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爱你 比的运用 行简单的告诉怎么算

当前位置: >>
>> 浏览教案
《比和比的应用》教学分析
 作者:未知 &&日期:日 &&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
这些内容过去是安排在小学最后阶段进行教学。由于比与分数有密切联系,把比的最基础知识提前安排在分数除法单元中教学,既能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为以后学习比例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传统的算术教材在讲比的意义时,只强调比的一种情况,即两个同类量的倍数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要用到比的另一种情况,即不同类量的比,所以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既讲同类量的比,又讲不同类量的比。这样,小学生进入中学后就便于理解物理等学科中经常出现的不同类量的比。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质量和体积的比等。当然,不同类的量相比,有关联的才行。这时,比的结果产生了新的量,例如,路程和时间的比就形成速度,质量和体积的比就形成密度。
本节教材分成三段。
(1)教学比的意义。
教材选取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的有关内容作为引入比的载体,通过这一富有时代性的情节内容,引出同类量的比、非同类量的比。在此基础上概括比的意义,介绍比的读、写及其各部分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2)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联系比和除法、分数关系,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概括比的基本性质。接着,应用这个性质,通过例1学习比的化简。例1有两道题。第(1)题,化简整数比。常用的方法是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第(2)题,化简分数、小数比。常用的方法是前、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或者把前、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位数,把分数比、小数比转化为整数比再化简。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化简方法,由于化简的目的都是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即前后项都是整数,公约数只有1。所以,转化为整数比的方法,思路比较统一,也容易理解和掌握。
这里,教材安排了练习十一,主要练习怎样根据要求写出比,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
(3)教学比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中,比的应用主要有两个内容,即比例尺和按比例分配。由于比例尺与比例的联系更多一些,且《标准》把比例尺归入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内容中,因此留在后面教学,这里只教学怎样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所谓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例如,把12张画片分给甲、乙两个小朋友,如果按1∶1分,习惯上称平均分。如果按2∶1分,就是通常所说的按比分配。显然,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按比例分配还有按正比例和反比例分配两种,由于按反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并不广泛,而且可以转化为按正比例分配来解答,因此教材只教学按正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不同解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每一份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为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三是用比例知识来解答。较早的算术课本通常采用第三种方法,按比例分配的名称由此而来。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一般以第二种方法为主,因为学生在理解了比和分数的关系,并掌握分数乘法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法,而且也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比例,且教材避开了比例方法,所以教学中不必出现&按比例分配&这一名称。
教材通过例2,以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为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两部分。进而通过&做一做&的第2题,教学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三部分的问题。
1. 联系相关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这部分内容中,因为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相关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比如,比的后项不能为0与除数分母不能为0,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求比值与求商,化简比与约分,按比例分配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等等。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已学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推出新结论,解决新问题。
2. 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在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不仅有利于生成新知识,也能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为此,教学时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看清并理解相关知识的联系,知道它们的区别。同时也应注意,揭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宜求全、深究。因为在小学阶段,很多知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讲深讲透。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 比的意义。
(1)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教材精心选择了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内容作为载体,这一内容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能比较自然地引出比的两种应用情况。教材先介绍飞船里的两面长方形小旗,给出真实数据,引导学生讨论长与宽的倍数关系,得到长度相除的两个算式,由此引出同类量的比。然后再介绍飞船的运行路程与时间,让学生用除法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的速度,由此引出非同类量的比。进而通过这两种情况的实例,概括比的意义。接着以这几个比为例,说明比的读、写及比的各部分名称,并由比值计算的实例,引出&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然后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具体说明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最后,由小精灵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和分数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2)&做一做&,安排了两道练习。一道是根据条件和要求写出比并求比值的练习,用以巩固比的概念;另一道是求未知的前项或后项的练习,旨在通过求比的未知项,从另一侧面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1)教学比的意义前,可以先复习一些除法的应用,如:
①某班统计会骑车的人数,男生有18人,女生有12人。会骑自行车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多少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②路程&时间=( )
总价&数量=( )
教学比的意义时,可以先扼要介绍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的大致情况,然后出示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展示联合国旗和我国国旗的照片,引出两面旗,给出它们的长和宽,让学生用算式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15&10=1.5,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
10&15=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由此引出: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教师还可以说明,不论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接着,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的运行数据: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让学生用算式表示飞船的速度。由此引出: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也还有一种形式,就是用路程和时间的比来表示,如&神舟五号&运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然后通过提问:路程和时间,是不是同类的量?使学生知道两个不同类量的关系也可以用比表示。教师还可以指出,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如&路程比时间&又表示速度。
进一步就可以概括出比的意义,着重说明这些例子都是通过两数相除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们都可以用比来表示,所以&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然后,可以让学生看书自学。通过交流,搞清楚以下几点:
①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仍读作几比几)
②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③怎样求比值?
④比值可以怎样表示?(通常用最简分数表示,能除尽时也可以用小数表示,能整除时就用整数表示)
⑤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个问题是个难点,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两者的联系在于,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而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它们的区别主要是,比值是一个数,有时可以用小数甚至整数表示,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能用一个小数或一个整数表示。
这个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比和比值的表示形式完全相同,什么情况下它们的表示形式有区别?
前者如:8∶3=8/3,8/3既可以看作比,又可以看作比值。
后者如:8∶4=2,2是比值。
8∶4=2/1,2/1是比。
接下去,再让学生思考回答课本上小精灵提出的两个问题。关于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回答整理成下表:
或者用字母表示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即
a∶b=a&b=a/b(b&0)
关于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学生只要知道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就行了。
至于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是0,一般学生都能回答。事实上,在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时,就能捎带解决这个问题。
(2)&做一做&可以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书上。因为还没有学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所以第1题中练习本的本数之比写成6∶8就可以了,这里不要求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花的钱数之比也是如此。交流、校对答案之后,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两人买练习本的本数之比和所花钱数之比,它们的比值相等。这是因为单价相同,买的本数越多,花的钱数也越多,所以本数的倍数关系与总价的倍数关系相同。
如果有学生写出的比,前后项互换了位置,可以通过质疑,使学生明白:交换了比的前、后项,比的具体含义就变了,由小敏是小亮的几分之几,变成了小亮是小敏的几倍。(实际上得到了一个新的比,叫做原来的比的反比,这个概念不必教给学生。)
第2题则可以让学生说说,未知的前项或后项是怎样求的。
2. 比的基本性质。
(1)教材首先让学生回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进而按照将比与除法、分数类比的思路,举出例子,并先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对实例加以研究,再让学生自己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加以研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2)作为比的基本性质的直接运用,例1教学怎样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例题由两道题组成。第(1)题仍采用&神州五号&的题材,但讨论的是两面一大一小的联合国旗。题目告诉两面旗的长和宽,要求这两面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其中15∶10的化简给出了完整的过程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化简;180∶120的化简则留空让学生自己完成。这里的两个答案相同,实际上渗透了两面旗按比例缩小的相似变换思想,同时也便于学生感悟化简的必要性,即能使数量关系更加简单明了。从中也可以看出,教材精心选取的这一内容载体,既有思想性和趣味性,又有数学内涵,而且数据真实,适合教学的需要。
&&& 第(2)题也有两个比,比中分别出现了分数和小数。教材同样提出了启发思考化简过程的问题,并留有空白让学生自己完成。
(3)第46页上的&做一做&,安排了化简比的练习。其中有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还有一道小数和分数组成的比。通过练习,使学生接触到化简比的各种基本情况,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加深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1)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并由学生自己举例说明。或者通过填空题帮助学生再现这些知识。如:
&&& 然后提出课本中的问题: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相应的规律?可以先让学生说出个人的猜想,再自己举例验证,或者四人小组分工合作举例验证。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各种角度(除法与比,分数与比)、各种方式(同乘,同除)的验证情况。
也可以先举例试探,再总结规律。如果学生独立试探有困难,教师可以先给出例子,并加以提示,如:
根据除法和比的关系来研究:
&&& 根据分数和比的关系来研究:
再由学生自己补充举例,然后总结、归纳。
还可以在复习后,给出&6∶8&和&3∶4&,让学生判断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再启发学生依据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说明它们是相等的。
不论采用那种教学方法,总结、归纳规律时都应强调,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必须&0除外&,并请学生说明理由。
(2)教学例1前,可以先做一些分数除法与约分的口算练习。
出示例题时,教师可以简要说明课本插图是我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左二)在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右)移交&神舟&五号所搭载的联合国旗(大的那一面)的照片。
&&& 然后让学生写出一小一大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比,15∶10和180∶120。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悬念:这两个比,数据大小悬殊,很难看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让我们化简后再来看。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两个比,是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或者说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学生只要搞清了最简单整数比的要求(前、后项的公约数只有1),就容易想到化简的方法及其依据。在此基础上,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根据例题的提示完成填空。
然后进行交流。通常,会有学生想到把比写成分数形式再约分。特别是新授前复习了约分的口算后,就更容易想到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比较各种化简过程。或者将不同的方法与书上例题的化简过程加以比较,使学生明白,书上虚线框内说明了化简的方法与过程,熟练以后可以不写出来。因此,直接同除以前、后项的最大公约数比较简便,它与写成分数形式约分的方法,实际上是一致的。
这里,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比化简的结果,并让学生说说结果相同,说明了什么?初步体会两面旗大小不同,形状相同,从中进一步了解化简比的必要性。
(3)教学例1的第(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比较第(2)题与第(1)题的区别,看清第(1)题的两个比都是整数,第(2)题的两个比里有分数、小数。然后让学生独立探索,或者组织小组讨论,再交流各自是怎样化简的。也可以启发学生明确化简的基本思路:先化成整数比,再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然后再尝试。
如果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则可以在交流后再小结化简分数比、小数比的思路和方法。可能会有学生想到不同的方法。比如,用分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对此,教师应给予肯定。因为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所以3/4就是3∶4。如果没有学生想到这样的方法,教师就不必介绍了。因为这种方法只适合化简两个数组成的比,三个数组成的连比就不适用了。
(4)第46页的&做一做&共6小题,可以在完成例1的教学之后进行练习。也可以在完成例1的第(1)题后练习前两小题,学完例1的第(2)题后练习后四小题。最后,在校对、交流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化简比的方法进行小结。
3. 关于练习十一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3题是学习&比的意义&的练习题。
第1题创设了学校三个兴趣小组比较人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按比较的要求写出人数比。练习时,可以提醒学生看清楚条件,根据要求写出比,前后项不能颠倒。
第2题,要求学生利用方格纸找出三面长方形红旗中哪面红旗的长宽之比是3∶2。可以让学生看图口答。
第3题是求比值的练习题。四小题的数据各异,有整数、小数、分数,也有小数与分数混合,通过练习,既巩固了比值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又练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除法。
第4题共3小题,要求把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练习时,可以先观察后项乘上或除以多少才是100,然后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前项也乘上或除以这个数。其中前两小题很容易观察找出这个数,第(3)小题稍难些,如有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提示,先去掉相同的单位&万&,也就是同时除以10000,再观察寻找。本题可要求学生书写化简的过程,如:
&&& 275万∶250万=275∶250=(275&2.5)∶(250&2.5)=110: 100
第6题以比较身高为题材,通过对话形式引出质疑,启发学生思考:前后项是带有不同单位的比,应该怎样化简。可要求学生写出化简的过程:
&&& 150 cm∶1 m=150∶100=3∶2
第7*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解答时可以这样想: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之比是2∶3,说明它们相差&1份&,由第二个已知条件可知,这两个数相差2。所以1份是2,2份是4,3份是6,这个两位数是46。
最后一题是思考题,解法多样。可以这样想:重叠部分占大长方形面积的1/6,说明大长方形面积含6个重叠部分;同理,小长方形面积含4个重叠部分,所以大、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6∶4=3∶2。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画图依靠直观进行比较,如右图,教师可以肯定。
4. 比的应用。
(1)例2创设了一个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稀释清洁剂浓缩液的问题情境。教材首先通过一段文字说明稀释瓶上用不同颜色条形标明的比的含义,使学生了解按比配制的实际意义。然后通过三个人物的对话插图,由阿姨说明稀释的配制要求,并提出问题,再由两个同学讨论算法,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例题设计,较传统形式的应用题,更具可读性与启发性。例2介绍了两种解法。一种是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即转化为整数的除法、乘法来解决。另一种是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来解决。例题的解答过程,作了一些留白处理。
(2)第49页上的&做一做&,安排了两道练习题。第1题与例2相仿,要求把303按51∶50分成两部分。第2题略有变化,一是把70棵树按要求分成三部分,二是要求&按3个班的人数分配&,已知的是三个班的人数,而不是三个班人数的比。由于情节内容贴近学校生活,题意明显,所以这些变化一般不会构成练习时的困难。
(1)教学例2前,可以先练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如六(1)班40名学生参加大扫除,其中3/8的同学打扫教室,5/8的同学打扫操场。
①打扫教室、操场的同学各有多少人?
②写出打扫教室、操场的人数比。
练习后可作出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的,而是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由此引出课题&比的应用&。
教学例2时,首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的,如什么是稀释液,怎样配制?通过同学或老师的补充,使大家明白家庭使用的清洁剂稀释液是用浓缩液和水配制而成。现在的要求是按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1∶4配制500 ml的稀释液。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着解决问题。然后看看课本是怎样解决的。并把例题解答过程中留出的空白填补完整。
这里,还应引导学生对得数进行检验。完整的检验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把浓缩剂与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量500 ml,二是把两种液体的比化简,看是不是等于1∶4。
小结时,应当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总数按一定的比来分配,可以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出每一份;也可以把各部分数的比转化为总数的几分之几,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前一种方法用整数除法、乘法解决问题,后一种方法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2)完成第49页上的&做一做&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允许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解法。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对得数进行检验,做完后交流各自的解法与检验方式。
5. 关于练习十二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练习十二的第1~6题都是配合例2的练习题。
第1~4题是比较基本的问题,第5、6题则稍有变化和综合。
第1题涉及空气的成分。为了简化问题,题目只给出了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对此,如有学生提出疑问,如:空气中还有一氧化碳等。教师可做解释:空气是混合物,它的成分很复杂,但由于自然界各种变化的相互补偿,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使得空气中比较固定的成分是氧气和氮气,其他成分在这里就忽略不计了。
第2题的特点是用份数代替了比作为已知条件。
第3题则用每个橡皮艇上两种人员的人数代替比。学生如用整数乘除法分步列式,要注意56&8得到的是橡皮艇的个数,而不是人数。
第4题中出现了由3个数组成的比2∶3∶5,叫做连比(不必对学生讲这个名词),读作2比3比5。练习时不必刻意去教、去讲,让学生读一读题目,说一说比中三个数的具体含义,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读和理解了。
第5题综合了长方体的棱的知识。根据题意,120 cm是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为了求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把12条棱平均分成4组,每组由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一条长、一条宽和一条高组成。即120&4 得到一组长、宽、高的总和,再按比分。
第6题综合了分数乘法的问题,根据题意是800 m2菜地种了一些西红柿,剩下的面积按2∶1分,所以要先求出剩下的面积,再按比分。
第7*题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选做,试探解决。学生可能有多种解法。
如:假设甲数是20,则根据甲、乙两数的比2∶3推算出乙数是30,再根据乙、丙两数的比4∶5,推算出丙数是30&4&5=37.5,然后写出甲、丙两数的比是20∶37.5=200∶375=8∶15。
又如:注意到前一个比中乙数是3,后一个比中乙数是4,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因此把前一个比改写成2∶3=8∶12,把后一个比改写成4∶5=12∶15。同样可得甲、丙两数的比是8∶15。教师可让个别想到这种解法的学生说说其中的算理。浅显地说,把乙数看作12份,作为标准,则甲数相当于这样的8份,丙数相当于这样的15份,这时的12份、8份、15份,每一份都是相等的。
第51页上的&你知道吗?&介绍了&黄金比&的小知识,可让学生自己阅读。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课外自己去收集有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共享。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范文一:比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弄清两者的区别,能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求已知比值的比里的未知项。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加深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课程教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比的知识和比的应用。(一)比的意义教学1.情境引入:出示一面国旗联合国旗的图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这是扬利伟在飞船上向人们展示的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联合国国旗的图案,这个图案长是 15厘米,宽是 10厘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提的问题很多,教师有选择地板书。①长是宽的几倍?②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揭示课题: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用以前学过的除法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新的方法。这就是比。(1)教学比的意义。有时我们也把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宽与长的比是10比15。(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 350千米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吗?(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3) 比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介绍比号、比表示的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①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②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让学生自己看书并找出答案)。
③介绍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方法。(4)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①比与除法的关系联系:a :b=
与 a÷b=区别:比表示两个数关系的式子,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问题:那比的后项能不能为零呢?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足球赛中常出现的“2: 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足球赛中记录的“2: 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不需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这与今天学习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虽然借用了比的写法,但它不是一个比。)
②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写成分数形式。(二)总结1.什么叫做比?(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2.完成“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并要求说明每个比表示的意义。3.你能举一个比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怎样表示出它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商怎样表示?(把比写成和除式、分数相等的式子)谁来说出这个比各部分的名称?(前项 后项 比值)提问:什么是比的比值?(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那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前项÷后项=比值)4.做“做一做”第2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我们求比值的方法是怎样的?(一般方法前项除以后项)这里的比值都是什么数?(三)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1.你还记得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学生回答)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重有什么样的规律?出示例题:6:8和12:16,首先要学生化成除法和分数的表示形式:2.请大家根据上面的式子,用字母表示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指名学生口答填写出等式。让学生说明为什么b≠0。问:谁能说说这个字母式子表示的意思?比、除法和分数又有什么不同?3.问:谁来说说除法、分数有什么类似的性质?根据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比有怎样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谁来举例说明一个比的前项、后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大小不变。(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让学生填写课本上的例子,然后口答。提问: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化简比)4.做“做一做”。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化简比的?强调:比的前项、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要化成最简整数比。5.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求比值和现在的化简比来比较一下,它们各自的依据和方法有什么区别,结果有什么区别?(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前面的板书按书上的对比表补充完整,并强调两者在解答的根据、方法和表示的结果上的不同点。)(四)比的应用情境引入:“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 15厘米,宽 10厘米(前面展示过),另一面长 180厘米,宽 120厘米,这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学生根据题目内容独立列式求出答案,然后化简成最简分数。(五)练习二、课后小结比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弄清两者的区别,能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求已知比值的比里的未知项。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加深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课程教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比的知识和比的应用。(一)比的意义教学1.情境引入:出示一面国旗联合国旗的图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这是扬利伟在飞船上向人们展示的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联合国国旗的图案,这个图案长是 15厘米,宽是 10厘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提的问题很多,教师有选择地板书。①长是宽的几倍?②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揭示课题: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用以前学过的除法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新的方法。这就是比。(1)教学比的意义。有时我们也把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宽与长的比是10比15。(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 350千米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吗?(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3) 比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介绍比号、比表示的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①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②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让学生自己看书并找出答案)。
③介绍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方法。(4)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①比与除法的关系联系:a :b=
与 a÷b=区别:比表示两个数关系的式子,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问题:那比的后项能不能为零呢?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足球赛中常出现的“2: 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足球赛中记录的“2: 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不需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这与今天学习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虽然借用了比的写法,但它不是一个比。)
②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写成分数形式。(二)总结1.什么叫做比?(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2.完成“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并要求说明每个比表示的意义。3.你能举一个比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怎样表示出它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商怎样表示?(把比写成和除式、分数相等的式子)谁来说出这个比各部分的名称?(前项 后项 比值)提问:什么是比的比值?(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那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前项÷后项=比值)4.做“做一做”第2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我们求比值的方法是怎样的?(一般方法前项除以后项)这里的比值都是什么数?(三)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1.你还记得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学生回答)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重有什么样的规律?出示例题:6:8和12:16,首先要学生化成除法和分数的表示形式:2.请大家根据上面的式子,用字母表示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指名学生口答填写出等式。让学生说明为什么b≠0。问:谁能说说这个字母式子表示的意思?比、除法和分数又有什么不同?3.问:谁来说说除法、分数有什么类似的性质?根据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比有怎样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谁来举例说明一个比的前项、后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大小不变。(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让学生填写课本上的例子,然后口答。提问: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化简比)4.做“做一做”。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化简比的?强调:比的前项、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要化成最简整数比。5.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求比值和现在的化简比来比较一下,它们各自的依据和方法有什么区别,结果有什么区别?(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前面的板书按书上的对比表补充完整,并强调两者在解答的根据、方法和表示的结果上的不同点。)(四)比的应用情境引入:“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 15厘米,宽 10厘米(前面展示过),另一面长 180厘米,宽 120厘米,这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学生根据题目内容独立列式求出答案,然后化简成最简分数。(五)练习二、课后小结
范文二:“比的的应用”教学设计金山小学
刚【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55页“比的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3. 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谈活法 程序法【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感受联系1.多媒体展示4副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观察,感受这4副图均来自生活,与比有着密切的联系。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二、热身练习,铺垫基础1.出示“金山小学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8”,让学生说说对这一信息的理解,同时完成填空题。2. 出示问题: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三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配其实就是按1:1:1的比来分。)三、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活动一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叙述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强调“合理”二字。3.指名回答。(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比较合理。)活动二1.学生小组合作,利用身边的文具代替橘子动手分一分,教师适时指导。2.全班交流反馈分法,教师课件演示。3.教师追问:当大班分得30个时,小班分得多少个?小班分得22个,大班又分得多少个?这样一直能分玩吗?强调知道分完为止。4.通过以上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不管怎么分,应始终按2:3的比来分。5.引出按比分配的意义。(课件出示)活动三课件出示: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分给大班和小班又应该怎样分?1.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找解法不同的两名同学板演。2.请这两名同学讲述解题思路。3.教师课件演示解答思路。4.口头检验。5.归纳方法。(课件展示)四、智力闯关,拓展延伸一)第一关 小试牛刀1.课件出示:金山小学共有师生2208人,教师和学生人数的比是1:23,你能算出我们学校教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吗?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3.全班反馈交流。尝试阐述不同解法。二)第二关
勇往直前1.课件出示:金山小学六(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3,其中男生有32人。六(1)班共有学生多少人?2.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3.请学生说自己的算法。三)第三关
再攀高峰1.课件出示: 用4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3 :1,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讨论之后解答,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内交流。四)第四关
巅峰对决1.出示: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相距3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2小时相遇.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7:8,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了解学情。3.学生展示。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解题方法?2.以数学王子高斯的名言“数学是科学之王”结束。【板书设计】比的应用3+2=5
3+2=5 140×=84(个)
140÷5=28(个) 53140×=56(个)
28×3=84(个)28×2=56(个)答:大班分84个,小班56个,比较合理。 25
范文三:比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弄清两者的区别,能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求已知比值的比里的未知项。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加深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课程教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比的知识和比的应用。(一)比的意义教学1.情境引入:出示一面国旗联合国旗的图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这是扬利伟在飞船上向人们展示的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联合国国旗的图案,这个图案长是 15厘米,宽是 10厘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提的问题很多,教师有选择地板书。①长是宽的几倍?②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揭示课题: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用以前学过的除法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新的方法。这就是比。(1)教学比的意义。有时我们也把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宽与长的比是10比15。(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 350千米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吗?(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3) 比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介绍比号、比表示的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①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②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让学生自己看书并找出答案)。
③介绍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方法。(4)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①比与除法的关系联系:a :b=
与 a÷b=区别:比表示两个数关系的式子,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问题:那比的后项能不能为零呢?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足球赛中常出现的“2: 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足球赛中记录的“2: 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不需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这与今天学习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虽然借用了比的写法,但它不是一个比。)
②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写成分数形式。(二)总结1.什么叫做比?(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2.完成“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并要求说明每个比表示的意义。3.你能举一个比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怎样表示出它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商怎样表示?(把比写成和除式、分数相等的式子)谁来说出这个比各部分的名称?(前项 后项 比值)提问:什么是比的比值?(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那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前项÷后项=比值)4.做“做一做”第2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我们求比值的方法是怎样的?(一般方法前项除以后项)这里的比值都是什么数?(三)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1.你还记得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学生回答)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重有什么样的规律?出示例题:6:8和12:16,首先要学生化成除法和分数的表示形式:2.请大家根据上面的式子,用字母表示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指名学生口答填写出等式。让学生说明为什么b≠0。问:谁能说说这个字母式子表示的意思?比、除法和分数又有什么不同?3.问:谁来说说除法、分数有什么类似的性质?根据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比有怎样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谁来举例说明一个比的前项、后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大小不变。(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让学生填写课本上的例子,然后口答。提问: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化简比)4.做“做一做”。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化简比的?强调:比的前项、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要化成最简整数比。5.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求比值和现在的化简比来比较一下,它们各自的依据和方法有什么区别,结果有什么区别?(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前面的板书按书上的对比表补充完整,并强调两者在解答的根据、方法和表示的结果上的不同点。)(四)比的应用情境引入:“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 15厘米,宽 10厘米(前面展示过),另一面长 180厘米,宽 120厘米,这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学生根据题目内容独立列式求出答案,然后化简成最简分数。(五)练习二、课后小结
范文四:《 比的应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经历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过程。2、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数学思考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应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难点: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 课件出示:袋装奶茶图
奶:茶=3:7提问:从中你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2、 课件出示:奶3份 ,茶7份 ,奶茶10份 。奶是茶的3/7,茶是奶的7/3.奶占奶茶的3/10,茶占奶茶的7/10.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3月12日是国家植树日,学校把种植一捆小树苗的任务分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两个班,怎么分合理?(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平均分)2、提问:平均分是按几比几分配?(小组讨论后回答:按1:1分配)3、课件出示:平均分配:按1:1分配
(教师给学生举例说明)4、课件出示:图文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一筐橘子分给打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提问:还能平均分吗?为什么?怎么分合理?(小组讨论后回答,按3:2分合理。)5、课件出示:大班人数:小班人数=3:26、课件出示: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把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种分法叫按比分配。7、板书课题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三、合作探究1、课件出示:把一筐橘子按3:2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1) 四人一组,教师发给每组一捆小棒代替橘子,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分配,记录分的过程。(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进行相应板书,并即时点评总结。(板书:3:2=6:4=15:9=24:16=30:20=60:40)2、课件出示:把95个桔子按3:2分给大班和小班,应该怎么分?(1)四人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有的小组是动手分,有的小组是先计算再分。(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进行相应板书。方法一、3+2=5
方法二、3+2=9595÷5=19
95×3/5=57(个)19×3=57 (个)
95×2/5=38(个)19×2=38(个)3、课件出示:方法小结四、实践应用1、 逐步出示以闯关形式逐步出示课本56页试一试、练一练的2题、3题,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辅导差生。2、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指明板演算式),教育学生合理搭配早餐。五、作业设计课堂精炼相关题教学反思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实际分配分配,记录分的过程,这样的实际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巩固比的化简,同时为以后学习正比例积累经验。2.注重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3.不足之处是:当学生说出3:2=6:4=15:9=24:16=30:20=60:40时,教师让学生分95个桔子时,应鼓励学生尝试大班分60个,小班fen40个,当发现多出5个桔子时,从大班拿走3个,从小班拿走2个。这样再让学生分140个桔子时,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第一次大班分60个,小班分40个,第二次大班分24个,小班分16个,这样,140个橘子两次就分完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范文五:【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54 页“比 的应用” 。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 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 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 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 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 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 量。 【教具准备】 CAI 课件【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1、 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 30 人,小班 20 人,把 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 分法。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 3:2 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 (2) 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 3个 6个 30 个 小班 2个 4个 20 个 有上面小组合作的经验与 发现,这次可以操作、画图、 列式等不同的方法来分,从实 践中发现规律,理解部分量与 总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 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及时的发 现不懂的,理解不好的问题, 便于及时处理。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 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 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这一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 分的体验时间, 在实际操作中, 学生会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 量,不断的产生新的解题的策 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来分配 的意义。,,,, ,,,, 2、出示题目:如果有 140 个橘子,按照 3:2 又应该怎 样分? (1) 小组合作。 (2) 交流、展示。 (3) 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 大班 小班 30 个 20 个 30 个 20 个 ,,,, ,,,,方法二:画图140 个 方法三:列式 3+2=5 3 140× 5 140× 2 5 = 84(个) = 56 (个)答:大班分 84 个,小班分 56 个,比较合理。 (还会出现用整数方法来列式计算的。 )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 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 55 页: 1、独立试做:试一试 2、独立试做练一练的 1 题、2 题,3 题抢答,并说明 理由。 四、知识拓展: 数学故事。 (共同探讨方法) 阿凡提分马的故事,可能有的学生以前听过,可以让学 生自己把故事讲出来。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算出 三个人分得的马:老大 6 匹,老二 3 匹,老三 2 匹。教 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 12+14+16 并不等于 1。 练习 1、小红和小薇投篮数之比是 3:5,小薇比小红多投了 6 个,小红投了多少个? 2、药粉和药水的比是 1:30,如果药水有 60 千克,那么 药粉有多少千克? 3、一种药水中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 1:700,现要配制 1400 千克药水需加药粉多少千克? 1、 一种药水中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 1:50,用 2 千克药 粉配置这 样的药水,需要用水多少千克? 2、 打一篇文章,小丽用了 3 小时,小红只用了 2 小时, 问小丽 和小红的速度之比是多少?五、总结:1、学生看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2、提出自己还有些疑惑的问题六、【板书】比的应用 3+2=5 3 140× 5 140× 2 5 = 84(个) = 56 (个)答:大班分 84 个,小班 56 个,比较合理 【教学反思】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的同学在课后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朱淼莹:关于已知时间之比,让我们求速度之比或工效之比的问题,是否有好的验算方法? 郑琪键: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是比的前项,哪个是比的后项? 张晋:有时总数除以被分成的份数除不尽怎么办? 姚楠:如果题目求比需要接方程怎么办?在学习练习三时有必要集体解决以上一些问题。
范文六:比的应用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比的应用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2、通过引导探索、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3、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继续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口答:运一批货物,已经运走的吨数和剩下的吨数的比3:5,可以把已运走的吨数看作(
)份,剩下的就是这样的(
)份。已经运走的是剩下的??,剩下的是已经运走的??,已经运走的占这批货物的??,剩下的占这批货物的??。 ??,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小麦和40公顷玉米,小麦的播种面积占这块地的玉米的播种面积占这块地的??,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比是??。 ??,女生占全班3、某班男生有25人,女生有30人,男女人数比是(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人数的??。 ??,篮球个数是两种球个数和的??。 4、足球和篮球的比是4∶5,足球的个数是两种球个数和的5、糖和水的比是1∶100,糖占糖水的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水占糖水的??。今天我们学习“比的应用”。2、出示P49例2 。(1)读题,审题,引导探究。按1:4的比配制是什么意思?这瓶溶液中,浓缩液占几份?水占几份?一共有几份?浓缩液占总体积的几分之几?水占总体积的几分之几?(2)探究学习,讨论。(3)引导学生画线段图。(4)学生独立解答。(5)集体订正。(6)检验:先看总数是不是500ml,再看浓缩液和水比是不是1:4。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1、P49做一做。2、五⑵班要举行联欢会,班委决定买10千克水果,据调查,爱吃苹果的同学人数和爱吃梨的同学人数的比是7∶3,请你算一算,苹果和梨分别买多少千克?3、用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四、分课小结,提高认识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征?怎样解答?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P50~51第1~7题。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1、大、小两瓶油共重5500克,大瓶的油用去700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的油的重量比是7:5。问大、小瓶子里原来各装油多少克?2、某建筑工地备有水泥、沙子和石子各8吨,现在因施工需要,把水泥、沙子和石子按1:2:5搅拌成混凝土。如果沙子的用料正好,那么水泥多几吨?石子少几吨?比的应用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比的应用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2、通过引导探索、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3、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继续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口答:运一批货物,已经运走的吨数和剩下的吨数的比3:5,可以把已运走的吨数看作(
)份,剩下的就是这样的(
)份。已经运走的是剩下的??,剩下的是已经运走的??,已经运走的占这批货物的??,剩下的占这批货物的??。 ??,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小麦和40公顷玉米,小麦的播种面积占这块地的玉米的播种面积占这块地的??,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比是??。 ??,女生占全班3、某班男生有25人,女生有30人,男女人数比是(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人数的??。 ??,篮球个数是两种球个数和的??。 4、足球和篮球的比是4∶5,足球的个数是两种球个数和的5、糖和水的比是1∶100,糖占糖水的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水占糖水的??。今天我们学习“比的应用”。2、出示P49例2 。(1)读题,审题,引导探究。按1:4的比配制是什么意思?这瓶溶液中,浓缩液占几份?水占几份?一共有几份?浓缩液占总体积的几分之几?水占总体积的几分之几?(2)探究学习,讨论。(3)引导学生画线段图。(4)学生独立解答。(5)集体订正。(6)检验:先看总数是不是500ml,再看浓缩液和水比是不是1:4。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1、P49做一做。2、五⑵班要举行联欢会,班委决定买10千克水果,据调查,爱吃苹果的同学人数和爱吃梨的同学人数的比是7∶3,请你算一算,苹果和梨分别买多少千克?3、用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四、分课小结,提高认识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征?怎样解答?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P50~51第1~7题。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1、大、小两瓶油共重5500克,大瓶的油用去700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的油的重量比是7:5。问大、小瓶子里原来各装油多少克?2、某建筑工地备有水泥、沙子和石子各8吨,现在因施工需要,把水泥、沙子和石子按1:2:5搅拌成混凝土。如果沙子的用料正好,那么水泥多几吨?石子少几吨?
范文七:《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4-75页“比的应用”。教学目标: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教学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教具准备:小棒若干、多媒体课件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今年果园里大丰收,果农给幼儿园送来了一筐橘子,要分给幼儿园的大班、小班两个班级,你觉得该怎样分呢?(出示情境图)2.组织讨论:针对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全班交流。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比的应用”二、探究新知:1.解决问题一:这筐橘子按人数比3:2应该怎样分?(1)提出问题:老师这儿有一筐橘子,打算按3:2分给幼儿园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你们帮老师想一想,应该怎样分?(2)操作感知: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橘子,组内分一分。(3)引导反思:让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中的发现和自己的体会。学生可能会说出不同的发现,只要说得合理,给予肯定。2.解决问题二:这筐橘子如果是140个,按人数比3:2应该怎样分?(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指名汇报:3.小结:我们利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为小朋友分橘子的问题,其实“比”在生活中的作用还很多呢!三、巩固练习独立完成:75页的试一试。小清要调制44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质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四、达标训练练一练的第1、2题。(要求独立完成,指导汇报,全班交流)五、课堂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希望大家用你智慧的眼睛去寻找,去发现!板书设计:比的应用3+2=5140 × 3/5 = 84 (个)140 × 2/5 = 56(个)答:大班分60个,小班分40个,比较合理。
范文八:《比的应用》教学设计金山小学
刘淑惠【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5页“比的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的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谈活法 程序法【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感受联系1.多媒体展示4副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观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比,比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2.揭示课题并板书。二、热身练习,铺垫基础1.出示“金山小学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8:7”,让学生说说对这一信息的理解,完成填空题。2.出示问题: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三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反馈,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配其实就是按1:1: 1的比来分。三、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活动一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叙述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3.学生独立思考。4.指名回答。(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比较合理。)活动二1.学生小组合作,利用身边的文具代替橘子动手分一分,教师适时指导。2.全班交流反馈分法。3.教师追问,如:当大班分得30个时,小班分得多少个?小班分得22个,大班又分得多少个?这样一直能分玩吗?强调直到分完为止。4.通过以上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不管怎么分,大小班应始终按3: 2的比来分。5.引出按比分配的意义。(课件出示)活动三提出问题: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分给大班和小班又应该怎样分?1.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找解法不同的两名同学板演。2.请这两名同学讲述解题思路。3.教师课件演示解答思路。4.口头检验。5.归纳方法。(课件展示)四、智力闯关,拓展延伸(一)第一关
小试牛刀1.出示题目:金山小学共有师生2208人,教师和学生人数的比是1:23,你能算出我们学校教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吗?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3.全班反馈交流。尝试阐述不同解法。(二)第二关
勇往直前1.出示题目: 金山小学六(9)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3,其中男生有32人。六(9)班共有学生多少人?2.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3.请学生说自己的算法。(三)第三关
再攀高峰1.出示题目:用4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3 :1,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讨论之后解答,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内交流。(四)第四关
巅峰对决1.出示题目: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相距3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2小时相遇.已知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7:8,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了解学情。3.学生展示。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师生共话收获。2.以数学名言共勉。【板书设计】比的应用3+2=5
3+2=5 140×35=84(个)
140140×25=56(个)
2828答:大班分得84个,小班分得56个。÷5=28(个) ×3=84(个) ×2=56(个) 答:大班分得84个, 小班分得56个。
范文九:《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例2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并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方法。3、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比例分配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教学难点:将应用题中的比转化为分数。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六年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 ∶5。1、生看信息。2、提问: 从这个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指名几生说)预设情形生1:男生占4份,女生占5份生2: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生3: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4/9生4: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课件出示: 根据这个信息能确定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吗?为什么?(指名几生说) 生:3、过渡:根据这个信息六年级的男女生人数是按4:5来分配的,那么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按一定的比来分配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应用(板书课题:比的应用)我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解决问题要经过几个步骤?(生答师贴字)【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出示例2(阅读与理解)(1)出示灯片1的图和文字,生默读文字,师问:你觉得这段话的关键是什么?再指着图上的比,提问1:瓶子上标明的这些比表示什么?生答,课件显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红色字样。让生说说1:3、1:4、1:5这些比表示什么?(2)出示灯片2图和文字,提问:从这段文字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默读,找条件和问题)“500ml”表示什么?(是按1:4配制的稀释液的体积)1:4又表示什么?是谁跟谁的比?(指名几生说)稀释液是几份的数?“5”是怎样得出的?2、分析与解答(1)请你画图表示1:4和500ml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2)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你的画法。相机点拨:他的图画得怎样?同意他的画法吗?这一格表示什么?这4格呢?展示线段图:整条线段表示什么?(500ml的稀释液)一共被平分几份?(5份)浓缩液的体积占几格?(1格)水的体积占几格?(4格)要求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你们会自己解答吗?【设计意图:解决“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各有多少”的问题,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经够用了,因此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索解决,教师此时的责任就是了解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自主探索的情况,以便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4)生尝试解答(5)投影展示学生解法。提问:谁愿意把你的解答方法拿上台投影给大家看一看?(指名一生展示)你能给大家说说每个算式求的是什么吗?他这样做对了吗?谁再来说说这种方法,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生回答同时,师在白板上板书此方法) 提问:谁还有不同方法来解答这道题?(指名一生说,师同时板书,并追问每一步求的什么)【设计意图:这里交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小组内交流,给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机会,使交流活动不会成为部分学生的“专利”,而是尽可能让每人都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二是在全班进行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深入理解自己的解法同时,知道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同时,知道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思路,享受不同解法来的思维愉悦,并尽可能去掌握自己不曾考虑的解题方法,逐步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6)对比两种解答方法。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预设)第一种方法: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每份是多少。③求出各部份的量。第二种方法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③运用分数乘法列式计算,求出各部分的量。【设计意图: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弄清不同解法的思考历程,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发展学生简单的说理能力】3回顾与反思 解题完之后还要干什么?(检验)对,要记得检验。(1)提问: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指几名生说)预设情形:生: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2)师:请把检验的过程写出来。生写检验过程,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检验方法:浓缩液体积:水的体积==(
):( 4 )(3)1:4表示什么?(哪两个量之间的比)4尝试练习:如果你想配得浓一些,选哪个比来配,为什么?(1)预设:生:选1:3来配,因为加水少,所以就浓,(2)请你们计算出来:方法一:
500÷(1+3)=125(ml)125×1=125(ml)125×3=375(ml)方法二:
500×1/1+3=125(ml)
500×3/1+3=375(ml)5你认为在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时应该要注意什么呢?师:说得对,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审题,看清楚是对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比,我们要先根据题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三、巩固练习 书P55、 2题(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2)交流:说说你的方法。(3)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从基本练习到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再到没有直接给出比的题目,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验证、品尝自己的学习成果,再次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四、课堂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指名几生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抓住“收获”、“感受”来进行课堂总结,可以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培养评价、反思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板书设计:方法一:①总份数:4+1=5②每份:500÷5=100(ml)③浓缩液:100×1=100(ml) ④水:100×4=400(ml)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方法二: ②浓缩液:500×=100(ml)③水:500×=400(ml)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
范文十:多媒体应用教学设计 黎南凤一.教学背景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尊贵,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也越来越突现出来。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以它清晰、活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优美的声音,生动有趣的内容,启发了学生的灵感,极大地增加了教学感染力,增强了教学效果。但是辅助而非取代,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必须避免“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误区,由于多媒体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所特有的优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多媒体依赖过多,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教学手段,从而不知不觉步入了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因为多媒体提供材料的方便性,不少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常常把课堂需要的材料全部设置到课件中,比如一个随机问答的题目及答案,然后依课件流程作流水帐式的教学。其结果就是僵化了教学流程,限制了学生思维,甚至从根本上扼杀了学生的探索新奇答案的活力。那么如何把握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呢?二.教学过程(2课时)教学目的:1. 学生了解多媒体应该包括文字、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内容。2. 学生掌握在Powerpoint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图片,并设置它们的格式和样式。3. 让学生学会在Powerpoint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和视频文件。教学重点:在POWER POINT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教学难点:对多媒体信息中的艺术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文件的格式和样式进行设置和调整。 引入:问学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圣诞节的时候送过贺卡呢?学生答:“有,而且很多。,,,,”问学生:我知道大家都是到商店里买贺卡的。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每年的圣诞节都看到其他同学买一大堆的贺卡,而我却很少买,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答:“,,,,”问学生:因为我自己会做贺卡。大家有没有想过由自己来设计一张贺卡呢?学生答:“好的,难不难呀?难的话我可能不行哦!,,,,”问学生:好,那这节课老师就教大家如何用Powerpoint来制作一张电子贺卡,这样既可以省钱,又可以发挥大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学生展示一个已经完成的Powerpoint电子贺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下图所示)1(一)通过这张电子贺卡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多媒体包括的文字、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内容。新建一个Powerpoint文件,和学生一起制作和刚才那张一样的电子贺卡的动画。(二)插入图片我们可以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来修饰幻灯片或说明幻灯片,以使幻灯片在放映时产生更好的效果。 在一张新的幻灯片中插入一张水乡的风景图片。步骤1. 打开Powerpoint,新建一张幻灯片;步骤2. 单击菜单栏中的“插入”选项:步骤3. 在“插入”菜单中单击“图片”命令,屏幕显示如图菜单步骤4. 单击“来自文件”命令,到电脑上的课件素材当中选择相应的图片。步骤5. 单击“插入”命令,将图片插入幻灯片中,此时,图片四周出现控制点,我们可以利用它来调整位置和大小。步骤6. 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图片右下角的控制点上,当指针形状变为与水平成45度角的双箭头形状时,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将图片调整到合适大小。步骤7. 将鼠标指针指向图片中,当指针形状变为十字箭头时,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将图片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三)插入艺术字。在演示文稿中插入艺术字“我们的外塘水乡”步骤1.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插入艺术字按钮;步骤2. 在艺术字样式库中选择一种样式,屏幕如图所示:步骤3. 在“文字”正文框中输入“我们的外塘水乡;并将字体设置为华文行楷,48号字;步骤4. 单击“确定”按钮即可插入艺术字;2步骤5. 调整艺术字的大小和位置,并改变字体的颜色和形状。(四)插入声音文件在Powerpoint中,我们可以将一段声音或一段视频动画插入到幻灯片中使播放的幻灯片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如果我们在计算机中存入了声音文件,并且知道文件的位置就可以利用插入声音文件的方法添加声音效果。步骤1. 单击菜单栏中的“插入”选项。步骤2. 在“插入”菜单中单击“影片和声音”命令,屏幕显示如图所示:步骤3. 单击“文件中的声音”命令,找到已存放的声音文件,单击“确定”按钮,屏幕如图所示:步骤4. 单击“是”按钮,幻灯片中出现了一个声音图标,如图28-4所示,(选择“是”按钮,在放映幻灯片时自动播放插入的声音,选择“否”按钮,单击声音图标才播放声音);步骤5. 将声音图标移动到屏幕右下角的位置,并置于图片下层。插入的图片就会自动地播放。(五)插入视频动画步骤1. 单击菜单栏中的“插入”选项;步骤2. 在“插入”菜单中单击“图片和声音”命令;步骤3. 单击如图所示的菜单中的“文件中的影片”命令,屏幕显示如图所示的窗口;步骤4. 找到要插入的影片文件,单击“确定”按钮,屏幕显示如图所示;3步骤5. 单击“否”按钮,将插入的影片画面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屏幕显示如图:在播放幻灯片时,将鼠标移动到彩片画面上,指针变为手的形状,单击鼠标左键,即可播放影片。 综合以上学过的内容,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以下作品:(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以上学习的内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并制作一张幻灯片,完成后老师将把它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来点评。并且还有奖品赠送给获奖的小组。(七)课堂小节课外作业:在下节上机课时,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张电子贺卡送给同学或好朋友,大家可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送给你的朋友!三.教学效果在现代化教学中,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特殊的优越性,故多媒体课件可帮我们进行辅助教学,但在制作中需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其一.坚持启发性教学的原则;其二.坚持可操作性原则;其三.教学与艺术相结合;其四.好的课件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其五.可通过动画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其六.运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新的联系模式,加大学生的联系量,实现精讲多练,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课件的艺术,除了界面的美感,部分课件在制作中还要处理好教学与艺术的结合,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过多色彩艳丽的插图。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的图片,会刺激学生的感受,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但过多的插图,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色彩的过于鲜艳,也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课件插图的选用上,要注意界面的色彩柔和,搭配合理,画面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如画面比较简单,界面元素较少时,可以将元素以色彩柔和的直角边框或圆角边框来突出重点。而画面元素较多时,尽量避免各元素的色彩太丰富、刺眼,应简化各元素。2、和谐的提示音。课件中有声音的出现,会更增添一份吸引力。而提示音的选用上,也要注意艺术性,音乐的过分刺激,有时给人一种大吃一惊的感觉,容易损伤学生的听觉。因此配音要优美、轻松、恰当。3、令人眼花缭乱的切换与效果。常常见到的一些课件在运行中,切换不断,不同的效果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看起来活泼、生动了,但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很可能过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扰乱学生的思路。而不必要的效果,也会延误教学时间。本案例的实施取得了比传统教学形式好得多的效果。(1)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参与竞争,即使内向的学生也得到了同等的机会,网络信息的进入,正是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足够的平台和空间,也使学生爆发出了让教师都吃惊的积极参与性。事后证明,该班学生对幻灯片制作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更主动了。4(2)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大大增强,由于上课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对内容又感兴趣,在积极投入的同时,更开始了自主探究如何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合作学习、协作能力增强了。由于不是单兵作战,始终是小组形式,因此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能力、爱好,不同的分工合作得到了锻炼。学生的目的不再单单为表现自己,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小组的成果更出色,学生即明白了合作的优越性,更进一步了解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打下了一定基础。四、教学反思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教师是创新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创新活动的实践者。作为引导者必须富有创造精神,这样才能焕发出实践者的创新活力。只有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计算机教学有着广阔的创作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创造余地,让学生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根据已有的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一个好的任务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的做法是新课的知识是由学生经过思考自己动手“试”出来的,或经过老师和同学的提示,再实践得来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同学之间的协作学习,让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逐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和创作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而我考虑任务设计的重点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并保持这一兴趣。如果学生对信息技术保持浓厚的兴趣,始终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自觉自愿地学习信息技术,这就是给了学生一把金钥匙。所以,我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题目选择为“我们的外塘水乡”波形艺术字,图片是在水面上嬉戏的小女孩和天空中飞舞的天使,并伴有轻音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环节的新授部分,我做了以下设计:1、让学生评价老师的作品,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建议进行修改。课后我觉得修改这个环节也应该让学生去做,方法: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以后,把结果由一个人操作演示出来。这样学生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热情会更高,更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2、学生设计部分:学生在整理完自己的作品后在组内交流,以此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这样做也有利于性格内向的同学克服怕发言的胆怯心理。并且,通过作品展示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纵观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效果,我觉得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来设计,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创作热情。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同时,通过组内交流、协作学习。增强了互助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其次,通过作品展示,进行自评和他评,培养了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品质,使学生的个性、审美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不会爱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