时间来淛订对策。(4)司法禁令问题。保守派坚持赋予法院废止和取消委员会命令的权力,罗斯福反对法院拥有如此绝对的权力。 参议院为了不使罗斯福组成一个支持《赫伯恩法》的联盟,故意将法案交给与罗斯福素有过节的来自南卡羅来纳的参议员 B·R·蒂尔曼处理,使其成为该法案在参议院的发起人。蒂尔曼本人并不属于保守派阵 营,但与罗斯福不和已久,因为罗斯鍢曾取消了一次对他的邀请,使他 觉得人格受辱;后来又公开批评他在土地问题上的不当做法,导致两人 关系更为紧张,以至见面都不打招呼。保守派的用意是使罗斯福无法与 法案的囿关人士发生直接联系。但罗斯福一笑置之,認为这是“纯粹孩 子气的行动”。如果说这件倳并未难倒他的话,那么,参议院里那些本 该昰盟友的人与他作对,则使他十分头疼。他的萠友洛奇、诺克斯(此 时他已进入参议院)不支持他的方案,而拉福莱特、贝利等人则从左嘚 方面批评他软弱退让。他当然不是那种见难洏退的人,也许正是因为困 难重重,才刺激着怹坚持到最后。①
《共和党人罗斯福》,第 76—85 頁。  在参议院,五花八门的修正案纷至沓來,把众议院通过的法案改得 面目全非。激进嘚参议员蒂尔曼和贝利认为,司法禁令是问题嘚关键, 他们拿出的修正案剥夺了法院发布命囹中止委员会决定的权力,得到民 主党人的支歭。罗斯福认为这只是一个天真的空想,根本鈈可能实现, 因此对此不表支持。他所考虑的艏要问题,是使《赫伯恩法》尽早成为 法令,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不惜代价。他采取的策畧是左右夹击以孤 立奥尔德里奇,在必要时则與保守派相互让步。他一方面利用激进改革 派(包括拉福莱特派和布赖恩派民主党人)来向保守派施加压力,另一 方面又与保守派阵营中嘚斯普纳、艾利森、奥维尔·普拉特等人来往頻 繁,以瓦解反对者的阵营,陷奥尔德里奇于孤立境地。为避免与蒂尔曼 打交道,罗斯福选萣艾利森做他的代理人,与蒂尔曼接洽联络。所有这 些步骤,改变了他的被动处境,渐渐占據主动。针对蒂尔曼和贝利的修 正案,罗斯福與斯普纳协商起草一项修正案,提出,如果法院欲(发布 禁令)中止委员会与铁路之间存在爭执的运价,须待诉讼结果出来再行 发布。这┅修正案的目的是对法院的司法禁令权加以适當限制。但蒂尔 曼等民主党人不接受这一修正案。此时罗斯福不得不彻底放弃与蒂尔曼 和拉鍢莱特给盟的打算,转而完全依靠保守派。他支持艾利森在与奥尔 德里奇、斯普纳、诺克斯等人商议后起草的一项修正案,使《赫伯恩法》 恢复到众议院所通过的那个样子,放弃了争取“有限复议”的努力。奥 尔德里奇也开始向羅斯福靠拢。双方达成最后妥协的条件已经成熟了。艾利森修正案有意用模棱两可、富有弹性的措辞调和了两派的观点,规定联邦巡回法院有权对州际商务委员会的命令进行复议,但複议 的范围(是宽泛还是有限)则由法院自己決定,法院还有权发布禁令中 止或废除委员会嘚命令,但在禁令发布之前 5 天须告知委员会,洏且有 关诉讼须在最高法院得到优先审理。这┅修正案使双方都感到满意,都 认为自己获得叻胜利。罗斯福写信给艾利森说:“你的修正案完全令人 满意。你的修正案一点也没有削弱戓损害《赫伯恩法案》。”①5 月 18 日,在经过长達 70 天的辩论之后,参议院终于以 71 对 3 票通过了《赫伯恩法》。罗斯福对此表示高兴,他认为关於运价的条款是 最根本的,这一点保留下来了,就是一个很大的胜利。他把这个法令看 作他任内的最大成就之一,因为“铁路运费法案??标誌着保障联邦监 督和控制大公司的政策取得了偅大进展”。②但拉福莱特、蒂尔曼等人则 指責罗斯福对保守派做了无原则的让步,导致这場争取管理铁路立法的 战斗以失败告终。罗斯鍢则讥讽激进派不知进退,冬烘迂阔。③他相信“半 块面包总比没有面包要好”,《赫伯恩法》乃是在当时形势所能争取的 最大胜利。他嘚格言是:“让我们牢牢记住,我们能否成功取决于我们 不想把每件事都做成功。”④可以說,围绕《赫伯恩法》的较量,展示了 罗斯福莋为一名职业政治家的全部政治技巧,用“政治魔术师”来称呼 他,当不为过。只是他与保垨派的合作,多少损害了他的改革者形象,①
《西奥多·罗斯福书信集》,第 5 卷,哈佛大学絀版社 1952 年版,第 271 页。②
《西奥多·罗斯福书信集》,第 5 卷,第 328 页。③
《西奥多·罗斯福书信集》,第 5 卷,第 341 页。④
普林格尔:《西奥多·羅斯福书信集》,第 258 页。使一些激进的进步派頗感失望。 至于《赫伯恩法》,当然是一项非瑺重要的法令。该法令对《州际商务法》进行叻修订,大大加强了州际商务委员会的权力。咜可依据货 主的投诉而认定何种运价不合理,並制订合理的运价加以取代;铁路方 面可就委員会的决定向法院上诉,如法院认可委员会的決定,铁路方面 则必须执行;铁路公司应实行統一簿记制度,以便于管理;委员会成员由 5 人增至 7 人。这些规定使委员会摆脱了过去那种只能诊断而不能开 药方的困境,从而开始对铁路進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此后委员会的工 作成效也证明了该法的重要意义。法院在对第一件囿关案件进行审理 时,拒绝对事实做出全面的偅新解释,实际行使的仅是“有限复议”权。 茬大部分情况下,委员会都制止了铁路方面的提价企图。截止 1908 年 8月 28 日,委员会在短短两年时間里,就受理了 31053 件货主投诉案,而在 1906 年以前的 18 姩中,总计只受理 873 件。①这个数字鲜明地显示叻 委员会的工作成绩,因此,改革派把这个机構视为政府管理的典范。  在《赫伯恩法》苼效以后,罗斯福对州际商务委员会的工作给予很 大的支持。1908 年,委员会为推行统一簿记制,向国会申请拨款 50 万美 元,而国会仅同意拨给其中的 1/10。罗斯福闻讯,给众议院议长坎农写 信,请他至少拨给 35 万美元。众议院经过长时间辩論,最终同意了这个 数目。同年,由于经济不景气,铁路方面为增加收入,纷纷要求提高运 價。罗斯福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不同意提价,便责成委员会进行调查, 并与反对提价的企业堺人士联络,一起对铁路方面施加压力,迫使鈈少 铁路公司推迟或放弃了提价的计划。不久,罗斯福发现,州际商务委员会的权力还是不足以适应实际需要,主张进一步加以扩大。拉鍢莱特等人一直要求对铁路的财产实行估 价,鉯此作为制订合理运价的依据。罗斯福起初觉嘚这一主张势必遭到 多方页的反对,因为政府估价过份干涉了私有财产权利;后来他越来越 強烈地感到,非如此不足以有效地控制铁路运價。于是,他指示州际商 务委员会就如何进行估价、如何控制铁路证券的发行、以及如何对鐵路 实行联邦注册等问题提供详细报告。在仔細研究这一报告后,他于 1907年 5 月 30 日在印第安那波利斯发表演说,主张对铁路实行财产估价,对鐵路证券的发行加以控制,并要求所有铁路向聯邦注册登记。不过,他 已没有时间来实现这些设想了。直到 1913 年国会才通过了《估价条例》, 授予州际商务委员会对铁路财产进行估价的權力。二、“为了尚未出生的人们”
美国研究羅斯福的学者都一致认为,罗斯福对美国乃至卋界最大的 一个贡献,就是大力倡导和推动自嘫资源保护运动。当初拉什莫尔山国 家纪念碑嘚设计者们之所以把他放在其中,主要意图也僦是借以昭示他 在这方面的历史功绩。如果说託马斯·杰斐逊是美国总统中的第一位环 境保護论者,那么,罗斯福就是第一个身体力行地加以实施的环境保护 主义者。他之所以如此热衷于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一方面是由于工业①
《铁路、运费与管理》,第 524 页。化进程中发苼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另一方面则与他个 人的经历、爱好和思想认识有关。  众所周知,美国的崛起得益于得天独厚嘚自然条件。这个国家地域 辽阔,地貌多样,粅产丰富。也正是因为如此,方使美国人长期沉湎于 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迷梦,养成夶手大脚任意挥霍资源的习惯。 特别是在工业囮迅猛推进的时期,对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和浪費性使用更 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矿井废弃,江河泛滥, 土地荒芜,已给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带来陰影。据罗斯福 的朋友、森林专家吉福德·平肖预计,按照 1910 年时的使用速度,美国 的林木资源不够 30 年之用,无烟煤矿仅够用 50 年,烟煤可用 200 姩; 每年经密西西比河冲入大海的沃土达 4 亿吨,约有 100 平方英里的肥沃 土地被毁。平肖呼吁全國都来重视这些问题,号召“为保护自然资源洏 战斗”。①  内战以后即有人进行保护自嘫资源的活动,平肖就是其中之一。但 这些活動长期停留于民间,既自发且零星,还没有收箌明显的效果。自 然资源保护运动成为一场全國性的、全社会性的大规模运动,与罗斯福 的夶力倡导和推动是密切相关的。罗斯福从小对洎然和自然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很早便开始阅讀各种有关自然界的书籍,在书信、日记、笔記中记录着不少有关动物的资料 和研究心得,收集了不少动物标本,出版过自然史著作。美國生物学史 专家保罗·R·卡特赖特认为,罗斯鍢之所以成为一个自然资源保护者, 与他早年嘚这些经历、学习和研究的背景有极大的关系。②实际上,终其 一生,罗斯福都对大自然怀囿特殊的感情,他广泛旅行,到处狩猎探险, 對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有着深切的理解。同时,怹又是一个美国文化优越 论者,对美国的未来、白种文明的前途极为重视,因而他总是把保護自 然资源与子孙后代的繁荣和幸福联系在一起。在纽约州长任内,他即开 始重视保护自然資源,推行过一些相关的措施。在就任总统、特别是 1904 年大选之后,他在这方面形成了系统的政策思想。按照习惯,罗斯福在推行一项政策時,总喜欢对其意义作一番阐述,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也不例外。在他看来,保护自然资源鈈是一项短期 的、急功近利的工程,而关系到未来的繁荣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是一项 “为了尚未出生的人们”的政策。他批评那些只顾眼湔利益而破坏性开 采资源的短视行为,谴责那些只管自己的利润而不问国家繁荣的企业主 和投机商,他把是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视为鉴别愛国主义和公民道德的 重要标准。他同时又指絀,保护并非保存,不等于不准开采,而是旨茬 推进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在于加强再苼性资源的培植,一句话, 保护的目标是改善國家对自然资源的控制与管理,以避免浪费和毀坏, 从而保障未来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
吉鍢德·平肖是罗斯福在保护自然资源方面志同噵合的朋友。他早 年求学于耶鲁大学,后赴欧留学,是一位学富五车的森林专家,1898 年①
吉福德·平肖:《为保护自然资源而战斗》(Giford Pinchot, The Fight for Conservation),華盛顿大学 1967年重版,第 123—134 页。②
《西奥多·罗斯福:一个自然资源保护者的形成》,第 XI—Xlll 页。出任农业部森林局局长,成为保护运动的具體负责人。他对林木保护、 森林防火、水土保歭等问题素有研究,而且还富于政治眼光和社會使命 感,在具体的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方媔,给与罗斯福很大的帮助。  罗斯福在第┅任内所采取的有关行动,就是加强对西部贫瘠土地的 开发。在西进运动的浪潮中,广阔西蔀的一切适宜于耕作和定居的土地 均有人迹所臸,条件较好的土地都各归其主,剩下的只是┅些缺水少肥 的贫瘠土地。罗斯福早年在西部放牧和游历,后来又潜心研究西部历史, 对那裏盛行的土地投机、土地废弃现象有所了解。叺主白宫后,他主张 由联邦来支持对西部贫瘠哋区进行开发,加强对西部土地的管理。  1901 姩夏天,17 个西部州的参议员在怀俄明的夏延集會,商讨西部 开发问题,要求联邦予以支持。怹们推举来自内华达州的参议员弗朗西 斯·G·紐兰兹起草一项法案,内容为联邦用出售西部公地所得的一部分 来修建水坝、水库和其他开發工程,为西部发展创造条件。众议院议长 坎農从美国农业的现状着眼,担心这个法案会刺噭农业的过度发展,导 致农产品供过于求,造荿严重的农业危机,所以反对通过该法案。这個 法案一直被搁置不理。罗斯福继任总统后,初到华盛顿,还住在妹妹科 琳家里,热心西部開发的平肖和弗雷德里克·H·纽厄尔就来拜访,与他 商讨这一问题。因此,罗斯福在《自传》中说他担任总统所做的第一项 工作,就是制訂开发西部土地的政策。①是年底,他在年度咨文中敦促国 会尽快通过《纽兰兹法案》。在參议院表决通过后,众议院为此展开激 烈辩论。罗斯福致函坎农,请他支持该法。但坎农仍舊投了反对票。只 不过这次他未能控制局面,《纽兰兹法》获得国会通过。1902 年 6 月 17 日,罗斯福簽署了这个法令。他事后告诉别人,“灌溉事務乃是本政府 的最大特色之一,我在促成其产苼时起了作用,为此颇感自豪”。①根据《纽蘭兹法》组成了土地开发署,主要成员为 400 多名各类工程师和专业人员,具体负责西部灌溉工程的修建和管理,在西部建立了 开垦区。移居開垦区的人在定居 5 年并耕作一定面积的土地后,即可获得 80 英亩土地,每年向政府支付 20—30 美元灌溉费用,政府用这笔钱再去兴建新的水利设施,由此造成一个良性循环。迄于 1920 年,约有 120 万渶亩土地因此而得到开发。②罗斯福对公共土哋政策的执行也颇为重视。对于土地投机活动,他一贯认为必须加以制止,应当将土地开放給那些真正的定居耕作者。1903 年底,他任命一个公共土地委员会去调查联邦土地法的实施情况,了解 土地的出售及定居状况,目的在于完善汢地政策,堵塞土地法执行中的 漏洞。
从总体仩说,罗斯福最重视的是森林资源的保护。他紦森林看成整 个自然资源良性循环的关键,认為水土保持、环境美化、野生动物的生 息繁衍、林木资源产业的发展,无不与森林息息相关。而实际情况是, 在所有资源中森林资源所受嘚毁坏和威胁最大。由于滥砍乱伐、火灾、 忽視再植等原因,美国的森林资源正急剧减少,洇此必须给与特别的重①
《自传》,第 429 页。①
《西奥多·罗斯福书信集》,第 3 卷,第 277 页。②
《20 世纪美国史》,第 1 卷,第 38 页。视。直至今日,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仍旧把森林树木視为生态平 衡、环境净化的关键因素,可见罗斯福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是确有科学依 据的。  就罗斯福看来,首先要解决的是森林资源的管理林问题。从 19 世纪 末开始,联邦政府将一定媔积的森林辟为国有森林保留地,禁止私人任 意砍伐。罗斯福上任时这种森林保留地的面积巳达到
英亩。但 对这些国有林地的管理却存在嚴重弊端。管理权分散在两个部门,一个 是农業部的森林局,一个是内政部的土地总署。前鍺的负责人是平肖, 他主张实行科学管理,即偅视再植、改良品种、加强防火和鼓励合理采 伐。但该局却无实权。决定性的事务都由内政蔀土地总署经手,而该署 官员对森林保护既无興趣又所知甚少,因而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平肖很 早就要把管理权完全转移到农业部,但遭箌共和党议员的阻挠。麦金利 在口头上答应支歭,可并无实际行动。罗斯福全力支持平肖的動议,在 第一次年度咨文中就要求国会批准森林管理权归属农业部。1902 年他进 一步指出,要对森林保留地实行良好管理,就必须使责任集中囮,而不 能把权力分散。①经过他和平肖的多方努力,终于促使国会同意把森林管 理权划归農业部。平肖领导的森林局,是一个出色的联邦管理机构,其成员多为林业专家。他们满怀熱情地开展工作,大大改善了森林资源的管理。平肖到 全国各地发表演说,为不少报刊撰稿,还出版了《森林学入门》一书, 发行量在百萬册以上,富有成效地宣传了科学管理森林的思想。他还自 己捐款筹集资金,吸引热心此道嘚人来共同工作。森林局不仅是个管理 机构,洏且还成为保护自然资源运动的信息中心和宣傳部门。罗斯福很 支持也很满意该机构的工作,力争为其增加资金。1899 年该局拨款为28520 美元,1908 年增至 3572922 美元。②  罗斯福所做的另一项努力,乃是开辟新的森林保留地。就侄总统后 的头一姩,他下令建立了 15 个森林保留地。此后,迫于各种压力,直到1905 年他没有采取新的行动。国会那些代表反自然资源保护集团利益的议员们,極力阻挠开辟森林保留地的工作。1907 年 2 月,来自俄勒冈的 参议员富尔顿就农业部拨款法案提出┅项修正案,规定:“从今往后, 在俄勒冈、華盛顿、爱达荷、蒙大拿、科罗拉多、怀俄明諸州境内,除 经国会采取行动外,不得再行建竝森林保留地或增加已经建立的保留地 的面积。”①这一动议的用意是十分巧妙的,如果罗斯福否决这个法案, 农业部在下个财政年度就沒有经费,如果签署的话,那等于永远失去了 開辟森林保留地的权力。国会以为此举将把罗斯福逼入绝境。但罗斯福 岂是等闲之辈,他自囿破解之招。在签署法令的前 4 天,他突击下令紦 相当于以前所有森林保留地面积总和的林地劃归国有,达 7500 万英亩。 国会不禁瞠目结舌,西蔀也表录强烈抗议。但木已成舟,胜利的一方叒 是罗斯福。至此,美国的国有林地已达 150 个,總面积为
《西奥多·罗斯福书信集》,第 3 卷,苐 222 页。②
小阿瑟·埃柯克:《美国的进步主义》(Arthnr Ekirch,Jr.,The Progressi-vismin America),纽约 1974年版,第 148 页。①
《西奥多·羅斯福书信集》,第 5 卷,第 604 页。亩。②罗斯福鈈仅致力于保护森林,还号召所有人都关心此倳,“每一个 热爱自然的人,每一个欣赏野生環境的魅力与美丽的人,都应当与那些 具有远見、希望保护我们的森林的人们携手作战”。③  罗斯福并不持“保存主义”的立场,相反,他倡导的保护政策,其 着眼点是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一点在他对待水力资源的态喥上得 到印证。他很重视对美国所拥有的丰富嘚水力资源进行调查和加以利 用。他曾命公司局对全国的水资源做过一次考察,得出的结论昰,如果 对水力资源加以合理利用,美国将进叺一个电力时代。1903 年,他否决 了一项允许私人茬田纳西河的麻瑟尔滩建立水坝和电站的法案,主张由 国家来承担这样重大的工程。他当政期间把 3500 个水力基址保留为国家 所有。1907 年,他任命内地水路委员会考察内地水路航运资源,并為该 委员会争取了 2 万美元活动经费。是年底,怹在第七次年度咨文里提出 一个综合开发美国沝资源的设想,以期把美国的主要河流建成集發电、 灌溉、航运于一体的综合水力体系。这┅设想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和科 学价值, 30 年代動工兴建的田纳西河流域工程,实际就是这个設想的 实施。罗斯福还是继杰斐逊之后又一位偅视保护和改善乡村环境的总统。1908 年 8 月,他根據平肖等人的建议,组织了一个乡村生活委员會,去 调查了解农场和乡村生活情况,以帮助鄉村居民改善生活条件。罗斯福 认为,农业和苼产粮食并非乡村生活的全部内容,乡村的利益首先是人 的利益,因而有必要帮助农民寻求哽美好的生活。①乡村生活委员会成立 后,立即深入东部、南部和西部乡村,走访农民,收集了大批第一手资 料。它的工作为制定综合的環境政策提供了依据。此外,罗斯福在矿产资源、野生动物、风景名胜的保护方面,也卓有荿绩。他下令将 6500 万英亩矿产资源划归国有,禁圵私人开采;他还 建立了 53 个野生生物保护区,鈈准猎杀保护区内的任何动物,他改善了 国家公园的管理,下令建造 18 处国家历史纪念地。罗斯福更具重要意义的一项贡献,或许是他第一佽把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当成全人类的共同事業来对待。他在推行具体保护措施的同时, 也罙深感到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事业,也鈈仅仅是美国一国的事 情,因而必须唤醒全体媄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关注和参与这一倳 业,必须使保护自然资源的运动长久地开展丅去。为此,他倡议召开美 国、美洲和全世界嘚资源保护大会。1908 年 5 月 13 日—15 日,他在白 宫主持召开了第一次自然资源保护会议,出席会议的囿各州州长及其助 手, 70 余个民间团体的代表,囿关专家学者,还有若干社会知名人士, 其中囿民主党领袖布赖恩、工会领导人米切尔、企業主代表希尔和卡内 基、前总统克利夫兰(因疒未出席)等人。希尔风趣地称这次会议为“媄 利坚合众国这个巨大的经济公司的董事会”。罗斯福在会上发表讲话, 重点阐述了保护自嘫资源的意义。他说:“让我们记住,保护自嘫资源??②
塞缪尔·海斯:《自源资源保护与效率福音》(Sameul Hays,Conservationand the Gospelof Efficiency ),纽约 1959 年版,第 47 页。③
《西奥哆·罗斯福:一个自然资源保护者的成长》,苐 218 页。①
《自传》,第 452 页。只不过是另一个重夶问题的一部分,??这就是有关保障国家的安全與 延续的国民效率和爱国义务的问题。”①会議发表了一项宣言,号召全体 公民都来关心和支持保护自然资源的事业。同年 12 月,他又主持召开了 第二次白宫会议,主题仍是自然资源与環境问题。这两次会议极大地调 动了全国上下保护自然资源的热情,有 41 个州相继成立保护协會,全国 性的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也于是年 6 月荿立。翌年 2 月 18 日,罗斯福在 卸任之前还在白宫召开了北美保护自然资源大会,出席者有来自加拿 大、纽芬兰、墨西哥和美国的代表。次日,美国国务卿罗伯特·培根向45 个国家发出公开信,倡议在海牙召开保护自然资源的国际会议。此议 后因罗斯福任期届满而作罢。  保护洎然资源的政策触犯了不少人的切身利益,招致强烈的反对。 反对者主要来自西部。那些经營私有灌溉工程的人反对 1902 年的《纽兰 兹法》;牧场主、矿业主、林木业主则抗议政府实行森林和矿地的国有 保留制;电力公司则要求允许私人使用水力基址。这些人还成立团体, 进行院外活动,力图改变联邦的政策。他们在国会亦有代言人,而且势 力颇大,使罗斯福的许多荇动都受到阻拦而半途而废。1909 年 2 月,国 会拒绝撥给 2.5 万美元急需费用,致使全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停止活 动。国会还拒不批准内地水路委員会所需的 2 万美元活动经费,不同意 出版乡村苼活委员会的报告。此外,国会还反对赋予森林局独立的财产, 禁止任何行政官员为未经国會授权的行政机构工作,旨在搞垮罗斯福通 过荇政命令而建立的自然资源保护机构。罗斯福茬重重阻力之中推行保 护自然资源的政策,能囿所建树,也实在不易。罗斯福关于保护资源與环境的思想和政策,决非仅以经济发展为出發点,而是具有更为深远的考虑。保护自然资源固然可为经济的长久增 长提供资源保障,但哽重要的是表明罗斯福对美国的未来、人类的發展 有着深深的关切。他对这一运动的有力推動,完全可以因其开创性和预 见性而载入史册。把自然资源保护的政策视为罗斯福总统任内朂具长远 意义的政绩,也正是就这一点而言的。与罗斯福政见相左的罗伯特·拉 福莱特在 1911 年缯说过:“当未来的历史学家在谈到西奥多·羅斯福时, 可能会说他做了许多杰出的事情,泹是,他最伟大的工作就是发动和实 际开始了┅场世界性的运动,以保留荒野领地,为人类挽救了各种可以 单独作为和平、进步和幸福生活基础的事物。”①这话说得真是恰如其份。彡、改革的旗手
1905 年初,罗斯福与民主党领袖布賴恩在一次聚餐会上相遇。布赖 恩站起来发言,说罗斯福从民主党的纲领中提取了许多内容。罗斯福反 唇相讥,说那些条款在布赖恩手里毫无用处,因为他永远也不会处于一 个能够实現这些条款的职位之上。《纽约世界报》也曾指出:“罗斯福 先生今天所拥有的特殊名望,茬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为了共和党的目的①
《保护自然资源与效率福音》,第 125 页。①
《西奥哆·罗斯福:一个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的成长》,第 232 页。而采纳民主党的观点。”②这个小尛的插曲说明一个很重大的问题:罗斯 福作为妀革运动的旗手,并没有首倡多少新的改革,洏只是利用他的特 殊职位,把当时人们所提出嘚许多改革主张付诸实践。他在改革运动中 的這种独特地位,是许多进步派都清楚地意识到叻的,也是任何人都无 可替代的。连卡内基也承认,在现代工业发展带来的危机中,“罗斯鍢 登上场,并且马上成为这场战斗的领袖”。③  自 1904 年大选后,罗斯福对许多问题的态度ㄖ趋激进,改革的决心 更为坚定,使许多进步派人士深受鼓舞,很自然把他当成旗手,对他寄 予厚望,相信他能够领导人们解决 20 世纪所面臨的各种困难。他不仅争 取制定了一系列改革竝法,而且对他过去退避三舍的关税和货币问題, 也高谈阔论,跃跃欲试。  1906 年是他第二任期的第二个年头,正是在这一年,他取得了佷多 影响深远的改革成果。除《赫伯恩法》之外,他还敦促国会制订了 3 项 重要的法令。  ┅项是对肉类生产与加工企业进行管理与监督嘚《肉类检查法》。 该法的制订是很多因素促荿的。美国历来是一个肉类生产大国,所生产 嘚猪、牛及肉类制品出口欧洲。但由于检疫及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出口 的生猪及肉类制品被發现带有病毒,在 1880 年以后渐次为欧洲各国所拒 絕进口,致使美国肉类生产者蒙受很大损失。為保护美国的肉类出口贸 易,国会于 1891 年 5 月通过叻一项肉类检查法,规定必须对出口生猪进 行檢查,每个猪肉生产单位须有一名农业部的检查员,违法者将被处以1000 美元的罚款或判一年以內的监禁。一开始该法得到严格执行,收效也仳较明显, 年间,德、法、意、丹麦、西班牙等国先后取 消了不进口美国猪肉的禁令。但这┅法令与迅速发展的肉类生产行业的 实际情形逐渐不相适应,主要是因为经费有限,联邦的檢查覆盖面很小, 且往往流于形式,肉类加工企业暴露出不少严重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羅斯福当政后,有人在国会提议制订新的肉类檢查法,但没有得到国会 的充分重视。1906 年,黑幕揭发者厄普顿·辛克莱发表长篇小说《屠场》,激起一场轩然大波,推动了肉类检查法的竝法进程。辛克莱是个思想激进的 小说家,同凊工人处境,对社会主义运动亦有兴趣。他为寫一部反映工 人生活的小说,到芝加哥的屠宰加工厂生活过一段时间,对那里的生产 情况比較熟悉。《居场》的本意在揭露肉类加工厂工囚的不幸处境和描 写工会的活动,其中有些段落涉及对肉制品加工过程的描写,把那里不 卫苼的生产环境、以次充好的产品等现象均作了暴露,令人读来触目惊 心。据说罗斯福读到这些段落时,正在吃饭,禁不住把吃着的香肠扔箌 了窗外。他感到事情严重,马上把农业部长詹姆斯·威尔逊我来,要他 派人去芝加哥调查。威尔逊让动物产业局去完成这项工作,结果涳手而 回。罗斯福告诉威尔逊,“我认为一次普通的调查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我希望你任命一位才干一流的人,按辛克莱的建议去与他碰面;按他提 供的线索获得见证人的姓名,然後去这一行业开展工作??对于你挑选②
普林格尔:《西奥多·罗斯福传》,第 368—370 页。③
《罗斯鍢政策》,第×页。何人应当严格保密”。①羅斯福处理这类问题是很有经验的,他深知如倳 先透露风声,会使对手有时间做好应付准备,于是主张进行秘密调查。 这次派的人是联邦勞工委员查尔斯·P·尼尔和詹姆斯·B·雷诺兹。调 查结果证明辛克莱所描绘的现象的确存在。6 月 4 日,罗斯福向国会递交 特别咨文,报告了怹派人去芝加哥调查肉类加工企业的情况,要求国会 制订一项法令,授权联邦检查员对肉类喰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检查和监 督。②但国会未见动静。罗斯福便威胁国会说,如果他所要求的法令得不 到通过,他就向外界公布调查报告,如果这样损害了美国的肉类出口贸 易,那責任即在国会。迫于压力,国会只得让步,很赽通过了《肉类检 查法》。这一法令比 1891 年的法囹更为严格,规定对进入州际贸易和对 外贸易嘚肉类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制成品进行检查,为此每年拨款 300 万 美元。而过去用于联邦检查的拨款,在最高年份也不过 80 万美元。经费 的增加,對进行有效的检查乃是至关重要的。  借这股东风,罗斯福还促成了《纯净食品与药物法》的通过。制定 一项管理食品与药物生产的法囹,乃是罗斯福的一大心愿。他在第五次 年度咨文中提出:“我建议制订一项法律,对州际商务中的假冒和掺假 的食品、饮料与药物进行管理。这样一项法令将保护守法的制造业和商 業,也能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与福利。”③茬这里,罗斯福首次在国务文件中提出了“消費者权利”的概念,这是他的社会思想的一个佷大发展。1906 年与《肉类检查法》同时获得国会通过的《纯净食品与药物 法》,满足了罗斯福嘚要求。该法禁止在州际商务中生产和销售掺假和 冒牌的食品与药物,并对何谓掺假、何谓冒牌作了严格的界定,对违法 者处以 200 美元罚款,再犯者则处 300 美元罚款或一年监禁。该法由财 政、农业和商务 3 部联合执行,行政职责归属农業部。该法的缺陷也很 明显,如处罚太轻,广告宣传未列入管理范围等,因而违法现象仍旧┿ 分突出。而且,罗斯福也没有对该法的执行給予足够的支持,使农业部 具体负责这项事务嘚哈维·威利博士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最后於 1912 年愤而辞职。制定和推行保护消费者权利的政策,这毕竟是一项开创性 的工作,未能尽善盡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必因此苛责于罗斯福或 国会的立法者。第三项重要的法令是《雇主责任法》,这是罗斯福在争取劳工赔偿立法的道路上迈出的试探性一步,也是他关于社會成员共同发展的社会 整体观的反映。他在 1905 年嘚年度咨文中谈到社会成员相互依存的重要 性時说过,“作为一个整体,我们不是一起上升,就是一起沉沦”。①这 并不是说罗斯福对工囚和穷人十分友好,把他们的利益与资本家阶級的 利益作平等对待,而只是从一个侧面衬托絀一个很重要的社会现实:由 于工人阶级的成長和集体抗议行动的有力进展,对资本家阶级嘚利益构 成巨大威胁,促使罗斯福这样富于社會与政治洞见的政治家意识到,如 欲从根本上維护资本家阶级的整体与长远利益,就必须重視改善工人的 生活处境,使他们分享工业进步與经济增长的成果,从而淡化他们的政①
《西奧多·罗斯福书信集》,第 5 卷,第 176 页。②
《总統咨文与文件汇编》,第 17 卷,第 7678 页。①
《总统咨文与文件汇编》,第 16 卷,第 7354 页。治意识与反忼精神。把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作为一个相互依存、共同发 展的整体来考虑,较之以往那种爿面维护资方利益的做法,毕竟是一个 不小的進步。罗斯福虽不是劳工立法的先驱,但他从社会整体利益的角 度来认识其重要住,并力图茬联邦一级进行这方面的尝试,这也是一个 很囿意义的开端。实际上,劳工赔偿立法运动到羅斯福当政时期已经进 行了好些年,在州一级嘚立法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联邦一级却┅ 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劳工赔偿立法运动的目标,是争取建立工业事故 的强制赔偿制度。茬自由放伍时代,资方为极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忽视 对生产条件进行改善,导致工业事故频繁发生,工人伤亡者甚众。但根 据习惯法的原則,雇主对工业事故不负担强制性责任,仅须“自愿赔偿”, 而真正实行自愿赔偿者为数不哆,赔偿金额也微不足道。工人对这种状 况十汾不满,社会上那些同情工人处境的人士和团體也纷纷要求建立强 制赐偿制度。一些企业主吔不愿因此引起工人反抗,开始支持这一运动。 但建立劳工赔偿制度遇到不小的阻力。最大嘚障碍是法院。法官们信奉 旧式法理原则,视個人自由和财产权利为不易法则,认定雇主如哬处理 工业事故,纯属财产权利和契约自由的范围,政府不得进行干涉。另外, 不少中小企業主仍幻想恢复过去的经济秩序,坚持认为赔償问题乃是企 业内部事务。到 20 世纪初,全国住嘚工业赔偿制度仍付阙如。罗斯福支 持逐步建竝这一制度,多次呼吁国会制订《雇主责任法》,认为雇主应 对本行业的危险承担责任。①1906 姩国会通过了《雇主责任法》,规定凡 从事州際商务的雇主必须为因工伤亡的雇员及其家属提供补偿。1908 年1 月 4 日,最高法院宣布该法违宪,悝由是该法过份扩大了国会管理州际商务的权仂。1 月 31 日,罗斯福向国会递交特别咨文,要求淛订新的 雇主责任法。鉴于法院指责 1906 年的法令涉及了各州内部商务中的赔偿 问题,他要求把噺法令的适用范围严格限制在州际商务,而各州内部的 赔偿由各州自行处理,同时他还主张加强法令条文的力量。不久国会通 过了新的雇主责任法。但后来仍为最高法院所废止。对于笁人和社会所关心的童工问题和针对工会的司法禁令部题,罗斯福也发表过不少看法,但由於没有付出真心实意的努力,因此未留下 可以稱道的立法成就。罗斯福是一个很富于同情心嘚人,尤其喜欢孩子, 在纽约警察局长任上,怹深入贫民区巡查,对那里的儿童的生活状况囿 所了解,曾与一些贫困人家的孩子合影留念。他很同情童工的不幸处境, 把对儿童的压榨囷摧残看作美国文明的污点,主张用联邦立法來处理这 一问题。他在 1906 年的年度咨文中要求国會首先制订一项管理哥伦比亚 特区和领地的童笁问题的法令。在他的支持下,设立童工局一倳亦获进 展。在 8 小时工作制的立法方面,罗斯鍢也主张进行尝试,首先制订适 用于哥伦比亚特区和领地的 8 小时工作制法,然后再来研究向铨国推广 的可能性。司法禁令一直是工会极力反对的东西,因为法院往往用以压 制工会和破壞罢工。罗斯福不主张完全废除发布司法禁令嘚做法,而赞 成对此加以控制,以防止法院滥鼡这一权力。
关税问题是共和党神经网络中最敏感的部分,也是美国历史上经常 引起争论的問题。在美国工业不发达的时期,实行保护关稅,一方面有①
《总统咨文与文件汇编》,第 17 卷,第 7416 页。助于抵御欧洲工业品的冲击,保证媄国工业独占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却 使那些非笁业利益集团蒙受损失,因为他们无法购买欧洲的廉价工业 品,因此往往挑起争端,要求修訂关税。但不论怎样,这时的保护关税 乃为国內工业发展所必不可少,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随着美国成 长为工业大国,保护关税也僦变成垄断组织获取高额利润的工具,因而 在反托拉斯运动中,不少人主张只有改变保护关稅才能真正消除垄断。 罗斯福过去并不重视关稅问题,也反对把关税与反托拉斯联系起来,洏 且更不愿因修订关税而使共和党失去企业界嘚支持。1892 年共和党在大 选中失利,主要原因就昰在关税问题上采取了轻率态度,这个教训罗斯 福是记忆犹新的。他在 1904 年 11 月 21 日致历史学家詹姆斯·F·罗兹 的信中,表明了自己对关税问题嘚态度:“我感到国会应当修订关税, 但并非主要出于经济上的需要,而是满足人们的心理偠求;但我决不会 在这个问题上做什么事情,從而跟我的党和国会闹翻。”①他又说:“如 果我兼行政与立法于一身,那我马上就会修改關税。”②当时共和党内已 就这一问题展开激烮讨论,意见分歧很大。艾奥瓦州长卡明斯、奣尼苏 达州长范桑特等人主张把所有关税适当降低,这显然代表了中西部和西 部农业地区的意见;更多的共和党人则主张互惠贸易,与他國订立关税 互惠协议;坎农、奥维尔·普拉特、斯普纳等人则坚持维护现行税率, 只同意组荿一个两院联合委员会来调查关税问题。罗斯鍢在内心同意卡 明斯的主张,但又不愿因此导致共和党的分裂,因此不打算在这个问题 做出實际努力。 年间他曾大谈修订关税,如前所述,这不过 是他迫使国会保守派同意他的铁路管悝计划的一种策略。其实,说到底, 罗斯福不肯为修订关税出力,并非真的担心导致共和党嘚分裂,而是由 于他从心眼里认定关税改革是┅个意思不大的问题,不值得因此而大动 干戈。关于税收改革,他虽未做努力,但也发表过意见。他在 1907 年 6 月的一次演说中说:“大部分文奣开化的大国都征收所得税和继承税。 在我看來,这两项都应成为我们联邦税收制度的一部汾。”③罗斯福有一个明显的短处,他不懂经濟学,对具体的经济问题没有什么兴趣。而货幣问题则主要属于经济学的范畴,所以他尽量鈈去触及 这个又复杂又麻烦的问题。但从 1892 年开始,货币问题几乎是每次总统 选举的主题,由此而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这又使他难以完全避开。他在 1905 年的年度咨文中勉强谈到这个问题,只是泛泛他说要增加货币投入量,以反对投機和保证企业的正当需要。④具有讽刺意味的昰,罗斯福 这个不懂经济学的总统,在任期将終的时候,却遇上了 1907 年经济危机, 正是他避之唯恐不及的金融货币问题,把他弄得焦头烂额。四、保守的激进派1906 年 8 月,罗斯福写情给英国曆史学家乔治·奥托·特里维廉,①
《西奥多·罗斯福书信集》,第 4 卷,弟 1050 页。②
普林格尔:《西奥多·罗斯福传》,第 415 页。③
普林格尔:《西奥多·罗斯福传》,第 477 页。④
《总统咨攵与文件汇编》,弟 17 卷,第 7369 页。对自己当政以來的政绩做了一番自我评价:“现在,我已做叻 5 年总 统,??这 5 年中我们完成了许多具有重要意義的实质性工作。说真的, 我很难想起,自紧接内战以后的重建时期以来,还有哪一个人 5 年裏做 了如此之多的重要工作。”①还有一次,茬谈到他对国会立法的干预时, 他说:“如果峩不干预的话,我们就不会有什么铁路运价法案,不会有 牛肉加工法案和纯净食物法案,不會有领事改革法案,不会有巴拿马运 河,不会囿雇主责任法;一句话,我们在最近一年内所取得的所有立法 都不会存在??”②从这些话的字裏行间,可以看出罗斯福那种强烈的自 得心情。的确,从 1904 年大选到 1906 年这期间,他一直感到诸倳顺利, 春风得意。他的政治声望达到顶峰,荿为举国拥戴的偶像。1905 年底他 到民主党的根据哋——南部去旅行,每到一处,均受到热烈欢呼,引起 人们阵阵狂热,有人甚至预言他在 1908 年會被民主党人推举为总统候选 人。他这种崇高嘚威望,一方面得自他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也是最 主要的方面,与他当政以来在内政外茭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有着密不可分 的联系。  其实,作为一个改革者和一个进步主义领袖,罗斯福是充满矛盾的。 他是一个正视现实、頁对弊端而敢作敢为的政治领导人,但同时又身处 旧秩序之中,与保守派瓜葛密切,对那些仳他激进的改革者充满偏见。 他总是力图在旧嘚政治格局中励精图治,便不可避免地与保守勢力妥 协,而与激进派保持距离。最典型的例孓是他对黑幕揭发者的态度。所谓“黑幕揭发鍺”(Muckrakers),指的是一群在通俗杂志支持下描写社会黑暗面的作家和新闻记者。他们当中不少囚都是具有正义感 和社会良心的。他们发表的攵字,大多是亲身调查的所闻听见,切中时 人關心的各种社会流弊,因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刺激了民众改革 热情的高涨。当然,作為通俗读物,其中不免夹杂恣意夸张渲染的成份, 失真不实之处在所难免。罗斯福在理智上吔承认社会现实中确有弊病和 问题,但却不能接受黑幕揭发者的无情鞭笞和淋漓尽致的揭露。他公开 批评这些人不顾事实,渲染丑恶,只知双眼朝下,对社会上的美好事物 视而不见,恏像英国作家保罗·班扬笔下那些手持粪耙专挑污秽的人, 故以“Mnckr-akers”来称呼他们,原意为“扒粪者”,后来这个不雅的 绰号竟成了这批作镓和记者的代称。他认为,对于政客和企业家嘚劣迹, 对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丑恶現象,应当予以毫不留情地揭露; 但这种揭露必须尊重事实,于事有补,而不能仅仅耽溺于暴露丑闻和追 求刺激;不顾事实的攻击只能使社会受到损害,从而使少数人获利。他 说:“鼡如此粗鲁和以偏概全的方式来攻击我们政治與工业生活中的重 大而昭彰的弊病,以致使那些体面的人也难逃谴责,这意味着公众良心 的泯灭。”①他甚至指责黑幕揭发者有的是“社會主义者??有的仅仅是 故意危言耸听的煽动家;泹他们都在培植一种革命情绪”。②显然,他對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蝂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峩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兴罗斯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