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吸收土壤与植物营养中什么形态的硅

硅对植物的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硅对植物的影响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您的位置: &
西天目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硅存在形态与植物有效性研究森林土壤学试题库
森林土壤学试题库
  第一章 绪 论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3、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 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是指生态上不同的植物,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某种肥沃的土壤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这里是指土壤资源(A)。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2、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加之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及退化日趋严重的特点表明了土壤资源的(B)。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3、土壤肥力可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但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C)。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4、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D)。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5、通常把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作为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其中(D)是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A大气圈 B生物圈 C岩石圈 D土壤圈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具有的作用包括(ABCDE)。  A营养库的作用 B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 C生物的支撑作用  D雨水涵养作用 E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土壤肥力包括水、肥、气、热四大因素。(×) 狭义的土壤肥力一般指肥力因素  2、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土壤肥力包括水、肥、气、热四大因素。(√)  3、肥力高的土壤适合某些植物的生长,但对另一些植物则不适应,因此,对自然土壤的利用就应根据林木的生物学特性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这就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土壤是人类食物、居住、活动、生产等的基础。土壤具有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及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2、土壤资源的特点  答案要点: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1  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地退化日趋严重;人口剧增。  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质地形、母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第二章 地学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1、矿物 矿物是天然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  2、岩石 岩石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3、原生矿物 原生矿物是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4、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如方解石、高岭石等。  5、岩浆岩 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分布很广的有花岗岩和玄武岩。  6、沉积岩 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而形成的岩石。  7、变质岩 变质岩是原来存在的岩石在新的地壳变动或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的矿物重新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8、地质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地壳的褶皱和断裂运动,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等。  9、地质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总的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并且将破坏它们所产生的物质,搬到低的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的地形。外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的。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是(B)。  A角闪石 B高岭石 C白云母 D斜长石  2、下列矿物中属于原生矿物的是(D)。  A方解石 B高岭石 C蒙脱石 D正长石  3、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岩石是(A)。  A花岗岩 B砾岩 C石英岩 D片麻岩  4、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岩石是(B)。  A花岗岩 B砾岩 C石英岩 D片麻岩  5、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是(D)。  A花岗岩 B砾岩 C砂岩 D片麻岩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自然界的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物质,按成因可分为和(DE)。  A成土矿物 B造岩矿物 C单体矿物 D原生矿物 E次生矿物  2、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ABC)  2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酸性岩 E碱性岩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矿物的种类不同,风化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一般说来,长石类矿物较云母类更容易风化。 (×) 云母类长较石类矿物更容易风化。  2、沉积岩在地表的面积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其特点是有层次、颗粒状、可找到化石。(√)  3、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前身都是岩浆岩。 (×) 可以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4、外力作用的总的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并且将破坏它们所产生的物质,搬到低的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的地形。 (√)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地质内外力对改变地貌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地质作用根据地质营力的来源不同,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类,或称内、外营力。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地壳的褶皱和断裂运动,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等。地质的外力作用是向着与内力作用相反的方向进行,各种外营力均在雕刻着地表,侵蚀着和破坏着地势高低的基本形态和地壳构造。外力作用的总的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并且将破坏它们所产生的物质,搬到低的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的地形。外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的。  第三章 岩石的风化和风化产物  一、名词解释: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2、物理风化 岩石发生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只造成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变化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  3、化学风化 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称化学风化。  4、生物风化 岩石和矿物在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称生物风化。  5、同晶代换 当硅氧四面体和铝水八面体中央的硅离子或铝离子被其它离子取代后,其结晶构造就不稳定而易破坏。这种阳离子的取代作用称为同晶代换。  6、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可分为残积母质和运积母质。  7、残积母质 残积母质是指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动力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风化物。  8、运积母质 运积母质是指在水、风、冰川和地心引力等作用下迁移到其他地区的母质,如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浅海沉积物、风积物、黄土及冰川沉积物等。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矿物中按风化难易程度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A石英 >云母> 角闪石> 辉石> 橄榄石  B 橄榄石>辉石> 角闪石>云母> 石英  C 角闪石>云母> 石英> 辉石> 橄榄石  D石英 >辉石> 角闪石>云母> 橄榄石  2、下列成土母质中不属于运积母质的是(C)。  A坡积物 B洪积物 C残积物 D风积物  3、钙积阶段由于大部分Cl和S已淋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所以母质往往呈(B)  A中性反应 B中至碱性反应 C酸性反应 D强酸性反应  3  4、铝硅阶段(硅铝化类型) 这一阶段的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C)。  A中性反应 B中至碱性反应 C酸性反应 D强酸性反应  5、铝阶段(富铝化类型) 这一阶段母质中的盐基和硅酸全部淋失,残留的只是硅和铝的氧化物,形成鲜明的红色,母质呈(E)。  A中性反应 B中至碱性反应 C酸性反应 D强酸性反应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成土母质中属于运积母质的有(ABDE)。  A坡积物 B洪积物 C残积物 D风积物 E冰川沉积物  2、成土母质的形成过程大致经过(ABCD)  A碎屑阶段 B钙积阶段 C酸性铝硅阶段 D铝阶段 E有机质聚积阶段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当硅氧四面体和铝水八面体中央的硅离子或铝离子被其它离子取代后,其结晶构造就更加稳定。 (×) 其结晶构造就不稳定而易破坏。  2、成土母质虽然与岩石有了较大区别,但仍不具备土壤最基本的特性土壤肥力,成土母质不是土壤,只是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可以经过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案要点: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  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经过4个阶段: 1.碎屑阶段 这是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物理风化占优势,化学风化不明显,只有氯和硫元素发生移动,母质中主要是碎屑物质,其成分基本上与母岩一致。  2.钙积阶段 这一阶段大部分氯和硫已淋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有些钙游离出来,形成碳酸钙,往往沉积在碎屑孔隙内,母质呈中至碱性反应。黑钙土、栗钙土等土类的发育就停留在这一阶段。  3.酸性铝硅阶段(硅铝化类型) 这一阶段的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酸性反应,颜色以棕或红棕色为主,黄棕壤及部分棕色成土母质的发育至此阶段。  4.铝阶段(富铝化类型) 这一阶段母质中的盐基和硅酸全部淋失,残留的只是硅和铝的氧化物,形成鲜明的红色,母质呈酸性至强酸性。我国华南的红壤、砖红壤的成土母质发育至此阶段。  第四章 土壤生物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原始的活有机体。它们的作用是: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转化土壤中难溶性的矿质养分及固氮。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在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土壤生物是(C)。  A植物根系 B 土壤动物 C土壤微生物 D 土壤昆虫  2、下列生物中在土壤中数量最大的是(D)。  A 小动物 B 多细胞的后生动物 C 原生动物 D 微生物  3、适宜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土壤酸碱性环境是(C)。  A 碱性 B中性 C 酸性 D 强酸性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原始的活有机体,它们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主要是(ABCD )。 4  A分解有机质 B合成腐殖质 C转化土壤中难溶性的矿质养分  D固氮 E促进物质在土壤中的运输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有机质进入土壤后必须经过转化,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土壤动物。 (√)  2、植物根系对增加深层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作用较大。 (√)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土壤微生物分布特点。  答案要点:土壤微生物分布特点主要是:绝大多数微生物分布在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颗粒的表面,附着或缠绕在土壤颗粒上,形成无机一有机一生物复合体或无机一有机一生物团聚体;根系周围的土壤(根际土壤)比根外土壤更有利于微生物的旺盛生长;表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一般要比底层高;在分布上也有地域特点,即在不同气候、植被、土壤类型下,微生物的类群、数量都有很大不同;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和数量,随土壤熟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多;  2、简述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答案要点: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原始的活有机体。它们的作用是: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转化土壤中难溶性的矿质养分及固氮。  第五章 土壤有机质  一、名词解释:  1、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酶的氧化作用下,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和植物可以利用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2、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 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是指土壤中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重新合成为成分和结构都更为复杂的稳定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结构体的形成的物质是(A)。  A胡敏酸 B富里酸 C有机酸 D 无机酸  2、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养分有效化的物质是(B)。  A胡敏酸 B富里酸 C木质素 D 单宁  3、有利于腐殖质的积累,而不利于有机质的分解的土壤质地是(D )。  A石砾土 B砂质土 C壤质土 D粘质土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有机质在厌气条件下分解的特点包括(ABC)。  A分解慢 B分解不彻底 C常产生有机酸 D释放的养分多 E 分解彻底  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质在好气条件下分解产物的有(CD)。   2A CH4 B H2 C NO3D SO4 E H2S  3、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质在嫌气条件下分解产物的有(ABE)。   2A CH4 B H2 C NO3D SO4 E H2S  4、在通常的土壤pH值范围内,土壤腐殖质胶体( BD )。  A带净电荷为正 B带净电荷为负 C净电荷为零  D能吸附大量阳离子 E能吸附大量阴离子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土壤有机质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土壤肥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常把有机质含量作为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  2、富里酸有利于土壤结构体的形成,胡敏酸则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 (×) 胡敏酸有利于土壤结构体的形成,富里酸则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5  1、简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答案要点: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高等绿色植物的枯枝、落叶、落果、根系等。其次是土壤中动物、微生物的遗体。施用的有机肥料是苗圃、园林绿化土壤及果园、耕地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有机质大致可分新鲜有机质、有机残余物和简单有机化合物和土壤腐殖质为两大类。  2、简述土壤有机质的肥力意义。  答案要点: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贡献主要有: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对酸、碱的缓冲性;减轻重金属和农药的危害;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 壤蓄水通气性。  3、简述土壤腐殖质的组分与性质。  六、论述题  1、试述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特点,可采用哪些营林措施进行调节?  答案要点: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森林中绝大部分的有机残余物都累积在土壤表面且含有较多的不易分解的木素、树脂和单宁等物质,极易形成腐殖质,这就是森林植物对土壤的生物自肥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管理目标是在一定生态条件下,通过调节有机质的矿化和腐殖质化的相对强度,来使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维持在合适的水平。在森林土壤中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保持森林中的凋落物和通过营林措施调节有机质的分解和积累过程来满足林木对养分的需求。为改善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条件,可行的营林措施有:  1、通过主伐、疏伐等营林手段,降低林分郁闭度,增加林内光照,提高地温,促进分解。  2、改变林分的树种组成,单纯林中,引进其它乔灌木树种,并考虑适当的豆科种属,改善森林凋落物的组成分,以加速有机质的分解。  3、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挖设排水沟,排除过剩水分,清除部分凋落物,施用石灰或硫磺以调整土壤反应,耕松土壤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六章 土壤的物理性质  一、名词解释:  31、土粒密度 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含孔隙)的质量(多以重量代替,g/cm)叫土粒密度(土  壤比重)。  2、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孔隙)土壤的烘干土重。  3、土壤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是单位土壤总容积中的孔隙容积,可表示土壤孔隙状况。  4、土壤结构性 土壤中结构体的类型、数量和排列状况,以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分布状况等叫做土壤结构性。  5、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指土壤中土粒大小及其数量的构成情况。  6、当量孔隙 当量孔隙是指土壤中相当于一定水势范围内的土壤孔隙。  7、土壤粘结性 土壤粘结性是使土壤有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是造成耕作阻力的重要原因。  8、极限容重 极限容重是指土体坚实以致妨碍根系生长的土壤容重最大值。  9、土壤耕性 土壤耕性指土壤容易耕作的程度。土壤耕性的好坏以耕作的难易程度,耕作质量好坏,宜耕期长短来衡量。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总孔隙度大,但其中主要是毛管孔隙和无效孔隙,大孔隙少的土壤质地类型是(D)。 A石砾土 B砂土 C壤土 D 粘土  2、大孔隙多,但毛管孔隙少,保肥保水性能差的土壤质地类型是(B)。  A石砾土 B砂土 C壤土 D 粘土  3、通气透水性好,保肥保水能力也好的土壤质地类型是(C)。  A石砾土 B砂土 C壤土 D 粘土  6  4、土壤矿物质是构成土壤的主体物质,它占土壤固相物质重量的(D)。  A 80%以下 B85% C90% D95%以上  5、土体坚实以致妨碍根系生长的土壤容重最大值是(B )。  A 土壤容重 B极限容重 C适宜容重 D不适宜容重  6、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孔隙)土壤的(A)。  A烘干土重 B风干土重 C湿土重 D自然土重  7、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理想的土壤结构体是指(B)。  A粒状 B团粒状 C块状 D片状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土壤质地剖面指土壤剖面中不同质地层次的排列,主要类型有(ABC)。  A上砂下粘型 B上粘下砂型 C夹层型 D松散型 E紧实型  2、表示土壤孔隙状况常用的指标包括(ABC)。  A 孔隙度 B 孔隙比 C 当量孔隙D孔隙质量 E孔隙数量  3、土壤耕性包括(ABC )  A 耕作阻力的大小 B耕作质量的好坏 C宜耕期的长短  D根系穿插孔隙质量 E土壤分散的程度  4、土壤结持性包括( ADE )。  A粘结性 B涨缩性 C压板性 D粘着性 E塑性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壤质土集中了粘土与砂土的优点,适合种植绝大多数植物。 (√)  2、土壤孔隙是贮存空气和水分的空间,也是根系伸展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因此,土壤孔隙的类型、配比与分布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  3、粒状结构创造了土壤良好的孔隙性,水气协调土温稳定,保肥供肥性能良好,土质疏松、耕性良好,因而是最好的土壤结构之一。 (×) 应是团粒状结构  4、土壤质地和含水量对宜耕期的影响最重要,一般说来,土壤含水量越多,耕性越好。  ( × )  并非土壤含水量越多,耕性越好,而是适宜的含水量。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砂土、粘土和壤土有何不同的肥力特点?  答案要点:粘土的肥力特点有:水分的有效性低,不耐旱、不耐涝;空气含量低,容易污浊;升温降温都慢;养分含量高,转化慢,肥劲慢而持久;耕性差。砂土类的性质与粘土类恰好相反。壤质土集中了粘土与砂土的优点,适合种植绝大多数植物。  2、土壤结构体有哪几种?如何识别?  答案要点: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常见的土壤结构体有:块状和核状、棱柱状和柱状、片状、团粒状和微团粒状。根据自然状态下的外观判别。  3、生产中常采用哪些措施培育团聚体?  答案要点:(1)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料 在深耕过程中结合施用有机肥使“土肥相融”,有机胶体与矿质胶体紧密结合,并根据不同土壤特性适当施用石灰、石膏、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以补充钙离子,增加高价离子的数量,调节土壤中阳离子的组成。  (2)种植绿肥 种植绿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的有效措施。既能增加植物需要的养分物质,又可以形成大量腐殖质,有利于团聚体的形成。  (3)合理耕作 在耕作时要掌握水分状况,不宜过干或过湿,耕地次数要适当。另外,还可以进行中耕、晒垡、冻垡等措施,来改良土壤结构。  7  (4)施用上壤结构改良剂  六、论述题  1、为什么说团聚体是肥沃土壤的标志之一?  答案要点:(1) 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度协调:团粒结构是经过多次复合,每一次复合或团聚,都产生相应直径的孔隙,初级复合的孔径小,多次复合的孔径大。因此,团粒结构土壤不仅总孔隙度大,而且具有3~5个直径级别的孔隙,即大小孔隙比例协调。团粒结构土壤的多孔性和多级孔性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物理耕作性质,以及对水、肥、气、热的良好协调性。  (2) 团粒结构土壤中的水汽协调:在团粒结构土壤中,团粒之间主要是非毛管孔隙,可以透水通气,团粒内部主要是毛管孔隙,可以蓄水,大小孔隙的共存使土壤水分和空气协调的兼蓄并存。  (3) 团粒结构土壤的供肥与保肥相协调:由于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协调兼备、水汽协调兼容,因而好气性空间和厌气性空间也协调存在,好气性微生物和厌气性微生物能共存,使土壤养分的分解与合成共存,即供肥与保肥相协调。  (4) 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性:团粒体的比表面积小,团粒之间的接触面也小,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和塑性等都小,因而耕作阻力小,宜耕期长,耕作质量好。  (5) 团粒结构土壤具有上松下实的土层构造:团粒体主要存在于土壤的耕层,下层由其他结构体组成,土壤孔隙呈上层大、下层小的特点,这种上松下实的土层构造有利于接纳和保蓄水分,有利于早春土温升高、养分释放和根系发育、伸展,也易于耕作。  七、计算题  某土壤土粒密度为2.64,土壤密度为1.32。  求:(1)土壤孔隙度。  (2)1hm2地20cm土层土壤质量。  解:1×1.32=2640(t)  (3)若使0~20cm土层的水分由12%增加到20%,1hm2地需灌水多少吨(理论值)?  土壤孔隙度(%)=(1-土壤密度/土粒密度)×100=(1-1.32/2.64)×100  =50%  灌水理论值:1×0.5×(20%-12%)=80(t)  第七章 土壤化学性质  一、名词解释  1、活性酸度 活性酸度是指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导致的土壤酸度,以cmol/kg表示。  2、潜性酸度 潜性酸度是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的酸度,以cmol/kg表示。  3、盐置换性酸度 盐置换性酸度指土壤中可为中性盐置换进入溶液的氢、铝离子数量。  4、水解性酸度 用碱性缓冲盐(如乙酸钠)浸提土壤所测得的酸是水解性酸。  5、土壤碱度 由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导致土壤碱性的程度称土壤碱度。  6、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总量,用coml(+)/kg表示。  7、盐基饱和度 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它反映土壤保蓄植物所需要的主要阳离子的百分率。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一般认为保肥、供肥力高的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范围在( D )  A 5~10cmol(+)/kg B 10~15cmol(+)/kg  C 15~20cmol(+)/kg D >20cmol(+)/kg  2、离子交换能力是指一种阳离子将他种阳离子从土壤胶粒表面代换下来的能力,下例交换 8  能力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3+2+++2+3+3++2+ 2+3++A Fe>Ca>K B K>Ca>Fe C Fe>K>Ca D Ca>Fe>K  3、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盐基离子可以被代换到土壤溶液中供植物吸收利用。下例正确的代换方式是(A)。  A等离子价代换 B等离子代换 C正负电荷代换 D不对等代换  4、土壤胶体专性吸附阳离子对阳离子有效性的影响是( B )。  A提高 B降低 C无关 D关系不固定  5、酸性土和碱性土淹水后,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规律是( D )。  A酸土更酸,碱土更碱 B均无变化  C均向酸方向发展 D均向中性发展  6、就山茶花对土壤酸碱性的要求来说,在( D )性土壤上生长好。  A强碱 B碱 C中 D酸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下述内容中属于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特点的有( AC)。  A快速反应 B慢速反应 C可逆反应 D不可逆反应 E 无反应  2、在下述阳离子中,属于盐基离子的有( BCD )。  A A13+ B Ca2+ C Mg2+ D Na2+ E H+  3、能引起土壤酸性的离子有( AD )。  A H+ B Ca2+ C Mg2+ D A13+ E Na2+  4、土壤中的酸碱缓冲体系包括( ABCDE )。  A碳酸盐体系 B 交换性阳离子体系 C有机酸体系 D铝体系 E硫体系  5、下列元素在强酸性土壤中有效性高的有( ABC )。  A 铁 B 铜 C 钼 D 硼 E 磷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土壤胶体既有带正电荷的交换点,也有带负电荷的交换点,但通常带正电荷的交换点占绝对优势,所以,常说土壤带正电。 ( × )  但通常带负电荷的交换点占绝对优势,所以,土壤吸附阳离子能力强。  2、同一种土壤的交换性酸度大于其水解性酸度。 ( × ) 同一种土壤的水解性酸度大于其交换性酸度。  3、土壤活性酸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点,潜性酸决定着土壤的总酸度,活性酸与潜性酸是土壤胶体交换体系中两种不同的形式,它们之间没有截然界限,可以互相转化。 ( √ )  4、土壤中的主要氧化还原体系是氧体系和有机体系,土壤含氧高,则土壤的Eh值低;土壤含有机质高,特别是新鲜有机质高,Eh值就高。 ( × ) 土壤含氧高,则土壤的Eh值高;土壤含有机质高,特别是新鲜有机质高,Eh值就低。  5、改良酸性土常用石灰,改良碱性土常用石膏。 ( √ )  6、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越强,耗氧越多,土壤的Eh值越高。 ( × ) 土壤的Eh值越低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土壤胶体分哪几类?都带什么电荷?它们的电荷各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要点:(1)矿质胶体 矿质胶体指土壤矿物中的细分散颗粒,比表面大,并带电荷,具有胶体特性。主要为极细微的粘土矿物,包括成分简单的含水氧化物和成分复杂的各种次生层状铝硅酸盐类等。含水氧化物主要包括水化程度不等的铁、铝、硅的氧化物。粘土矿物胶体主要有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还有蛭石、绿泥石、水铝英石等。土壤胶体微粒带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微粒表面分子本身的解离所致。  (2)有机胶体 土壤有机胶体指土壤中腐殖质、多糖等高分子化合物的细分散状态,  具胶体特性。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带负电荷,主要由各种官能团产生。  9  (3)有机矿质复合体 有机胶体与矿质胶体通过表面分子缩合、阳离子桥接及氢键合等作用连结在一起的复合体,称有机矿质复合体。因复合体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故又称为吸收性复合体,它是土壤中胶体存在的主要形式。  2、什么是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土壤胶体的电荷包括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它们使土壤具有交换性吸附阳离子的能力,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过程称为阳离子交换过程。对这种能相互交换的阳离子叫做交换性阳离子,而把发生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反应称之为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因素有离子交换能力、阳离子的相对浓度及交换生成物的性质。  3、什么是阳离子交换量?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总量,用coml(+)/kg表示。)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胶体数量、胶体种类、矿质胶体中交换量大小和电荷数量。  4、什么是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盐基饱和度和土壤pH值有什么关系?  答案要点: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它反映土壤保蓄植物所需要的主要阳离子的百分率。盐基饱和度大的土壤,一般为中性、碱性反应;盐基离  2++子中若以Ca为主,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以Na为主时呈强碱性;盐基饱和度过小则呈强  2+酸性。一般认为盐基饱和度(以 Ca、Mg2+为主)不低于 70%为理想。  5、以硅酸(H2SiO4)为例画图说明土壤胶体的构造?  答案要点:(1)微粒核(H2SiO4)微粒核是土壤胶体微粒的核心部分,由它组成胶体微粒的基本物质的分子群。  (2)扩散双电层 扩散双电层是胶体表面电荷吸引反号电荷离子,在固相界面正负电荷分别排成两层,在电解质溶液中部分反号离子呈扩散状态分布。扩散双电层分以下两层。  决定电位离子层(内离子层或双电层内层),带负电荷。它决定着吸附阳离子的种类和数量,它是土壤胶体吸附离子态养分的决定性因素。  补偿离子层。(图)  6、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点:(1)土壤具有交换作用 当酸碱物质进入土壤后,可与交换性阳离子进行交换,生成水和中性盐。(2)土壤中存有弱酸及其盐 土壤中含有多种弱酸如碳酸、硅酸、醋酸及其与强碱形成的盐,构成了缓冲系统,它们对酸、碱都有一定的缓冲作用。(3)土壤中有两性物质,如土壤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胡敏酸等都是两性物质,它们同时含有羧基和氨基,对酸、碱都有缓冲作用。  7、土壤酸碱性对苗木生长及土壤肥力有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植物比较适应起源地土壤的酸碱性与氧化还原状况。土壤pH值和Eh值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性、离子的可溶性、毒性物质的含量和土壤物理性质等,影响养分的转化与有效性等肥力因素。  8、举例说明对过酸、过碱土壤的改良方法?  答案要点:中性土壤适合绝大多数植物生长,常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土壤交换性酸是石灰用量的根据。常用石膏等碱性物质改良碱性土,洗盐是改良盐碱土的有效措施。  9、土壤胶体有哪些特性?  答案要点: (1)巨大的表面能  土壤胶体微粒很细小,而且层状粘土矿物还有巨大的内表面,因此表面能很大,所以凡富含胶体物质的土壤,表面能就大,蓄水保肥的能力也强。  (2)带电性  土壤胶体微粒都带有一定的电荷,在多数情况下带负电荷,但也有带正电荷的,还有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带不同电荷的两性胶体。包括含水二氧化硅(H2SiO3)带电、腐殖质胶体带 10  电、粘土矿物胶体带电和两性胶体带电  (3)土壤胶体的分散性和凝聚性  第八章 土壤的水、气、热状况  一、名词解释  1、吸湿水 吸湿水指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  2、田间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指田间水饱和后,在防止蒸发条件下2~3天内自由水排除至可忽略不计时的含水量。  3、土壤凋萎系数 植物因缺水凋萎并不能复原时的土壤含水量,称萎蔫含水量,或凋萎系数。  4、土壤贮水量水深 土壤贮水量水深指将一定厚度、面积的土壤内所含的水分换算成相同面积的水层厚度,计算方法如下:  贮水量水深(mm)=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层厚度(mm)  5、土壤通气性 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在土体内的扩散,以及与大气交换的性能。  6、土壤氧气扩散率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土壤截面的氧的质量。  7、土壤导热率 导热率又称导热系数,是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通过土壤截面的热量(卡/厘米秒度)。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土壤中吸湿量最大的土壤是( D )。  A砂土 B石砾土 C壤土 D粘土  2、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做( B )。  A最大吸湿量 B最大分子持水量 C田间持水量 D凋萎系数  3、小麦的凋萎系数在下列土壤中最大的是( D )。  A.砂土 B.壤砂土 C.壤土 D.粘壤土  4、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分为多种形态,其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水分形态是(D)。 A气态水 B固态水 C膜状水 D毛管水  5、土壤速效水的范围在( A )。  A.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 B.最大分子持水量至田间持水量  C.田间持水量至毛管持水量 D.毛管断裂含水量至毛管持水量  6、有效水含量范围最大的土壤是( C )。  A 石砾土 B砂土 C壤土 D粘土  7、土壤空气组成特点是氧气少、二氧化碳( A)和水气饱和。  A多 B少 C较少 D最少  8、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B)中的气体扩散作用。  A毛管孔隙 B非毛管孔隙 C小孔隙 D土壤表面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土壤毛管水的运动一般是从(ABC )的方向移动。  A 土壤毛管力小向土壤毛管力大 B由湿润处向干燥处  C 毛管孔径大向孔径小 D毛管孔径小向孔径大 E 土壤毛管力大向土壤毛管力小  2、土壤空气的特点包括( ABCD )。  A CO2含量高 B O2含量低 C 含还原性和毒性气体  D 水汽经常饱和 E CO2含量低  3、土壤空气与大气成分之间的扩散方向一般是(BC )。  A 大气CO2向土壤 B土壤CO2向大气  C大气O2向土壤 D 土壤O2向大气 E没有差异  4、可以反映土壤通气性的指标有( ABC )。  11  A 非毛管孔隙度 B土壤容气量 C土壤氧气扩散率 D田间持水量 D 土壤质地  5、影响地面辐射平衡的因素包括( ABCDE )。  A太阳辐射强度 B太阳的日照角 C地面反射率 D地面有效辐射 E坡度和坡向  6、下述因素对土壤导热率的影响为正确的有( AD )。  A含水率高导热率大 B含水率低导热率大  C含空气多导热率大 D土壤紧实导热率大 E土壤松散导热率大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毛管断裂含水量至田间(或毛管)持水量之间的毛管水,移动快,数量大,能及时满足作物的需求,属于速效水。 ( √)  2、毛管水移动的动力是毛管水弯月面的表面张力,毛管水总是从土壤毛管弯月面曲率大向土壤毛管弯月面曲率小的方向移动。 ( × ) 毛管水总是从土壤毛管弯月面曲率小向土壤毛管弯月面曲率大的方向移动。  3、土壤气态水以扩散方式运动,水汽总是从水汽压高处向水汽压低处扩散,水汽压梯度是由土壤水吸力梯度和温度梯度所引起的,其中温度梯度尤为重要。 ( √ )  4、通气性好的土壤,不仅要有充足的空气容量,而且要不断更新,才能保证土壤空气中O2的浓度能满足植物生长。 ( √ )  5、自然土壤经常以对流的方式进行气体交换。 ( × ) 自然土壤经常以扩散的方式进行气体交换。  6、热容量大的土壤传热快,导热率大的土壤升温慢。 ( × ) 热容量大的土壤升温慢,导热率大的土壤传热快。  7、在凋萎系数至毛管断裂含水量之间的水分,移动缓慢,量也小,难以满足作物的需水量,属于无效水。 ( ×) 属于弱有效水。  5、当土壤中水分占领部分非毛管孔隙时,非毛管孔隙度就不足以反映土壤通气性,这时土壤容气量是反映通气性更直接的指标。 ( √ )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什么是毛管水?有几种类型,为什么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  答案要点: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细管中的水分叫毛管水。分为悬着毛管水和支持毛管水。毛管水的特点是:数量大,能溶解溶质,移动快,容易被植物吸收,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水分形态。  2、什么是土壤的“夜潮”现象?  答案要点:在春秋季节,轻质土壤夜间表土温度低于心上,从而使水汽由心土向表土方向扩散,并凝结成液态水,使上层土壤湿度增大,这种土壤夜间反潮回润的现象,就是夜潮土形成的原因。夜潮土一般分布在地形较低,地下水位较高(1.5~2.om)的地方。土壤夜间回潮,能增加土壤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对苗圃、花圃幼苗生长十分有利。  3、分析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答案要点:土壤有效水的有效程度不同,在凋萎系数以下的水分属无效水,在凋萎系数至毛管断裂含水量之间的水分,移动缓慢,量也小,难以满足作物的需水量,属于弱有效水(难效水);毛管断裂含水量至田间(或毛管)持水量之间的毛管水,移动快,数量大,能及时满足作物的需求,属于速效水,田间持水量以上的水分属多余水。  4、土壤空气对植物生长有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 (1)土壤空气影响根系发育 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植物根系长,色浅而新鲜发达;缺氧时,根系短粗,色暗,根毛稀少。一般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9%~10%,根系发育就受到影响;低于5%时,绝大部分根系停止发育。  (2)土壤空气影响种子萌发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热量和氧气。在缺氧条件下会影响种子内部物质的转化,实验证明,如果土壤通气不良,CO2的浓度达到17%时,便会 12  抑制种子萌发。  (3)土壤空气影响养分状况 土壤通气良好时,好气性微生物有效地分解土壤有机质,提供速效养分;如果通气不良,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养分的释放。  (4)土壤空气影响植物病害发生率 土壤通气不良时,土壤中会产生还原性气体,如H2S、CH4等,使植物容易产生病害,特别是H2S含铁酶的抑制剂,降低了根细胞内的原生质活动,使根发霉腐烂。  5、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  答案要点: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高于大气,而O2含量低于大气。原因主要是土壤中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O2而放出CO2;土壤微生物,特别是好气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消耗O2而放出CO2;土壤中含有碳酸盐(CaCO3)等与有机酸或无机酸作用放出CO2。  土壤中水汽含量一般都高于大气。当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吸湿量时,土壤空气就接近水汽饱和状态。  土壤空气中含有还原性气体,如 CH4、H2S、H2等,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渍水、表土严重板结和有机质嫌气分解的土壤中。  6、土壤通气性和Eh的关系如何?  答案要点:土壤通气性好,Eh高,土壤通气性差,Eh低  六、论述题  1、分析土壤水、气、热三者之间的关系,叙述土壤水、气、热状况的调节方法。  答案要点:土壤水、气、热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存在于土壤中。一般情况下,水往往起主导作用,水分含量的变化,会导致土壤的气、热条件的变化。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主要有:耕作和施肥、灌溉和排水、地面覆盖、应用土面增温剂等。  七、计算题(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1、已知某土壤的容重是1.2g/cm3,取一定体积的该田间土壤称重为84g,烘干后的重量为70g,问该土壤的容积含水量是多少?  解:土壤含水量(%)=(84-70/70)×100=8.57%  土壤总容积=70÷1.2=58.3 cm3  土壤水容积=84-70=14 cm3  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水容积/土壤总容积)×100  =(14/58.3)×100=24%  2、已知某土壤的密度是2.65g/cm3、容重是1.3g/cm3,该土壤的最大毛管含水率20%(质量百分数),问该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是多少?  解:土壤孔隙度%=(1-土壤容重/土壤密度)×100  =(1-1.30/2.65)×100=50.94%  非毛管孔隙度%=50.94-20=30.94%  第九章 土壤形成和土壤剖面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大循环 岩石经风化后成为疏松、多孔的散碎体,即母质,释放出大量矿质元素,包括一些可溶性盐基物质。这些物质随水流入江河,湖泊和海洋,经胶结和硬化的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在地壳上升过程中,岩石露于地表,又重新进行风化,淋溶,流进海洋的重复进行的过程。  2、生物小循环 岩石风化形成母质,给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养分、空气等条件。当植物死后,经微生物分解又释放出无机物质,一部分进入地质大循环,另一部分又重新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过程。  3、有机质的聚积过程 在各种植被条件下,土体表层以腐殖化、斑毡化和泥炭化等形式进 13  行的有机质的聚积过程。  4、粘化过程 在温带,暖温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土体内部一般(20~50 cm)发生的原生矿物的分解和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过程。  5、脱硅富铝化过程 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并有一定的干湿季节条件下,铝硅酸盐类发生强烈分解,释放出大量盐基物质,风化液呈中性或碱性反应,硅和盐基离子大量淋失,铁铝沉积(溶解度小),滞于原土层而相对富积,使土体呈现鲜红色,甚至形成铁盘的过程。  6、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学层次和母质层。  7、新生体和侵入体 土壤新生体是成土过程中土壤物质经淋移、转化和聚积形成的新的产物。土壤侵入体是指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而是侵入土壤的物体。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在森林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有机质聚积过程可发生在( D )条件下。  A草原植被 B森林植被 C荒漠植被 D各种植被  2、在森林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脱硅富铝化过程可发生在( C )条件下。  A高温少雨 B低温多雨 C高温多雨 D低温少雨  3、在森林土壤形成过程中,SiO2在土体亚表层残留的过程是( B )。  A粘化过程 B灰化过程 C钙化过程 D白浆化过程  4、土体内盐基大量流失,铁铝相对富积的过程称为( C )。  A粘化过程 B灰化过程 C富铝化过程 D钙化过程  5、富含有机质的土层是( A )。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6、在自然土壤中,不可能出现的土壤剖面形态持征是( B )  A新生体 B侵入体 C结构体 D石灰反应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在各种植被下,土体表层都进行着有机质的聚集过程,一般说来,有机质的聚积过程包括( ACD )。  A腐殖化 B矿质化 C斑毡化 D泥炭化 E 富营养化  2、土壤自然成土因素包括(ABCDE )。  A母质 B生物 C气候 D地形 E 时间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这两种过程应有严格的区分。但是在自然界中,这两种过程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  2、脱硅富铝化过程大多数发生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土壤或旱生森林土壤形成过程中。 (×) 大多数发生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并有一定的干湿季节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条件下。  3、生物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富集养分、选择性吸收调整元素比例、生物固氮等促进肥力的提高,生物小循环还使土壤中的元素得到重复利用。 ( √)  4、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也具有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就会破坏土壤。 ( √)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  答案要点:土壤形成的实质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矛盾与统一。其关系为① 这两种过程方向相反,互相矛盾。地质大循环使矿质营养元素不断流失,生物小循环不断累积营养元素。相互依存,而又统一在土壤体。生物小循环是地质大循环的一部分, 并在地质大循环的轨道上进行。② 从理论上讲,这两种过程应有严格的区分。但是在自然界中,这两种过程几乎是同时进行的。③ 这两种过程不是简单的封闭式循环,而是螺旋式逐渐扩大、上升的(先是着生低等植物,后是高等植物,生物作用于母质的影响逐渐扩大和加深)。从 14  一个周期到另一个周期在地壳里积累着不可逆的变化。④人类活动的意义就是加强生物累积  过程,减少地质大循环的养分淋溶损失,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反之,土壤愈益贫瘠。  2、简述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独特的作用。  答案要点: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独特的作用,与其他五个因素有本质的区别,  ①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定向的。②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它受着社会  制度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  响及其效果有很大的差别。 ③人类活动的影响可通过改变各自然因素而起作用,并可分为  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④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也具有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  高;利用不当,就会破坏土壤。例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退化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  利用土壤造成的。  第十章 土壤分布与分类  一、名词解释  1、土壤的水平地带性 在水平方向上,土壤随气候、生物带的变化而分布的规律叫土壤  的水平地带性。  2、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随着山体高度的增加、温度的下降、湿度的增大、植物和生物类型  的改变,土壤也呈有规律排列的现象,叫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3、地域性土壤 地域性土壤指在水平或垂直地带性分布的基础上,由于母质、水文、中小  地形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出现的地域性分布。例如,石灰土、紫色土、盐碱土、潮土和  风沙土等。  4、土壤分类 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将土壤进行归类和排队叫做土壤分类。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在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到北土壤带谱的排列正确的是(A)  A砖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B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和黄壤、砖红壤  C砖红壤、红壤和黄壤、暗棕壤、棕壤、黄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D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砖红壤、红壤和黄壤  2、在北亚热带的土壤垂直带谱中排列正确的是( D )。  A山地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 B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  C草甸土、山地棕壤、山地黄棕壤 D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  3、土壤与大气候、生物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叫做( A )。  A地带性分布 B非地带性分布 C隐地带性分布 D地域性分布  4、下列土壤种类中,属于地域性分布的土壤是( C )。  A棕色针叶林土 B红壤土 C紫色土 D黄壤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土壤种类中属于水平地带性分布的土壤有(ADE )。  A棕壤 B山地棕壤 C山地暗棕壤 D黄棕壤 E黄壤  2、下列土壤中属于地域性土壤的有( ABC )。  A石灰土 B紫色土 C潮土 D黄壤 E红壤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黄壤或黄棕壤。 ( × )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黄壤或红壤。  2、土壤垂直带谱由山下向山上的排列规律,类似于基带土壤向低纬度水平方向的排列规律。  ( × )  类似于基带土壤向高纬度水平方向的排列规律。  3、前苏联的土壤分类制进行土壤分类的着眼点是气候和植被,而美国的土壤分类制则是以  15  诊断层作为分类的依据。 ( √ )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我国东部海洋型带谱由南到北是怎样排列的?  答案要点:我国东部海洋型带谱由南到北的排列是:砖红壤(热带) →赤红壤(南亚热带) 红壤和黄壤(中亚热带)→黄棕壤(北亚热带)→ 棕壤(暖温带) →暗棕壤(温带) →棕色针叶林土(寒温带)。  2、试分析形成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分布和地域性分布的主要原因。  答案要点:土壤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由于生物因素、气候因素存在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因此,作为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产物的土壤,它的分布也必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土壤的分布规律有: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土壤垂直地带性和土壤的地域性分布。  3、前苏联和美国的土壤分类制有何区别?  答案要点:①苏联的土壤分类制(发生分类):进行土壤分类的着眼点是气候和植被,提出土壤地带性概念。具体内容是:以土类作为土壤分类的基本单位,从上往下逐渐演译,按土壤发生上的质量变化,逐级细分(亚类、土属、土种、变种)。发生分类学观点,在土壤科学的发展中,是有一定影响的,甚至至今还占统治地位。  ②美国的土壤分类制(土壤性状分类):以诊断层作为分类的依据,各级分类的基础是野外可以定量和查核的土壤性状,以土系作为分类的基础,从下往上归纳而成。目前该分类在世界上流传较广。  第十一章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灰色森林土  第十二章 棕壤、褐土和黄棕壤  第十三章 红壤、黄壤、砖红壤性红壤、砖红壤和燥红土 第十四章 紫色土和石灰土  一、名词解释  1、土壤黄化作用 土壤黄化作用是黄壤的成土特点,即土体经常处于稳定的湿润状态,氧化铁水化程度(Fe2O3 nH2O)高,剖面具有明显的黄色或蜡黄色心土层黄化。  2、土壤生物自肥作用 在植被条件下,由于养分不断向表层富集,大大补偿了土壤养分的淋溶损失,使土壤肥力得以维持或提高。这种作用叫做土壤的“生物自肥”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紫色土主要的剖面形态之一是( C)。  A 剖面发育好,层次过度明显 B剖面发育差,层次过渡明显  C剖面发育差,层次过渡不明显 D剖面发育好,层次过渡不明显  2、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脱硅富铝化和生物富集过程的土壤是( D )。 A棕壤 B黄棕壤 C褐土 D红壤  3、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粘化过程的土壤是( B )。  A暗棕壤 B棕壤 C黄壤 D红壤  4、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 A )  A暗棕壤 B黄棕壤 C 黄壤 D 砖红壤  5、成土过程深受母岩影响,发育相对幼年的岩成土壤是( A )。  A紫色土 B燥红土 C 黄壤 D 砖红壤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人括号内)  1、红壤成土的气象条件包括( )。  A热量充沛 B夏热冬凉 C雨热同季 D干湿季节分明 E雨量充沛  16  2、黄棕壤地区的气候特点包括(ABC )。  A湿润季风区 B四季分明 C夏季高温多雨 D冬春干燥 E干湿季节分明  3、黄棕壤成土特点包括( ABC )。  A淋溶作用 B粘化作用 C弱富铝化作用 D黄化作用 E强富铝化作用  4、成土过程主要是脱硅富铝化和盐基养分的生物学富集的土纲是富铝土纲,包括的土类是( ABCDE )。  A红壤 B黄壤 C砖红壤性红壤 D砖红壤 E燥红土  5,半淋溶土纲的成土过程主要是土壤脱钙与积钙同时进行,并且有明显的有机质积累。包括的土类是( AB )。  A褐土 B灰褐色森林土 C 暗棕壤 D棕壤 E黄棕壤  6、淋溶土纲的成土过程表现为彻底脱钙、明显的盐基淋溶和土表的有机质积累。包括的土类是( ABCDE )。  A棕色针叶林土 B灰色森林土 C暗棕壤 D棕壤 E黄棕壤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南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暗棕壤。(×)  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暗棕壤。  2、紫色土的颜色以紫色为主,剖面层次分化明显。 ( × )  剖面层次分化不明显。  3、黄壤的脱硅富铝化作用相对较红壤强。 (× )  黄壤的脱硅富铝化作用相对较红壤弱。  4、除灰化土外,由北至南,随土壤地球化学过程强度的增高,粘土矿物的成分和结构愈来愈变得简单。( √)  5、土壤富铝化的标志是土壤粘粒的SiO2/A12O3的比值明显上升。( √ )  6、土壤趋于酸性是森林土壤的共性之一。但在不同的生物气候条件及相应的成土过程下,各类土壤的pH值有它的取值范围。总的规律是,南北两端酸性最强,处于中间的则酸性变弱,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大致呈现“∧”型。 (√)  7、各类森林土壤由于处在不同的生物气候带,从北至南,森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变化曲线大致呈“∨”形 (黄壤例外)。 (√)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黄壤的主要性质。  答案要点:黄壤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山地和高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和贵州高原及长江以南省区,大部分与红壤处于同一纬度带。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较红壤分布区的气候凉爽而湿润。  主要剖面特征 全土层呈均匀的黄色至蜡黄色,表层有20-30cm厚的腐殖质层,下部质地粘重,有时出现铁质结核。剖面中可能出现漂白层或假潜育层。  主要理化性质 富铝化作用与红壤相近或较低,因土壤经常处于湿润状态,氧化铁受到强烈的水化作用,使土壤呈黄色。土壤反应从酸性到强酸性,盐基含量较红壤高或低。  2、简述红壤的主要性质。  答案要点:红壤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干湿季比较明显的地区及排水良好的地形部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在东部长江以南至南岭山地,西部包括云贵高原中北部和四川盆地南缘。大致在北纬25-31之间。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剖面特征 土壤颜色以红色为主,但程度不等。一般包括三个主要发生土层:腐殖质表土层,厚度约20-30cm,暗棕色;均质红土层,厚度为50-200cm,呈均匀的红色或棕红色,紧实,粘重,块状结构;下部常有红、黄、白三色交错的网纹层,可有结核新生体;母质层,包括红色风化壳和各种岩石的风化物。  主要理化性质 富铝化程度较砖红壤低,铁、铝氧化物含量也较少。腐殖质含量低,常在2%以下。全剖面土壤反应为酸性,但较砖红壤略高。  3、黄壤的成土特点有哪些?  17  答案要点:黄壤的成土特点是黄化作用(土体经常处于稳定的湿润状态,氧化铁水化程度(Fe2O3 nH2O)高,剖面具有明显的黄色或蜡黄色心土层土壤黄化作用)、富铝化作用和强淋溶作用。  4、跟红壤相比,黄壤的性质主要有哪些特点?  答案要点:跟红壤相比,黄壤的富铝化远弱于红壤,淋溶强度大于红壤,质地却较轻,黄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大于红壤。黄壤的N、P、K含量较高。  5、简述紫色土的形成特点。  答案要点:紫色土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微弱,土壤无明显的脱硅富铝化特征;成土物质不断更新或累积,碳酸钙淋溶作用持续进行,土壤发育处于相对幼年阶段;有机质合成量大,但矿质化也较强烈,一般情况下有机质和氮的积累少。土壤颜色以紫色为基调,上下呈色均一;无明显发生学层次,土体构型AAC或A(B)C型,是一种幼年土壤。  6、棕色针叶林土的形成条件和形成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①气候条件较相邻土壤湿润、冷凉,有明显的季节性冻层或永久冻层。②水量虽不高,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弱,林内较湿润,对森林植被生长、恢复有利,蓄积量大。③在森林植被覆盖下,腐殖质形成与矿质元素的累积和淋溶作用都很明显。  棕色针叶林土的成土过程;①针叶林毡状凋落物的泥炭化过程 (针叶林缺乏灰分元素,富含单宁,影响微生物活动;低温、湿度大,微生物不能完全分解凋落物,才逐渐积累为半泥炭化的毡状层。②酸性淋溶过程 。但由于因寒冷,淋溶时间短促,加之下层的冻层阻隔,淋溶作用不能显著发展。③铁铝在表层的聚积,这一点是与灰化过程有本质区别的。  7、砖红壤的形成条件和形成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砖红壤分布在热带地区。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干湿季明显,夏秋多雨,冬季少雨多雾。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季雨林。  砖红壤水热条件最优越,富铝化作用强烈,土壤呈强酸性反应,但有机物合成量最大。虽然分解迅速,在土壤中仍能积累较多的有机质。在天然林下,有机质含量可高达810。  8、黄棕壤的形成条件和主要形成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黄棕壤分布在我国北亚热带。其气候特点是:梅雨季节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低温干燥。植被类型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下多灌丛草甸植物。在自然条件综合影响下,主要的成土过程是粘化过程。但由于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黄棕壤已具微弱的脱硅富铝化过程,粘土矿物中,除水云母、蛭石外,高岭石也不少。因此,黄棕壤是棕壤(粘化过程)向黄壤(脱硅富铝化过程)过渡的土类。  六、论述题  1、南北两端强酸性土壤酸性的来源及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提示:北端土壤:COOH→(解离)H  3+ + 南端土壤:Al+H2O→(水解)Al(OH)3 + H  答案要点:土壤趋于酸性是森林土壤的共性之一。但在不同的生物气候条件及相应的成土过程下,各类土壤的pH值有它的取值范围。总的规律是,南北两端酸性最强处于中间的则酸性变弱,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大致呈现 “∧”型。  北→酸性淋溶 南→铝的富集与水解  2、为什么从北至南,森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变化曲线大致呈“V”形 (黄壤例外)? 答案要点:各类森林土壤由于处在不同的生物气候带,从北至南,森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变化曲线大致呈“V”形 (黄壤例外)。  原因:在我国温带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但随着南移,湿度增加,有机物质的矿化作用受阻促进了腐殖质的形成,有机质含量增高。  3、试比较分析淋溶土纲、半淋溶土纲和富铝化(红壤)土纲的主要特点。  答案要点:森林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包括灰化、钙化、粘化、脱硅富铝化和有机质累积等过程。根据这些成土过程表现的强度和附加过程,可将我国的森林土壤归纳成淋溶土纲、半淋 18  溶土纲和富铝化(红壤)土纲。淋溶土纲包括棕色针叶林土、灰色森林土、暗棕壤、棕壤和黄棕壤五个土类,其成土过程表现为彻底脱钙、明显的盐基淋溶和土表的有机质积累。半淋溶土纲包括褐土和灰褐色森林土两个土类,成土过程主要是土壤脱钙与积钙同时进行,并且有明显的有机质积累。富铝土纲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性红壤、砖红壤和燥红土五个土类,成土过程主要是脱硅富铝化和盐基养分的生物学富集。  第十五章 土壤养分与施肥  一、名词解释  1、肥料 凡是施入土壤中或用于处理植物地上部分,能改善植物营养状况和土壤条件的一切有机物和无机物。  2、施肥 将肥料施入土壤中或处理植物地上部分,以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或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的一种生产方式。  3、基肥(底肥):在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的肥料。其目的是培肥和改良土壤及供应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的营养需要。  4、种肥:在播种(或定植)时施在种子或幼苗根附近的肥料。其目的是给种子萌发或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和环境条件。  5、追肥:是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施入的肥料,其目的是补充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养分,可多次。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可按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进行分类,其中氮肥属于( B )。  A全量元素 B大量元素 C中量元素 D微量元素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可按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进行分类,其中镁肥属于( C )。  A全量元素 B大量元素 C中量元素 D微量元素  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可按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进行分类,其中锌肥属于( D)。  A全量元素 B大量元素 C中量元素 D微量元素  4、在土壤中氮素的损失途径主要有( A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4、在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其目的是培肥和改良土壤及供应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的营养需要的肥料是( A )。  A基肥 B种肥 C追肥 D有机肥  5、在播种(或定植)时施在种子或幼苗根附近,其目的是给种子萌发或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肥料是( B )  A基肥 B种肥 C追肥 D有机肥  6、在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施入,其目的是补充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养分,可多次施的肥料是( C )。  A基肥 B种肥 C追肥 D有机肥  7、给木本植物施肥常用的方法是( D )。  A撒施 B条施 C根外追肥 D环状施肥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按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可分为(BCD )。  A全量元素 B大量元素 C中量元素 D微量元素 E 营养元素  2、土壤施肥的常用方法包括( ABCDE )。  A撒施 B条施 C根外追肥 D浇施 E环状施肥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存在于土壤有机态氮是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形式。 ( × )  +-NH4、NO3 是植物吸收的主要形式。  19  2、肥料的投入与产量也要考虑成本因素,施肥投入与所得的报酬并不成正比。 ( × )  肥料的投入与产量的增加之间存在着一个“拐点”,超过这个点,施肥投入的报酬则逐渐减少。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确定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  答案要点: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必须满足以下三条标准:  ⑴如缺少该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  ⑵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功能是专一的,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替代;  ⑶必需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 目前已确定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16种(17种)。  2、简述土壤养分来源和损失的主要途径。  答案要点:土壤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生物固氮(微生物)和化学固氮(化肥),另有少量来自于降水(闪电氧化)而形成的硝态氮进入土壤,土壤中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有挥发损  -失(NH3),氮的淋溶损失(NO3)和反硝化脱氮损失(N2)。  土壤中氮的形态有固定态氮:土壤中粘土矿物固定的铵离子;有机态氮:存在于土壤有机物质中的氮素和速效态氮:包括被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氮 (铵态氮)和溶于土壤溶液  +--+-中的氮素(NH4、NO3和NH2及少量的氨基酸和含氮有机物)。 NH4、NO3 是植物吸收的主要  形式。  3、 简述土壤中的氮素循环。  答案要点:土壤氮的来源和氮的损失及在土壤中的转化构成了土壤中氮素的循环。  4、 简述施肥的基本理论。  答案要点:⑴养分归还学说 通过施肥把植物从土壤中摄取并随收获物而移走的那些养分归还给土壤。  ⑵最小养分律(木桶理论) 植物的产量决定于土壤中最低含量的那种养分,只有补充了该种养分才能充分发挥其他养分的作用。  ⑶报酬递减律 肥料的投入与产量的增加之间存在着一个“拐点”,超过这个点,施肥投入的报酬则逐渐减少。  第十六章 土壤退化与土壤退化的防治(林学专业)  一、名词解释  1、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的破坏及衰亡、草地退化、水资源恶化与土壤退化。  2、土壤退化 土壤退化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因人类开发利用不当而加速的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和过程。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它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 × )  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2、土壤流失的防治就是以预防为主,在土壤流失严重地区应先保护后利用。 ( √)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土壤流失的防治。  答案要点:⑴营造防沙林带  ⑵实施生态工程  ⑶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  ⑷合理开发水资源  ⑸控制农垦  ⑹完善法制,严格控制破坏草地  20  5、 简述土壤沙化与土地沙漠化的主要过程。  答案要点:土壤沙化与土地沙漠化的重要过程是风蚀和风力堆积过程。在沙漠周边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或草地过渡放牧,或开垦为农田,土壤中水分状况变得干燥,土壤粒子分散缺乏凝聚,被风吹蚀,细颗粒含量逐步降低。而在风力过后或减弱的地段,风沙颗粒逐渐堆积于土壤表层而使土壤沙化。  第十六章 园林土壤(园林专业)  一、名词解释  1、城市绿地土壤 城市绿地土壤是指城镇中能生长园林植物(乔、藤、灌、草本)的绿化地块的土壤。  2、保护地土壤 保护地土壤是指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冷室、荫房等室内用于栽植苗木、花卉、果蔬等园林、园艺植物的土壤。  3、盆栽土壤 盆栽土壤是用本地土壤(砂质壤土)与有机质和化学肥料配制而成、用于装盆的混合物培养土。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与其它土壤相比,城市绿地土壤具有的特点是( ABCDE )。  A土体内侵入体丰富 B土壤剖面层次被破坏  C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D物理性状差,土壤碱度高 E管道设施压制  2、与其它土壤相比,保护地土壤具有的特点是(ABC )。  A土壤盐分相对积累 B氮素挥发损失,有毒气体增多  C土壤和空气中的CO2浓度高 D不易感染病虫害 E肥料有效性降低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 简述城市绿地土壤的特点及改良措施。  答案要点:城市绿地土壤与其它土壤相比,具有土壤剖面层次被破坏;土体内侵入体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物理性状差,土壤碱度高和管道设施压制的特点。城市绿地土壤改良的方法主要有:⑴客土施肥 加入异地熟化土壤,并添加有机肥料的方法。⑵改善土壤的通气性;⑶设置护栏,用各种透气、抗压材料铺面等  2、 简述保护地土壤的特点及管理的方法。  答案要点:保护地土壤具有以下特性:⑴土壤盐分相对积累;⑵氮素挥发损失,有毒气体增多;⑶土壤和空气中的CO2浓度高。  保护地土壤管理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除盐害:控制施肥量、灌水洗盐、种植高盐植物、施用C/N比大的有机肥、深翻土壤、换土等。⑵除毒害:注意材料选择、氮肥深施、通风换气。⑶除病虫害:土壤消毒、药物喷洒。⑷水分管理:掌握灌水时期和灌水量。  3、 简述盆栽土壤的配制原则。  答案要点:⑴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  ⑵选择廉价易得的混合材料:(价格低、有效养分高,可重复利用,便于混合,物理性状好。  ⑶质地适中,比重小。  ⑷不易感染病虫害。盆栽土壤的材料选择除土壤外,常见的材料有:木屑、树皮、泥炭、蛭石、珍珠岩、稻壳等,也可不需土壤,以泥炭为主配制。  如:泥炭+沙 泥炭+木屑 泥炭+蛭石或珍珠岩等。  21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与植物营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