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骂”的文言实词推断有哪些

初中文言文常见文言实词140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初中文言文常见文言实词140
上传于||文档简介
&&初​中​生​使​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9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联系小编小编微信:yushuchoufeng小编微信:zxyuwencom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 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 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四、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  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五、本“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 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 来、原来”之义。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六、鄙“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七、兵“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八、病“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九、察“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察言观色;明察秋毫;习焉不察;静观默察十、朝“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朝三暮四;改朝换代;朝秦暮楚;朝野上下;朝不保夕;朝成夕毁;朝闻夕死;朝歌夜弦;朝发夕至;朝令夕改;六朝金粉;只争朝夕; 班师回朝; 枵腹终朝十一、曾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似曾相识;曾经沧海;曾几何时;曾母投杼;曾参杀人十二、乘“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乘人之危;乘坚策肥;乘龙快婿;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衣轻乘肥;因利乘便;有机可乘十三、诚“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诚惶诚恐;开诚布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悦诚服十四、除“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除旧布新;斩草除根;兴利除弊;清宫除道;安良除暴十五、辞“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不辞而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辞不达意;辞微旨远;卑辞厚币;一辞莫赞;假人辞色;大放厥辞;万死不辞;一面之辞;义不容辞;以文害辞;溢美之辞十六、从“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从壁上观;从长计议;从善如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一而终; 过从甚密;合从连横;三从四德;力不从心;弃笔从戎 ;何去何从;择善而从十七、殆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百战不殆;殆无孑遗;车殆马烦;知止不殆;殆无虚日十八、当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门当户对;锐不可当;当仁不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独当一面;当机立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务之急;当之无愧;老当益壮;首当其冲;安步当车;长歌当哭;对酒当歌;豺狼当道;快意当前;螳臂当车;一马当先;旗鼓相当;万夫不当十九、道“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道听途说;康庄大道;道不拾遗;道不同,不相为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志同道合; 道路以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东道主;分道扬镳;安贫乐道;问道于盲;师道尊严; 旁门左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指名道姓;筑室道谋;津津乐道;里经叛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文以载道;头头是道 ;坐而论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二十、得“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得过且过;得不偿失; 怡然自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寸进尺;得不偿失;得陇望蜀;得其三昧;得心应手;得天独厚;得鱼忘筌;楚得楚弓;患得患失;难得糊涂;相得益彰;志得意满;傲睨得志;情非得已;人人得而诛之;探骊得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百思不得其解;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一无所得; 智者千虑,必有一得二一、度“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审时度势;置之度外;度日如年;风度翩翩;普度众生 金针度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宽宏大度 挥霍无度 度长絜大 暗度陈仓二二、非“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大是大非;非亲非故;非我族类;今非昔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文过饰非;物是人非;为非作歹;习非成是;泥古非今; 面目全非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二三、复“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周而复始;髀肉复生;故态复萌;无以复加;无往不复;万劫不复二四、负“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忘恩负义;忍辱负重;负荆请罪;负屈含冤;负隅顽抗;久负盛名;披裘负薪;皇天不负有心人;决一胜负;负弩前驱;不负众望二五、盖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盖世奇功;盖棺论定;官盖如云;欲盖弥彰二六、故“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一见如故;明知故犯;故步自封;故弄玄虚;革故鼎新;欲擒故纵;不经世故;非亲非故;平白无故二七、顾推导提示:“顾”基本义:“照顾”。由“照顾”可以引申出“顾念、顾惜”“回头看”等义。“只”“只是”是作为副词用。顾此失彼;顾名思义;顾盼生姿;顾全大局;顾影自怜;顾左右而言他二八、固“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固若金汤;君子固穷;根深蒂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section data-width="100%" style="margin: 10 padding: 启智语文(zxyuwenwang)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要是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就给小编打赏吧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要是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就给小编打赏吧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1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要是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就给小编打赏吧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要是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就给小编打赏吧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要是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就给小编打赏吧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要是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就给小编打赏吧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日,四川大凉山老师分享的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泪》在网络上流传。“爸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联系QQ:30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来源于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QQ:。~喜欢就点赞,爱就转发吧~想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QQ:。~喜欢就点赞,爱就转发吧~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QQ:。~喜欢就点赞,爱就转发吧~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QQ:。~喜欢就点赞,爱就转发想要【学好语文、教好孩子】就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平台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能,欢迎1、拿到考试卷,如果完成了基本的填写姓名等程序以后,可以先看看作文题,注意既然要看,就要看得仔细,以免没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江苏省泰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教学艺术的魅力是教师人格学识的物质外化。这种魅力“因于内”,体现了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性格特征、德识才学等方面;“符于外”,则反映在教师的举手投足、风度谈吐、言传身教等方面。两者结合,学生就会爱听你的课,史铁生经典语录 1、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场阴谋。每一个乏这里,我们收集了关于春天最赞的诗句,希望你喜欢分析形象型提问方式: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或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形象?答题步骤: ①什么样的形象。②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郎朗的父亲在《我和朗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超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郎朗的父亲在《我和朗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超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容易读错的常用字A挨次āi
挨打ái  方兴未艾ài[自怨自艾yì]
谙练ān高考重头戏之一的成语辨析题,十几年来从未“轮空”,由于该题难度较高,考生正答率偏低,是同学们头疼的难点之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大方法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大方法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清朝著名词人。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和小编交流语文学习和孩子教育问题,加微信:(QQ号)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本站已经开通评论功zxyuwenwang发布精选时文、教学课件、语文教案、语文试卷、作文指导、美文、教学论文等中学语文教育、深度阅读相关信息。是阅读爱好者和中学语文教师丰富阅读内容、拓展阅读视野和阅读深度最佳分享平台!有您的关注,我们将更加精彩!热门文章最新文章zxyuwenwang发布精选时文、教学课件、语文教案、语文试卷、作文指导、美文、教学论文等中学语文教育、深度阅读相关信息。是阅读爱好者和中学语文教师丰富阅读内容、拓展阅读视野和阅读深度最佳分享平台!有您的关注,我们将更加精彩!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释义整理
1、文言实词:竟(j&ng)
&动词&&#9312;完毕、结束
例: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9313;从头到尾& &例: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滑稽列传》&&&&&&&&&&&&&&&&
&&&&&&&&&&&&&&&&&&&&&&&&&&&&&&&
专以射为戏,竟死。《李将军列传》P54
&形容词&整、终
&&&&例: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副词&&#9312;终于、最终
例: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
《屈原列传》P73
&#9313;竟然、居然
例: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屈原列传》P73
及索,儿竟无声。(《赵世家》)P120
&连词&假如
&&&&&&&&例: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指南录后序》
2、文言实词“卒”
z&& &&名词& 士兵&
&&&&&&例: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
&&&&&&&&&&&&&&&&&&
& &动词& 死,终&
&&&&例:初,鲁肃闻刘表卒
&&副词& 终于,最终
&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P84
通“猝”,突然& &&&&例: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刺客列传》P104
3、文言实词“数”
&名词& sh&
命运、定数
例: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腾王阁序》
&动词&sh&#468;
责备、列举罪状
例:(文天祥)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
&副词& shu&
多次、屡次
&例: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9312;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蔺列传》
&&&&&#9313;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三国志·赤壁之战》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5、文言实词:属
&动词&隶属、归属
&例: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名词&类、辈&&&&&
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动词& &#9312; 连接、连续
&例: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9313;写作、撰著
&&例: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9314;
&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羽本纪》
&&&&&&#9315;
通“嘱”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6、文言实词“坐”
7、文言实词“就”
<动词> 接近,靠近 例: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登上    例: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魏公子列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刺客列传》
     就职,赴任 例: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连辟公府不就。
成就,成功 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副词> 即,便   例: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聊斋·促织》
8、&动词&覆盖&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蒙受,遭受
传说夏禹时曾遭九年水灾,商汤时曾遭七年旱灾。)
&介词&表被动
P&#299;&动词&通“披”,穿,披着。
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汉书·高帝纪》
&通“披”,散开
9、文言实词“辞”&&1辞
(名词,言词,言语)&&&2辞
&&&&&&&&(名词,文词,文学)&&&3辞&&&
&(名词,托词,借口)&&&4辞&&&
&(动词,推辞,拒绝)&&&5辞(动词,告别,辞别)&&&6辞&&&&&&&&&&&&&&&&
(名词,古代的一种文体)&&&7辞
(动词,讲究,计教)&&&8辞(辞令:应酬的言辞&)&&&9辞&&&&
(动词,辞谢,婉言道歉)10、&&1动词,使跟随,随从
&&2动词,听从,顺从
&&3动词,向---学习
&&4动词,依傍,紧靠着
&&5动词,参与)&6(介词,由,自)&&7(zong次于最亲的亲属)
(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得到了。)&
8(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
11、文言实词“幸”
&形容词&幸运;例:则吾斯役之不幸, 未弱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
可(您不知道,)我这件差事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缴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啊。
&动词&宠爱,宠幸;
例: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蔺列传》
帝王到某所& &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副词&侥幸;&&&&&&
例: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童区(&#333;u)寄传》
幸亏,幸而;
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蔺列传》
表示敬意,即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
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12、文言实词“悉”
1赵王悉召群臣议;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副词,都,全)
2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
(形容词,周全,详尽)
【注】成语:至纤至悉 纤:细;悉:周全。形容极其细致周全。
3丞相亮其悉朕意
《三国志·诸葛亮传》(动词,知道)
4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史记·张仪列传》
(动词,尽其所有)
5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报任安书》&
(动词,详尽地叙述)
&13、文言实词“属”
sh&动词&隶属,归属
例: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掌管&&&&&
&例: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名词&下属&
【属吏】:下属官吏。例:遂于庙,致属吏,皆受宪。《管子》
(译:到达都邑的当天,就在祖庙里召集所属官吏,同来领受法令。)
&&&&&&&&&&
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若属皆且为所虏
&动词&连接,连续
例: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
例: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例:项羽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羽本纪》
通“瞩”,嘱咐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例: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高祖本纪》
14、文言实词“谢”
&#9313;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后汉书·鲁恭传》(推辞,谢绝)
2、&#931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931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93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认错,谢罪)
3、&#9312;乃令张良留谢。&#9313;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辞别)
4、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告诉)
6、及花之既谢。(李渔《芙蕖》)(凋落)
7、年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拒绝)
15、文言实词“既”
&动词&尽,完,终于
例: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
语未既,有老(老农民)笑于旁。(《书褒城驿壁》)
&副词&已经……以后例&#9312;既克,公问其故。&#9313;既来之,则安之。&#9314;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9315;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赤壁赋》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返也
后来,不久
例: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连词&既然
&#9312;将军既帝室之胄。&#931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例:&#9312;将军既帝室之胄。
&#931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
与“且”“又”等呼应,表示并列
例&#9312;三军既惑且疑。&#931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
&#9312;将军既帝室之胄。&#931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16、文言实词“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4是高、曾时为一户&&&&&
&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17、文言实词“顾”
1、赢得仓皇北顾《京口北固亭怀古》&
(回头看,回头)
2、顾野有麦场,场主集薪其中《聊斋志异·狼》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探问,拜访)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顾惜,顾念)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考虑,顾虑)
6、&#931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促织》&&&&&&&&&&&&&&&
&#9313;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
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只是,
&#931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常用文言文实词有哪些(尽量多点)?并解释。谢了_百度知道
常用文言文实词有哪些(尽量多点)?并解释。谢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现代释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现代释义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言实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