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支流的支流?

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水电站名称是那些?要有图示-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水电站名称是那些?要有图示
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水电站名称是那些?要有图示
转载 编辑:李强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水电站名称是那些?”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水电站名称是那些?”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水电站名称是那些?要有图示,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黄河上有:青铜峡(青铜峡水电站位于黄河中下游,宁夏青铜峡峡谷出口处,是一座以灌溉与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和工业用水等效益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刘家峡(刘家峡水电站,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刘家峡镇)县城西南约1公里处。)龙羊峡(龙羊峡位于青海省共和县与贵德县之间的黄河干流上)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段下游,河南省三门峡市和山西省平陆县交界处。)小浪底(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长江:支流--雅砻江上的二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
支流--泯江支流--大渡河上的垄嘴水电站(位于四川省)
支流--乌江在上的乌江渡水电站(位于贵州省)
干流--上的三峡水利工程(位于湖北省的宜昌市境内)
干流--上的葛洲坝水电站(位于湖北省的宜昌市)
支流--沅江上的五强溪和沅江支流上的隔河岩[支流名称没要求记忆](五强溪位于湖南省,隔河岩位于湖北省)
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电站(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不能把图片发到电脑上,故只能把地址告诉你,望谅解!通过对数据库的索引,我们还为您准备了:问:重要的...几个就够了,但要详细.答:长江主要支流基本情况表: 河名 长度 (公里) 流域面积 径流量 万平方公里 占全江% 亿立方米 占全江% 雅砻江
7.2 568 5.8 岷江735 13.6 7.6 868 8.9 沱江623 2.7 1.5 158 1.6 嘉陵江
8.9 683 7.0 乌江 4.8 520 5.3 ...===========================================问:重要的...几个就够了,但要详细.答:哈哈,这个问题太大了,回答这个问题的单位是电力科学院和水利电力科学院的同事们。===========================================问:重要的...几个就够了,但要详细.答:图网址:长江: /wyredfox/pic/item/f7b2e1b2fb95cf.jpg黄河: /wyredfox/pic/item/01d77b8947cc.jpg 长江支流上的水电站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由西往东从世界屋脊—...===========================================水电站位于黄河中下游,宁夏青铜峡峡谷出口处,是一座以灌溉与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 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长江:支流--雅砻江上的二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攀枝花...===========================================长江的主要支流:汉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赣江 水电站:二滩水电站 ,龚嘴水电站,丹江口水利枢纽,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五强溪水利枢纽 黄河的主要支流:洮...=========================================== 11海河12汾河13渭河14洮河15湟水 F龙羊峡G李家峡H刘家峡I青铜峡J三门峡K小浪底=========================================== 介个嘛,不太懂=========================================== A:二滩 B:龚嘴 C:安康 D:三峡 E:葛洲坝 F:龙羊峡 G:李家峡 H:刘家峡 I:青铜峡 J:三门峡 K:小浪底 1、雅砻江 2、大渡河 3、岷江 4、嘉陵江 5、乌江 6、汉江 7、湘江 8、赣江...=========================================== 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水电站:龙羊峡大坝,刘家峡水利枢纽,三门峡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 可简记成:左三右小葛(长江: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 黄河:小浪底...===========================================加之山高谷深,具有修建水电站的有利条件,这里是长江支流上的几个著名大水电站。 雅... 银川、郑州、 巴彦卓尔、郑州、开封、济南 2、黄河干流上的大型水电站如图: http:/...=========================================== A:二滩 B:龚嘴 C:安康 D:三峡 E:葛洲坝 F:龙羊峡 G:李家峡 H:刘家峡 I:青铜峡 J:三门峡 K:小浪底 1、雅砻江 2、大渡河 3、岷江 4、嘉陵江 5、乌江 6、汉江 7、湘江 8、赣江 9...===========================================8.4 565 5.8 赣 江 744 8.2 4.6 648 6.6 2 黄河的主要支流 洮河是黄河上游的支流,在甘... 农业发达。 3长江上的水电站有葛洲坝和现在正在兴建的三峡大坝 黄河上的水电站有...===========================================长江主要支流 1、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源于陕西省西南部宁强县,在湖... 长江,全长1050千米。乌江上游建有乌江渡水电站。 6、湘江是长江中游支流,湖南省最...===========================================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学网: []
用户还关注
可能有帮助长江黄河澜沧江发现新源头?·中国水运报数字报·中国水运网
03版:冷点探秘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冷点探秘
长江黄河澜沧江发现新源头?
&&&&长江源头。&&&刘军&摄
&&&&澜沧江源头。&&&&&资料图片
&&&&黄河源头。&&&&&资料图片
&&&&长江与澜沧江分水岭处立起的标志性石碑。&&&&资料图片
&&&&●当曲的且曲源头应为长江的源头&&&&●卡日曲的那扎陇查河源头应为黄河的源头&&&&●扎阿曲源头应为澜沧江的源头&&&&我国科技工作者通过对青海南部高原三江源头水系的科学考察,最近确认了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新源头:当曲为长江源头,卡日曲为黄河源头,扎阿曲为澜沧江源头。这一科学结论使长期以来关于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之说成为“旧闻”,也终结了澜沧江源头不能确定的历史,三大江河的长度及源头地理坐标有望被正式确定。&&&&《三江源头科学考察成果》中关于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理位置的重新认定,在得到国家测绘局的审批后,最终将由国务院公布。&&&&□&韩宏&肖子树&陈沸宇&陵子&&&&三江源头有新说&&&&《三江源头科学考察成果》7月14日在西宁通过评审,评审委员会由国家测绘局、武汉大学、国家地震局等国内知名院士、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认为,这一成果达到了同类科研成果的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尽快按程序上报科学考察成果,充分利用该成果开展三江源地理、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黄河、澜沧江为世界著名大河,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三江源区为这三大河流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美誉——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自于这一地区。&&&&三江源科学考察队队长、青海省测绘局副局长唐千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世界著名大河源头地理位置的确定一直被视为重大的地理发现,发源于本国国土上的大河的长度及源头地理坐标,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地理信息数据。此前,国内外各界人士曾对三江源头做过多次考察,但由于技术手段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其源头位置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科学的结论。三江源头实地科学考察,是我国第一次同时对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地理位置进行的科学考察,无论从技术力量、人员构成乃至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堪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科学门类最齐全、技术最先进、阵容最强大的一次,科考方案经过了国内知名专家、院士的审查论证,科考成果准确、真实。&&&&日启动的“三江源头科学考察”由青海省政府组织,国家测绘局指导,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技术支持,青海省测绘局负责实施。科考队队长为青海测绘局副局长唐千里,首席科学家是中科院遥感应用所的研究员刘少创,两院院士孙枢、陈俊勇加盟。&&&&日至10月16日,历时41天,三江源科考队三江源科学考察队从西宁出发,以《三江源头科学考察技术方案》为依据,利用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等现代测绘高新技术,行程7300公里,对三江源地区有关的19个源头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综合观测,获得了测绘、气象、水文、冰川、地质、环境、地理等方面的科学数据与资料,填补了三江源头地区地学数据的多项空白。唐千里说,这次科考在考虑流域面积、河流发育期、历史习惯的基础上,采取了国际上确定河流正源的“河源唯长”、“水量唯大”、“与主流方向一致”三大标准,采用世界领先的现代对地观测技术,保证了考察所得数据最全面、最科学、最权威。&&&&考察活动主要是为了科学、合理、准确地确定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地理位置,准确测定其坐标、高程等重要地理信息数据,为各项科学研究提供依据。&&&&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此次考察是我国首次进行的三江源头大规模科学考察活动,历经41天,行程7300多公里。无论从技术力量、人员构成乃至后勤保障等方面,此次科考都堪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科学门类最齐全、技术最先进、阵容最强大的一次。&&&&三江寻源&&中国科学家不再遗憾&&&&万物因水而生,人类择水而居。&&&&在世界上最长的10条大江大河中,其中就有长江、黄河、澜沧江3条发源于青海高原中西部不到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三江流经的区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那么,她们的源头具体位置究竟在哪里?数千年来,国内外各界人士曾对三江源头进行过多次考察,可源头的具体位置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科学的结论,成为中国科学家们的一大遗憾。“一条河流怎么发育,怎么形成,从哪儿开始,怎么逐步发展起来的,这本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枢表示,“源头跟上游的生态和环境状况,对中下游至关重要。”据三江源科考成果评审委员会的专家介绍,从《山海经》以来的历史资料可见,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寻找长江、黄河源头的脚步。唐代诗人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然只不过是诗人浪漫情怀的表达,但当我们知道黄河确实发源于离天最近的青藏高原后,这句诗就不仅仅是诗人简单的浪漫表达了。&&&&据史料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将黄河源头确定为扎陵湖,然后再延伸至扎陵湖以上的星宿海。至清代康熙年间,黄河源再次向上延伸。据专家们介绍,康熙年间的一幅地图是最早标出黄河源的地图,虽然地图上标出的河流名称与现在的河流名称不尽相同,但从地理位置来看,应该是现在的玛曲。可多少年来,三江源头具体位置的争论一直在继续,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科学家的一大遗憾。随着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2008年9月,我国科学家们终于踏上了精确三江源头之旅。&&&&新的三江源头如何确定?&&&&本次科考采用的确定河源的标准与方法是:“按照国际上河流正源确定的三个标准,即‘河源唯长’、‘流量唯大’、‘与主流方向一致’的标准,同时考虑流域面积,河流发育期、历史习惯”。&&&&这次科考以当曲与沱沱河的交汇处囊极巴陇为起算点,当曲最长的源头——且曲长度为360.34千米,比沱沱河最长的支流尕恰迪如冰川末端的长度348.63千米长11.71千米,比沱沱河支流姜古迪如冰川末端的长度343.72千米长16.62千米。同时,当曲的流量和流域面积均大于沱沱河,历史上人类在长江源区的活动也以当曲年代为久,历史记录为多。因此,当曲的且曲源头应为长江源头。且曲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东段北支5054米无名台地东北处,行政隶属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结多乡。&&&&根据这次科考,黄河以玛多黄河沿大桥为起算点,卡日曲最长的源头——那扎陇查河长度为362.63千米,比玛曲最长的支流约古宗列曲的长度326.09千米长36.54千米。以河源为远的原则,卡日曲应为黄河源头。卡日曲的流量是玛曲的两倍。卡日曲的上源为那扎陇查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塔鄂热西北2.2千米处,行政隶属为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扎朵镇。&&&&科考结果显示,澜沧江源区水系包括扎阿曲水系、扎那曲水系。以杂多县城扎曲上游大桥为起算点,扎阿曲最长的支流谷涌曲207.40千米,比扎那曲最长的支流加果空桑贡玛曲204.44千米长2.96千米。扎阿曲的流量是扎那曲的1.5倍。扎阿曲的流域面积比扎那曲大470.14平方千米。综上所述,扎阿曲的长度、流量、流域面积均大于扎那曲。因此,扎阿曲的上源谷涌曲源头为澜沧江的源头,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的采莫赛东部,行政隶属玉树州杂多县扎青乡。&&&&长江正源沱沱河与当曲之争&&&&长江源区水系包括楚玛尔河水系、沱沱河水系和当曲水系。其中沱沱河是长江水利委员会以前确定的正源。2008年9月在实地考察时,由于楚玛尔河水量较小,冬季时或有断流,因此科学考察队对该水系不作重点考察,而以沱沱河水系、当曲水系为重点。&&&&从唐古拉山镇顺沱沱河谷向东南行59公里后到达囊极巴陇,这里是沱沱河与当曲的交汇处,海拔4470米。经观测,沱沱河水面宽104米,最大水深0.82米;当曲水面宽87米,水深1.5米,流量相当于沱沱河流量的4倍。&&&&而后,科学考察队又对沱沱河水系、当曲水系的干支流、冰川进行了考察量算,结果显示,沱沱河与最长支流尕恰迪如总长为米;当曲与最长支流且曲总长为米。同时,其它量算方法结果也显示,当曲及上游支流均为长江最长的源头。此外,当曲流域面积为32233.10平方公里,而沱沱河流域面积仅为16982.34平方公里。&&&&日,专家评审委员会根据确定源头的标准和方法,确定长江正源为当曲。&&&&黄河正源玛曲与卡日曲之争&&&&黄河源水系包括玛曲水系、卡日曲水系和多曲水系。其中玛曲是黄河水利委员会1952年确定的正源,卡日曲是青海省政府1978年确定的正源。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审查意见,黄河源区水系的多曲由于长度明显不如其它河流,因此,科学考察队放弃其源头的考察,而将玛曲水系、卡日曲水系列为考察重点。&&&&据此次科学考察量算结果显示,玛曲与最长支流约古宗列曲总长为米;卡日曲与支流尕日阿强咯曲、拉浪情曲、那扎陇查河总长为米。其它量算方法结果也显示,当曲及上游支流均为黄河最长的源头,但其流域面积少于玛曲流域面积约755平方公里。专家评审委员会根据确定源头的标准和方法,确定黄河正源为卡日曲。&&&&澜沧江正源扎那曲与扎阿曲之争&&&&澜沧江源在青海省杂多县境内,主流称扎曲,从杂多县城顺江上行约100公里至尕纳松多后分为两源,从而有了江源的争议点。北源为扎阿曲水系,南源为扎那曲水系。当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在编制澜沧江流域综合规划时,将扎阿曲支流拉塞贡玛曲定为正源。然而,也有扎那曲支流加果空桑贡玛曲为澜沧江正源的说法。&&&&据此次科学考察量算,扎阿曲与支流郭涌曲、谷涌曲总长为米;扎阿曲与支流郭涌曲、拉赛贡玛曲总长为203258米;扎那曲与支流加果空桑贡玛曲总长为米。其它量算方法结果也显示,扎阿曲与支流郭涌曲、谷涌曲为澜沧江最长的源头。此外,扎阿曲流域面积也比扎那曲流域面积大470平方公里。因此,专家评审委员会确定扎阿曲上游郭涌曲的支流谷涌曲为澜沧江源头。
Copyright@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 IE6.0下浏览
document.write('');读“长江、黄河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地理事物的名称:支流:A汉江;&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B河口.(2)在图中用字母C标注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位置..(3)目前,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航运的60%.其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之称.(4)D地形区为黄土高原,黄河在下游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5)长江、黄河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水能资源丰富.(6)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人海洋,由此可见我国的地势有什么特点?(答两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7)长江和黄河共同发源于青藏高原.【考点】;;;.【分析】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区,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解答】解:(1)从图中看出,A是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B是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线河口.&&& (2)三峡位于长江的上游河段,宜昌以西.&&& (3)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航运的60%,所以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 (4)从图中看出,D是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由于该地形区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黄河下游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5)长江、黄河上游水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其共同的水文特征是水能资源丰富.&&& (6)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我国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注入太平洋.&&& (7)长江和黄河共同发源于青藏高原.故答案为:(1)汉江;河口;(2)(3)黄金水道;(4)黄土高原;地上;(5)水能资源丰富;(6)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7)青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长江、黄河的概况.说出黄河的主要支流名称.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 难度:0.60真题:2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海河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海河[hǎi hé]
是的最大水系,七大河流之一。海河水系由海河干流和上游的、、、、五大支流组成。海河干流,又称沽河,起自天津,到大沽口入。以为源,全长1,050公里,其自金钢桥以下长76公里,河道狭窄多弯。海河流域东临渤海,南界,西起太行山,北倚南缘,地跨、、、、、、、八省区,流域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3%,其中山区约占54.1%,平原占45.9%,人口7,000多万,1.8亿亩。海河水系历史上水患频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实施了“根治海河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水患得到治理。[1-2]所属水系渤海水系流经地区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所属地域华北地区干流长度76公里流域面积31.82万平方公里全&&&&长1050km(漳卫河为源)
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以及的形成有着海河水系图[1]密切的联系。
据考古调查,在五千多年前,天津附近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以后的地壳变动,沿海大陆架逐渐上升为陆地,那时海河各支流及黄河均分流入海。这些河流发源于山区,从山区冲下来的大量泥沙,流至山前,由于河槽纵比降减少,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下来,逐渐在山前形成若干个冲积洪积扇。其中黄河的沉积作用最大。长期的沉积使各河冲积洪积扇不断加大,以后连在一起,形成了河北平原。各河顺地势流向最低的天津附近入海,于是扇状的海河水系的雏形逐渐形成。
海河水系形成的过程又是各河下游迁徙改道的过程。历史上的黄河下游河道曾多次南北迁徒,据史书记载,从春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两千多年中,黄河决口改道1500多次,其中重要改道26次,改道的范围,北经海河河道,南夺淮河河道入海,黄河每次变迁都对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变迁带来很大影响。
在春秋时期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从浚县改道,经河北省、至天津东南入海。大致循现代的、、一线。当时黄河以北的呼沲河(即后来的)、泒河(后称沙河)、滱水(后为唐河)、治河(后为永定河)、沽水(后为北运河)都经天津附近的洼淀分流入海,海河水系尚未形成。
到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又发生改道,南徙至山东利津入海。海河水系曾一度摆脱了黄河的影响。在东汉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在进行统一北方的战争中,疏凿了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等几条运输渠道,把河北平原上几条大河连接起来,从而使分流入海的各河,在天津附近汇流入海。初步形成了海河水系。
后来,由于黄河的迁徙、改道,曾几次侵夺海河水系。如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从河南濮阳决口,改道北流。由青县、天津入海。从北宋以后,海河水系受黄河的影响逐渐减小,到明万历年初黄河夺淮入海。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又改道北徙,在山东利津入海,海河水系就很少受黄河的影响。
海河水系的形成除上述原因外,还与人类活动有重要联系。隋大业元年至六年(公元605~610年),在旧河道基础上,先后修建了通济渠、永济渠及江南运河,打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达余抗(今杭州),东北抵涿郡(今北京市)的隋代大运河。使东汉末期形成的海河水系又与人工河道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海河各支流在天津附近入海的形势长期固定下来。以后,为了防止水患,曾先后修建过不少减河,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工程实施中,逐年开挖了、、、、等多条人工河道,海河水系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变了过去各支流全在天津附近汇合后入海的形势,而分别由入海。[2]
由于20世纪末的开通,将滦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也联系起来。海河水系成为中国华北地区流入渤海诸河的总称,亦称海滦河水系(流域东缘海岸线大约为山海关至老黄河口)。海河水系分为滦河水系和海河水系,而滦河水系又分为滦河和冀东滦河以东诸河、冀东滦河以西诸河,这些河流都是独立入海的河流。[1]宋朝时,海河干流为界河下游段,金、元时改称直沽河、大沽河。海河这个名字始见于明末。直到清代,直沽河等名称才逐渐被海河这个名字所取代。[3]海河水系是由海河干流及五大支流即、、、、共同组成。历史上,五大支流在天津附近汇合,然后经海河干流入海,构成一个典型的扇状水系。[2]海河干流天津段海河干流是指金钢桥以下三岔河口(即旧南运河与西河汇流点)至大沽口一段,全长76公里。历史上的海河干流,河身迁回。类似羊肠,故又名沽河,以沽多得名(陆地三面临水,其突出部分曰沽,即相当于河曲中的凸岸)。海河有七十二沽之称(如丁字沽、西沽、大直沽、咸水沽、葛沽、塘沽和大沽等)。[2]北运河包括、与。
北运河古称潞河,是中国著名的的最北段,北运河上海河支流潮白河北京市顺义区段[4]源为,发源于东麓,流至通县内河桥以下称北运河,在屈家店与相汇,至天津市入海河。全长238公里。流域面积5300平方公里。
潮白河,原为北运河的上源。由和汇流而成。潮河、白河均发源于坝上高原南缘,流入。出库后称潮白河,在北京通县牛牧屯附近入,再流至宁车沽入。
蓟运河,上源有二,即和,均发源于,两河流至九王庄汇集后称蓟运河,东南流至江口洼,纳,南流至北塘入海。全河多流经平原洼地,河道弯曲平浅。河槽纵比降小,泄洪速度慢,极易泛滥。下游洼淀棋布,为缓洪滞洪区。
北运河、潮白河与蓟运河彼此有着密切联系。历史上的潮白河曾是济运主流。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潮白河在顺义李遂镇决口,大溜夺箭杆河经香河、宝抵入蓟运河,民国14年(公元1925年)开新引河,潮白河又经新引河入北运河。但洪水期仍有部分水流入蓟运河,至民国28年(公元1939年)新引河泄洪闸门被冲毁,因而淤废,潮白河遂由箭杆河排泄,从此蓟运河中下游经常处于潮白河洪水威胁之下。1950年开挖潮白新河。疏浚了东引河,将原来箭杆河河道堵塞,河水可经牛牧屯引河入北运河。又可沿潮白新河下泄,至郭庄附近,有一条由蓟运河上源的i泃河引来的分洪道汇入。河水继续下泄入永定新河。以故,潮白河、蓟运河往往被归为一条河流称潮白蓟运河。[2]永定河,为海河水系中一条较大支流。是由和两大支海河支流桑干河张家口段[5]流组成。
,上源有三,即东洋河、南洋河和西洋河。东洋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四顶房村附近。西洋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西洲村附近,南洋河发源于山西省境内,三河于岸庄屯附近汇合后称洋河。洋河右岸纳洪塘河,左岸纳洗马林河、城西河、城东河、清水河、盘长河、泥河等,流至怀来县夹河村,又纳妫水河,至朱官屯与桑干河汇合。
,相传每年桑椹熟时河水干涸,故名。发源于山西高原管涔山北麓,东北流经大同盆地,纳黄水河、浑河、御河及二道河,东北流入河北省境内,于钱家沙洼接纳壶流河,东北流至朱官屯与洋河汇合后入官厅水库,出官厅水库后才称永定河,再流经三家店进入平原,下泄至屈家店和北运河汇合。1970年自屈家店以下开挖永定新河后,永定河水由永定新河直接入海。
永定河上游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大,下游平原河道又经常摆动,历史上有“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与黄河下游河道相似,所以自元朝以后,人们常称它为“小黄河”及“浑河”。由于河身迁徙无常,原名无定河。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改其名曰“永定河”。但河身并未因此而永定下来。[2]大清河一称上西河,分南北两支。
北支,发源于的涞山,东北流经至,转向东流,过北京市西南部,又进涞水县,至落宝滩分为两支,北支名,北流经,接纳胡良河、挟括河、、小清河,至东茨村转向南流,至白沟镇,叫白沟河。另一支自落宝滩南流称,至北河店,接纳,至白沟镇与白沟河汇合,以下才称大清河。
大清河南支称赵王河,为东出之水道。汇入白洋淀的主要河流有唐河、潴龙河。
,发源于山西省境,沿途接纳、界河,东北流经安新注入白洋淀。
,上源为沙河,发源于山西省附近,东流纳胭脂河、曲河及郜河、桥南河、平阳河等,在北郭村有磁河汇入后,始称潴龙河,东北流至白洋淀。除唐河、潴龙河外,大清河南支还包括萍河、瀑河、漕河、府河、方顺河及孝义河等,均发源于太行山东麓。这几条河源短流急,纵比降大,均以白洋淀为总汇。大清河南支经赵王河流至张青口以东汇入大清河。
大清河在历史上屡受永定河、子牙河干扰。由于水定、子牙两河挟带泥沙甚多,泥沙沉积在下游河槽内,使河道抬高,而中间的大清河河道较低,形成一些洼淀,又由于永定河、子牙河汛期洪水下泄不畅,易溃决成灾,大清河的洼淀也就成了泄洪、滞洪区。[2]子牙河是由、两大支流组成。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的,在山西省纳、、清水河及南坪河,至的大坪附近进入河北省,先后又有营里河、卸甲河、柳林河、险隘河、南甸河、松阳河及汇入,东流至黄壁庄进入平原区,流至臧家桥与滏阳河相汇。冶河是滹沱河最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窑上村附近。自西南向东北流至北横河口附近有汇入,后又接纳金良河、小作河。至平山县贾壁村附近注入滹沱河。
子牙河另一支流滏阳河,发源于邯郸市和村附近,先从西北流向东南,经磁县及邯郸市区后折回向东北流去。滏阳河支流很多,主要有铭河、沙河、牛尾河和白马河等,各支流在邢家湾会合后,构成一扇状水系,然后北流至宁晋孟庄桥附近(即古宁晋泊旧址)又纳人汦河、午河及洨河、至艾辛庄附近注入滏阳河。滏阳河东北流至献县臧家桥与滹沱河相汇后,称子牙河。子牙河向东北流至天津市郊的第六堡汇大清河后流入海河。由于开挖了滏阳新河和子牙新河,汛期河水可通过新河直接入海。南运河古称御河,是北段的一部分,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漕运河道,因位于天津之南得名。
南运河在临清以上称,是由和汇流而成。漳河上源有二。即与。清漳河发源于山西省境内,至污犊村入河北省。由于流经地区多变质岩,泥沙含量不多,河水清澈,故名。浊漳河发源于山西省,流经下马塔后进入河北省,流经地区多黄土丘陵,河水混浊,故名。两漳河在涉县合漳村汇合后称为漳河。以下进入平原,河槽平浅,东流至万仓附近与卫河汇合。
卫河发源于山西省。流至河南省纳、,至北善村入河北省境内。又向东北流至馆陶县万仓与漳河汇合后称卫运河。卫运河流经冀鲁两省边界,成为两省的界河,再向东北流至四女寺,以下即称南运河。南运河是人工河道。河道弯曲,纵坡平缓,泥沙易于沉积,多以堤束水,历史上经常决口泛滥。
海河水系支流众多,各支流河床上宽下窄,进入平原后,又因纵坡减缓,河床淤塞,河道泄洪能力大减,多筑有提防以防止泛滥,河床越淤越高,久而久之,高出两岸地面,形成“悬河”。而两河道之间却形成封闭型的河间洼地。每逢雨季,地表水无出路。常积而成沥,因沥而涝,因涝而碱。洪水季节,河堤也易溃决。河北平原也就成了洪、涝、旱、碱经常发生的地区,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治海河,情况有所转变,但灾害仍未彻底根除。[2]海河是河北省第一大河。也是华北区重要河流之一。流域范围:西起山西高原、北到内蒙古高原,东临渤海,南抵黄河北堤。总面积263631平方公里(包括徒骇、流域)。在河北省境者125754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48%。
流域内北有燕山东西横贯。西有军都山、太行山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三山形成一弧形屏障,环抱着海河平原。由于大地构造的断裂和沉降作用。在山区形成若干山间盆地。海河平原按成因可分为山前冲积洪积扇平原、中部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海河各支流由山地流向平原,由于坡度骤减,流缓沙沉。河床越淤越高。不得不依靠大堤束水,久而久之,河床即高出两岸地面,形成“半地上河”或“地上河”。河道泄洪能力日益减小,两河之间形成河间洼地,每遇洪水,易决口泛滥,沥水往往积于洼地,无处可排,成为河北省洪、涝、碱极易发生的地区。
海河平原又称河北平原,地势南部由西南倾向东北,北部自西北倾向东南,海河各支流由北部和西部的山地流向河北平原,在地势最低的天津附近汇集,然后经海河干流东流入海。[2]流域内地质构造可分北、西、东南三部分。
流域北部大部位于、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内。西段的阴山山地多由前震旦纪花岗片麻岩、闪长片麻岩等组成,部分地区有中生代碎屑岩及大量的火山岩。东段的燕山山地广泛分布着震旦纪石英岩和矽质灰岩,下古生代浅海相沉积页岩和灰岩以及上古生代含煤构造。阴山及燕山地区中生代构造运动强烈,断层发育,地面长期隆起上升。岩石受到风化剥蚀,形成了平缓的丘陵山地。
流域西部的太行山,属新华夏第三条隆起带的一部分,由一系列北北东向平缓复式褶皱组成,东与河北平原以断裂带接触。北部小五台山脉的岩石为片麻岩、片岩及花岗岩,南部则由震旦纪及下古生代沉积的石英岩、砂页岩及灰岩组成,为永定河、拒马河、滹沱河、漳河等河流的发源地,在桑干河上游、冶河井陉盆地以及漳河的涉县一带岩溶发育,泉水丰富。
流域东南部的河北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属新华夏第二沉陷带。基底由一系列北北东及北东向的隆起和拗陷相间排列而成,其上有深厚的新生代松散沉积,厚达数千米。这里的沉积物除山麓有洪积扇堆积,滨海地带夹有薄层海相沉积外,大部分为河湖相沉积物。沉积层中局部地区尚夹有第四纪玄武岩喷发夹层。[2]海河流域属暖温带半干早、半湿润季风气候。虽濒临渤海,但渤海为一内海,对气温影响不大,因此大陆性气候显著,气温变化较急骤。
海河流域年平均气温4一14℃,10℃等温线大致自河北省东北部的山海关、绕北京市北侧,再转向西南,穿过流域,1月平均气温为一2~-9℃,7月平均气温除较高山地外,都在20℃以上。大部为23~27℃。
海河流域年降水在中国东部沿海各流域中是最少的,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多在400~700毫米。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降水最多,年降水量为700~800毫米,形成一个弧形的多雨带。多雨带内又有几个多雨中心,如蝉房、獐(犭么)、漫山、铁岭口、坡仓等地均位于多雨中心处,年降水约在700毫米以上。燕山以北,太行山以西距海较远,又处于背风坡,年降水仅400~600毫米。如蔚县、张家口均在400毫米左右。河北平原各地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但在冀县、衡水、深泽、束鹿一带仅400~500毫米,是海河平原降水最少的地方。
海河流域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5~10月降水量较多,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其中又以7、8两个月最多,可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降水的集中程度,在东部沿海各省中也是最突出的。
夏季降水多以暴雨的形式降落,大暴雨(日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与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00毫米以上)多出现在太行山东麓与燕山南麓。例如~15日的一次暴雨,北部中心在昌平,降水量318.4毫米,南部中心在石家庄,降水量为351.7毫米。1963年海河流域出现特大暴雨,其中心是在内丘县的獐么,7天降水量为2051毫米,相当于该地正常年降水量的3倍,一日最大降水量竟达865毫米。造成了巨大灾害。
海河流域降水的另一特点是降水年变率大,平均年变率一般在20%以上。最大年变率可达70~80%,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之比一般为2~3倍,个别站可达5~6倍。如1963年夏季太行山东麓广大地区降水量普遍在900毫米以上,而1972年夏季只降120~150毫米,相差6倍多,个别站甚至达到10倍。
海河流域春季降水量只占全年10%左右,春季降水变率又大,这时正值作物需水时期,有的年份4~5月份滴雨不下,春旱现象经常发生。
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以及春旱秋涝等现象直接影响到海河的水文特征。[2]海河流域的植被覆盖度不大,但流域各部分也有差异,永定河、滹沱河及浊漳河上游,山势陡峻,盆地内黄土广布,这里除高山地区有零散的森林分布外,植被覆盖度较小,再加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成为海河流域几个主要的泥沙源地。
大清河及滏阳河上游地区为太行山迎风坡,山高坡陡,降水丰沛。原来森林茂密。植被覆盖度高。这里黄土分布虽较少,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几被破坏殆尽,致使60%以上的面积成为光山秃岭,人为地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采取了封山育林等一系列保护植被的措施,山上残存的次生林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新植林面积也在逐年增加,水土流失现象逐渐减轻。
潮白、蓟运河中、上游在燕山迎风坡,降水较多,黄土分布少。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有成片森林,1000米以下地区为次生林和灌丛草坡、植被生长情况较好。其中长城以北的植被覆盖度大于长城以南,下游燕山丘陵坡地区多灌草丛,植被较差。由于海河流域目前植被援盖度较小,水土流失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海河也因此成为一条多沙的河流。[2]海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史前文化,并在元、明、清三代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远在200万年前的洪荒时代,海河流域就有了人类活动。在永定河支流桑干河流域发现了、,距今136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60-70万年以前,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生活着原始人类,我们称之为“”。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海河流域从永定河的上中游到漳卫河的上游都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至前3000年,海河流域内,新石器遗存主要有:山西鹅毛口石器遗址,河北磁山遗址,河南安阳后岗遗址和山西蔚县三关等遗址,分别分布在永定河支流桑干河、子牙河支流滏阳河、漳卫南运河支流卫河上。磁山遗址,把中国黄河流域植粟的记录提前到距今7000多年前,填补了前仰韶文化的空白,也修正了世界农业史中对植粟年代的认识。考古学上定名为“磁山文化”,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桑干河流域的涿鹿是黄帝部落的定居点,并在此驯养牲畜,种植农作物,逐渐发明了畜牧业和农业。相传,黄帝令羲和占日、常羲占月、臾区占星气,于是有了原始的天文学;令仓颉造字、大挠作干支,于是有了最初的文字和历法;令伶伦制乐器,开始有了音乐的最初创作。不仅如此,他们还发明了养蚕、缫丝、织帛。同时,黄帝时代开始建造“宫室”,开我国原始建筑艺术之先。另外,在古代文献中,还有黄帝族同炎帝族、黎族、苗族、夷族在涿鹿一带争战并逐渐融合形成华夏民族的传说。据记载,大禹治水活动主要在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也就是今河北平原。
相传,商朝的始祖曾在下游一带活动,以后又在支流河畔放牧。西周王朝建立。西周初,周公平定了东方叛乱,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全国封藩建卫。在重要的封国中,海河流域有两个:卫,都朝歌(今河南汲县北),淇水一带是其统治中心;燕,都蓟(今北京市),永定河下游一带是其统治中心,势力远及滦河支流青龙河源头。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的提高以及水利工程的兴修,海河流域的农业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达,形成了一些经济都会。赵国的邯郸、中山,燕国的蓟以及卫国的濮阳,都是当时远近驰名的城市。特别是邯郸“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沟通了中原南北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区内外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反映各阶级、各阶层利益的各家学派,相互展开激烈的论战。他们竞相办私学、著书立说,形成了古代学术思想史上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典籍,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思想家慎到、公孙龙和荀子,政治家燕昭王和赵武灵王,军事家鬼谷子和孙武,名臣赵胜和蔺相如,名将乐毅、廉颇和李牧,水利专家西门豹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海河流域社会动荡不安,战火连绵不绝,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发展缓慢。西晋时,许多文人以避世的态度隐逸山林饮宴谈玄,研经作赋,其中以竹林七贤最为著名。据考证,他们的活动地方就在卫河上游(今河南博爱境内)。西晋灭亡后,中国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其中,汉、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南燕等国均定都于海河流域内。北魏时玄学盛极一时,佛教获得进一步传播,文学、史学、艺术、地理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海河流域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如地理学家郦道元、数学家祖冲之、画家杨子华、书法家卢谌、崔悦等。这一时期,雕塑和民歌大放异彩,兴盛一时。随着佛教的传播,海河流域内大兴石窟,其中云岗石窟举世闻名。
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海河流域人口增多,水利大兴,农业发达,手工业(以丝织业、制瓷业和造纸印刷业为主)兴盛,水陆交通便利,商业往来频繁,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隋朝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南北大运河,它的开凿对巩固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和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南北朝时,南北方的经学已经产生区别。《隋书·儒林传》说:“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隋朝继承北朝的治学风气,发扬光大。在桥梁建筑上,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位于河北交河上)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唐朝建立后,海河流域文化灿烂夺目,宗教思想、文学艺术、史学、科学技术等领域成果辉煌,造就出魏征、李百药、李吉甫、卢照邻、高适、刘长卿、、孔颖达、僧一行等杰出人物。
北宋一代,宋辽以界河为线把海河流域分成两部分。靖康之难后,海河流域处于金朝统治之下。宋辽时期,海河流域制瓷业和寺塔建筑业十分发达。在制瓷业方面,河北曲阳的定窑以其精细的制作、惊人的装饰技巧和优雅的风致冠绝当世,一时之间引得各地瓷窑效仿,形成了定窑瓷系。定窑瓷系以白瓷为代表,在宋代各窑中出类拔萃,独领风骚,“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可略表其优雅韵致之一二。 与其齐名的,还有磁州窑系。它的窑场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重要窑口有河北磁县观台窑、河南鹤壁窑、修武当阳峪窑等。在寺塔建筑业方面,以 山西应县木塔闻名于世。此外,还有建于宋代的我国砖木结构最高的古塔—河北定州开元寺塔以及静志寺塔基地宫和净众院塔基地宫,河北正定的隆兴寺,山西大同华严寺的辽金殿阁以及天津蓟县独乐寺部分建筑等。金朝时期,流域内产生了元好问、赵秉文等著名文学家。
从元朝起,海河流域的北京成为历代都城,海河流域便成为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6]海河流域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降水又多以暴雨形式降落,全年降水量往往是几次暴雨的结果。海河干支流水量主要依据降雨补给(降雨补给的水量约占年径流量的80%以上),因此年径流量的时空变化与年降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北部地区河流如潮白河、永定河等还有季节性融雪水补给,形成不太明显的春汛。
除降雨及融雪补给外、海河还受地下水补给。流经太行山、燕山区的河流。地下水多以泉水形式补给河流,如江滹沱河、滏阳河、漳卫河等均接受泉水补给,地下水补给量一般占8~10%左右,但个别河段地下径流丰富的可达40%,地下径流少的仅占5~6%。流经平原区的河流,如海河干流及五大支流中下游,河槽多未下切至潜水位,洪水期水位常高于两岸地面,或补给河流极少〔占年径流量的6%以下),或不能补给河流。海河流域跨四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一区(内蒙古)、二市(北京、天津),流域总面积26.36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为22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在河北省境内者12.57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为106.3亿立方米,其中山区76.6亿立方米,平原区29.7亿立方米。
径流地区分布
海河年径流的地区分布基本上与年降水一致。在太行山和燕山迎风坡,呈现一条与山脉弧形走向一致的径流深大于150毫米的高值地带。高值区的分布范围与多年平均年降水600毫米等雨线的多雨带基本吻合。在径流高值区内,由于局部地貌和水汽输送方向等影响,形成几个高值中心。如易县大良岗、灵寿县漫山及沙河县蝉房均为高值中心。
这些高值中心年降水750~80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00~350毫米。其中以磁河横山岭水库上游的漫山一带为最高,年径流深达400毫米。自高值带两侧分别向西北和东南逐渐减小。向西北至桑干河、洋河上游年径流深降至50毫米以下,最小者仅25毫米。向东南为河北平原,有两个低值中心,一个在定兴县东部的十里铺,一个在冀县、南宫、衡水、束鹿周围,年径流深在25毫米以下,最小只有10毫米。其余地区年径流深大部在50~150毫米之间。
流经太行山区及山前洪积扇的河流,由于流域内多奥陶纪石灰岩,岩溶地貌发育。当流域不闭合(即地上、地下分水线不一致)时,年径流量的分布往往出现异常现象。如滏阳河的临洺关、韩村站漏水严重,年径流量只有59.1毫米,但相邻流域的东武仕水库站,由于有大量的外流域地下水的补给,年径流深高达1225.7毫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一倍多,外流域补给水量占自产水量的9倍。
径流年际变化
海河流域集水面积较小的支流,径流的年际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趋势相类似,不同的是比降水的变化更剧烈,地区间的差异更大。而集水面积较大的支流,受流经气候区、下垫面及集水面积的影响,径流的年际变化比较复杂。
军都山、太行山山地及山前坡地,是海河流域年降水年际变化的高值区,也是径流年际变化的高值区。年降水变差系数为0.40~0.50,而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80~1.00。年径流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10~25。在军都山以北太行山以西的地区是年降水与年径流年际变化的低值区,年降水的变差系数为0.25~0.35,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40~0.60。年径流最大与最小值之比为3~5。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平原区是海河流域内降
水年际变化的次高值区,但径流年际变化却是海河流域最高的,年降水变差系数为0.35~0.45,年径流变差系数为1.0~1.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平水年和枯水年蒸发渗漏多,不易产生径流,而丰水年产水量却很大。
大行山南段,岩溶发育,径流年际变化出现两种反常情况,一种是漏水地区。变差系数高达1.50~1.75,年径流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可达70~80倍。如崔阳河临洺关站。另一种是有泉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很小,变差系数只有0.20~0.30。年径流最大与最小值之比一般仅3倍,如滏阳河东武仕及冶河地都等站。
海河各支流丰水年出现的年分有所不同。全流域同时出现洪水的机遇较小,一般南部几个支流为丰水年时,北部几个支流是平水年,相反,北部几个水系为丰水年时,南部几个支流都是平水年,例如1963年南系大水,而北系除北运河外,为平水年。
各支流枯水年出现的年份却比较一致。海河流域自民国6年(公元1917年)以来共发生变率小于0.4的特枯水年和变率为0.4~0.6的枯水年11年,其中民国9年、19年(公元1920年、1930年)全流域特枯,民国20年、25年(公元1931年、1936年)全流域枯水,1965年、1968年全流域偏枯,民国30年(公元1941年)南系特枯而北系枯水,民国34年(公元1945年)、1972年、民国16年(公元1927年)全流域枯水,而仅有1~2条河系偏估或特枯。1951年北系枯水,南系偏枯,而1~2条支流特枯。
径流年内分配
海河干支流径流年内分配主要受降水年内分配的制约,总的特点是径流年内分配较集中,全年水量的50~80%集中到7~10月(汛期)四个月内,但各河因径流补给形式,流域调蓄能力以及所处气候区的不同,各河径流年内集中程度有所不同。
发源于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的蓟运、大清、滏阳各河,流域调蓄能力较小。水量集中程度较大,汛期水量约占全年水量的70%~80%。
发源于黄土高原和盆地区,中游穿越山地,流域面积较大,又有相当比重的泉水补给的河流,如永定河、滹沱河、漳河、卫河等。汛期水量一般占全年水量的50%~60%。
平原地区及流经山前严重漏水区的河流,绝大部分属间歇性河流,汛期有水,非汛期干涸,全年水量往往是几次(甚至是一两场)暴雨的结果。
以泉水补给为主的某些河段,如桑干河马邑、绵河地都、滏阳河东武仕水库径流年内分配较均匀,汛期水量一般占全年水量的40%或更少。海河干支流的含沙量在全国各大河中仅次于黄河,由于各支流流经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含沙量又有差异。
发源于山西高原的支流如永定河、滹沱河、漳河等、流域内黄土分布广泛,加上植被覆盖度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永定河是海河各支流中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永定河官厅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52.2公斤/立方米,上源桑干河石匣里站为25.0公斤/立方米,洋河响水堡站为21.0公斤/立方米,永定河上游侵蚀模数为吨/平方公里·年。
滹沱河干支流多流经黄土高原和太行山区,含沙量仅次于永定河,小觉站多年平均含沙量13.9公斤/立方米,侵蚀模数900~1000吨/平方公里·年。
再次为南运河上源漳河,观台站多年平均含沙量9.07公斤/立方米,侵蚀模数700~800吨/平方公里·年。
发源于燕山、太行山的河流,流域内多石质山地,黄土性物质较少,水土流失较黄土高原轻,大清河支流拒马河紫荆关站多年平均含沙量2.92公斤/立方米。大清河新盖房站1.4公斤/立方米,潮白河苏庄站为4.14公斤/立方米,北运河屈家站为2.54公斤/立方米,在海河流域中含沙量都比较小。
海河各支流泥沙的年内分配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各河6~9月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94%以上,其它各月输沙量很小。泥沙的年际变化很大,各河最大年平均含沙量与最小年平均含沙量的比值一般都在10~20倍以上,最高的可达45倍以上。海河干支流多年平均水温多在11~15℃。由于流域跨纬度较大,南北部河流水温有所不同。流经流域北部山区的潮白河、永定河上游为11~12℃,流径流域南部的南运河为14~15℃.全年以1月份水温最低,为0.1~2.5℃。潮白河、永定河为0.1~0.9%℃,南运河为2.0~2.5℃。7月份水温最高,为42~27℃,北部各河为24~26℃,南部各河为25~27℃,只有少数河流低于24℃。历年最高水温可达31~36℃,历年最低水温为0℃。
海河各支流冬季一般均结冰。平均初冰日期多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终冰日期为3月中、下旬,只有子牙河与南运河可提早至2月下旬。冰期三个月到三个半月。平均封冻日期多在12月中、下旬,解冻日期为3月中、上旬,平均封冻天数为50~80天。[2]2002年全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53.6亿吨,其中工业排污量占60%,城镇生活排污量占40%。对全流域7151公里河流进行的水质评价结果为:Ⅰ、Ⅱ类水质河长占21%,Ⅲ类水质河长占22%,Ⅳ、V类水质河长占10%,超Ⅴ类水质河长占47%。全流域受污染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水)达4083公里,占评价河长的57%,水体污染严重。[7]海河流域,公元3世纪人们就已开始利用漳河水发展灌溉,以后历代在引用河水和外水灌溉方面,在开辟人工运河通航方面都不断有所发展。到已开通了长达1000公里的水济渠,成为后来形成的中国的主要组成部分。至明、清时,流域治理侧重十维持漕运。为分泄大运河洪水,使漕运畅通,从附近向北,先后开辟有减河,哨马营减河、捷地减河、兴济减河、马厂减河、青龙湾减河和筐几港减河等。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首先整修加固了各河堤防,恢复原有河道泄洪能力;开始修建水库和分;1963年大水后,重新安排了各河的防治措施,除继续修建山谷水库外,侧重于中、下游河道的治理,开挖了4条新的大型入海洪道,并将原有几条排洪河道进行了扩挖,基本上改变了海河子水系的5系集中从天津入海的被动局面;1965午后,流域内少雨偏旱,而工农业用水又急剧增加,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在吸取和克眼50年代后期引黄灌溉出现次生盐碱化的教训后,又恢复和扩大门(黄灌区;兴建了、入唐的跨流域调)。
1957年11月编制了《海河(草案)》。规划中明确了以防洪除涝为主,并结合发展灌溉、供水、航运、发电等方面的综合利用;1966年11月提出厂《海河流域防洪规划(草案)》。认识到前-段时期“以蓄为主”的方针片面地强调水库的拦蓄作用,没有处理好蓄泄关系,而忽视了中下游河道的治理,提出了“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方针,并且以排为主,洪涝兼治。于1988年12月编制厂《海河流域综合规划纲要》,规划中明确了要继续贯彻“上蓄、巾疏、下排、适当地滞的方针”,并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究效益”为指导,根据防洪体系已基本形成和已暴露出来的问题,应把治理重点放在现有工程的除险、加固、恢复标准、工程配套和经营管理卜,以巩固完善防洪体系,增强防洪能力。
流域内已建大中小型1900多座,总库容约30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30座,总库容24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48亿立方米。这些水库已控制山区面积的83%。此外,在建和拟建水库还有4座。
这些水库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供水、发电等作用。新辟和整治的主要排洪排涝河道有30多条。新辟的大型排洪排涝河道有;永定新河、独流减河、滏阳新河、子牙新河、潮白新河等;扩挖和整治的大型有、卫运河、漳卫新河、滹沱河等,使各的排洪入海能达到24680立方米/秒,为整治前的10倍。但是这些河道因淤积等原因,现有泄量比设计泄量降低了28%~79.2%,需要再进行整治。被纳入防洪体系的有30处,总蓄水量191.5亿立方米,总面积8788平方公里。这些蓄洪区都是一些自然蓄滞洪水和沥水的洼淀,绝大部分已得到初步整治。在乎原低洼易涝地区先后开挖、疏浚了黑龙港、运东地区的南排河、北排河,鲁北地区的徒骇河、马颊河,修建和加固堤防。新建堤防4000多公里,使现有堤防达到约20000公里。修建提引工程1.83万座,机电井118.5万眼,调水工程2处(引滦入津,引滦入唐),抽水蓄能工程4处。
经多年开发治理,海河子水系南区各河可防御1963年型洪水(50年一遇),北区各河可防御1939年洪水(20~50年一遇),滦河可防御1962年洪水(50年一遇)。据统计各水库共拦蓄超过河道安全泄量的洪水100多次,有效地控制了洪水对卜游广大平原的危害,特别是战胜了1963年特大洪水,保住了天津市及津浦铁路。平原低洼易涝地区的排涝标准,大部分地区已达到3-5年一遇,个别地区达l0~20年一遇。
流域内达680.2万公顷,城市供水能力每年为100亿立方米。1993年海河流域总供水量为410.21亿立方米。已超过地下,造成严重超采;水利用率达75%,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流域内已建约200座,总装机容量66万千瓦,平均约18亿千瓦·时,其中有4座水电站装有,总容量107.2万千瓦。流域内已初步治理的水土流失区面积为6万平方公里。[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河支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