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定理习题中的故障分析怎么分析?

叠加定理实验误差分析
来源:作文@跟谁学
从而产率降低, 产率降低, (1)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 未完全溶解,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实验误差, 使精盐产率降低, 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NaCl损失, 从而使产率降低, (2)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
A选项是±30%以内, E选项没有涉及到误差率的问题, 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本题考查的是误差率是相同的, D的是±20%以内, 【提问】误差率的问题?  【回答】学员dn9988, 只有BC的投资估算允许误差率都是±10%是相同的, 您好, 因此, 因此正确答案就应该是BC.  ★问题所属科目: ——...
玻棒---偏小, (3)溶液外溅---偏小, (6)锥瓶润洗---偏大, (1)不冷却室温---偏大, (7)锥瓶摇动外溅---偏小, (1)滴定管不润洗---偏大, (4)滴定管读数俯视---偏小, (2)滴定管尖嘴气泡前无后有---偏小, (5)滴定管读数仰视---偏大, (3)滴定管尖嘴气泡前有后无---偏大...
总结 误差补偿是一个目标不明确而效果也不明确的过程, 但这个步骤并不能解决高精度机床随着温湿度等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形变或性变误差, 误差源的确定 三轴机床刀尖点高度变化是否就是刀具伸缩了, 设备精度稳定性在不断变化, 而这恰恰是高精度稳定性机床必须解决的问题, 误差产生条件的确定 假设最终确定Z轴的物理伸缩影响了刀尖点高度, 误差补偿计算 确定了误差源和误差产生的条件, 知道差在哪里才能正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以机床的误差补偿为例说明, 国内厂商往往号称自己的设备精度达到了国外产品的的水平...
不确定度就是一个实验测量量不确定的程度, 通过数据的分布来估计测量量的概率分布永远会有一定的误差, 然后根据这个分布对真实实验值的不确定度,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去看一看概率统计和实验数据处理方面的书, )这些知识点都是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基本问题, 不同实验的不确定度计算方法和参数也不一样, 如果不会做数据的筛选, 简单的实验中一般都会根据1)来挑选数据, 所以一个负责人的实验物理学家会给出尽量准确(注意不是尽量小, 如何通过给出的区间估计和数据值分析得出结论...
【叠加定理实验误差分析】推荐阅读
【叠加定理实验误差分析】相关问答
文科就选择湖经,前提是分数在一本左右
文苑路一号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就在南京师范大学对面~
各位无优雅思的朋友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会与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剑六的写作.我会把剑六的考题分析做一个连载把所有的题目分析完.希望大家能有一本剑六的书,与我的分析结合起来看.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希望我们一起努力,攻克雅思写作.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A类第一套分析(一)小作文WRITING TASK 1题目You should spend about 20 minutes on this
天津师范专业不同情况也有所不同,有的专业也是一志愿全部公费,有的学院也不会照顾本校生,你可以打听一下你要报的专业的具体情况。
至于杭州师范学院 我不太了解,没办法评价
天津师范大学是按专业排名先后录取,录取后自己选择方向,不是在方向内录取。
我也不好给你讲.看图,显微镜
【叠加定理实验误差分析】推荐问答
【叠加定理实验误差分析】推荐搜索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叠加原理的误差分析
怎样用数据分析啊?    叠加原理允许的最大误差是多少?
09-09-29 &匿名提问
1、叠加原理,是指在一个包含多个电源的线性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电压)等于各个电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各支路所产生的电流(电压)的代数和。2、叠加原理适用于电压和电流的,不适用功率的叠加。3 元件的非线性误差引起的试验误差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叠加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_魏英_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叠加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_魏英
叠加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_魏英
工 业 技 术
2009  NO.32
科技创新导报
1×( j1)j1+0.5 j0.5 (6)j1+
电流源电流为;
iS(t)=2cos(200t+50ο)A
由于两个电源的角频率不同,导致电容和电感的阻抗各不相同,必须先应用叠加定理将其分解为图4中的(b)和(c);则(见图4)
&'=j5U&=j5×102∠U10ο=10∠55οV(10)S
值满足叠加定理,而相量运算的前提条件
是同频率,所以相量式不能用叠加定理来计算[3](见图5)。
& U1j4&S2&I× ==j41=1×j11+j11+j1 j1 (7) j1+
'&ο&=I&&   (8)I11+I1=3+j1=3.126∠18.43A
叠加定理是电路理论中比较重要的定
理之一,它适用于计算任何线性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具体到电路分析课程中,即可以方便的分析电阻电路,直流电源一阶电路和正弦稳态电路。而不同频率激励源的线性时不变电路,在求解响应时虽然也适用于叠加定理,但它的响应不再是正弦稳态响应。
  i1(t)=3.1262cos(ùt+18.43ο)    (9)由于几个电源的频率相同,电路各支路电压电流可以用相量叠加,也可以用瞬时值叠加来求解,平均功率不满足叠加定理。
②正弦源的角频率不同
求解频率不同的正弦激励在线性时不变电路中产生的稳态电压和电流,可以利用叠加定理,分别计算每个正弦激励单独作用时产生的正弦电压uk(t)和电流ik(t),然后相加求得非正弦稳态电压u(t)和电流i(t)。
含有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电路,如图4(a)所示;已知电压源电压
   u'(t)=102cos(100t+55ο)V    (11)
j10×5&j50
IS=×1∠50ο=4.47∠76.6οV5+j105+j10
                                (12) u&(t)=4.472cos(200t+76.6ο)V  (13)
[1]李瀚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邱关源编.电路(第五版)[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2.
[3]周凤献.叠加定理在非正弦周期电流电
路中的应用分析[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2001,12:387~389.
u(t)=u'(t)+u&(t)
=102cos(100 t+55ο)V
+4.472cos(200 t+76.6ο)V
                            (14)图5给出了u’(t),u’’(t)和u(t)的波形图,可以看出,两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叠加后是一个非正弦周期波形。频率不同的激励作用电路时,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瞬时
uS(t)=20cos(100t+10ο)V;
图3(a)――原图                                          (b)(c)――us1,us2单独作用分解图
图4(a)――原图     (b)(c)――us,is单独作用分解图
图5(a)  u’(t)和u’’(4)波形图    (b)u的波形图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47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下载1-2页,共2页)
电路分析基础_物理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电路分析基础 Fundamental Circuits Analysis 魏英
1 第二章 电路的一般分析重点(1)支路电流法 (2)...龙源期刊网 .cn 培养创新潜能的《电路分析》课程改革 作者:杨鸿波 柴海莉 魏英 寻宪生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 年第 09 期 摘要:...培养创新潜能的《电路分析》课程改革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教改创新】 培 养创新潜能的《 电路分析》 课程改革 杨鸿 波, 柴海莉 ,魏英, 寻宪生 10...
更多文档: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本站只负责收集和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等其它行为请联系我们.
文档下载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范文一: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一一、实验目的:多种元器件的识别与测量二、实验摘要:1、学习数字万用表的使用2、 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容、电感、二级管、三极管等元器件参数。三、实验原理和实验电路:1、电阻。共10种颜色,黑 棕红橙 黄绿蓝 紫灰白,一次用数字0~9表示。也可表示数量级。另外金色,银色,棕色分别表示误差正负5%,正负10%,正负1%。电阻在读数时,离其他颜色最远的颜色表示误差,读数时从误差对面最外侧开始读,五环电阻前三位为有效数字,第四位为数量级;四环电阻前两位是有效数字,第三位是数量级。2、电容电容在实验室接触的有两种,一种两端的线有长短,长正短负,如长短差不多,看电容本身标识;另一种两端线长短一样,不分正负。3、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线长为正,短为负,如果长短一致,则头大为负,头小为正。
整流二极管。银色端为负。稳压二极管。透明体,黑色端为负。4、三极管组成:发射极(e)、基极(b)、集电极(c)组成结构:PNP或者NPN。5、电位器可调电阻。三个端口,两端为总阻值,其中一端和中间端连接,转动旋钮可观察电阻的连续变化。6、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四、实验步骤步骤1、老师介绍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和电阻,电容,电位器,二极管,三极管的识别,对元器件的测量。2、同学对元器件的进行测量。五、实验数据六、实验总结和感想本学期第一次做电路实验,刚一上手时的确认不出各电器元件,经过老师的点拨才渐渐对他们熟悉。虽然老师讲了一些读数规则,但还是有部分没有记清。实验虽然最终做出来了,但毕竟不是很熟练。电路实验虽然看似比较有难度,但记清了规则,熟悉了元器件,也并不是很难。今后的实验应该越来越难,一定要从最开始就把基础打好。原文地址:
范文二:电路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伏安特性的测量【实验目的】1.学习伏安法测量电阻。2.掌握测量独立电源伏安特性的方法,了解电源内阻对伏安特性的影响。 3.学习用作图法处理数据。【实验仪器】 1. 数字电流表
2. 数字电压表 3. 标准电阻若干 4. 电位器(滑动变阻器) 5. 直流稳压电源(1台)【实验内容】线性电阻伏安特性的测量按图1接线,R1=1kΩ,R2=2kΩ,调节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 使电压表读数如表-1中数字,测量相应的电流值, 并记录于表-1中。 【实验线路】图1实验报告姓
报名编号:
学习中心:层
(高起专或专升本) 专
业:(一)填写数据表格表1:伏安特性的测量—数据记录(1)(二)实验结论实验二【实验名称】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实验目的】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学会测定电路的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加深对参考方向的理解。 【实验仪器】直流稳压电源(两台),分别为12V和6V;万用表(一台); 标准电阻(三个),分别为100Ω、100Ω和430Ω。 【实验原理】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路中任意时刻,流进和流出节点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路中任意时刻,沿闭合回路的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实验内容】按照图1所给的电路图搭建电路。 【实验步骤】 1. 验证电流定律用万用表测量R1支路电流I1。 用万用表测量R2支路电流I2。 用万用表测量RL支路电流IL。将上述所得数据填写到表1中(单位:mA)。 2. 验证电压定律用万用表分别测出各支路的电压Uab、Ubc、Ucd、Uda。注意电压表正负接线。 记录数值,填入表2中(单位:v)。图1 实验电路 实验报告姓
报名编号:
学习中心:层
(高起专或专升本) 专
业:(一)实验结果表格表1 :验证电流定律—数据记录表2 :验证电压定律—数据记录(二)实验结论阅读详情:
范文三: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记录实验项目:基本电子仪器的使用桌号
同次实验者
指导教师:于真
成绩电子与电工技术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基本仪器的使用桌号
同次实验者
指导教师:于真
一、 实验目的1. 学习电子电路中经常使用的示波器、函数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频率计等主要技术指标,性能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2. 初步掌握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各类参数三、 实验原理及电路四、 实验内容、结果以及分析1. 我当时使用的是SR-8型双踪示波器,如下图所示,面板设置部分我就不重复介绍了,直接演示使用方法2. 示波器初次使用前或久藏复用时,有必要进行一次能否工作的简单检查和进行扫描电路稳定度、垂直放大电路直流平衡的调整。示波器在进行电压和时间的定量测试时,还必须进行垂直放大电路增益和水平扫描速度的校准。3. 选择Y轴耦合方式:根据被测信号频率的高低,将Y轴输入耦合方式选择“AC-地-DC”开关置于AC或DC4. 选择Y轴灵敏度:根据被测信号的大约峰-峰值(如果采用衰减探头,应除以衰减倍数;在耦合方式取DC档时,还要考虑叠加的直流电压值),将Y轴灵敏度选择V/div开关(或Y轴衰减开关)置于适当档级。实际使用中如不需读测电压值,则可适当调节Y轴灵敏度微调(或Y轴增益)旋钮,使屏幕上显现所需要高度的波形。5. 选择扫描速度:根据被测信号周期(或频率)的大约值,将X轴扫描速度t/div(或扫描范围)开关置于适当档级。实际使用中如不需读测时间值,则可适当调节扫速t/div微调(或扫描微调)旋钮,使屏幕上显示测试所需周期数的波形。如果需要观察的是信号的边沿部分,则扫速t/div开关应置于最快扫速档。 6. 实验结果如图:五、 思考题以及问题回答 (1):1. 调节辉度2. 调节“AUTO” 3. 按下“AUTO” 4. 调节“电平”(2):有三种波形:正弦,方波,三角波(3):交流毫伏表用来测量正弦波电压,指示值是有效值,不能测量直流电压的大小实验项目: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桌号
同次实验者
指导教师 于真 1.测定线形电阻器的伏安特性2测定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3.测定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4.测定理想电压源的伏安特性5.测定电压源的伏安特性实验项目: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桌号
同次实验者
指导教师:于真
一.实验目的1.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2.掌握线形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以及电压源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并学习绘制伏安特性曲线;3.加深对线形电阻,非线性电阻以及电压源的伏安特性的理解,并验证欧姆定律; 4.掌握实验台上直流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仪器设备三.实验原理及线路1.任何一个二端元件的特性可以用该元件的端电压U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直接的函数关系I=f(v)来表示,即I-V伏安特性曲线,且这个函数的斜率即为电阻。2.二极管正向压降很小。 四.实验内容,结果及分析1、 线性电阻器的伏安曲线
UR(v(mA)2、 半导体二极管(正向)
I/mAUD+/V0.65半导体二极管(反向)UD-/V3、 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正向)Z+/V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反向)I/mAZ-/V4、 理想电压源的伏安特性I/mA5、 测定电压源的伏安特性结果分析:(1).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为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2)半导体二极管正向电流随正向压降的升高而急骤上升,而反向电压从零加至10至几十伏时,其反向电流增加很小,粗略的可视为零;(3)稳压二极管的正向特性与普通二极管类似,在反向电压开始增加时,其反向电流几乎为零,但当反向电压加至某一数值时,电流突增,端电压基本维持稳定; (4)随着电流的增加,理想电压源基本保持不变; 五.思考题及问题回答1.线性电阻的电流随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呈线性关系,非线性电阻反之; 2.稳压二极管其正向特性与普通二极管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其反向电流加至一定范围,两端电压基本保持不变;3.电流表测电压发生短路,电流表也可能烧坏;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记录实验项目:电路理论基本定理的验证桌号
同次实验者
指导教师:于真
成绩电子与电工技术实验报告实验项目:电路理论基本定理的验证桌号
同次实验者
指导教师:于真
成绩一、实验目的3.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加深对电压,电流产考方向的理解4.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5. 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掌握测量含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6. 通过实验证明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二、设备仪器三、实验原理及电路1.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验证: ()=02. 叠加原理电路图以及戴维南定理验证电路图如下:四、实验内容、结果以及分析1. 基尔霍夫定律验证:2. 叠加定理的验证:3. 戴维南定律:4. 最大功率定理:五、思考题以及问题回答1. 叠加定理中的u1,u2单独做哟on个,将K调到相应的档位,不可以短接 2. 此时已经不成立,为非线性元件 3. 短接测ISC4. (1)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测R0(2)补偿法测量UOC (3)零示法测R0 (4)伏安法测R0实验项目:动态电路时域响应的研究桌号
同次实验者
指导教师 于真实验项目:动态电路时域响应的研究桌号
同次实验者
指导教师 于真
一.实验目的1.测量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2.学习电路的时间常数的测定方法。掌握有关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概念; 3.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了解电路元件参数对响应的影响;4.观察,分析二阶电路响应的三种状态轨迹及特点,以加深对二阶电路响应的认识和理解;5.进一步学会用示波器测电路波形; 二.仪器设备三.实验原理及线路1.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来模拟阶跃激励信号,即利用方波输出的上升沿作为零状态的激励信号,利用方波的下降沿作为零输入响应的激励信号; 2.RC一阶电路零输入,零状态响应; 3.时间常数的测定;示波器测波形,u=0.368uUm时的t为时间常数; 4.微分电路;四.实验内容,结果及分析1.组成RC充放贷电路,R=10k,C=1000pF,Ui=Um=3v,f=1khz,方波电压信号,连入示波器,观察激励与响应的变化,算出时间按常数,绘出电压波形; 2.R=10k,C=3300pF,观察并描绘波形,增大C的值定性观察响应受到的影响; 3.组成微分电路,R=30K,C=3300PF.Um=3v,f=1khz,观察并描绘电压波形; 4.组成积分电路,R=10k,C=1000pF,L=20mH,R为可调电阻,Ui=3v,f=1khz,方波; 五.思考题及问题回答1.方波信号可作为RC一阶电路零输入,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激励信号; 2.RC一阶电路R=10k,C=0.1uF,计算时间常数;3.积分电路当时间常数满足大于T/2条件时,此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积分成正比,可将方波转化为三角波;4.微分电路当时间常数小于T/2时,此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微分成正比,可将方波转化为尖脉冲;实验项目:动态电路频域响应的研究桌号
同次实验者
指导教师 于真1.R,C串并联电路幅频特性实验项目:动态电路频域响的研究桌号
同次实验者
指导教师 于真
一.实验目的1.熟悉文氏电桥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2.学会用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测定文氏电桥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3.学会用实验方法测试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4.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三.实验原理及设备 1.RC选频网络2.RLC串联谐振电路电路品质因数:Q=Ul/Uo=Uc/Uo;四.实验内容,结果及分析1.测量RC串,并电路的幅频特性(1).取R=1k,C=0.1uF,组成RC选频网络; (2)输入Ui=3v,正弦波; (3)改变f,Ui不变,测Uo; 结果分析:输出电压幅度不会随输入信号频率而变,而且还会出现一个与输入电压同相位的最大值;2.测量RC串,并电路的相频特性 (1).Ui与Uo接入ch1,ch2; (2)改变f,测时间常数,T;结果分析:当f=fo时,Xl=Xc,电路时纯阻性,电路阻抗的模为最小,Ui为定值时。Io达到最大值与Ui同相位; 3.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实验内容:(1).选C=0.1uF,R=200,Ui=3v,正弦,组成电路;
(2).找出fo(当Uo最大) 实验结果:见前数据记录;结果分析:Q越大,通频带越宽,电路选择性越好;
在横流源供电时,电路的品质因数,选择性与通频带只取决于电路本身的参数,而与信号源无关;五.思考题及问题回答1.改变电路中的f,输入Ui维持不变,可使电路发生谐振;2.提高电路的品质因数,曲线变尖锐,通频带变窄,电路的选择性越好;阅读详情:
范文四:电路分析-实验报告认识实习——常用电子仪器使用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完成时间:2014年6月实验: 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示波器的基本使用方法;2、学习信号发生器的基本使用方法。二、实验仪器
1、模拟示波器一台; 2、模拟电路实验箱一台;3、YB4320G 双踪示波器4、EE1641B型函数信号发生器三、实验要求
1、小心操作、爱护仪器;
2、仔细体会各项操作,理解各项操作的作用。实验原理和内容:1. 示波器基本结构示波器主要由示波管、放大和衰减系统、触发扫描系统和电源四部分组成, 其中示波管是核心部分。示波管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个部分组成, 由外部玻璃外壳密封在真空环境中。电子枪的作用是释放并加速电子束。 其中第一阳极称为聚焦阳极, 第二阳极称为加速阳极。 通过调节两者的共同作用, 可以使电子束打到荧光屏上产生明亮清晰的圆点。偏转系统由X、Y两对偏转板组成, 通过在板上加电压来使电子束偏转, 从而对应地改变屏上亮点的位置。荧光屏上涂有荧光粉, 电子打上去时能够发光形成光斑。 不同荧光粉的发光颜色与余辉时间都不同。放大和衰减系统用于对不同大小的输入信号进行适当的缩放, 使其幅度适合于观测。扫描系统的作用是产生锯齿波扫描电压(如左上图所示), 使电子束在其作用下匀速地在荧光屏周期性地自左向右运动, 这一过程称为扫描。 扫描开始的时间由触发系统控制。2. 示波器的显示波形的原理如果只在竖直偏转板加上交变电压而X偏转板上五点也是, 电子束在竖直方向上来回运动而形成一条亮线, 如左图所示:如果在Y偏转板别加载正弦电压和水平竖直两个方向正弦震荡和水平扫和X偏转板上同时分锯齿波电压, 电子受的合理作用下, 进行描的合成运动, 在两电压周期相等时, 荧光屏上能够显示出完整周期的正弦电压波形,显像原理如右图所示:3.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原理该仪器采用直接数字合成技术,可以输出函数信号、调频、调幅、FSK、PSK、猝发、频率扫描等信号,还具有测频、计数、任意波形发生器功能。4.示波器显示波形原理如果在示波器CH1或CH2端口加上正弦波,在示波器的X偏转板加上示波器内部的锯齿波,当锯齿波电压的变化周期与正弦波电压相等时,则显示完整的周期的正弦波形,若在示波器CH1和YCH2同时加上正弦波,在示波器的X偏转板上加上示波器的锯齿波,则在荧光屏上将的到两个正弦波(双踪显示)。三、实验内容1、观察一阶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并了解电路参数对波形的影响。(1)信号幅值的测量
将“VOLTS/DIV”开关的微调装置以顺时针方向旋至满度的校准位置,读取被测信号所占纵坐标格数,再乘以“VOLTS/DIV”开关的指示值,即可求得被测信号的峰-峰值(Up-p)。若使用的探头置×10的位置,应将该值乘以10 。(2)信号周期(频率)的测量
将“TIME/DIV”开关的微调装置以顺时针方向旋至满度的校准位置,读取被测信号一周期所占横坐标格数,再乘以“TIME/DIV”开关的指示值,即可求得被测信号的周期时间T。若“TIME/DIV”开关的扩展旋钮已被拉出,则该值应除以5才是实际的周期时间。 周期T的倒数即为信号的频率。(3)两正弦波相位差的测量
将频率相同的两个正弦信号分别由CH1和CH2通道送入示波器,读取两波 形到达最大值的时间差Td以及两波形的周期T,即可求得两波形的相位差2.一阶电路图1为一RC串联的一阶电路,图中us为方波信号源,其波形为图2所示。在us一个周期时间内,电容进行着充电、放电、反向充电和反向放电。电路的时间常数为RC,设us的周期为T,若T25,则电容电压uc、电流ic的波形如图2所示。改变电路元件参数,使电路时间常数变化,则uc、ic波形的上升或下降速度亦将随之改变。将图1电路中的电容换成电感,则为一阶RL电路,一阶RL电路的时间常数为RL,电感电流iL的波形与RC电路中uc波形类似。四.实验过程:
一阶RC电路 按图接线。将方波信号源的频率调到500Hz,峰-峰值调到2V。电容C为1μF,电阻R为R×100电阻箱。将R从100Ω-900Ω之间变化,观察uc波形的变化。 2、分别记录R=100Ω、200Ω、900Ω时的uc波形(画uc波形时,可将us用虚线画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以便对照。) 3、因电阻电压与其电流波形相同,故可通过观察电阻电压来看电路中电流的波形。按图5接线,方波信号源、电容C及电阻R均与步2-1相同。将R从100Ω-900Ω之间变化,观察uR波形的变化。 4、分别记录R=100Ω、200Ω、900Ω时的uR波形(画uR波形时,可将us用虚线画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以便对照。)实验体会:本次实验相比与其他实验, 更加接近于一种体验性的实验, 目的并不在于获得最终的实验数据结果, 而在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际生产生活中常用的示波器; 通过操作示波器, 一方面我能够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 认识到书本理论和实际操作存在的差距, 一方面也体会了示波器中所表现的将一些不可见的动态量转化为另一种量直观地表现出来的方法(锯齿波扫描电压与信号电压的组合是其表现思想的精髓)。另外, 本次实验中, 我也体会到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差异所在, 具体地说即是全波整形电流波形理论值和实际图样的差别。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 我能够从差异出发, 从一些错误出发, 通过比较以不同地角度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 这是单独阅读书本所不能做到的。阅读详情:
范文五:电路分析实验报告格式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课程名称:
提交时间: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附:原始数据。)(以上各页如不够,可另附页。)(蓝色字体部分不要打印,第一页的正反面必须打印后填写,其他各页只需按黑色字体提示的顺序做即可,不需拘泥于表格。)注意:1、完成的数据经指导老师签字才有效;2、完成实验后,整理实验设备3、独立完成实验报告4、用铅笔作图5、用坐标纸画波形6、要在报告上附上原始数据;7、一小实验一小结,整个实验一个大总结;8、指定时间交实验报告9、按序号排列实验报告10、11、 为便于检查和临时计算实验数据,实验时应自带计算器 接线应遵循“先串联后并联”、“先接主电路,后接辅助电路”的原则。检查电路时,也应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先接无源部分,再接有源部分,不得带电接线。先接线后通电,先断电后拆线12、13、14、15、16、17、接线柱要接触良好并避免联接三根以上的导线,可将其中的导线分散到接好线路后,应先自行检查,才能接通电源。闭合电源开关时,要告知实验中要胆大心细,一丝不苟,认真观察现象,同时分析研究实验现象如果需要绘制曲线,则至少要读取5 组数据,而且在曲线的弯曲部分应实验完毕,先切断电源。再根据实验要求核对实验数据,然后请指导教签字通过后,再拆线整理好导线,并将仪器设备摆放整齐。 等电位的其它接线柱上。 同组同学,并要注意各仪表的偏转是否正常,改接线路时必须先断开电源。 的合理性,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查找原因。 多读几组数据,这样得出的曲线就比较平滑准确。 师审核。如有可能请给老师演示实验效果。阅读详情:
范文六:电路分析实验报告(初做)一:设计一电路,用软件验证叠加定理。要求验证数据在三组以上。A1=A2+A3电流表1显示为3.000A
电流表2显示为1.000A
电流表3显示为2.000A 二:设计一电路,用软件验证替代定理。要求验证数据在三组以上。可用下面两图替代电流表均显示为-2.500A三:实现一个加法运算放大器,电阻参数自拟,根据所学知识原理计算各节点电压参数,然后用软件测试对应节点的电压,最后计算误差。Vs1 Vs2VoR1的电压为1.667V;
R2的电压为1.667V;
Rf的电压为3.333V四、信号发生电路RC正弦波产生电路如下图所示A的Vom=±14V,根据所学知识原理回答下问题,然后再根据仿真结果对比,并用示波器测出相应波形。(1) 分析D1,D2的稳幅原理图示为采用非线性元件(二极管)的稳幅电路。当输出幅值(V0)很小时,二极管D1、D2接近开路即截止,由D1、D2和R3组成的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近似为2.7千欧,AV约3.3>3,有利于起振。当输出幅值(V0)很大时,二极管D1或D2导通,由D1、D2和R3组成的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减小,且V0增大,直至输出幅值趋于稳定Vom,AV趋于3。(2) 若VD=0.6V,估算VomV0?VDV*R1?0 R2?R1AV?(AV*R V1?R1?R2)*V0?VA*R1*D
? Vom?3.3*AV*R1*VD==3.84(AV*R1?R1?R2)3.3*00(3) 若R2短路,Vo=?输出电压Vo的计算:V0?VDV*R1?0 R2?R1AV?(AV*R V1?R1?R2)*V0?VA*R1*D? V0?AV*R1*VD(AV*R1?R1?R2)3.3*AV*R1*VD==0.86(AV*R1?R1)3.3*若R2短路,则
V0?(4) 若R2开路,画出Vo的波形五、实现用运算放大器构成负阻抗电路。如下图所示连接电路,自己设计电阻值,添加万用表测出ab间的阻抗。如图用万用表测出阻抗为333.3ohm,理论计算值为Zin=1/3*1kohm=333.3333ohm 测量值的误差在范围之内,所以负阻抗为333.3 ohm六、RC相移电路我们知道RC电路的电压相位落后电流相位90?。根据提供的电路,我们测试结论是否正确。1、如下图所示连接电路,可以测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为90?2、改变电路图,加上两个电压表测量R和C的电压值。3、依次改变R的值,将所得到的数据记录如下:通过对实验的测试,在做RC相移电路时,对电阻的选择十分重要。当把电阻选择得相对较小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即相位差小于90?或者几近没有相位差。此时就会得到错误的结论,,多测试几个电阻的时候并逐渐增大阻值,得到较满意结果。七、用阶跃电流源表示下图所示的方波电流(图已给出),运用所学知识求解电路中电感电流的响应,并画出波形曲线。然后根据软件测试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1.理论计算:由于该电路是线性电路,根据动态电路的叠加定理,其零状态响应等于10?(t)和-10? (t-1ms)两个阶跃电源单独作用引起零状态响应之和。当阶跃电流源10?(t)mA单独作用时,其响应为'iL(t)?10(1?e?1000t)?(t) mA当阶跃电流源-10?(t-1ms)mA单独作用时,其响应为"iL(t)??10[1?e?1000(t?1ms)]?(t?1ms)
mA应用叠加定理求得10?(t)和-10?(t-1ms)共同作用的零状态响应为'"iL(t)?iL(t)?iL(t)?{10(1?e?1000t)? (t)?10[1?e?1000(t?1ms)]? (t?1ms)}
mA分别画出 i'L和i''L的波形,如曲线1和2所示。然后它们相加得到iL波形曲线,如曲线3所示。2.仿真电路图图3.仿真过程及其结果本仿真采用的对结点8做transient analysis,其参数设置如下图:仿真的结果为:八、按照下图连接验证星形线电压和相电压、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 1.仿真电路图如下图所示:2.实验结果(1).当开关Y使电阻工作时,使电路处于对称工作状态,在下表中,记录(表中,记录各电压表和各电流表的读数。当开关S断开时,没有中性线时3 实验结果分析:在星形负载对称电路中,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到UAB?381.1V,UAN'?220.0V UAB381.1??1.732 UAN'220.0UAB、UAN'之间近似满足关系:UBC?UBN'UBC、UBN'和UCA、UCN'之间的关系也基本满足UBC?UBN' UCA?UCN'同时IA?220.9mA,IB?220.9mA,IC?220.8mA;IA、IB和IC之间的关系也近似满足:IA?IB?IC误差很小。在星形负载对称电路中,当电路中无中性线时,线电压和相电压不再满足倍的关系。各线的线电流也不再相同。实验九: 电路如下图所示,试求电感电流和电感电压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表达式并画出图形。然后自己给拟定R值在软件上用示波器模拟测出相应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的图形。1. 理论计算:解:用三要素法先求出电感电流iL(t)的阶跃响应R-t1s(t)?(1?eL) ε(t)R电感电流阶跃响应对时间求导得到iL(t)的冲激响应RRR? t? t? tds(t)111h(t)??(1?eL)δ(t)?eLε(t)?eLε(t)dtRLL利用电感电压电流关系可以求出电感电压UL(t)的冲激响应R? ttdiL(t)R? RLLuL(t)?L?eδ(t)?eε(t)dtL令含有冲激函数?(t)的第一项中的t=0,得到电感电压uL(t)的冲激响应为tR?RLh(t)?δ(t)?eε(t) L2. 仿真电路图3. 仿真结果当参数设置为频率为0.05HZ时,duty cycle设置为%1时,可以简单模拟冲激响应,但是由于duty cycle的值可以在MULTISIM中设置为0.0001左右,可以取得极佳的仿真效果将transient analysis的设置参数为:可以得到电感电电压的冲激响应波形为,如果在MULTISIM中将上面的duty cycle的参数设置为0.0001,可以极大提升仿真的效果:将transient analysis的设置参数为:可以得到电感电压的冲激响应波形图为:将时钟电源的参数设置为如下图所示的参数时,可以输出方波,实现对阶跃响应的仿真可以得到对应的电感电流的阶跃响应函数的周期性波形对应的电感电感电压的阶跃响应周期波形为:阅读详情:
范文七:电路分析实验报告1实验一: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1. 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 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二、实验原理: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如果仅研究其中一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则可将电路的其余部分看作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或称为含源一端口网络)。 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 压源的电动势 Us 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Uoc, 其等效内阻 R0 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 (理想电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电阻。 诺顿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并联组合来等效代替,此 电流源的电流 Is 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 ISC,其等效内阻 R0 定义同戴维南定理。三.实验过程1.先连接好如下图所示的电路图,测量短路电流和断路电压,求出等效电阻。2.画出等效电路图:3.将相同的负载加到原电路途上去与等效后的电路图中该支路的电流进行比较。4.实验体会通过此次试验加深了我对戴维南定理以及诺顿定理的理解,其实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就是等效定理的一部分,我们只要求出短路电流和断路电压就可以求出等效电阻,这样就可以画出等效电路图,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外加电流源或者是电压源来求等效电阻以及短路电流和断路电压。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熟悉软件的使用,比如说这个软件使用必须每个电路图都要接地,还有控制电流源与控制电压源的连接方法,同时还发现只测一组数据是不具说服力的,于是我又修改电路图,测了多组数据,结果发现与实际非常吻合。阅读详情:
范文八:汽车电路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一
桑塔纳2000乘用车全车电路认知一、实验目的?1. 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汽车全车线路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2. 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二、实验设备全车线路试验台
4台三、实验设备组成全车电线束,仪表盘,各种开关、前后灯光分电路、点火线圈、发动机电脑、传感器、继电器、中央线路板、节气组件、电源、收放机、保险等。四、组成原理汽车总线路的组成: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总线路,包括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和信号装置、仪表和显示装置、辅助电器设备等电器设备,以及电子燃油喷射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电子控制系统。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器设备和电子控制系统的应用日益增多。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
汽车线路的特点:汽车电路具有单线、直流、低压和并联等基本特点。(1) 汽车电路通常采用单线制和负搭铁,汽车电路的单线制.通常是指汽车电器设备的正极用导线连接(又称为火线),负极与车架或车身金属部分连接,与车架或车身连接的导线又称为搭铁线。蓄电池负极搭铁的汽车电路,称为负搭铁。现代汽车普遍采用负搭铁。同一汽车的所有电器搭铁极性是一致的。对于某些电器设备,为了保证其工作的可靠性,提高灵敏度,仍然采用双线制连接方式。例如,发电机与调节器之间的搭铁线、双线电喇叭、电子控制系统的电控单元、传感器等。(2) 汽车电路采用直流电源,汽车用电设备采用与电源电压一致的直流电器设备。(3) 汽车用电都是低压电源一般为12V、24V,目前有的人提出用42V电源。个别电器工作信号是高压或不同的电压,如点火系统电路中的高压电路,电控系统各传感器的工作电压、输出信号等。(4) 汽车电路采用并联连接电源设备和用电设备采用并联连接。电源设备中的蓄电池和发电机并联,可单独或同时向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供电;各用电设备并联,可单独或同时工作。(5) 各电子控制系统相对独立运行,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电子控制系统,按照其工作原理相对独立运行。2、导线颜色和编号特征:所有低压导线选用不同颜色的单色线或双色线,并在每根导线上编号。3、电子控控制系统特征:P-73-六、注意事项实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实验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操作、观察和测量拟订的各量,以达预期的效果。实验应集中思想、细心操作、注意安全,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损坏仪器设备或造成人身事故。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实验能有效而顺利的进行。预习要求搞清楚实验的目的、要求、设备性能、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2.实验按预定的步骤进行,做好后经教师的检查允后方可启动或通电实验。3.实验做完后,应自行检查数据等结果,并与理论相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做好实验报告。4.实验做完后,工具不要乱放,擦干净后,整理好装入工具箱内。5.实验时发生事故,切勿惊慌失措,首先切断电源,保持现场,由教师检查处理。6.要爱护财产,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如有损坏要添表上报,并听候处理,特别是操作不当或使用不当者,要部分或全部赔偿。7.严禁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仪表等。8.每次做完实验后,各组轮流打扫实验室,以保持清洁。七、思考题1、简述汽车电路图有哪些种类。2、绘制汽车全车电气系统原理框图。实验二
桑塔纳2000乘用车电源电路读识一、实验目的?1. 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电源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2. 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二、实验设备全车线路试验台
4台三、实验设备组成全车电线束,仪表盘,各种开关、前后灯光分电路、点火线圈、发动机电脑、传感器、继电器、中央线路板、节气组件、电源、收放机、保险等。四、组成原理汽车电路的识读方法:P-93—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
桑塔纳2000电源电路组成:①桑塔纳轿车电源电路由容量54A·h、12v蓄电池②整体式交流发电机③并联组成2、桑塔纳2000电源电路原理图3、电源电路分析点火开关D置于1挡(通电)状态(1):发动机转速低于1200r/min时,特点:①充电指示灯K2点亮 (由于蓄电池电压高于发电机电压一定的数值)②蓄电池放电。电流通路:状态(2):当发动机转速达到或高于1200r/min时,特点:①发电机向蓄电池充电(发电机输出的电压高于蓄电池电压)。 ②充电指示灯K2熄灭(由于此时VD二极管截止),表示发电机工作状态良好,处于充电工作状态。六、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实验能有效而顺利的进行。预习要求搞清楚实验的目的、要求、设备性能、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2.实验按预定的步骤进行,做好后经教师的检查允后方可启动或通电实验。3.实验做完后,应自行检查数据等结果,并与理论相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做好实验报告。4.实验做完后,工具不要乱放,擦干净后,整理好装入工具箱内。5.实验时发生事故,切勿惊慌失措,首先切断电源,保持现场,由教师检查处理。6.严禁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仪表等。7.做完实验后,各组轮流打扫实验室,以保持清洁。七、思考题分析充电指示灯不亮的检查方法:实验三
桑塔纳2000乘用车起动、点火电路读识一、实验目的?1. 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起动、点火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2. 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二、实验设备全车线路试验台
4台三、实验设备组成全车电线束,仪表盘,各种开关、前后灯光分电路、点火线圈、发动机电脑、传感器、继电器、中央线路板、节气组件、电源、收放机、保险等。四、组成原理汽车电路的识读方法:P-93—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
桑塔纳2000起动电路组成:①950w串励式直流起动机b②点火开关D2、桑塔纳2000起动电路原理图3、起动电路分析点火开关D置于2挡状态(1):启动机通电①启动机b的电磁开关线圈与编号30的电源接通,②启动机b通过单向离合器驱动发电机。状态(2):启动机被启动后①单向离合器开始打滑,②点火开关D自动回到1挡,③启动机b的电磁开关断电切断电源,驱动齿轮复位。4、点火电路组成:①点火线圈 、②点火放大器、③分电器 、④火花塞。桑塔纳轿车采用霍尔式电子点火系统 。5、点火电路原理图:6、点火电路分析点火开关D置1挡时,①点火线圈初级线圈得电. 当发动机凸轮轴驱动霍尔传感器G40的转子转动时,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加至点火控制放大器N41上,控制N41周期的接通与切断点火线圈N中的初级电流。②使点火线圈次级产生的感应高压电。③由分电器按照点火次序使相应汽缸上的火花塞跳火点燃混合气。六、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实验能有效而顺利的进行。预习要求搞清楚实验的目的、要求、设备性能、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2.实验按预定的步骤进行,做好后经教师的检查允后方可启动或通电实验。3.实验做完后,应自行检查数据等结果,并与理论相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做好实验报告。4.实验做完后,工具不要乱放,擦干净后,整理好装入工具箱内。5.实验时发生事故,切勿惊慌失措,首先切断电源,保持现场,由教师检查处理。6.严禁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仪表等。7.做完实验后,各组轮流打扫实验室,以保持清洁。七、思考题分析起动机无吸合启动故障的检查方法:实验四
桑塔纳2000GSi前照灯、小灯和尾灯电路读识一、实验目的?1. 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前照灯、尾灯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2. 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二、实验设备全车线路试验台
4台三、实验设备组成全车电线束,仪表盘,各种开关、前后灯光分电路、点火线圈、发动机电脑、传感器、继电器、中央线路板、节气组件、电源、收放机、保险等。四、组成原理汽车电路的识读方法:P-93—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
桑塔纳2000GSi前照灯组成:2、桑塔纳2000GSi前照灯电路原理图3、2000GSi前照灯电路分析P 1204、2000GSi小灯和尾灯组成:5、2000GSi小灯和尾灯原理图:6、2000Gsi小灯和尾灯电路分析P
121六、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实验能有效而顺利的进行。预习要求搞清楚实验的目的、要求、设备性能、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2.实验按预定的步骤进行,做好后经教师的检查允后方可启动或通电实验。3.实验做完后,应自行检查数据等结果,并与理论相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做好实验报告。4.实验做完后,工具不要乱放,擦干净后,整理好装入工具箱内。5.实验时发生事故,切勿惊慌失措,首先切断电源,保持现场,由教师检查处理。6.严禁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仪表等。7.做完实验后,各组轮流打扫实验室,以保持清洁。七、思考题分析前照灯不亮故障的检查方法:实验五
桑塔纳2000Gsi中央集控门锁电路读识一、实验目的?1. 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中央集控门锁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2. 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二、实验设备全车线路试验台
4台三、实验设备组成全车电线束,仪表盘,各种开关、前后灯光分电路、点火线圈、发动机电脑、传感器、继电器、中央线路板、节气组件、电源、收放机、保险等。四、组成原理P-136—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
桑塔纳2000GSi中央集控门锁组成:2、桑塔纳2000GSi中央集控门锁电路原理图3、2000GSi中央集控门锁电路分析P 136六、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实验能有效而顺利的进行。预习要求搞清楚实验的目的、要求、设备性能、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2.实验按预定的步骤进行,做好后经教师的检查允后方可启动或通电实验。3.实验做完后,应自行检查数据等结果,并与理论相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做好实验报告。4.实验做完后,工具不要乱放,擦干净后,整理好装入工具箱内。5.实验时发生事故,切勿惊慌失措,首先切断电源,保持现场,由教师检查处理。6.严禁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仪表等。7.做完实验后,各组轮流打扫实验室,以保持清洁。七、思考题分析右后车门锁失灵故障的检查方法:阅读详情:
范文九: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实验报告院系专业:信系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年级班级:2011级软件五班(1105)姓名:涂明哲 学号:本课程实验全部采用workbench 作为试验仿真工具。实验一 基尔霍夫定理与电阻串并联实验目的: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点,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实验原理图:与理论计算数据比较分析: i3 = i1 + i2;u1 + u2 + u7 + u6 = 0;u4 + u3 +u7 + u5 = 0;u1 + u2 + u3 + u4 + u5 + u6 = 0;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实验原理图:与理论计算数据比较分析: 200Ω + 100 Ω=300Ω; (100Ω+200Ω)//600Ω = 200Ω; i1 = 15/(200+200+100) = 30mA i2 = i1*(600/900) = 10mA i3 = i1*(300/900) = 20mAu1 = u3*(200/300) = 4v u2 = u3*(100/300) = 2v实验心得:1.使用大电阻可以减小误差2.工具不能熟练的使用 而且有乱码。。。实验二 叠加定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解决方案: 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独立源(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源)和一个受控源,分别测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的响应,并测量所有独立源一起作用时的响应,验证叠加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实验原理图:电压源单独作用电流源单独作用电压源和电流源共同作用与理论计算数据比较分析: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i = 12/(1+3) = 3A
u2 = i * R = 9V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i1 = 6*(1/4)= 1.5Au1 = i1*R = 1.5*3 = 6v
所以 u = u1 + u2 = 15V共同作用时:12v - u -2*i -1*i = 0; i1 = i + 6;u = i1*3;
u = 13v实验心得: 1.受控源的连接方式2.叠加定理中,电压源看做是短路,电流源看作是短路实验三 等效电源定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戴维南、诺顿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有源二端网络,要求至少含有一个独立源和一个受控源,通过仪表测量其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将其用戴维南或诺顿等效电路代替,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实验过程应包括四个电路:1)自己设计的有源二端网络电路,接负载RL,测量RL上的电流或电
压;2)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测量电路; 3)有源二端网络短路电流测量电路;4)原有源二端网络的戴维南(或诺顿)等效电路,接(1)中的负载RL,测量RL上的电压或电流。实验报告中须有理论计算过程。 实验原理图:有源二端网络电路,接负载RL,测量RL上的电流或电压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测量电路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测量电路戴维南等效电路测电压电流与理论计算数据比较分析:1.计算戴维南等效电路端口电压、短路电流,如图一,用叠加定理:①100V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节点A列KCL:i1+i2=i3且i1=(100-u1)/4, i2=(100-u1+u1)/8, i3=u1/4;解得:u1 = 74V,Uoc = 100-(100-u1)+ 4*i2 = 125V②20V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节点A列KCL:i1+i2=i3且i1=(20+u1)/4,i2=u1/4,i3=(u1-20-u1)/8, 解得:u1 = -15V,Uoc = 200+u1+4*i3 = -5V. 所以,开路电压Uoc = 125+(-5)= 120V; 短路电流:(u1-u)/4+(u/2)=0→u=3*u1i = 2*(u-u1)/4 = u/3 = 40A;等效电阻:R = Uoc/i = 3Ω. 2.等效后负载上的电压电流:i = 120/(3+10) = 9.23A,u = Ri = 9.23*10 = 92.3V.实验心得:1.负载选择较小的时候,测电压电压表外接,可以减小误差 2.计算输入电阻时,要把所有独立源置零实验4
一阶RC电路特性的EWB仿真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示波器。(2)通过模拟仪器测试RC电路的充放电特性, 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与电流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RC电路充放电如实验图所示。实验图
RC电路充放电电容具有充放电功能,充放电时间与电路时间常数?=RC有关。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RC电路的充放电特性测试(1)在EWB的电路工作区按上图图连接。可按自己选择的参数设置。(2)选择示波器的量程,按下启动\停止开关,通过空格键使电路中的开关分别接通充电和放电回路,观察不同时间常数下RC电路的充放电规律。(3)改变C数值计算其时间常数。绘出虚拟示波器显示的输出波形图,也可自行设计实验。使用EWB时注意选择适当的仿真仪表量程。每次要通过按下操作界面右上角的“启动/停止开关”接通电源,或者暂停来观察波形。使用示波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幅值来观察波形。 四、总结与讨论1、你设计的RC电路中电阻、电容的参数是多少?如果观察RC充放电电路,你所选择示波器的单位格时间和幅值各为多少? ①.当R = 10kΩ,C = 100uF,τ= RC = 1000 1/s单位格时间:0.50s
幅值:10②.当R = 5kΩ,C = 50uF,τ= RC = 250 1/s单位格时间:0.50s
幅值:102、对RC电路波形进行理论分析。拿图一为例,当τ= RC = 1000 1/s时,图像为e的-t/τ次方,图像应该为指数函数。实际和次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可认为相符。实验五 交流电路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交流电路中幅值、有效值、相位的理解;学习使用交流信号源和仿真仪表测量交流电压、电流,学习使用示波器。实验(1):电路如下图所示,改变RLC的数值,用电压表测量各元件上的电压,电源电压和各元件上电压值满足什么关系?实验结果:
电压关系 :U = U1 + U2 + U3(2)改变RLC的数值,用电流表测量各元件上的电流,电源电流和各元件上电流值满足什么关系?实验结果:
电流关系:I= I1+I2+I3(3)用示波器测量电阻R的电压、电流相位差。(提示:此图示波器A通道测量的是电源两端电压,B通道测量的是10ohm两端电压,B通道测量值除以10即为回路电流。而两个电阻数值相差较大,A通道可近似看成测量R两端的电压。)实验结果:设电压初相位为0,由示波器得:U1 = 2.8cos6.28t ,则电流I = 0.0028cos6.28t
相位差为 0(4)用示波器测量电容C的电压、电流相位差。(提示:电容阻抗Zc与电阻阻抗ZR相差较大,因此A通道测量值可近似等于电容两端电压;B通道测量值是电容电流的10倍。)提示:用示波器测两通道波形:302?10?6?2??108?(因示波器读数如图所示,则两波形相位差近似为10?3f=1000hz,则T=10-3s);实验结果:T = 10-3s ,w = 2π/T = 3.14*103
相位差= ψi -ψu = 90°(5)用示波器测量电感L的电压、电流相位差。实验结果:相位差 = ψu -ψi = 90°实验六 交流电路中KVL、KCL定律的验证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交流电路中相量计算的理解。 实验方案:(1) 下图电路,用示波器测量各电压的幅值和相位,理论计算验证KVL。(2) 下图电路,用示波器测量各电流的幅值和与相位,理论计算验证KCL。实验结果:KVL的验证:理论值:w = 2πf = 2*3.14*160 = 1004.8ZR = 20Ω,ZL = jwL =j50.24 Ω,ZC = 1/jwC = -j24.88Ω电压源电压设初相位为0,u = 100v,Z =ZR +ZL +ZC= 20+j25.36UR
= U*(ZR/Z) = 38.38 - j48.40 VUL = U*(ZL/Z) = 122.16 + j96.42 VUC = U*(ZC/Z) = -60.55 - j47.79 V则:U = UR
+ UCKCL的验证:理论值:w = 2πf = 2*3.14*160 = 1004.8ZR = 20Ω,ZL = jwL =j50.24 Ω,ZC = 1/jwC = -j24.88Ω电压源电压设初相位为0,u = 100v,Z =ZR +ZL +ZC= 20+j25.36IR =i*(ZL +ZC)/Z= 1.85 + j1.46IL
= i*(ZR +ZC)/Z= -0.665 - j2.89IC = i*(ZR +ZL )/Z= 2.37 + j1.43I =IR +IL
+IC实验七 三相电路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三相交流电路中相电流、线电流、相电压、线电压的理解;学习使用交流信号源和仿真仪表测量交流电压、电流。要求:自拟实验电路,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测量星形联接及三角形联接的三相负载的相电流、线电流、相电压、线电压有效值大小。阅读详情:
范文十: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实验一1.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2.解决方案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点,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4.理论计算根据KVL和KCL及电阻VCR列方程如下: Is=I1+I2, U1+U2=U3,U1=I1*R1,U2=I1*R2, U3=I2*R3解得,U1=10V,U2=20V,U3=30V,I1=5A,I2=5A5.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由上可以看出,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没有偏差,基尔霍夫定理正确; R1与R2串联,两者电流相同,电压和为两者的总电压,即分压不分流; R1R2与R3并联,电压相同,电流符合分流规律。6. 实验心得第一次用软件,好多东西都找不着,再看了指导书和同学们的讨论后,终于完成了本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操作上的一些小问题都给予解决了。实验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2.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独立源(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源)和一个受控源,分别测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的响应,并测量所有独立源一起作用时的响应,验证叠加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3.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电压源单独作用:电流源单独作用:共同作用:4.理论计算电压源单独作用时:-10+3Ix1+2Ix1=0,得Ix1=2A; ()-()=(),得Ix2=-0.6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得Ix=1.4A. 两者共同作用时:()+()+()=()5.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由上得,与测得数据相符,Ix=Ix1+Ix2,叠加定理得证。6. 实验心得通过本实验验证并加深了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同时学会了受控源的使用。实验三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戴维南、诺顿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2.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有源二端网络,要求至少含有一个独立源和一个受控源,通过仪表测量其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将其用戴维南或诺顿等效电路代替,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实验过程应包括四个电路:1)自己设计的有源二端网络电路,接负载RL,测量RL上的电流或电压;2)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测量电路;3)有源二端网络短路电流测量电路;3)原有源二端网络的戴维南(或诺顿)等效电路,接(1)中的负载RL,测量RL上的电压或电流。3.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原电路:开路电压测量:短路电流测量:戴维南等效电路:4.理论计算开路电压:Uoc=10V, 短路电流:Ioc=1/150=0.667A, 输出电阻:Ro=Uoc/Ioc=1.5kΩ. 5.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由上可知,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相符,且等效电路在负载上引起的响应与原电路相同,验证了戴维南等效法的正确性。6. 实验心得通过本实验验证并加深了对戴维南、诺顿定理的理解。实验四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理想运放的负反馈电路理解。2.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理想运放负反馈电路,可以是反向比例电路,正向比例电路,加法电路等,可以设计一级或多级,测量其输出电压值,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注意运放输入电压必须是小信号,电压值控制在1v以下。)3.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反向比例器:4.理论计算由虚短和虚断知,U0=0,I1=I2,即(U1-U0)/R1=(U0-U2)/R2,得U2= - U1*R2/R1。 5.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根据理论计算,U2=-12V,与测量结果一致,即本电路可以作为反向比例器使用。6.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验证并加深了对理想运放的负反馈电路理解。实验五1.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示波器。(2)通过模拟仪器测试RC电路的充放电特性, 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与电流的变化规律。2. 实验内容与步骤1、RC电路的充放电特性测试(1)在EWB的电路工作区按上图图连接。可按自己选择的参数设置。(2)选择示波器的量程,按下启动\停止开关,通过空格键使电路中的开关分别接通充电和放电回路,观察不同时间常数下RC电路的充放电规律。(3)改变C数值计算其时间常数。绘出虚拟示波器显示的输出波形图,也可自行设计实验。使用EWB时注意选择适当的仿真仪表量程。每次要通过按下操作界面右上角的“启动/停止开关”接通电源,或者暂停来观察波形。使用示波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幅值来观察波形。3.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1uF电容充电:1uF电容放电:0.1uF电容充电:0.1uF电容放电:电容具有充放电功能,充放电时间与电路时间常数?=RC有关。4.理论计算当C1=0.1uF时,时间常数τ=RC1=1ms,当C2=1uF时,τ=RC2=10ms; 充电时电容电压为零状态响应,Uc(t)=12*(1-()-()/()) V, 放电时电容电压为零输入响应,Uc(t)=12*()-()/() V。 5.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比较计算结果和测量数据可得,电容充放电的时长与电路时间常数有关(τ越大,充放电时间越长),且测得的响应曲线与计算结果一直。6.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学习了使用示波器。通过模拟仪器测试RC电路的充放电特性, 观察到了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与电流的变化规律。实验六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交流电路中幅值、有效值、相位的理解;学习使用交流信号源和仿真仪表测量交流电压、电流,学习使用示波器。2.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串联:并联:电阻的u、i相位关系:电容的u、i相位关系:电感的u、i相位关系:3.理论计算串联:ω=2π?=1005.3 ()-(),则Zr=R=5 Ω,Zc=-j/(ωc)=-2.49j Ω,Zl=jωL=0.5j Ω,, 从而Ur=| ()s*Zr/(Zr+Zc+Zl) |=93.2V, Uc=| ()*Zc/(Zr+Zc+Zl) |=9.5V,
Ul=| ()*Zl/(Zr+Zc+Zl) |=45.75V.
并联:ω=2π?=1005.3 ()-(),则Zr=R=50 Ω,Zc=-j/(ωc)=-39.8j Ω,Zl=jωL=20.11j Ω,, 于是Ir=| ()s*(Zc+Zl)/(Zr+Zc+Zl) |=64.6A, Ic=| ()s*(Zr+Zl)/(Zr+Zc+Zl) |=82.2A Il=| ()s*(Zc+Zr)/(Zr+Zc+Zl) |=158.5A 电阻的u、i相位关系:根据电阻的电气特性可知u与i同相,即相位差为零。 电容的u、i相位关系:根据电容的电气特性可知电流领先电压()。。 电感的u、i相位关系:根据电感的电气特性可知电压领先电流()。。 4.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比较后可知实验测量数据与计算结果相符,串联电压和并联电流分别满足 ()=()+(()-()),()=()+(()-())的关系,即满足一种矢量关系。 各元件上u、i的相位关系也已理论知识一致。 5.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交流电路中幅值、有效值、相位的理解;学会了使用交流信号源和仿真仪表测量交流电压、电流。()()()()()()实验七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交流电路中相量计算的理解。2.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KVL验证:Uc落后于Ur 90度,Ul领先于Ur 90度。KCL验证:Ir领先于I 44度Il落后I 37度Ic领先I 137度。 3.理论计算KVL:ω=2π?=1005.3 ()-(),故Zr=R=20Ω,Zc=-j/(ωc)= -24.87jΩ,Zl=jωL=50.27jΩ, , =()+()+()
设电流相量为()=I∠()A,根据KVL有:()=Zl*(),()=Zr*(), ()=Zc*(), ()=()*(Zr+Zc+Zl),
由VCR有()=155.84∠()V,=62∠()V, ()=-77.1∠(-())V, ()
解得:()=3.1∠()A, ()KCL: ω=2π?=1005.3 ()-(), 故Zr=R=50Ω,Zc=-j/(ωc)= -39.79jΩ,Zl=jωL=20.11jΩ,(), +()+()设电流相量()=3∠()A,根据KCL有()=()*Zl ()*Zr=()*Zc=()由VCR有,()==().()∠()A, ()= 2.25∠(())A, 解得
()=2.37∠(-())A。
()4.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比较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两者一致,验证了交流电路的KVL和KCL。5.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交流电路中相量计算的理解。实验八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三相交流电路中相电流、线电流、相电压、线电压的理解;学习使用交流信号源和仿真仪表测量交流电压、电流。2.解决方案自拟实验电路,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测量星形联接及三角形联接的三相负载的相电流、线电流、相电压、线电压有效值大小。3.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星形负载:三角形负载:4. 实验数据与理论比较由图知,对于星形负载,线电流等于相电流,线电压为相电压
对于三角形负载,线电压等于相电压,线电流为相电流的 倍。5.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三相交流电路中相电流、线电流、相电压、线电压的理解。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叠加定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