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物质的量是溶剂的物质的量加上碘酒的溶质和溶剂...

> 【答案带解析】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B....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B.水是一切溶液中的溶剂C.溶剂量不变时,加入的溶质越多,溶液质量一定越大D.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温度一定不变
A、根据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不变进行解答;
B、根据溶剂的含义进行解答;
C、根据物质的溶解能力进行解答;
D、根据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能量的变化进行解答.
A、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不变,故A正确;
B、水并不是一切溶液中的溶剂,例如碘酒中溶剂是酒精而不是水,故B错误;
C、但溶液达到饱和后,再继续加溶质也不会溶解,溶液质量不变,故C错误;
D、有的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有...
考点分析:
考点1: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知识点的认识】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就是指为了某种需要,向浓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如果是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将其稀释的所要求的浓度的方法.要想顺利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进行准确地计算;由于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若设浓溶液质量为m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n g,则等式m g×a%=ng×b%成立,加入水的质量为ng-mg.然后,要进行准确地称量(或量取);一般只需要用量筒量取所加水的体积即可,注意读数时一定要平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最后,将所量取的水慢慢地倒入盛浓溶液的烧杯中(不能洒落到烧杯外面),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在量筒内进行稀释的实验操作.【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和操作的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计算和的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液体的量取、倾倒等有关的实验基本操作”、“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液体的量取、倾倒等有关的实验基本操作,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计算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液体的量取、倾倒等有关的实验基本操作,以及有关误差分析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方法,液体的量取、倾倒等有关的实验基本操作,以及有关误差分析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爱心提示:在解答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和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性题目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1.计算一定要准确无误.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ρ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计算过程中,单位一定要统一.2.有关的实验操作一定规范、准确.若有误差,一般都是实验操作错误或失误造成的;可以从实验操作上分析、寻找原因;或者是根据错误的实验操作后果,来进行误差分析等.
考点2:常见的溶剂
常见的溶剂【知识点的认识】常见的溶剂主要有水、汽油、酒精等.其中,最常用的溶剂是水.例如,水能溶解氯化钠、硫酸铜等许多种物质,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常见溶剂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常见的溶剂、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以及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常见的溶剂,以及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和相关知识等;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对溶质、溶剂的判定可以参考下面的口诀,进行思考推断.口诀是:“气固溶液液为剂,液液相溶多为剂.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其含义为:“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记作溶剂.”
考点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知识点的认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是指物质在溶解时,所发生的两个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的多少不同,而引起的溶液的温度变化的现象.具体来说,是这样的.物质溶解的过程包含有以下两个过程: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该过程吸收热量;另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该过程放出热量.并且,不同的溶质,在这两个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也不同;这就导致在物质的溶解过程中,伴随着温度的变化,同时表现为吸热或放热现象.其具体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共有如下三种:1.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会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表现为放热现象.2.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等),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现象.3.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如硝酸铵等),表现为吸热现象.【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物质的溶解现象、溶解所导致的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吸热或放热现象;还考查学生对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常见的溶剂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解时所导致的温度的变化,进行科学地探究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溶解,溶解过程又包含哪两个过程;并且,还要弄清哪一个过程吸收热量,哪一个过程放出热量;吸收的热量多,还是放出的热量多.特别是记住哪些典型的物质,例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解放热多,温度升高(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溶解时表现为放热现象;硝酸铵溶解吸热多,温度降低,溶解时表现为吸热现象;其它的物质则可以认为吸热和放热相等,温度不变,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现象.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变成溶液,容易被人体吸收
长久使用的热水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某学校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测定水垢中CaCO3的含量:取200g水垢,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同时测量5分钟内生成气体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时间/min12345质量/g3050606666试回答下列问题:(1)4分钟后,产生的CO2不再增加,说明水垢中CaCO3______(填已或未)反应完全?(2)该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某生产碳酸氢铵(NH4HCO3)的化肥厂,为谋取利益,打出“本厂生产的优质碳酸氢铵,属国际首创,含氮量全球最高,达到20.1%”的广告.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广告的荒谬之处.
关于蜡烛的实验探究:小敏是某班的小小化学家,最近对蜡烛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实验.(1)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其中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2)先用一木筷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了如图(a)上所示的圆弧状焦黑斑,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3)如图(b),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可观察到火焰______,是由于______.(c)斜插入蜡烛焰心时,观察到漏斗颈口处产生了黄色火焰,这是由于______.(4)如图(d),他在B烧杯中先加入适量的碳酸钠粉末,分别点燃四支蜡烛,然后在B杯中加入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将C烧杯倒罩在高矮不同的两支蜡烛上.在A、B两烧杯中,蜡烛先熄灭的是______,是由于______.C烧杯中先熄灭的是______,是由于______.(5)为了探究蜡烛的组成,他取了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有______出现,将小烧杯迅速倒置,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石灰水______,据此他得出关于蜡烛组成的结论是______.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化学性质的装置图.若产生的二氧化碳足量,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反应的现象为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在图(2)中反应的现象为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在图(3)中反应的现象为______.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用1kg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做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其单位是mol/kg.5mol/kg的硫酸的密度是1.2894g/cm3,则其物质的量浓度是( )A.3.56mol/L B.5.23mol/L C.4.33mol/L D.5.00mol/L
设水为1Kg即1000g,硫酸溶液的质量为()g,则其体积为V=()g/1.2894g/cm3=?,V单位要变成升,然后代入下式计算:c=5mol/V,即可求出.自己算一下.会有成就感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C设硫酸溶液中含1kg溶剂,则溶液中含5mol H2SO4溶液总质量m==1940g物质的量浓度n=5/〔1940/(1.)〕=4.33mol/L
扫描下载二维码在标准状况下,35.5g氯气的体积是______L,将其与氢气完全化合,需氢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将生成的气体制成1L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moloL -1 ,将此溶液取出20mL加蒸馏水稀释成200mL溶液,此稀稀后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moloL -1 .
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标准状况下,Vm=22.4L/mol,则氯气的体积为0.5mol×22.4L/mol=11.2L,由H 2 +Cl 2 ═2HCl可知,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生成HCl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mol/L,再由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设稀释后的浓度为x,则0.02L×1mol/L=x×0.2L,解得x=0.1mol/L,故答案为:11.2;;0.5;1;0.1.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若A、B、X、Y均为化合物。向A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的焰色为黄色。则A与B按物质的量之比1:4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_高考化学_教育新闻_河南文科豫文网-河南省文科学科专业网站
河南文科网是河南省文科专业网站,欢迎您的访问!
您现在的位置:&&_&&_&&_&&_&正文
若A、B、X、Y均为化合物。向A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的焰色为黄色。则A与B按物质的量之比1:4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07 更新时间: 12:14:55 | 【字体: 】
核心提示:...
中学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B→X+Y+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其中,
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请回答:
(1)若Y是黄绿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若A为常见的非金属单质,B的溶液为某浓酸,其氧化产物的结构式为&______
(3)若A为金属单质,常温下A在B的浓溶液中“钝化”,且A可溶于X溶液中。
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填所在周期和族)
②含 a mol X的溶液溶解了一定量A后,若溶液中两种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恰好相等,则被还原的X是 mol。
(4)若A、B、X、Y均为化合物。向A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的焰色为黄色。则A与B按物质的量之比1:4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1)MnO2+4H++2Cl-(浓)= Mn2++Cl2↑+2H2O(条件为加热)(2分)(2)O=C=O
(2分)(3)①第4周期第Ⅷ族(2分)②(2分)(4)NaAlO2&NaCl(2分)
文章录入:乐溪&&&&责任编辑:luxu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oL-1的是(  )A.将40g&NaOH溶解于1L水所得的溶液B.将22.4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C.将1L&10&mol/L的浓硫酸加9L水混合配成的溶液D.从1L&1mol/L&NaCl溶液中取出100mL的溶液
A、40g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浓度为1moloL-1,不是溶剂的体积为1L,故A错误;B、氯化氢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体积一定,影响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因素有温度、压强,22.4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故B错误;C、溶液体积不具有加合性,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是10L,故C错误;D、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均一性,与取出溶液的体积大小无关,故D正确;故选D.
为您推荐:
A、40g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浓度为1moloL-1;B、氯化氢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C、溶液体积不具有加合性;D、根据溶液浓度的均一性判断.
本题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与计算,比较基础,注意B选项中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对象与条件.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碘酒的溶质和溶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