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饱和电解食盐水方程式时,两极试管收集到的气体...

201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原电池、电解池及其应用》专题辅导教案
文字介绍,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
【专题八】原电池、电解池及其应用
【考点突破】
考点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要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或石墨或不溶性的金属氧化物)
2.要有电解质溶液;
3.两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且用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考点2 原电池、电解(镀)池电极名称的确定[来源:.Com]
1.确定原电池电极名称的方法
方法一:根据电极材料的性质确定。通常是
(1)对于金属——金属电极,活泼金属是负极,不活泼金属是正极;
(2)对于金属——非金属电极,金属是负极,非金属是正极,如干电池等;
(3)对于金属——化合物电极,金属是负极,化合物是正极。
方法二:根据电极反应的本身确定。
失电子的反应→氧化反应→负极;得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正极。
2.确定电解(镀)池电极名称的方法
方法一: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一极是阳极、与负极连接的一极是阴极。
方法二: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的是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阴极。
考点3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比较
|电池[来源: |原电池(化能 |电解池
|][来源:|→ 电能
|(电能→化能)[来源:]
|][来源:++|)[来源:.Co|
|][来源:__.C|m]
|om][来源:|[来源:.Com]|
|以惰性材 |以活泼材料作阳极
|料作阳极 |
|电解精炼铜 |
|活动性不同的两 |①两电极与直流电源相连。
|②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电极插入电解质 |③形成闭合回路。
|溶液中形成闭合 |
|两极有自发的氧 |
|化还原反应
|负级:较活泼的 |阳极:连 |阳极:镀层 |阳极:不纯 |
|金属或还原剂
|电源正极 |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 |阴极:连 |阴极:镀件 |阴极:纯金 |
|的金属或氧化剂 |电源负极 |溶液:含镀 |属
|层金属离子 |溶液:含纯 |
|负极:氧化反应 |阳极:氧化反应,先活泼电极失电子,|
|,金属失电子
|后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
|正极:还原反应 |阴极:还原反应,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
|,阳离子得电子 |。
|阳极电源正极,电源负极阴极
|溶液中离子流向:阴离子移动方向与电子相同。
考点4 根据总反应式设计原电池
1、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一般应满足如下条件:
(1)反应放热;(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首先标明电子转移方向,根据电子转移方向判断正负极材料——失电子的为负极,得电子
的为正极,其次选择相应的物质构成两个半电池——失电子金属和对应的产物构成一个半
电池、得电子的离子和一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构成另一半电池,最后用盐桥和导线组
成闭合回路。
例如将Fe+2FeCl3=3FeCl2设计成原电池装置
分析:Fe作负极,FeCl3作电解液,可设计成如下两种装置:
考点5 金属的腐蚀
1.金属腐蚀的实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而消耗的过程。
2.金属腐蚀分为化腐蚀和电化腐蚀。
3.化腐蚀实质:金属和非电解质或其它物质相接触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的腐
蚀。其腐蚀过程没有电流产生。
4.电化腐蚀实质:不纯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原电池反应。电化腐蚀过程
有电流产生。
5.腐蚀的常见类型
(1)析氢腐蚀
在酸性条件下,正极发生2H++2e-=H2↑反应。
(2)吸氧腐蚀
在极弱酸或中性条件下,正极发生2H2O+O2+4e-=4OH-反应。
若负极金属不与电解质溶液发生直接的反应,则形成吸氧腐蚀的原电池反应。如生铁浸
入食盐水中,会形成许多微小的原电池。
6.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快慢可用下列原则判断: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
电池引起的腐蚀>化腐蚀>有防护措施的腐蚀。
考点6 分析电极反应及其产物
原电池:负极:M-ne-=Mn+
正极:(1)酸性溶液中2H++2e-=H2↑
(2)不活泼金属盐溶液Mn++ne-=M
(3)中性、弱酸性条件下2H2O+O2+4e-=4OH-
电解(镀)池:
阳极:(1)若阳极是由活性材料(除C、P、A等以外的其它金属)做成,阳极反应是
阳极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成阳离子;
(2)若阳极是由C、P、A等惰性材料做成,阳极反应则是电解液中阴离子在阳极失去
电子被氧化。阴离子失去电子能力大小顺序为:I->Br->Cl->OH->含氧酸根>F-。
阴极:阴极反应一般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阳离子得电子能力大小顺序
为:A+>H2+>Fe3+>C2+>H+>Pb2+>Fe2+>n2+>Al3+>M2+>Na+>Ca2+>+。必须注意的是
,电镀时通过控制条件,Fe2+和n2+得电子的能力强于H+。
考点7 电解实例及规律
|电解总反应式
|相当于电解|溶液pH
|2H2O2H2↑+O2↑
|H2O4溶液 |含氧酸
|Na2O4溶液|活泼金属的|
|(两极混合液|
|CCl2溶液 |不活泼金属|CCl2C+Cl2↑
|电解质本身|接近7
|的无氧酸盐|
|2HClH2↑+Cl2↑
|活泼金属的|2NaCl+2H2OH2+2N|电解质与水|升高
|aOH+Cl2↑ . 5.c|
|CO4溶液 |不活泼金属|2CO4+2H2O2C+|
|的含氧酸盐|O2↑+2H2O4
|NaCl(熔融)|离子化合物|2NaCl2Na+Cl2↑
|电解质本身|
|Al2O3(熔融|
|2Al2O34Al+3O2↑ |
【精题精讲】
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
)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
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
C-2e- = C2+
【解析】NaCl溶液滴到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在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
区(a)被腐蚀变暗,实际上是发生了吸氧腐蚀,这时,
负极电极反应为:Fe - 2e- = Fe2+ (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电极反应为:O2 + 2H2O + 4e-= 4OH― (发生还原反应)
在液滴外沿,由于Fe2++ 2OH― = Fe(OH)2 ,
4Fe(OH)2 +O2 +2H2O = 4Fe(OH)3 形成了棕色铁锈环(b).
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由于Fe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强,Fe 仍为负极,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
又根据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的规律,Cl-应由b区向a区迁移
。所以A、C、D选项均错误,B选项正确。
例2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
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
D.总反应为:2Li+2H2O===
2LiOH+H2↑
【解析】可迅速选出C项是错误,因为原电池放电时OH-是向负极移动的。这种电池名称
叫锂水电池。可推测其总反应为:
2Li+2H2O===
2LiOH+H2↑。再写出其电极反应如下:
(—)2Li—2e—=2Li+
(+)2H2O+2e—=2OH—+H2↑
结合选项分析A、B、D都是正确的。
例3结合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和II中正极均被保护
B. I和II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
C. I和II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
D. I和II中分别加入少量3[Fe(C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
【解析】题给装置I、II都是原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首先被腐蚀,不活泼金属作正极
,被保护;A对;I中负极反应式为:n-2e-=n2+,B错;II中正极反应式为:2H++-
2e-=H2↑,C错;I中没有Fe2+,D错;选A。
例4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原理,设计如图2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2++2e-= C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2+向铜电极移动
【解析】A、发生置换反应,正确。B、形成原电池,铜片作正极,溶液中C2+发生还原
而析出,正确;铁片作负极失去电子形成Fe2+,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所以C、正
确。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a作阳极,铜片失去电子形成为C2+。C2+
向铁电极移动。错误
例5根据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烧杯a中的溶液pH升高
B.烧杯b中发生氧化反应
C.烧杯a中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D.烧杯b中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答案】AB
命题立意:原电池相关知识的考查
【解析】题中给出的物质表明,该电池的总反应是2n
2n(OH)2,a烧杯中电极反应为O2
n2+,所以正确项为AB。
【技巧点拨】原电池的题是历届常考点,本题可视为由前年高考中的铝空电池变化而来
。主要是先要找到电池的总反应,反应中各电极反应、电极周围酸碱性变化、离子浓度
变化及计算才能有据可依。
例6甲、乙、丙、丁、戊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甲、丙处于同一主族,丙、
丁、戊处于同一周期,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甲、乙、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甲
、乙组成的常见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戊的单质与反应能生成乙的单质
,同时生成两种溶于水均呈酸性的化合物Y和,0.1
mol/L的Y溶液pH>1;丁的单质既能与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生成盐L
,也能与的水溶液反应生成盐;丙、戊可组成化合物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戊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乙的单质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
戊的单质与反应生成的Y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
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写出少量的稀溶液滴入过量L的稀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按右图电解M的饱和溶液,写出该电解池中发生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充分电解后所得溶液逐滴加入到酚酞试液中,观察到的现
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H++H2O=Al(OH)3↓
(5)2NaCl+2H2O2NaOH+Cl2↑+H2↑
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解析】甲、乙组成的常见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是NH3,甲是H,乙
是N。甲、丙处于同一主族,并且丙的原子序数大于N,则丙是Na。根据戊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是甲、乙、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1+1+5=7,则
戊是Cl。戊的单质是Cl2,与NH3反应生成乙的单质N2和NH4Cl、HCl;并且0.1
mol·L-1的Y溶液的pH>1,则Y是NH4Cl,是HCl。
丁的单质能与NaOH溶液反应,也能与HCl水溶液反应,则丁是Na,生成的盐L是NaAlO2。
丙、戊组成的化合物M为NaCl。
(1)Cl-的结构示意图为:。(2)乙单质N2的电子式为:
(3)NH3与Cl2反应的化方程式:4NH3+3Cl2=N2+2NH4Cl+4HCl,在反应中氨气做还原
剂,氯气做氧化剂,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之比为:2:3。
(4)将少量的盐酸滴入过量NaAlO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
+H++H2O=Al(OH)3↓。
(5)按右图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H2
↑。电解后得到NaOH溶液,滴入酚酞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
例7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⑴溶液A的溶质是
⑵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是
⑶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H在2~3。用化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用:
⑷电解所用的盐水需精制,去除有影响的Ca2+、M2+、NH4+、O42-[c(O42-)>c(C
a2+)]。精制流程如下(淡盐水和溶液A来自电解池):
①盐泥a除泥沙外,还含有的物质是
②过程I中将NH4+转化为N2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BaO4的溶解度比BaCO3的小。过程II中除去的离子有
④经过程III处理,要求盐水c中剩余Na2O3的含量小于5m/L。若盐水b中NaClO的含量是
7.45m/L,则处理10m3盐水b,至多添加10%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答案】⑴NaOH
⑵2Cl-+2H2OH2↑+Cl2↑+2OH―
⑶Cl2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增大HCl的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减少Cl2在水
中的溶解,有利于Cl2的逸出
⑷①M(OH)2
②2NH4++3Cl2+8OH―N2↑+6Cl-+8H2O
③O42-、Ca2+
【解析】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产物为NaOH和H2,阳极产物是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2Cl-+2H2OH2↑+Cl2↑+2OH―,据此可以确定溶液A的溶质是NaOH;电解时用盐酸控
制阳极区溶液的pH在2~3的作用是促使化平衡Cl2+H2OHCl+HClO向左移动,减少
Cl2在水中的溶解,有利于Cl2的逸出;根据粗盐水和淡盐水的化成分,代入题给精制
盐水的流程进行分析,可知过程I是将M2+转化为M(OH)2沉淀除去,即盐泥a除泥沙外
,还含有的物质是M(OH)2;将NH4+转化为N2的氧化剂是Cl2,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H
4++3Cl2+8OH―N2↑+6Cl-+8H2O;过程II是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将溶液中的Ca
2+和O42-分别转化为CaCO3和BaO4沉淀除去;NaClO与Na2O3溶液反应的化方程式
为:NaClO+Na2O3NaCl+Na2O4,若盐水b中NaClO的含量是7.45m/L,则处理10m3
盐水b时至少需要10%
Na2O3溶液,若盐水c中剩余Na2O3的含量为5m/L,则还需添加10%
Na2O3溶液50÷10%=0.5,因此至多添加10%
Na2O3溶液的质量为1.26+0.5=1.76。
【专题演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某生设计一水果电池:他把一铁钉和碳棒用导线连接好,然后将
铁钉和碳棒平行插入一新鲜西红柿中,再在导线中接一个灵敏电流计.据此下列叙述正
A.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B.金属铁会被腐蚀
C.碳棒作负极
D.铁表面有气体逸出
解析:该水果电池中,铁钉为负极,碳棒为正极,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碳棒表面产
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
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
C.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 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 L
解析:微生物在高温下会因蛋白质变性而死亡,所以该电池不能在高温下工作;该燃料
电池的原理为:C6H12O6+6O2===6CO2↑+6H2O,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可书写出电极反应方
程式,负极为C6H12O6+6H2O-24e-===6CO2↑+24H+,正极为6O2+24e-+24H+===1
2H2O;从电极反应方程式显而易见,H+应从负极移向正极;从总反应方程式可见,每生
成1 mol CO2消耗1 mol O2.
3.以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对含有杂质Fe、n、A的粗铜进行电解精炼.下列叙述正确
①粗铜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
②阴极发生的反应为C2++2e-===C
③电路中每通过3.01×1023个电子,得到的精铜质量为16
④杂质A以A2O4的形式沉入电解槽形成阳极泥
A.①③        B.②④
解析:粗铜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杂质A以单质的形式形成阳极泥.
4.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
解析:镀件上镀铜时,铜应做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镀件做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5.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极质量增加,b电极放出无色气体|
|a电极质量增加,b电极放出无色气体|
|a电极质量增加,b电极质量减少
|a电极放出无色气体,b电极放出无色|
解析:这是一个电解装置,其中A、D选项中是惰性电极,且电解液都含有氯离子,所以
b电极应该放出淡黄绿色的气体(氯气);B选项中的a电极质量不变;C选项中所组成的电
解池相当于电镀池,其中b电极的铜溶解,质量减少,而a电极上析出铜,质量增加.
6.观察下列几个装置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阳极上析出红色固体
B.装置②的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C.装置③中外电路电子由a极流向b极
D.装置④的离子交换膜允许阳离子、阴离子、水分子自由通过
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应用.装置①阳极上Cl-放电,发生氧化反应:2Cl-
-2e-===Cl2↑,A错;装置②待镀铁制品放电,发生还原反应C2++2e-===C,与电源
负极相连,B错;装置④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自由通过,D错.
7.当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水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电解饱和碳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假设
电解时温度不变且用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电池负极消耗m 气体时,电解池阳极同时有m 气体生成
B.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电解后c(Na2CO3)不变,且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电池中c(OH)不变;电池中溶液pH变大
解析:碱性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OH-===2H2O,正极反应为O2+4e-
+2H2O===4OH-,总反应式为2H2+O2===2H2O,电解质OH的物质的量不变,但因生成水
使c(OH)减小,pH变小,B、D错误;电解池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故电
池负极消耗m
H2时,电解池阳极有8m
O2生成,A错误;电解饱和Na2CO3溶液,实际被电解的物质为水,故电解过程中会析出N
a2CO3·10H2O晶体,但c(Na2CO3)不变,C正确.
8.工业上利用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产物再溶于水的方法制盐酸,流程复杂且造成能
量浪费.有人设想利用原电池原理直接制备盐酸的同时,获取电能,假设这种想法可行
,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A.两极材料都用石墨,用稀盐酸作电解质溶液
B.通入氢气的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C.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通氯气的电极移动
D.通氯气的电极的反应式为Cl2+2e-===2Cl-
解析:由题可知总反应为H2+Cl2===2HCl,H2发生氧化反应,通入H2的电极为原电池的
负极,反应为H2-2e-===2H+,正极反应为Cl2+2e-===2Cl-.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
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是: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9.如图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简易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一段时间后,往蛋壳中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呈红色
B.蛋壳表面缠绕的铁丝发生氧化反应
C.铁丝表面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蛋壳可阻止生成的氯气与氢气、氢氧化钠溶液接触
解析:由图可知,蛋壳表面的铁丝为阴极,发生反应:2H++2e-===H2↑,碳棒为阳极
,发生反应:2Cl--2e-===Cl2↑,故往蛋壳中滴加酚酞,溶液不会变红.铁丝为阴极
,受到保护,附近H+发生还原反应,故选D.
10.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
为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
Cd+2NiOOH+2H2OCd(OH)2+2Ni(OH)2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化能不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放电时Cd为该电池的负极,充电时这一端应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C.放电时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NiOOH+H2O+e-===Ni(OH)2+OH-
D.充电时,阴极反应为:Cd(OH)2+2e-===Cd+2OH-
解析:放电时并不能把化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只能部分转化成电能.放电时发生原电
池反应,Cd失去电子被氧化,做负极,充电时,这一端发生还原反应,应接直流电
源的负极,B错误.
11.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苦卤水(含Cl-、Br-、Na+、M2+)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a、b为石墨电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电解时,a电极周围首先放电的是Br-而不是Cl-,说明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前者的还
原性强于后者
C.电解时,电子流动路径是:负极→外电路→阴极→溶液→阳极→正极
D.忽略能量损耗,当电池中消耗0.02
H2时,b极周围会产生0.04
解析:A项中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电解时,a电极与原电池正极相连
,为电解池的阳极,由于Br-的还原性强于Cl-,因此Br-先放电,B正确;C项中,在
电解池内部,溶液是通过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导电;在整个闭合电路中,转移的电子的
物质的量相等,D选项错误.
12.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其中C1、C2均是石墨电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池中,C极上有气泡放出
B.发现a点附近显红色
C.在C1、C2电极上所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D.乙池溶液的pH减小
解析:依题意,甲池为原电池,乙池为电解池,甲中锌极为负极,铜极为正极,锌失去
电子,H+在铜极得到电子析出氢气,A正确;浸透饱和食盐水和酚酞试液的滤纸相当于
电解池,a极为阴极,b极为阳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在阴极区生成氢氧化钠,滤纸变红
色,B正确;乙装置中,C1为阳极,C2为阴极,电解稀硫酸相当于电解水,在C1极产生氧
气,在C2极产生氢气,体积比为1∶2,C错误;电解过程中,乙中硫酸浓度增大,pH减小
13.(2010·启东质检)一种由甲醇、氧气和强碱溶液(作电解质)组成的新型手机电池,可
持续使用一个月,其电池反应为:2CH3OH+3O2+4OH-2CO+6H2O,则有关说法正
A.放电时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OH+8OH-―→CO+6H2O+6e-
C.标准状况下,通入5.6 L O2并完全反应后,有0.5 mol电子转移
D.放电一段时间后,通入氧气的电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解析:A项中放电时为原电池反应,CH3OH失电子被氧化,该电极为负极;C项中5.6
O2完全反应,应转移电子×4=1 mol;D项中氧气得电子与水反应生成OH-,pH升高.
14.(2009·临沂质检)日,瑞典皇家院宣布美籍华裔家钱永健获得
2008年度诺贝尔化奖.少年时代,他就对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6岁时,他凭借一个
金属易受硫氰酸盐腐蚀的调查项目,荣获具有“少年诺贝尔奖”之称的著名奖项.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B.将水中的水闸(钢板)与外加直接电源的负极相连,正极连接到一块废铁上可防止水
C.由原电池原理知所有的合金都比纯金属更易被腐蚀
D.铜板上的铁铆钉处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Fe-3e-===Fe3+,从而形成铁锈,但此过
程铜不被腐蚀
解析:A项,金属腐蚀是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B项,水闸作电解池的阴极,根据
电解原理可知水闸被保护;C项,有些合金(如不锈钢)由于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被改变而
比纯金属更难被腐蚀;D项,铁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时,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2
e-===Fe2+.
15.(2010·威海模拟)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不同的操作,其中不正确
A.铁腐蚀的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只接通1>只闭合3>都断开>
B.只接通1,一段时间后,形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C.只接通2,形管左、右两端液面均下降
D.先只接通1,一段时间后,漏斗液面上升,然后再只接通2,漏斗液面下降
解析:只闭合1,铁作阳极电解氯化钠溶液,铁失电子生成Fe2+,H2O在阴极得电子生
成H2和OH-,Fe2+和OH-扩散到形管底部相遇生成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B项正确.只
接通2,铁作阴极,不能失电子,阴极生成氢气,石墨电极上生成氯气,C项正确.综上
分析只接通1铁腐蚀速率最快;只闭合3,形成原电池,铁腐蚀的速率次之;都断开时
铁自然腐蚀;而只接通2时铁作阴极被保护,腐蚀速率最慢,故A项正确.
16.LiFePO4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其独特的势成为奥运会绿色能源的新宠.已知该电
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正极FePO4+Li++e-===LiFePO4,负极Li-e-===Li+.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充电时的总反应为FePO4+Li===LiFePO4
B.充电时动力电池上标注“+”的电极应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
C.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
D.放电时,在正极上是Li+得电子被还原
解析:放电时,+3价铁在正极得电子被还原为+2价铁,Li在负极失电子生成Li+,Li
+向正极移动,C、D不正确.充电时的总反应为LiFePO4===FePO4+Li,A不正确.电池
的正极在充电时作阳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B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52分)
17.(6分)某校化研究性习小组欲设计实验验证Fe、C的金属活动性,他们提出了以
下两种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有关实验项目:
方案Ⅰ:有人提出将大小相等的铁片和铜片,分别同时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观察产
生气泡的快慢,据此确定它们的活动性.该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Ⅱ:有人利用Fe、C作电极设计成原电池,以确定它们的活动性.试在下面的方框内
画出原电池装置图,标出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Ⅲ:结合你所的知识,帮助他们再设计一个验证Fe、C活动性的简单实验方案(与
方案Ⅰ、Ⅱ不能雷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方案Ⅰ:铁与酸反应而铜与酸不反应
Fe+2H+===Fe2++H2↑
方案Ⅱ:设计原电池时以铁、铜为电极,电解质溶液应能与电极反应,实验现象应比较明
方案Ⅲ:设计简单实验时注意原理与方案Ⅰ及方案Ⅱ的原理不同,且现象明显,操作简单.
答案:Ⅰ:Fe+2H+===Fe2++H2↑
正极:2H++2e-===H2↑
负极:Fe-2e-===Fe2+
Ⅲ:将铁片置于C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Fe表面是否有金属铜析出
Fe+C2+===Fe2++C
18.(8分)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若通入直流电5
min时,铜电极质量增加2.16
,试回答:
(1)电源电极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pH变化: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min时,B中共收集224
mL气体(标准状况),溶液体积为200
mL.则通电前C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
(4)若A中Cl溶液的体积也是200
mL,电解后,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_(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
解析:(1)C装置的铜电极质量增加,说明铜极上有金属析出,即溶液中的银离子被还原
生成银单质,故铜极为阴极,由此可确定极为负极.
(2)A装置电解Cl溶液,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钾.B装置生成C、O2和H2O4,溶液中
氢离子浓度增大.C装置阴极析出银单质,阳极上的银失去电子变成银离子,理论上溶液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3)B装置两极上电子转移的数目与C装置中转移的电子数目相同.C装置中转移的电子为
=0.02 mol.经判断,B装置两极上的反应为:
阴极:C2++2e-===C,2H++2e-===H2↑
阳极:4OH--4e-===O2↑+2H2O
根据题意可得:
2n(H2)+2n(C)=4n(O2)=0.02 mol,
n(H2)+n(O2)=,
解得n(C)=0.005
mol,C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05
(4)A装置的反应为:
2Cl+2H2O2OH+H2↑+Cl2↑
即反应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与生成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为0.02 mol.
c(OH-)==0.1 mol/L,
答案:(1)负极 (2)增大 减小 不变 (3)0.025 mol/L
19.(9分)(2009·山东高考)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nCl2-NH4Cl混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若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2+,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除去C2+
,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代号).
a.NaOH b.n c.Fe d.NH3·H2O
(3)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O4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电
通过2 mol电子,MnO2的理论产量为________.
解析:(1)原电池的负极是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n-2e-===n2+;电池工作时,电子
是从负极流向正极.
(2)n与C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C附着在n的表面构成铜锌原电池,加快反应
速率,从而加快n的腐蚀.
(3)电解池的阴极是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2H++2e-===H2↑;每生成1
MnO2需转移2 mol电子,故每通过2 mol电子,理论上生成1 mol MnO2,质量为87 .
答案:(1)n(或锌) 正极
(2)锌与还原出的铜构成铜锌原电池而加快锌的腐蚀 b
(3)2H++2e-===H2↑ 87
20.(9分)观察图A、B、C,回答下列问题:
(1)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到锌片上有气泡,再平行插入一
块铜片,可观察到铜片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
片连接起来(见图A),组成一个原电池,负极为_______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烧杯中最初装入的是2
mL的稀硫酸溶液,构成铜锌原电池(见图B,假设产生的气体没有损失),当在标准状况下
收集到11.2
的氢气时,则此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__
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电极材料分别是铁片和石墨并进行连接,插入氯化钠溶液中(见图C),放置数天
后,主要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化腐蚀,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利用原电池原理生产了各种各样的电池,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已被
提到议事日程,其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回收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水源的污染
C.防止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解析:铁跟碳相连接插入食盐水中,由于食盐水显中性,且食盐水必定会溶解有少量氧
气,所以会发生吸氧腐蚀.
答案:(1)没有 锌
2H++2e-===H2↑
(2)c(H2O4)=1 mol/L
c(nO4)=1 mol/L
(3)吸氧 O2+2H2O+4e-===4OH-
21.(8分)(2009·海南高考)Li-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
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OCl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池的负极材料为__________,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2)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OCl2易挥发,实验室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OCl2,有Na2O3和NaCl生成.如果把少量
水滴到OCl2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反应的化合价变化,可得Li为还原剂,OCl2为氧化剂.
(1)负极材料为Li(还原剂),电极反应为Li-e-=== Li+.
(2)正极反应式可由总反应式减去负极反应式得到:2OCl2+ 4 e-=== 4Cl-+
(3)题中给出有碱液吸收时的产物,则没有碱液吸收时的产物应为O2和HCl,所以OCl2
与水反应的现象应该为出现白雾和有刺激性气体生成.
(4)因为构成电池的两个主要成分中Li能和氧气、水反应,OCl2也与水反应.
答案:(1)锂 Li-e-===Li+
(2)2OCl2+4e-===4Cl-++O2
(3)出现白雾,有刺激性气体生成
OCl2+H2O===O2↑+2HCl↑
(4)锂是活泼金属,易与H2O、O2反应;OCl2也可与水反应
22.(12分)如图,p、q为直流电源两极,A为+2价金属单质制成,B、C、D为铂电极,
接通电源,金属沉积于B极,同时C、D产生气泡.试回答:
(1)p为________极,A极发生了________反应.
(2)C为_______极,试管里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D为_______极,试管里收集到的气
体是________.
(3)C极的电极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电解过程中,测得的C、D两极上产生的气体的实验数据如下: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 |阴极生成气体
体积(cm3) |6 |12 |20 |29 |39 |49 |59
|69 |79 |89 | |阳极生成气体 |2
|11 |16 |21 |26 |31 |36 |41 | |体积(cm3) | | | | | | | | | | | |
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请说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A、B电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当电路中通过0.004
mol电子时,B电极上沉积金属为0.128
,则此金属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解析:(1)接通电源,沉积于B极,说明B为阴极,则A为阳极,故(1)中q为负极,p为正
极,A上发生氧化反应.
(2)H2O4电解池中,C为阳极,C试管内得O2,D为阴极,此试管内得H2.
(4)C、D两极所得O2、H2体积比应该为1∶2,但实验数据由1∶3随时间变化而增大,到达1
0分钟时约为1∶2,因为开始O2溶解于溶液中.
(5)A极:-2e-===2+.
B极:2++2e-===,两极附近pH不变.
(6)设的摩尔质量为M /mol,则
2++ 2e- ===  
答案:(1)正 氧化 (2)阳 氧气 阴 氢气
(3)4OH--4e-===O2↑+2H2O
(4)开始时C、D两极气体体积比为1∶3,10分钟时约为1∶2,说明开始时氧气溶解于溶液中
(5)不变 (6)64 /mol
-----------------------
【专题八】原电池、电解池及其应用
【考点突破】
考点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要有活动性不同的
【专题一】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突破】
考点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方法点击为了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解食盐水方程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