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青团教师的社会地位位是?作用是?2.共...

组工在线 - 四川共青团
社会转型中共青团组织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 在中国社会转型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青年和共青团组织的发展正在经历着一次整体性和全面性的变化。这其中交织着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宏观与微观、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以及如何更好协调党、青年、共青团组织之间关系等种种复杂因素。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指出:“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这一科学论断高瞻远瞩,内涵丰富,对于准确地把握当代青年和共青团组织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对于积极促进社会与青年的和谐发展,对于全面推进共青团理论研究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方向性指导意义。&&&& 一、党对共青团组织的新要求&&& 1.培养一代“四有”新人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向全党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的问题。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新一代,既是邓小平同志对广大青少年、青少年工作者和全社会寄予的殷切希望,也是“全面发展的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具体规定。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新型公民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努力方向。有文化则是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努力方向。“四有”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党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肩负着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光荣重任,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有”新人的标准,卓有成效地做好各项培养工作,引导当代青年沿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找准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结合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更好地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青年发展的时代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新时期青年运动和青年发展的根本指南。&&& ――当代青年要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建功立业。和谐社会与青年人生的目标实现,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来支持,只有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保证青年一代自由而全面的成长。&&& ――当代青年要做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推动者。在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发展青年文化,逐渐形成有时代特色并与社会主流文化相一致的新时期青年主导价值体系。&&& ――当代青年要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忠实实践者。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既是培养一代“四有”新人的有效途径,也是共青团组织发挥人民团体职能作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有助于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新时期青年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战略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最终使宏伟目标变成现实,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共青团组织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青年发展的整体目标,思考谋划团的事业发展蓝图,把组织团员青年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以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指导,创新团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共青团组织的跨越式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落实到青年事业发展中,就是要全面贯彻新时期做好党的群团工作“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指导思想,发挥好组织、引导、服务、维护青年群体合法权益的职责,做到发展为了青年,发展依靠青年,发展的成果与青年共享,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开辟了通往高度和谐未来社会的现实道路,但实现理想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努力。特别是在我国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还不发达、还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高度和谐的社会不会也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实现,需要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创建。&&& 4.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而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哺育和培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得到了新的概括和发展。当代青年是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是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是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是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的新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青年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青年去奋斗,青年一代要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就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建树的人。必须坚持党对青年运动的正确领导,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用良好的作风吸引青年,在执政党、青年组织和青年之间,建立起相互支持、理解、信任、尊重的桥梁和纽带,而共青团组织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个光荣使命。&&&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契机&&& 1.积极争取和承接好政府部分公共服务项目&&&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的职能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公共事务的管辖权限将逐步下放给非政府的第三部门。接受政府部门的委托,共青团组织在管理青年事务方面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争取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公共事务,促进建立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给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青年事务社会管理网络。在政府转型过程中,要主动争取有效资源,在政策体系、公共服务项目中取得独立的规定和实施权,获得像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困难家庭子女培训这样的有政策和资金保障的项目。在参与社会工作中,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正确导向。引领广大青年进百家门、问百家事、访百家情、暖百家心,及时准确掌握最真、最实、最新的民情,从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中寻找参与社会公共领域工作的切入点,把为困难群众提供经常性的帮助落实到青年成长进步的实践中,落实到每时每刻的行动上。&&& 2.充分发挥好受政府委托管理青年事务的职责&&& 共青团是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社会支柱,在我国政府部门中没有专设处理青年事务机构的情况下,承担着政府委托管理青年事务的责任。青年事务是指关于青年教育、就业、劳动、社交等成长成才、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及青年群体生存与发展状况,政府和社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在行使青年教育、监督、管理、保护、发展等职能过程中所涉及的综合性服务事项。青年事务具有主体性、时代性、国际性、多样性、复杂性、特殊性等特点,需要政府的行政力量介入,通过控制、规范、强化、适应,将其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目标体系,调动积极因素,减少负面影响,促进新一代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共青团组织在新世纪的全局工作中,要抓住管理青年事务主渠道的有力地位,不失时机地参与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运用政策和行政的手段推动事业发展上新的台阶。&&& 3.明确委托青年事务管理职能的范畴&&& 青年事务的内容广泛丰富,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职能上划分它既有政府计划、司法、劳动、教育、文化等部门的部分职能,又有社会组织的相关职能,同时还与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的工作内容相交叉,因此需要划分清楚各负其责地履行职能。从拾遗补缺的角度,团组织承担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积极推进政府部门将青年事业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争取确立若干个促进青年事务发展的政府项目;制定和完善地方性青年政策法规体系的形成,使青年和青年工作有法可依;建立青年发展状况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定期发布年度性的青年生存和发展状况白皮书;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指导和协调青年的教育、培训、服务、保护等项工作;组织实施除学校以外的全方位社会青年公民教育;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净化监管工作,指导青年闲暇文化生活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承担青年和青年事务专项课题的调研工作,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对策性的建议;履行对青年组织社团及中介机构的管理职责,使其按照要求规范性运作;开展对特困及不良青年的关心、教育、帮助、挽救工作,使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组织青年的国际间的文化交往与合作活动,等等。&&& 4.参与制定青年政策法规的工作&&& 政策法规具有导向性、稳定性、制约性、权威性和保证性的功能。着眼于青年的全面发展,参与青年政策的制定,加快青年事务法律的进程,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青年问题,促进团组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司法的角度,阐述党和国家关于青年事务的基本立场和总体构想,明确包括青年和青年组织团体应享有的社会地位,权利和义务,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处理青年事务的办法规定等,可以使青年工作有所遵循,团的组织能够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和青年群体的合法权益。在已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基础上,各地共青团组织还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地方性青年法律体系的建设,把过去大量分散零乱的青年政策系统化,形成政府的立场和行动。&&& 5.积极协调和解决青年问题&&&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青年领域因其主体成长发展的高度动态化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给青年带来优越享受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使他们处于困惑和弱势的境地,甚至被推向边缘地带受到威胁和伤害。因此青年群体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同时也是需要接受特殊保护的对象。特别是对青年成长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共青团要协助政府给予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包括:健康问题,青年的身体状况因营养不足或过剩及缺少保健知识和措施呈逐年下降趋向,尤其是心理的成熟度相对滞后,各种心理疾病呈上升趋势;教育问题,青年的思想、品德、知识、养成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职业技能培训都存在着差距,其教育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急需得到改进;就业问题,人口膨胀和产业结构调整,使青年群体就业和再就业矛盾尤为突出,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技能本领,走上工作岗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环境问题,青年成长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需要得到不断的净化,青年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居住权、健康权、社会福利权及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需要得到有力的保护;青年违法犯罪的问题,通过共青团组织的参与,在法律框架内促进全社会的关注,从违法犯罪原因入手采取预防措施,并对两劳释放人员提供改造帮教服务等。&&& 6.探索参与管理青年事务的新途径&&& 承担政府职能,参与管理本国和本地区青年事务在国际上已经成为潮流,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政府里都设有管理青年事务的机构,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沿海开放地区在基层组织中也作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借鉴他山之石的做法,积极探索开辟管理青年事务的模式和渠道。其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人大、政协中青年委员的优势,围绕青年事务中的项目和问题,提出专题议案,为各级政府决策和促进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争取在政府内设立类似具有青年事务协调委员会、青年议事会职能的机构,主管青年政策、规划、指导、设施、训练、交流、公共关系与合作以及专题研究等事务;处理日常事务的办公室应放在共青团机关,负责对全省青年事务的发展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做出评价和提出建议;在基层大力扶植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事务署、青年法律咨询服务中心、行业协会等形式多样的中介机构,依法办事,逐渐形成门类齐全的服务体系;加强对共青团参与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理论研究,提出系统的操作方案,使这项工作尽快与时代和国际接轨。&&& 三、青年群体变化的新特点&&& 1.青年的基本生活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生产总值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比重不断上升,而用于生存性支出比重下降,消费结构日趋合理。经济的持续发展,使青年的教育、就业、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消费支出和消费层次稳步提高。作为享有改革成果的受益群体,他们对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党的民生政策,能从自身不断富足的生活变化中得到真实体验,从而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定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对未来个人的发展前途也更加充满信心。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城乡和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同青年群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需要帮扶救助的青年群体也会随之增多,其中进城务工青年、经济困难学生、城镇流浪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以及残疾青年等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尤其需要给予关注。&&& 2.青年群体之间的流动整合进一步加快&&&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青年的职业流动将成为一种常态,从中他们更能充分地享受到自由的乐趣、价值和活力。资料显示,在社会变革时期,青年人口的迁移率一般为中老年人口的两三倍;在迁移人口中,青年人口一般约占七成以上。青年人口的迁移、流动,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了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带动了资本、物质、信息交换,加快了地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乡分割体制和户籍制度的改革,也给青年一代的社会化进程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未来我国青年群体流动的基本态势表现为:第一,农村青年向城镇流动。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的大量青年剩余劳动力将涌入城镇,为数众多的农民转为工人或其它行业的职工,他们在思想文化及行为方式等方面与城市青年趋于同化。第二,国有和集体企业青年向新经济组织流动。由于新经济组织独有的灵活机制、优惠政策及可观的经济效益,能够使一批有志青年的理想得以实现,因此对青年群体中的创业者有很强的吸引力。第三,第二产业的青年向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流动。在工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第二产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下岗青工,开始向第三产业流动。同时,也有一定数量的青年职工来到农村,承包养殖、种植、专业和科技等方面的项目,发挥自身的优势实行第二次创业。第四,单位青年向社区流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社区开始分担国家和企业许多职能,形成社会结构重组后市场新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人开始淡化对单位的依赖,转向能满足个人不同需求的各具特色的组织和团体。同时,农村经济改革也使小城镇的建设加快,更多的青年劳动力在那里组成了新的职业群体。第五,本地青年与外地青年的相互流动。受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沿海开放地区以及西部大开发等优惠政策和发展环境的吸引,将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摆脱了传统的就业方式,陆续走出家门闯世界。&&& 3.青年文化的表现更加活跃和开放&&& 青年文化是由青年群体所具有的一切内隐或外显的要素构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所代表的是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青年群体的利益。它既具有对抗性、冲突性、正在进行性的对位特征,又具有接受性、继承性和可转化性的联结属性。随着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青年文化在价值理念、社会参与、生活方式、成长需求,以及多元发展和自我完善等方面都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对社会的主流文化认同意识和回归意识加强,与西方文化、大众文化之间融合的趋势也更加明显。&&& 未来我国青年文化发展趋势是:第一,青年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并带有社会先锋的时代色彩。但价值观变化的主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规范逐渐趋于一致,爱国、爱党、爱家乡,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贡献青春,将成为全国青年的共同心声。第二,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得更为现实。他们尊重和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但也同样看重个人的利益,在自愿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希望个人的价值能够实现;他䛬想往公平的竞争环境,期望能够凭借个人的本事去开创事业,对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他们愿意结交事业上合作的伙伴,赞同互惠互利和优势互补的双赢模式,反对相互间拆台的卑劣作法。第三,注重自我实现。能够乐观、理性地把握成才与择业机会,他们大都渴望有一个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希望有充分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能够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承认。与过去的青年相比,他们更加成熟和自信,能够快速、敏锐地对社会变化做出反应,理智地采取应对措施,积极主动地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第四,青年的需求更趋于现实。从过去注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向注重经济地位、工作环境和发挥个人才能方面转化,从注重文凭学历向掌握真实本领、完善自己素质转化,大都表现出对市场经济的现代劳动价值的推崇。第五,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作为领导生活潮流和开创时尚的群体,他们更趋于理性化和个性化的消费与服务观念,更趋于开放、自由、完善的生活方式,将在即将到来的小康社会中表现得更加独具特色,并为社会文化整合注入青春活力。第六,青年文化中的偏离走向不容忽视。由于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主导价值体系一度混乱,腐败现象普遍滋生以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文化和拇指文化的日益泛滥,使部分青年群体淡漠政治,追求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想往西方资本主义腐败没落的生活方式,个别的会产生一些反社会、反人民的越轨行为,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4.青年群体之间的分化继续扩大&&&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各种思潮流行变化和相互碰撞的景象,极大地活跃了青年人的思维。随着新的机会增加,大量的非正式青年团体应用而生。这些团体呈现出灵活、自由、宽松、专业的倾向,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青年的独特需求,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同时,各种社会势力、宗教势力、西方敌对势力对青年一代的争夺一刻也没有停止,他们渗透到基层、社区、学校和家庭,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帮助青年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各自的服务对象能够产生很强的依赖感和吸引力。另外,互联网上更多的青年虚拟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对熟悉计算机操作的青年网民,更具刺激性和亲和力,其迅猛发展的势头难已阻挡。网络欺骗性的一面,对青年思维、交友、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需要增加社会严管和正确引导的力度。&&& 5.青年的社会问题会更加突出&&&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正进入一个新的攻坚阶段,长期积累下的体制性、结构性弊端,在调整改造中相继出现。职工下岗就业困难,城市低保需要救助,看病就医负担较重,棚户区改造,农民工子女就学等,都给政府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此外,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会使青年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教育费用上涨,将使一些贫困家庭子女失去“教育”平等的机会;教育模式的陈旧,难以满足新一代应对未来发展的需求;社会教育的缺失,无法让更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接受继续教育,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将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 青年失业和难以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仍将突出。中国青年有需求未就业的人口规模庞大,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数以千万计,加上每年大量的从农村转移就业出来的农民工,就业压力有增无减。近些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翻了一翻,就业供求的比例严重失调。更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只想待在大城市,而不愿去基层和边远地区,使整体就业率一直在低水平中徘徊。民工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仍将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青年农民进城务工如何融入当地的环境,如何提高其素质并减少对所在城市的负面影响,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农民工子女就学、“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系、隔代教育等,都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难点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健制度的逐渐完善,青年的身体健康将得到保障。但在升学、就业、职场竞争等压力下,近视、肥胖、心血管等疾病,特别是焦虑、紧张、郁闷、强迫症、神经衰弱等方面的心理疾病将明显增多。饮食卫生、食品安全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也将为社会所普遍关注。&&& 四、互联网发展的新空间&&& 互联网凭借着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以无以伦比的信息承载量,一跃成为继报刊、电台、电视等大众传媒后的第四大媒介。电子网络体现了平等、互利、灵活、流畅、弹性、变通等特点,对青年一代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在思想观念层面上,它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把先进的观念、多元的文化、全球的视野、互动的意识等传播到青年群体的每一个角落。在工作层面上,它拓宽了合作渠道,使互不相识的网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上得以沟通,共享信息和项目的资源。在生活层面上,扩大交往空间,丰富活动内容,缓解日常紧张的压力。在网络成为青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网络语言、网络游戏、网上交友也成为了青年文化的新元素,而且每时每刻都在迅速地创造发展中。&&& 网络世代正以与其父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更轻松自如地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吸取知识与提高素养,积极地休闲娱乐、交往、创造和工作,以应付社会变革带来的压力,并跳出生活的狭窄空间,去关心整个人类、整个地球,进而去实现文明的共创、共进及共享。同时,互联网带来的负面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在虚拟世界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信息,使青年一代目不暇接、难分良莠,使为数众多的新一代深受其害,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原有的社会形态,使青年社会化的环境有了双重的选择:一是传统的现实环境;二是虚拟的网络社会环境。传统现实环境的社会化是在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和传统大众媒介中进行的,具有外界社会化实体教化的真实性和确定性。而虚拟社会中的网络社会化是青年人在互联网中进行的社会化,个体形成了新的社会认知图式,与现实社会中得到的信息形成强烈的反差,导致与主流文化形成冲突的深刻危机。随着青年上网的人数越来越多,加强网络监管的力度,创造先进的网络文化加以引导,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和腐朽文化的传播,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网络环境既要宽松自由,又要规范有序,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同时把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正确把握网络的宏观导向性,面对网上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确定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正义的影响力,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要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使其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信息发达及时,有青年特色,符合青年人的“口味”。&&& 要通过技术、监控和法律手段,打击网上违法行为。加强“防火墙”方面产品的研制,建设强大的防护系统,对网上的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净化网上环境,防止乃至杜绝不良信息和行为对青年的侵蚀和毒害。建立网络的监察机制,加大打击力度,以应对日益猖狂的网上犯罪。发挥群众监督、群防群治的能量,建立健全有关法规,使青少年使用网络有法可依,走上以法治网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整合各方面资源,健全青年合理使用互联网的管理体系。&&& 扶持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网吧,取缔无照经营、违法经营、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网吧。充分发挥多部门管理和全社会的监督力量,将网吧问题化解到最低。通过机构、人力、技术监督,为青年创造“绿色生态网络”环境。机构监督,就是大力加强相应监督机构的工作力度和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人力监督,就是公布监督电话,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技术监督,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来确保网络的“健康”和安全。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青少年之间、青少年和社会之间的交往,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发展各类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对有心理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的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克服他们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五、国际青年事务发展的新趋势&&& 全球化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世界各个角落,信息全球化、交通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文化交流全球化,使得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球村”。世界各国青年之间超越民族界,解除各种壁垒,价值观念更加趋同,跨国流动更加频繁,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更加开放融和丰富多彩。各国青年的留学潮、移民潮、劳务输出等跨国流动的速度加快,互联网及其它传媒手段开辟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新时代,使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体系中的青年,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趋同越来越明显,地方性的色彩被逐渐淡化。跨国公司的经济渗透,导致了各国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调控能力减弱,并对青年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产生强烈的影响。&&& 青年一代参与全球化的旺盛热情,及其所产生的种种效应,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被引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议事日程。在其拟定的《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草案》中,提出了为改善青年人状况的国家行动和国际支持的政策框架及指导方针。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达到符合他们愿望的教育程度;第二,得到与他们能力相适应的就业机会;第三,充分的食品和营养;第四,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第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和宗教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第六,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包括自愿加入有代表性的、民主选举的年轻人组织的权利;第七,提高年轻人生活水平的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同时,“行动纲领”也指出了在全球范围内青年群体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其中包括:教育、就业、饥饿与贫困、健康、环境、药物滥用、闲暇活动、女孩和青年妇女,以及青年充分和有效地参加社会生活和决策等。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同时也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完全置身于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之中。21世纪的中国青年,将在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而全球化必将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一个前所未有过的时代背景和参照体系。这要求新时期的青年工作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主动适应全球一体化的新形势,积极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学习各国政府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青年国际事务,以更加开放的胸怀融入世界青年大家庭。&&&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共青团组织要迎接挑战,牢牢把握青年成长的主动权,就必须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随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青年为本,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共青团的长远发展战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新形势下党的青年工作变化的新特点出发,用世界眼光和开放思维,构建更加富有创新活力的组织建设和发展架构体系。
录入:办公室&&拟稿:曹爱华&&来源:中国青少年研究网&&审核:办公室&&点击:4314&次&&更新时间: 9:23: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的社会地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