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物质的质物质的量与体积的关系系 器材:一...

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器材:一盒粉笔,天平,一个量筒,一些细沙,适量的水和油
蚂蚁掩缚40
这个很难回答额!质量=体积*密度 也就是说密度相等的情况下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呗!你们老师留的这道题应该是把相同的物质也就是细沙放到不同的液体里!观察液体的体积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向左移动平衡螺母;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乙)所示,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向右移动标尺上的游码.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m/v/gocm-3
(2)表中是这位同学记录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①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是: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②回忆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若对每种物质仅收集一组数据是否可以?为什么?
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不行;收集一组数据找不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解:(1)图甲中指针偏右,说明右侧质量偏大,应向左移动平衡螺母;称量过程中,当通过加减砝码无法使天平平衡时,若指针如图乙所示偏左,应向右移动标尺上的游码;
(2)①根据测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可知,三块铁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7.9g/cm3,三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2.7g/cm3,铁块和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等,由此可得: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恒定的(或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不行,收集一组数据找不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故答案为:(1)向左移动平衡螺母;向右移动标尺上的游码;(2)①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②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不行;收集一组数据找不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在调节天平时,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一侧要通过调节平衡螺母来使天平平衡,而在称量过程中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一侧则要在加减砝码后,通过移动游码来使天平平衡;
(2)根据测量的三块铁块和三块铜块的数据,利用ρ=分别进行计算,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即可总结出规律;进而对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作出回答;
(3)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能够充分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和普遍性,不至于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当前位置:
>>>小亮的实验是“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选择了三个体..
小亮的实验是“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选择了三个体积不同,质量分别为89 g、178 g、356 g的实心铜块做实验。实验中,他用每次都盛有30cm3水的量筒分别测出了三个铜块的体积,并将数据记录在了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1)小亮在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m/V)时,发现其中的一个数据测量有错误,这个数据是&&&&&&&&&&&     (填该数据的数字和它的单位)。小亮的困惑是:不清楚这个错误是怎样产生的。请你帮小亮指出该错误产生的原因: _&&&&&&&&&&&&&&&&&&&&&&&&&&&&&&&&&&& 。(2)根据表格得出结论:                 。
题型:探究题难度:中档来源:0112
(1)70cm3,没有减去原来的30cm3(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一定的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小亮的实验是“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选择了三个体..”主要考查你对&&密度及其特性&&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密度及其特性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的含义: 1.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对f同种物质来说,密度是不变的,而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例如对于铝制品来说,不论它体积多大,质量多少,单位体积的铝的质量都是不变的。 2.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平时习惯卜讲 “水比油重”就是指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 3.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等无关。
发现相似题
与“小亮的实验是“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选择了三个体..”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15845191485483410940396701246654目录资源搜索
类型筛选:
精品/普通:
地区筛选:
星级筛选:
ID:6-2266846
测量物质的密度现在我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该怎么做呢? 菊花石块形成于距今约2.8亿年前。其成份为天青石与栖霞岩,内含丰富的硒、锶、铋等多种微元素,对人体有强身健体,抗癌益寿作用。 密度的测量: ρ=m/v需要测量的量: ①质量:m ② 体积V认识量筒和量杯  用量筒测液体的积.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 甲俯视液面,读数偏大。毫升100ml1ml乙仰视液面,读数偏小。用量筒可以直接测出液体的体积。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因用刻度尺根本无法测出其体积。这时只能用量筒利用排水法进行测量。具体方法是: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1,再将被测物体轻放入或按入水中,读出此时读数V2,V2-V1即是该固体的体积。石块的体积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压缩包内容:重庆市梁平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 5.3 科学探究 物质的密度课件 (新版)沪科版(共36张PPT).ppt
ID:6-2260690
1.知道密度的定义、单位和公式,理解密度的概念.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并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难点】通过密度概念的得出,渗透科学思维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预习案】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完成下列填空:(1)相同体积的两杯纯水,其质量_____;(2)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其质量____.2.实验证明,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的,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的,.3.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4.密度的定义式是
.其中_____代表质量,其国际单位是
代表体积,其国际单位是______;
代表密度,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探究案】知识点1:探究物质的密度1.测出体积相同的铜、铁、铝块的质量与体积;2.测出三份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3.分别算出纯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将实验数据填到表格: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6-2025233
沪科版:《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PPT+Flash课件,课件共有21张幻灯片和1个flash课件。课件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了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总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了密度,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的的知识解决问题,课件精选了有关密度的典型的习题。================================================压缩包内容:沪科版:《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课件.ppt
ID:6-2002665
1、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2、(2015o河池)两个实心物体a、b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2倍
B.b的密度是a的密度的2倍 C.a的密度是0.5×103kg/m3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3、(2015o钦州)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是(  ) A.
D. 4、(2015o南充)一只 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35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00g(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则该瓶的容积是(  )  A.350cm3
B. 300cm3
D. 150 cm3
同步练习/一课一练
需要精品点:1个
ID:6-1988920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颜色、软硬、气味……创设情景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通过看、嗅、听、尝或触等方式直接鉴别一些物品:你能直接鉴别以下物质吗?将怎样鉴别?项链是真金的还是镀金是银器还是不锈钢制品是金条还是铜条(一)、提出问题:问题1:同种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问题2:不同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二)、猜想与假设:猜想1: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可能相等?猜想2: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其质量可能不相等?合作探究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水、量筒、细线.细线1、选择研究对象:铜块、铁块、铝块2、选择器材:托盘天平 、 量筒(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四)、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压缩包内容: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共17张PPT).ppt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6-1968868
31张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及其物理意义。 ================================================压缩包内容: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三川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 5.3 科学探究 物质的密度课件 (新版)沪科版.ppt
ID:6-1962850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4.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利用密度公式求解某种物质密度.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3.建立密度的概念教学用具托盘天平 、砝码盒、烧杯、水、量筒、铁块、铝块、铜块、投影仪================================================压缩包内容: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doc5.3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doc
同步授课教案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6-1937933
1、下列物理量中表示物质属性的是(
2、甲、乙、丙三个实心铁球,甲球的质量是乙球的2倍,乙球的体积是丙球3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的密度最大
B.乙球的密度最大C.丙球的密度最大
D.三个球的密度相等
3、一只只能装2千克汽油的瓶子,如用来装水,则瓶内水的质量(
)A.小于2千克
B.大于2千克
C.等于2千克
D.无法判断
4、两正方体铁块的边长之比为2∶1, 其质量之比为_________, 密度之比为_________.
5、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实心球, 体积之比是4∶3,它们的质量之比是 (
6、一块体积是 的金属块,质量是1080g,把它切掉 后,余下部分的金属密度是(
)A.2.7×
B.2.025× C.3.38×
7、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铝块, 它们的体积之比V铜∶V铝为:
(ρ铜=8.9×103千克/米3, ρ铝=2.7×103千克/米3)
)================================================压缩包内容: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时小测验:密度(无答案).doc
同步练习/一课一练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6-1925236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根据物质的颜色、软硬、气味等什么来鉴别不同物质的?不同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人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压缩包内容:沪科版八年级全册(新) 物理 教学参考课件: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共35张PPT).ppt
ID:6-1907918
初中八年级物理(沪科版)精品备课资源第五章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课件================================================压缩包内容:【备课资源】初中八年级物理(沪科版)精品备课资源(课件+素材):第五章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ppt
本资料免点下载> 【答案带解析】(1)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所用实验器材是__...
(1)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所用实验器材是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实验中都要进行多次测量,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而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2)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小灯泡上标有“2.5V”的字样.(a)请根据实验目的,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连接正确.(b)小刘正确连接电路并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立刻要求老师更换灯泡.小刘的做法是欠妥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______.(c)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小刘发现灯泡发光了,按规定步骤正确操作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瓦.
(1)根据密度的概念ρ=,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密度;
在探究定量关系时,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到定量的关系,在测量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2)掌握电压表的连接,电压表与灯泡并联,注意电压表正负接线柱和量程的接法;
小灯泡不亮时可能是因为短路、断路或实际功率太小,当电路中出现问题时,应先检查原因,再进行解决;
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示数,根据公式P=UI计算出功率....
考点分析:
考点1:电功率的测量
考点2:物理学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初中一般有这几种:一、观察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二、控制变量法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影响液体浮力大小的因素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压强)大小的因素 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影响电流热效应大小的因素 三、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等, 四、类比法 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 五、比较法(对比法) 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六、归纳法 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比如铜能导电,银能导电,锌能导电则归纳出金属能导电.在实验中为了验证一个物理规律或定理,反复的通过实验来验证他的正确性然后归纳、分析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七、科学推理法 当你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推理,或说是在做出推论,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当我们把物体在越光滑的平面运动的就越远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在做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时,当我们发现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就越小时,我们就推理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八、放大法 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 比如音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 九、等效替代法 比如在研究合力时,一个力与两个力使弹簧发生的形变是等效的,那么这一个力就替代了两个力所以叫等效替代法,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也用到了这样的方法. 十、累积法 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累积法.【命题方向】一、观察法二、控制变量法三、转换法四、类比法五、比较法(对比法)六、归纳法七、科学推理法八、放大法九、等效替代法十、累积法& 这些方法的使用,尤其在实验中的使用.【解题方法点拨】找准每一种方法的特点,结合例子去分析去理解.
相关试题推荐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材: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 、方格纸、刻度尺等.实验步骤:(1)先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 和位置;(2)然后对设计的几个实验方案进行选择;(3)实验时应多次改变物体的位置,并正确测量&&& 的距离.(4)最后根据现象和数据归纳出实验结论,即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等大、等距、正立的&&& 像.
家用电能表是测量家庭消耗&&& 的仪表;在电学实验中,电流表应&&& (选填“串联”或“并联”)在电路中.&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 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
如图甲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边长为0.2米,B的边长为0.3米,A的密度为3000千克/米3,B的密度为2000千克/米3.g=10N/kg①求正方体A的质量;②求正方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③若正方体A、B在底部中间挖去厚度为0.1米,底面积为S的相同柱形后,如图乙所示,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和pB′.则pA′、pB′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相等,请通过计算说明.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10欧,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电键S,移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5伏和0.1安.(1)求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阻值;(2)求电源电压;(3)求10秒内电流通过变阻器R2所做的功.
一个重力为45牛的木块,在大小为2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秒内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10米.试求:(1)拉力做功是多少?(2)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3)在此过程中重力对木块做功是多少?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质的量除以体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